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
浅记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浅记开平碉楼调研报告2011届建筑学二班张杨作为高一新生,为了配合学校的专业学习要求,在寒假期间,我进行了关于开平碉楼的调研报告。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口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
在全国各地,碉楼主要可分为开平碉楼、藏民高碉、丹巴碉楼和羌族碉楼,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开平碉楼。
III于开平与我母校较近,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笫35处世界遗产。
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II。
历史背景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 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会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特色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用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舍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关键词:开平碉楼;保护;利用一、文化底蕴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
国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
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
开平碉楼是世界先进建筑技术广泛引入中国乡村民间建筑的先锋。
近代中国城镇建筑已经大量采用了国外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开平碉楼作为一种乡土建筑也大量使用了进口水泥、木材、钢筋、玻璃等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改变了以秦砖汉瓦为主的传统建筑技法,这为更好地发挥它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注意形式的变化和美感创造了条件。
二、碉楼的保护(一)申遗保护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 古建筑的探索之旅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是中国稀有的古代民居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带领读者展开一次精彩的探索之旅,探寻开平碉楼的独特魅力。
一、碉楼的历史背景开平碉楼建立于明朝时期,是当时地方士绅为了保卫家族和财产而修建的防御性建筑。
由于当时的广东一带经常受到倭寇的侵袭,居民为了自保,建造了这些独特的碉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碉楼不仅仅具备防御功能,还成为了家族居住和经商的场所。
二、碉楼的建筑特点1. 外观独特:开平碉楼外观雄伟壮观,多为砖木结构,高度往往达到四至五层楼。
外立面用砖砌成,并装饰有精美的壁画、浮雕等艺术元素,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风貌。
2. 结构稳固:由于碉楼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因此碉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牢固。
楼体采用了坚固的木质框架,内外墙面使用了厚实的砖石材料,具备优秀的抗震性能。
3. 内部布局:碉楼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一楼通常用作商铺或集市,二至四楼是居住空间,顶层是观景台。
不同楼层的使用方式为碉楼的居民提供了灵活的居住和经商环境。
三、探索碉楼的奥秘1. 游览开平碉楼:参观开平碉楼是了解其独特魅力的最佳方式。
游客可以欣赏到碉楼的壮丽外观,近距离感受其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
2. 欣赏壁画和浮雕:开平碉楼的外立面装饰有丰富多样的壁画和浮雕,反映了地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仔细观赏这些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作品,还可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
3. 感受碉楼的居住环境:游客可以进入碉楼内部,参观不同楼层的布局和功能。
在逛碉楼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当年居民在这里生活和经商的情景,感受碉楼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4. 了解碉楼的历史变迁:通过参观陈列馆或博物馆,了解碉楼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碉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四、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1. 加强保护措施:对于古建筑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加大保护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碉楼的维修、防火和抗震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开平碉楼考察整理报告
开平碉楼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艺。在清朝末 年和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经济繁荣,碉楼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了巅峰。
开平碉楼的特点与风格
特点
开平碉楼具有坚实、稳固、防风、防 震等特点,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具有很好的防 御性能。
风格
开平碉楼的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建 筑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翘 角和雕花图案,也有西方建筑的柱式 和穹顶等元素。
装饰工艺
碉楼的内部和外部都采用精美的装 饰工艺,如雕刻、彩绘等,体现了 高超的工艺水平。
开平碉楼的功能与使用
居住功能
开平碉楼最初是为了防御土匪和盗贼 而建,后来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住所。
防御功能
文化展示
现在,许多开平碉楼被作为文化遗产 和旅游景点进行保护和展示,成为人 们了解侨乡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场 所。
考察过程简介
01
考察时间
2023年5月1日至5月7日
02
考察地点
广东省开平市
03
04
考察方式
实地走访、访谈当地居民、查 阅相关文献资料
考察内容
碉楼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 保护现状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
况等。
02
开平碉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开平碉楼的起源与发展
开平碉楼的起源
开平碉楼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时期,当时为了防御土匪和盗贼,当地人开始修 建碉楼。随着时间的推移,碉楼逐渐成为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
出版物
编辑出版关于开平碉楼的书籍、画册等,丰 富其研究成果和宣传资料。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收集渠道
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网络 资源等途径,收集关于开平碉楼 的文献资料。
碉楼保护调研报告
碉楼保护调研报告
碉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设施,是保卫边疆和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御建筑之一。
碉楼建筑独特,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碉楼保护相关调研。
调研发现,碉楼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工作中应给予特殊关注。
首先,对于已经破损的碉楼,需要进行修缮工作,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历史特征。
其次,要加强对碉楼的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碉楼文化价值的认识,以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
同时,应加强对碉楼修缮工艺和技术的研究,提高修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碉楼保护工作中,需要借鉴国外保护古建筑的经验。
比如,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方法,了解其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技术手段。
同时,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研究碉楼保护的技术和方法。
另外,我们发现,碉楼保护工作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明确碉楼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加强对碉楼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从根本上保护碉楼的安全和完整。
最后,要加强对碉楼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利用新媒体、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碉楼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提高公众对碉楼保护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对碉楼保护工作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碉楼保护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
总之,碉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对碉楼的修缮、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碉楼的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
2018·09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文化遗产入围世界遗产名录已达到了53处。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传承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还增强了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世界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密切关注,主要是从遗产申遗前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修复角度出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建议。
如单霁翔的《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2006年)通过介绍工业遗产的概念、历史进程、注意事项等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2016年)从文物修复角度对文物修复提出过许多可行性建议。
殷力欣的《祁阳重华学堂大礼堂: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殿堂》(2016年)着重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
目前国内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遗产现状调查文献研究较少,吴丽云《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泰山世界遗产资源保护》(2009年)调查了泰山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这是因为泰山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严重破坏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一、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现状及调查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其中有35座造型精美的碉楼和西式别墅散落分布在马降龙、自力村、三门里、锦江里四个分散的保护区内。
1996年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总体原则与提名评估标准”的研讨会上,专家“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殷付正超张超张万胜摘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用于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情况也时有发生。
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一些保护不到位情况,大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提出保护为主、教育为先、管理制衡、利用多样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表1四个遗产核心区35座核心建筑问题分类汇总表表2各碉楼存在问题数量汇总表建议将完整性原则同时应用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共3篇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共3篇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1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碉楼是粤西地区的建筑特色,而广东开平以其数量很多,分布广泛,类型种类繁多的碉楼而尤为出名。
一直以来,各位文史爱好者对碉楼都有着很高的研究热情,而对开平碉楼的历史研究则进行得更深入更细致。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开平碉楼的历史研究:基本情况、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一、基本情况广东开平是碉楼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碉楼数量超过10万座,是全国碉楼数量最多的一个地区。
开平碉楼的种类也相当丰富,大致分为楼、桥、楼桥、街衢、楼街、台楼、斗拱、四馆等多种类型。
开平碉楼一般由砖石、木材、岩石等材料组成,高低错落,雄伟壮观,具有非凡的古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历史背景广东开平碉楼建筑的兴起,源于明末清初。
明朝中晚期,广东开平一带屡遭海盗侵扰,人民生活备受摧残,为了保卫家园,一些土豪地主便开始在自家庄园内建立碉楼或水塘城池以供自卫。
清朝时期,更多的开平人建造碉楼,因其具有前后视野宽广,防卫能力强大的特点,广受人们喜爱。
特别是在清朝中期及以后,由于各种外来侵略和自然灾害的持续摧残,国家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动荡不安,开平碉楼的建造达到了顶峰时期,数量激增,形制更为复杂,同时也成为各种文化艺术的综合博物馆,展示着开平历史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
三、文化特色广东开平碉楼是南粤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在广东,开平碉楼已成为浓缩了地方文化、传统民俗、历史遗产的重要象征。
在广东民间传说和诗词歌赋中,开平碉楼被赋予了高深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成为民族精神和文化情感的象征。
开平碉楼不仅是一种住宅,更是一份凝聚了开平百姓智慧和良善心灵的文化遗产。
这种文化遗产之于开平地区,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更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广东开平碉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历史文化价值深刻影响着广东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各种文化周边产品和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开平碉楼考察整理报告
夯土楼——适庐
● 砖楼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
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 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 砖。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 的13.6﹪。
碉楼与庐 (中间建筑为碉楼,
两边建筑为庐)
2、碉楼分布
开平现存的1833座碉楼,分布在 全市的18个镇(办事处),以中部冲 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蚬冈、赤坎等 镇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其中, 塘口536座,赤坎200座,百合385座, 蚬冈155座。
开平市从众多碉楼及以碉楼为特 色的村落中,选择了三门里村落、锦 江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 马降龙村落群等四处为代表,组成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
二、碉楼概览
1、碉楼定义
碉楼是单体塔式建筑,高度一般多在五至六层,至少两层,最高为九 层。碉楼的门窗窄小、用钢板制作。墙体坚固结实,有枪眼,楼顶有“燕 子窝”。 当地的“庐”容易与碉楼混淆,与碉楼比较,“庐”的楼体舒 展,门窗宽大通风。有的“庐”的前后门上方或者墙角设计有枪眼,有的 还建有“燕子窝”, 但是它们只是碉楼防御功能的模仿,与碉楼不可同 日而语。
开平第一楼——瑞石楼
正是因为当时开平匪盗横行的社会状况,导致了碉楼这种兼有 居住和防御功能的建筑形式在此出现;正是因为华侨们特殊的文化 背景,导致了碉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而华侨们在海外用血汗积 累的财富,和他们攀比炫耀的心理,使得座座华丽的碉楼得以在开 平乡间出现。正因这些原因,开平碉楼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 术长廊” 。
华工血泪史
原因之三:竞争风流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作者:付正超张超张万胜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用于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情况也时有发生。
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一些保护不到位情况,大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提出保护为主、教育为先、管理制衡、利用多样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文化遗产入围世界遗产名录已达到了53处。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传承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还增强了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世界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密切关注,主要是从遗产申遗前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修复角度出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建议。
如单霁翔的《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2006年)通过介绍工业遗产的概念、历史进程、注意事项等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2016年)从文物修复角度对文物修复提出过许多可行性建议。
殷力欣的《祁阳重华学堂大礼堂: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殿堂》(2016年)着重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
目前国内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遗产现状调查文献研究较少,吴丽云《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泰山世界遗产资源保护》(2009年)调查了泰山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这是因为泰山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严重破坏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一、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现状及调查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其中有35座造型精美的碉楼和西式别墅散落分布在马降龙、自力村、三门里、锦江里四个分散的保护区内。
1996年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总体原则与提名评估标准”的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将完整性原则同时应用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开平碉楼调研报告一、引言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传统的农民建筑形式之一。
碉楼通常是砖木结构,分为三到四层,是徽派建筑和南方水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调研报告将对开平碉楼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当下的保护现状。
二、历史背景开平碉楼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开平是一个多河道纵横、交通不便的地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免受外部侵略,当地农民开始修建碉楼作为防御设施。
在明代和清代,碉楼的规模逐渐扩大,并逐步演变成为集居、防盗、防火、观风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三、建筑特点1. 堡垒式设计:开平碉楼常采用堡垒式布局,外围设有围墙和护城河,形成天然的防御体系;楼内设置有防御洞门和射击孔。
这种布局使得居民可以在危急时刻躲避攻击,保护自己的安全。
2. 砖木结构:开平碉楼的主体结构多由砖石和木材构成,砖砌外墙厚实且坚固,木质结构具有弹性,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台风的袭击。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碉楼能够在众多水道交错的地势复杂的水乡地区得以建造和保存。
3. 装饰精美:开平碉楼的外观装饰精美,常用彩画、绘塑、灯彩等形式。
楼梯、门窗、梁柱等构件上都镶嵌着精致的雕花图案,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细致工艺和艺术价值。
四、保护现状及挑战1.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开平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国际认可和重要支持。
目前,相关部门在对碉楼进行修缮和维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措施。
2. 商业开发压力:由于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环境,开平碉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一些碉楼周边的商业项目正在扩建,对碉楼的保护构成了压力。
必须平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确保碉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3. 意识普及有待加强:尽管开平碉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许多当地居民对其文化价值和保护重要性仍然缺乏了解。
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碉楼的意识,让他们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国内游客满意度探究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国内游客满意度探究当前,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加,而旅游业主要依靠自身优良的服务质量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中,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本文主要利用调查分析数据的方法,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服务质量以及顾客满意度进行研究,进而体现国内游客对当前旅游地区的满意度及相关建议,进而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管理。
标签: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顾客满意度当前,游客对于景区的满意程度是游客评判景区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当前旅游业竞争较大,具有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景区为了让游客可以对其进行较高的评价并向他人进行推荐,一般会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学者人认为,游客满意度是当前旅游行业维持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游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可以充分了解景区的缺陷,并为提供相应的需求,满足游客对景区的期望,进而提升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
一、开平碉楼与村落简介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公里,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
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多种建筑类型相互交融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千辛万苦建成的碉楼上。
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目前,开平碉楼与村落开发景区有马降龙村落群、锦江里村落、自力村村落,现为AAAA旅游景区。
每年游客数量约174万人。
二、开平碉楼与村落国内游客满意度的理论分析1.对景区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当前,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开平碉楼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平碉楼考察报告篇一: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发展与保护摘要:开平碉楼是开平市特有的,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鼎盛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合璧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人们对开平碉楼现状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保护意识急需加强。
为此本小组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以及人们对碉楼保护意识的调查分析,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概括性地总结开平碉楼的概况,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碉楼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开平碉楼保护与发展调查分析一、前言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本小组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同学们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融入江门生活,保护好、宣传和利用好开平碉楼,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如何让世界遗产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碉楼保护调研报告
碉楼保护调研报告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碉楼文化遗产,了解目前碉楼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以便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碉楼的历史、构造特点、保护情况以及相关问题。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碉楼保护单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
实地考察重点选择了我国某省份的典型碉楼群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结果一、碉楼历史和构造特点通过对多方资料的查询和专家学者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碉楼起源于明代,是中国民间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碉楼保护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碉楼保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 碉楼保护意识不足:部分保护单位对碉楼文化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存在保护工作被忽视或轻视的情况。
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碉楼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保护单位和相关部门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建设、维护和修复的需求。
3. 保护科技手段欠缺:目前碉楼保护主要依靠传统的修缮方法,欠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导致保护效果不理想。
4. 碉楼文化传承困难:碉楼文化传承面临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传统工艺技能传承困难等问题。
调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保护意识:加强对碉楼文化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单位和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2.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碉楼保护的财政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筹措更多的保护资金。
3. 推广先进技术: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三维重建等,提高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水平。
4. 加强传承培养:加强对碉楼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培育一批专业人才,传承传统工艺技能。
结论碉楼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目前碉楼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通过加强保护意识、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强传承培养,可以有效提升碉楼保护工作的水平,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
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篇一: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一、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本小组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同学们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融入江门生活,保护好、宣传和利用好开平碉楼,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碉楼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如何让世界遗产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研究类型: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为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有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调查范围为开平市部分村镇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碉楼给周边村名居民带来的利益,居民对保护碉楼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碉楼的重视程度;还有就是调查碉楼周边的环境情况,了解哪些地方具有发展潜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困难。
不少调查者不太愿意和我们合作,有的人甚至认为我们在做欺诈性的传销,连让你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广东开平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体就是碉楼。
这些碉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开平人民的生活历史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广东开平碉楼的历史和研究意义进行探讨,介绍碉楼的种类和特色、历史沿革、科学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以期引起人们对开平碉楼的和深入研究。
碉楼是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开平碉楼则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由于社会治安不稳定,为了保护家庭和财产安全,当地人民开始修建这种防御性建筑。
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一般分为多层,下面几层作为储藏室或饲养动物的地方,上面则用来居住或存放粮食。
这些碉楼多采用砖石或混凝土建造,墙壁厚实,窗户狭小,具有很好的防御性。
开平碉楼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开平人民为了保护家庭和财产安全,开始修建碉楼。
20世纪中期,碉楼的数量达到了顶峰。
这期间,碉楼的建筑风格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更为复杂和豪华。
不同时期的碉楼特征也不尽相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开平碉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
在建造过程中,人们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和结构布局理念。
例如,许多碉楼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此外,碉楼的通风和取暖设施也非常完善,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这些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艺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平碉楼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方面,碉楼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传统文化,反映了开平地区的社会发展历程。
另一方面,碉楼也是中国华侨文化的一种体现。
许多碉楼是由华侨出资修建的,其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也受到了海外文化的影响。
在民俗习惯方面,碉楼内的布局和陈设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是研究开平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宗教信仰方面,碉楼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许多碉楼的墙壁上雕刻有精美的宗教图案和象征符号,如佛教的万字符、道教的太极图等,这些元素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追求。
江门的环境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江门的环境调查报告篇一: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12.24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发展与保护12秋商务英语接轨班1244001465561雷丽珊一、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本小组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同学们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融入江门生活,保护好、宣传和利用好开平碉楼,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如何让世界遗产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研究类型: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为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有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调查范围为开平市部分村镇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碉楼给周边村名居民带来的利益,居民对保护碉楼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碉楼的重视程度;还有就是调查碉楼周边的环境情况,了解哪些地方具有发展潜力。
广东省开平碉楼建筑研究
按使用功能分
开平碉楼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 碉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 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 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 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 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 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 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碉堡楼建筑特点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 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 火攻;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 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 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 元素,融入了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 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 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让子弹飞》“鹅城”拍摄场地
文化意义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 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 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 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它还突出的体 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开 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 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成群,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 形式,它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乡土建筑史的内容,改变了当 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
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江门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开平市的一处古建筑,是中国南方明代以来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风貌最为独特的古建筑群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南方碉楼群的代表。
碉楼建筑的风格独特、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深受游客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本文对江门开平碉楼进行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一、历史江门开平碉楼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大约是在明永乐年间(AD 1403-1424)建造,总共有123个碉楼。
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南方建筑风格和西方的防御体系,以运河为脉络,沿运河建造而成,内部设有厨房、仓库、枪楼等防御设施,是“水乡碉楼”的独特表现。
碉楼高大、宽阔,外表精美,内部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工艺和审美的特色。
二、文化江门开平碉楼是中国南方碉楼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碉楼的建造始于明代,受到南方水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和建造方面特别注重水上交通,也因此在运河沿岸兴建了大量碉楼以加强防御。
碉楼的建筑功能丰富,既是居住场所,也是交通、防御和商业的结合体,表现出了明代人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碉楼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建筑、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优秀传统,受到了广大游客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推崇。
三、建筑特色江门开平碉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而闻名于世。
首先,碉楼的结构布局以内散式居住为主,并且在内部还设有楼梯、走廊、阳台、观景台等设施,变换着姿态,无不体现出碉楼建筑的独特性。
其次,碉楼建筑对明代建筑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在碉楼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和造型上。
最后,江门开平碉楼用灰条砖建造,砖质坚固,色泽光滑,不易受损。
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致、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珍品。
四、现状与保护江门开平碉楼的现状较为良好,但受到了环境污染、人为损坏等问题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宣传,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市场为先导”的保护机制;二是加强研究和规划,建立完善的研究和规划机制,明确碉楼的发展方向及保护策略;三是加强环境治理,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净化环境,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四是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监督管理,保障江门开平碉楼的正常运营和保护。
浅记开平碉楼调研报告-论文资料(word可编辑)
浅记开平碉楼调研报告-论文资料(word可编辑)浅记开平碉楼调研报告2011届建筑学二班张杨作为高一新生,为了配合学校的专业学习要求,在寒假期间,我进行了关于开平碉楼的调研报告。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
在全国各地,碉楼主要可分为开平碉楼、藏民高碉、丹巴碉楼和羌族碉楼,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开平碉楼。
由于开平与我母校较近,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历史背景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 30年代。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会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特色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
开平碉楼 建筑研究 地域文化资料
碉楼造型
• 碉楼下部形式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每层相当于三间或 更大:小碉楼每层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 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碉楼造型
•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有表现力,人们 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 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 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讲开平碉 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 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反映着楼主人的 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 响。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的程度,是开平 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5度,年降水量1700• 景点名胜:开平碉楼、立园、赤坎欧陆风情街、南楼纪念公园、梁金山风
景旅游区、孔雀湖旅游区、开元塔公园、风采堂、加拿大村、周文雍陈铁军 烈士陵园等。
历史背景
• 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更加腐 败,开平人们被迫生计,开 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 乃数辈人的艰苦努力渐渐有 些产业。 • ②民国时期,匪患尤为猖獗, 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 故土匪集中一带作案。 • ③地势低洼,河网密集,每 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 ④为防匪患海外侨胞纷纷集 资汇回家乡建碉楼。
碉楼的历史作用
避盗防涝 抗日据点 共产党地下活动场 所
开平境内不少 碉楼在各个革命阶段, 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中 起过积极的作用。而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山楼”更一度是 开平党组织的重要活 动中心, 在开平抗日救 亡运动中,发挥了重 大作用 开平碉楼,在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以避盗匪”,“非此则牛猪 抗日战争后期,为 谷米不能保存,妇人孺子不能 阻止日寇开辟四邑 安睡,故合数家或数十家建一 直通两阳之捷径— 楼”。 —由新会、江门出 碉楼建成后,确在保护 广州,连结成一条 由南路向广州撤退 侨眷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 起过不小作用,特别是匪劫赤 之交通线,起过一 坎中学那次,在鹰村碉楼探照 定作用。 灯掩射配合下,“乡团堵截擒 谭钦及匪徒十一人,置于法, 人心大快”,此事在县内及海 外侨胞中产生极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开平碉楼的调查报告篇一: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一、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本小组开展对江门开平碉楼的调研对于同学们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融入江门生活,保护好、宣传和利用好开平碉楼,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调查对碉楼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如何让世界遗产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研究类型: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为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有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调查范围为开平市部分村镇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碉楼给周边村名居民带来的利益,居民对保护碉楼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碉楼的重视程度;还有就是调查碉楼周边的环境情况,了解哪些地方具有发展潜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困难。
不少调查者不太愿意和我们合作,有的人甚至认为我们在做欺诈性的传销,连让你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但我们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次调查。
在这一次调查当中,大部分居民对碉楼的历史作用,存在价值,保护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少部分人不了解。
对于碉楼附近环境的调查,%的人认为环境优美,%认为环境一般,%认为环境差,从这可看出碉楼附近的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人们对申遗的态度,%的人认为能使开平更加重视碉楼的保护%的人认为申遗本来只为了利益,其余%则认为两者都有,可见申遗也有一定的利益性;并且%的人认为申遗后城市建设更加合理,%认为‘副产物’%认为工厂增加,仅有%认为人民生活更富裕,可看出申遗有利有弊,应该引导使其往利处发展;当碉楼遭人破坏时%的人会上前阻止,%的人会不理睬,%的人要看情况而行这反映出人们的保护意识较强,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开平碉楼的现状及有关政府的保护与发展措施近年来,为保护开平碉楼,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三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文物法》和有关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先后制订了相关法规,在优化文物工作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颁布相关法规“申遗”期间,省政府颁布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开平市政府颁布了《开平市碉楼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把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申遗”成功后,广东省、开平市政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
XX年6月,开平市政府又颁布实施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二)强化法规宣传开平市充分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碉楼保护月”等活动,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支持文物保护的浓厚舆论氛围。
开平市文物部门每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文化、文物、旅游从业人员和镇、村代表举办文物保护相关培训班,强化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文物保护、旅游从业人员和村干部村民的法律法规知识。
此外,还专门编写了开平市乡土教材《开平碉楼与村落》小学版、中学版,在中小学专门开设了碉楼与村落保护的基础教育课程,来加强中小学生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教育。
(三)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文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上级的通知精神,市文物部门分别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和排除安全隐患领导小组,制定安全制度以及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遗产地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工作,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市文物部门还与各文保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
(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者既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主体,也是行政执法活动的最终实施者,执法人员素质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水平。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针对开平市文物多、级别高、管理工作难度大的现象,开平市专门成立了文物局和碉楼研究所(挂世界遗产管理中心牌子),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同时,调整了文物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文物工作的市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市文物局领导。
任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各镇(办事处)文化站也成立了一线文物保护队伍。
市文物行政部门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加强业务辅导学习,全方位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依法保护管理开平碉楼,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笔者认为,开平碉楼执法保护管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仍存在一些不足。
这些不足有来自上层的客观原因,也有自身的问题。
如:国家层面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不健全;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差距;执法人员在管理公共文化事务的实践中,还习惯于用行政管理代替法制管理,存在较少使用法制手段引导的现象等。
三、人们对开平碉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开平碉楼的保护应该以多种形式交叉进行,仅靠政府的管理是不够的,群众的力量尤为重要,因此提高人们对碉楼的环保意识是开平碉楼保护的重要部分。
申遗最重要的收获是:通过申遗来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这是最重要的事。
开平碉楼申报成功后,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当地人说:“没想到这个破地方比黄金还要贵”,保护国粹的意识大大增强。
通过“申遗”如果没达到这一点,那么破坏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把开平碉楼当作圣地,没有人敢乱动。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部影视作品在江门拍摄,大部分集中在开平碉楼景区以及赤坎古镇。
而电影《让子弹飞》使开平碉楼名声更盛之后,开平市更坚定地把开平碉楼作为当地旅游开发工作方面的重点。
这样大制作影片在开平碉楼拍摄取景,将有力地促进开平碉楼的品牌传播,扩大开平碉楼的影响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人们对碉楼的保护保护意识。
四、开平碉楼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对于开平碉楼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奉行以下原则:(一)将开平碉楼作为整体保护现在很多人打着保护遗产的旗号进行所谓的开发、修葺,实际上那不是保护,根本就是破坏。
”对于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每一栋碉楼都有文化的传承,人和房屋是不可分开的,这里承载着人和家庭的故事,应该将承载继续下去。
有些碉楼荒废了很多年,但是很多的建筑还是有人居住的,很多的产权人是自己进行修缮的,这样既保存了碉楼本身,也保存了碉楼与人的和谐关系,这也是遗产的一部分。
而在有些地方,现在修缮的主体就变成了开发商和政府,而且变成了人房分离,就违背了要保护文化整体的原则。
在她看来,保护遗产不只是保护遗产中局部的所谓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是将整个遗产保护起来,因为这是整体的文化环境,整体的历史。
“我们的保护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做成一个一个的博物馆。
(二)保护和发展要贯彻科学发展原则一是明确价值。
价值是确定遗产性质、功能及其保护利用的依据。
价值包括自然科学价值,美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遗产涉及面很广,要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得出科学结论是国家级的还是世界级的,国务院批准和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才可以成为世界级的遗产及国家级的遗产。
二是保护优先。
保护是前提,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开发不能并举。
保护的标准是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此一定要用科学的规划,实现功能分区尤其是落实区内以精神文化和科教文化为主,科学分工协调发展,建立权威的中央政府的保护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的法规法律并且贯彻实施。
(三)保护与发展应唤醒民众唤起民众关注。
碉楼原来是民众嘴里的“破楼”,现在是自豪地说出来的世界遗产,我们还要不断挖掘宣传其价值。
开平市设立了县级单位罕见的文物局,将每年6月定为“碉楼保护月”,将其写入乡土教材。
如今我们更强调进一步提高村民保护遗产的参与度,关键是保障村民的利益。
另外我们也会更强调保持乡村传统生活生产方式。
这需要创新的做法,像我们最初申遗时,到村里遇到泼粪,到海外吃闭门羹,我们创新采纳政府托管做法,才赢得了海内外乡亲的共同支持五、开平碉楼的开发遇到的难题(一)碉楼分散,管理较难平碉楼自然星状地散布在开平各乡村,有“无碉楼不成村”之说。
的分散,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物大量散失,有充实难度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及人为破坏,楼内的一些当年的生活用品大量散失,要充实楼内文物有一定的难度。
(三)私有财产,难与当地村民达成共识开平碉楼多为私有财产,村民小农意识较浓,很容易在利益分成上产生分歧,难与达成共识。
从交通、艺术、地区等角度分析,除了立园和南楼已开发外,下列建筑群与单个建筑都具开发潜力:塘口镇自力村,赤坎镇虾边新村(加拿大村)、福和村、中兴里、赤坎旧镇,月山镇肇龙村,百合镇马降龙,蚬冈镇锦江里;获海风采堂,百合镇雁平楼、适庐,蚬冈镇中坚楼,赤坎镇居安楼、爱善堂,塘口镇方氏灯楼。
六、对策及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和江门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江门市的环境保护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加快保护立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保护法律、法规的支持。
虽然我国在XX年11月14日由文化部颁发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但这个《办法》只是某一个层面的管理办法,建议国家尽早出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使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有法可依。
《开平市碉楼保护管理规定》有些条文已经不再适合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应尽早修订。
篇二:江门开平碉楼调查报告摘要:开平碉楼是开平市特有的,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鼎盛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合璧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它在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人们对开平碉楼现状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保护意识急需加强。
为此本小组深入开平碉楼,通过对开平碉楼现阶段的保护状况以及人们对碉楼保护意识的调查分析,分析当前开平碉楼在保护和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研究对于保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效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