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合集下载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1.引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术语和定义2.1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社区。

2.2 居住用地:专门供建设居住建筑的土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3 居住建筑:专门用于人居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4 生活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

2.5 交通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道路、非机动车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

3.总则3.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到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居民需求等因素。

3.2 城市居住区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居住建筑类型、户型、装修风格等。

3.3 城市居住区应当设置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4.规划设计4.1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城市规划基础上,考虑到宏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交通网络等。

4.2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3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社会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5.建筑设计5.1 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建筑规范,注重人文环境,既要考虑到室内外的美观和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需要和习惯。

5.2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不合理的消耗和浪费。

5.3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隐私问题,通过合理的间距和通风等方式,保护居民的私人空间。

6.生活配套设施6.1 城市居住区应当配备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一、新标准与老规范的不同1.名称改变“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改为“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标准”。

规范,意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

或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如:规范管理、规范操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

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简单来讲,规范就是全文全是强制性的文字,而标准则是强制性的文字和非强制性的文字兼备。

2.发布部门改变“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联合发布”。

3.章节改变“11个章节”变为“7个章节”,缺少了“住宅、绿地、竖向、管线”等章节,添加了“居住环境”的章节;不再有“公共服务设施”章节,而有了“配套设施”的章节;另外,“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由章节变成附录,同时增添了引用标准名录。

表面看缺少了很多章节,实际上新标准的章节都有涉及,但是没有那么详细,有的只是提及参考的名称。

新标准主要强调配套,小而全,就比如菜市场;弱化了道路;有共享街区的思维;新标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为“人”创造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4.总则1.0.1新标准更强调“科学使用”、“确保居民的生活条件”。

1.0.2新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可适用于“规划编制”,并非单调的“规划设计”体现了规划不应该只是规划的思维,规划是为了人们更好生活,不仅现在,包括未来。

1.0.3 提出遵循的建设方针,生活环境注重提出“宜居”字眼。

5. 术语2.0.1 原规范居住区概念有泛指和特指,而新标准仅仅有泛指2.0.2原规范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划分的“居住区、小区、组团”,新标准为“十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居住街坊”,人口规模、住宅套数有所变动新标准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步行可达为基础,综合考虑居民分布、出行的范围,并兼顾主要配套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及运行规模,比如幼儿园服务半径不超过300m,对应五分钟生活圈;新标准不再用以人口为依据,而是以时间为依据分级,但是也充分考虑到人口规模;新标准涉及到等时线,所以可以尽量避免圈子的交叉问题(针对于不同圈子的人所属圈子的重叠问题以及配套浪费的问题)2.0.7 新标准“住宅用地概念”明确包括何种用地2.0.8 新标准“公共绿地”概念不再是“集中绿地”,而是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绿地与广场绿地”,包括的范围也各不相同。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建发[2014] 189号)的要求,修订了标准制定组。

本标准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一般规定;2.术语;3.基本规定;
4.土地和建筑物;
5.配套设施;
6.道路;
7.居住环境。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适用范围从居住区规划设计延伸到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二)调整居住区的水平控制方式和规模,协调,整合和完善居住用地和建筑物的控制指标;优化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

3.连接并协调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建筑标准;删除工程管线综合垂直设计的相关技术内容;简化术语的概念。

本标准中加粗标记的规定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本标准强制性条款的管理和解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将其发送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5号,邮政编码100044)
本标准主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加人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自玉,卢勤,姜朝晖,傅东南,魏巍,刘彦辉,陈振宇,谢颖,于一凡,薛峰,陈一峰,顾宗培,魏刚,刘超,
王颖,詹伯南,张权,任希彦,薛忠彦,王莉,赵曦,袁璐,郭涛,张帆,李曦
本标准主要审稿人:王景霞,毛其志,戴岳,顾军,石南,刘其志,袁金福,彭耀玲,周进,李庆章,薄波。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其设计中有若干技术标准是必须遵循的。

2018年,国家印发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5-2018),统一了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标准。

为确保这些标准的正确实施,GB 50185-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共卫生、交通和国土利用等因素。

一、土地利用1、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保护优先、综合统筹、合理利用、诚信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2、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城市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建筑物的配置和安排、公共建筑物的位置和空间大小、绿地设施的规划配置等。

二、公共卫生1、需要考虑生境质量、绿地面比例、日照状况等要素;2、建议住宅区应采用绿色建筑、景观,安装植物保护网等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和改善住宅区的环境质量;3、为了避免发生空气污染,住宅区一般采用低烟(非烟)建筑材料,更加清洁的机械通风系统,以及应用节能技术抑制煤烟污染。

三、交通1、要尽量将主要公共交通网络接近住宅区;2、不建议在住宅区中开展城市公路建设,以保护自然环境,节约土地;3、设计应考虑不同交通类型的连接要求,使住宅区的交通网络可以安全、高效的利用起来。

四、空间划分1、不同阶段的住宅区规划需要根据特定需要对空间进行分类划分,保证住宅区的功能、安全和有序;2、规划设计要求合理设计空间结构,提升城市街区的服务水平和社区活力,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绿地,丰富街道表现形式,改善街道环境。

总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为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有助于规划师更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居住区建设的状况,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建设。

2018年完整版《住宅设计规范》新旧版本对比解读精品PPT课件

2018年完整版《住宅设计规范》新旧版本对比解读精品PPT课件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新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1.总则;2.术语;3.基本 规定;4.技术经济指标计算;5.套内空间;6.共用部分;7.室内环境;8.建筑设 备。章节增加了两个章节:3.基本规定;4.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还将原来规范中 第5.室内空间名称改为第7.室内环境。新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共有65条。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 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成; 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居住区规范现在仍有此规定。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3.0.3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除满足一般居住使
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 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
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 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
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
3.0.4 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
采光、通风和隔声要求。
3.0.5 住宅设计必须满足节能要求,住宅建筑应 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 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
2020/9/15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 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现代
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 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3.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及多样化,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广工 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第二章—居住区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第二章—居住区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1)形态向高空发展——高层、高密度、高开发强度。
重点解决:密集的建筑、车流、人流与环境的关系—安全/卫生/疏散等等
高层高密度 高层低密度
5
中国香港城区鸟瞰
第2章 居住区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2.1居住区的类型
当代城市居住区在类型和形态上的变化
(2)低密度社区——高品质别墅、洋房等。
形式上:独立、双拼、叠拼、花园洋房等——重点关注私属空间品位与配套水平
(1) 窑洞与地坑院; (2) 澳大利亚地下城 (3) 现代地下覆土住宅
9
第2章 居住区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2.1居住区的类型
2.1.2 乡村住区与城市住区
(1) 传统民居(民族、地区特色) (2) 现代商业住宅(城市与自然的隔离)
10
第2章 居住区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2.1居住区的类型
2.1.2 乡村住区与城市住区
五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 十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 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
公共 绿地
支路 次干路 主干路
配套 设施 用地
城市 道路
政府主导 社区服务 嫁接体系
政府派出机构
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 组织
拥有共同物权 的民间性组织
社区居委会 业主委员会
15分钟生活圈 10分钟生活圈
5分钟生活圈
居住街坊
第2章 居住区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12
封 闭 式
开 放 式
小街 区密 路网
问题:两者比较,开放式社区有何优越之处?为什么这样改革?


除交通便利、

公共服务共享

外还有何优势?
开发成本
社区管理

邻里关系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方案》GB5018093[2018年版].do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方案》GB5018093[2018年版].do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36879 50180-93(2016年版)目录1总则2术语、代号3用地与建筑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5住宅6公共服务设施7绿地8道路9竖向10管线综合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附录A 附图及附表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录A 附图及附表总则1总则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1.0.5.3a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1.0.5.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代号2 术语、代号2.0.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一级第一批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范之一,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1994年开始施行,并分别于2002年及2016年进行过两次局部修订。

本次修订,正值住房总体改革20年的重要历史时期。

与上世纪90年代初划分,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开发方式,开发强度与建设模式越来越多,住宅建筑形式,居住环境与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社会治理体系与政府管理发生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 [189]号)的要求,《规范》完成了全面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12月1日日日起正式实施。

党的十九大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标准》全面贯彻落实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并将政策导向融入到了相关技术规定与措施中。

1《标准》修订工作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适用范围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修改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调整居住区分级控制方式与规模,统筹、整合、细化了居住区用地与建筑相关控制指标;优化了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

(3)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进行对接与协调;删除了工程管线综合及竖向设计的有关技术内容;简化了术语概念。

(4)对强制性条文的修改与调整:《标准》共提出6个强制性条文,主要涉及居住区选址的安全性原则、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公共绿地和集中绿地控制指标、住宅建筑间距日照标准等内容。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1.0.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1.0.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居住区urban residential area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0.2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5-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2.0.3 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人~25000人(约5000套~8000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2.0.4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5-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五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支路及以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12000人(约1500套~4000套住宅),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

2.0.5 居住街坊neighborhood block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人~3000人(约300套~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h㎡~4h㎡),并配建有便民服务设施。

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 2018甬DX-03

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 2018甬DX-03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2018甬DX-03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 Implementation rule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design in Ningbo2018-02-22 发布 2018-05-01 实施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Implementation rule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design in Ningbo2018甬DX-03主编单位: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华聪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2018年5月1日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甬建发〔2018〕23号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区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房产建设、设计、节能评估、审图、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统一和规范住宅建筑设计技术要求,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和《住宅设计标准》(DB33/1006-2017)等规范标准,结合我市的住宅建筑设计实践经验,由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已通过专家评审,现批准发布,编号为2018甬DX-03,自2018年5月1日起执行。

本细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2月22日前言为进一步提高宁波市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统一和规范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本细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宁波市住宅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以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和现行浙江省标准《住宅设计标准》(DB33/1006-2017)等规范标准为主要依据,参考同类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标准或细则,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提出了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量化、细化、深化措施,形成了本实施细则。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宜居性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舒适度、生活便利性和社区互动性,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此外,还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绿色生态的居住区。

其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同时,要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另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注重社区功能的多样性和完善性。

社区应该具备丰富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广场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要注重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传承,打造有特色的社区文化。

此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安全性和环境卫生。

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医疗救助点等,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能力,创造清洁整洁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注重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

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共同打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总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宜居的城市居住区,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因此,各地方政府和规划设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不断完善标准,促进城市居住区的健康发展。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1个一般1.0.1制定本标准是为了确保居住环境宜居和适宜,科学,合理,经济和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以确保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质量,并使规划标准化,城市居民区建设与管理。

程序说明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程序说明1.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美观,和谐,多元化的生活环境。

程序说明1.0.4除本标准外,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术语2.0.1城市居民区居住区是指居住建筑相对集中在城市中的区域。

程序说明2.0.2 15分钟步行规模居住区按照居民可以步行15分钟以满足其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原则进行划分;居住区一般被城市主干道或土地边界线包围,居住人口为50000-100000(约17000-32000套房屋),配套设施完善。

2.0.3 10分钟步行规模居住区按照居民步行10分钟即可满足其基本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原则划分;居住区一般由城市干线,支路或土地边界线包围,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25000(约5000-8000房屋),配套设施齐全。

2.0.4 5分钟步行规模居民区居住区按照居民步行五分钟即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进行划分;它通常被城市道路或分支道路及以上道路的边界线所包围,人口为5000-12000(约有1500-4000房屋),并设有社区服务设施。

程序说明2.0.5邻里街区支路,国界线等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用地,是由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基本居住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3000之间(约300-1000个居住单元,土地面积2h-4hm2),并设有便利的服务设施。

程序说明2.0.6居住区景观城市居住区中居住用地,辅助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城市道路用地的总称。

2.0.7公共绿色景观这是一个公园绿地,用于支持居民区并为居民提供娱乐和体育活动。

程序说明2.0.8住宅平均店铺数在特定土地使用范围内,通过总住宅建筑面积与总住宅建筑基础面积之比得出的楼层数。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座绿色安全的居住区,已经成为当前都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与任务。

2018年,我国制定了全新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该标准从景观设计、景观道路设计、绿地社区管理、公共设施建筑等方面展开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旨在确保居住区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以及支撑社会发展。

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旨在创造美观宜人的环境,体现空间价值,并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为居民创造和谐自然的生活环境。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上,要突出绿化布局,确保绿地占比高,注重植物灌溉、疏林、开花市场等集中式设施的运用,同时加强对景观细节的把控,保证植物布局与建筑群体统一,形成优美的景观画卷。

二、景观道路设计景观道路设计是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和美观的出行环境,以维护居民安全健康出行。

在居住区的景观道路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安全性,规划时应完整覆盖、清晰明确,体现公平的安全要求;同时应考虑环境的美观性,重点围绕四季绿化植物选择,注重绿地设计与景观道路结合的有机整体性,形成树木宽阔的宽敞空间,保障孩子出行的安全美观。

三、绿地社区管理绿地社区管理是居住区中保障居民生活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绿地社区管理面临着实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政机构与社区机构相结合、新与传统相结合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居住区在绿地社区管理方面应加大投入,将规划投入实施,制订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确保社区秩序与安全。

四、公共设施建筑公共设施建筑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居民生活活动的场所。

在公共设施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安全、舒适性,重点考虑环境绿化、自然景观等因素,以及结合当地文化气息设计建筑外观,使公共建筑与环境协调一致,提供优质的居住服务。

以上就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的文章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景观设计、景观道路设计、绿地社区管理、公共设施建筑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旨在确保居住区环境安全,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支撑社会发展。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20181201)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8年7月10日联合的布,并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第142号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用地与建筑5 配套设施6 道路7 居住环境附录A 技术指标与用地面积计算方法附录B 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附录C 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控制要求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0.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并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1.0.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城市居住区 Urbanresidentialarea城市中住房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0.2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15-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房),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2.0.3 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10-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人~25000人(约5000套~8000套住房),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2018年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版

2018年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版

2018年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版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2018版第⼀章设计总则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地和空间。

(住宅建筑规范)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

(住宅建筑规范)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住宅建筑规范)6.1.4 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应与地区⽓候相适应,充分利⽤⾃然通风和太阳能等可再⽣资源。

(省住宅设计标准)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年限内必须具有⾜够的可靠性。

(住宅建筑规范)3.1.6 住宅应具有防⽕安全性能。

(住宅建筑规范)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

(住宅建筑规范)3.1.8 住宅应满⾜⼈体健康所需的通风、⽇照、⾃然采光和隔声要求。

(住宅建筑规范)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住宅建筑规范)5.2.6 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员室时,应设管理⼈员使⽤的卫⽣间。

(住宅建筑规范)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安全、舒适、卫⽣等⽣活起居的基本要求。

(住宅建筑规范)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间等基本空间。

(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5.1.1 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间等基本空间。

(住宅建筑规范)5.4.5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省住宅设计标准)4.3.1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然通风。

(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4.3.2 厨房应配置洗涤池、操作台、灶台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省住宅设计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4.4.2 卫⽣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间的门不应该直接开在厨房内。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为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引。

首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注重人文关怀。

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打造符合当地特色和居民喜好的宜居环境。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

其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共空间,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推动建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居住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再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注重交通便利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居住区的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

最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注重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

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同时,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居民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指导,为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引。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努力打造宜居环境、绿色发展、便利服务、和谐稳定的城市居住区,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1、因此该居住区交通十分方便、畅顺。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从高速公路人迎宾路5加米左右,到达新规划居住区地域的人口处,迎宾路以西为有名的番禺市梦幻影城。

东长1450米、宽约500米的范围为新规划居住区的地域。

根据当地规划部门划拨的用地红线计算,其用地规模为67.28 公顷。

3、新规划的居住区地域西临迎宾路,南临小片自然村(局部尚单层的鞋厂),东南临兴业大道,东北角为有一定高差的小山岗(可利用的山岗地约100亩左右,不计入规划红线用地范围内),其东面为较平坦的耕地与自然村,可作为居住区今后持续发展的用地(未征用)。

居住区北面靠青绿色的山坡、南面为高差不大且较开阔的向阳玻,规划设计依山势按地形分级处理,一些小土坡尽量保留,顺其等高线布置道路与居住区。

其目的是减少土石方量,尽量保留的雅的自然环境,因此该地域是较理想的居住区环境。

4、5、地形现状:从迎宾路入内约伤450米有一条平衡于迎宾路属于人为形成的土坡(高差约10米)。

其上坡之西为现有的广州番禺大新玻璃钢厂,地形较平坦;地块之东是一个高差不大的小土坡。

整个地域之东,兴业大道之北有两个高差不大的土坡;地域之东北部为一大片较完整的山坡地。

由于有利的自然环境的生成,居住区地域位于
迎宾路与兴业大道之夹角自成一隅,因此围闭管理方便,是较理想的安全、经济、舒适型居住区规划用地。

5、
指导思想:本居住区规划始终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努力追来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精心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

困地制宜,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力争成为21世纪初居住生活水准的文明居住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本文将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绿化标准、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在土地利用上,要合理规划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区的布局,确保居民生活便利。

同时,要注重绿地和水系的规划,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区。

其次,绿化标准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018年的标准要求,居住区内绿地率不低于30%,并且要合理配置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化带、花园等。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还要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绿化效果的长久持续。

在交通规划方面,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要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

要合理规划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问题,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要鼓励绿色出行,提倡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降低交通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公共设施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8年的标准要求,要合理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要加强公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在总体要求、绿化标准、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更新和完善,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是指对于城市和乡村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区划、绿化环境、交通布局和设施配套等方面,对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文关怀、生态优先、功能完善、合理布局等。

在人文关怀方面,要求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生态优先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功能完善要求居住区内的各种功能区域布局合理,便于居民生活和社会服务的开展。

合理布局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和交通便捷性,使居住区内的各项设施和功能区域得以合理分布。

其次,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教育区、文体娱乐区等。

居住区要求合理规划住宅区域,包括住宅用地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商业区要求合理规划商业用地,包括商业设施的布局、商业服务的配套等。

公共服务区要求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套。

教育区和文体娱乐区要求合理规划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文化娱乐设施等,满足居民的教育和文体需求。

另外,绿化环境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在居住区内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绿化环境不仅包括公园、绿地、花园等景观绿地,还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化、居民小区内的庭院绿化等。

在绿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选择、植被的布局、景观的设计等,使居住区的绿化环境更加美观、舒适。

此外,交通布局和设施配套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2018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合理规划道路网和交通设施,包括道路的宽度、道路的连接、交通枢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一级第一批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范之一,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1994年开始施行,并分别于2002年及2016年进行过两次局部修订。

本次修订,正值住房总体改革20年的重要历史时期。

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划分,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开发方式,开发强度与建设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住宅建筑形式,居住环境与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社会治理体系与政府管理发生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 [189]号)的要求,《规范》完成了全面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党的十九大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标准》全面贯
彻落实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并将政策导向融入到了相关技术规定与措施中。

1《标准》修订工作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适用范围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修改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调整居住区分级控制方式与规模,统筹、整合、细化了居住区用地与建筑相关控制指标;优化了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

(3)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进行对接与协调;删除了工程管线综合及竖向设计的有关技术内容;简化了术语概念。

(4)对强制性条文的修改与调整:《标准》共提出6个强制性条文,主要涉及居住区选址的安全性原则、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公共绿地和集中绿地控制指标、住宅建筑间距日照标准等内容。

2《标准》修订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宜居适度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
(1)居住区的分级:
《标准》以“生活圈”的概念取代过去“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分级模式,最大的改变就是以人的步行时间作为设施分级配套的出发点,突出了居民能够在适宜的步行时间内满足相应的生活服务需求,便于引导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

同时,也便于老旧居住区改造、城市更新工作中,校核设施承载能力以及设施服务覆盖的情况,有利于逐步查漏补缺。

(2)街区尺度的约束:
《标准》以居住街坊为基本生活单元,同时限定了居住街坊的规模和尺度(大约2公顷~4公顷范围),外围是城市道路,对接“小街区、密路网”落实“开放街区”和“路网密度”,使居民能够以更短的步行距离到达周边的服务设施或公交站点,同时城市支路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

(3)住宅建筑高度的控制:
《标准》以塑造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空间为目的,不鼓励超高强度开发居住用地,同时有利于缓解城市应急避难空间不足的压力;不鼓励新建超过80米的住宅建筑,有利于住宅建筑消防救灾,同时有利于避免“高低配”等不良建筑空间形态对城市风貌的损害。

调整了《规范》的控制指标,使居住区可以兼容低层高密度和多层高密度的布局形式。

(4)配套设施的完善:
《标准》强调不同生活圈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越必需越常用、方便度要求越高的设施,服务半径越小;针对老龄化趋势及其生活特征,规定了基层养老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针对全民健身,提出了居住区基层群众体育活动设施的设置要求;对老年人、儿童活动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居住区全龄化发展,提出了控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