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紫云县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紫云县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旅游管理
谈紫云县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作福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紫云县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日显突出,在遵循“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制定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紫云县基本情况
根据《紫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告(2010-2020年)》,紫云县国土总面积228400hm2,其中林地137535.57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0.21%;非林地89758.43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9.79 %。
按照二类调查的技术标准计算,全县森林面积98544.07hm2(其中:有林地69171.12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29372.95hm2),森林覆盖率43.15%。
(一)地理位置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安顺市南部,位于北纬25°21′至26°03′及东经105°55′至106°29′之间,东与长顺、罗甸为邻;南与望谟县交界;西连镇宁县,北靠安顺市。
东西宽52km,南北长76km,全县国土面积为228400hm2。
(二)地形地貌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向南倾斜的斜坡地带上,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南北高,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南北
向呈马鞍状,东西向呈丘台状。
全县出露的地层自泥盆系中统至第四系各层位中,除缺失侏罗系和白垩系外均有出露。
岩石以沉积岩为主,有碳酸岩类、碎屑岩类、紫色岩类等。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岩溶地貌的面积较大,面积1172km2,占全县面积的51%。
最高点在松山镇的马鬃岭,海拔1681m;最低点在四大寨乡喜翁河出口处,海拔623m,最大相对高差1058m。
县内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1450m之间,面积1805.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9.3%;高于1450m为北部和南部的山峰,面积95.6平方公里,点全县面积的2.24%;低于1000m为南部东西两侧的河谷,面积373.7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8.21%。
大部分地区的相对高差在50-200m之间。
(三)气候
本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光照较好,热量丰富,有良好的气候条件。
由于受地势影响,气候的地域差异明显。
全县年平均气温15.3℃,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极端最高气温33.6℃;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7.3℃。
大于10℃的年积温4559.4℃,全年无霜期288天,年日照时数1440小时,相对温度79%。
全县降水量充沛,境内年均1337.1毫米降水量。
降水多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7%,年均雨日179.1天。
雨热同季,冬春干旱严重,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四)水文
本县地处珠江流域,境内河流分属红水河、北盘江两个水系。
其中红水河
水系流域面积1496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4.55%,北盘江水系流域面积806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5.43%。
全县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主要河流属红水河水系的有格凸河、猫营河、打扒河、坝羊河、小牛场河、乌龙河、茶山河、猴场河、三合河、波盖河;属北盘江水系的有清水河、洗鸭河、纳座河、纳容河、洛凹河、把才河、喜翁河。
(五)土壤
土壤以黄壤及石灰土为主,另有部分黄棕壤、黄红壤、红壤、紫色土分布。
二、紫云县旅游资源概况
(一)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结构
紫云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遍布,溶洞奇特;古朴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地方特产令人惊奇和赞叹。
连绵的峰林,幽深的峡谷,恢宏的溶洞,纵横交错的地下河流,全国唯一幸存的“盲谷”原始森林景区范围几乎囊括了喀斯特地貌的所有特征,景观独特瑰丽,原始神秘。
“贵州紫云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这是先后3次到紫云考察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教授、著名的喀斯特专家理查德迈耶的评价;在以往的研究中,冯开瑀老师也总结出了紫云县具有“分布集中、典型性、神秘性、真实性、科考性”等五个特点〔2〕,阐述了紫云县自然风景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的魅力。
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极大。
(二)绚丽多彩的森林植被
湿润的气候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古树、名木繁多;紫云县境内由于地形差异显著,森林植被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林等,境内分布的树种为暖性针叶及常绿或落
叶阔叶树,共有69 科240 种,其中有银杏(Ginkgo biloba)、带玉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红椿(Toona ciliata)、旱莲(Tropaeolum majus.)、鹅掌楸(Lliriodendron chinense)、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棕竹(Rhapis excelsa)、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珍稀植物。
现有用材林树种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香椿(Toona sinensis Roem.)、楸树(Catalpabungei)、桦木(Betula spp)、白栎(Quercus fabric)、麻栎(Quercus acudssima);经济林树种有油桐(Vernicia fordii)、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杜仲(Eucommia ulmoicles)、山苍籽(Litsea Cubeba)、柑桔(Citrus reticulate)等;灌木树种主要有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月月青(Itea ilicifolia)、悬钩子(Rubus)等。
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与此同时,绚丽多彩的森林植被分布,一年四季带给你不同视觉感受。
(三)吸人眼球的格凸“蜘蛛人”大赛
自2004年以来紫云县积极打造格凸“蜘蛛人”这一品牌,在中国登山协会、贵州省体育局、安顺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协办单位的支持下,在格凸河风景名胜区及水塘镇区域内已连续十年成功举办了多次世界性的格凸攀岩挑战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选手参赛及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参与,向外界充分展现了紫云格凸河雄、险、奇、秀、幽、旷、奥的优美图画,增强紫云格凸河的吸引力、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旅游与体育的结合,促进户外运动的发展,提升旅游的品位和层次;
有利于展示安顺乃至贵州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有识之士前往,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推介作用,但由于受交通、地理等多方因素的限制,目前生态旅游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四)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紫云因经济、交通、文化落后的原因,被世人知之甚少,加上没有自己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在民族文化领域被大家所遗忘。
时过境迁,2009年随着亚鲁王文化的发现并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亚鲁王文化成为了紫云的民族文化品牌,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挖掘出了洞棺葬、悬棺葬、布依山歌、苗族和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打造多元化民族文化品牌,作为民族文化旅游的推介名片。
三、紫云县生态旅游现状
(一)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地处紫云自治县麻山深处的格凸河,总面积56.8hm2,集岩溶、山、水、洞、石、林为一体,融雄、奇、险、峻、幽、古为一身,喀斯特地貌类型发育齐全,自然景观丰富,是世界少有的喀斯特自然与文化公园。
自2003年8月对外开放以来,通过省内外媒体大力宣传,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显著提高,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安顺市继黄果树、龙宫景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目前紫云县生态旅游主要以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带动周边的黄鹤营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等原因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跨越式发
展。
(二)紫云县旅游收入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4年至2012年9年间,紫云县旅游接待人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接待游客量从2004年的9万人次激增至2012年得176.29万人次,差不多翻了20倍,实现旅游总收入从3270万元激增至294200 万元,接近翻了90倍,这对当地政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工作,也增加了当地人民的人均收入。
但与2012年黄果树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880.24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28563.09万元;累计旅游总收入65.23亿元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加快紫云县生态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紫云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的新兴产业,政府必须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快完善或制定出科学、合理及系统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对应的扶持政策。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识,改变村民的落后观念,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氛围,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抢抓机遇,进一步做好旅游宣传和推介工作
2012年12月20日惠兴高速惠镇段将提前一年完工,惠水、长顺、紫云三县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这对于紫云交通环境是一个好的开始。
与此同时,根据《贵州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安顺至紫云的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1月6日进行开工建设,紫云县城至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高速公路也在积极筹备中。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制约紫云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紫云县人民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依托贵州西线旅游的区位优势,将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黄果树、龙宫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相捆绑,进一步加大本县对外的旅游宣传和推介力度,让更多的人和公司了解紫云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当地典型的喀斯特造就的山水画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产生前往的欲望。
例如:赤水市“醉美丹霞”赤水情活动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做的很到位,除吸引了很多众多的省内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同时还吸引了四川、重庆等周边省份的多家企业、实体到该市进行旅游投资,去领略“丹霞之美”;镇远县利用“中国驰名商标”——贵州名酒(即当地的拳头产品)“青酒”作为媒介,在2013年推出“2013镇远景点免费游,酱香青酒请您客”的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光。
(三)深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现特有人文文化
旅游产品作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公司或当地村民收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与此同时旅游产品也是体现一个地方人文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是紫云县作为亚鲁王文化的起源地,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的挖掘、整理、宣传和推介的工作力度,让人们对神秘亚鲁王文化产生揭秘感;二是紫云县作为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底蕴很深,应将旅游产品朝工艺性、精致性、实用性和
收藏性等方向发展,同时着力打造民族民间文化,让人睹物思地。
如:从江县的岜沙文化,让人见到“镰刀剃头”、“最后带枪的部落”等字眼就想起了她。
(四)积极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高速公路的开建,为提高景区旅游人员可进入性,政府应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县内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道路、步行道、停靠站、停车场、休息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提高营运效率,更好的为生态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紫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后,必将成为贵州西线旅游的有一大亮点,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生态工程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