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阶表
宋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
宋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
1. 正一品:包括太师、太傅、太保等,这些职位负责统领百官,进奏重大事宜。
2. 从一品:包括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等,枢密使掌管兵权,统领近卫军,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则负责教导太子。
3. 正二品:包括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这些职位负责具体行政事务。
4. 从二品:包括资政殿学士、待制、安抚使等,资政殿学士负责起草诏令,待制、安抚使则分别负责对臣僚的慰问和安抚工作。
5. 正三品:包括左、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这些职位负责弹劾官员、监督司法活动等。
6. 从三品:包括秘书监、郎官等,秘书监负责掌管宫廷图籍,郎官则负责监督官员行为。
7. 正四品:包括太常博士、枢密院副承旨等,太常博士负责宫廷祭祀活动,枢密院副承旨则协助枢密使工作。
8. 从四品:包括通直郎、州通判等,通直郎负责宫廷礼仪,州通判则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9. 正五品:包括殿中侍御史、内常侍等,殿中侍御史负责监督官员行为,内常侍则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10. 从五品:包括著作郎、节度使等,著作郎负责编纂史书,节
度使则负责地方军政事务。
以上是宋朝官职品级表中的主要官职及其职能,具体的官职品级和职能可能因时代和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
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
武穆任枢密副使,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乃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於左右相。
调任万寿观使奉朝请,乃有官而无专守。
(二)宣抚使:宋以任使将相重臣总师征讨之官称,无定额。
北宋大臣范仲淹、富弼,南宋名将韩世忠均曾任之。
武穆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在光复襄阳诸郡之後,任职四年以上。
(三)节度使、制置使:辖诸路军务,恩数与执政同。
朝廷宗室近属,年资久者,若任除将帅,始授此官。
或以功勋显著之帅守充之。
武穆曾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相当於明、清之总督,民国省区以上绥靖主任。
制置使亚於节度使。
武穆曾任舒、蕲、鄂、岳、荆南、黄、复州(今皖、鄂、湘三省地区)制置使。
(四)开府仪同三司:按武穆於绍兴与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乃宋文职官阶三十七阶之首,各阶称谓、俸额如下表:(表摘录自杨树藩之宋代文官制度,略)(五)太尉: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共分六十阶,太尉乃六十阶之首,为北宋政和年间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职之首。
武职阶俸,较文职为低,因宋代重文轻武,而武穆每以战功晋阶,荣宠擢拔,乃加以文阶。
武穆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已拜太尉(按天子任命曰拜),犹若现在上将,再晋几星。
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大夫,(16)武德大夫,(17)武显大夫,(18)武节大夫,(19)武略大夫,(20)武经大夫,(21)武义大夫,(22)武翼大夫,(23)正侍郎,(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28)中亮郎,(29)中衞郎,(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34)右武郎,(35)武功郎,(36)武德郎,(37)武显郎,(38)武节郎,(39)武略郎,(40)武经郎,(41)武义郎,(42)武翼郎,(43)训武郎,(44)修武郎,(45)从义郎,(46)秉节郎,(47)忠训郎,(48)忠翊郎,(49)成忠郎,(50)保义郎,(51)承节郎,(52)承信郎,(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
图解宋朝官职等级
图解宋朝官职等级展开全文图解宋朝官职等级从北宋名臣司包拯、司马光、李迪三人的官职全称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北宋官制。
一、司马光(1019-1086)官职全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端明殿学士:职官,正三品官职-翰林侍读学士:皇帝顾问-太中大夫:散官阶,从四品-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兼职-上柱国:勋位级别,正二品-河内郡开国公:爵位等级,正二品-食邑二千六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一千户:实际上的福利,相当于一千户所纳税收--赐紫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殊配饰二、包拯(999-1062)官职全称: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枢密副使:职官,正二品高官-朝散大夫:散官阶,从五品;-给事中:工资等级;-上轻车都尉:勋位等级,属于八等四品-东海郡开国侯:爵位等级,属于九等从三品-食邑一千八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四百户:实际上的福利补贴,相当于四百户所纳税收-赐紫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殊配饰-赠礼部尚书:去世后皇帝的追封三、李迪(971-1047)官职全称: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判尚书都省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七百户-资政殿大学士:官职,殿学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阶,正三品)-工部尚书:寄禄官阶,正三品)-判尚书都省:差遣-上柱国:勋位等级,正二品-陇西郡开国公:爵位等级,正二品-食邑二千五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七百户:实际上的福利补贴,相当于七百户所纳税收。
宋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
宋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以下是宋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1.九品官:最低级别的官员,通常从乡村的吏员或军队中晋升。
职责包括协助地方官员处理各种事务,执行上级命令。
2.八品官:比九品官稍高级的官员,通常负责乡村或较小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3.七品官:负责较大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通常是县级或地区级别的官员。
4.六品官:负责中等规模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通常是县级或地区级别的官员。
5.五品官:负责大规模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通常是地级或州级别的官员。
6.四品官:负责省级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通常是地级或州级别的官员。
7.三品官:地方行政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省级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并协助地方官员处理各种事务。
8.二品官: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官员,负责管理多个省级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拥有较大的权力和管辖范围。
9.一品官:朝廷高级官员,包括宰相等重要职位,负责国家最高级别的行政和决策事务,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除了以上的官职品级,宋朝还有一些特殊的官职,如:1.皇帝:国家最高统治者,负责领导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务。
2.宰相:朝廷的最高级别官员,负责领导朝廷的决策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3.监司官: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工作表现,保证地方官员执行朝廷的政策和法令。
4.主管文教官: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的文化、教育等事务。
5.主管财政官: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6.主管军事官: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军事事务。
这些官职在宋朝的政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官员根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协助皇帝管理国家。
宋朝官职表
宋朝官职表【爵】【丞相】【太师】【太傅】少保】【尚书】【学士】【上卿】【大将军)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枢密使】【左徒】【太尉】【上大夫】【大夫】【士大夫][太史】【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北宋大表,宋朝官职表
北宋大表,宋朝官职表宋朝官职表宋代官职表(三师)(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同知院事)正二品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各一人)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各一、二人)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
“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从七品(九卿)(九寺)卿(各一人)正四品(或从四品)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从五品(或正六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 府知府事(各一人)(府尹)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州(判某州事)(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宋代官俸简表
从四品 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260两
五品 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220两
三品 宣奉郎、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 500两
从三品 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 400两
九品 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60两
从九品 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50两
从五品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190两
六品 诸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 160两
宋代官制表格
目录附表1:北宋前期文武散官阶表 (1)附表2:北宋前期文臣京朝官迁转官阶表 (2)附表3:北宋前期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 (4)附录4 元丰寄禄官易旧官表 (6)附录5 文臣京朝官寄禄官分左、右沿革表 (8)附录6 选人七阶名称变化表 (11)附录7 元丰前后两宋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对照表 (12)附录8 两宋诸殿学士等职名表 (14)附录9 诸阁学士 (16)附录10:宋前期武臣横行阶迁转表 (17)附录11:宋前期三班使臣、诸司使副迁转表 (18)附录12 大使臣的称法沿革 (20)附录13 政和、绍兴武官阶表 (21)附录14 内侍阶官名称更动表 (24)附录15 宋代低级内侍官迁转阶官表 (25)附录16:北宋前期宦官迁转官阶表 (26)附表17:爵级与食邑、食实封表 (28)附录18:勋转表 (29)附录19:检校官与功臣名号 (30)附录20:外命妇名号表 (31)附录21:宋监司官一览表 (32)附录22:府州军监长贰官一览表 (34)附录23:县长贰官一览表 (36)附录24:宋代俸禄表一 (37)附录25:宋代俸禄表二 (44)附录26:宋代俸禄表三 (47)附录27:宋代俸禄表四 (49)附录28:宋代俸禄表五 (51)附录29:宋代俸禄表六 (55)附录30:宋代俸禄表七 (56)附录31:宋代俸禄表八 (57)附录32:宋代俸禄表九 (58)附录33:宋代俸禄表十 (59)附录34:宋代俸禄表十一 (60)附录35:宋代俸禄表十二 (66)附录36:元符元年修订军职换授武阶表 (67)附录37:元丰武官荫补授官表 (68)附录38:文臣换武职表 (69)附表1:北宋前期文武散官阶表文散官名武散官名官品1 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从一品2 特进辅国大将军正二品3 光禄大夫镇国大将军从二品4 金紫光禄大夫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5 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归德将军从三品6 正奉大夫忠武将军正四品上7 通奉大夫壮武将军正四品下8 太中大夫宣威将军从四品上9 中大夫明威将军从四品下10 中散大夫定远将军正五品上11 朝奉大夫宁远将军正五品下12 朝请大夫游骑将军从五品上13 朝散大夫游击将军从五品下14 朝奉郎昭武校尉正六品上15 承直郎昭武副尉正六品下16 奉直郎振威校尉从六品上17 通直郎振威副尉从六品下18 朝请郎致果校尉正七品上19 宣德郎致果副尉正七品下20 朝散郎翊麾校尉从七品上21 宣奉郎翊麾副尉从七品下22 给事郎宣节校尉正八品上23 承事郎宣节副尉正八品下24 承奉郎御武校尉从八品上25 承务郎御武副尉从八品下26 儒林郎仁勇校尉正九品上27 登仕郎仁勇副尉正九品下28 文林郎陪戎校尉从九品上29 将仕郎陪戎副尉从九品下注:怀化大将军、归德将军授化外。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
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
武穆任枢密副使,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乃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於左右相。
调任万寿观使奉朝请,乃有官而无专守。
(二)宣抚使:宋以任使将相重臣总师征讨之官称,无定额。
北宋大臣范仲淹、富弼,南宋名将韩世忠均曾任之。
武穆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在光复襄阳诸郡之後,任职四年以上。
(三)节度使、制置使:辖诸路军务,恩数与执政同。
朝廷宗室近属,年资久者,若任除将帅,始授此官。
或以功勋显著之帅守充之。
武穆曾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相当於明、清之总督,民国省区以上绥靖主任。
制置使亚於节度使。
武穆曾任舒、蕲、鄂、岳、荆南、黄、复州(今皖、鄂、湘三省地区)制置使。
(四)开府仪同三司:按武穆於绍兴与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乃宋文职官阶三十七阶之首,各阶称谓、俸额如下表:(表摘录自杨树藩之宋代文官制度,略)(五)太尉: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共分六十阶,太尉乃六十阶之首,为北宋政和年间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职之首。
武职阶俸,较文职为低,因宋代重文轻武,而武穆每以战功晋阶,荣宠擢拔,乃加以文阶。
武穆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已拜太尉(按天子任命曰拜),犹若现在上将,再晋几星。
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大夫,(16)武德大夫,(17)武显大夫,(18)武节大夫,(19)武略大夫,(20)武经大夫,(21)武义大夫,(22)武翼大夫,(23)正侍郎,(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28)中亮郎,(29)中衞郎,(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34)右武郎,(35)武功郎,(36)武德郎,(37)武显郎,(38)武节郎,(39)武略郎,(40)武经郎,(41)武义郎,(42)武翼郎,(43)训武郎,(44)修武郎,(45)从义郎,(46)秉节郎,(47)忠训郎,(48)忠翊郎,(49)成忠郎,(50)保义郎,(51)承节郎,(52)承信郎,(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
北宋官制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随周世宗作战有功,任殿前都检点,统领精粹的禁军。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七岁的幼子宗训(恭帝)即位,赵匡胤又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防守开封(京城)。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元旦,赵匡胤以镇(河北正定)、定(河北定县)二州名义,谎报军情,说是契丹勾结北汉大举南侵。
宰相范质、王溥不辨虚实,立即派赵匡胤率军出征。
初三早晨,赵匡胤率兵到达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弟赵匡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和军中诸将把皇帝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做皇帝。
赵匡胤率领禁军返回守卫空虚的京师,殿前都指挥石守信等在宫中作内应,轻而易举地夺取了皇位。
由于赵匡胤原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新立的王朝便建号“宋”。
宋朝仍建都开封(东京,汴梁),习惯上称为北宋。
以后迁都杭州,史称南宋。
北宋政权虽然建立,但当时在南方和北方,还存在着南唐、吴越、漳泉、南汉、湖南、荆南、后蜀、北汉等八、九个割据政权。
就是在北宋统治区域内,也还有不少节度使,他们割据一方,既有土地,又有人民、甲兵和财赋。
在北宋中央政权中,特别是在军队中,还有一批在后周时同赵匡胤地位相当的禁军将领,他们都手握重兵。
赵匡胤是靠他们的支持才夺取后周政权的,但又害怕这些人也用同样手段把自己搞掉。
宋太祖和他的继承者宋太宗以及他们的主要谋士赵普等人经常思虑这个问题。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和防止割据势力的再起,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首先削减州郡(府、州、军、监)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
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
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四司。
除安抚使用武人外,其他也都由文臣担任。
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摄,属于临时指派的性质,“三年一替”。
此外,南方各州郡的城墙和护城河,绝大部分被毁填为平地,例如西川路共29个州郡,只留下益州(成都)、梓州(三台)、眉州(眉山)、遂州(遂宁)四座城隘。
宋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
宋代官职(三师)(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 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副使(同知院事) 正二品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各一人) 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各一、二人) 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
“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 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 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 从七品(九卿)(九寺)卿(各一人) 正四品(或从四品)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 从五品(或正六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府知府事(各一人)(府尹) 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少尹) 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推官) 开封府均从六品州(判某州事)(刺史) 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宋朝官职一览表解释
宋朝官职一览表解释
宋朝官职一览表及解释
在宋朝时期,官僚制度非常发达,官职种类繁多。
下面是一份宋朝官职一览表及解释,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宋朝的官制。
1. 宰相
宰相是宋朝最高行政官员,通常由文官担任。
其职责是辅佐皇帝管理国家事务,包括制定政策、管理官员、处理政务等。
宰相在宋朝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皇帝的重要顾问和助手。
2. 尚书省官员
尚书省是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之一,负责管理各项事务。
其官员包括:
(1) 尚书令: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整个尚书省的事务。
(2) 左、右仆射:是尚书令的副手,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事务。
(3) 郎中、员外郎:是尚书省的官员,负责处理各项政务。
3. 地方官员
(1) 知州:是宋朝地方政府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所在州的政务。
(2) 通判:是知州的副手,负责协助知州处理政务。
(3) 县令:是宋朝县级政府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所在县的政务。
4. 军事官员
(1) 都指挥使:是宋朝中央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2) 副都指挥使:是都指挥使的副手,负责协助都指挥使处理军事事务。
(3) 厢军指挥使:是宋朝地方军队的指挥官,负责统领所在州的军队。
总的来说,宋朝的官职制度相当复杂,官员种类繁多,各个职位的职责也各不相同。
但
是这些官员都共同为宋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宋朝官职表
寄禄官阶 阶
序
阶次
官品
大理寺评事
承事郎
左承事郎
右承事郎
太常寺太祝 、奉礼郎
承奉郎
左承奉郎 右承奉郎
秘书省校书 郎、正字、 将作监主簿
承务郎
左承务郎
右承务郎
承事郎
承事郎
28
承奉郎
承奉郎
29
承务郎
承务郎
30
左侍禁 忠训郎
忠训郎
47
右侍禁 忠翊郎
忠翊郎
48
左班殿直 武忠郎
武忠郎
49
右班殿直 保义郎
保义郎
50
仁勇校尉 仁勇副尉
爵
勋
从九品上 从九品
高班、黄门内品、承节 /承信/迪功郎、诸州县 尉、城砦/马监主簿、 诸州司士/文学/助教、
文林郎 将仕郎
翰林医学
陪戎校尉 陪戎副尉
宋代文官京朝官寄禄官阶沿革表
北宋前期寄 禄官阶
元丰改制
元祐分左右
绍圣之制
大官之制
阶次
宋代武臣寄禄官阶沿革表
小使
臣 政和以前 政和新政官 绍兴厘正阶
元丰改制
元祐分左右
绍圣之制
大官之制
中行郎中
左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
右超散大夫
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
后行郎中
左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右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阶次
宋代武臣寄禄官阶沿革表
政和以前 政和新政官 绍兴厘正阶
寄禄官阶 阶
序
阶次
官品
18
横行 正使
19
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
、侍讲、直龙图/天章/
宝文阁、枢密副承旨、
北宋的官职排名和解释
北宋的官职排名和解释
以下是北宋官职排名和解释:
1. 太尉:北宋时期的太尉是最高武官职位,相当于国防部长。
太尉为正一品,享受宰相待遇,但实权较小。
2. 司徒:司徒是北宋时期的最高文官职位,相当于国家总理。
司徒为正一品,地位极为崇高,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 司空:司空是北宋时期的最高文官职位,相当于建设部部长。
司空为从一品,主要负责管理国家建筑、水利等方面的事务。
4. 太师:太师是北宋时期最高文官职位之一,相当于宰相。
太师为正一品,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管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5. 太傅:太傅是北宋时期最高文官职位之一,相当于宰相。
太傅为正二品,与太师一样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管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6. 太保:太保是北宋时期最高文官职位之一,相当于宰相。
太保为从一品,与太师、太傅一样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管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7.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是北宋时期为太子太傅的别称,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教导太子。
太子太师为正二品。
8.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北宋时期为太子太师的别称,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教导太子。
太子太傅为正二品。
9. 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北宋时期为太子太师的别称,是朝廷
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教导太子。
太子太保为从一品,地位仅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以上是北宋时期的官职排名和解释,这些官职在北宋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
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
武穆任枢密副使,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乃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於左右相。
调任万寿观使奉朝请,乃有官而无专守。
(二)宣抚使:宋以任使将相重臣总师征讨之官称,无定额。
北宋大臣范仲淹、富弼,南宋名将韩世忠均曾任之。
武穆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在光复襄阳诸郡之後,任职四年以上。
(三)节度使、制置使:辖诸路军务,恩数与执政同。
朝廷宗室近属,年资久者,若任除将帅,始授此官。
或以功勋显著之帅守充之。
武穆曾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相当於明、清之总督,民国省区以上绥靖主任。
制置使亚於节度使。
武穆曾任舒、蕲、鄂、岳、荆南、黄、复州(今皖、鄂、湘三省地区)制置使。
(四)开府仪同三司:按武穆於绍兴与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乃宋文职官阶三十七阶之首,各阶称谓、俸额如下表:(表摘录自杨树藩之宋代文官制度,略)(五)太尉: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共分六十阶,太尉乃六十阶之首,为北宋政和年间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职之首。
武职阶俸,较文职为低,因宋代重文轻武,而武穆每以战功晋阶,荣宠擢拔,乃加以文阶。
武穆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已拜太尉(按天子任命曰拜),犹若现在上将,再晋几星。
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大夫,(16)武德大夫,(17)武显大夫,(18)武节大夫,(19)武略大夫,(20)武经大夫,(21)武义大夫,(22)武翼大夫,(23)正侍郎,(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28)中亮郎,(29)中衞郎,(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34)右武郎,(35)武功郎,(36)武德郎,(37)武显郎,(38)武节郎,(39)武略郎,(40)武经郎,(41)武义郎,(42)武翼郎,(43)训武郎,(44)修武郎,(45)从义郎,(46)秉节郎,(47)忠训郎,(48)忠翊郎,(49)成忠郎,(50)保义郎,(51)承节郎,(52)承信郎,(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
宋朝官员品级(附:宰相王安石的退休金)
宋朝官员品级(附:宰相王安石的退休金)宋朝官员品级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北宋官阶表
北宋官阶表北宋官阶表-正一品: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仆射、右仆射、枢密使正二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宣徽北院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从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学士、宝文阁学士、翰林学士、枢密都承旨、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节度使从三品:太子宾客、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直学士、宝文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大夫、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左骁卫上将军、右骁卫上将军、左武卫上将军、右武卫上将军、左屯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左领军卫上将军、右领军卫上将军、左监门卫上将军、右监门卫上将军、左千牛卫上将军、右千牛卫上将军、府尹正四品:太子詹事、龙图阁待制、天章阁待制、宝文阁待制、御史中丞、枢密副都承旨、秘书监、殿中监、太常卿、宗正卿、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观察使从四品: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光禄卿、卫尉卿、太仆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国子祭酒、少府监、将作监、司天监、内客省使、节度留后、观察留后正五品:太子少詹事、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枢密承旨、左骁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屯卫大将军、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右领军卫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千牛卫大将军、右千牛卫大将军、防御使从五品:太子左庶子、太子右庶子、太常少卿、宗正少卿、客省使、引进使、四方馆使、东上阁门使、西上阁门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殿前都虞侯、侍卫马军都虞侯、侍卫步军都虞侯、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右金吾卫将军、府少尹、团练使正六品:太子左喻德、太子右喻德、左司谏、右司谏、光禄少卿、卫尉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国子司业、都水使者、军器监、吏部郎中、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郎中、工部郎中、客省副使、引进副使、四方馆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副使、诸军都指挥使、刺史从六品:少府少监、将作少监、军器少监、司天少监、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起居郎、起居舍人、司封郎中、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度支郎中、金部郎中、仓部郎中、祠部郎中、主客郎中、膳部郎中、职方郎中、驾部郎中、库部郎中、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司门郎中、屯田郎中、虞部郎中、水部郎中、左骁卫将军、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左屯卫将军、右屯卫将军、左领军卫将军、右领军卫将军、左监门卫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左千牛卫将军、右千牛卫将军、王府长史、王府司马正七品:左正言、右正言、太常博士、皇城以下诸司使、枢密兵房副承旨、枢密吏房副承旨、枢密户房副承旨、枢密礼房副承旨、吏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从七品:中书主事、门下主事、尚书主事、国子博士、太常丞、宗正丞、秘书丞、殿中丞、皇城以下诸司副使、阁门通事舍人、诸军副都指挥使大都督府司马、京县令正八品:太子中允、太子中舍、太子洗马、太子诸率府率、左赞善大夫、右赞善大夫、大理正、左卫中郎将、右卫中郎将、左金吾卫中郎将、右金吾卫中郎将、左千牛卫中郎将、右千牛卫中郎将、节度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赤县令从八品:太子诸率府副率、中书令史、门下令史、尚书令史、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左班殿直、右班殿直、秘书郎、著作佐郎、光禄丞、卫尉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太府丞、少府丞、将作丞、军器丞、司天丞、诸军都虞侯、留守判官、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县令正九品:大理评事、秘书省校书郎、御史台主簿、太常主簿、宗正主簿、秘书主簿、殿中主簿、光禄主簿、卫尉主簿、太仆主簿、大理主簿、鸿胪主簿、司农主簿、太府主簿、少府主簿、将作主簿、军器主簿、司天主簿、国子助教、指挥使、留守推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军事判官、赤县丞从九品:副指挥使、州别驾、州长史、州司马、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录事参军、教授、县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官阶表
正一品: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仆射、右仆射、枢密使
正二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宣徽北院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
从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正三品: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学士、宝文阁学士、翰林学士、枢密都承旨、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节度使
从三品:太子宾客、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直学士、宝文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大夫、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左骁卫上将军、右骁卫上将军、左武卫上将军、右武卫上将军、左屯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左领军卫上将军、右领军卫上将军、左监门卫上将军、右监门卫上将军、左千牛卫上将军、右千牛卫上将军、府尹
正四品:太子詹事、龙图阁待制、天章阁待制、宝文阁待制、御史中丞、枢密副都承旨、秘书监、殿中监、太常卿、宗正卿、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观察使
从四品: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光禄卿、卫尉卿、太仆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国子祭酒、少府监、将作监、司天监、内客省使、节度留后、观察留后
正五品:太子少詹事、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枢密承旨、左骁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屯卫大将军、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右领军卫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千牛卫大将军、右千牛卫大将军、防御使
从五品:太子左庶子、太子右庶子、太常少卿、宗正少卿、客省使、引进使、四方馆使、东上阁门使、西上阁门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殿前都虞侯、侍卫马军都虞侯、侍卫步军都虞侯、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右金吾卫将军、府少尹、团练使
正六品:太子左喻德、太子右喻德、左司谏、右司谏、光禄少卿、卫尉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国子司业、都水使者、军器监、吏部郎中、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郎中、工部郎中、客省副使、引进副使、四方馆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副使、诸军都指挥使、刺史
从六品:少府少监、将作少监、军器少监、司天少监、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起居郎、起居舍人、司封郎中、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度支郎中、金部郎中、仓部郎中、祠部郎中、主客郎中、膳部郎中、职方郎中、驾部郎中、库部郎中、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司门郎中、屯田郎中、虞部郎中、水部郎中、左骁卫将军、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左屯卫将军、右屯卫将军、左领军卫将军、右领军卫将军、左监门卫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左千牛卫将军、右千牛卫将军、王府长史、王府司马
正七品:左正言、右正言、太常博士、皇城以下诸司使、枢密兵房副承旨、枢密吏房副承旨、枢密户房副承旨、枢密礼房副承旨、吏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
从七品:中书主事、门下主事、尚书主事、国子博士、太常丞、宗正丞、秘书丞、殿中丞、皇城以下诸司副使、阁门通事舍人、诸军副都指挥使大都督府司马、京县令
正八品:太子中允、太子中舍、太子洗马、太子诸率府率、左赞善大夫、右赞善大夫、大理正、左卫中郎将、右卫中郎将、左金吾卫中郎将、右金吾卫中郎将、左千牛卫中郎将、右千牛卫中郎将、节度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赤县令
从八品:太子诸率府副率、中书令史、门下令史、尚书令史、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左班殿直、右班殿直、秘书郎、著作佐郎、光禄丞、卫尉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太府丞、少府丞、将作丞、军器丞、司天丞、诸军都虞侯、留守判官、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县令
正九品:大理评事、秘书省校书郎、御史台主簿、太常主簿、宗正主簿、秘书主簿、殿中主簿、光禄主簿、卫尉主簿、太仆主簿、大理主簿、鸿胪主簿、司农主簿、太府主簿、少府主簿、将作主簿、军器主簿、司天主簿、国子助教、指挥使、留守推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军事判官、赤县丞
从九品:副指挥使、州别驾、州长史、州司马、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录事参军、教授、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