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盈余管理指企业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对盈余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行为。
盈余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净收入,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盈余管理是企业用各种手段调整和操控盈余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追求特定的经济利益,如增加股东收益、避税、获取融资等。
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盈余管理容易导致财务报告失真,使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企业可能进行收入的滚延或欺骗性销售,增加当期的收入,从而美化财务状况。
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使企业过度追求盈余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和创新。
企业可能为了满足短期目标而过度压缩成本和研发投资,导致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下降。
盈余管理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如违规披露、内幕交易等,破坏市场秩序和信任。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规范。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审查和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应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质量,完善财务报告标准和会计准则,使投资者能够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投资者对盈余管理风险的认知,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企业自身应树立正确的盈余管理理念,坚持长期发展和价值创造,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在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可以从企业、投资者、监管机构等不同的主体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盈余管理的成本和效益,探讨如何有效监管和规范盈余管理行为。
还可以研究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股东收益、创新能力等的关系,探究盈余管理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研究
企业盈余管理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企业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在特定时期内改变其盈余水平而采取的行动。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还可能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盈余管理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与机制。
首先,企业盈余管理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和影响个体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产生,这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挑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投资者之间,或是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存在差异。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整财务报表,可能使财务状况呈现出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假象。
投资者如果不能辨别出这些调整,就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关键指标,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另一方面,企业盈余管理也会直接影响个体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企业通过调整盈余的报告,可能改变投资者的期望和预期。
例如,企业可能借助盈余管理手段来控制盈利波动,使盈余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从而增加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
这种预期的改变可能引起投资者的行为修正,导致其在投资决策上做出不同于实际情况的选择。
其次,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涉及财务报表的质量、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个方面。
首先,财务报表的质量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对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投资者很难基于这些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审核制度,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增强投资者对报表信息的可信度。
其次,信息披露是企业实施良好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及时、准确地向外界披露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包括盈余调整和盈余管理的具体情况。
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理解企业盈余管理的实质和动机,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果。
此外,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对其决策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引起广泛研究。
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实现企业扭亏为盈,但这种方式只是人为操控财务报表,粉饰财务数据,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论证法对某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识别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提升企业业绩来破除财务困境,而不是利用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盈余管理;扭亏为盈;资产减值;关联交易一、绪论(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论是公司内部管理层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作为媒介从而实现各自的财务目的。
对于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而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市公司也重视披露展现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信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并从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给了企业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调整的空间,实现上市公司的最终财务目标,盈余管理应运而生。
那盈余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搜查资料了解公司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为防止类似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意义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有意地调整收益或费用来影响期末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目标、市场预期或其他激励、奖励机制。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考虑: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合法降低利润。
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机和数额,企业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实现纳税责任的最小化。
2. 资金约束: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能性。
通过调整账面利润、资产价值和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改善自身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
3. 经营业绩操纵:盈余管理可能是管理层为了满足市场预期或提高公司股价而进行的行为。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包括延迟公布负面消息、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1. 管理层报酬:盈余管理可以使管理层的绩效看起来更好,进而实现薪酬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最大化。
管理层通常与公司的财务指标和业绩绩效挂钩,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这些指标。
2. 市场反应:盈余管理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期,从而引起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价格。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市场效应。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1. 离群值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盈余数据的离群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离群值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公司有意地扭曲了财务报告的数据。
2. 偏度和峰度分析:通过计算盈余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偏度和峰度的异常程度可能表明财务报告中存在不正常的调整。
3. 福利变化分析:通过分析企业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福利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利益相关方在公司盈余变动时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变化。
四、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1. 基于人工智能的盈余管理识别: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盈余管理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一、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盈余分配政策不够明确:有些企业在盈余分配政策方面存在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宽泛的情况,导致在盈余分配时缺乏明确的指导。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出现分配不公平、效率低下等问题,容易引发员工不满或者专项盈余用途不清晰等情况。
2. 盈余再投资政策不合理:有些企业在盈余再投资政策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过度保守或者过度激进的投资策略。
过度保守的企业容易错失投资机会,而过度激进的企业则容易陷入风险重重的境地,使得盈余再投资效果减弱。
3. 盈余分配方法不科学:有些企业在盈余分配方法方面存在不科学的情况,比如仅仅依靠股息分红,而忽略了股票增值、员工分红、专项公益等分配方式。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因为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盈余利用效率降低。
4. 盈余分配流程不畅通:有些企业在盈余分配流程方面存在不畅通的情况,比如流程繁琐、审核审批不及时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盈余分配效率会受到影响,容易拖延盈余的使用,导致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佳。
二、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1. 管理者意识不强:有些企业管理者对盈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有效引导和规范。
2. 利益诉求不同:有些企业管理者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将盈余管理制度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而忽视了基于长远利益的盈余管理原则。
3. 盈余管理体系不完善:有些企业盈余管理体系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督控制机制,导致盈余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4. 外部环境变化快速: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都会对盈余管理制度产生一定影响,但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盈余管理制度,导致出现缺陷。
三、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改进建议1. 强化管理者培训: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盈余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清晰了解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
2. 统一利益诉求:建立长期化、稳定化的盈余管理理念,统一企业各部门利益诉求,确保盈余管理制度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企业盈余管理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企业经营绩效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企业可能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需求,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对企业盈余进行管理,从而掩盖真实状况或虚假宣布盈余,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探讨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的监管情况,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特点,也有助于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揭示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理性的投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公司更好地制定财务政策和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2024年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商誉减值,作为会计领域的一项重要处理事项,常常是企业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行为的领域之一。
企业商誉减值与企业经营成果和投资者决策密切相关,研究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在商誉减值中如何运用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潜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二、企业商誉及商誉减值概述商誉,指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企业对外形象的优劣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
当企业经营情况变化,或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下降时,需要对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而盈余管理,即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其对经济交易的性质和报告时间等选择的权力来改变财务报告的会计数字的行为。
商誉减值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三、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一)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进行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源于多种动机。
首先,为了满足某些财务指标的预期,如避免亏损或达到盈利预期,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商誉减值来调整盈余。
其次,企业可能出于维持股价稳定、满足资本市场要求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
此外,企业高管为了个人业绩或声誉也可能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企业在商誉减值中运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调整商誉减值的计提时间、金额或频率来影响盈余。
此外,企业还可能通过调整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估计、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三)影响因素影响企业在商誉减值中运用盈余管理的因素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高管薪酬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如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市场监管等。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在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问题与挑战(一)会计准则的模糊性会计准则的模糊性为企业进行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然后逐步在各类企业中推行。
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意义。
由于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其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更多产生的是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券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二)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
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公司未经整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是会计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企业如何通过影响其财务报表来影响外部投资者的决策。
盈余管理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能够达成其经济目标,例如获得更高的财务报告利润、更高的股票市场估值或更高的股息支付。
然而,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因此如何平衡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首先,盈余管理可能涉及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来改变其财务报表,从而使其股东或潜在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
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其知道会有一个大订单到来的信息,以调整其财务报表,呈现更好的业务表现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关注度,这将导致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公平地失去了这个投资机会。
其次,盈余管理可能会涉及到虚名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会试图通过使其财务报表呈现出最优的结果来提高其形象和声誉。
例如,企业可能会在财务报表中过度添加收入、减少费用或利用其他会计调整来提高其盈余水平,从而使其看起来更具活力和稳健性。
然而,这些表现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最后,盈余管理可能会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
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会计师、财务专业人士等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确保其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
同时,这些从业人员还必须意识到他们对外界的责任,并意识到误导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等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和道德问题。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盈余管理的道德管理。
只有在企业、从业人员和投资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和透明度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确保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不会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威胁。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合理分配利润和资本的过程和策略。
它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盈余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盈余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为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提供支撑。
其次,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在确保资本保值的同时,通过投资获取更高的收益,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营资本。
最后,良好的盈余管理不仅能够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还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回馈社会,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感。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1. 盈余分配问题:在盈余管理中,如何合理分配盈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些企业可能过于倾向于现金分红,导致企业的资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回流,抑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反,如果企业投资过多,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负担过重,从而加剧企业的风险。
2. 盈余管理责任问题:企业盈余管理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各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管理者或者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导致盈余分配不合理、管理不严谨等问题。
3. 盈余管理间接影响问题:企业盈余管理不仅需要考虑直接盈余分配问题,还需要考虑盈余管理可能对企业财务报表、企业市场表现、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企业盈余管理失误,可能不仅对企业直接经营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信誉等方面造成损害。
三、优化企业盈余管理的途径1. 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应依法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者的职责,确保盈余管理实行科学、规范化。
2. 加强信息沟通:企业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信息沟通,确保企业的盈余管理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利益要求。
3. 优化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合理制定经营战略,明确盈利模式,避免将盈余全部用于分红或过度投资。
4. 注重企业形象建设:企业应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公益慈善等形式,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认可度。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报表上通过某种手段操纵其盈余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某些目的,比如提高公司的股价,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等等。
但是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实现某些利益,比如:1.提高股价盈余是衡量公司收益的一个重要指标,股价也常常被投资者理解为公司业绩的反映。
当公司表现良好时,股价也通常会上涨,使得公司股票的价值增加。
通过盈余管理手段,一些公司可以提高它们的盈余,从而推高股价,增加股东的财富。
2.避免违约一些公司会在其信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盈余管理来缓解违约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公司通常会在其实际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采用盈余管理手段来保证符合借款协议中规定的盈利要求,避免违约。
3.优化税务成本一些公司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务成本。
比如,公司可以在某个财政年度结束前将一部分过去的损失纳入本期,从而减少缴税金额。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某些目的,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1.难以区分合法和非法盈余管理在一些情况下,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合法的,比如调整会计估计等。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却是非法的,比如刻意隐瞒债务,误导投资者等。
问题在于,这两种行为在财务报表中看起来很相似,很难区分。
2.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当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投资者的利益往往会受到损害。
比如,如果公司通过虚假的盈余数据来吸引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那么投资者可能会购买到价值低于实际价格的股票。
3.影响公司长期发展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对其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如果公司在某个财政年度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盈利,但是在后续几个财政年度中无法继续维持这种盈利水平,那么这种做法可能会损坏公司的声誉,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存在盈余管理问题的公司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公司的声誉。
1.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公司的内部控制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盈余管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盈余的管理,以达到企业财务目标的一个过程。
在盈余管理中,有些企业试图通过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来控制利润的大小和时间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这一问题,从识别盈余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开始,分析其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减少其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的意义和目的盈余管理意味着企业在财务报告时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盈余的高低和时间性。
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会计政策和方法,使企业的利润和财务指标呈现出乐观的态势,从而吸引投资者和融资人。
例如,期末利润可以通过改变计提的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减值等会计政策,或者增加非经常性收益来实现。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影响是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不够准确和透明,进而码假账或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这可能会损害公司品牌形象和经营效率。
根据研究,短期内盈余管理可能会带来社会成本,但长期来看会妨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内控体系,一定程度上避免财务舞弊和造假。
2.加强审计监管,在企业运营中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3.企业的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企业运营。
”企业产生的真实盈利是在质量和价格折中得来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财务报告原则。
4.加强公众的投资教育,防范投资者对错误消息灵敏的反应,加强知识水平提升。
总结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其不利影响,企业应加强内部风控、完善审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大公众投资教育和监管力度,以确保企业财务运作健康可持续。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文章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常见的手段及其效应,提出对不当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盈余管理效应;盈余管理规范一、盈余管理效应分析(一)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实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有的母子公司通过托管经营手段,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经营,收取固定回报,这样上市公司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反而因此获得一些利润;或者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将稳定、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廉的价格由上市公司托管,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等等。
(二)利用巨额亏损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则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其主要动机是为了应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
在我国,公司上市相当不易,若被终止上市,对上市公司而言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遭受损失。
因而,通过实施盈余管理以尽可能避免亏损或连续3年亏损,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现实选择。
一些巨额亏损公司的真实亏损可能远低于其报告亏损。
上市公司会尽力避免连续几年亏损,往往在首次报告亏损的年度将亏损做大,以便“轻装上阵”,有利于在以后年度扭亏为盈。
而在权责发生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摊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谨慎性原则的结果,是现行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
特别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年亏损后,公司为避免第3年继续发生亏损而导致被摘牌时,就会广泛采用“巨亏”的办法,以使公司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跌,以后期间却出现反弹。
(三)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会计是目前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通过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盈余管理通常来说是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身规划的财务及非财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对市公司信息披露工标准性不断增强,以及广阔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时期,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不同的。
(一) IPO上市的动机在目前阶段下,公司融资活动偏好于股权性融资,为了满足自身开展所需资金的需要,大多数公司把IPO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选择。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方法》的相关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中国证监会根据申请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规模及行业性质不同,对盈利性及成长性分别提出了要求。
但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资金规模的大小,获利能力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企业进行IPO申报时,需要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根本财务资料。
因此,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特别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经过粉饰的盈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以最大限度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中小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小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院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崔佳佳学号013131037指导教师崔茜职称讲师2017 年 4 月30 日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院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姓名:崔佳佳学号:0131310372017年4 月30 日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研究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的。
现阶段,盈余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盈余管理有更深的理解,为从事盈余管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概念动机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虚假信息问题连续暴露出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虚假报告或者会计信息造假遭到证监会的处罚和停牌。
这可能只是会计造假的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说明盈余管理的普遍性。
正确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方法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清晰地去搭配一种动机和为达到这种目的是困难的。
因此,本文回顾现阶段已经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盈余管理概述(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西方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主要呈现以下三种:1.美国会计学者 Charles在其所著的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摘要: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
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
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Abstract: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anke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Vanke Group, policy suggestions1. 引言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的代表,承担着社会责任,必须遵守各种规定和标准,合法合规经营。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会计选择来调节公司未来的经济收益,以达到公司期望的盈利水平,同时又能符合公司融资和投资者的需求,进而影响市场对公司的预期收益和估值水平。
盈余管理类型多样,包括延迟成本支出、收入确认时间选择、减值损失计提、退休成本计提等。
因此,探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公司而言,盈余管理的合理性能增强其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更好地体现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而使投资者或债权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够准确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选择更为合理的投资策略。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对于优化公司运营、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入手,探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1.盈余管理的概念和调节特征,分析其主要动机和手段,总结盈余管理的分类和特征。
2.基于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分析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研究盈余管理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投资者的影响。
3.以某公司为例,通过对其财务报表的分析,研究公司盈余管理的实际运用情况,探究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和机制。
从而进一步分析公司盈余管理对市场预期水平以及股价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等定量和定性方法,以及财务报表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结合实证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探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全面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运用情况及其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同时,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也能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制定更加细致的投资策略。
计划在2个月内完成该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和手段。
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深刻地揭示上市公司所报告盈余信息的真正内涵,保护自己的投资权益不受损害;对盈余管理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提供盈余质量方面的情况,即提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从而为相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决策信息;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从根本上解决或者减少盈余管理问题。
此外,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可以加强监管程序和方法,完善其准则条款,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健全条款准则,促进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和社会进步。
标签:盈余管理;动机;盈余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我国本身资本市场发展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全面、滞后性等缺点,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管理,来达到自身或者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然而,这些行为合法却不合理,给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比如公司的债权人、小股东、基层员工、甚至是政府造成了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手段来来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1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1.1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的会计理论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人员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相应会计选择和实际交易行为。
狭义的盈余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行为。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员为了使最大化管理者自身利益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在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做不同的会计估计等方式,来做出相应的对外财务报告的行为。
1.2盈余管理的特征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公司在盈余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主体基本都是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
这是因为,公司的最终决定权在他们手中。
尽管相关的会计人员也参与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是他们对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估计的变动、交易事项的安排没有表决权。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盈余有关的会计数据。
会计数据是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政府机构,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公司对其盈余进行管理,也离不开这些会计信息,尤其是公司有关盈余方面的会计信息。
盈余管理只有以这些与盈余有关的会计数据为基础,以其他的辅助信息进行加工控制,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对公司盈余的管理。
所以,管理当局所进行的盈余管理都要在这些与盈余有关的会计数据上进行。
(3)盈余管理的手段是选择性行为。
盈余管理所用到的主要手段是: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调整。
事实上,盈余管理就是在遵守公认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人为地控制盈余管理的会计方法、会计估计、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因素,以多计或少计收益的方式,以达到影响报告盈余目的。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具体方式
(1)应计利润管理。
在会计报告中,主要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两种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不管款项是否收付而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的发生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
与之不同的是收付实现制,不管理其权利或者责任是否已经发生而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
会计理论界普遍将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的基础,因为权责发生制可以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问题较好的解决,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费用和递延确认收入来调整利润。
应计项目的确认因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会有更大的灵活性,所以公司管理人员通过应计利润来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2)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是管理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管理人员通过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净收益产生长期的影响,进而来对会计盈余的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会计政策是管理人员进行长期盈余管理的一种好手段。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是肯确定的交易而做出的判断。
比如对残余价值、坏账等的估计,其中就有折旧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不一样。
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变更,一般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把累计影响数计入变更当年的净损益中,这样就会对企业变更当年的盈余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既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也不用计算当年的累积影响数。
一些结果显示,一些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变更其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为了私人利益等而进行了盈余管理,而实际上经营状况并没有真实改变。
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3.1会计准则
虽然各国的会计准则为了遏制盈余管理都在不断进行着完善,但是我们看到的盈余管理仍在变换着不同花样出现。
盈余管理实际上是无法根本消除的,这与会计准则改善并没有直接关系。
不管是什么原因,会计准则都有着不完善性,主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准则对于一个经济业务却制定了不止一种的会计政策。
(2)不合理性始终存在于其制定过程中。
(3)制定的准则并不能第一时间就得到实践。
由于这一缺陷,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很大的弹性。
3.2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
对信息的监管是证券监管的核心,而会计信息监管又是信息监管的重中之重。
因为没有完备的法律,有效得执法,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监管下依然时有发生。
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问题主要有监督法律不完备和监督没有完全到位。
4盈余管理的建议
4.1完善公司内部相关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的独立董事机构。
公司的董事对管理层具有制衡作用,可以防止公司的管理层滥用职权的行为;同时,独立董事可以通过参与董事会的相关工作,发现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不合理部分,阻止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公司的稳定正常发展。
第二,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
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保证监事会的单独监事职权,对企业运作进行及时适当的监控,阻止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第三,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既可以判断企业监控者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又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惊醒实时监控。
4.2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相关制度
由理论部分的分析可以得知:正是会计准则体系的不完善不合理部分才给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所以,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结合国外的经验,增加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化,广泛征求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提高会计准则体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结论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下带着目的性而进行的的行为。
虽然每个企业的动机都不相同,关键问题还是会计准则不过完善。
从具体方式来看,盈余管理多是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进行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总结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具体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总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条件和动机,并结合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提出了遏制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其方法和对策主要有:(1)完善会计准则体系;(2)保障会计准则实施;(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具体遏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如下:与不同评估机构合作,加强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控制和监督,加强审查;规范并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条件并检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有没有符合准则规定;还有对会计估计的相关会计科目进行严格审查,根据其盈余管理动机,查验这些会计科目有没有变更,了解行业和市场情况来判断这些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