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竖式除法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知识点: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知识点: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知识点: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

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知识点: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知识点: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3、1米=100厘米或1m=100cm4、1米=10分米或1m=10dm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4、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知识点: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1米=10分米或1m=10dm;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一、整数1.0-100以内的数字2.数的大小比较3.表示数的大小:大于、小于、等于4.数的顺序排列5.数的相反数6.顺数和逆数7.填数题:填写正确的数8.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二、加法和减法1.物品的加法2.图片的加法3.数字的加法4.两位数的加法5.加法的交换律6.集合中的加法7.加法和自然数的性质8.集合中的减法9.数字的减法10.减法的交换律三、乘法和除法1.物品的乘法2.图片的乘法3.数字的乘法4.两位数的乘法5.乘法的交换律6.数0的性质7.除法的概念8.除法的性质四、分数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大小比较3.分数的简化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5.分数和整数的加法6.分数和整数的减法7.分数的乘法8.分数和整数的乘法9.分数的除法10.分数和整数的除法五、几何图形1.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2.角的概念3.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比较4.三角形的概念5.四边形的概念6.正方形和长方形7.圆的概念8.弧和弦的概念9.镜像的概念10.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六、单位和测量1.重量的表示和比较2.长度的表示和比较3.容积的表示和比较4.面积的计算七、时间和日期1.时间的概念2.秒、分钟和小时的关系3.日期的表示和计算八、图表和数据1.直方图的读取和绘制2.表格的读取和填写3.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数据的比较和排序。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字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2. 数字的组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概念3.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数、和、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数的顺序排列:顺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6. 数的奇偶性:什么是偶数和奇数及其特点7. 数的分解与组合:将数按不同的方式分解和组合,加深对数的理解8. 数量的计算: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9. 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基本单位、分子、分母的概念及其简单使用方法10. 时钟与日历:认识时钟的刻度、时间的表示方法、日历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数字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认识数字大小比较符号的含义,大于符号(>)表示左边的数字比右边的数字大,小于符号(<)表示左边的数字比右边的数字小,等于符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字相等。

例如:3 > 2,5 < 8,9 = 9。

2. 数字的组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概念了解数字的组成方式,认识数字的位数和每个位数的含义,个位代表的是个位数,十位代表的是十位数,百位代表的是百位数,千位代表的是千位数。

例如:5234这个数字中,2是千位数,3是百位数,4是个位数。

3.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数、和、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法中有加数和和的概念,例如:2 + 3 = 5,2和3是加数,5是和。

进位是指相加时个位数大于等于10时,向前一位进一位,例如:8 + 7 = 15,在个位上进1,结果为15,十位数+1,结果为1+5=6。

4.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减法中有被减数和减数的概念,例如:7 - 2 = 5,7是被减数,2是减数,5是差。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的拆分与组合、加减法运算、时间与日历、长度与重量、集合与数据统计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认识1. 数字书写:掌握0-20的数字的书写形式和顺序,并能够准确无误地书写。

2. 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大小符号的意义,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字的拼读:熟练掌握0-100的数字的读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数字。

4. 数字的顺序排列:按照大小关系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列,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规律。

二、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拆分为若干个数的和,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培养对数的分解的灵活应用能力。

2. 数的组合:将若干个数组合成一个数,理解数的组合的概念,培养对数的组合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加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加法。

2. 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3. 减法的认识:理解减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减法。

4. 减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减法计算,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时间与日历1. 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读懂时间。

2. 时间的顺序:熟练掌握一天的时间顺序,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活动的时间顺序。

3. 日历的使用:理解日历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日历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五、长度与重量1.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单位,如米、半米、厘米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度的估测。

2. 长度的比较:理解长度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3. 重量的认识:认识重量的单位,如千克、克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量的估测。

4. 重量的比较:理解重量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六、集合与数据统计1. 集合的认识: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和划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
1.数的读法和书写:10以内的数(0-9)的读法和书写。

2.数的先后顺序:以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和比较。

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加法:10以内的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2.减法:10以内的两个数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比较
1.大小关系: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2.排序:将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四、简单的几何图形
1.平面图形:认识并辨认圆形、方形、三角形。

2.立体图形:认识并辨认球体、正方体、长方体。

五、时间与日历
1.时间的认识:认识一天的分为小时和分钟,认识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和书写。

2.日历:认识一周七天的顺序,认识月份的顺序。

六、钱币计数
1.认识货币:认识并辨认1元、5角、1角的硬币。

2.计数:进行1元、5角、1角硬币的计数。

七、其他
1.数字的奇偶性: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顺序数数:数数时,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数数。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时间与日历、钱币计数等基础数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认识0-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2. 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0-100以内的数的加法运算。

3. 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0-100以内的数的减法运算。

4. 数的分解与合并:学习数的分解和合并的概念,理解数的数目分解不变,掌握数的
分解与合并的方法。

5. 数的排列与组合:学习数的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方法。

6. 数的计数与量的比较:学习简单的计数方法,掌握量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更多、
更少、相等等词语进行比较。

7. 数的大小顺序:学习数的大小顺序,掌握数的顺序排列方法。

8. 数的拓展与延伸:了解100-1000以内的数,学习数的读法和拓展数的概念。

总之,小学二年级数学的重点是数的认识与计算,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的理解。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数的认识
1.数字0-100的认识:数字0-100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数字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表示。

3.数字的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组给定的数字。

二、数的比较
1.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数的大小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组给定的数字。

3.数的奇偶性判断: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数的排列组合
1.数的排列:按照规定的顺序将一组给定的数字排列起来。

2.数的组合:从一组给定的数字中选出若干个数字进行组合。

四、简单的加减法
1.加法的计算:使用加法进行简单的数的相加计算。

2.减法的计算:使用减法进行简单的数的相减计算。

五、图形的认识
1.点、线、线段、直线:认识点、线、线段、直线的基本概念。

2.曲线、折线、多边形:认识曲线、折线、多边形的基本概念。

3.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4.对称图形的认识:认识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通过解题和练习来巩固和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数的认识
1.1 数的分类
整数、分数、小数、负数
1.2 数的大小比较
用大于、小于、等于号表示
1.3 自然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的概念,认识自然数的符号“N”,序数概念
二、简单加减法
2.1 加法的性质
加数交换律、结合律、加法单位元
2.2 减法的性质
减数、被减数、差的概念,了解减法的性质
2.3 加减混合运算
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口算
三、时间的认识
3.1 时间的概念
认识时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单位:日、周、月、年
3.2 时间的计算
学会日、周、月、年的转换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
4.1 长度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度量单位的概念
4.2 面积的认识
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概念
4.3 体积的认识
认识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概念
五、分数的认识
5.1 分数的定义
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符号,学会数轴上的绘制
5.2 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口算练习
5.3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整数的加减、分数化简
六、图形的认识
6.1 二维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图形的概念,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6.2 三维图形的认识
立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三维图形的概念
6.3 图形的计算
能够计算二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以上就是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

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1.数字的认识: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及其读法和写法。

2.四则运算: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比较大小:能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二、分数
1.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含义,明白它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分数的具体表示:学会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数。

3.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面积和周长
1.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认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并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理解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并能够计算和比较不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四、图形的认识和比较
1.图形的种类:认识并能够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的图形。

2.图形的属性:了解图形的特点,如边数、角的个数和性质等。

3.图形的比较:能够根据一些属性对图形进行比较和分类。

五、时间和金钱
1.时钟的认识:掌握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能够读取和写入时间。

2.金钱计算:学会识别和使用1元、5角、1角、5分、1分等不同面额的钱币,能够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除了上述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还涉及到分辨方向、认识数字的整十整百和位置的概念、时间的计算和金钱的换算等内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一、数的认识与计算
1.自然数及其表示方法
2.大数与小数的概念
3.数的比较与排序
4.数的顺序与位置
5.十进制的理解和运算
6.加法的概念和运算
7.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8.加减法的应用
9.乘法的概念和运算
10.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11.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二、计数与测量
1.计数的方法和应用
2.整十的认识和应用
3.整百和整千的认识和应用
4.较大数的读法和书写
5.读写简单分数
6.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7.时间的认识和判断
8.时钟的认识和读写
9.日历的使用和理解
10.长度的比较和测量
11.温度的认识和计量
12.重量与质量的比较和测量
13.容积与体积的认识和测量
14.面积的认识和计算
三、几何与形状
1.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2.点、线、面的认识和区分
3.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4.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和表示
5.直角和角的认识和判断
6.顶点、边和底面的认识和区分
7.立体图形的认识、分类和表示
8.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描述
9.图形的变换和改变
10.图形的拼贴与组合
四、数据与统计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表示和读取
3.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4.数据的统计和图示
5.运算符号的使用和解读
6.有关数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7.数据的综合运用。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一、数与代数。

1. 100以内的数。

- 数数的时候呢,要一个一个地数,像1、2、3这样,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像2、4、6、8,五个五个地数就是5、10、15、20啦。

数到10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这就是10啦。

10个十就是100呢。

- 数的组成很有趣哦。

比如说35,就是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就像你有3包小糖果,每包10颗,还有单独的5颗小糖果,合起来就是35颗啦。

- 数的读写也不难。

写数的时候,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

读数的时候呢,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像56就读五十六。

2. 加减法。

- 加法就是把东西合起来。

比如你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你2个,那你就有3 + 2 = 5个苹果啦。

在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在心里数。

- 减法就是把东西拿走一部分。

你有7颗糖,吃了3颗,还剩下7 - 3 = 4颗糖。

计算减法也可以用数小棒或者数手指头的方法哦。

-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呢,就像做游戏一样。

比如2+3+4,先算2 + 3 = 5,再算5+4 = 9。

10 - 3 - 2呢,先算10 - 3 = 7,再算7 - 2 = 5。

加减混合的,像5+3 - 2,先算5+3 = 8,再算8 - 2 = 6。

3. 表内乘法。

- 乘法其实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比如说2+2+2 = 6,这个式子呢,3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2×3 = 6或者3×2 = 6。

这里的2叫乘数,6叫积。

- 要背熟乘法口诀哦。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背熟了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就超级快啦。

就像有个小魔法,一下子就能算出答案呢。

4. 认识人民币。

- 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纸币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硬币有1角、5角、1元的。

- 元、角、分的换算要记好。

1元 = 10角,1角 = 10分。

就像10个小角朋友可以组成1个元大哥呢。

买东西的时候,要会算钱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如何把⼩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概是很多学⽣都发愁的问题,以下是⽆忧考为⼤家分享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

2、认识厘⽶:认识厘⽶的长度,1厘⽶⼤于有多长,⽤字母cm表⽰;量⽐较短的物体,⽤厘⽶作单位;⽤尺⼦上以厘⽶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认识⽶的长度,1⽶⼤于有多长,⽤字母m表⽰,量⽐较长的物体,通常⽤⽶作单位;⽤尺⼦以⽶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和⽶的关系:1⽶=100厘⽶。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尺⼦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和⽶);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和⽶)。

【篇⼆】⼆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数、摆⼀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常⽣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较简便,为进⼀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

(2)能⽤5的乘法⼝诀进⾏乘法计算,体验运⽤乘法⼝诀的优越性。

(3)能⽤5的乘法运算解决⽣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诀的编制过程,进⼀步体会编制乘法⼝诀的⽅法。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推荐5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推荐5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1篇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2篇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3篇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1. 数字的认识与归纳2. 数字的大小比较3.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4. 算式的认识和算术符号的运用5. 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 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7.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9.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10.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一、数字的认识与归纳数字是用来计数的符号,有0、1、2、3、4、5、6、7、8、9十个数字,其他数字可以由这些数字组成。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大于号“>”表示比后面的数值大;小于号“<”表示比后面的数值小;等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相等。

三、数字的进位和退位进位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某一位的数值超过9,需要将进位后的数值加到高位上。

退位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某一位的数值小于0,需要从高位借位。

四、算式的认识和算术符号的运用算式是由数字和算术符号组成的式子,如2+3=5。

算术符号有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

五、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过程,如2+3=5。

加数+被加数=和数。

六、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减法是指用一个数值减去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如5-2=3。

被减数-减数=差数。

七、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的过程,如2×3=6。

乘数×被乘数=积数。

八、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除法是指用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如6÷2=3。

被除数÷除数=商数。

九、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分数是指一个数值分为若干等份中的一份,如1/2、2/3等。

分子代表被分的份数,分母代表总份数。

十、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时间是指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如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

表达时间可用数字、时钟、日历等方式。

一、数字的认识与归纳在这一部分学习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的基本含义和分类方法,以及如何组合数字和对数字进行排序等基本操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比较物体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

如果不是,则应在比较前统一单位。

比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在三角尺上比较直角(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2019年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是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带来的精品学习资料,希望帮到你的考试。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
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
33=9
24=8
34=12
44=16
25=10
35=15
45=20
55=25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
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
88=64
79=63
89=72
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 吨= 1,000,000 克(一百万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一千克)
1 市斤= 500克(1 克= 0.002市斤)
1 毫克= 0.001 克(1克=1000毫克)
1 微克= 0.000 001 克(1克=1000000微克)
1 纳克=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纳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019年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为您带来了,希望你从中得到了你想要了解的知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
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