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比较金属与水(酸) a.比较与氢气生成气态 氢化物难易和稳定性; 置换出H2难易; ②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 b.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合作探究
Na、K
[实验1]切取绿豆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250mL烧杯中 加入适量的水,再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放入烧 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重复做钾的实验 [实验2]在试管中,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 镁条,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试管中滴加两滴的 酚酞溶液,观察试验现象。再加热试管,观察并记录实 验现象。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 的一小段镁条和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1盐酸 2ml,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D ) A.金属性:Na>Mg>Al B.原子半径:Cl>S>P C.稳定性:HF>H2O>NH3 D.酸性:HClO>H2SO4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 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 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 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非金属性增强
与H2反应 越容易,越剧烈
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越强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酸性增强
强碱
中强碱
碱性减弱
两性
3—9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Li 4Be 5B 6C 7N 8O 9F
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 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非金属性
核 外 (电 最子 外排 层布 电呈 子周 数期 )性 变 化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 素核电核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 结构决定性质
化合价规律:
从左到右,最高正价+1 +7, (O、F除外) 最低负价-4 -1 (金属无负价) 从上到下,最高正价 与最低负价 均相同
22
微粒半径比较规律:
同主族元素原子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 渐增大;
(2)同一种元素的微粒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如r(Cl-)>r(Cl),r(Na+)<r(Na);
(1)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
(3)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比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 大,微粒半径越小。 如: r(F- )>r Na+)>r(Mg2+)>r(Al3+)。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
离子半径的大 小应如何判断 呢?
电子层数增 多,原子半 径增大趋势
核电荷数增 多,原子半 径减小趋势。
6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能否判断出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及最 低化合价?
K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1)金属无负价,只有正价 (2)O、F无正价 (3)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 =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 8
探究实验结果
物质 实验
K
与冷水 的反应
浮在水面 熔成火球 四处游动 爆炸声 溶液变红
Na
浮在水面 熔成小球 四处游动 咝咝响声 溶液变红
Mg
Al
与 水 反 应
没有明 显现象
与热水 的反应
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 浅红色
剧烈反应产 生大量气泡 有气泡产 生,但不如 Mg剧烈
与盐酸反应
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Na>Mg>Al Na、K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Na>K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8
练习:某元素X形成的常见的化合物有 NaXO3、NaX 、NaXO 、XO2, 该元素的最 高价态是( ) A . 5 B . 4 C . 6 D. 7
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重复出现最 高正价+1 +7,最低负价-4 -1 的变化(O、F除外)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 变化。
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规律:
从左到右,金属性越来越弱, 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强, 非金属性越来越弱 从左下到右上,金属性越来越弱, 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26
练习: 1、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B ) A、锂 B、钠 C、氟 D、氯 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 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 学式( D ) A、HX B、H2X C、XH3 D、XH4
原理说明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带正电的原子核电荷数增多,对核外带负电的 电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收缩,最外层电子 失去能力越来越弱,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强,故 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
总结
实 质
呈 周 期 性 变 化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化物
NaOH
Mg(OH)2
Al(OH)3
碱性强弱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Na>Mg>Al
Si、P、S、Cl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14 Si
15 P
磷蒸气
不稳定
16 S
加热 H2S
பைடு நூலகம்
17 Cl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单质与H2化 高温 合的难易 难 SiH4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稳定 最高价氧化 不稳定 H SiO 4 4 物对应水化 极弱酸 物的酸性 弱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的探究
Na
Mg
Al Si
P
S
Cl Ar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四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者非金属性强弱? 三者金属性强弱? 判断依据
①比较金属与水(酸) a.比较与氢气生成气态 氢化物难易和稳定性; 置换出H2难易; ②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 b.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结论:
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重复1-8的周期性 变化(H、He除外)。 见P3图1-3
学导结合
3~9号元素或11~17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
学导结合
原子序数
3~9 11~17
原子半径的变化
逐渐减小 逐渐减小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重复出现从左向 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规律(稀有气体 元素除外) 也就是说,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原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PH3
HCl
稳定
不很稳定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稳定 HClO4 最强酸 强
11—17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金属性减弱
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减弱 +1 +2 +3 NaOH Mg(OH)2 Al(OH)3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掌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原子半径和元素化 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规律。 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 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自主学习,归纳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 探究能力。

学导结合
通过绘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随原 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吗?
23
金属性、非金属性从化性上判断依据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判断依据
①比较金属与水(酸) a.比较与氢气反应的难 置换出H2难易(强易); 易程度或从生成氢化物 的稳定性;(强易强稳) ②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所 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 b.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所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弱; (强强) 弱;(强强) ③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c.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 (强置换弱) 应(强置换弱)
5、下列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 事实是 ( D)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 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 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⑤Cl2与Fe反应生成 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⑤
9
学导结合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 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 化合价都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 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的探究
Na
Mg
Al Si
P
S
Cl Ar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四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者非金属性强弱? 三者金属性强弱? 判断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