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教育漫画》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教育漫画》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f96be2b307e87100f69685.png)
《教育漫画》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教育漫画》读书心得体会/《教育漫画》读书心得体会1 《教育漫话》是绅士教育论最系统的代表作,为培养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读《教育漫话》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办学教学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剩首先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出了有关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父母而言,因为一个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儿童时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是显得尤关重要的。
作者认为父母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就应当采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不可把他们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那样他(她)们可以生长的很茂盛,但那样反而减弱了他们的天生的抵抗力。
例如,根据心理上研究,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之中。
因此作者提出无论冬夏,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主张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鞋子也应该做的薄,不要带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那么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强和锻炼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
长此以往,身体对于外界的刺激便会有了一定的适应,子女的身体素质也便有了相应的提高。
联系到我们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穷人家的孩子不易得小病,根据作者的思维那就解释的很有道理,因为穷孩子从小便在那样一中受饿受冻的环境当中生活他们对于自然恶劣变化的抵抗力自然高于衣食富足家孩子的抵抗力。
作者在书中非常注重对孩子身体健康有益的细节,他强调不可让孩子喝酒或烈性饮料;不可给儿童任何药物去为他防御疾病;女孩子的衣服不可穿的过紧;卧床应该是硬的这样利与身体;然而应该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睡眠不足,精神萎靡以及由此而来的经常性的周身不适既影响自我感觉也影响智力发展。
2023年《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
![2023年《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c487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d.png)
2023年《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教育漫话》读后感1周末在家,闲来无事,就捧起在校图书馆借来的约翰.洛克所著的《教育漫话》,以前匆匆翻过,并未留下深刻印象。
可再次拿起它的时候,却爱不释手。
书里面涉及很多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最为头疼的事,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而作为父母的我,却不知如何来培养她,使她成为心智和健康都优异的人。
很荣幸遇见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他使我知道在孩子培养的各个方面。
首先第一章,他讲的是健康教育,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
”“身体和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
人的幸福和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
”可见健康的身体有多么重要。
在书中,他向我们见绍了身体健康的几个原则:一,保暖。
无论春夏秋冬,都不要让孩子穿的过暖,否则就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炎咳嗽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
二,冷水锻炼。
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养成用冷水洗脚的习惯,最好用冷水洗澡,这样能增强他们的体质。
不过,锻炼最好从春天开始,最初用温水,以后逐渐把水调冷,要不了几天就完全用冷水了,此后不分春夏秋冬,都要坚持洗下去。
三,游泳和户外活动,游泳,既能和冷水接触,又能获得应付急需的技能。
四,衣着不可过紧。
要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自然的生长,不然就不会匀称。
五,饮食要清淡。
要少食肉食,多吃一些硬性的食物。
六,水果。
不应当吃可口的水果,如甜瓜,桃子等和不和时令以及被糖渍过的水果,因为这些水果都不利于健康。
七,按时大便。
八,医药。
不要乱给孩子用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尽量让孩子少用或不用药物。
看完他的'这些关于身体健康的原则,我想自己今后在孩子的健康上应该如何注意了。
《教育漫话》读后感2最近读了《教育漫话》这本书,抛开作者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中有很多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结合教学实际,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精选20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7f95d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1.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教育漫话》读书心得(精选2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心得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漫话》读书心得(精选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1第一次听到约翰·洛克的名字还是在教育学类的课本上,关于洛克的教育思想我也只是粗略知道他提出过“白板说”和写过一本书《教育漫话》。
如今有幸拜读这位大教育家的著作《教育漫话》,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的。
洛克认为当时的英国学校并不利于绅士的培养,所以他倡导家庭教育。
这也体现了洛克重视“因材施教”,因为家庭教育能更好的为“因材施教”保驾护航。
全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从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儿童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精心去描绘。
正如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与洛克的“白板说”不谋而合。
可见,洛克也是非常注重儿童后天培养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十分赞同洛克在书中的相关论述。
我们日常接触的所有人,之所以有好有坏,或有用或没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作用的结果。
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豁然开朗,让我不禁去领悟去反思。
一、体育。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洛克将体育放在著作的开端,足以证明他对体育的重视。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来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绅士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洛克主张儿童应该从幼年起就进行饮食、衣着、睡眠、空气、药物等多方面的训练,反对娇生惯养,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为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现代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上两代人的百般宠爱:不让跑步,怕孩子累着;不让游泳,怕水不干净;不让脱衣服,怕孩子冻着。
事实上,作为跟孩子们亲密接触的教师,我观察到越是天气一冷就猛加衣服,天气热了也不脱衣服的孩子,越是容易出虚汗,也越容易感冒,再加上不运动,就会变得体型肥胖、软弱无力,就连学习也没了精神。
教育漫话读后感7篇
![教育漫话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b7517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0.png)
教育漫话读后感7篇教育漫话读后感1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别出心裁,特别详细实在。
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非常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洁明白,但他所讲的东西却特别深刻,极有启发意义。
这种深化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
书中的很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我想我们老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
若不是每位老师仔细对待每一堂课,那么或许会培育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期的影响。
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转变。
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珍贵,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
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同学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听从的。
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观察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剧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索,到底什么是素养教育?到底如何才能培育出高素养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同学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同学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话读后感2《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宏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
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
虽然这本书创作于三百多年前,时至今日仍旧有着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工,我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特别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三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4d92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0.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教育漫话》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一本参考书,由王德大老师编著。
书中通过漫画的形式,讲述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读完《教育漫话》,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育学的知识点,使得深奥的教育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
漫画形式的表现方式,使得书中的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
作为读者,我可以通过观察漫画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大大增强了我对教育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本书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讲解。
书中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生评价等内容。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了解到了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教育目标方面,书中强调了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教育目标应该因材施教。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让我认识到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本书还对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例如,书中提到了教育中的激励问题。
在课堂上,有时会遇到学生不积极参与,这时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通过奖励来鼓励学生。
但是,作者也指出,激励不能过度,在激励过度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因为只关注奖励而忽略了兴趣和学习本身。
这让我认识到,教育激励应该适度,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简单地以奖励作为手段。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教育实践中的方法和技巧,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这些内容对于我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了解这些方法和技巧,我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读《教育漫话》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我了解到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35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3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1f25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e.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35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5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篇1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
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
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
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
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
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
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
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篇2不必担心看这样一本书要花费多长时间,因为它只是薄薄的一本;也不必担心这本书有多么晦涩深奥,因为它的行文平易近人。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原来都是古今相同,中外尽然的。
从一个孩子的健康教育到良好德行的培养,再到知识技能的教育学习,作者都提出了很多中肯实在的观点和方法。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c5635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6.png)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教育漫话读后感1孩子需要赏识和鼓励。
父母的赏识是对孩子探索方向的肯定。
在婴儿时期,孩子的探索是多方面的。
开始,他可能并不关心家长的感觉,探索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愉悦。
2岁以后,他开始关注家长的感觉。
因此,家长对孩子某些探索的赏识,实际上是在为孩子的探索定向。
父母的赏识是对孩子探索方法的赞赏。
父母的赏识大多是在孩子的探索取得成功时表现出来,而孩子探索的成功,往往是由于耐心和方法。
因此,父母对幼儿的赏识,实际上是对其探索方法的赞赏。
在得到父母的赏识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总结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以便取得下一次成功。
父母的赏识是孩子不断前进的动力。
以下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母亲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时,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连3分钟都坚持不了。
”母亲也知道孩子调皮,但他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说你以前只能安心地坐1分钟,而现在能安心地坐3分钟。
”母亲去参加小学的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只考了40名,可能智力上有问题”。
母亲也知道,孩子的学习比较吃力,但他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很努力,说只要你坚持下去,下次很有可能进入38名。
”母亲去参加初中的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并不优秀,考上重点高中很有危险”。
母亲也知道,孩子尽管很尽力,但他并不聪明,但她对孩子说,“老师鼓励你,说你只要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很有可能。
”高考后,孩子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孩子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以你却赏识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那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你说,因为它是我学习的动力”。
尽管这个故事具有童话色彩,但应相信,即使没有如此美好的结局,这位母亲仍会赏识孩子,使孩子有着前进的动力,生活在幸福当中。
赏识和激励的时机在孩子成功的时候赏识孩子,会增强他的成就动机,去争取更多的成功。
在孩子犹豫的时候赏识孩子,并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会使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积极探索。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c23619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8.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教育漫话》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思辨性的教育理论读物。
作者林语堂先生通过幽默风趣的漫画和文字,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深入探讨教育的世界。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问题和思考,引起了我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首先,作者指出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灌输,缺乏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对此,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教学相长”,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他指出,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他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惑,呼吁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另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成功。
在这个观点的指引下,作者提出了一种教育方法,即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教育。
他认为,通过教育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阅读完《教育漫话》,我对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将教育与社会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除此之外,《教育漫话》还给予我一些具体的教育实践建议。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些教育案例和方法,通过这些案例,我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例如,作者提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包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等。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701024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9.png)
《教育漫话》读后感《教育漫话》读后感1《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
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
虽然这本书创作于三百多年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非常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
在他看来,没有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人生的幸福。
而且,他觉得: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干事业的保证。
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赞成的。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
我觉得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从小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让他们将来有适应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的能力。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可塑性也强,老师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大。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要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时时事事都要以身作则。
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
我将继续勤奋学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话》读后感2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88c0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7.png)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教育漫话》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漫话》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篇1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
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
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
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
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
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
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
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
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
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d318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7.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五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1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
”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
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
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阅读”。
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惯。
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2《教育漫话》拿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
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
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
”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
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惯凉水,应与水接触。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02af41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3.png)
《教育漫话》读后感《教育漫话》读后感(集锦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漫话》读后感1读完洛克的这本书,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跟读者们聊天一般,本以为是一本生涩的教育理论,其实不然,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他在教育生涯中领悟到的教育真理。
一小段的言语描述着看似琐碎的小事,却藏着教育者的初心,关心孩子的健康、品德、良好的习惯,这些才是身为教师和家长更要关注的终点,我们要培养健全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听话的学生。
首先,关于“健康的身体”是作者一直反复强调的重点,看得出来洛克非常注重孩子们体格的发展。
他主张让孩子多一些锻炼,甚至可以说是让孩子的身体多吃点苦。
“冬天不必穿太多、习惯冷水洗脸洗脚、养成锻炼的习惯刮风下雨也要坚持”。
虽然现在我们有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要求,但是说实话,一小时的运动强度也是往往不够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更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负荷,这一点要落实下去很困难,有时就是要下狠心,跑不动还是要跑,练不动还是要练,不能因为孩子们求饶或者其他借口就作罢。
当然,作为成人,现在认识到这点也还来得及,任何时间运动起来都不算晚,要求孩子们怎么做,我们作为老师也要这么做!只有一点,洛克十分坚持“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这一点我们又不由得与其背道而驰,身为人母,孩子才二年级,入睡时间已经从八点延后到了九点甚至更晚,我们的学生的学业更繁重一些,面对中考压力,要如何平衡孩子的作息时间呢?作为体育教师,我在课堂中喜欢使用难度低强度大的体能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虽然练习时学生们时有叫苦,但是练习后身体分泌的多巴胺,却是会让人身心愉悦,算是对学生身心的双重作用吧。
只是学生每逢双休、假期,没有有效的方法去督促和激励他们保持运动,遇上特殊情况的寒假更是担心开学以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教育漫话》心得5篇
![《教育漫话》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0805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1.png)
《教育漫话》心得5篇《教育漫话》心得篇1教育漫话》是绅士教育论最系统的代表作,为培养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读《教育漫话》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办学教学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首先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出了有关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父母而言,因为一个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儿童时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是显得尤关重要的。
作者认为父母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就应当采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不可把他们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那样他(她)们可以生长的很茂盛,但那样反而减弱了他们的天生的抵抗力。
例如,根据心理上研究,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之中。
因此作者提出无论冬夏,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主张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鞋子也应该做的薄,不要带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那么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强和锻炼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
长此以往,身体对于外界的刺激便会有了一定的适应,子女的身体素质也便有了相应的提高。
联系到我们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穷人家的孩子不易得小病,根据作者的思维那就解释的很有道理,因为穷孩子从小便在那样一中受饿受冻的环境当中生活他们对于自然恶劣变化的抵抗力自然高于衣食富足家孩子的抵抗力。
作者在书中非常注重对孩子身体健康有益的细节,他强调不可让孩子喝酒或烈性饮料;不可给儿童任何药物去为他防御疾病;女孩子的衣服不可穿的过紧;卧床应该是硬的这样利与身体;然而应该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睡眠不足,精神萎靡以及由此而来的经常性的周身不适既影响自我感觉也影响智力发展。
在书中,作者在对儿童健康方面首先提出儿童应当多吸新鲜空气,观察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整个夏季呼吸的都是饱含禾本科植物和草地植物的植物杀菌素的空气,他就不会患受寒疾病例如,咽喉炎,气管炎,呼吸道黏膜炎等。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3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0bf1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3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3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约翰。
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
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
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
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
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
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4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0284c2eefdc8d377ee321a.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4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篇1读了体育保健部分的内容,我彷佛感受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博大无私的爱。
洛克在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在生活中怎样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
他要求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对孩子溺爱,崇尚自然,例如他谈到中国妇女裹脚伤害了身体的健康,要求穿衣不要过紧等。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我们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小时往往是百依百顺,十分溺爱,“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养成了懒惰、娇纵的性格,近些年来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便是如此形成的。
爱孩子固然没错,但是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像洛克那样耐心而有理性的教育他们,我们的孩子从小便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会为他的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很多地方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教育,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
如有些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达到12个小时左右教育,体育课简直没有正规上过,课外活动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不懂得必要体育技能等。
因此,我们的学校应当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来培养学生。
我希望我们的家长、学校能够像洛克一样理性而又耐心地教育孩子,为孩子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篇2《教育漫话》拿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
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
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60ddc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6.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1《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
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
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
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
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
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
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
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
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二篇)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b577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d.png)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教育漫话》是翁启惠先生在1992年发表的一部作品,畅销至今。
作者以幽默轻松的方式,将复杂的教育理论通过亲身经历和生动的故事讲述给读者,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阅读完《教育漫话》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教育漫话》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作者提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靠记忆知识已经不再足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教育漫话》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家庭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家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最起码和最根本的,他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而在社会层面,教育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学校、教育机构和社会企业应该一起合作,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培养。
再次,《教育漫话》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作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出有道德、有修养、有良知的人。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通过言传身教,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和做人原则。
只有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最后,《教育漫话》让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弱点。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价值。
总而言之,《教育漫话》是一本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著作。
通过作者生动有趣的描述,我们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应该注重的方面。
《教育漫话》读后感6篇
![《教育漫话》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4c6f3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4.png)
《教育漫话》读后感《教育漫话》读后感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漫话》读后感篇1读了约翰。
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
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
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
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
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
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
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
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摘要: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三个方面: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来具体阐述绅士教育的方法,给当时人们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可贵的指导,如今,他的教育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依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些方法依然值得好好借鉴,不过有些方法显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落后性,还有一些方法,依然值得好好商榷、推敲。
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相比较,两本书有一些内在的共同之处,但在儿童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将具体阐述。
关键字:《教育漫话》绅士教育敬畏正文:如摘要所述,《教育漫话》全书分为三章: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其中每一章又针对很多问题具体地、条分缕析地介绍它们的教育方法。
因此,本书被认为是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之作。
书中,作者最重视的是健康教育,因此把它放在第一章,但是全书在品德教育方面花的笔墨却是最多的,由此可知,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作者的心中并不亚于健康教育,最后一章是知识和技能教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倡家庭教育,且非常注重文法教育。
因为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资产阶级的绅士,所以也被认为充分表达了经过与贵族的妥协而已分享了一部分政权的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
一、健康教育作者认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心智,所以我们首先最应关注的,应该是儿童的健康教育,针对健康教育,作者提出:避免娇生惯养、脚的锻炼与冷水浴、游泳与户外运动、衣着、饮食与用餐、睡眠与卧床、排便、用药这几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及其益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在这一章里,作者的观点主要是根据经验(特别是一些伟人的经验)提出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正因为这样,缺乏科学的论证,有些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推敲和验证。
毕竟伟人表现出的特征并不见得与作者猜测的做法有很大的联系,而且时代不同,环境、气候不同,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下面具体谈谈作者的方法:1、值得借鉴的: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饮食要清淡,这一点现在我们依然在提倡,我想原因在于,油腻的食品容易造成肥胖、“三高”、各种心血管病等现代病;作者还提出要培养早起的习惯,而且父母叫醒孩子时,一开始声音要轻,动作要柔和,让他们渐渐醒来,然后和颜悦色地招呼他们,直到他们完全清醒,这一点,我比较赞同,原因在于,小时候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叫醒我的,而我的父亲则比较严厉,每次都是大声叫醒我,所以醒来的时候心情总不是很好,所以还是比较倾向作者的提法。
2、值得商榷的:在脚的锻炼与冷水浴这一小节中,作者提出用冷水洗脚可以预防鸡眼,但是我查了相关的资料,并没有这样的论述,鸡眼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鞋子不合脚或鞋子过紧,造成摩擦引起的,而用冷水洗脚,最多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培养耐寒性,两者并无明显的关系。
此外,在饮食与用餐这一小节中,作者提出,饮食不宜过饱,甚至提倡尽量少吃,提倡每天只吃一顿,作者是这样说的“世界上的伟人物都是吃这么一点长大的,而罗马的年轻绅士也没有因为每天只吃一顿,而感到身体没力气或精神不饱满”,但是根据我所查的资料,儿童每天所需的能量,1岁以内婴儿,每天110卡/千克,以后每3岁减去10卡,至15岁时为60卡/千克/日。
而这样的能量需求量是很难在一顿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的。
所以,儿童是否应该尽量少吃,甚至每天只吃一餐,是值得商榷的。
3、值得怀疑的:作者在排便这一节中说道“大便过频的人,很少有锐利的思想和强壮的身体”,这一点,说很少有强壮的身体,还可以接受,但是说很少有锐利的思想,就缺乏科学根据了,实在值得怀疑。
二、品德教育在品德教育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便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维持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作者的品德教育德目的,便是使人能很好地控制住欲望,用纯粹理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可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很难做到的,几乎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作者在这一章中的一些观点,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有启示作用的,下面将具体阐述:作者在第二章论述了:对儿童管教的方法、措施、儿童的管教与惩罚、儿童的自然倾向、棍棒教育的弊端、合理与不合理要求的表现及对策、欲望服从理性等等,一个核心的主线就是:怎样培养儿童对父母的敬畏,以便更好地开展其他的教育。
作者是这样表述的“最初借助于恐惧和敬畏,来建立起对子女的权威,但是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便要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关于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权威,使子女产生敬畏,作者首先提出极力反对呵斥和棍棒教育,因为“盛怒的呵斥常常不免混杂一些粗暴、下流的言辞,结果还会产生一个坏处——把骂人的话教给儿童”。
而对于棍棒教育,作者认为,其会产生很多不良效果:1、因为儿童做错事而采用棍棒,儿童就会停止所做的事(为了避免肉体受到惩罚),因为人类的天性倾向于避苦趋乐(避免肉体的的痛苦,趋向快乐),而体罚正好助长了这样的天性。
2、因为孩子不做某一件事而采用棍棒,会使儿童对教育者要他们做的事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如果某人常用某个杯子喝使人恶心的药水,那么一见到那个杯子,就可以令人反胃,哪怕杯子洁净无比,样子美观绝伦,质料名贵厚重,里面的东西也总不能使他感到好吃”。
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中国的父母可以好好反思,因为中国的父母为了让子女成才,经常会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如:钢琴、舞蹈、象棋等等,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结果造成孩子不但学不好父母要求的课程,反而把原来的兴趣丢了,甚至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3、奴隶式的教育,只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孩子一旦有机会,就会反抗父母,或者在父母放弃棍棒教育后,就会故伎重演。
4、用棍棒教育,你虽然去除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却换来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
因为长期的体罚,容易造成儿童胆怯、内向、沮丧。
那么,怎么教育儿童,才能让儿童产生敬畏呢?作者在“荣誉感和羞耻心”这一节中提到,儿童对于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假如父亲看见子女的行为好就加以赞扬,看见子女的行为不好就表现出生气和冷淡,同时母亲以及儿童周围的人都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要不了多久,就会使儿童感到其中的差异。
所以,要树立父母的权威,靠的就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和羞耻心,而不能使用棍棒,因为“棍棒只是对溃疡作了暂时的处理,使伤口得到表面的愈合,但并未触及溃疡的病根,只有发乎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得罪人的畏惧心,才能成为真正的约束”。
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绝对反对棍棒教育,有一种过错——顽固或者反抗,应当受到棍棒的惩罚,而且,第一次责打儿童的时候,一定要完全达到目的(使其不再顽固或反抗)才可终止,否则还要逐渐加重,所以书中,作者十分赞成一位母亲打了孩子八次,直到其屈服为止的做法。
所以总结来说,作者的观点是:提倡通过荣誉感和羞耻心来培养儿童的敬畏感,反对呵斥和棍棒教育,但是儿童顽固或反抗时,应该用棍棒教育,并且要使其产生效果才能停止。
三、知识和技能教育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方法,有:如何诱导儿童学习、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外语学习的意见、教师的合理教学方法及技巧等等。
下面具体谈谈:1、值得借鉴的:不提倡学习希腊文,只要求学习拉丁文和法文,如果学生长大后想继续深入研究、探讨古希腊学问,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学生自己能学习希腊文,如果他没有那种愿望,那么,让教师指导他学习希腊文,只会白费力气,即便在学者中间,一百个人之中,又有几个人还能记得他们从学校里学到的希腊文呢?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英语,我们现在从初中甚至小学、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英文,到了大学还要考英语四六级,但是学习英文的所有人中,真正能好好利用英文的人,又有几个人呢,学了那么多年,后来才发现花去了不少时间,但是学的并不好,更谈不上能利用了。
当然,我不否认。
一些人能把英文英应用的很好,而且,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懂得了一门外语也是有利无害的,但是真正能有几个人能好好利用呢,我们学习的只不过是外国人从不学习的语法,背的滚瓜烂熟,但真正站在外国人面前时,却一句话也憋不出来。
所以,对待英文,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作者对待希腊文的态度——不提倡学习,若想真正利用其来探讨学问的,可以自己学习呢?2、值得商榷的:作者在这一章中提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免他们更加疑惑,而应该立即把答案告诉他们。
这一点与西方一些教育家,提出的探索性教学,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违背,这样的方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3、值得思考的:学生走神时,教师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立即惩罚,因为这种惩罚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老师的严厉训斥或鞭挞,会使儿童感到恐惧,随即这种恐惧迅速充满他的内心,使他再也没有空间来容纳其他的印象(老师的上课内容)。
前段时间(特别是上个学期),新闻报道上,不断出现教师不分青红皂白体罚学生,造成重大的伤害甚至致死事件,如:广东某小学教师,因为学生上课吃口香糖,就把学生嘴巴撕裂事件等等,这样的惩罚不仅使儿童感到恐惧,没有空间来容纳老师上课的内容,简直造成永久的心灵阴影,所以这样的教师,真应该好好反思。
结语:看了这本书后,启示颇多,我将它介绍给我的两个亲人,其中一个刚好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她说看了这本书,让她好好反思了她原来持有的教育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我想这也许就是名著的作用吧,希望更多的人来阅读一些教育名著,好好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