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专题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自然方面
(4)地形 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 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 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 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 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 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 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 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 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中国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日本广岛泥石流: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泥石流:
澳大利亚堪培拉泥石流:
菲律宾南莱特泥石流:
我国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1.适当提高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再次警示,必须提高城镇泥石流防治工程设防标准。提高设防标准 必然降低防治工程的投保比例,对于一些小城镇可能达不到建设防治工程的投保比例要求。这主要 与投保比例的计算方法有关,过去的投保比例计算为防治工程的投资除以被保护对象的经济价值, 并没有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考虑进去。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应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作为重要内容纳 入投保比例的计算。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自然方面
(3)此生灾害—地震
发生在山区的强烈地震之后,岩层 破裂,地表破碎,暴雨频繁发生,水土流 失严重,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动力和 触发条件.在地震力的反复震动冲击 下,斜土实体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发展 成严重的滑坡。 对舟曲泥石流来说,汶川地震的 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县是汶川 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 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 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 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 仅2年多时间。
我国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3.建立健全城镇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
我国的城镇泥石流主要由暴雨激发,泥石流监测与暴雨监测紧密相连。目前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水 平较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应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研发新型的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并在已有的 泥石流区域短期预报结果的指导下,利用中国气象局建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立城镇泥石流短临 预报系统,从而构成由短期预报、短临预报和临灾警报的监测预警报体系。在泥石流监测、预警和 预报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建立集监测、预报、警报、临灾预案于一体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保 障超标准的特大泥石流发生时不但可以提前做出预报,而且还可在泥石流来临时发出警报,并确保 有序地撤离危险区人员和及时有效地进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 改造老旧泥石流防治工程
对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防治工程规划不合理的老旧防治工程,必须根据新的设防标准,利用 最新的防治技术,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建设新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对于防治工程规划较为合理但 设防标准偏低的防治工程,必须在原防治工程基础上进行改建或扩建,使工程达到新的设防标准, 提高防御泥石流的能力;对于规划设计均合理,但因泥沙淤积而导致防护功能降低或防治工程受到 一定破坏的,必须进行清淤和工程修复,确保工程运行状态良好,但对于破坏严重的工程,必须拆 除重建;对于所有城镇泥石流防治工程均应设置预算工程清淤和维护资金,定期维护,确保防治工 程和监测预警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必要条件
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陡峻的地形 足够的突发性水源
地质条件(松散固体物质):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 的疏松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 地形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个 区段。 形成区: 该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 沟谷纵坡降可达30°以上。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崩塌、滑坡发育; 坡体光秃,无植被覆盖,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 的固体物质。形成区又可分为汇水动力区和物质供给区。 流通区: 该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常出 现陡坎和跌水,泥石流进入本区后极具冲刷能力。流通区形似颈状或 喇叭状。非典型的泥石流沟,可能没有明显的流通区。 沉积区: 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的边缘,地形较平缓。泥石流至此速度 急剧变小,最终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有的堆积区还直 接为河漫滩或阶地。 水源条件: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暴发泥石 流的动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的不当可促进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复活或 加重其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泥石流
目录:
1.泥石流的定义及分类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全球各个地方的泥石流灾害
中国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日本广岛泥石流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泥石流 澳大利亚堪培拉泥石流 菲律宾南莱特泥石流
4.我国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5.泥石流综合治理措施 6.我的思考
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 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 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 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 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 流。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 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 的双重作用,危害程度比单一 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 为广泛和严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自然方面
(1)强降水 泥石流是山区暴雨径流所形成的洪水 及其对固体物质的携带,移动和抛放3个相 互交替的过程.地表含水达到饱和状态,又 遇短时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是产生泥石流 的基本条件。 以舟曲为例: 8月7日20时至8日5时,甘肃省甘南 州出现分布极不均匀的降雨天气,降雨 量一般在5—30毫米之间,局地有暴雨。 可以说,正是此次降雨过程局地性强、 短时强度大、突发性强的特点,引发了来自百度文库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自然方面
(2)土质
泥石流的发生与土质密不可分。典型的泥 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 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 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 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 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 石流。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 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 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 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 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 大量的物质来源。
保持牧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护养草场,减轻水土流失; 防止草场退化和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提高产草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轻水土流失; 提高保水保土能力,削减土壤侵蚀
牧业工程
适度放牧 圈养 分区轮牧 改良牧草 选择保水保土牧草
山山 坡坡 鱼梯 鳞田 坑
我的思考: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 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 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 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 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 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人为因素
(1)生态破坏 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地表的恶化,从而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加.例如,甘肃南部的 舟曲曾有”陇上江南”的美称.而从陇上江南到泥石流多发地,舟曲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 相关资料显示:舟曲县原有林业用地总面积29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其中森 林面积12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770万立方米。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为44.7%,远远高 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7.48%),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 (2)不合理的开发与规划 有关城市规划的专家表示,舟曲泥石流频发却未引起城市规划的足够重视,这也许是此次泥 石流灾害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之一。无论如何,城市和村庄的建设应该更具规划性,至少应该避开 水口,这样泥石流到来时,也不至于遭遇灭顶之灾。 过度的水电站开发后,当地在沿江城镇又开 始进行了火红的房地产开发,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论证,大量的房子与公路被修建在不适合建筑 的地方,由此加剧了对地形,地貌和植被的更大破坏,增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使地表环境 更加不稳定。
4.加强开展强烈地震区城镇泥石流防治研究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龙门山及其邻近山区,泥石流的成灾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泥石流的暴发 条件、活动频率、规模等与地震前已经有很大差别,如何认识强烈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规律及其防 治技术等,都尚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这一系列原因造成地震后城镇重建选址、泥石流防治工程都 不能满足防灾减灾要求,以至于2010年8月中旬位于龙门山区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龙 池镇和虹口镇、绵竹市清平镇等地城镇泥石流灾害强烈,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地震后已恢复重建起 的部分房屋被泥石流毁坏,一些城镇居民点面临二次重建的窘态。因此,开展地震区城镇泥石流活 动特征和有针对性的减灾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
“拦挡和排导”
我国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2.生物防治
林业工程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护床防冲林 护堤固滩林
改良土壤,削减径流; 保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沟床,防止冲刷、下切; 加固河堤,保护滩地,防风固沙
农业工程
梯田耕作 立体种植 免耕种植 选择作物
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扩大植被覆盖率,截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 促使雨水快速渗透,减少土壤侵蚀; 选择保水保土作物,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做好未来泥石流防治工作,我们应 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泥石流预报精度,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地对我们所共同拥有的 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希望舟曲的悲剧不再重演,更默默祝福祖国大地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谢谢观赏!
我国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1.工程防治
(1)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 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证 道路的畅通。 (2)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 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下方交 通不受影响。 (3)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 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 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 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4)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 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 的排泄能力。 (5)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 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 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 下泄量和能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 击和淤埋等危害。
泥石流的分类:
1.按所含固体物质成分分类: (1)泥流; (2)水石流; (3)泥石流; 2.按地貌特征分类: (1)沟谷型; (2)山坡型; 3.按流体性质分类 (1)粘性泥流; (2)粘性泥石流; (3)稀性泥流; (4)稀性泥石流; (5)水石流 4.按泥石流规模大小分类 (1)小型;(2)中型;(3)大型;(4)特大型 5.泥石流按发育阶段分期 (1)发育初期; (2)旺盛期; (3)间歇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