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考点解析汇总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A. 传染源B. 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D. 隔离措施答案:D2. 麻疹病毒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原体?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寄生虫答案:C3. 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A. 药物治疗B. 疫苗接种C. 隔离患者D. 改善环境答案:B二、填空题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______传播、食物传播等。
答案:接触2.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______。
答案:保护易感人群3. 甲型H1N1流感属于______传染病。
答案:呼吸道三、简答题1. 简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答案: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接触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 描述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答案: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 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动物传染源进行捕杀或隔离。
-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对环境进行消毒;改善环境卫生,如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
-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接种疫苗、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等方式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四、论述题1. 论述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下,各国应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答案: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下,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具体措施包括:- 共享疫情信息:各国应实时共享疫情数据、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以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研究病毒特性和传播途径。
- 合作研发疫苗: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疫苗,加快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进程。
- 协调医疗资源:各国应协调医疗资源,如防护设备、医疗设备等,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 制定统一的防控策略:各国应协调一致,制定统一的防控策略,包括旅行限制、隔离措施等,以减少病毒的跨国传播。
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流行以及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掌握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免疫学、疫苗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群中传播,引起一定数量人群发生同样疾病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具有感染性、传染性、流行性以及可防可控的特点。
二、传播途径1. 直接传播: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等。
2. 非直接传播:通过介体传播,如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昆虫传播等。
三、免疫学1. 主动免疫:通过感染病原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被动免疫:通过外源性的抗体或免疫细胞转移,提供短暂的免疫保护。
四、疫苗与防控措施1. 疫苗的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胞病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多糖、多糖蛋白疫苗等。
2. 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完善个案追踪、提高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五、常见传染病1. 肺结核: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防控措施包括规范化治疗、强化传染者筛查、完善环境管理等。
2. 流感:病原体为流感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防控措施包括及时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3. 红疹:病原体为风疹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妊娠前乙肝、风疹疫苗接种等。
4. 腮腺炎: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苗接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等。
5. 麻疹:病原体为麻疹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防控措施包括及时接种疫苗、隔离病例等。
总结:传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通过直接和非直接途径进行传播。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应答的学科,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 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D. 传染源、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答案:C解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病原体、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传染源是携带病原体并能将其传播给其他人的个体或物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2.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A. 接种疫苗B. 隔离病人C. 改善卫生条件D. 增加户外活动答案:D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隔离病人、改善卫生条件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
而增加户外活动虽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并不是直接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二、判断题1. 所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答案:错误解析:并非所有传染病都通过空气传播,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和水传播、虫媒传播等。
2. 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答案:正确解析:隔离病人可以有效地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免疫接种,并说明其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
答案:免疫接种是指通过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
在预防传染病中,免疫接种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2. 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答案:常见的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包括:-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核含有结核杆菌。
- 霍乱: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四、案例分析题某学校近期出现了多起水痘病例,学校卫生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请分析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传染病的定义是指:A. 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B. 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C. 由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D.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答案: A解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以及某些动物源性因素。
这类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或是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2. 下列哪种传播途径不属于呼吸道传播?A. 飞沫传播B. 空气气溶胶传播C. 粪口传播D. 直接接触传播答案: C解析: 呼吸道传播主要包括飞沫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而粪口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播的一种方式,直接接触传播则是指通过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病原体。
3. 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是:A. 隔离病人B. 接种疫苗C. 药物治疗D. 环境消毒答案: B解析: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填空题1.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解析: 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病原体的来源,如病人、携带者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源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解析: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注射、器官移植等,母婴传播则是指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答案: 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实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用安全的水、食用煮熟的食物;二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水源和食物的安全;三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传染性疾病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染性疾病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四大类。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痢疾等;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艾滋病等;真菌性传染病包括念珠菌病、白喉等;寄生虫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传染病的症状不同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症状,但一般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腹痛等。
病毒性传染病常常伴有皮疹、咽部充血、咽痛等。
细菌性传染病常常伴有化脓性分泌物、脓肿等。
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传播和粪口传播等。
空气传播主要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传播,主要包括肺结核、麻疹等。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把病原体传播到他人,主要包括流感、麻疹等。
接触传播是指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包括沙门氏菌病、腮腺炎等。
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传播,主要包括霍乱、痢疾等。
粪口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水、手指等受污染物传播,主要包括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四、传染病的预防预防是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接种疫苗,及时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避免接触病原体。
五、传染病的控制传染病的控制主要包括隔离患者,消毒环境,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监测和报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对于已经发生的传染病,要尽快隔离患者,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监测和报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了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公共卫生基础知识考点及答案解析
公共卫生基础知识考点及答案解析一、传染病学1.1 传染病的概念考点:请简述传染病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因子。
2. 传染性:能在生物之间传播。
3. 流行性:在一定范围内呈暴发或散发状态。
4. 免疫性: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1.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考点:请列举传染病的三大传播途径。
答案解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 呼吸道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2. 消化道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3. 接触传播:如乙肝、艾滋病等。
二、流行病学2.1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考点:请简述流行病学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及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控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2.2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方法考点:请列举流行病学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1. 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2. 关联性分析:如相对危险度(RR)、优势比(OR)等。
3. 因果推断: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三、卫生统计学3.1 统计学基本概念考点:请简述统计学的定义及基本任务。
答案解析: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决策分析。
3.2 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考点:请列举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
答案解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有:1. 参数估计:如点估计、区间估计等。
2. 假设检验:如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
四、环境卫生学4.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考点:请简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答案解析:环境与健康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健康,恶劣的环境可导致疾病。
传染病总结 名解+知识点+大题精简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is the most severe manifestation of a clinical spectrum of illness caused by 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he syndrome is defin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erious oppoutunistic infections, neoplasms, or other life-threatening manifestations resulting from progressive HIV-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斑疹伤寒结节:流行性斑疹伤寒典型病理病变为斑疹伤寒结节,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及其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而形成的立克次体肉芽肿,可遍及全身。
多见于皮肤、心肌、脑、脑膜、肺、肾、肾上腺、睾丸等。
【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严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
【病原体】(pathgen)是指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
【病毒性肝炎】(virul hepatitis)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
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疾病知识点总结
传染疾病知识点总结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并引起感染的疾病,它们具有传染性和接触传播性,可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感冒、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包括握手、接吻、性接触等。
2. 飞沫传播:病原体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喷射到空气中,再被他人吸入,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3.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飘尘传播,如霍乱、结核病等。
4. 食物、水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传播,如霍乱、副伤寒、痢疾等。
5. 载体传播:病原体通过动物、昆虫等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
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饮食卫生、垃圾分类处理等。
3.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如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
4. 防控措施:对发病地区实施隔离、消毒等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四、常见传染病知识点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疲乏等。
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
2.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全身皮疹和高热,严重时可引起并发症。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手段。
3.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黏膜传染病,其特征是皮疹、瘙痒和发热。
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水痘。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其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盗汗等。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5.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
6.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通过血液、性接触传播,严重时可导致免疫系统衰竭。
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传染病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有以下特点:1. 传染性:可通过接触、飞沫、空气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2. 流行性:可引起暴发或持续流行,病例数在一定时期内增加。
3. 防控重要性:传染病可导致大规模的感染和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二、病原微生物1. 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菌、百日咳杆菌等。
2. 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3.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
4. 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包虫等。
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密切接触、性接触等。
2.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的飞沫携带病原微生物,并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3. 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给他人。
4. 水源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污染的水源(如饮用水、游泳池)传播给人。
5. 食物传播:病原微生物存在于污染的食物中,通过食入传播给人。
6. 虫媒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虫子(如蚊子、苍蝇)叮咬传播给人。
四、流行病学参数1. 发病率:某一时期内特定人群的新发病例数。
2. 患病率:某一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患病者的比例。
3. 病死率:某一时期内某一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患病人数的比例。
4. 遗传率:某一疾病在某一族群中存在的可能性。
5. 病源携带者率:指无症状感染者或潜伏期感染者在特定人群中的比例。
6. 传染系数:传染病的传染能力,反映了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潜力。
五、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 疫苗接种: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主动免疫,降低发病率。
2. 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原微生物源等。
3. 环境卫生措施:加强污水处理、饮用水消毒、垃圾处理等,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 病例的早期发现与隔离:对于已感染者进行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传染病学考点总结
传染病学考点总结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以下是传染病学考点的总结。
1.疾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和水传播、虫媒传播等。
了解这些途径对于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2.疾病的传播源和宿主传染病的传播源是指能够释放病原体的人、动物或物体,而宿主是指能够被病原体感染的个体。
了解传播源和宿主有助于确定感染的途径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疫苗和免疫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了解不同疾病的疫苗接种计划、疫苗的免疫原理以及免疫力的维持和衰退过程对于预防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4.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传播和发生规律的重要方法。
了解不同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如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以及调查中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技巧。
5.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的前提。
了解不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对于正确诊断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6.预防和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会控制措施和疫苗接种等。
了解不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措施和效果对于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7.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通常包括早期预警和监测、隔离和治疗病例、加强卫生教育和宣传以及改善环境卫生等。
了解不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对于有效应对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8.国际传染病合作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威胁日益增加,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国际传染病合作的机制、组织和措施对于有效防控国际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传染病学考点的总结。
了解这些考点对于研究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及应对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知识点重点内容总结
传染病知识点重点内容总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其传播过程涉及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重要因素。
精通传染病知识是重要的,能援助我们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个人和大众的健康。
以下是传染病知识的重点内容总结。
一、传染源:1. 人类:人与人之间是最常见的传染源,包括患病者、隐匿感染者和带菌者等。
2. 动物: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源可以是某些动物,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常来源于犬类、禽流感的病原体来源于禽类等。
3. 环境:环境中的土壤、水源和空气中可能存在某些病原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存在于水源中。
二、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流感病毒、肺结核杆菌等。
2. 食物和水源传播: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如霍乱的弧菌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海鲜感染。
3. 接触传播:通过与感染者或者带菌者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污染物品,如腹泻病毒通过接触粪便污染的物品传播。
4. 虫媒传播:通过媒介昆虫传播的传染病,如疟疾通过感染的蚊子传播。
三、易感人群:1. 年龄易感人群: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毒,如水痘和流行性感冒。
2. 免疫系统受损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容易感染传染病。
3.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降低人体的反抗力,易感染传染病。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1.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接触脏物,尤其是粪便、呕吐物等。
2. 预防接种:依据国家的免疫程序,准时接种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 公共卫生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使用口罩等。
4.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煮熟煮透,保持饮食清洁和新颖。
综上所述,传染病知识的进修对于个人和大众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重点内容,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我们可以保卫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共同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综上所述,传染病是由感染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传播途径有多种,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虫媒传播等。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必备考点1: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1.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办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
必备考点1: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流行环节必备考点3:艾滋病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2)注射途径传播(血液)。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及破损皮肤受污染等。
【练习题】1.甲类传染病包括( )。
A.鼠疫B.麻风病C.炭疽D.白喉E.疟疾1.【答案】A。
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其中白喉、炭疽、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2.甲型肝炎传染的主要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B.粪-口途径传播C.虫媒传播D.密切接触传播E血液传播2.【答案】B。
解析:甲型肝炎传染的主要途径为粪-口途径。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性传播疾病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人工授精E.亲吻3.【答案】E。
解析: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传染病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知识点总结
答案: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这些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空气传播:如麻疹、流感等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消化道传播:如霍乱、伤寒等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污染物。
血液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虫媒传播:如疟疾、乙脑等通过昆虫传播。
母婴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患者和接触者。
切断传播途径:如勤洗手、通风、避免人群聚集。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传染病的传播条件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传染病的分类及管理
传染病根据严重程度和管理需要分为三类:
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需严格管理。
乙类传染病:如非典、艾滋病,需严格管理。
丙类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需一般管理。
传染病重点考点(二)2024
传染病重点考点(二)引言:在传染病的学习和研究中,掌握重点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染病的重点考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本文的大纲: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征2. 传染病的分类方法3. 常见传染病的分类及其特点4.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与关系5.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2.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及其实施3.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与方法4. 传染病的疫苗防控与免疫规划5. 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与管理三、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特点1. 常见细菌感染病的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2. 常见病毒感染病的病毒特征与主要传播途径3. 常见寄生虫感染病的病原虫特征与传播途径4. 常见真菌感染病的病原真菌特征与感染途径5. 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变异与耐药性四、重点传染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1. 厌氧菌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2. 病毒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3. 寄生虫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4. 真菌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5.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展开讨论五、传染病的防治现状与展望1. 传染病的防治成果及其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2. 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与挑战3. 传染病的防治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4. 预测传染病未来趋势的模型与方法5. 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治合作与国际交流总结: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染病重点考点,从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预防与控制措施、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病理生理学特征以及传染病的防治现状与展望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这些重点考点的深入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传染病相关知识,提高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传染性B. 流行性C. 季节性D. 遗传性答案:D解析: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特点,但不具有遗传性。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情绪传播答案:D解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传播、血液传播等,情绪传播不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增加疾病发生答案:D解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增加疾病发生不是预防措施。
4. 下列哪项不是甲类传染病?A. 霍乱B. 鼠疫C. 艾滋病D.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答案:C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5.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A. 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B. 从发病到痊愈的时间C. 从感染到传染的时间D. 从发病到传染的时间答案:A解析:潜伏期是指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是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多选题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A. 空气传播B. 水传播C. 食物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ABCD解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和接触传播。
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增加疾病发生答案:ABC解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增加疾病发生不是预防措施。
3.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A. 传染源B. 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D. 环境因素答案:ABC解析: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环境因素不是流行环节。
三、判断题1.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对)2. 传染病的潜伏期越长,传染性越强。
(错)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传染病基础必学知识点1. 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2.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通过接触感染源,如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唾液、尿液等)或皮肤黏膜(如手、眼、嘴等)。
- 飞沫传播:通过患者飞沫中的病原体直接进入其他人的呼吸道。
-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悬浮传播,一般距离较远,如结核病、麻风病等。
- 粪口传播:病原体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如霍乱、肝炎等。
- 昆虫媒介传播:昆虫叮咬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后,再叮咬其他人或动物,传播病原体,如疟疾、登革热等。
-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器具、生活用品、衣物等被病原体污染过的物品。
3.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染的部位。
- 接种疫苗: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清洁卫生,避免积水、垃圾滋生病原体。
- 避免接触患者或病原体:尽量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特别是病情较重或感冒症状明显的人。
- 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 定期体检和检测:通过定期体检和检测,早期发现和治疗传染病,提高治愈率和康复率。
4. 常见的传染病:-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咳嗽、鼻塞等。
- 红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皮疹、发热、咳嗽等。
-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精液、母婴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黄疸、恶心等。
- 结核病: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通过空气传播,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盗汗等。
5. 病原体的识别和检测:- 细菌:通过细菌培养、荧光染色、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 病毒:通过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培养等方法进行识别和检测。
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传染病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传染病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病原体、寄生虫等)感染或传播引起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以及感染的机制,传染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病原体分类按病原体的类型,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每种类型的传染病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
2. 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及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等。
了解不同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3. 感染机制传染病的感染机制通常包括入侵、定植和繁殖。
了解病原体的感染机制可以帮助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
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发生规律以及控制策略。
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有助于预测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1. 流行病学指标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指标有患病率、死亡率、感染率、病死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以及传播速度。
2. 传播动力学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研究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揭示疫情发展的规律,为疫情预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基于流行病学的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的传染病控制策略,如疫苗接种、隔离和健康教育等。
合理制定和执行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三、重要的传染病传染病学研究的范畴广泛,其中有一些重要的传染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危机。
1. 疟疾疟疾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对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肺结核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挑战性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控制肺结核的流行,加强防控手段尤为重要。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的传播、预防、控制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以下是传染病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水源传播、血液传播、昆虫传播等。
3.传染病的免疫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机制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通过吞噬细胞、刺激炎症反应等机制来抵御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种疫苗或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和免疫记忆来抵御病原体。
4.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研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包括感染率、传播速度、传染力、流行源等指标。
5.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主要包括个体防护措施、群体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群体防控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消毒、群体接种等。
6.传染病的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病原体的抗原或蛋白质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疫苗可以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7.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艾滋病、肝炎、疟疾、登革热等。
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控制措施各不相同。
8.粪口传播疾病粪口传播疾病是指通过食物、饮水和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的疾病,包括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控制策略包括改善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妥善处理粪便等。
9.向量传播疾病向量传播疾病是指通过蚊子、苍蝇、跳蚤等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预防控制策略包括灭蚊灭虫、个人保护等。
10.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主要通过医疗过程中的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预防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等。
总之,传染病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病原体、传播途径、免疫机制、流行病学调查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知识干货】传染病考点解析汇总
【知识干货】传染病考点解析汇总总论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故不一定是传染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
但是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最重要):又称亚临床型感染。
是最常见的类型。
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
它的特点就是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的。
(4)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不引起显性感染。
只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点。
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1)传染源是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可以是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2)消化道传播:霍乱、菌痢、甲肝,戊肝等3)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4)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乙脑、疟疾等5)输血注射乙肝、艾滋病6)母婴传播:艾滋病(3)易感人群: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
4、管理传染源甲类:鼠疫,霍乱。
城镇在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乙类: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发现暴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5、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①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②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③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④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⑤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⑥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⑦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故不一定是传染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是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1)抗-HBs:一种保护性抗体。它阳性说明下面两种情况:曾经感染过乙肝,获得了抗体;接种了预苗,获得了抗体
(2)HbcAg(核心抗原):存在于受染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检测不到;低滴度IgG型抗-HBc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3)HbeAg: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抗-Hbe的出现标志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三大临表:发热、出血和急性肾损害。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鼠)。
二、休克、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1、原发性低血压休克:病程的3~7天出现,是由于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引起(丢血浆)。
2、出血:发热早期出血主要由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休克后出血与DIC有关。
(2)隐性感染(最重要):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它的特点就是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的。
(4)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
2)消化道传播:霍乱、菌痢、甲肝,戊肝等
3)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
4)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乙脑、疟疾等
5)输血注射乙肝、艾滋病
6)母婴传播:艾滋病(3)易感人群: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
注:一个小孩到底是中毒型菌痢还是脑膜炎,我们就是看有没有与消化道有关。
2.慢性菌痢:由于急性菌痢病程迁延形成的,慢性菌痢最多见的也是迁延型
五.治疗:首选的是喹诺酮类,孕妇和婴儿及肾功不全的禁用,就用三代头孢。
霍乱:甲类传染病。
一.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弧菌科中的弧菌属,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和芽胞。霍乱弧菌不侵入血流,能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及血凝素。
二.临床表现
病程分三期:
1.泻吐期:先泻后吐(肠炎是先吐后泻),剧烈腹泻突然起病,腹泻特点不伴腹痛,无里急后重,不恶心但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刚开始为稀便,而后变为水便。(刚开始为稀便,而后变为脓血便,那是菌痢。)
③腓肠肌压痛——钩体病;腓肠肌痉挛——霍乱。
3.后发症:
(1)后发热: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2)反应性脑膜炎: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
(3)眼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炎:脑血管造影显示多发性脑基底部动脉炎。部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钩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多数患者l~2个月后恢复正常
有没有黄疸:看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TBIL)>17.1umol/L(就是提示有黄疸);
五、治疗
1.干扰素:用IFN-α(α干扰素用的最多)。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
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3.肝炎分型里没有重度一说,只有急性、亚急性、重型;
注意:
1.重型肝炎一定有神经的表现;
2.主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
(1)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菌痢的特征性表现)。
(2)轻型
(3)中毒型:好发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起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而肠道的症状比较轻。根据临表分以下3型:休克型:有休克症状;脑型:有脑的症状;混合型:最凶险,死亡率最高。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黑线姬鼠、猪和犬;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人群易感性: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从事野外工作的年轻人等感染机会多。
二、临床表现
1.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5型:
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2.流感伤寒型:
①发热
②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
注意:后发症没有肾功能衰竭,肾功衰竭是它的分型。
三、辅助检查
显凝试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四.治疗
首选:青霉素G
青霉素在首次用药时会出现赫氏反应。为避免,青霉素要从小剂量开始,分次给药。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
三、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损伤)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部皮肤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诊断时不一定症状都全才能确诊。2点就和确诊。
一一对应(题眼)
异性淋巴细胞---流行性出血热
三红三痛---综合病出血热
四、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出血热的特异表现。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4、管理传染源
甲类:鼠疫,霍乱。城镇在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乙类: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发现暴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5、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
②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
一、肠道病变特点
伤寒好发于回肠下段,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二、临床表现
1.初期:体温呈阶梯样上升,病情逐渐加重
2.极期:
(1)持续发热
(2)消化道症状
(3)心血管系统:相对缓脉(体温很高,但脉搏确相对较慢)和重脉。
(4)神经系统症状: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和脑膜刺激征,但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五、诊断及确诊依据
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乙脑
六、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一一对应(题眼):腓肠肌压痛(绝非腓肠肌痉挛)---钩体病
2、人群易感性:儿童感染HEV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
记忆:甲戊丙乙:3、4、5、7。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乙、丙、丁肝起病多较缓。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2、重型肝炎(重肝)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4天以内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④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及分型
1、乙型肝炎病毒(HBV):几个肝炎里面只有乙肝是DNA病毒,其他都是RNA病毒。HBV颗粒又叫Dane颗粒,里面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有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里查不到)、e抗原(HBeAg)、HBV-DNA以及DNA多聚酶。
表情淡漠+玫瑰疹=伤寒
七、病原治疗
首选喹诺酮类治疗
细菌性痢疾(菌痢)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分四群:A群志贺、B群福氏、C群鲍氏、D群宋内,我国最常见的是B群。
二、发病机制及主要病变部位
1.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黏膜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特异性表现: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2.起病急为急性肝炎,排除亚急性;
3.甲肝里面非常重要的指标:抗HAVIGG,他的最大特点是: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
六、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打疫苗,即抗原;(2)被动免疫: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在潜伏期的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就是一个紧急预防。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可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5)肝脾大
(6)玫瑰疹:胸腹背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一说玫瑰疹就是伤寒。
3.缓解期
4.恢复期:
三、病情发展阶段中伤寒的特点:
1.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
2.复发: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四、血象、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
1.血常规检查:这里伤寒比较特殊,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病,白细胞都是升高的,但是伤寒病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确诊伤寒最常用的诊断依据。
3.肥达反应:
①“O”抗体凝集价在≥1:80,“H”抗体在≥1:160有诊断意义;
②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
③若只有“O”抗体凝集价上升,而“H”抗体不升高,可能为疾病早期,
④仅“H”抗体升高而“O”抗体不增高者,提示从前患过伤寒或有伤寒菌苗接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