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证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来讲都是共性的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预防和制止过度盈余管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分析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问题对策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经济学界和会计界兴起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共性的问题。毋庸置疑地,盈余管理具有向资本市场传递内部信息的作用。但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一些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觑。因此,企业盈余管理问题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和经济学者关注的新问题。

目前关于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根据相关研究分析,我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效用或市场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一、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一)相应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漏洞仍然存在

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会计准则需要在制定的时候就保留一些可选择的空间,这样会计人员就可从企业具体情况着手,以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评价,这些给盈余管理行

为创造了条件,现在的会计准则其拟定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而是企业与债权人、投资人间博弈而把利益进行整合的结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会计准则规定与会计实证以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涌现出一部分新的经济行为,而若会计准则没有对应制度约束之时,那么企业实现自身效用,就很有可能在会计准则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领域做出对自身有益的盈余管理。此外,如果会计准则制定不够具体、详细,也会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审计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管系统看似完备,实际上其监管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从业环境值得深思,一般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直接联系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审计工作,这样企业管理者与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就有了利害关系,从而也会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的独立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实例均说明,这样的情形会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受到不小的冲击,它是对企业管理当局妥协的结果,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这就为滋生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温床。

(三)对管理者的考核方式太简单,考核指标单一,不够科学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之下,仅仅以企业盈余能力指标作为唯一的考核依据,就非常容易使企业管理者为表现他的政绩,或为公司取得上市或配股资格等,借助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准则中的一些漏洞进行盈余操控。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有效降低盈余管理行为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工作与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实施准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也为进一步规范会计实务工作奠定了基础。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份出台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是在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在会计核算方面作出的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看到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等准则,给企业较大的自主空间去选择和调整会计政策。新会计准则本身只是规定,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来适时调整和完善新会计准则。为此,可借鉴国际上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在内容等方面做一些具体、明确而可操作性强的调整,从而更一步地降低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

(二)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质”、“量”二者结合的考核方式

实际上,对公司领导的考核方式不应仅限于单一量化指标,而应该坚持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此来综合考量企业长、短期之内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要积极预防其为追求量化的指标却不利于公司生存与长足发展行为的产生。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监督管理

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应当说,注册会计师的贡献是功不可没

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利益上的关系,若无相关制度约束,注册会计师极易失去独立性。为此,除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断加强审计监控外,企业还要做到:1、实行审计轮换制度,每间隔一定时期就要强制性地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避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丧失独立性。2、构建注册会计师赔偿机制,加大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加重违约成本。徇私舞弊造成债权人和投资者有较大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盈余管理问题。3、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建立审计报告评价体系。

三、总结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是一个系统性课题,对它进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应当更加严谨。在经济新形势下,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对信息识别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势在必行。相信伴随着上述治理措施的推进,我国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终将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

参考文献:

[1]谢雪燕.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6):92-94

[2]包国吉.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财经纵横, 2006(2):64-65

[3]朱小平,杨扬.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的思考——读《实

证会计理论》有感[j].财务与会计, 2011(8):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