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为何两次诏封屈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神宗为何两次诏封屈原

提要:北宋皇帝宋神宗在三年内两次下诏,赐封屈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宋神宗要推行变法,反贪治腐,富国强兵,于是想到了“明于治乱,行廉志洁”的屈原,有点思贤若渴的心情。宋神宗两次诏封意在全国形成社会影响,旨在要求人民学习屈原的“美政”治国理念和清政廉洁的情操,使国家更加富强起来。

主题词:宋神宗诏封屈原

北宋元丰3年(1080年)端午节间,宋神宗皇帝下旨,诏封屈原为“清烈公”。诏书传到湖北归州(现秭归县),屈原家乡的老百姓及贤达们自发募捐款项,于是将“三闾大夫祠”(唐元和15年建),修缮一新,更名为“清烈公祠”。元丰6年(1083年)正月“丙午,封楚三闾大夫屈平为忠洁候。”1《宋史〃神宗本纪》载:诏书送达湖南潭州(现长沙市)。《宋史〃礼志》载:“屈原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候。”

一代皇帝在三年内两次下旨,诏封一位事隔1300多年的古人,在300多年的宋朝仅此一人,在中华历史上皇帝为屈原诏封也是绝无仅有的。宋神宗为什么要两度诏封屈原,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以餐读者。

1、宋朝的时代背景分析

宋朝是从晚诏“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宋王朝建立后其疆土,人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小的朝代,在当时的东部、北部、西部有辽金、夏三大势力的封建割据,其国家规模远不如汉、唐两代。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到宋神宗(赵顼)这里已是第六代皇帝了。但宋朝的国家治理不是很顺,国家内每年都有农民军起义造反,据史料记载,“从宋太祖乾德3年(966年)至宋神宗元丰7年(1084年)的百余年间,爆发了约30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加之辽、金、夏等国的边防战争,北宋年间一直是一个不安宁的国度,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治理与建设。

宋神宗是前任皇帝宋英宗的长子,继位之前曾担任过安洲(今湖北安陆)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同中出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英宗治平3年(1066年)正式立为太子,次年登基继承皇位。宋神宗执政的18年间,启用了许多有文才的高官来辅佐他的政权,其中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9人,相当现代的国务院总理,副宰相(参知正事)410人,比较有影响的要数欧阳修和王安石两人。欧阳修5(1007-1072)当了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的宰相,可谓是三朝元老,但因论事刚直而三次被贬,到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由赞成范仲淹的“新政”走向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6(1021-1086),宋神宗熙宁2年(1069)官拜参加政事,同平章事,次年正式入相,任内积极推行“变法”,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特设“制臵三司条例司”,并亲自主持实施“农田水利、方田均税、青苗、免役、均输、市场、保甲、将兵“等新法,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终因斗不过朝庭权贵和保守势力,加之宋神宗左右不定,被迫两次下野。

宋朝建立之初,各项政治制度与政策大多沿用唐代的典制。宋朝的创立者们与广大的知识分子都感到,单靠军人掌权的危害很大,于是提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理念,对待国家所依仗的文官阶层自然别有,将骄兵悍将之风弱化,故而转向“文治之世”。这样长期以往,宋朝的政治上又平添了两大弱点,一是中英集权过甚,使得地方政府缚手缚脚,基本上无大事可做,更谈不上搞好地方建设,要么实行“放任主义”,导致地方官吏又“皆欲剥民以自利。”7二是宋代的谏官制度又使大权集揽在中央,造成自身有掉转不灵之苦。

2、北宋的财政经济背景

由于北宋王朝实行由士大夫治理国家的国策,使之文官的俸禄不断增加。《宋史〃职官志》载:宰相、枢密使级别的高官正俸(正工资)300贯(宋制一贯等于1000文银,5贯为1绽银),每年的服装各有绫20匹、绢30匹(1匹等于4丈,1丈相当现制3.12米),绵百两,禄粟每月100石(石即担,1担为100斤)。地方小官如县令,每月俸钱12至20贯,米为3至5石。不仅如此,朝廷还给各级官员的家属发放衣、粮、冬春服装,甚至还有茶叶、米面、酒、柴禾、木炭、马料等,几乎全被朝廷供养。所有这些还不包括官员的职田,若按官阶授予土地,少则数顷,多

的可达40顷(1顷为15亩),职田收入全归官员自己。

由于文官有如此丰厚的待遇,使得谁也不愿放弃官位,即便已年老体弱且不能做事的宦官都要赖在朝廷,这样就促长了一种风气,人们想方设法削尖脑袋也挤进朝廷的文官阶层。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有官员曾上书说其弊端:“近年以来,朝廷优待资格稍高的官员,在他们年老不能为国任事时,安臵在宫观官职,优与俸禄,以显示朝廷的恩意厚重,由于人数不限,臣僚冒昧无耻,追逐安闲,贪恋厚禄,有的精神末衰,年富力强,便游手好闲求此职位……到今日,内外宫观百余员,无丝毫实际事务可做,而每年耗资国库数万缗(缗为成串的钱,1000文为1缗)。冗官也就成为北宋王朝沉重的经济负担。

真宗皇帝(998年)时代,北宋的官员只有1万多人,仅过了40年,官员总数已超过2万人,到英宗时代已达2.4万人,北宋朝廷的财政收入大量地耗费在官员们的身上。北宋初年,国库收入的钱、粮、绢布等达2千多万缗,收支后还有多半结余,可到了真宗天禧年岁末,国库收入达1亿5千万,支出1亿2千万,年结余还有3千万,但到仁宗(1023年)时代,其财政收支状况已基本没有结余了。但为了支撑庞大的财政支,只有增加税赋,其程度已达到唐朝时期的7倍之多。民间也因国家大量搜刮民财形成了极度的贫困,老百姓根本无法休养生息,加剧了全国各地的造反起义年连不断地发生。

朝廷聚敛的大量财富则消耗在政府的冗官和冗兵两个无底洞中。并且每到年节日,如寒食节(即春节)、端午节、冬至节,

朝廷还有特殊开支,如皇帝对官员的赏赐,再就是公款办节庆活动,举办晏席等。另外,每年还要安抚北方的辽、金、夏等国,都要无偿地拨款(岁赐)支出。《国史大纲〃两宋之部》载:“太宗皇帝时达500余万缗,全以金、银、绫、绢、施、紬平直赐给,真宗时达7百余万缗;仁宗时达1千2百余万缗;英宗时达1千3百缗”。《宋史〃食货志》载:1065年(英宗治平2年),朝廷财政收入达1亿6百30万,但支出有1亿2千34万,非常支出又有1千1百50万,国库短亏1千500万之多。在宋神宗即位之前,宋朝的财政经济已经到破产的危险境地。

3、宋神宗的改革初衷

宋神宗年轻时曾任过朝廷的许多要职,谙知朝廷沉积了诸多弊端。即位后,力图革除万世之弊,准备大干一番,指出“累世国循未俗之弊”,一定要富国强兵。他经常召文武大臣朝议差役利害,戮力改革,整顿冗官,革除弊政。他曾下令宣布:今后文武官员致士,有功劳,政绩显著的,可以全额支出钱粮、衣物赏赐;没有显著功绩,其任期内也无贪污渎职等罪过的,退休后减半;有过错犯罪,一律罢官、免职、治罪,要求文武百官为政清廉,抵制腐败之风。如宋神宗登基不久,便下令取消了北宋有名的“润笔费”的规定。

为了革除弊政,削减冗官,提升经济,宋神宗大胆起用了王安石任宰相,一是全力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二是在宫廷上下整顿吏治,确保新法的实施。宋神示20岁当皇帝,可谓年富力强,也很想有所作为,他的变法理财,整顿官吏,惩治腐败的意图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