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由于发生各种原因所做出的对原有会计政策的改变。
这种变更可能是由于公司规模变化、法规变更、业务范围拓展、财务报表用户需求改变等原因引起的。
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余水平。
作为财务报表的核心内容,盈余是投资者和公司所有者对企业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导致企业盈余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
企业选择采用更为宽松的会计政策,可能导致盈余的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相反,企业选择采用更为严格的会计政策,可能导致盈余的减少,从而使得企业的业绩看起来不尽人意。
会计政策变更成为了企业盈余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的盈余稳定性产生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导致企业盈余的波动性增加,使得企业的盈余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信心,也会影响企业内部管理者对未来盈余的规划和决策。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企业盈余稳定性的影响,避免过度的盈余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对企业的盈余质量产生影响。
盈余质量指的是企业盈余反映了公司真实经营绩效的程度。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导致企业盈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降低,使得企业盈余质量受到质疑。
企业因为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掩盖经营亏损或者夸大利润,导致盈余质量下降。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需要注重保证盈余质量,避免因为变更而导致盈余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对企业盈余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企业盈余的可持续性是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因为导致盈余的波动性增加、盈余质量下降等原因,使得企业盈余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对于长期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盈余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可持续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从会计政策选择角度探析盈余管理问题_林文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而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定性、定量地比较分析,从中挑选一个来指导会计实务和对外信息披露的决策过程。
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1.两权分离赋予企业管理当局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管理当局取得了事实上的控制权。
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管理当局根据新情况和经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灵活自主地进行决策。
现代企业制度赋予管理当局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使其能从自身企业特点和利益出发,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2.会计本身的模糊性为会计政策的选择留有空间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十分精确的科学。
在其确认、计量过程中存在大量人为主观的假定,比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我们很难分清一笔费用究竟应由完工产品还是在产品来分担,只能将“生产费用”科目中归集的费用按照会计重要性原则,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按期初成本计价、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等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大略的分摊。
我们无法用对或错来评价这些方法,这就在客观上允许这些方法并存,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3.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给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可能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供给方是企业管理当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当局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致使会计信息的提供被管理当局垄断,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
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因盲目追求投资机会而对会计信息的内涵缺乏分析,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较小,从而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空间和可能。
二、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1.会计政策选择是手段,盈余管理是目的从盈余管理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是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
盈余管理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
盈余管理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盈余管理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上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调整和管理盈余水平和分配方式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在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优化财务报表的呈现,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财务报表中,盈余管理主要体现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方面。
首先,在利润表中,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盈余调整来体现。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如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收入确认时间等,来调整企业的盈余水平。
比如,企业可以选择使用加速折旧法,减少资产价值,从而增加折旧费用,降低当期利润。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盈余来分配收入,如积极调整应计费用、递延收入等项目,以增加当期利润或推迟利润的确认。
其次,在资产负债表中,盈余管理主要体现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和呈现方式上。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长期股权摊销等,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呈现方式,如重分类项目、资产负债表的合并和分列等,来影响财务报表的展示效果,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最后,在现金流量表中,盈余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呈现和调整上。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如调整收入确认时间、调整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等项目,来调整现金流量的呈现,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现金流量的组成和分类,如调整经营、和筹资活动的划分和归类,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总之,盈余管理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调整、财务报表的呈现方式和现金流量的调整等方面。
企业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优化财务报表的呈现,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企业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以实现良好的财务报告质量和透明度。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旳重要手段一、有关会计政策选择旳内涵二、(一)会计政策选择旳含义公司会计政策旳选择,即涉及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旳初始选择,也涉及由于客观环境旳变化或新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旳颁布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选择采用新旳会计政策。
这里所指旳会计政策是指微观会计政策,即在宏观会计政策旳指引和约束下,公司根据本单位旳实际状况,通过成本与效益旳权衡后选择旳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旳会计原则、程序和措施。
(二)重要旳会计政策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旳空间涉及如下一系列会计原则、措施和程序:1.资产计价基础: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和将来钞票流量净现值等。
2. 2.存货计价措施: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等。
3. 3.长短期投资旳认定,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旳摊销措施,长期股权投资旳核算措施(涉及成本法与权益法)与揭示。
4. 4.固定资产折旧措施(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折旧期间和估计残值旳估计。
5. 5.无形资产旳摊销期间和措施。
6. 6.外币业务旳解决措施和外币报表旳折算措施7. 7.开发成本以及借款费用旳会计解决措施8. 8.所得税解决措施旳选择9. 9.长期工程合同收入旳确认措施10. 10.资产减值准备旳计提11. 11.合并政策二、有关会计政策选择旳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觉得会计政策选择无关紧要,不影响公司旳钞票流量和公司价值,有效资我市场将形成不偏倚旳股票价格。
实证会计理论(PAT)对会计政策选择旳研究是通过对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旳考察,推导出有关旳三大假设,大量旳实证研究成果基本证明了这三大假设。
简言之,PAT觉得旳确存在管理人员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旳行为。
经济后果理论(ECT) 觉得,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也许不影响公司钞票流量,但却可以影响公司旳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某些会计政策旳变更,如存货计价措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旳措施、合并范畴旳拟定等,与公司当期旳会计盈余,甚至将来期间旳收益密切有关。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一直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会计政策变更可以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会改变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
本文将从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定义和方法、以及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遵循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连续两个会计期间使用不同会计政策进行财务报告编制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的变化,会计政策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会计政策变更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盈余管理。
具体来说,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会计政策变更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
1. 会计利润2. 会计政策变更调整3.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项目发生变化,比如资产价值、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数值,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和方法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等方式来改变企业盈余的行为,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盈余管理方面的一种重要行为,其目的是改变企业盈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内外的意图或考量。
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盈余资产重估、盈余收入确认、盈余费用确认、盈余计提和盈余资产处置等。
盈余资产重估是指企业对资产进行重估,从而改变企业的盈余;盈余收入确认是指企业对收入进行确认,从而改变企业的盈余;盈余费用确认是指企业对费用进行确认,从而改变企业的盈余;盈余计提是指企业对计提进行操作,从而改变企业的盈余;盈余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对资产进行处置,从而改变企业的盈余。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范文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篇一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研发活动逐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及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二、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一)会计政策选择的背景与意义研发支出是企业为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费用。
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期性等特点,其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对研发支出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式目前,常见的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包括资本化政策和费用化政策。
资本化政策将研发支出视为资产,按照一定期限进行摊销;费用化政策则将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还有混合政策等。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会计政策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发展特点、税收政策等。
例如,若企业希望通过平滑收益或调节盈余,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资本化政策;而若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费用化政策可能更为合适。
三、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动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和内容来影响财务报告的披露。
其动机包括但不限于获取融资、避免亏损、维护企业形象等。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采用资本化政策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研发支出的摊销期限、摊销比例等方式来控制当期及未来期间的收益;而采用费用化政策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将研发支出直接反映在当期损益中,以体现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科技企业为例,该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和较高的研发投入压力。
管理层动机_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_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
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3———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叶建芳周 兰李丹蒙郭 琳(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会计学院200433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200031)【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
本文的实证结果为研究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综合收益表一、引言自从W atts 和Zi m mer man (1986)提出“实证会计理论”以来,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逐渐引入了以管理层动机和契约理论为核心的分析范式。
在实证会计理论的框架下,公司管理层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和管理层如何对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做出反应(Scott,2003)备受关注。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为研究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研究契机。
根据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取得除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所规范的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时,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持有意图。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均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不同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直到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盈余管理分析
盈余管理分析盈余管理分析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有六种动因,两大类方法。
其本身具有四个特点。
可以通过加强研究合理规范来去弊存利。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动因方法特点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财务会计理论》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Wahlen(1999)提出:盈余管理使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潜在经济业绩的理解,或影响基于报告的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的判断过程. William J. Bruns, Kenneth A. Merchant认为:盈余管理包括会计操纵和经营操纵两个层面。
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构造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作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目前我国普遍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或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会计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条件1.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
.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管理当局完成委托代理契约;二是筹资目的,达到上市或配股的要求;三是合理避税;四是获取政治成本,使企业通过面临的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五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六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
2.盈余管理的条件: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人们的认识水平,成本的约束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性(制度的空缺,可选择空间较大),信息的不对称性,现行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固有缺陷(如权责发生制的确认标准,重要性和稳健性原则应用,会计估计的大量存在等)三、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主要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但又不仅限于会计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比往年使用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或者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可以用于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灵活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手段,以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盈余水平,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
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和市场需求,变更会计政策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企业可以选择变更会计政策,以减少当期利润并推迟收入确认,以便在未来期间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和投资者的回报。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和不确定性。
会计政策变更通常会导致财务报表数据的变动,从而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和质疑。
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会计政策变更是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绩报告产生质疑。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度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股价和市场地位。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结果。
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而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结果。
企业可以选择变更会计政策,将一部分费用从当期转移到未来期间,从而降低当期的财务成本和风险。
这种做法可能会在未来期间导致财务成本增加和风险加大。
企业需要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充分考虑与财务风险和经营结果相关的因素,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解释。
会计政策变更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重要的事项,需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解释。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应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并解释其目的、原因和影响。
这样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理解,减少投资者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质疑和误解。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可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但同时也可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和质疑。
企业需要充分考虑与财务风险和经营结果相关的因素,进行信息披露和解释,以实现会计政策的有效变更和盈余管理的目标。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做的选择,包括估计、方法、原则等,这些选择可能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盈
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来影响公司的盈余,以
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影响公司的股价、符合股东的期望等。
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关系。
以盈余管理为
目的的公司可能会选择采用某些会计政策,以达到其盈余目标。
例如,公司可能会选择采用“加速折旧”的会计政策,以在短
期内提高折旧支出,从而降低当期的盈余水平。
这种做法可能会在
后期导致资产价值的提前减少,但如果公司目前的盈余表现不理想,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盈余管理策略。
同时,公司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例如
采用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对公司的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这种选择可
能会涉及到估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可能
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会计政策选择和公司盈余管理紧密相关,公司需要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同时避免过度的盈余管
理行为,以维护投资者的信任和公司的声誉。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范文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研发活动日益频繁,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和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为企业提供参考。
二、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1. 会计政策概述研发支出是企业为创新、开发新产品或技术而发生的支出。
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涉及资本化与费用化两种处理方式。
资本化处理将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以摊销的方式在后续期间内进行分摊;费用化处理则将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1)法律法规:企业需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2)企业战略: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市场竞争等因素,选择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的会计政策。
(3)信息披露:为满足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需求,企业需选择便于信息披露的会计政策。
三、盈余管理的考量1.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通过调整财务报告和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盈余的行为。
2. 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1)资本化处理的影响:资本化处理可以平滑企业的利润波动,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当企业处于盈利下滑或需要提升股价等情况下,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资本化处理。
(2)费用化处理的影响:费用化处理可以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当企业处于盈利过高或需要调整利润结构等情况下,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费用化处理。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科技企业为例,该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上采取了资本化处理方式。
通过将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该企业在盈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较为平稳的盈利水平。
同时,该企业还通过调整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比例,实现了对盈余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
五、建议与展望1. 建立健全的会计政策选择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政策选择机制,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市场竞争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一、引言在日常经营中,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操纵其财务报表,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
而会计政策选择,则是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合规范围内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旨在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数字、资产负债表的数额以及净收益的测算等手段来达到企业特定的财务目标。
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刻意延后或提早确认收入、调整费用的计提时机以及改变资产重估的方法等等。
然而,盈余管理也面临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约束。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形象,但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引起财务风险和违法行为。
三、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根据其经营情况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的选择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应收账款的计量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以及存货计量方法等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策略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四、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
比如,在确认收入的时机上,企业可以选择提前确认收入,以增加当期的盈余;而在费用计提的时机上,企业可以选择推迟费用的计提,以减少当期的盈余。
通过巧妙选择会计政策,企业可以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五、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但不当的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导致虚假财务报告,进而破坏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任,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六、若干案例分析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和影响,本文列举了几个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 广义:任何主要目的在于影响会计信息结果的决策 就叫做会计政策选择。
(1)狭义的会计政策选择 中国的会计准 (2)共谋活动(影响治理层、CPA) 则制订过程为 (3)游说活动(影响准则制订机构、自 什么游说活动 律监管机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投 很少? 资贷项会计准则)(152-156页,简单 了解) (4)真实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如减少开 发费用、广告支出)
费
收入确认
供料 产 销
工
收入确认原则 1.风险和报酬已转移 2.未保留相关的控制权和继续管理权 3.收入能可靠计量 4.成本能可靠计量 5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1.填塞分销渠道(提前发货,以促销手段吸 引,销售额月度异常) 使用偶发性、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 2.出售低价资产(前面期间计提减值准备) 3.把违约金、定金、赔偿金作为收入
公允价值
会计估计
无形资产
关联交易
或有事项
伪造凭证
关联交易
1狭义的会计政策选择2共谋活动影响治理层cpa3游说活动影响准则制订机构自律监管机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投资贷项会计准则152156页简单了解4真实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如减少开发费用广告支出中国的会计准则制订过程为什么游说活动很少
会计政策选择
• 投资者、准则制定机构与会计政策 选择(已学) • 企业管理层、政府(非准则制定机 构)与会计政策选择
4.把代理交易全额作为收入 5.三角交易确认收入 6.捆绑收入(销售收入、提供融资收入、售 后维护收入) 7.关联交易确认收入 8.资本交易确认收入(高价出资收购某公司, 溢价部分以收入形式返还) 9.伪造收入 10.扣留收入
资产减值和转回 • 涉及资产减值的三个准则规范:存货,金 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 • 计提减值的时间 • 计提减值的方式 • 是否可以转回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选择适用于自身情况的会计政策,以体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而对投资者、债权人、分析师等利益相关方的决策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盈余管理以及经济决策三个方面来探讨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一、可比性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会计政策可能导致同一企业的财务报表在不同时期之间或者与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比如,企业在计提长期资产折旧的方法上可以选择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这两种方法在计提折旧额度和折旧年限上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导致企业各期财务报表的资产净值和盈余情况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评估。
此外,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还可能导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无法进行可靠的比较。
同一行业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特殊情况,因此会有差异的会计政策选择。
这样一来,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比较就变得困难,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在对企业进行评估和比较时就面临一定的难题。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还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来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操作,以此影响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收入确认时间、费用计提方法等方式来调整盈余,从而满足一些特定的目标,如达到市场预期、实现激励计划等。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因为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使得财务报表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
因此,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于避免过度的盈余管理至关重要。
三、经济决策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经济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在进行投融资、业务扩展等决策时,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往往会对决策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会考虑到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为管理层在决策中提供了利用财务信息的途径。
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对于管理层选择盈余管理手段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管理层不仅需要考虑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允性,还需要考虑其影响股东预期和市场反应等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表的识别能力,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二、研究方向及内容
本研究针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问题,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1. 影响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通过对公司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法律环境等方面,分析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2. 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探究
分析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究其关系。
3. 如何提高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与规范性
从制度设计、监管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统计工具对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对研究问题进行验证。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本研究对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表的识别能力,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本研究还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通过综合分析公司内外部因素,探究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盈余管理的方式
三、盈余管理的方式(一)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应用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政策一般提供几种方法供会计人员选择,会计估计则更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
由于会计应计制的差别导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除了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外,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及为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
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在影响资产减值因素消失后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资产已提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这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影响会计利润。
对企业来讲,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对较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至少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用寿命、净残值等进行判断和选择,这些判断和选择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以及未来一定期间的利润,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3.利用会计期间、时间跨度来调节利润。
许多公司不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而是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会计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或者提前确认成本费用、推迟确认会计收入,他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利润进行调节。
(二)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收益利用关联方交易来操纵盈余是比较隐蔽并且常用的一种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其主要方式包括:1.委托或者合作投资。
如果上市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到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头上,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李新海(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交相呼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这为公司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会计政策选择时一定要慎重,既要合理的进行盈余管理,又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配套,向着合法、公正、客观、真实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的有助公司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避免利用会计政策过度盈余管理的策略,主要是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建立较为科学的指标控制体系,改善和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第2012年第9期(总第405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9,2012Total No.405[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9-0106-02[收稿日期]2012-08-13[作者简介]李新海(1971-),黑龙江东宁人,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一、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一)折旧政策的变更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公司的资产总额中通常占有很大的份量,且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多种多样,使得公司管理层更偏好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进行公司的盈余管理。
固定资产政策变更主要体现在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变更。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比较特殊且可选种类多样,利用起着重要杠杆作用的折旧率,在折旧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依靠折旧率较小的变化就能引起折旧费用的较大改变,从而达到影响当期盈余的作用。
另外,固定资产预计的折旧年限弹性较大,很难准确估计,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很多上市公司均利用这一点进行自救,以此提升利润总额。
(二)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应收账款计提坏账的方式灵活多变,可以通过变更计提坏账方法、计提比率、计提年限基数及计提范围等控制相关费用,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摘要】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在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上做出的调整,可能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和原因,然后讨论了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随后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
进一步探讨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结指出,会计政策变更会影响盈余管理,但需要在合规的范围内进行,以避免潜在风险。
研究局限性在于对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企业的影响可能有所差异。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提供更全面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盈余管理、公司治理、风险、公司利润、股东利益、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
研究背景是指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由来,针对当前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越发普遍,而会计政策变更被视为一种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公司在盈余管理中的动机和手段也在不断演变,研究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了解盈余管理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效果。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财务数据时所面临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复杂,研究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助于揭示这些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对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风险以及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旨在揭示会计政策变更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通过研究不同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以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质量,进而维护市场的信任和稳定。
会计政策的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探微
会计政策的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探微: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可以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会计准则天生就作为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工具。
本文从会计政策角度出发分析了盈余管理手段。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利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是最为主要和普遍的途径,上市公司遵循“合法不合理”的原则,即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根据管理当局的某种主观意图而非公司实际情形选择会计政策,当然会计准则会对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有相关规定,对其任意行为有所限制,并且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也一直是审计工作关注的重要事项,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消除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计准则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和方法上的,其存在的基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完善性。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抑制公司利用准则的漏洞来进行盈余操作行为,当然公司也会据此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这种动态的博弈也无形中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发展和完善。
在2006年颁布的我国新会计准则里,对存货的计价方法取消了之前的后进先出计价法,从而更加满足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并降低了企业因为价格波动而进行的人为调节;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加大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以使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好的反应其内在价值波动,并且规定绝大部分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对旧准则是个很大的修改,避免了公司利用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因此看出,会计准则制约着盈余管理的产生,而盈余管理的发展也在推动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
二、会计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综合归纳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利用关联交易。
会计政策选择及会计估计变更!合并报表中合并范围的变动等来调节利润,由于会计政策选择是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自主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方法,而管理层的主观意图比较隐蔽,难以判断其合理性,所以绝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选择会计政策的不同来进行盈余管理,这也是在大多数文献中所支持默认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这也就为上市公司利用这种主观权利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机会和空间,以下从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主要利用到的两项会计准则出发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概述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盈余管理浅析
一
策诱增 式盈余 管理 则是 根据 扭亏 、 摘牌 、 配股 和增
本质上 是一项社会 经济 和政治 利益 的博 弈规 则和 制度 安排 。准则 的制定 和会计 政策 的选 择是 会计
报告 的编制 者 和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博 弈 均 衡 的结
果。
随着我 国市场 经济 的发展 , 业 经济 业 务 的 企 多样 化及复杂 化 , 务 信 息质 量会 更 多 地与 会 计 财 政策 的选择联 系密切 。会 计事项 的初 始确认 与后
一
、
夏 恩 ・ 德 曾在 《 桑 会计 与 控制 理论 》 , 中 把企
业看 成是理性 主体 之间的契 约组合 。作 为契约组 合 的企业 , 有各种 各样 的主体与之发 生联系 , 会 具 体包 括股东 、 债权人 、 供应商 、 客 、 顾 经理 、 职工 、 政
人 信 息 , 向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传 递 不 真 实 的 信 或
其高利 润 的信 息 可 能会 招 致 社 会 的不 满 , 易 成 容
为社会 指责甚 至 诉讼 的对 象 , 而 导致 政 府 采 取 从 不利 于企业 的行为来 提高 其对社 会 责任成 本 的补 偿 。我 国无论 是 国企 还 是 民营 、 外企 都 有 较 大 的 政 治敏 感性 , 国家 的 政府 活 动 对 企业 管 理 有 很 大 的影响 力 ( 明海 ,0 0 。 因 而 , 业 为 降低 其 魏 20 ) 企 政治成本 , 就可 能 采用 平 滑 利 润 等手 段 来 进 行盈
了若 干建议 。
关键词 : 会计 政策 ; 择 ; 选 盈余 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内容摘要: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影响,密切联系。
本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虽然,盈余管理对公司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上市公司要合理的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这样,对公司的发展才是真正有利的。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盈余管理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但是,从各个学者对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上,也可以看出相同的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者。
第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第三,公司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其有利的会计政策来进行的,这样才可以保障其利益最大化,因此,会出现以下虚假信息的现象,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做法是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的。
第四,盈余管理的手段是职业判断和交易规划,而不是实际业务,也正是这两个特点构成了盈余管理的特别之处。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盈余管理来调控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着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说是会计政策选择直接影响到了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三种,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对于生产活动的调节,这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
第三,利用关联交易。
综上所述,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方式。
会计政策选择以及盈余管理这都是基于企业管理者自己的目标利益出发的,都是为了其利益服务的。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这样,才可以使盈余管理真正是变成为企业服务的手段。
二、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一)折旧政策的变更一般情况下,在公司的资产总额当中,固定资产的价值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影响到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也很多,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层更偏向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进行公司的盈余管理。
固定资产政策变更主要体现在折旧方法以及折旧年限的变化上。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比较特殊,而且可以选择的种类比较的多。
可以利用的折旧率,在折旧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之下,依靠折旧率比较小的变化就可以引起折旧费用的比较大的变化,从而达到影响当期盈余的作用。
此外,固定资产的预期折旧年限弹性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很难精确地估算,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许多上市公司都在利用它这一点进行来帮助自己,以便提高总利润。
(二)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应收账款坏账的方式比较灵活多样。
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有变更计提比率,提坏账方法、计提年限基数以及计提范围等控制相关费用,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但是,坏账损失核算方法这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的好,企业用此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产激增或者激降,实现利润的平稳。
但是,如果企业的资产状况不好,变更坏账计提的方法并不能根本性的解决企业的问题,只是临时的帮助公司控制利润,如果企业运用的方式不当,甚至还会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错误决策,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祸害。
(三)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不仅会影响当期利润,也会影响到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因此上市公司为保证报表的完整度和可信度,通常不会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变更,除非遇特殊原因,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不但可以对公司的当期利润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控制存货成本来合理调整资产结构。
(四)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有按成本法和按权益法进行核算这两种方法。
虽然会计制度上有一定的股权比例规定,但具体到应当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还取决于管理者的职业判断。
因为选择核算方法标准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持股比例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所以,上市公司经常会利用对被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的调整来合理预计并调节公司的期末利润、资产总额与结构。
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比较简单操作的,且很难被外界发现,投资者利用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核算方法可以合理且高效的调整利润以及资产结构,进行盈余管理,增加公司的治理成本,扩大公司的影响力。
三、企业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一)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动机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管制。
通过政治成本动机实施盈余管理的企业大多是能源消耗类行业与重污染企业为主的企业。
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具有很高的公共敏感性,比较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而且这些企业的利润比较的高,这些原因都很有可能会招致社会公众的不满。
企业会计数据一旦高于或低于临界限就会遭到相关部门的严厉管制,再者还会被媒体曝光与社会舆论的关注。
然后,政府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采取一些政策措施限制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
因此,企业为了逃避政府的政治压力,会运用会计政策将企业的盈余推延至后面的会计期间,进行平滑利润的会计处理。
(二)我国公司内部治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相较于西方发达的资本融资市场,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国家及政府持有非流通股占70%,公司的董事长多为第一大股东,企业的效率低下,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和代理问题。
并且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例如,绩效与报酬经营者通常以短期业绩为主,很少能兼顾到长期绩效。
以上所述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助长了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来追求个人效用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不正当的盈余管理动机。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首先,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利益共享性。
企业会计准则所提供给的信息使用者有很多,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又有着各自独立的利益,政府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降低执行成本,必然放宽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其次,企业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各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使其对于核算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单一的会计政策满足不了各行各业的需要,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就必须要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
四、盈余管理的影响(一)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暂时的渡过危机。
当企业的经营危机而无法继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又急需一部分投资资金的时候,企业经常回采用利润前推的方法。
因为,这时的企业财务状况处于不佳状态,净资产的收益率并不能真正的达到筹资条件。
并且,企业在此时的资产负债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导致债权人基本上不会提供信贷的支持。
此时,企业如果实施利润前推,则会使企业的当期利润提高,从而促使净资产的收益率符合甚至超越配股线,这样企业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筹资将会变得非常简单。
企业对筹到的资金如果运用的合理得当,企业就能够化险为夷,企业不仅仅能够正常的开展经营活动,还能促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使企业达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1.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会计失真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会计信息的特征中非常的重要。
其中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会计信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虽然企业实施盈余管理会产生积极作用,可盈余管理则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变为数字游戏,这样的会计信息通常没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也将导致财务报告失去自身的可靠性。
同样也使使用者被这样的会计信息严重的误导,最终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在经济上造成相应的损失。
2.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在短期之内,盈余管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
但是,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期望,导致市场价值的下降。
即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之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恢复到正常的局面,但是,这也有可能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水平失望,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
3.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社会上的资源配置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会误导他们的行为决策。
如果投资者盲目的进行投资和生产,有可能会造成资金、人员、技术的浪费。
五、有效治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现象愈来愈普遍,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给整个市场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已被视为是“当前我国会计界最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并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广泛关注。
为了有效的治理我国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盈余管理,有以下的几个建议:(一)完善会计规范体系首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其次,尽量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国情。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上市公司造假层出不穷。
因此,应尽量的减少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限制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进行报表造假的可能性。
最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
不仅仅需要披露所使用的会计政策,而且需要阐明所使用相应会计政策的内容、方式和原因,而且如果是会计政策的变更,则需要将会计政策变更前后对主要财务数据的影响予以阐明,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公允性。
(二)加强会计政策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普遍方式。
由于会计政策涉及面较大,项目繁多,而我国现行审计方式多是采取事后监督,仅依据账面资料进行审计很难发现问题的实质,应考虑由审计人员参与公司经营全过程,对于公司的重大事项,由多家事务所进行事中监督与控制,以尽量减少监督失控的可能性。
同时,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
首先,要加强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
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指导办法,然后按照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可以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督员制度,由证监会及各地派出机构委托信息监督员到各个上市公司,监督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股利政策。
其次,需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是上市公司合理运用会计政策的保证。
我国可以参照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证监会或由证监会的独立委员会应担当起监管职责,定期检查职业质量,这样一来可以加大违规成本,合理地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质量,而且需要适时进行诚信教育,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一,清晰的明确产权,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对于会计信息的规范作用,减少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使得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其次,建立业绩和报酬相对应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使得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和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近一致,可以考虑与管理者业绩相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以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的公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