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读写写】1、隧suì洞2、蜗wō行3、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4、驳bó船5、簇cù新极新;全新6、笑涡wō7、喷薄bó:(1)汹涌激荡(2)强烈散发、迸发(3)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4)雨雪纷飞8、伤痕累累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课内其他重点词】9、熏xūn黑10、干瘪biě:指干枯收缩;不丰满。
形容文辞等内容贫乏而枯燥。
11、稻穗suì12、纤qiàn绳13、勒lēi进14、胚pēi芽【课后重点词】第2课梅岭三章【读读写写】1、阎yán罗2、捷jié报3、血xuè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4、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课内其他重点词】5、旌jīng旗:旗子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6、缅怀miǎn:指远怀;追念;怀念;追想(以往);深情地怀念。
7、炽热chì rè:(1)温度极高,极热(2)感情和情绪热烈。
8、激越jī yuè:情绪强烈、激昂;声音高亢清越。
第3课短诗五首【读读写写】1、漫漫màn màn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2、装饰shì3、舵duò手4、埋没mái mò【课内其他重点词】5、沈尹yǐn默6、戴dài望舒7、卞biàn之琳【课后重点词】8、凝练níngliàn:简洁而无铺张赘言9、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
第4课海燕【读读写写】1、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2、高傲3、海鸥4、飞窜cuàn5、蠢笨翡翠fěi cuì6、熄灭【课内其他重点词】7、呻吟shēnyín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1、荤hūn菜2、侍候shì hòu3、绰号4、伤疤bā5、笔砚yàn6、惋wǎn惜7、夹袄jiáǎo8、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9、羼chàn水:混合,掺杂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短诗五首》ppt
3 短诗五首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装饰.( shì ) 墓畔.( pàn ) 寂.寞( jì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卞.之琳( biàn ) 风雨吟.( yín ) 谎.言(huǎng)
卷
juǎn (卷入) juàn (画卷)
没
méi mò
(没有) (埋没)
3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富含哲理(★★★) 这五首小诗语言朴素清丽而又凝练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 思。诗歌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 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摒弃了华丽的辞藻,给人以哲理性的深 思。如《断章》每句话都通俗易懂,只用几个简单的意象,就营 造出了优美深邃的意境,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给人以无 尽的遐想,并阐释了抽象的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
D.《风雨吟》中的“我”像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忧思 满怀,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解析] 《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出了世间人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关系。
3 短诗五首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5.说说你对《月夜》中的“树”和《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 山茶”的理解。
[答案]在《月夜》一诗中,于“霜风”“月光”里,“树”傲然独立,象征 着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妥协、不退缩的独立人格追求。在《萧红墓畔口占》 一诗中,诗人以色彩绚烂的“红山茶”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人格之 高洁;同时,也映照出悼者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第一单元 社会咏叹
第一单元 社会咏叹
3 短诗五首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3 短诗五首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二课 梅岭三章 课件
1.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 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 开展游击战。
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 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 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比较三章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第一章: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 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至死不渝和誓与反动派 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给同志。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 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 的思革命精神。
第三章: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作者乐观坚定 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①想象、联想相结合,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伟大气魄。如第一章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 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 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章、第三章联想“捷报飞来当纸 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浪漫 主义的创作,在表达诗人强烈思想感情的同时具有独特的 艺术感染力。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
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总领全诗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写出领
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 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短诗五首》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品析《月夜》
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冬夜的“霜风”“月光”代表着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中国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根 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 着”是挣脱,是追求独立,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 奋斗精神。
品名句
关键词: 短诗之韵
导思2.如何理解《断章》 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析意象
导思4. 《月夜》中,与大 树“并排立着”的“我”, 让人感受到怎样的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短诗五首》
圈点要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 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 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 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 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 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品析《断 章》 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
主旨: 在严寒下不妥协, 在孤独中不退缩, 这首诗表现 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 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中考占2-3 ) 答题思路: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 的人物、事理或情感。分析象征意义,第一,找到本体 和象征体;第二,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第三,了解 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写作意图,揣摩出象征意义。【象征 意义分析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读写写】1、隧suì洞2、蜗wō行3、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4、驳bó船5、簇cù新极新;全新6、笑涡wō7、喷薄bó:(1)汹涌激荡(2)强烈散发、迸发(3)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4)雨雪纷飞8、伤痕累累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课内其他重点词】9、熏xūn黑10、干瘪biě:指干枯收缩;不丰满。
形容文辞等内容贫乏而枯燥。
11、稻穗suì12、纤qiàn绳13、勒lēi进14、胚pēi芽【课后重点词】第2课梅岭三章【读读写写】1、阎yán罗2、捷jié报3、血xuè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4、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课内其他重点词】5、旌jīng旗:旗子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6、缅怀miǎn:指远怀;追念;怀念;追想(以往);深情地怀念。
7、炽热chì rè:(1)温度极高,极热(2)感情和情绪热烈。
8、激越jī yuè:情绪强烈、激昂;声音高亢清越。
第3课短诗五首【读读写写】1、漫漫màn màn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2、装饰shì3、舵duò手4、埋没mái mò【课内其他重点词】5、沈尹yǐn默6、戴dài望舒7、卞biàn之琳【课后重点词】8、凝练níngliàn:简洁而无铺张赘言9、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
第4课海燕【读读写写】1、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2、高傲3、海鸥4、飞窜cuàn5、蠢笨翡翠fěi cuì6、熄灭【课内其他重点词】7、呻吟shēnyín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1、荤hūn菜2、侍候shì hòu3、绰号4、伤疤bā5、笔砚yàn6、惋wǎn惜7、夹袄jiáǎo8、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9、羼chàn水:混合,掺杂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01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藏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
二、字音词义隧suì洞:隧道蜗wō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yū滩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b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簇cù新:极新,全新。
笑涡wō:同“笑窝”,酒窝儿。
喷薄bó: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伤痕累累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三、主题概述诗歌精选了一系列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苦难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文章结构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组成的意象群,象征数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祖国,回顾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揭示出了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只是暂未实现。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即将开始新生。
第四节:“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乳房”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五、鉴赏品读1.“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你是如何理解“飞天”这个意象的?“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过极盛的世纪,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等。
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3、(1)《月夜》作者沈尹默,在这首诗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的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
(2)《萧红墓畔口占》作者戴望舒,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索和反思。
(3)《断章》作者卞之琳,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4)《风雨吟》作者卢荻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
同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统一》中,聂鲁达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所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4、《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PPT模板
(2)“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典故,有什么作用?
这里活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心革 命、死不瞑目,想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 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 高品质。
(3)分析“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的表 达效果。
“血雨腥风”,原指血溅得像下雨,风里带着腥味, 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借喻战争,表现出战争的 残酷。“取义成仁”,表现了诗人决心为共产主义事 业献身。“自由花”,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借喻革 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欢欣、豪迈之 情。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中, “招”“斩”两个动词的使用,具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
“招”这个动词,写出把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 英魂招集起来的情形,空间广阔,声势浩大,表现了 诗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斩”这个动词,写毙敌 干脆利落,表现出巨大的威力,笔力千钧,充分展现 了诗人死后也要奋勇杀敌的决心。
拓 04 展 延 伸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无题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1)“大地红”是什么意思? 指革命取得胜利。
(2)“三十六”在文中指什么?
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 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4. 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2020年 5月18日,北京市152家博物馆将与学校
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习。这些 博物馆推出的活动各具特色:首博的“看文物说历 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古生物模型制 作”;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种子达人”等。博物馆的 这些举措,旨在推动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使中小学生 在“大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一、课本内容概览。
1. 第一单元:诗歌。
2. 第二单元:小说。
3. 第三单元:议论文。
- 学习议论文要学会区分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理解它们在论述中的作用。
4. 第四单元:戏剧。
- 要理解戏剧冲突的设置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舞台说明,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第五单元:文言文。
-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如“以”“于”“之”等。
同时,要能够准确地翻译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6. 第六单元:古代诗歌。
- 要体会古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注意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二、重点知识点。
1. 字词积累。
- 生字词:需要准确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读音和字形,如“栈桥(zhàn qiáo)”“狡黠(jiǎo xiá)”等。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语言枯燥无味,要学会正确运用这类词语进行写作和表达。
2. 文学常识。
- 作者:了解每篇课文的作者,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诗歌、小说、议论文、戏剧、文言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3. 阅读与理解。
- 现代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
- 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对文章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文言文阅读:- 实词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诚”“信”等)和虚词(如“而”“则”等)的用法。
- 文言文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 文意理解: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思维导图(一)知识导图知能要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中国女诗人,是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2.《梅岭三章》作者,字XXX,家、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3.《月夜》的作者是。
《萧红墓畔口占》作者,中国现代派诗人,代表作。
《断章》作者,派和派的代表诗人。
《风雨吟》的作者是。
《统一》作者,(国籍)诗人。
4.《海燕》作者,(国籍)作家,有自传体小说《》《》《》等。
【字音字形】1.隧洞()2.蜗行()3.淤滩()4.驳船()....5.cù()新6.笑wō()7.喷bó()8.旌旗()9.XXX()10.jié()报..11.血雨xīng()风12.取义成rén()(二)本领导图13.畔()14.舵手()15.装shì()..16.翡翠()17.()18.高ào()19.海ōu()..20.chǔn()笨21.xī()灭【词语理解】1.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2.(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奇迹而勇于牺牲)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XXX墓畔口占()..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蛇类爬行的样子)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文章主旨】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一系列详细生动的形象描摹了祖国魔难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抒发了墨客与祖国荣辱与共、血肉相连的浓厚感情,赞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梅岭三章》第一首: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XXX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XXX之下带领十万雄兵,将反动统治者彻底埋葬!第二首: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
部编版(新人教)语文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全课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短诗五首 海燕 写作学习扩写)
——祖国啊!
意 象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象 征 新 生 希 望
情 感 激 动 欣 喜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
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 线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第 四 节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意 象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飞天”袖间的花朵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国家》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
走近作者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结集出版的诗集有
《双桅船》等。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尊
严,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读音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
停顿。
2.本诗的结构:
圆周式的结构“我是…——祖国啊!”增强了 痛苦和挚爱的深度。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回溯历史,贫困落后 人民的痛苦与希望
悲哀低沉
“我”
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
欣喜高昂
献身祖国的热望
课堂小结
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
(详细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整理
(详细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整理第一单元古诗之美1. 插秧:指在田地里插秧苗的行为。
2. 汗津津:形容大汗淋漓的样子。
3. 垂直:垂直的;竖直的。
4. 高耸:高而直立,不倾斜。
5. 雄壮:形容声音、河流、山势等具有很大的气势和力量。
6. 怀古:怀念先人、记忆往事。
第二单元非物质文化遗产1. 丰碑:矗立起来的纪念碑。
2. 古董:古老而有价值的艺术品或器物。
3. 知音:志同道合的朋友。
4. 逗留:停留;滞留。
5. 舞狮:表演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6. 出售:卖出;出卖。
第三单元过目不忘的杨嘉蔚1. 模仿:模拟、仿效他人的样子、神态等。
2. 千姿百态:形容人或事物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3. 流窜:流浪、流动。
4. 口才:口头表达的能力。
5. 钦佩:敬重;仰慕。
6. 状元:科举中得第一名的人。
第四单元幽默的人生1. 苦笑:勉强笑,表示苦闷、尴尬或无奈。
2. 洒脱:形容人或性格自由不拘束、不受羁绊。
3. 斑斓:(光彩)色彩艳丽或多种颜色混杂。
4. 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真实感情、自己的思想、心情、经验和愿望为目的的文学体裁。
5. 幽默:指有趣、诙谐而又不带恶意的表现或言谈。
6. 善良:心地纯正、正直无害。
第五单元丰富多彩的童年1. 情缘:缘分;彼此有感情基础。
2. 喜滋滋:形容喜悦的样子。
3. 摇篮曲:为婴儿哄睡而唱的歌曲。
4. 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伟壮丽的景象或波浪起伏的场面。
5. 善待:友好地对待;关心照料。
6. 炽热:热烈而强烈。
第六单元人与自然1. 青藤:一种蔓藤植物,叶子青绿色。
2. 踮起脚尖:站起时脚跟离地或贴地,只有脚尖着地。
3. 挺拔:直立而笔直。
4. 火焰: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亮和热气。
5. 枝杈:树、灌木等植物的枝条。
6. 漆黑:非常黑;一片黑暗。
第七单元纪实文学1. 纪实:真实反应客观现实的艺术形式。
2. 知觉:知道;觉察。
3. 警醒:使人警觉、警醒。
4. 抽丝剥茧:比喻针对问题分析对症下药,逐步查明真相。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驳.船()wō()行胚.芽()纤.绳()yū()滩挣.脱()簇.新()迷惘.()suì()洞富ráo()【答案】(1). (biě)(2). (bó)(3). (蜗)(4). (pēi)(5). (qiàn)(6). ū(淤)(7). (zhèng) (8). (cù)(9). (wǎng)(10). (隧)(11). (饶)【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纤”是多音字,qiàn,xiān,“纤夫”读作“qiàn”。
“簇”“惘”不要取下半边字的读音。
“挣”“胚”可用形声字来辨析读音。
“瘪”不要读成“piě”。
“隧”不要写成“遂”。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疲惫:___________(2)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簇新:___________(3)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绯红:______________(4)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迷惘:_______________【答案】(1). (1) 非常疲乏。
(2). (2) 极新,全新。
(3). (3) 鲜红。
(4). (4) 因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如疲惫:是指极度疲劳。
疲:疲劳。
惫:疲倦。
簇新:原谓聚集新物;后谓极新、全新(多用于服饰),如:簇新的衣帽。
迷惘:基本意思是迷惑失措;神经错乱失常;指蛊惑,使迷惑。
出自《聊斋志异·三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献。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B.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C.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D. 我亲爱的/祖国【答案】A【解析】A正确划分应为“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全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xiōng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5)“我”作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在各节中与作为祖国的“你”对举。
第一节的“我”是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的显现,与祖国共命运;第二节的“我”是祖国人民克服贫穷、悲哀的希望;第三节的“我”是祖国奋起腾飞的象征;第四节的“我”是祖国的忠实儿女。
“我”始终与祖国密切相关,交融一体,是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意象代表,是诗人情感的倾诉主体。
2.《梅岭三章》(1)作者简介陈毅,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2)积累词语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也说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背诵课文,深入理解。
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总领全诗,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精神?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
“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
“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死了都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第一则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③“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是什么意思?全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
④“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国门悬”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的目的是: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
⑤“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⑥“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表达了怎样的内容?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对人民的镇压应该结束了。
涯:边境。
腥风血雨: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⑦“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手法:用典与比喻。
“取义成仁”借用典故,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表现为真理而牺牲。
“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
(4)背诵《梅岭三章》,然后思考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
(5)中心思想这三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短诗五首》①《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②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冬夜的“霜风”“月光”代表着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追求独立,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③“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为了说明什么?“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④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⑤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所表达的情感?有伤悼之情,感伤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生命;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断章》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找出这些景象。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等。
⑥这首诗中有四幅画面,请你说说这四幅画面之间的联系。
前两幅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幅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⑦四幅画面相互联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
世间万物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⑧《风雨吟》诗的前两行中的“卷”和“奔”,有什么妙处?“卷”和“奔”,极为生动、颇有气势地写出了风、雨的动态。
⑨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我”作为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⑩《统一》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样的万千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
从这点上看,所有的叶、花、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的传递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
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4.《海燕》①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一步掠起(1u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在古代东方某些地方的神话传说中,精灵常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
这里是指海燕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号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②概括大意:(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③课文理解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
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