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导师

合集下载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2009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2009名单
计算空气动力学(CFD)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72.7
教授

5
李乔
桥梁与隧道工程
1.大跨度桥梁空间结构行为;
2.既有桥梁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54.5
教授

6
沈锐利
桥梁与隧道工程
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桥梁结构动力响应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63.5
教授

7
廖海黎
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72.6
副教授

23
谢尚英
桥梁与隧道工程
新型桥梁结构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63.11
副教授

24
成文佳
桥梁与隧道工程
1.既有桥梁受力行为及加固研究
2.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69.8
副教授

25
周凌远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结构行为分析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68.1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硕士生导师上岗招生遴选通过人员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硕士生导师上岗招生遴选通过人员名总计:30人
序号
姓名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所在单位
出生
年月
职称
是否首次招生
1
赵人达
桥梁与隧道工程
1、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2、既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理论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土木工程学院
1963.6
教授

20

大断面隧道设计技术

大断面隧道设计技术

大断面隧道设计
高速铁路的大断面隧道与公路大断面隧道相比要小得多。
高速公路隧道断面积达到170 - 200m2,局部断面积甚至达230m2开挖 宽度达23m以上。 我国最大断面的铁路隧道是位于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 上的张茅隧道(全长8483米),其最大开挖断面面积达164平方米。
• 车头形状
– 选择长细比大的流线形车头是缓解微气压波的一个重要措施
空气动力学效应
空气动力学效应影响的解决办法: • 扩大隧道断面
– 从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出发,采用相对比较富裕的 净空有效面积。
• 密封车辆
– 通过提高车辆的密封性来减小瞬变压力对乘客的影 响。
• 设置辅助坑道
– 合理设置的辅助坑道(斜井、竖井和横洞)能缓解压 力波动的程度。
中等断面 大断面 超大断面
10-50 50-100 >100
大断面隧道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净空有效面积标准(m2) 类别 200km/h 客运专线兼顾货物运输 单线 双线
52(53.6) 80(85)
250km/h 高速铁路 300~350km/h 高速铁路
58(60) 70
92 100
注:括号内数值为客运专线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条件下, 考虑特定接触网高度等因素的面积。
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
• 北京地铁是我国第一条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动工,
1969年10月通车试运行,宣告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历史的 结束。
国内公路大断面隧道 最大宽度:33 m
世界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
青藏铁路重点难点控制工程风火山隧道坐落于海拔超过5000 米的青藏高原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高程为 4905米,比秘鲁铁路的海拔最高点4817米高出88米,是世 界海拔最高的隧道 。为修建该隧道,施工单位研制建成 了两座每小时可生产24立方米医用氧的世界海拔最高的大 型医用制氧站,对洞内实行弥漫式供氧和氧吧车供氧。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罗霞,汉族,重庆人,博士,西南交通大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授、所长;2005-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铁路擅长于系统优化建模、算法设计与系统评价。

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俊万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经济,期间担任学院教学工作任务,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可行性论证项目研究;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7---今承担部分教学科研工作。

1997 – 19991994 – 1997主要研究方向:(通理论与应用技术(它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得博士学位,同年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车运行调整智能化模式研究,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软件系统,铁二院横向课题;(发表了10多篇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改革论文,其中在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中心工作,其间开发的机车模拟器、电力机车数字电表在全国各个机务段和我国电力机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战经验丰富。

通运输系。

主要研究方向:既有线行车组织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车流组织、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等方面接触密切。

崇州、温江、大邑、蒲江、达州、乐山、德阳等地的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横向科研项目技进步3等奖;在国际会议、GA of Train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终身教授),并任土木系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和德克萨斯交通研究院TAMUK分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专家技术指导委工作,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发展,在国际会议、国内高级别学。

隧道的组成

隧道的组成
山岭隧道
55
隧道衬砌构造
(四)装配式衬砌 装配式衬砌是将衬砌分成若干块构件,这些构件 在现场或工厂预制,然后运到坑道内用机械将它们拼 装成一环接着一环的衬砌。 这种衬砌的特点是:拼装成环后立即受力,便于 机械化施工,改善劳动条件,节省劳力。 目前多在使用盾构法施工的城市地下铁道和水底 隧道中采用。在铁路、公路隧道中由于装配式衬砌要 求有一定的机械化设备,施工工艺复杂,衬砌的整体 性及抗渗性差而未能推广使用。
减小洞口土石方开挖量
稳定边、仰坡
引离地表水流
装饰洞口
山岭隧道
5
隧道洞门
2)洞门的形式 洞口环框 洞口石质 坚硬稳定,地形 陡峻无排水要求;
山岭隧道
6
隧道洞门
2)洞门的形式 端墙式(一字 式)洞门 适用于地形 开阔,石质较稳 定的地区;
山岭隧道
7
隧道洞门
2)洞门的形式 端墙式(一字 式)洞门 贵金高速 公路大关隧道
仰拱
47
隧道衬砌构造
(一)整体式混凝土衬砌
2)曲墙式衬砌 在Ⅳ级围岩无地下水,且基础不产生沉降的情 况下可不设仰拱,只做铺底;一般均需设仰拱,以 抵御隧道底部的围岩压力和防止衬砌沉降,并使衬 砌形成一个环状的封闭整体结构,以提高衬砌的承 载能力。
山岭隧道
48
隧道衬砌构造
(一)整体式混凝土衬砌
山岭隧道
51
隧道衬砌构造
(二) 复合式衬砌 复合式衬砌可以满足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刚度小、 易变形的要求,且与围岩密贴,从而能保护和加固围 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 二次衬砌后,衬砌内表面光滑平整,可以防止外 层风化,装饰内壁,增强安全感,是一种合理的结构 形式,也是目前公路、铁路隧道主要的结构形式。

新杭州人张迪

新杭州人张迪

新杭州人张迪12月15日,杭州望江隧道试通车,成为继庆春路隧道、钱江隧道之后,钱塘江上贯通的第三座水下市政隧道。

“目前钱塘江底的所有市政隧道均为我院设计,充分展现了我院真诚的营销服务,精湛的设计技术!”做为钱江隧道和望江隧道专业总体,扎根杭州17年的铁四院隧道院副总工程师张迪倍感自豪。

设计行业不相信泪水,只相信汗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地系土建结构专业的张迪,服从组织分配,懵懵懂懂进入当时的“冷门”隧道领域。

刚上班,就遇上大京九建设结束之后的设计低谷,“人少、活少、钱少”,隧道专业基本以铁路隧道及地道设计为主,也没指定具体的带徒导师。

不懂就问、人人为师、处处求艺,“比我早来的都是师傅吧,尤其是当时的卢瑞堂处副总工给了我很多指导……”老一辈四院人科学严谨、扎实细致的作风,成为张迪初入职场的宝贵收获。

工作不到3年,张迪就从武汉总部被派往外地。

常期扎根一线,作风果断、坚持原则,张迪不怕苦、“豁得出”的人设慢慢在业内叫响。

“迪总,杭州市规划会议点名请您参加……”“迪总,地铁公司质量分析会请您务必发言……”干在一线,冲在一线,在大家眼中,张迪既是个“急性子”,语速快、音量高、风风火火,有事不过夜,敢于担当,勇于拍板,同时又是个“好总工”,工作细致,业务精通,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权威保证。

每天天微微亮,张迪就赶往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检查,然后,回项目部统筹安排,看图纸、研讨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参加各种不同会议,他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信息处理器,同时切入不同“频道”……一直在江浙沪工地现场、项目部和武汉之间往返,边设计边施工,最忙的时候一天换一个城市睡觉,这样的工作状态,张迪已持续了20多年。

张迪办公桌上,两个电脑显示屏很是醒目,信息提示不停闪烁,可是键盘上的十几个字母都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天天十几个小时用它看图、改方案,早就摸熟了,不需要换了”。

领衔设计了10座大直径过江隧道“隧道都是公路或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让老百姓安全通行,是设计重中之重。

交大隧道专业导师情况介绍

交大隧道专业导师情况介绍

西交这边隧道有几个团队,何川、张志强、曾艳华(女)、宴启祥、耿萍(女)等以何川为首是一个团队的,高波、申玉生、周佳媚(女)等以高波为首是一个团队的,仇文革、郑余朝等以仇文革为一个团队,王明年、漆泰岳、陈寿根、周晓军都是各搞各的。

在这当中何川和仇文革这两个团队比较大。

下面介绍一哈他们的招人情况,何川、仇文革一般招5个保送的,一个考的,考的基本上都是复试结果下来的第一二名。

王明年、张志强、高波一般招4个保送的,两个考的。

周晓、陈寿根、曾艳华招的基本上都是考的吧,就算是保的也保的不多,当然要是你关系强,考的分数低点,跟谁都是有可能的。

高波是院长,主要搞行政去了,他以前搞学术很猛的,但现在基本不管学生,都是交给他的学生申玉生副教授管,所以说也不是见好事,尽管他知名度高。

何川就不用说了,现在西交隧道的学术带头人和系主任,他招的学生都是很牛的,有关系也可以去找他,并且他待人也很好。

仇文革系副主任比较有名气,待人一般,基本不管硕士。

王明年搞学术很牛逼,搞工程较少,学生大都跟他在学校搞科研,待人还可以。

张志强相对上面几个名气要弱些,主要以搞科研为主,现在也开始搞工程了,待人一般吧,曾艳华主要是搞通风,但因为是女的,很多时候不是很方便吧,待人还可以。

周晓军不是很了解;陈寿根待人一般,学生大多在外出差,较辛苦。

漆泰岳中国矿大来的,待人一般,学生也是在外出差,研一的几个学生年都没回家过,呆工地,很苦逼滴。

上面说的都是教授,其实跟教授和副教授差不多,学的东西大同小异,关键是你的老师人品怎么样,也就是待学生怎么样,如果你跟个教授,经常叫你出差,既辛苦又学不到多少东西。

谈方向是没多大意义的,除曾艳华搞通风外,其他人什么都搞,哪里有钱就搞哪里。

其实很多时候找副教授是一件好事,如果待人很好的话,那就相当爽了,能和老师多接触,关键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发展比较有利,而且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可能会帮你一个大忙。

在副教授里面向郑余朝、申玉生、宴启祥、周佳媚都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这其中郑余朝和申玉生待人都很好,但最近好像听说申玉生要出国了,好像要呆一段时间,对学生不利。

王明年教授-高地应力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措施

王明年教授-高地应力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措施

大变形是相对正常变形而言,正常支护位移上限取为预留变形量的0.8倍,即单线 隧道13cm、双线隧道25cm,高地应力隧道位移上限取为正常支护位移上限的2倍, 即单线隧道25cm、双线隧道50cm。
…………..
主要包括3种类型:
①高地应力作用下的挤压变形;②膨胀性围岩的膨胀变形;③断层破碎带的松弛变形
I20b拱腰开裂变形
I20b拱顶开裂变形
二衬边墙变形,混凝土剥落
最大变形约220mm
成因2点: ① 区域性断层影响,围岩受到明
显的构造挤压作用
② 地应力水平较高,以水平地应 力为主
(付开隆等,2010,贵广线天平山隧道软岩变形分析)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
单线铁路隧道 板岩、炭质板岩 最大水平地应力27.5MPa 拱顶下沉、边墙内挤 喷混凝土剥落、钢拱架扭曲 底鼓及仰拱开裂翘起 衬砌开裂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
双线铁路隧道 薄层状碳质板岩地层,区域原岩应力较 大且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 最大水平主应力近22MPa
(李廷春,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最大收敛值1200 mm 成因4点: ① 区域原岩应力较大,且与隧道线路走向大 角度相交 ② 围岩岩质软弱 ③ 支护强度不足 ④ 施工方法不当
(2)高地应力下连续介质体隧道开挖过程
高地应力下连续介质体隧道开挖应力分布
• • • • 径向应力 切向应力 剪切应力 λ=1塑性区半径:

洞壁位移:
式中:Rp为塑性区半径,R0为隧道半径,P0为地应
初始应力地应力越大,围岩强度越小, 塑性区半径越大,洞壁位移越大。
力,Pi为支护抗力 围岩抗压强度:
5座典型隧道:
收敛时间 初期支护位移 陶恩隧道 阿尔贝格隧道 惠那山隧道 家竹箐隧道 乌鞘岭隧道 >300d ≥100d ≥100 300~400d 100~150d 一般50 cm,最 一般20~90 cm, 一般80~100 cm, 一般20~25 cm, 大120cm(隧底 最大35 cm 最大210 cm, 一般40~80 cm, 最大56 cm(拱 ( 拱顶下沉 隧底隆起60~80 最大120 cm 打锚杆前隆起 顶下沉93cm) cm 20 cm) 15~20 cm)

西南交通大学导师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导师名单

龚 高
涛 山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副教授 副教授 高工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工程环境控制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生态环境修复理论及技术、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控制、环境规划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 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1968.12 1975.05 1963.08 1974.09 1977.12 1980.1 1980.08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肖林萍 陈 强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 数字摄影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 涉测量(InSAR) 影测量与遥感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高速铁路 勘测理论与技术 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地球重力 场理论 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精密工程 测量理论与方法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王世明 黄 俊
任新红 马德芹 李志林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空间多尺度表达与自动综合、遥 摄影测量与遥感 感影像解译与信息提取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 传感器网络GIS技术、空间数据 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 质量检查方法、机载激光雷达技 影测量与遥感 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卫星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 字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三维GIS与虚拟地 理环境

2014西南交大硕士生导师名单

2014西南交大硕士生导师名单

副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
1,大跨度桥梁结构行为;2,桥梁减隔震副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
1、桥梁结构检测试验与评定;2、桥 副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 梁结构动力学
教授 教授 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2.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既有桥梁结构的评估、诊断与加固理
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以及大跨 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
度混凝土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
1.大跨复杂钢桥结构行为 2.全桥结构仿真分析计算
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
1.既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
16 杨永清 土木工程 17 单德山 土木工程 18 李小珍 土木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防灾减灾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28 夏嵩 土木工程 29 卫星 土木工程 30 张清华 土木工程
31 夏招广 土木工程
32 唐茂林 土木工程
33 李俊 土木工程
34 马存明 土木工程
35 武守信 土木工程 36 占玉林 土木工程 37 施洲 土木工程 38 晋智斌 土木工程 39 邵长江 土木工程 40 叶华文 土木工程
41 勾红叶 土木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防灾减灾工程 及 桥防 梁护 和工 隧程 道工 程,岩土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桥梁与隧道工 程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导师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导师名单

职称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高级工程师 高级规划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教授
是否首 次招生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2010 年新增硕士生导师
总计:1 人
序号
1
姓 名
杨青娟
学科、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景观工程
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高级建筑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
是否首 次招生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姓 名
钟毅 毕凌岚 赵炜 崔珩 崔叙 左辅强 张锦 王松涛 万钧 陈颖 熊瑛 王梅 董靓 陈菡 姜辉东 邱建
学科、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技术科学 景观工程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景观工程 景观工程、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城市规划 与设计
建筑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学位分委员会二○一○年硕导上岗遴选通过人员名单
总计:34 人
姓 名
杨坤丽 耿化民 华超 李百毅 徐涛 舒波 沈中伟 李异 邓敬 王侃 王蔚 林青 王立品 林荣 吴茵 尹朝晖 刘家琨 郑健

水下盾构法铁路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原型加载试验研究_何川

水下盾构法铁路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原型加载试验研究_何川

[收稿日期]2010-08-07[基金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134208);国家973计划(2010CB732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25830,51208432)[作者简介]何川(1964—),男,重庆市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路、铁路及城市地铁隧道的科研、教学工作;E -mail :chuanhe21@163.com水下盾构法铁路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原型加载试验研究何川1,2,封坤1,2,晏启祥1,2,齐春1,2(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2.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成都610031)[摘要]针对我国第一条水下铁路盾构法隧道———狮子洋隧道,采用“多功能盾构隧道结构体试验系统”装置原型管片衬砌结构,在通缝和错缝不同的拼装方式下进行了原型结构加载试验,对其结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压条件下管片衬砌结构力学特征不同,尤其是当结构开裂后,高水压对于结构内力与形变的发展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狮子洋隧道采用的榫式接头管片结构在通缝与错缝拼装下的破坏特征不同,通缝拼装时结构在高水压条件下纵缝附近区域易发生局部剪切破坏,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下盾构法铁路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原型试验;榫式接头;破坏特征[中图分类号]U45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2)10-0065-081前言铁路作为长距离交通的重要手段,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力建设,新建铁路中隧道数量、隧线比急剧增大,铁路隧道常常面临着穿越江河等水域阻隔的难题[2]。

我国采用盾构法修建水下隧道的技术很成熟,近年来多座水下隧道均采用了盾构法修建[3 5],如杭州庆春路隧道、上海崇明越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等,将其应用于水下铁路隧道的修建,前景十分广阔。

对于水下铁路盾构法隧道,由于穿越距离长、埋置较深、所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所要求结构断面大,其受力性能不同于一般铁路隧道或地铁区间隧道[6 7],对其结构力学性能的评价十分关键,有必要对原型隧道结构进行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罗霞,汉族,重庆人,博士,西南交通大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授、所长;2005-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铁路擅长于系统优化建模、算法设计与系统评价。

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俊万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经济,期间担任学院教学工作任务,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可行性论证项目研究;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7---今承担部分教学科研工作。

1997 – 19991994 – 1997主要研究方向:(通理论与应用技术(它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得博士学位,同年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车运行调整智能化模式研究,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软件系统,铁二院横向课题;(发表了10多篇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改革论文,其中在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中心工作,其间开发的机车模拟器、电力机车数字电表在全国各个机务段和我国电力机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战经验丰富。

通运输系。

主要研究方向:既有线行车组织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车流组织、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等方面接触密切。

崇州、温江、大邑、蒲江、达州、乐山、德阳等地的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横向科研项目技进步3等奖;在国际会议、GA of Train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终身教授),并任土木系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和德克萨斯交通研究院TAMUK分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专家技术指导委工作,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发展,在国际会议、国内高级别学。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该学科包含桥梁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两部分。

桥梁工程一、学科概况本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建有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铁道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具有大型工业风洞、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千吨级压力机和结构静、动力分析试验系统,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在毕业生中有茅以升、林同炎等一批(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建筑勘测设计大师。

本学科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既有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大跨新型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桥梁结构风工程、车桥耦合动力学、空间结构受力行为、大型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学科在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南京第二、第三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大跨度新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年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获奖成果主要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 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计算理论”、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中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铁路连续梁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跨72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跨72米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平弯连续刚构桥建造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虎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跨度全焊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斜拉索锚头与钢箱梁的联结和安全可靠性研究”等。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作者:黄艺丹赵菊梅杨长卫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51期[摘要]新工科的产生与发展势必对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意义,面向未来,在新工科指引下,防灾减灾专业研究生培养,为实现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一线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基于该中心特有的大国重器,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提出以国家平台支撑,重大项目引领,推进多学科融合,探索一种新型的交通防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交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型人才储备。

[关键词]新工科;防灾减灾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项目] 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家平台支撑,重大项目引领,多维多学科融合的交通防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YJG5-2022-Z002);2020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类”教育改革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夯实‘管培’结合模式,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YJG4-2020-Z002);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虚实结合的工程伦理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YJG5-2022-Y002);2020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类”教育改革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夯实‘管培’结合模式,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YJG4-2020-Z002);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虚实结合的工程伦理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YJG5-2022-Y002)[作者简介]黄艺丹(1982—),女,四川富顺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铁路公路灾害防治及安全技术研究;赵菊梅(197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杨长卫(1987—),男,河南洛阳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铁路公路灾害防治及安全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谢涛(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第六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专家,交通部注册隧道检测工程师((公路)检师0920323S),《施工技术》杂志第五届通讯员。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现从事道路与桥梁方面的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

迄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ASCE》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EI核心检索15篇。

主持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1项,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1项,省长基金1项。

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桥梁桩基础理论、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治。

刘远明(桥梁和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男,博士,教授。

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

现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等研究。

近几年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桥梁和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安竹石(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男,1961年生,学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现为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承担多项横向科研项目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控制,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

杜斌(桥梁与隧道工程):男,贵州普安人,1982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师从黄质宏教授和赵人达教授。

担任《桥梁工程》和《高等桥梁结构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交通厅科技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和教改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名单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1962.12
教授

67
谢强
地质工程
岩体力学及岩体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1957.2
教授

68
杨立中
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效应研究
土木工程学院
1947.1
教授

69
王鹰
地质工程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1969.9
教授

70
巫锡勇
地质工程
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1963.5
教授

14
杨永清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结构行为、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估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65.10
教授

15
单德山
桥梁与隧道工程
既有桥梁结构性能评估及健康监测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69.7
教授

16
李小珍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结构动力学、车桥耦合振动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
1970.1
教授

17
李亚东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学院测量系
1957.9
教授

102
黄丁发
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摄影测量与遥感
3: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1:3S集成的理论与应用;
2:星载SAR干涉测量及其应用;
3:GPS卫星导航与智能交通;
4:数字城市与三维GIS;
5:空间信息移动服务与网络GIS
土木学院测量系
1963.12
教授

103

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专家——陈洪凯

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专家——陈洪凯

作者: 刘永明
作者机构: 《科学中国人》记者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42-42页
主题词: 岩土工程 隧道工程 专家 西南交通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 岩石力学 工程学会 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
摘要:陈洪凯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教授,重庆交通学院一级教授.担任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交通学院地质与岩土工程系主任.陈洪凯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陈洪凯教授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还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防治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地矿协会环境地质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国土局、移民局、计委专家组成员等,曾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

蒲黔辉教授简介

蒲黔辉教授简介

蒲黔辉教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39)4
【摘要】蒲黔辉,男,1965年9月生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工学博壬,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1985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西南交通大学
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

【总页数】2页(PF002-F002)
【关键词】蒲黔辉;隧道工程;混凝土桥梁;结构工程;连续刚构桥;抗弯承载能力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6;K825.46
【相关文献】
1.新颖的东蒲展台优质的东蒲产品--访香港东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日辉 [J],
王华安
2.李伟教授简介/徐志辉教授简介 [J],
3.杨宗辉教授简介 [J],
4.王蒲教授简介 [J],
5.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知名教授简介——周珍辉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姓名 性别 职称 导师
单德山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邓荣贵 男 教授 硕、博导
何川 男 教授 硕、博导
何畏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明水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乔 男 教授 硕、博导
申爱国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申玉生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沈锐利 男 教授 硕、博导
王明年 男 无 硕、博导
王志杰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卫星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夏招广 男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夏嵩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晏启祥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亚东 男 教授 硕、博导
李永乐 男 教授 硕、博导
廖海黎 男 教授 硕、博导
罗强 男 教授 硕、博导
罗书学 男 教授 硕、博导
蒲黔辉 男 教授 硕、博导
漆泰岳 男 教授 硕、博导
钱永久 男 教授 硕、博导
赵人达 男 教授 硕、博导
郑史雄 男 教授 硕、博导
郑余朝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周德培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周厚斌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周凌远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周晓军 男 教授 硕、博导
祝兵 男 教授 硕、博导
向天宇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谢尚英 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许惟国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杨其新 男 教授 硕、博导
杨永清 男 教授 硕、博导
曾艳华 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清华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赵灿辉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