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c37d43aaaea998fcd220e06.png)
二、有关碳酸氢钠的计算
(黑匣子问题)
H2O ︰ CO2 ==1︰1
Na2CO3 NaHCO3 将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 物2.74克,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 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克,求原混合 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加热W1g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
余固体的质量为W2g,计算原混 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n(CO2) :n(O2)== 2:1 n(H2O) :n(O2)== 2:1 n(混) :n(O2)== 2:1
2、电子转移的关系
2Na2O2+2CO2===2Na2CO3+O2
~2e—
2Na2O2 +2H2O===4NaOH+O2 ~2e—
3、气体体积的关系 2 L CO2
足量Na2O2
气体体积差
1 mol Na2O2与2 mol NaHCO3固体混合后,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2NaHCO3===Na2CO3+CO2↑+H2O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 +2H2O===4NaOH+O2
5、固体质量关系
某容器中通入V LCO2, 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 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
(均为相同条件下)
【练习】
1体积CO2与O2的混合气体通 过足量的Na2O2后,剩余气体的 体积为原来的3/4,求原混合气体 中CO2的体积分数
4、先后顺序的关系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 +2H2O===4NaOH+O2
H+
“碳线”
0.1
0.2
“过氧化钠”经典计算题型归纳分析
![“过氧化钠”经典计算题型归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ffef52852458fb770b5642.png)
“过氧化钠”经典计算题型归纳分析
作者:常青
来源:《青苹果·高一版》2016年第08期
过氧化钠是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也是化学上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与过氧化钠有关的计算问题。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中的相关计算技巧,下面我们以过氧化钠为例,谈谈相关的一些经典的计算技巧。
一、元素守恒法
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技巧,可以使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下面我们谈谈元素守恒法在“过氧化钠与碳酸氢盐”混合加热的相关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涉及“过氧化钠与碳酸氢盐”混合加热的相关计算,若按照传统的解法,需借助化学反应原理,逐步推理,较为复杂。
我们若转换思路,当反应结束时,最终得到的固体一定为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挥发出来的气体一般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此时我们解答该类试题,可以利用金属元素守恒、碳元素守恒、氢元素守恒快速得出答案。
高中化学差量法例题
![高中化学差量法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14cae50066f5335b812193.png)
高中化学差量法例题篇一:高中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人教版)差量法在众多的解题技巧中,“差量法”当属优秀方法之一,它常常可以省去繁琐的中间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快捷化。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溶解度差等。
【例3】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Cu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不能轻率地认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应,析出铜为25.6g),也不能认为22.8-22.4=0.4g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1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Cu x g,FeSO4 y gFe+CuSO4 =FeSO4+Cu 质量增加56152 64 64-56=8y x22.8-22.4=0.4 2?故析出铜3.2克铁片质量增加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0.4g,为500-0.4=499.6g。
【例4】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mol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设起始时N2气为a mol, H2为b mol,平衡时共消耗N2气为xmol N2+3H2 2NH3起始(mol)ab ?0变化(mol)x3x2x2平衡(mol)a-x b-3x 2x起始气体:a+bmol平衡气体:(a-x)+( b-3x)+2x=(a+b-2x)mol又因为:体积比=物质的量比(注意:若N2为1mol,H2为3mol,是不够严密的。
化学差量法计算例题
![化学差量法计算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e03b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b.png)
一、选择题1.在化学反应A + 2B = C + D中,若5gA与足量B反应,生成4gC和若干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1gB.2gC.3g(正确答案)D.4g2.已知反应2SO₂ + O₂ = 2SO₃中,当有16gO₂参加反应时,生成的SO₃的质量为:A.32gB.48gC.64g(正确答案)D.80g3.在反应3Cu + 8HNO₃ = 3Cu(NO₃)₂ + 2NO↑ + 4H₂O中,若生成了22.4L NO(标准状况下),则消耗的Cu的质量为:A.19.2gB.24gC.32gD.64g(正确答案)4.已知反应2Na + 2H₂O = 2NaOH + H₂↑中,当有2mol Na参加反应时,生成的H₂的物质的量为:A.1mol(正确答案)B.2molC.3molD.4mol5.在反应CO + CuO = Cu + CO₂中,若生成的Cu的质量为64g,则消耗的CO的物质的量为:A.1molB.2mol(正确答案)C.3molD.4mol6.已知反应2C + O₂ = 2CO中,当有12gC参加反应时,消耗的O₂的质量为:A.8gB.16g(正确答案)C.24gD.32g7.在反应2Al + 6HCl = 2AlCl₃ + 3H₂↑中,若生成的H₂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则消耗的Al的物质的量为:A.1molB.2mol(正确答案)C.3molD.6mol8.已知反应Fe + CuSO₄ = FeSO₄ + Cu中,当有56gFe参加反应时,生成的Cu的质量为:A.32gB.48gC.56gD.64g(正确答案)。
高一化学:过氧化钠增重专题
![高一化学:过氧化钠增重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0d520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b.png)
差量法计算专题1、将20gCO 2和CO 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反应后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11.2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为( ) A .32% B .44% C .56% D .88%2、2.1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1gB. 3.6gC. 7.2gD. 无法确定 3、一定条件下,使26 g CO 和O 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 2O 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加14 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和O 2的质量比可能是( )A .9∶4B .4∶9C .7∶6D .1∶1 4、下列物质各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150℃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固体增重大于3g 的是( )A .HCOOHB .CH 3COOHC .C 2H 5OHD .C 6H 12O 6 5、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 2、CO 、CH 4的混合气体共m g ,若加入足量Na 2O 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m g ,则CO 2与CH 4的体积比为( )A .3∶1B .2∶1C .1∶1D .任意比 6、标准状况下,4.48L 2CO 通过一定量的22Na O 固体后,最终收集到3.36L 气体,则这3.36L 气体的成分是( )A .2OB .2COC .2CO 和2OD .无法确定 7、在一定条件下,使12gCO 和O 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 2O 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7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①33.3% ②41.7% ③58.3% ④66.7%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 、H 2、O 2共16.5g 和足量的Na 2O 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 2O 2增重7.5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质量分数是( ) A .33.3% B .40% C .36% D .54.5% 9、200℃时,23.2g 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 克,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 .0.25 molB .0.5 molC .0.75 molD .1 mol 10、只含C 、H 、O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和H 2O 。
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
![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13d02302020740be1e9b51.png)
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一、固体质量增重分析:(1)差量法分析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156g 212g △m =212-156=56g2Na2O2+2H2O ===4NaOH+O2 固体质量差156g 160g △m =160-156=4g由方程式得:若有2mol CO2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56g,相当于2mol的CO质量;若有2mol H2O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4g,相当于2mol的H2质量。
(2)化学组成角度分析:Na2O2与CO2反应中,固体转化为:Na2O2Na2CO3即1mol Na2O2转化1mol为1molNa2CO3增加了1molC原子和1molO 原子,故此反应可等效为:Na2O2+CO Na2CO3Na2O22NaOH 即1mol Na2O2转化1mol为2mol NaOH增加了2molH原子,故此反应可等效为:Na2O2+H22NaOH例1.250℃时,11.6g 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5.8B 20.3C 23.2D 46.4解析:由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可知:参加反应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m(增重)=m(吸收)-m(放出)即11.6g-m(O2)=3.6g, m(O2)=8g, n(O2)=0.25mol ,n(混合气体)=0.5mol则原混合物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11.6g0.5mol=23.2g·mol-1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2选(C)项.点评:①m(增重)=m(吸收)+m(放出)②参加反应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3)w 克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其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充分后,固体增重仍为w 克.分析:①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CO=== Na2CO3②2H2+O2===2 H2O+)2Na2O2+2 H2O===4NaOH +O2Na 2O 2+ H 2=== 2NaOH结论: Na 2O 2把CO 或H 2吃进去,故质量增加是原物质的质量。
差量法计算题专题
![差量法计算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0966a2ad51f01dc281f1ee.png)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2为X克,水蒸气为 Y克。(1)根根质量守恒定律:
m(O2)=12.4-6=6.4g
(2)2Na2O2+2CO2=2Na2CO3+O2↑ △m
88
32 56
x
32x/88 56x/88
2Na2O2+2H2O==4NaOH+O2↑ △m
36
32
4
y
32y/36 4y/36
因为:x+y=12.4 和56x/88+4y/36=6
2
1 2-1=1
x
1-4/5=1/5
解得x= 2×1/5=2/5
故有V(O2)=1-2/5=3/5 则V(CO2):V(O2)=
2/5 :3/5=2 :3
例6、CO和H2的混合气体4g经过充 分燃烧后,生成的的气体与足量的
Na2O2反应的后,固体质量 增加 克。
解析:2CO+O2==2CO2 2H2+O2==2H2O 2Na2O2 +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C、a=b D、无法判断
解:2Na+2H2O=2NaOH+H2↑ △m溶液
46g
2g 44 g
4.6g
0.2g 4.4g
Mg+2HCl==MgCl2+ H2↑ △m溶液
24
2
22
4.8g
0.4g 4.4g
答案:C
例3:在120℃时,将12.4gCO2和 水蒸汽的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
的固体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 质量增加6g,请计算: (1)产生氧 气的质量. (2)原混合气体中CO2的 质量。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c2d12a69eae009591bec39.png)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一、单一反应型——可用差量法例1.某容器中通入V L 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均为相同条件下)()A.(V—W)L B.2(V—W)L C.(2V—W)L D.2W L二、二元混合物型——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例2.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求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
三、连续反应型——可用化学方程式叠加法例3.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 ℃),将残留物置于水中,无气体产生。
原混合气体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四、讨论判断型——可用极限法确定关键点例4.将amol Na2O2和b mol NaHCO3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300℃使其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⑴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只有氧气时。
a和b的关系式是⑵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固体只有Na2CO3时。
a和b的关系式是⑶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固体为Na2CO3和NaOH混合物时,a和b的关系式是练习1.将干燥的88gCO2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气体质量变为60g,则反应后的气体中CO2的质量为()A.24 g B.34 g C.44 g D.54 g2.在天平两边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放入100g水,向左盘烧杯中加入4.6g金属钠,为保持天平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应加入Na2O2的质量约是()A.4.52g B.5.12g C.5.54g D.6.22g3.将CO、H2、O2混合气体16.5 g用电火花引燃,然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增重7.5 g,则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为()A.36% B.54.5% C..40% D.33.3%4.现有一定量的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使其与CO2充分反应时,每吸收17.6gCO2,即有3.2gO2放出。
盘点高考化学复习计划过氧化钠及水及二氧化碳反应三大规律
![盘点高考化学复习计划过氧化钠及水及二氧化碳反应三大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2f695fc6edb6f1afe001fb7.png)
盘点高考化学复习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响三大规律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以下是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响,请考生认真掌握。
写出过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具有强氧化性。
分析与过氧化钠有关计算的一般规律:?在这两个反响中,对Na2O2固体而言,反响(a)中Na2O2增加的质量实际是H2O中H的质量,其结果可看作:Na2O2+H22NaOH。
在反响(b)中,Na2O2增重的质量实际是2CO2~O2即2CO的质量,其结果可看作:Na2O2+CONa2CO3。
但凡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w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固体增重必为wg。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②有机物:CH3OH、HCHO、CH3COOH、HCOOCH3、CH3CH(OH)COOH(乳酸)、C6H12O6(葡萄糖)等。
(2)Na2O2与H2O、CO2混合反响时,应当看作Na2O2先与CO2反响,后与H2O反响.可进行差量(固体质量差或气体体积差)法计算,Na2O2与CO2、H2O(g)反响的差量问题。
第1 页规律:①CO2、H2O(g)与过量的Na2O2反响,所得 O2为同况CO2、H2O(g)体积的一半。
②将Na2O2粉末参加H2O(l)中,液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同分子数的Na2O的质量。
这些等量关系值得注意,它们在物质推断、化学计算等中,都是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
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响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化学网预祝广阔考生可以在2021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2 页。
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
![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cac726ed630b1c59eeb528.png)
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一.应用体积差解题2Na2O2+2CO2==2Na2CO3+O2△v2 1 1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实际体积变化为CO2体积的一半,即从体积差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和水“吃掉”,又“吐出”氧原子。
例1、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11/12(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A 、4:5:2B 、4:6:1C 、 6:4:3D 、 6:2:3解析:体积变为原来的11/12,故可将原来的气体的量看成4:4:4,在这三种气体中只有CO2能与Na2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O2△v2 1 1所以参加反应的CO2气体只有两体积,所以Na2O2的量是少量的。
在反应中有生成1体积氧,故N2:4体积 O2:4+1体积 CO2:4—2体积。
所以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4:5:2二.应用质量差解题:分析: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各1 mol分别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增重多少?2Na2O2+2CO2==2Na2CO3+O2△m 2Na2O2+2H2O==4NaOH+O2△m156 g 2mol 212 g 56 g 156 g 2mol 160 g 4 g1 mol 28 g 1mol2 g答案:过氧化钠固体分别增重28 g和2 g。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过氧化钠时,固体实际增重为对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
即从质量差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和水“吃掉”,又“吐出”氧原子,就好像只把一氧化碳和氢气“吃”了进去。
例1:一氧化碳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例2:氢气混合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例3: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例4:a g有机物C2H6O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多少克?有机物符合(CO)x(H2)y通式, C2H6O2=(CO)2(H2)3,碳原子必然以一氧化碳的形式被“吃掉”,所以固体质量增重a g。
化学计算—差量法例题讲解及练习
![化学计算—差量法例题讲解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c60fc2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4.png)
化学计算—差量法例题讲解及练习
【例题】质量为8.02g的铁片,放进足量的CuSO
4
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质量变为8.66g。
求生成的铜的质量。
解题方法: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题意,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练习1】将盛有12 g 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 g时,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练习2】用H
2
还原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 g,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A. 8/9 (x-y) g
B. 9/8 (x-y) g
C. 9z g
D. 9/40zg
【练习3】将44 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得硬质玻管,发现导出得气体变为38.4 g,问此过程中有多少摩尔的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已知: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
参考答案:
【练习1】10 g
【练习2】B(提示:实验时,氢气“早出晚归”,计算时用不到氢气。
)【练习3】0.2 mol。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四大规律”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四大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8c2e60aeff9aef8951e0604.png)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四大规律”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结构中存在“—O—O—”,具有过氧化物的性质,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
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涉及固体质量、气体体积的变化及产物的判断等问题,再加上试题考查角度灵活多变,题型多样,因此也就成了学习的难点和高考的热点,下面就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特点进行剖析,以便使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轻松突破该知识点。
规律一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物质与Na2O2反应的增重问题过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① 2Na2O2+2H2O=4NaOH+O2↑②在上述两个反应中,对Na2O2而言,根据原子守恒,在反应①中Na2O2增加的质量实际上是2CO2~O2即2 mol CO的质量,根据1 mol Na2O2~1 mol CO,其结果可看作:Na2O2+CO=Na2CO3。
在反应②中Na2O2增加的质量实际上是H2O 中H的质量;根据2 mol Na2O2~4 mol H,其结果可看作:Na2O2+H2=2NaOH。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CO或H2的燃烧产物CO2或H2O通过Na2O2,可以看成C O或H2直接与Na2O2反应,所以固体质量的增加值就是参加反应的CO或H2的质量。
2.凡是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w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必为w g。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为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②有机物:CH3OH、HCHO、CH3COOH、HCOOCH3、CH3CH(OH)COOH(乳酸)、C6H12O6(葡萄糖)等。
【调研1】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3038bb195f312b3169a59f.png)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作者:李迎晖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17期摘要:初中化学课本曾简单介绍过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高中化学进一步介绍了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先后顺序和由此带来的影响。
但教材中没有详细的实验探究,所以本文将以实验为依据,具体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
关键词:过氧化钠水二氧化碳学过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
由于过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所以一般都是密封保存。
而且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做漂白剂。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看看过氧化钠是如何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
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实验所需的药品与仪器仪器有试管一支、长管玻璃一支、火柴若干根;药品包括过氧化钠和水。
2.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先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第二步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等待反应生成。
第三步用点燃的火柴放在试管口,观察有没有变得更亮。
第四步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感受温度变化。
第五步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注意事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的产物在被滴入酚酞溶液后可能会出现颜色变红,但颜色会迅速消失,一方面是因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酚酞溶液氧化,则红色退去;还有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溶液温度上升,导致颜色褪去。
所以在滴入酚酞溶液时一定要抓住时机,仔细观察,以免错过观察颜色变化的机会。
另外,在使用完火柴后,不要随手乱放,而要及时熄灭,以免点燃其他化学药品或仪器。
[1]4.实验结果分析试管在加入适量的水之后,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这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气体生成;用点燃的火柴放在试管口处,发现火柴的火焰变得明亮,这说明有助燃物产生,由过氧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以及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助燃气体是氧气;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会感受到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这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生成。
过氧化钠题型大全
![过氧化钠题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488d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4.png)
过氧化钠题型大全过氧化钠题型大全题型示例一:1.Na 2O 2与H 2O 及CO 2反应的的实质 解题精要:Na 2O 2与H 20的反应实际上分两步进行的反应实际上分两步进行Na 2O 2+H 2O=2NaOH+H 2O 2 ① 2H 2O 2=2H 2O +O 2 ↑ ② ①*2+② [消去中间产物H 2O 2]: 2Na 2O 2+4H 2O=4NaOH+2H 2O +O 2↑可知此反应中生成的可知此反应中生成的-2-2价的O O 进入进入H 2O 中,而不是进入NaOH NaOH ,在标电子转移时,若用线桥,在标电子转移时,若用线桥表示,则左右两边的水不能消,表示,则左右两边的水不能消,若用单线桥表示,则左右两边的水可以消,若用单线桥表示,则左右两边的水可以消,若用单线桥表示,则左右两边的水可以消,此反应的电子转移可用此反应的电子转移可用下式表示:下式表示:在上述反应中Na 2O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O 2 ,还原产物是,还原产物是H 2O 。
同理Na 2O 2 与CO 2 的反应为:的反应为:Na 2O 2+2H 2O=2NaOH+H 2O 2 ① 2H 2O 2=2H 2O+O 2↑ ②2NaOH+CO 2=Na 2CO 3+H 2O ③O ③①*2+②+③*2[消去中间产物NaOH,H 2O 2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用双线桥表示,Na 2O 2与H 2O,CO 2反应为:反应为:这种表示方式从化学方程式来表面看是正确的,但从反应的历程来看这反应是完全错误的。
例1:在Na 2O 2与H 20的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的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 ))A :NaOHB H 20C O 2D D 无法判断无法判断无法判断答案选B例2:在Na 2O 2与CO 2的反应里,每生成5.6LO 2(标况)时,转移电子数为((标况)时,转移电子数为( )。
)。
A .2个B .0.25molC .3.01×1023个D .1mol答案选C 。
高二化学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
![高二化学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2e17ca4028915f804dc218.png)
高二化学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一、固体质量增重分析:(1)差量法分析2Na2O2+2CO2 ===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156g 212g △m =212-156=56g2Na2O2+2H2O ===4NaOH+O2 固体质量差156g 160g △m =160-156=4g由方程式得:若有2mol CO2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56g,相当于2mol的CO质量;若有2mol H2O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4g,相当于2mol的H2质量。
(2)化学组成角度分析:Na2O2与CO2反应中,固体转化为:Na2O2 Na2CO3即1mol Na2O2转化1mol为1molNa2CO3增加了1molC原子和1molO 原子,故此反应可等效为:Na2O2+CO Na2CO3Na2O2 2NaOH 即1mol Na2O2转化1mol为2mol NaOH增加了2molH原子,故此反应可等效为:Na2O2+H2 2NaOH例1.250℃时,11.6g 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5.8B 20.3C 23.2D 46.4解析:由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可知:参加反应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m(增重)=m(吸收) -m(放出)即11.6g-m(O2)=3.6g, m(O2)=8g, n(O2)=0.25mol ,n(混合气体)=0.5mol则原混合物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11.6g0.5mol=23.2g•mol-1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2选(C)项.点评: ①m(增重)=m(吸收)+m(放出)②参加反应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3)w 克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其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充分后,固体增重仍为w 克.分析: ① 2CO+O2 ===2CO2+)2Na2O2+2CO2 ===2Na2CO3+O2Na2O2+CO=== Na2CO3② 2H2+O2 ===2 H2O+)2Na2O2+2 H2O===4NaOH +O2Na2O2+ H2=== 2NaOH结论:Na2O2把CO或H2吃进去,故质量增加是原物质的质量。
差量法在Na2O2计算中的应用
![差量法在Na2O2计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e648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9.png)
差量法在Na2O2计算中的应用
张晓明
【期刊名称】《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过氧化钠(Na2O2)以其与众不同的结构和性质成为钠的化合物中当之无愧的"明星".过氧化钠的相关计算是常见题型,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过氧化钠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存在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运用差量法可简便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张晓明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学,114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差量法原理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J], 丁占华
2.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J], 王永森;魏建业
3.Na2O2差量法快速测定煤焦油水分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J], 刘亮
4.差量法的数学推理和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J], 马俊杰
5.“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J], 张存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氧化钠与差量计算
![过氧化钠与差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3540b6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f.png)
过氧化钠与差量计算
曲冬青
【期刊名称】《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Na2O2是中学化学中过氧化物的典型代表。
围绕Na2O2设计的差量计算题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本文予以归类解答。
一、气体体积差量
【总页数】1页(P144-144)
【作者】曲冬青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
【相关文献】
1.过氧化钠熔融-硫氰酸铵差示光度法测定钼精矿和钼焙砂中钼 [J], 周煜;谭艳山;朱利亚;牛春林;罗春华;李玉仙;万仲建;王前会
2.红外透镜偏心差的测量计算 [J], 马厉克;陈静
3.过氧化钠与差量计算 [J], 曲冬青
4.基于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初中化学差量计算解题突破 [J], 唐高
5.基于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初中化学差量计算解题突破 [J], 唐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
一.应用体积差解题2Na2O2+2CO2==2Na2CO3+O2△v
2 1 1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实际体积变化为CO2体积的一半,即从体积差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和水“吃掉”,又“吐出”氧原子。
例1、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11/12(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
A 、4:5:2
B 、4:6:1
C 、 6:4:3
D 、 6:2:3
解析:体积变为原来的11/12,故可将原来的气体的量看成4:4:4,在这三种气体中只有CO2能与Na2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O2△v
2 1 1
所以参加反应的CO2气体只有两体积,所以Na2O2的量是少量的。
在反应中有生成1体积氧,故N2:4体积 O2:4+1体积 CO2:4—2体积。
所以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4:5:2
二.应用质量差解题: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各1 mol分别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增重多少?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m 2Na2O2+2H2O==4NaOH+O2△m
156 g 2mol 212 g 56 g 156 g 2mol 160 g 4 g
1 mol 28 g 1mol
2 g
答案:过氧化钠固体分别增重28 g和2 g。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过氧化钠时,固体实际增重为对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
即从质量差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和水“吃掉”,又“吐出”氧原子,就好像只把一氧化碳和氢气“吃”了进去。
例1:一氧化碳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
例2:氢气混合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
例3: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
例4:a g有机物C2H6O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多少克?
有机物符合(CO)x(H2)y通式, C2H6O2=(CO)2(H2)3,碳原子必然以一氧化碳的形式被“吃掉”,所以固体质量增重a g。
所以,符合通式(CO)x(H2)y的物质
例5:a 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增加了a g,则该物质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题意,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过氧化钠增重为有机物质量,也就是说燃烧消耗的氧气经过过氧化钠重新释放出来,有机物应该符合(CO)x(H2)y的形式。
如:CH4O(甲醇),CH2O(甲醛),C2H4O2(乙酸或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例6:a g有机物C12H22O11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 g,则b与a大小关系如何?
该有机物不符合(CO)x(H2)y通式,b≠a,C12H22O11=C+C11H22O11,多出的碳原子必然以一氧化碳的形式被“吃掉”,所以b>a。
所以,符合通式(CO)x(H2)y C n的物质,b>a
否则符合通式(CO)x(H2)y O m的物质,O被释放出去,故b<a
练习1:将CO、H2、O2混合气体16.5 g电火花引燃,然后通过足量的Na2O2,Na2O2增重7.5 g,则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为() A.36% B.54.5% C.40% D.33.3%
提示:CO、H2、O2混合气体引燃后通过足量的Na2O2,Na2O2增重的7.5 g便是CO、H2的总质量,余下的就是O2的质量,m(O2)=(16.5-7.5)=9 g,w(O2)=9/16.5×100%=54.5%所以选B。
练习2: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0(150℃),将残留物置于水中,无气体产生。
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
提示:一系列反应后,密闭容器中压强为0,即O2和CH4的混合气体被Na2O2“吃掉”,所以混合气体组成应符合(CO)x(H2)y通式,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B。
练习3:将x mol CO和y mol H2的混合气充入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过z mol 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反应,有关容器内反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Na2O2为(x+y)mol
B、反应后容器内有O2(x+y)/2 mol
C、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之比为(温度不变):(x+y)/z
D、反应后生成了x mol Na2CO3和2y mol NaOH
提示:Na2O2与CO2、H2O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也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将CO、H2“吃掉”,生成Na2CO3和NaOH,A、D正确;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氧气没有被“吃掉”,物质的量不变,为z mol,B错;反应前后压强比为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即(x+ y)/z,C正确。
综合以上,选B。
在化学学习中,掌握一种解题方法,领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反复推敲,定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这样的归类分析总结也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较快地提高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