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丘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著姓(汉氏族乌程县)
宋嘉泰《吴兴志·著姓·卷十六》:
丘姓系出齐太公封于营丘,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汉平帝时有名俊者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后汉大司马腾,交州太守聪,阳羡令昭,吴晋陵太守杰,宋尚书右丞泉之,新安太守道护,建安太守道成,梁黄门侍郎迟,杂见于《王俭姓系》、《元和姓纂》诸书者不一。而腾、杰、迟、泉之、道护墓,又俱在郡境,信其为俊后也。南史载:冠先奉使不屈,死于胡虏;杰居丧尽孝,感梦授药;灵鞠以文章显;仲孚以政事闻;系绪虽不详。可以为著姓矣。唐元和中有葬麻谷者,左散骑常侍为与撰墓碑,碑今存焉。乌程县麻谷有“吴兴丘氏碑”,元和四年制,左散骑常待丘为撰云:“太公封营丘,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为之作,必有所据,则左丘明盖姓丘,而官为左史也。《元和姓纂》曰:“齐太公封于营丘,子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左氏传有邾大夫丘弱,汉平帝时有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唐贞观初有将军丘师利,又丘为苏州嘉兴人,事在艺文志、旧图经。乌程县有后汉大司马丘腾墓,在县西十八里;吴晋陵太守杰墓、宋尚书右丞泉之墓,在西北十里;南郡太守道护墓,在南十八里;梁黄门侍郎迟墓,在县南十六里;《统记》载后汉交趾太守聪、阳羡令昭、晋新安太守条阳侯道护、建安太守道成,又载王俭《姓系》有汉丘腾、晋散骑常待询、驸马都尉敬、祠部郎中裕、给事中夷;《宋书》有吴郡太守泉之,及齐季彬,并乌程人南史冠先;杰见孝义传,灵鞠迟见文学传,冠先有子曰惟,灵鞠之父秘书监系,系父护军长史道真,子迟,从孙仲孚皆乌程人。
民国三十七年《浙江通志稿·第十二册氏族望族》:
丘氏,吴兴族,见元和姓纂。按:丘氏与姚氏、沈氏、钮氏,称为吴兴四姓。后因避孔子讳改作邱。谈钥《吴兴志》云:邱姓,系出齐太公封于营邱,二十八代公子高遂氏。其后汉平帝时,有名俊者,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后汉大司马腾、交州太守聪、阳羡令昭、吴晋陵太守杰、宋尚书右丞泉之、新安太守道护、建安太守道成、梁黄门侍郎迟、杂见于《王俭姓系》、《元和姓纂》诸书者不一。而腾、杰、迟、泉之、道护墓,又俱在郡境。信其为俊后也。《南史》载冠先奉使不屈,死于胡虏。杰居丧尽孝,感梦授药。灵鞠以文章显,仲孚以政事闻,系绪虽不详。可以为著姓矣。唐元和中有葬麻谷者,左散骑常侍邱为与撰墓碑,今存焉。
邱城在城北十八里,太湖滨与长兴接境,即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胡府志》〇《劳府志》:三城三圻在长兴县东临太湖,吴王屯戌之所。城与圻接畛,吴城联斯圻,彭城联石圻,邱城联卢圻。邱城在乌程山,墟名云:石圻。以岸多石,今没入太湖。斯圻、卢圻仍存。卢圻其土黑。【按]】卢圻,或作芦圻,讹。今南高桥北三里有地名“邱城头”《吴兴志》:汉邱氏所居也。吴越钱氏尝筑城屯戍,以拒南唐,今尚存。绍兴间,亦尝牧马。【按】胡府志以邱氏所居、吴越筑城二说为误。今考:吴越及因故址重筑,以屯戌兵恐未必误。
监官尉邱景朝墓志。石佚。
邱氏大宗碑。石佚。
《诸道石刻录》:唐元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建。《宝刻丛编》
《吴兴志》:左散骑常侍邱为撰云:太公封营邱,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为之作必有所据,则左邱明盖姓邱,而官为左史也。又云,在乌程县西霅水乡淋谷,元和四年立见。旧编。案又见《舆地纪胜》
《宛委编》吴兴邱墓,一村之人皆姓邱,有大碑列其先世,称左史邱明之后。云明为鲁国左史,弱为邾国大夫。以为左乃鲁史官,邱明乃姓名也。此正无识人作,何足引为据。
清同治十三年《湖州府志·卷九十三·杂缀一》:
邱姓系出齐太公封于营邱,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汉平帝时有名俊者,持节安辑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后汉大司马腾、交州太守聪、阳羡令昭、吴晋陵太守杰、宋尚书右丞泉之、新安太守道护、建安太守道成、梁黄门侍郎迟,杂见于《王俭姓系》、《元和姓纂》诸书者不一。而腾、杰、迟、泉之、道护墓,又俱在郡境,信其为俊后也。《南史》载:冠先奉使不屈,死于胡虏,杰居丧尽孝感梦授药,灵鞠以文章显,仲孚以政事闻。系绪虽不详,可以为著姓矣。唐元和中,有葬麻谷者,左散骑常侍为与撰墓碑,碑今存焉。谈志。
吴兴wk.baidu.com氏
【邱冠瑛按】:齐太公姜太公是也。公元前1015年逝世。依据2004年9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淄博市人民政府在临淄区举办第一届齐文化旅游节纪念姜太公诞辰3143周年推,姜太公或生于公元前1139年。下述方志记载:唐元和四年,左散骑常待丘为撰吴兴丘氏碑云:“太公封营丘,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明内阁大学士丘濬在《贵溪丘氏族谱序》中则说:“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都营丘,凡二十八传,而田氏夺其国。”按照30年衍传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推,齐太公二十八代应当在公元前299年时。考:《元和姓纂》载:“高姓齐太公六代孙文公,子高,孙溪,以王父字为氏。”说明“公子高”者是为高氏开姓祖,无证据证明“公子高”为丘氏开姓祖。“田氏夺其国”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吕氏从此断祀,史称田氏代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云:“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鉏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皆不从。为鲁所败。并见获。”由此可见,丘氏开姓,不可能始于公元前299年前后,也不可能始于公元前379年康公失国田氏代齐以后。因为公元前519年时就已经有邾大夫丘弱。故丘为之“太公封营丘,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不能成立。丘为之“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因为《左传》作者左丘明和孔子为同时代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479年。故“邾国大夫丘弱,鲁国左史丘明”都不可能是所谓太公二十八代孙公子高的后代。因此丘濬在《贵溪丘氏族谱序》中说:“夫自太公,一传而为丁公伋,五传而至胡公静,徙都薄姑山,则齐都营丘仅四世尔。其子孙以地为姓者,不知始于何时,意者迁薄姑之后,其留营丘不去者,遂以为姓邪?”。濬说是客观的。丘濬是丘氏历史上官阶最高、文化成就最高的大儒,曾著有《寰宇通志》,《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续通鉴纲目》、《进大学衍义补表》等著作。他并没有告诉我们究竟何人、确切何时以地为丘氏。唐丘光庭撰《兼明書·卷五 雜說 丘氏》指出:“孔缅《唐韵》引《风俗通》云:丘氏,鲁左丘明之后也,明曰丘明出自齐太公之后,不因丘明得姓。按《艺文志》云左丘明姓左名丘明,故《春秋传》称《左氏传》,岂其子孙以父祖之名而为姓乎?且昭二十三年左氏有邾大夫丘弱,则左氏为传之时,已有丘氏,则非丘明之后也明矣。《风俗通》之妄《唐韵》之踈也。”故《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云:“丘氏,陈有宛丘有居者以为姓。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又,《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汉末丘俊持节江淮,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由此可见,丘氏,最早出现当为“齐太公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此后,陈有宛丘有居者以为姓。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又,《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又,毌丘俭子孙避难改为丘氏。又,后魏献帝次弟丘敦氏后改为丘氏等等,来源甚多。不为左丘明始也,更非唯左丘明后也。
湖州府志清同治十三年卷四十八金石畧三烏程縣唐
清光绪七年《乌程县志·卷三十·金石·唐》
邱氏大宗墓碑石佚。《诸道石刻录》:唐元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建;《吴兴志》左散骑常侍邱为撰,在县西霅水乡麻谷。元和四年立,见旧经。[按]舆地碑目作在淋谷,讹,详陵墓。
丘城(汉古迹乌程县)
宋嘉泰《吴兴志·卷十八·事务杂志》:
邱城旧编云,在县北十八里,近太湖。汉邱氏所居也。吴越钱氏尝筑城屯戍,以拒南唐。城今尚存。绍兴闲,亦尝牧马。
民国三十七年《浙江通志稿·第十二册·氏族·旧族》:
邱氏《姓考》云:齐太公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代居扶风。汉时邱俊改居吴兴。按:因孔子名丘故,讳丘为邱。按:今浙省各属多为此姓。
丘氏大宗碑(唐·古迹)
宋嘉泰《吴兴志·卷十八·碑碣·乌程县》:
唐吴兴邱氏墓碑,在县西霅水乡麻谷元和四年立。见旧编。
清同治十三年《湖州府志·卷四十八·唐·金石畧三》:
清乾隆元年《浙江通志·卷四十二·古迹四·湖州府》:
邱城西呉里语在乌程县北十八里,近太湖。汉丘氏所居也。呉越钱氏尝筑城屯戍,以拒南唐。宋绍兴间,尝于此牧马。
清同治十三年《湖州府志·卷二十五·舆地畧·古迹一·乌程县》:
邱城在府城北十八里,即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详见长兴。
清光绪七年《乌程县志·卷七·古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