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合集下载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三年级国学教案1、⼈之初教学⽬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个⼈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性的理解。

启发⼤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导⼊《三字经》是古代⼩朋友上学的第⼀本书,是⼀本启蒙读物。

他⼀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朋友上学学的第⼀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以前中国发⽣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起学习⼀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诵读新句⼦:请⼀个学⽣上台领读,⼤家⼀起诵读三、讲解句⼦,阐释概念:1、⼈之初,性本善:“初”在这⾥就是“刚出⽣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个⼈在刚出⽣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步启发思考]教师⼩结:引出,同样的⽗母,⼀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法改变,⼈⼈⼀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件事4、讲解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的第⼀个⽼师⼀般是谁?⽗亲应该对教育孩⼦负什么责任?在孩⼦的成长之中,⽗亲起了⼀个什么样的作⽤呢?讲了岳飞教育⼉⼦的故事教育当然是⽗母的职责,但是⼈终究要⾛进社会,要离开⽗母,进⼊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三年级l国学教案

三年级l国学教案

lǜ ér hòu néng dé
wù yǒu běn mò
安 而 后 能 虑 ,虑 而 后 能 得 。物 有 本 末 ,
shì yǒu zhōng shǐ zhī suǒ xiān hòu zé jìn dào yǐ
事 有 终 始 ,知 所 先 后 ,则 近 道 矣 。
gǔ zhī yù míng míng dé yú tiān xià zh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 天 子 以 至 於 庶 人 ,壹 是 皆 以 修 身 为 本 。
qí běn luàn ér mò zhì zhě fǒu yǐ
qí suǒ hòu zhě báo
其 本 乱 而 末 治 者 否 矣 。其 所 厚 者 薄 ,
ér qí suǒ báo zhě hòu
wèi zhī yǒu yě
cǐ wèi zhī běn
而 其 所 薄 者 厚 ,未 之 有 也 。此 谓 知 本 ,
cǐ wèi zhī zhī zhì yě
此谓知之至也。
suǒ wèi chéng qí yì zhě
wú zì qī yě
rú wù è xìu
○2 所 谓 诚 其 意 者 ,毋 自 欺 也 。如 恶 恶 臭 ,
rú hào hǎo sè


cǐ wèi chéng yú zhōng
xíng yú wài
则 何 益 矣 ? 此 谓 诚 於 中 ,形 於 外 。
gù jūn zǐ bì shèn qí dú yě
zēng zǐ yuē
shí mù suǒ shì
故 君 子 必 慎 其 独 也 。曾 子 曰 :“ 十 目 所 视 ,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第二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词,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 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三)第三章: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三年级国学教案

三年级国学教案

三年级国学教案教案主题:国学经典篇——《弟子规》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听课记录表;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对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弟子规》。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解释《弟子规》是我国古代的一本修养性很强的书籍,内容包括了很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3.教师出示教学PPT,呈现《弟子规》的封面和部分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履行第一到十规(15分钟)1.学生在课本上认真阅读并默写第一到十规的内容。

2.教师解释每一条规则的意义和用处,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这些规则。

三、分角色演绎(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位《弟子规》中的角色:父母、师傅、朋友等。

2.每个小组练习并演绎他们相互之间的对话情景,展示他们如何履行《弟子规》中的规则。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绎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四、小组讨论与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就自己的演绎情景进行讨论,总结他们在演绎中有哪些正确的做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发言和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给予评价。

五、拓展(10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探讨《弟子规》对于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以此为题拓展文章,写下自己的见解。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读《弟子规》,并可以参与相关的演绎和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并强调《弟子规》的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演绎和讨论的方式,理解和领悟其中的规则和要求。

三年级国学教案

三年级国学教案

三年级国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第二单元:《弟子规》选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见闻。

》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段《孝感动天,卧冰求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理解国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国学的韵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背诵法:鼓励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在学期过程中的学习成绩,检验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家长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三字经》选段,共4课时。

2. 第二单元:《弟子规》选段,共4课时。

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段,共2课时。

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段,共4课时。

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段,共2课时。

6.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共2课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国学感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理解:让学生朗读选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国学之美。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第一课:《弟子规》教学目标:1.熟悉《弟子规》的内容。

2.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弟子规》的教材。

2.大字报、课件、声音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教师播放一段与《弟子规》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关于什么的?”导入知识: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内容,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汇,例如“父慈、母爱、兄友、弟恭、夫妻和、父子双亲敬、臣妾君臣敬、朝朝问好、夜夜问安等”。

学习活动:1.学生分组阅读《弟子规》,每组负责阅读一段,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一段的精神内涵。

2.学生逐段背诵《弟子规》,并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模拟其中的情境。

3.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弟子规》的创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鼓励他们发表思考和感受。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竞赛,“谁能背诵最多《弟子规》中的章节”。

2.学生有选择地演绎《弟子规》中的故事,可以进行小小说的创作或戏剧表演。

课堂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出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百家姓》教学目标:1.熟悉《百家姓》的内容。

2.掌握《百家姓》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百家姓》的教材。

2.大字报、课件、声音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百家姓》的全文或其中的一部分,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吗?你们知道这是在讲什么吗?”导入知识: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百家姓》的内容和由来,并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常见的姓氏。

学习活动:1.学生一起念诵《百家姓》中的姓氏,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给出相应的释义。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别选择一个姓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姓氏的起源、历史及相关文化背景,并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3.学生进行《百家姓》的朗诵活动,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姓氏,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表演。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

三年级国学教学课件

三年级国学教学课件

三年级国学教学课件三年级国学教学课件一、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五、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年级:三年级主备人:1、礼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XXX 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XXX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操演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XXX对“乐”的评判。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XXX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XXX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XXX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典范引入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XXX“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XXX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XXX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三年级下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下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张海燕1、礼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年级校本教案国学启蒙教案

三年级校本教案国学启蒙教案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四、教师总结
三、学习四句名言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背诵,句中蕴含的道理会潜移默化地在心灵中打上烙印。小组展示,会给背的好的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教师总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给学生以期待,为他们的经典诵读之路指明下一步方向。
二、《名贤集》内容简介
以课件的形式介绍《名贤集》,较之教师口语介绍,对孩子而言更有吸引力。用孩子的口朗读资料,较之教师的介绍,更易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更易产生亲近感。另外,通过朗读资料,孩子们领悟到了《名贤集》与《弟子规》的共通之处,从内心就容易接受它。
《名贤集》是一本流行于民间的小册子,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显示的名言警句以及民间流传的格言、谚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师生谈话、引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名贤集》内容简介
一、师生谈话、引入新课
以孩子们熟知的《弟子规》的背诵,引入本课的学习中。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第二课《名贤集》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并熟背文中四句名言。
2、通过学习,受到传统伦理教育。
3、联系自身,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
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运用故事、实例沟通学生心灵,达到
教育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法:
听故事、背名言,在背诵、交流的活动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②针对情景二,让同学们设计出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
③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是否还碰见过这样的矛盾,提
出来让大家一起帮自己解决。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内容回家后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6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个体修订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单元《守诚信》的第二节的经典诵
④谨:寡言少语。信:诚实有信。
⑤泛:广泛。
⑥仁:指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
子夏曰①:“贤贤②,易色③;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⑤?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乎⑦?”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时:有两种解释。一说“在一定的时候”,一说“时常”。习:演习,练习。也可理解为温习,复习。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注释:
①践行:实践,实行。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灌阳竹枝词①
山春②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拥岸边③。
看到马杈频撤处④,欢声雷动说耕田。
注释:
①灌阳:今属成都都江堰市。
②山春:清代诗人,今成都崇州市人。
③开:每年农历三月开堰放水。
国学课程《国学经典》教案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19页word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19页wor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冬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微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三年级国学经典下期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下期教案

电子备课教案( 2018年----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科目:国学经典年级:三年级教师:三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江上渔者教学目标: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三年级下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信当守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王二小、刘胡芦、陈小明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使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经典文本,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解析:对经典文本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含义。

4. 案例分析:通过故事、实例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5.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朗读、理解和背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理解和背诵。

3.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国学教案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五、总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子不学教学目标: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容。

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二、讲解课文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3、昔仲尼教学目标: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容。

二、学习新课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

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

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

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

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

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

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

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

隋代人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

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4、师生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四、总结。

5、花木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二、教学新课1、教师示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

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

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

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四、拓展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6、《三字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但是在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

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

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

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

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

这是孔子的原话。

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

你想读一读吗?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

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

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4、背诵比赛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5、理解“称三王”(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

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

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

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

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7、《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

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