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尤其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有人类就有爱 -
爱情诗选读
爱情诗选读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我们从《诗经》中玩味了水边的爱情,今天再来读一读春天或者秋季中更多的美好的爱情。
在这些美好的爱情诗里面,让我们的心灵继续飞扬,因为我们热爱热爱春、江、花、月、夜,热爱自然中的一切,更热爱生命中最美好的感情,尤其是爱情。
一、《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夜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从追忆开始写,去年曾经看到一个景象,一个女孩在桃花的映衬下,今年又来,但没有人了。
后来人们就把它变成一个故事了。
崔护偶然遇见女孩,爱上了她,后来女孩又生病死了,崔护很痛苦等等,其实这首诗根本就没有故事。
你不能因为你要看桃花,当时花下有个女孩,因为你看得很感动,明年人家到时候还站在桃花下面给你看。
但是它引起了一种感慨,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还开得很盛。
生命中充满偶然,偶然中充满变化。
比如有些邂逅,或者叫缘分,很奇怪:为何和这个人又缘分,和那个人没有缘分呢,这里面就有对人生不可知,缘分,不可知的感慨,有的偶然的邂逅,决定了你一生,有些没有发生什么故事,也让你时时想起。
有些人我们见过,有些话没来得及说。
但就似乎想说,于是拼命寻找,很奇妙,没有发生的故事在内心保留着,就像我们夹在书里的花瓣,二、还有一首民间的诗歌,无名氏的,写在瓷器上君上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一个老头子,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生命对他来说时光不多了,可是遇到了一个女孩,突然发现,在这个女孩身上,集中了他所期待的一切完美。
但是他的生命快要过去。
诗写了不能实现的完美。
你觉得它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么,让人愤怒的么可是她出现了。
她就为你出现了,你所期待了想象的完美,所有的完美都出现了,但是对不上,遗憾。
反过来说,人的欲望无穷尽,或者说,完美只在想象中出现。
完美就是诗意。
三、《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注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玉暖日生烟。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一)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一)情感与文学的关系,自古便是重要的文学理论话题。
中国是抒情诗的大国,许多学者都视抒情为文学正宗;西方自进入主情主义时代以后,表现情感也一度成为公认的文学原理。
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现代文论家仍然坚持艺术主情说,那么,情感是不是文学的本质呢?在什么情况下它是文学艺术的本质,什么情况下情感又不能说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呢?这些问题至今仍是让人困惑的问题。
本节将仔细讨论这些问题。
一、西方对文学与情感的认识过程情感作为文学艺术的永恒元素,是很早就被人类发现的东西,在西方亦是如此。
但是由于西方人的审美偏爱,很早就重写实而轻抒情。
以至于使西方叙事理论十分发达,而抒情理论相对滞后,只到近代才成熟了起来,现在让我们追寻和研究这一过程。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抒情诗和人们对情感的发现和研究都已相当发达。
就创作方面来看,在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便出现了专门写抒情诗的女诗人萨福(Sapph约前7-6世纪)她曾在列斯波斯岛建立了一个音乐学校,她专写情歌与婚歌,与女弟子们唱和.目前尚有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传世,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其次出现的是宫廷抒情诗人阿那克瑞翁(Ancreon约前570-?),据说他曾写了五卷诗,但只传下来一些短诗和残句。
他的诗专门歌唱美酒和爱情,具有青春气息和欢快轻松的抒情风格。
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阿那克瑞翁体”,可见他对后世影响之大。
接着出现的是第三位抒情诗人品达(Pindaros前518?—442?),他写过17卷诗,只传下来4卷。
内容大多赞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和奥林匹克竞技胜利者。
他的诗风庄重、华丽,形式典雅完美,史称“品达体颂歌”,被17世纪古典主义者奉为“崇高颂歌的典范”。
古希腊的历史上连续出现这样三位抒情诗人,说明当时抒情诗是相当发达的。
但是,古希腊抒情传统基本上没有延续下来,其原因何在,至今仍是历史之谜。
而且,古希腊先哲对情感与诗的关系也是很重视的。
德谟克里特不承认有某人可以不充满热情而成为大诗人。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诗人为自由而斗争,也为爱情而歌唱。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愿意是急流》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1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爱情文学作品
爱情文学作品爱情出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面,其中你最喜欢的爱情文学作品是哪一些?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爱情文学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爱情文学作品篇1:你终是我一段尘封的殇前世,我为情花。
只开在你的心里,只为与你相识。
四季轮回,为你开尽冬夏,共你走过春秋。
花楹雨落,送你一份祝福,盼你一世安好。
高山流水,为你埋下相思,伴你相醉流年。
情花一世,种下一份痴狂,换取来生的姻缘。
今生,我为兰花。
开在你的记忆里,唤醒了前世的温情。
前世,尘缘未了;今生,含情相续。
兰花,又一世,柔情如许,我愿开在窗台,与你相依半生,共笑红尘。
愿,倾尽时光,迎一场你最暖的回眸,不求倾城相遇,只为两心相随。
因你,痴恋成狂。
一生,一世;两度轮回,终于,换得一场与你厮守的幸福。
于是,期待着余下的日子,能有一份平淡的相伴,便是欢乐。
求的,只是倚楼听风雨的简单,只是淡看江湖路的平凡,只是笑听烟雨落的平静。
为你,划地为牢,独守一份眷恋。
还记得,你说朝夕相伴,是最美丽的幸福。
还记得,你说看花落、听水流,是最安逸的陪伴。
还记得,你说天涯海角,是最幸福的相随。
亲爱的,与你相爱,便是最大的幸福。
今生,不盼天长,不等地久。
一直以为,相爱一场,便是永恒;一直以为,岁月寂寥,会永远相伴;一直以为,地老天荒,永不言别。
可是为何,你转身便相忘于红尘,独留我一人在时光的深处空回忆。
可是为何,你许我一世的情,却断我一生的爱。
可是为何,你将彼此的记忆,抛落在红里,任岁月凋零,任时光百转千回。
为何?回忆流过你的指尖,你也不曾将它拾起,存一份完整的温柔。
芳草无情迷归路,伤心时候,独自闲留,烟雨断肠处。
这一地诗行,如何把离别断了,换一次尘封的机缘。
又是谁?是谁在菩提下,胎息了这一纸离殇。
是否,你我年少的痴恋,只是一场无果的因缘。
是否,你我的爱情,只是一场无心的迷失。
于是,我和你,无声告别。
总以为,一场花开,遇到你便是幸福的花序。
总以为,一世轮回,拥有你便是圆满的结局。
总以为,红烛点尽,许下的天长地久,便会成真。
最凄美爱情的古诗词
最凄美爱情的古诗词最凄美爱情的古诗词爱情就像两个拉皮筋的人,受伤总是不愿放手的。
爱情正是一个将一对陌生人变成情侣,又将一对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凄美爱情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第一种:生死相随《摸鱼儿·雁丘辞》/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第二种:白头之约《诗经击鼓》节选 /佚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白头吟》 /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第三种:情深缘浅《赠去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四种:相思成疾《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画堂春》 /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第五种:情深不寿《离思》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六种:恨不相逢节妇吟 /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佚名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并进行多样解读。
2、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族天地”的艺术表现手法。
3、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4、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辨析本文与《致橡树》的异同,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群的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1、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旋天地”的艺术手法。
2、赏析《致橡树》中爱情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
二、解题及诗人小传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三、感知课文1、请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
强调:情感处理。
2、讨论用何情感朗读。
学生答,老师小结。
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学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次,体会里面的情感。
正音窠:kē4、通过多次朗读,大家形成自己的感受。
我们再来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
5、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6、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
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学生思考,答老师总结: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1、诗贵含蓄,除少数直接抒情,绝大多数都是非直陈式,多要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为情感的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
中西爱情诗比较
中西爱情诗比较爱情历来都被诗人们所赞颂,从古至今,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也一直是文学里的一朵奇葩。
将从诗歌的内容、表达方式和诗歌的价值诉求上对中西爱情诗进行比较,从中更好的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诗。
标签:爱情诗;抒情诗歌,就像歌曲一样是从内心流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
“诗是心灵、情感和思想的高度结晶,它凝练、集中又富有音乐性”,而在《毛诗序》里有一段这样的叙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还有类似的“诗言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说法,由此可见,诗歌在抒情方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
在抒情方面,诗歌除了感慨个人遭遇和家国之感以及酬唱赠答,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一种爱恋,中国诗歌是这样,西方的也不例外。
中国和西方,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所受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诗歌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本文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上、表达方式上、诗歌诉求上等方面将中国诗歌和英国诗歌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了解并欣赏不同风格形式的诗歌。
1 诗歌内容上:慕与怨中西诗歌的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的相思别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
《圣经·旧约》中的雅歌,在西方被称是最早的爱情之歌,希伯来原名是最美之歌,英文中称《歌中之歌》,有的则称其为“春日之歌”,赞美它是一个醇美的梦,“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
……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
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雅歌》通过一种意象的叠加构筑了一个爱意满满的诗歌理想世界,一个浪漫的意境,诗句中都比较露骨的透露出对于爱情的渴求。
此外,后来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大部分也都是直白的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赞美,如《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还有雪莱、彭斯等人的作品都是描写“慕”的佳作。
爱与诗歌
● 诗海拾 贝
那 时
您 一 定要 找 到 妈 妈 好 好 爱她 您们 一 定要 盖 一 幢 坚 强 的房 子
种 满格 桑花 等最 乖的我 回家
等我 回家……
爱总是在最需要 的地方 、最 需要的时候 出现 。孤
儿需要关爱和救援 ,孤J,J f L 在关 爱与救 济中长大成才 ' f 有 了工 作和事 业 以后 ,感 恩之心 会 促使他 们 回报 社 会,出现爱的循环 。笔者在5 岁时父母去世 了,是大姐 费尽千辛万苦才将笔者抚育成才 ,那刻骨铭心的感恩与 报恩的深情 已延伸成为笔者一生行善的人生宗旨。这爱 到底有多深呢 ?在 《 姐》诗 中未能表达 出万分之一 :
我要在天 堂画一幅永远没有蓝光的 图画
送 给 大地 妈 妈
我要拉一首没有分 离和眼泪的歌
让 家乡的 小伙伴不再寒冷惧怕
那 么
一
是我做错 了什 么吗 那张奖状是 否还挂在墙 上
妈 妈
起去远行的约定就 留到来生吧
您不爱我 了吗
爸 爸
昨 日母 亲节的康乃 馨是 否还在绽放
l日 u1
认 为 自己 的幸 福 系 于 爱情 , 为 了使 这 幸 福 永 恒 ,希 望
从 父母 的遗 体 旁
捞 我 出 泪 河
小姐 姐 如 藕
爱有 多种 形式。以上所谈 的爱是人 间大 爱,然 而 除此之外还有 一种 爱,每每与诗歌结合 ,总 能带给人 无尽 的遐 思和 美感,那便是爱情 。曾经有读者 问:爱 情究竟是什么 ?有人 认为爱情就是志 同道合加上性和 谐 。也有人觉得 爱情 就是 “ 阿弥陀佛 ”,认为 当一个 人获得 了幸福 与爱情 时 ,就会情 不 自禁地说一声 “ 阿 弥陀佛 ”终于找到 了真爱。如果相反,爱情与婚姻失败 了,也同样可以说一声 “ 阿弥陀佛 ”终于摆脱 了不幸。 爱情是多面 的,不 同的人有着 各 自不同 的经历 , 其看法也不尽相 同,任谁也无法解 释得清 楚 ,这正是 爱情这 一永恒主题 的魅力所在 ,诗 歌与之 的结合也是 诗人们 从 自身的角度 出发对 爱情作 出的不 同诠释 。俄 国诗人 莱蒙托 夫在一首名为 《 给》 的诗 中写道 :
【高中议论文阅读】《论“文学是人学”》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论“文学是人学”》阅读答案论文学是人学钱谷融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
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
但我们的论“文学是人学”顾荣谦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
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
但我们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
其实,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
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握这把钥匙不可。
人们普遍认为,文学的对象和主题应该是人,总是在行动的人,以及处于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人。
但普通人往往认为描写人只是文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正如蒂莫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所说,“人类描述是艺术家用来反映整体现实的工具”。
也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和任务是反映“整体现实”。
他之所以要描写人,是为了达到他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反映“整体现实”的任务。
这样一来,人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只占从属地位。
作者对人本身不感兴趣。
他的笔描绘的是人,但他思考和关注的是所谓的“整体现实”。
那么,这个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着自己真实人格的人呢?而且,所谓的“整体现实”是一个多么空洞抽象的概念啊!如果一个作家的任务是“反映整体现实”,如果他从这样一个抽象而空洞的原则出发,那么为了使他的人物符合这一原则并充分反映这一原则,他只能使他的人物成为他心目中现实现象的图表,他只能带走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带走角色的灵魂,把他写成一个完整的木偶。
应该说,蒂莫菲耶夫仍然更加关注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他的书《文学原理》中有许多精辟的观点。
尽管这本书受到了苏联许多人的严厉批评和批评,但我认为这些批评和指责并不都是正确的。
然而,这里提到的这一点一直被所有人毫无异议地接受。
正是因为这一理论是一种主导理论,我们的文坛上有很多作品:就其对现实的反映而言,它既“正确”又“全面”,但被视为反映现实的工具的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没有灵性的工具,根本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
普希金的爱情诗评价
普希金的爱情诗评价普希金的爱情诗评价普希金的爱情诗歌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能够表达出真挚的美,在于它的内涵,在于诗人真挚的表达和深切的体会。
诗歌的主线始终是围绕着对于人世间真、善、美的讴歌主题。
以下是普希金的爱情诗评价,欢迎阅读。
普希金的爱情诗歌优美动人,让人不自觉地落入进去,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
普希金的爱情诗表现的不仅仅是爱情的感人肺腑,还有诗人笔下动人的故事,曲折的生活经历,这些和诗人自身的生活和个性是相辅相成的。
普希金所展现给世人的热情和温柔,让人如沐春风,让我们去感受内心世界的那份美好和安宁,同时普希金的爱情诗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体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
普希金整体的诗歌特色和风格都充满了生机和乐观,让生活在困苦之中的人们感受到美好和希望。
一、普希金爱情诗歌艺术欣赏普希金的爱情诗成功打动人心的地方有很多,无论是他优美的语言,还是丰富的内在美,亦或是充满人情味,都为诗歌增添了神韵,让人在激动之余还能沉下心来进行思考:爱情无疑是美丽的,懂得爱一个人,人生才是完整的。
(一)向往纯洁的爱情在普希金的诗歌之中、言语之中都充斥着对于纯洁爱情的向往和赞美,对我们而言,普希金的诗歌是具有感情的,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正是由于普希金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爱情的执着,才成就了他爱情诗歌的美好。
例如普希金在1816年所创造的《月亮》中这样描述到:“情欲的欢快啊,你算什么?怎能比我真正的爱情和幸福,那种内在的美的欢乐?”在诗人看来纯洁的爱情并不是单纯的情欲的欢快,而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带来的心领神会的快乐,那种充斥在两人心中的淡淡的交融感是情欲所不能比拟和亵渎的。
正是由于对于纯洁事物的追求也体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喜欢虚假,不追求名利,他的要求是这样的简单,只要一个相爱的人一起到老就好。
这些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在诗歌《欢乐》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什么时候朦胧的青春之灯才能燃烧起来,放出光明?什么时候我的人生道路上的女伴才能以微笑照亮我阴暗的路程?”(二)赞美的精神力在诗人描绘美好爱情的同时,他的诗歌里面也处处描绘着美所产生的精神力,无论是美好的事物还是美好的心灵都能够带给世人巨大的鼓舞和美好的希望。
关于爱主题的句子赏析
关于爱主题的句子赏析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文学作品中,关于爱的句子就像繁星一样多,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这是罗伊·克里夫特说的一句很美的话。
它没有直白地去描述爱情那种轰轰烈烈的感觉,而是从一种很细腻的角度出发。
当我们陷入爱情的时候,不只是被对方的外表所吸引,更多的是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变得更好了,变得更加自信、快乐。
这种爱是一种成长型的爱,它不仅仅是索取,更是相互的成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秦观的名句。
这句诗体现出了一种豁达的爱情观。
在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情侣可能面临着长时间的分离。
但真正的爱情并不会因为不能天天见面就消失。
这种爱情是经得起时间和距离考验的,它有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力量。
就像是现在很多异地恋的情侣,虽然不能经常相伴,但是他们心中对彼此的思念和爱意并不会减少。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
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泰戈尔的这句话充满了一种默默的深情。
有时候,爱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个微笑就足以让人心动。
就像在校园里,那个阳光洒在脸上,对你轻轻微笑的人,可能瞬间就走进了你的心里。
这种爱有一种静谧的力量,它在无声中滋养着人的灵魂。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张爱玲用她独特的笔触写出了爱的另一种境界。
当我们真正爱过一个人之后,即使最后不能在一起,也会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对待对方。
因为我们懂对方的好与不好,所以能够宽容地看待一切。
这种爱有一种包容万象的胸怀,它不仅仅局限于爱情甜蜜的时候,即使在爱情消逝的时候,也能留下美好的东西。
“我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总理的这句话,把对爱人的爱表达得深沉而动人。
总理一生信仰唯物主义,不相信有来生,但是因为对邓颖超的爱,他愿意违背自己一直坚持的观念。
这表明了他对邓颖超的爱是无比深刻的,这种爱超越了普通的情感,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契合。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考点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考点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艾青的诗歌刻画了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艾青的诗选名著是一种必备的文学掌握技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艾青诗选名著的阅读考点。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艾青这位诗人的生平。
艾青原名戴梦君,是一位出生于湖南省的作家、诗人、翻译家、文化大师。
由于其父亲早逝,艾青从小就成为了家中的经济支柱,但她仍然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成为一名积极的文学写作人员。
在1946年之前,艾青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作家协会。
运动中,艾青涉足新文学运动,关注民族解放和现代文化的推进。
了解艾青的生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的诗歌。
接着,我们可以考虑从主题方面来解读诗歌。
艾青的诗歌涉及了很多不同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历史和人性。
举个例子,艾青的《我爱这深蓝的天》描绘了一个受伤的鸟儿,但它仍在尽力华丽地展翅飞翔。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服,在生命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坚韧和勇气。
对于阅读艾青诗选名著的学生来说,理解作者的主题是理解整个诗歌作品的重要一环。
除了主题,我们还需要考虑艾青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艾青的诗歌常常繁琐、细致而富有感情。
她善于用词,多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这些语言特点是她诗歌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艾青的《年轻的青年》中,她将草原伸向天际的形象用人的眼睛来描述,表达出青年的雄心和抱负。
此外,诗歌形式的探讨也十分重要。
艾青的诗歌形式吸收并发展了中国文化的文学传统,其中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长篇叙事诗等不同类型。
不同形式的诗歌表现力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有所差异。
因此,阅读中要充分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探索作者的语言艺术。
另外一点需要我们考虑的是艾青的文化背景。
艾青的诗歌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当代文化特点。
例如,艾青的《木棉花》展现了湘汉文化区的田园风光,其中“话只说到梅子喉,要心上月,究竟是存亡堪,有疑无忌”的句子明确的展现了乡村里种植手花的艰辛,也突显出了文化区域的独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1、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P22、韦勒克、沃伦说:“在文学本体研究的范围内,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加以区别显然是很重要的。
P23、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P34、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组成。
P35、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语”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至少写出五个)P8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P117、艺术生产成为一种商品生产,艺术品本身成为商品,而艺术消费问题也随之提出来了。
P148、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
P169、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各举五种文论及代表P20(1)20世纪人本主义文论主要流派: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美学、文论;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波兰美学家英伽登的现象文学论。
(2)、科学主义文论:美国乔治·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文论;托马斯·门罗的“新自然主义”美学、文论;20年代新兴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英美的“新批评”文论;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艺术论;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学美学、文论。
10、名词解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人以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是自然不仅脱离了不适宜人生活的原始的粗糙状态,而且在这种被改造的自然中展现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而自然有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
郭沫若关于爱情的诗歌
郭沫若关于爱情的诗歌
哎呀呀,说起郭沫若关于爱情的诗歌,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呢!就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
你看他的,那简直就是爱情的热烈告白呀!诗中那种浓烈的情感,就好像燃烧的火焰,炽热无比。
“我已成疯狂的海洋,她却是冷静的月光!”哇,这比喻,多形象啊!把自己对爱情的疯狂比作海洋,而对方却像冷静的月光,这种反差,不正是爱情中常常出现的吗?就好比你疯狂地喜欢一个人,而对方却有着自己的节奏。
还有,虽然看似写的是天上的景象,但何尝不是在隐喻美好的爱情呢?“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这如梦如幻的场景,不就像爱情给人的感觉吗?有时候觉得那么不真实,却又那么美好。
郭沫若的爱情诗歌,有的热烈,有的含蓄,但都那么动人。
就好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各有各的美丽。
他用他的笔,勾勒出了爱情的各种模样。
你能想象自己置身于他诗歌中的那种情景吗?感受着那份或热烈或温柔的爱情。
我觉得呀,郭沫若的爱情诗歌真的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它们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爱情,感受到爱情的魅力和力量。
不管你是正在经历爱情,还是期
待爱情,都能从他的诗歌中找到共鸣和启发。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去好好读一读郭沫若关于爱情的诗歌哟!。
外国爱情诗赏析《总是一再地……》〔奥地利〕里尔克
外国爱情诗赏析《总是一再地……》〔奥地利〕里尔克〔奥地利〕里尔克总是一再地,虽然我们认识爱的风景,认识教堂小墓场刻着它哀悼的名姓,还有山谷尽头沉默可怕的峡谷:我们总是一再地两个人走出去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仰对着天空,卧在花丛里。
(冯至译)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永不可缺少的生活。
爱情,亦是文艺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为了爱,有多少人陶醉,为了爱,有多少人憧憬;为了爱,有多少人哀泣,为了爱,有多少人殉情。
尽管爱是一杯甜蜜的苦酒,尽管爱往往带来烦恼和忧愁;尽管爱常常与死神结伴,尽管爱有时要与亡灵同行,使千百年来,无数的痴男情女仍执着地在这条古老而新鲜的小路上前行。
他们在一遍遍重演着这一周尔复始的爱之旋律。
反映到文艺创作中,在作家或诗人的笔下,爱情便成了他们抒发情感、表现生活的重要源泉。
而在对“爱情”这一永恒的、古老的主题的反映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总是一再地……》就很有特色。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
他正生活在一个新旧世纪的交替时期,旧世界的危机感和新世界的希望交织在一起。
这种复杂的社会现实,使里尔克像当时其他一部分知识界人士一样,看不清前途,从而逃避到艺术的“象牙之塔”中,他崇尚内心,性情孤僻,极度敏感。
既不能与环境相协调,又无力去改造周围的环境。
因此,在他的早期创作中,神秘、梦幻、死亡和感伤便成为基本特征,作品充满了新浪漫主义的世纪末情绪。
但是,里尔克并没有重走他的浪漫主义前辈的老路,而是在多年的转辗旅行中不断探索人生,观察事物,逐渐从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
与之同时,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即从内心世界转向大自然,从抒写主观的“我”转为对外界事物的仔细观察和精确描绘。
作为诗人,里尔克的重要作品有诗集《祈祷书》(1905)、《图案集》(1906)和《新诗》(上、下集,1907—1908)等。
《总是一再地……》是里尔克的一首含义隽永、耐人回味的爱情诗。
泰戈尔 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 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泰戈尔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 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 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
▼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
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竞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
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905年以后,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的决定,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营人义愤填庸,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
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
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
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
英文诗歌的永恒主题
英文诗歌的永恒主题作者:冯华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2期[摘要] 本文以莎士比亚的诗歌为例,说明英文诗歌中爱和美是常常出现的主题。
诗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的爱情和对美的向往。
尽管对于什么是美,诗人的看法各有不同。
但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不约而同的探讨了这一主题。
[关键词] 莎士比亚;爱;美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喜好因人而异,有人爱之如痴如醉,有人避之唯恐不及,有人阅读时如饮美酒,有人就嫌其晦涩难懂,读起来如喝中药。
人们会问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每天急于应对的事情不计其数,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去阅读诗歌?事实是,即使一个人再不喜欢诗歌,从不阅读诗集,也不能使自己免受诗歌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目光所及,处处有诗歌的影子: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童谣儿歌;商业宣传中的广告语;中外流行歌曲的歌词;最受欢迎的电影对白;甚至各个体育赛事的宣传语。
其实广意上来说,诗歌只不过是带有节奏和韵脚的文字。
著名的运动品牌Addidas的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世界杯的宣传语:“It’s a time to make friends.”;2008年的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非正式意义上未完成的诗句。
诗歌的影响和语言本身一样广泛一样久远,而英文诗歌又有其独特的体裁和韵味。
在各种体裁的英文诗歌中,爱与美都是永恒的主题。
一、不同体裁英文诗歌中对爱的渲染英文诗歌的体裁大致分为史诗,民谣,英雄体双行诗,十四行诗,无韵诗,挽歌,颂诗,戏剧独白,自由体诗等。
在各种体裁的英文诗中都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渲染,而最集中的体现是在民谣和十四行诗中。
民谣作为一种古老的诗歌体裁,其中从来不乏对爱情的歌颂。
以罗伯特.彭斯的一首诗为例,在这首名为《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诗中,诗人写到:“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Till a' the seas gang dry.Till a' the seas gang dry,my dear,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一直到四海涸竭。
浅谈我对文学情感性特征的理解
浅谈我对文学情感性特征的理解08级汉语言(1)班沈毅摘要:科学成就了世界伟大的改变,但改变不了人生的基本事实。
生命原本是简单纯净的,亘古不变的是我们人性深处质朴的一面,比如诚实善良,温柔敦厚,比如坚强勇敢,当然,还有真挚的爱。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尝试着用语言建构现实世界这样的一种方式表达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这种体验和思考,正是基于我们最普遍的人类情感。
关键字:文学情感人性文学作品正文:众所周知,情感性是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强调文学艺术的情感性的观点就像一条粗大的红线贯穿始终。
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18世纪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也非常重视作品的情感性的表达。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文论家就提出文学是基于普遍人性的,而人性,则是人类情感的源头。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形象性,情感性,虚拟性是文学的三个审美特征,如果说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外在标志,那么情感性就是文学艺术的内在品格。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的,或者说包含着大多数人的情感。
文学作品往往承担着这样一种任务,那就是启迪和教化读者。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这样对艺术下过一个结论:“艺术是这样一种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文学属于艺术,艺术本身是如此,文学自然也是如此,作家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读者,而读者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体验到这些感情,与作家和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
所谓共鸣,也就是指文学接受者在文学传播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学创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出的浓厚的人类感情,进而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因而身心愉悦,在某些人生经历的感情体验上不再孤独。
可见,文学的情感性,大多是基于普遍人性的。
我国当代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就曾这样说:文学是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的。
普希金诗选读后感
普希金诗选读后感普希金诗选读后感(一)读了普希金的《理智与爱情》这首诗,觉得深有感触,在爱情的面前,所有的理智都是空谈,可以这么说,爱情是盲目的。
在专业的立场来看,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爱恋、彼此信任的情感,但是其实爱情是不可以用任何言语来表达的。
就像诗中描述的那样,尽管理智一再告诫牧女不要去理睬那个追逐她的少年,但是在爱情面前,任何人都只能败下阵来,“爱火就开始在他们心中燃烧,达弗尼斯在美女的脚下跪倒,多丽达垂下了痴迷的眼睛。
”这句话就能充分展示爱情的奇妙,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话语,只需一句就可以让爱情之火在心中燃起。
在爱情的国度里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不爱,所以要理智来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诗中一直出现“爱神”和“理智”,在面对少年的追求的时候,爱神与理智两位都提供了自己的见解,虽然理智认为不能如此轻易地接受男子的求爱,但是只要爱神一说话,牧女就情不自禁投向了爱情的怀抱,接受了少年的求爱,说明了爱情的伟大和神秘。
爱情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诗的开篇就可以看出来,“少年达弗尼斯追逐着多丽达,‘停一下’,他喊道,‘停一下,美人儿,只要你说‘我爱你’,我就不再追赶,爱神可以为此作证!’”就是说如果牧女没有说出我爱你这样与少年互动的话语,少年就要不停的追逐下去,其实被追求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亘古不变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体现你们彼此的爱有多深。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理智和爱情是相互对立的,普希金的诗我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为了表达这方面的信息,只是说爱情初期是缺乏理智的,但是经营一段感情还是必须要理智的,太过盲目必然结果会不太理想。
诗的结尾中说,少女投入爱人的怀抱,而爱神就说“祝你幸福”,我认为,这是普希金对于爱情的一种美好憧憬和期待以及祝愿幸福是爱情最美好的结局,希望每一段爱情都能够长久,这是古往今来爱情诗的主题。
而最后又说理智唯有沉默,我们可以联想,也许理智并不是因为牧女不曾听他的话而沉默,而是在想如何让这段爱情能加入一些理智的成分进去,所以,也许,爱情也可以理智,这是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于爱情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是文学尤其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有人类就有爱情,有爱情就有歌声。
俄国伟大艺术家别林斯基告诉我们: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
”爱情本身就是一首歌,有时旋律中酿造着苦涩,有时旋律中洋溢着欢乐;爱情本身就是一首诗,有时朦朦胧胧,有时潇潇洒洒。
从那渺远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中国文学史上就留下了数不清的爱情诗篇。
这首《织女谣》以一位织布女子一边织布一边思念情郎来大胆热烈地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湘西女子从小就学会了织布,手艺精湛。
所以诗歌从织布写起。
前两句“抽一缕春光织条花带/抽一缕秋光织件霓裳”将织女手中抽动的丝线幻化做抽象的“春光”与“秋光”,还要要将“春光”“秋光”织成“花带”与“霓裳”,给人以美感。
“我把春秋打个美丽的心结/将阿哥悄悄锁在我的心上”这两句看似不合常理,细品却恰切诗情。
诗歌在语言上运用反常的形式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与感觉嫁接在一起,看起来荒谬,但确实可信的,因为它以心理的真实为依据,是一种艺术本质上的真实状态。
这就是诗歌理论上所谓的“佯谬”,诗歌要完成的是对不可传达的传达,诗歌这一特征迫使诗歌必须“跨过日常语言的框框之外去活动”(黑格尔《美学》)。
情至极处必用语惊人。
以事理上的无理来艺术地表现情理上的有理,这就是苏轼所讲的“无理而妙”。
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词云: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词中叠用六种自然界绝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作为盟誓,表达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真挚爱情。
以不通之事写人之常情,于事理虚假,于情感真切。
读者从作品中感受到的是诗人所抒写的激荡在心灵中的强烈情感,却不会去指责诗人在作品中瞎编乱造那些违背客观事理的事情。
语言上无理,艺术上精妙,这样描写不但没有妨碍诗意的表达,反而在诗境上曲折而更深一层;这就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具有的自然天成的美感特征所产生的审美效应。
要把春秋时光打成心结来锁住她的
阿哥,这种不合常理却恰好成功表达出了对情郎极端的爱。
所以说这句看似无理却深得其妙。
“织机儿吱吱响/夜歌儿轻轻唱/心鼓儿微微敲/情丝儿慢慢长”。
前两句写外在环境,后两句写内心波动,外境是内心的外化,内心又是外境的映衬,二者相得益彰。
“再织一个心中的憨模样/常抱花枕梦里亲姑娘”紧接前几句,织女想要织出她朝思暮想的阿哥的憨模样,然而在我们读者的眼前晃动的何止仅是一个憨哥哥呢?那时时刻刻思念情哥的痴妹妹形象不是更为突出吗?真是相映成趣。
第二节“抽一缕银丝织成月亮/抽一缕金线织成星光”将手中的丝线与夜空中的星月联系在一起。
从而自然引出下两句“我把日月搭座七彩的鹊桥/让哥妹结伴在人间天上”。
这两句用典,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为依托,直白地写出渴望与阿哥相会的心愿,进一步表达思念之深。
诗歌的用典有“直用其事”者,亦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这里属于前者。
古人用典讲究“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比如脍炙人口的曹操的《短歌行》结尾句: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
“xx公戒xx禽曰:
吾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也。
”这首诗题曰“织女谣”,在此又用牛郎织女鹊桥会之典,一真一幻,似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真是神来之笔。
“再织一个福娃咯咯地笑/常在妈妈怀里看太阳”这两句可谓大胆的突破,在一般的爱情诗中,都是用含蓄委婉的语句来表达,而这首诗以这样直白大胆的语言来表露内心的强烈感情,非但没有破坏诗意,反而与本诗的风格以及主人公情感的炽烈极为贴切自然。
全诗三节都出现“织机儿吱吱响/夜歌儿轻轻唱/心鼓儿微微敲/情丝儿慢慢长”这四句,诗末又以此做结,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这种手法称作重章叠唱。
叠唱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于
《诗经》,并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诗歌作品之中,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这首诗将这四句叠唱,从而使读者加深了对诗歌中主人公形象的印象,渲染诗意的氛围,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以这种叠唱手法来凸显,岂不更加强烈而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