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表现及危害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表现及危害摘要:职业院校教师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并已严重影响着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学校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的工作与心理压力,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倦怠表现;倦怠危害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一)职业倦怠的概念1、职业倦怠是美国学者费登伯格于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
由英语Burnout“枯竭”一词翻译而来,原意为”燃烧竭尽”之意。
用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2、马斯拉池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
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
那些人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
3、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这种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师无意从教,人心思动,另谋他职。
(三)职业倦怠的特点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持续增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无视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会导致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颓废和教育质量的下降,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
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当教师时间长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心理的不平衡,往往让很多人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教之初豪情满怀,希望桃李满天下,慢慢地理想没了,激情退了,牢骚多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也变得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几句,或者上完课走人,眼不见心不烦,对学生不闻不问;尽量少上点课,甚至想到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做点轻松的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情绪衰竭。
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抑郁、精神不振、缺乏热情与活力、对他人的容忍度和工作满意度降低等,教学工作中的成功及类似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件也较难引发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没有创新的欲望,仅满足于应付任务,甚至厌倦教学工作。
其二是态度和行为冷漠。
教师对学生缺失人性化的态度表现在:教师常常不愿接触学生,对学生冷漠、厌烦,常常用带有蔑视性的标签式语言来称谓和描绘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物体来对待。
对同事疏远,逃避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找借口,怨天尤人。
其三是缺乏成就感。
教师常常表现为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
因为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增加,学校、同事对教师关心支持不够,使很多教师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种情况导致教师重新评价工作的实际价值,重新考虑时间精力的投入与经济收入、地位荣誉等回报之间的关系。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作者:王海玲来源:《教师·中》2015年第10期1.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评价降低;情感耗尽——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人格解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1]2.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1)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伤害学生,使学生厌学。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态度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
这样的行为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2)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对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心中兴趣转移到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事情上去,比如整天吃吃喝喝发展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甚至赌博等,从中获得满足感。
把心思和行为都转移和投入到教育以外的事情上,会阻碍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
(3)对教师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出现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社会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教师因为职业特殊性付出更多努力和辛苦,其生活的压力仍然高于其他职业,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不满、焦虑等情绪,从而导致职业倦怠;尽管国家和社会在提高教师地位上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
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
但是,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教师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教师肩负着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将自己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极高的要求,一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家长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十分严厉的。
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个人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整天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因而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经济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
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几乎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已经直接体现在工作中。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湖北 荆州 440) 3 30
要 : 中职教 师 的职 业倦 怠严 重 制约 了职 业教 育的 发展 , 形 成 的 原 因是 复 杂 的 、 其 多方 面 的 , 结 合 中职 学校 的 实 际 , 方 位 地 缓 解 应 全
文 章 编 号 :6 3—0 9 2 1 1 17 9 2(0 0) 0—0 8 O 1 O— 1
2 会 对教 学缺 少喜 爱 . 兴 趣 是最 好 的 老师 , 师 只有 喜 欢 教学 , 会 想 方设 法 去钻 研 教 材 教 教 才 法, 了解 任教 学 科最 新 的观 念 , 新 的技 术 , 学 生获 得 最 大 的 收获 , 才 最 让 也
首先 , 政府要加大对 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 要大力宣传 中职教育在 服 务 地 方 经济 中发 挥 的重 要 作 用 , 大 力 宣 传 适 合 学 生 的 教 育 就 是 最 好 的 要
一
、
中职 教 师 产 生的 职 业倦 怠 的 危 害
百年大计 , 教师为本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 中职教师的职业 倦怠必将严重制约中职教育事业 的发展。
1 会 对 学 生缺 少 关爱 . 由于 职校 学 生 本来 就 良莠 不 齐 , 问题 学 生 ” , 管 难 教 , 生 了职 “ 多 难 产
性 ; 时 会 因教 学 质 量 评价 体 系 没 有 考 虑 到 不 同专 业 的 区别 而损 伤 了 一 有 部 分 教 师 的利 益 。教 师外 出培 训 的 安 排 不 平 衡 , 先 表 模 指 标 分 配不 平 评
因工 作 压力 大 , 会 地 位低 , 出与 回报 不 均衡 从 而 在 思 想上 对 中职 教 育 社 付 热 情 减退 , 趣 降低 , 至 失去 信 心 想 转 行 ; 上 不 思 进 取 , 过 且 过 , 兴 甚 :作 得 甚 至 消极 怠 工 混 日子 ; 情绪 上 异 常 烦 燥 , 人冷 漠 , 至产 生轻 生 厌 世 的 对 甚 想法。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杨 秀
玉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 • • • 一、问题的缘起 二、何谓“职业倦怠”(JobBurnout) 何谓“职业倦怠” JobBurnout) 三、职业倦怠的理论发展 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 四、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危害及其影 响因素 • 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杨秀玉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杨秀玉
三、职业倦怠的理论发展
• 五因素的职业倦怠模型: 五因素的职业倦怠模型: 心理紧张 躯体紧张 自我评价的无效能感 他人评价的无效能感 疏离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杨秀玉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杨秀玉
三、职业倦怠的理论发展
• (三)施若姆(Shirom)等人的理论模型 施若姆(Shirom) • 职业倦怠是一种个体的情感状态,表现为生理上、情绪上 职业倦怠是一种个体的情感状态,表现为生理上、 及认知上的精力被用尽的感觉。 及认知上的精力被用尽的感觉。 • Hobfoll的应激资源守恒 Hobfoll的应激资源守恒 (ConservationofResources,COR)理论 (ConservationofResources,COR)理论:当资源受到威 理论: 胁或不足以应付需求,以及进行了投入却没有收获时, 胁或不足以应付需求,以及进行了投入却没有收获时,就会 出现心理应激。 出现心理应激。那些缺少有力资源储备的人就有可能经历 反复的资源失去,造成恶性循环。 反复的资源失去,造成恶性循环。当个体在工作中长时期 经历不断循环的资源失去时,职业倦怠的状态就可能产生。 经历不断循环的资源失去时,职业倦怠的状态就可能产生。 职业倦怠即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 职业倦怠即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情绪上的衰竭与认知上 的厌倦相结合的一种状态。 的厌倦相结合的一种状态。
2024年幸福快乐教师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幸福快乐教师心得体会近期,我参与了吴安春教授的《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专题讲座,收获颇丰。
吴教授强调,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评估生活质量的关键标准。
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个体获取幸福体验,增强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这一教育本质的必要条件。
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导致许多教师幸福感缺失,出现显著的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心理、生理和认知三方面的症状。
心理上,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抑郁、厌倦、焦虑和烦恼,失去工作热情、兴趣和创新力,满足于现状,消极怠惰,精神疲惫,心理焦虑,以及情感疏离和冷漠。
生理上,表现为体力过度消耗,亚健康状态,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行动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以及持续的疲劳感,工作效率降低。
认知上,感到生活无趣,对工作满意度下降,缺乏成就感,对未来失去信心,进取心减弱。
职业倦怠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心理健康,工作效率降低,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和低效,教学质量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二是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疏离、退缩,摩擦增加,情绪抑郁并带有攻击性,可能导致不当的体罚行为,情绪失控。
三是对自身造成伤害,出现心理问题,态度消极,情绪低落,甚至可能因压力导致精神崩溃,身心健康受损。
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尽管理解可能各异,但其核心可概括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就后所体验到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其特征,探索其来源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
其典型特征包括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宽广的胸怀、高涨的热情、对社会的贡献、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创造幸福的能力。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工作成就的满足感;二是见证学生成长的喜悦;三是家庭和睦带来的幸福感;四是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危害及对策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1、工作压力大。
现阶段,社会、家长,甚至教育界内部,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标准依然离不开升学率这把尺子。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给教师施加行政压力,定升学指标。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面前,教师们无可选择地踏上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漫漫征途,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致使教师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教育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教师自身也日渐疲惫。
2、工作强度大。
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早晚自习和课堂外的时间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以我县高中班主任教师工作为例:早上6:20起床和学生一起出早操——用餐——查看班级早自习情况-3小时备课或改作业——平均上2—3小时的课——晚自习——查寝(22:20回家),大约工作时间在13~14个小时。
教师的超负荷运转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更容易比别人产生职业倦怠。
3、社会过高的期望。
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宝贝还小,你要用心教他,因为你是老师;领导对老师说,学生成绩不好,你要用心提高,否则让你下岗;政府对老师说,你们先好好干,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法律规定的有望很快实现;学生对老师说,读书有什么用,我就是不学,你又不能赶我回去;专家对老师说,要改变教学方法,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社会对老师说,你是园丁,你是蜡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被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教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学校管理的滞后。
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
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长期紧张、疲劳和压力过大,导致身心疲惫和工作动力下降的一种心理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对于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结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工作倦怠、情感倦怠和降职倦怠。
1.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感到疲劳、身心俱疲、工作动力下降的一种状态。
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疲劳、体力不支、工作动力低下、工作效率下降等。
在工作倦怠状态下的教师往往感到工作重负、压力山大,难以真正投入工作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情感倦怠情感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的情感交流中,渐渐失去对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情感投入和热情,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和冷漠的一种心理状态。
情感倦怠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情感疲劳、疏远和冷漠,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3.降职倦怠降职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动力下降,逐渐失去对职业发展和提升的兴趣和动力,产生对工作前途和职业发展的消极态度和失望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降职倦怠主要表现为对职业发展的失望、迷茫和消极情绪,难以找到工作的意义和动力,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而成的。
1.工作环境因素教师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情绪。
比如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程度、学校的教学质量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影响。
2.工作压力因素教师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质量的压力等工作压力因素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状态。
3.个人因素教师的个人性格、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发展的期望等个人因素也会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原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原因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丛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丛业者身上。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职业伴怠的危害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在于它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牺牲者”。
因此,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人们在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在我国“职业倦怠”一词近两年才开始出现在研究者的笔端,但在职场中这一现象已蜚罕见。
不时出现在教师的失范行为中,职业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查明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成因,从而为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我们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一、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表1显示,在所调查的447名幼儿教师中,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占37.6%。
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人已“有较明显倦怠倾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幼教界的足够重视。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已是当务之急。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理心理方面。
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
88.5%的受试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受试总在担心出事故;63.8%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
2、个人生活方面。
63.8%的受试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受试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5.9%。
看来,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个人生活。
2015四川省教师职业倦怠试卷及答案
教师职业倦怠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职业倦怠: 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 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投射效应: 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定型倾向: 是指根据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按某个人的一些容易辨别的特征把他归属为某一类人,随后又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共有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身上,并以此来知觉和判断他。
同理心: 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每题5 分,共20 分)1 、语言沟通技巧有:幽默赞美感谢2 、教师需要与同事保持那两种关系:正确竞争团队合作3 、职业倦怠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危害身体健康危害情绪健康危害工作表现危害私人关系4 、社交礼仪和风度包括:饱满的精神状态诚恳的待人态度洒脱的仪表礼节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分)1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①危害身体健康表现: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②危害情绪健康表现:持续的精神不振,情绪抑郁,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时感空虚,自我评价低,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对他人容忍度降低,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
③危害工作表现表现: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一. 背景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
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
近年来,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师有体罚、辱骂学生的情况,各种新闻媒体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只是讨论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而对于案例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却没有涉及 ,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己,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性。
对于教师来说,它会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会被体罚、心理虐待,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心浮动,师德的丧失;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
因此,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与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
随后,各国的学者开始重视了对于它的研究。
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斯等人通过深入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的三个核心的成分:( 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 2)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到访者;( 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1974年,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将“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 helping professional)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于大、工作强度过于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摘要: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热情降低、个人成就感低、情绪低落等。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得不到肯定、疲劳过度与待遇过低。
因此,应采取提高认识、科学管理、提高待遇、提高专业素质等对策,积极解决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一、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定义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由不能成功地应对各种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综合症状。
大学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指的是大学辅导员在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下,尤其是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心里长期积累的压力得不到释放,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在个人情绪、工作行为与态度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极端反应和身心衰竭状态。
二、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1.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1)热情降低,厌学厌教厌生大学辅导员有时由于工作的复杂性,长期坚持在疲劳状态下工作,又得不到领导、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容易感到情感消耗很大,工作热情降低,容易出现压抑、沮丧等消极情绪。
对当前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也会出现厌烦情绪,出现“三厌”情绪即厌烦学习、厌烦教育学生、甚至讨厌学生,导致在处理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时容易急躁,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其敬业精神逐渐削弱,缺乏生机与活力,职业认同感较低。
(2)个人成就感低大学辅导员由于学校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常常会感觉到付出与收获之间的正相关并不大,自身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体现,职称评定不在其列,评优评模困难重重,感觉未来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与信心显得明显不足,对自身的评价也多为负面评价。
特别是当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也呈现出复杂性,学生管理的多样化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其在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评价。
与此同时,针对高校的一些新问题,大学辅导员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其个人成就感就会大大降低,工作动力也渐渐消去,常常以消极麻木的否定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请结合专题所讲述内容,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以及最有可能采用的调节策略。
答: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
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下面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一、现状:
1、对工作只是应付式的,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方法简单且
落后。
2、把教学的兴趣转移到自己的所好上。
二、原因:
1、教学环境的单调,设施落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
2、若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
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3、学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
三、策略:
1、教师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把压力变为动力,对工作充满干
劲。
2、尽量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培养良好心态,成为工作
的主人。
3、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
休假,让身心恢复。
总之,一所学校要想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千万不能忽视,需要我们政府和学校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教师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一、何为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它是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症状群。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其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形成的途径也各异,因此,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1.生理一心理症状。
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抑郁。
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
主要有三类表现:①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②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③预期焦虑。
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
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
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
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
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才能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即对工作的疲惫感和缺乏动力,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作为幼儿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任,但长期以来,他们也常常陷入职业倦怠的困境中。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1. 工作压力过大: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多个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面对大量繁琐的工作,如教学准备、评估和家长沟通等,幼儿教师常常感到压力山大。
2. 薪酬待遇不公平: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与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教育使命不相称。
这种不公平的薪酬待遇可能导致幼儿教师的失去工作的激情和渴望。
3. 人际关系问题:幼儿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频繁的沟通和合作。
然而,无论是与难以沟通的学生、过于苛刻的家长还是与同事之间的纷争,都会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1. 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往往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拖延课堂时间、缺乏创新和灵感等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2. 对幼儿发展的不利影响:幼儿是心智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之一,他们需要爱和关怀来培养自尊心和积极性。
职业倦怠的教师可能无法提供给幼儿必要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影响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3. 对个人健康的危害:职业倦怠会给幼儿教师带来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疲劳等。
这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专业表现。
三、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1. 调整工作态度:幼儿教师应当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耐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内驱力。
2. 建设支持系统:幼儿教师可以积极与同事、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问题,互相支持与帮助。
此外,寻求师资培训和专业辅导也是建设支持系统的重要方式。
3. 寻找工作平衡:幼儿教师应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休假和精神上的放松都能帮助幼儿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教职工教师职业倦怠防范培训记录
教职工教师职业倦怠防范培训记录一、培训背景在教育领域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显,对教育质量和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满意度,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我校特组织了此次教师职业倦怠防范培训。
二、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时间:具体时间培训地点:具体地点三、培训参与人员全校教职工四、培训内容1、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与表现培训讲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即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的状态。
常见的表现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情绪衰竭表现为教师感到极度疲劳,缺乏精力,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明显下降。
去个性化则指教师对待学生和工作变得冷漠、麻木,缺乏耐心和关怀。
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法有效地教育学生,从而产生挫败感。
2、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如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还要应对各种考试、评估和学生管理等问题,导致教师压力不断增加。
(2)社会期望过高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厚望,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学生问题复杂多样如今的学生个性鲜明,问题行为增多,如学习困难、行为偏差、心理问题等,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缺乏支持与资源学校在管理和资源分配上可能存在不足,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
(5)个人因素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应对方式和职业价值观等也会影响其对工作压力的感受和应对能力。
3、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1)对教师自身的影响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同时,还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使其失去晋升和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
(2)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成绩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一.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的少了;教师耐心施教的少了,而大发脾气、责骂学生的多了;教师直接批改家庭作业的少了等等。
由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目的的认识、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指导都成了对教学工作的一种敷衍现象。
而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消极的情感则不仅无益于教育,反而会销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伤害学生极易受伤的、脆弱的、幼小的心灵。
教师职业倦怠正是这种消极的情感之一,它使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种无动力、无激情、无愉快的情境下被动地学习。
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的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师生之间情感的恶化,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
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际是一种身心疲倦;而对同事不愿理睬,有时候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
教师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
响,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使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除了对教育工作对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外,实际上也直接捆饶着教师本人,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生活,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饿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生理上: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肌肉紧张,头疼失眠,对疾病抵抗力薄弱,常常感到各种心理上的小毛病。
心理上:认知上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没有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从而对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热情。
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
情绪上:情绪比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而这三者不断的循环,久而久之会对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