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1: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
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
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
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2: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
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
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
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
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
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
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3:18年前,俞敏洪告别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囊装上一辆三轮车,在月光下推出了北大南门,开始了新东方的艰难创业路。
从此,他所践行的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鞭策之语,成为了无数学生的座右铭。
他和他的培训学校早已成为中国英语培训的领军者,而他的创业故事本身就是一本励志教材。
1990年的一个秋夜,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俞敏洪正和朋友喝着小酒,聊着家常,窗外下着大雨,这时他在北大的校园晚间广播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因为在校外办培训班授课,北大给了他一个行政记过处分。
而且,处分通告和照片还贴在了北大三角地的玻璃橱窗里,为时一个多月。
在北大默默无闻的俞敏洪就这样出名了。
创业人物事迹
创业人物事迹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个创业时代里里,很多创业人物的事迹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创业人物事迹,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创业人物事迹一: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第一狂人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之称。
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
从他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
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
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镇企业,开始创业。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
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
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
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
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
“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因为举步维艰,因为四处碰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从苦涩中创造生活的经历。
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在农村创业致富名人事迹一打工仔养鸡创业十年欲造大品牌他16岁外出打工,从事餐饮服务行业,虽说辛苦,但也不至于风吹日晒。
打工时,他认为打工不能长久,遂产生创业想法。
在广东某鸡场打工的第一天,他吃了有史以来最难吃,但吃得最饱的一顿饭。
尽管条件艰苦,一想到自己的选择,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创业十年来,他带领上百户村民搞乌骨鸡养殖,村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收。
在看到乌骨鸡批发的抗风险能力低时,他开始想到走品牌的路线。
“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抗风险能力,让村民持续增收。
”目前,他已经在成都“探路”,未来两年将基本实现品牌化的道路。
说起创业,他总是显得很热血,他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完的情。
在他看来,创业是一件能让他激动的事情。
他说,创业不仅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还能带动周边的乡亲致富,这就是令他热血沸腾的事情。
他就是高县庆符镇百通村村民李丛江。
打工少年与鸡结缘2001年,16岁的李丛江外出打工,在成都温江一家农家乐从事餐饮服务。
农家乐的生意不错,一道名为“叫花鸡”的招牌菜点单率很高,“鸡的价值原来这么高?”这个印象逐渐进入了李丛江的脑海。
两年后,他又到广东清远从事餐饮服务。
“外出打工的人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知道回家后能做什么。
”李丛江说,他和身边的务工人员交流发现,只要家乡有机会,他们都愿意回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回家后自己能做什么。
不到20岁的李丛江心想,那些四十多岁务工者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他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有选择一条未知的路。
许是机缘巧合,许是命运安排。
李丛江想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养猪,他有一个同事是清远当地人,同事的亲戚养猪的效益还不错。
某天,两人跑到书店,选购两本养殖的书籍,一本是养猪,一本是养鸡。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名人创业故事十个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
因为在这过程中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可以做很大的东西。
在商业上的策略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名人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
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
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
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
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xxx,甚至9天9夜没睡觉。
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xxx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
名人成功创业致富实例3个
名⼈成功创业致富实例3个 成功的⽐例幸运占⼀半,另⼀半要靠⼈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逊以⾃处。
看看那些名⼈创业的实例,学习他们的⽅法,找到⾃⼰的成功道路。
那么下⾯是店铺分享的名⼈创业致富实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名⼈创业致富实例⼀ 从当保安到85亿⾝价这位东莞⼟豪还搞定了林志玲 东莞这个地⽅创造过⽆数奇迹,很多⽩⼿起家的⼈经过打拼成为巨富。
之前我写过东莞上市公司易事特⽼板何思模的创业故事,引起⼏⼗万⼈的关注。
今天介绍东莞另外⼀位富豪——郑耀南,20岁他只是沃尔玛的⼀名保安,如今41岁,在2015年胡润富豪榜上,他已经达到了85亿元⾝价。
他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1995年,郑耀南20岁,郑耀南从福建古⽥⽼家带了500块钱,跑到深圳。
中专毕业的他,能找到的第⼀份⼯作,是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做保安,看门。
就算是看门,他也很⽤⼼,他会留⼼记住每⼀个进出的⼈的名字,见⾯时能直接叫出来。
由于他的认真,⼏个⽉后,他从⼤门保安调到卖场做保安。
这⼀调整,改变了郑耀南的⼈⽣路。
很多⼈问,为什么他做保安做到了富豪了呢。
在卖场做保安的时候,他并⾮只是看看⼩偷什么的,他利⽤上班时间,⽤⼼观察消费者买东西的习惯,观察销售员是怎样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么管理商品的。
有⼀次,郑耀南知道⼀瓶⼩⼩的化妆品可以卖到300块的时候,他内⼼受到巨⼤的冲击,坚决改⾏做了销售,摸清门路的他,两年后辞职创业,凭借⾃⼰⼿头的2万多元,开了第⼀家化妆品店。
⼀年后就开到了8家,赚得第⼀桶⾦。
有⼀天,郑耀南看到⼀个卖内⾐的⼩摊,⼀件10元的内⾐,⼀⼩时营业额竟然卖了差不多1000元!他⼜坐不住了,觉得内⾐市场有前景,创办了都市丽⼈风内⾐公司,也就是现在满⼤街的都市丽⼈的前⾝。
2014年,他的公司都市丽⼈在⾹港上市,成为东莞凤岗镇第⼀家上市公司,2015年胡润富豪榜,郑耀南85亿⾝价上榜。
每年卖掉超过100亿的内⾐。
甚⾄不惜巨资请到了林志玲做形象代⾔⼈。
(6篇)关于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6篇)关于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杨元庆:联想集团的致富带头人杨元庆是中国IT行业的重要人物,也是联想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作为联想的领导者,他在过去的几年中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
杨元庆的成功源于他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对品质的追求。
他坚信创新是经营的关键,因此投资大量资源用于研发。
他的努力使联想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且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使自己成为一位致富带头人。
2. 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和致富带头人马云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和前任执行主席。
他以其在互联网领域的开拓和领导能力而闻名。
马云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面临失败和挫折。
然而,他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并寻找新的商机。
通过他的努力和勇气,阿里巴巴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云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他被视为致富带头人的典范。
3. 周鸿祎:360公司的创始人,网络安全的致富带头人周鸿祎是中国一家知名网络安全公司360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他以其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而闻名。
在他的领导下,360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之一,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周鸿祎的励志故事吸引了众多创业者,他的成功经验成为追逐梦想和创业致富的典范。
4. 马化腾:腾讯公司的创始人和成功企业家马化腾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他以其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能力而享有盛誉。
马化腾带领腾讯公司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推动了社交媒体和游戏行业的发展。
他的成功事迹激励着年轻人,鼓励他们勇敢创业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5. 丁磊:网易公司的创始人和互联网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丁磊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网易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作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和互联网创业者,丁磊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在创办网易之初就确定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坚持不懈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越来越多人加入创业的大军,中国的创业大军中,也有不少创业者成功创业,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1:陈光标今年45岁的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农村。
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育了5个孩子,陈光标2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
牛人陈光标:我的钱是从垃圾里“捡”来的陈光标13岁时,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一开始一天赚五六元钱,后来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
17岁那年暑假结束时,陈光标挣了2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陈光标并没有荒废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创业。
他认为上市不久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却没有直观性,患者不能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就出资请专家提供指导,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了简单的改进,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这样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一上市就广受好评。
这样一台成本不足干元的仪器,当年的批发价格约5000元。
陈光标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市场,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产品。
1996年,28岁的陈光标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电子疾病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
至2000年,他赚了几千万元。
这年,陈光标到山东泰安考察,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
陈光标发现其中有大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
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订购生产线,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进行深加工和技术处理,制成灵芝胶囊。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以前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方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向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正因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个性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总是让人动容和鼓舞人心。
他们以毅力、勇气和智慧,穿越重重困难,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下是几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功与智慧。
1. 张磊——从乞丐到亿万富翁张磊,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贫穷孩子,经历了贫困童年。
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拥有任何背景和资源。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用勤奋和才智,逐渐从乞讨生活中走出来。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磊来到城市,开始从事小本生意。
他从市场上收购廉价商品,然后再卖给别人。
虽然生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气馁。
他坚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经营方式,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张磊逐渐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成为了无数人的励志典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 王海——突破传统,创新风口王海,一个技术geek,对科技充满了无限的热情。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子产品是昂贵且高端的奢侈品,没有人看好他和电子产品有关的梦想。
然而,王海并没有受到外界质疑的影响,他坚定地相信电子产品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此,他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电子技术,寻找突破点。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王海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作为第一批创新者,他抓住了科技风口,带领公司迅速崛起。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点,取得成功。
3. 李娜——逆袭的中国传奇李娜,一个来自中国的网球运动员,用她的坚持和勇气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她从小接触网球,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网球并不被看好,她接受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
创业成功名人故事精选8篇
创业成功名人故事精选8篇创业成功名人故事精选(篇1)2008年开始在宿舍创业,到2015年,获得E轮融资,拥有几千员工,服务范围也从上海交大周边快速扩展到全国250个城市,这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的快速发展轨迹。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CEO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
饿了么还将与战略投资方达成深度合作。
融资完成后,饿了么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发布会后,张旭豪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喜悦,他豪言,饿了么要做餐饮界的阿里巴巴,目标是成为估值一千亿美金的公司。
已经广为熟知的初心叫外卖未果激活创业梦我们总是遥望大洋彼岸,为什么那里可以出现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样的人。
本质上,他们都受到了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相信人要独立创造,并且改变这个世界。
2008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也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
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
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
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
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
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
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只有互联网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
2008年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
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
在网址注册上,他们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名人困难创业致富故事
名人困难创业致富故事创业,年少者敢博,年长者善算,常胜者爱拼。
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名人困难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名人困难创业致富故事一29岁半年成为十亿万富翁,华尔街倒卖公司的故事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真事儿,但是情节比好莱坞那些狗血的商战电影更精彩。
主角是一个名叫AxovantSciences的公司,就在今天,2015年6月1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个故事里你会发现华尔街训练出来的资本高手是如何赤裸裸展现他们半年成为十亿富翁(Billionaire)的能力。
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上,过去几年生物医药板块的表现远超其他板块。
其中生物医药新股上市(IPO)表现的更加抢眼。
2014年创纪录,共有275家公司上市,募得850亿美元。
进入2015年,这股生物IPO 的势头没减反而越演越烈。
要说起AxovantSciences这家公司,不得不提公司的创始人,CEO兼董事会主席Vivek Ramaswamy。
Vivek可谓是青年才俊,年方29,印度裔。
在2014年被富布斯评为金融界的“30个30岁以下青年才俊”(Top 30 under 30)。
这小伙子在哈佛大学念生物本科,大四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创建一个叫做的公司帮助学生创业并成功的卖出这家公司。
这人特别热衷于政治,在哈佛大学就参加不少组织,喜欢辩论,但奇怪的是居然选择生物工程作为专业。
毕业后获得哈佛、斯坦佛和耶鲁法学院的录取。
但他没有立即去上,而是压住录取书,于2007年直接前往纽约华尔街加入QVT Financial,成为DanieGold的对冲基金团队一员,参与管理生物医药投资。
这个对冲基金也算是较大生物医药投资基金之一。
也不知道是运气还是超有能力,从2007年到2012年在QVT Financial期间成功投资三家丙肝药公司。
其中2008年开始投资Pharmasset,那时股价$10。
创业白手起家事例3篇
创业白手起家事例3篇创业是一条不归路,需要勇气和智慧,但是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成功地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事业成功的梦想。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三个创业白手起家的成功事例。
1.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杰夫·贝索斯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亚马逊电商巨头的创始人之一。
在1994年,贝索斯辞去了金融行业的高薪工作,只身一人前往西雅图,开始了亚马逊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时,贝索斯只有一些个人储蓄和借来的资金,创立了亚马逊作为一个在线书店。
他在亚马逊的初期,自己跑去邮局寄送包裹,亲自与快递公司打交道,他甚至还在仓库里和员工一起搬运货物。
贝索斯极其注重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和扩大亚马逊的产品线,最终将亚马逊打造成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通过贝索斯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亚马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从电子产品到食品、家居用品等。
贝索斯的创业故事鼓舞着无数创业者,他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毅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白手起家。
2.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与维珍集团理查德·布兰森是维珍集团的创始人,也是全球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他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的创业历程中充满了冒险和挑战。
1970年,布兰森利用自己的一辆旧货车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他从音乐界开始,创建了维珍唱片公司。
尽管初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失败,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通过与流行音乐巨星合作,如乌尔城堡合唱团和麦当娜,布兰森的维珍唱片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接着,布兰森将目光投向了航空业。
他成立了维珍航空公司,以提供舒适、高质量的服务,与传统大型航空公司形成巨大竞争。
他的创新和冒险精神,使得维珍航空从一家小型的贴牌航空公司发展为全球著名的航空品牌。
3. 马云(Jack Ma)与阿里巴巴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名人创业投资致富故事
名人创业投资致富故事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名人选择通过创业投资来实现财富增长。
他们以自己的明星效应和财富积累为基础,投入到各种不同的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创业投资致富的故事。
**故事一:周杰伦**周杰伦,作为一位知名的华语流行音乐歌手,他除了在音乐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之外,还积极涉足创业投资领域。
周杰伦在过去几年中成功投资了多个项目,包括音乐产业、影视产业、科技公司等。
其中,他最知名的投资项目之一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通过参与智能科技公司的发展,周杰伦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财务增长,还为推动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故事二:李连杰**李连杰,作为一位武术明星,他在创业投资领域同样有着令人瞩目的表现。
李连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涉足影视产业,在影视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他逐渐积累了财富和经验。
之后,李连杰开始将目光转向房地产领域,投资开发了多个地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李连杰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名人效应,更在于他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领域。
**故事三:陈妍希**陈妍希是一位知名的演员和女演员,在演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创业投资领域。
陈妍希在过去几年中紧紧抓住了电商行业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的品牌效应在电商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品牌店铺。
她不仅在电商领域取得了成功,还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版图,涉足时尚、美妆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财富的多元增长。
**结语:**以上就是一些名人创业投资致富的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名人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明星效应,还需要具备坚定的决心、不断的学习、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名人们才能在创业投资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愿更多的名人能够在创业投资领域中实现成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对于创业来说,新的路可能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别人不愿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事例,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创业道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事例一返乡大学生种植姬松茸远俏日韩乡情档案:黎富平,1979年出生于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到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2010年,回乡领头创办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7月7日,天刚蒙蒙亮,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的菌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9点,菌农们将刚采的满筐菌子,陆续背到加工基地。
“别看这菌子小,都已销到韩国、日本去了呢!”农户杨林十分自豪地把一背篼菌子放到过磅称上,“52.5斤!今天还算少的呢,多的一天有二三百斤!”一旁记账的小会计赵廷艳说:“自6月中旬开采菌子以来,目前已收鲜菌50多吨了。
”不远处,一台崭新的食用菌清洗机正在流水作业。
值班村民谭志先喜笑颜开:“每天上午7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月收入高的有3000元,和城里人上班没两样了!”农户们所从事的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都源自黎富平,一名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黎富平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回归故里发展食用菌姬松茸。
短短4年,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从贫困村迈步小康村,带动全县龙广、洒雨、平乐、普坪等乡镇180余户农户,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发展大棚615个,户均纯收入4.2万元。
目前,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日本等地。
【领头羊】带着乡亲奔小康12年前,黎富平从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了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很快就当上了桔山工委一下属企业生产技术部副经理、研发中心主任。
2005年,黎富平大胆承包了食用菌厂。
“没想到,第二年除了还清赊欠租金,居然还赚了二三十万元。
”2008年,黎富平了解到家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让出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做事,还可以照顾家人。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现在很多成功创业的人士,他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奋斗和艰苦拼搏上。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一:美国加州高速公路两旁,精致典雅的别墅群林立,那曾是初到美国读博士的朱敏的梦想之一。
不过当他第一次创业成功,有钱买下这里别墅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无心思去享受这样的别墅,而是在琢磨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
36岁作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并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朱敏,5年后已经开始在美国连续创办了2家it公司,将他的产品推广到财富1000强中的大多数公司,并且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企业搭起了国际平台。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现,如今,由华侨华人创办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公司约占硅谷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华侨华人对硅谷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硅谷创业在朱敏看来,在美国创业的想法源于硅谷的创业氛围。
“在硅谷,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认可非常简单,就只是基于你是否创过业,是否创业成功过。
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大企业做高管,虽然薪酬也很不错,但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怕被人看不起。
”朱敏攻读工程经济博士所在的斯坦福大学,正位于几千家各种各样新型的科技公司和各国精英聚集地硅谷。
得益于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他被学校鼓励参与实践,于是一边在ibm工作,一边读书,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因此步入it领域。
在这种火热的创业环境中,1991年,在自家的车库里,朱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创建了futurelabs,主要产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网络的“会议演示沟通系统”。
然而除去一般创业的困难,在美国创业的更大难处在于,虽然美国社会还算比较多元,但一个华人想要融入这样的社会并不容易,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去找美国人给你投资就更难。
朱敏回忆道,开始时美国人不投他,但他的产品吸引了一个新加坡人主动充当了他的天使。
名人奋斗创业致富故事
名人奋斗创业致富故事鼓励和促进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名人奋斗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名人奋斗创业致富故事一一个女人为何能带动近千户致富还意外收获爱情?被人拐骗、种植西瓜血本无归,阆中市文成镇白庙村村民何俊华在创业路上屡次受挫。
2011年,不服输的她再次回乡创业,创办起俊华畜牧养殖场,靠养殖小尾寒羊,走上了致富之路。
她还意外收获了爱情。
作为四川第一个成功养殖小尾寒羊的养殖户,她的养殖场经过5年多的建设,现已建成集种羊培育、肉羊养殖、羊肉汤锅,年产值近千万元的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
辐射带动周边10个县区、110个乡镇,近千农户共同发“羊”财。
2月19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进何俊华的小尾寒羊养殖场,探访她背后的财富故事。
首次养羊:因被“诱骗”接触养羊“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2月19日中午,何俊华的养殖场中,广播里响着悦耳动听的音乐。
占地1000多平米的俊华养殖场,小尾寒羊按照大小圈养在不同的圈舍中,个头最大的接近一头牛,个头小的也比本地山羊大。
为何会要给羊播放音乐?“刚隔奶的小羊,由于想要吃奶,就会叫个不停,小羊一叫,大羊会跟着叫。
”何俊华说,播放音乐可以减少小尾寒羊的躁动,增加它们的进食量。
“这也是一次偶然中发现的。
”何俊华说,有一次她在圈舍中检查小羊长势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电话,当电话铃音响起时,原本躁动不安的小羊,突然安静了起来。
从那以后,养殖场就开始播放音乐。
“主要是一些轻音乐,不能放一些高亢激昂的,会引起羊群躁动。
”同时,羊子怕黑,养殖场还会通宵开着电灯。
说着说着,何俊华就像抱孩子一样,随手抱起一只小尾寒羊,给大家介绍起她养殖场的情况。
何俊华16岁那年,被同村村民“诱骗”至河北保定。
“拐骗我的那个人说,在外面打工每个月可挣到300元人民币,而当时在单位上班的工人每个月才赚45元。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1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
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
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
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
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
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
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
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
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现代名人创业致富故事
现代名人创业致富故事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现代名人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现代名人创业致富故事一从校园饰品店到500余家店面,茶马云南的扩张之路茶马云南发源于美丽而又神秘的云南,是一个民族饰品连锁品牌。
从2003年到2016年,茶马云南用了13年时间,将一家校园饰品店发展壮大到拥有500余家店面。
2003年,1家校园饰品店;2005年,1家直营店;2006年,3家直营店;2009年,50余家店面;2012年,300余家店面;2015年,500余家店面......对开店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扩张速度并不是多快,这样的规模也并不是多大。
然而,从最初的小本经营到资本入驻,再到准备上市,茶马云南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健。
茶马云南这一路不是单纯地贩卖商品,而是在不断挖掘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站在时尚前沿,将时尚与民族风相结合,使品牌实现持续发展。
深挖产品文化内涵茶马云南的前身是一家校园饰品店,是由茶马云南现任董事长苏建益创立。
苏建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云南人,大学期间,苏建益将民族饰品从云南带到长春,并将其由地摊发展为一间小小的校园饰品店。
茶马云南之所以注重深挖产品文化内涵,一方面,苏建益对云南的民族文化感情很深;另一方面,产品只有融入文化才能持续发展。
最初的时候,茶马云南将产品融入了很多云南文化的东西。
很多产品设计采用了云南丽江的东巴文化元素。
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东巴象形文字被称为“文字活化石”,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茶马云南在有些产品上就采用了东巴象形文字进行设计,这些文字本身就具有意义,它们让产品变得更美观,更有文化内涵,也对传承东巴文化也非常有意义。
随着茶马云南的发展,茶马云南的产品设计不再局限于云南文化,而是扩大到整个民族文化。
茶马云南深挖民族文化饰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赋予每一件饰品独特的含义,也让茶马云南产品更加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5个月融两轮、10亿市场投放,半年成独角兽每个创业者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竞争”,杨浩涌也不例外。
这个曾亲手创办赶集网的人,在58同城与赶集合并后,出乎意料地又创业了,离开竞争,回到竞争。
去年11月,赶集好车从集团独立出来,更名“瓜子二手车”,杨浩涌自己给自己做天使,掏了6000千万美金。
目前,瓜子二手车已经完成城市覆盖75个,实时在售车源量达5万规模,员工共计4000名。
此前,杨浩涌曾放出话,“新的融资会最大程度投入在市场投放层面,2016年全年瓜子二手车在市场投放层面将投入10个亿。
”势能是企业生命而谈到投放10亿能不能收回成本时,瓜子的账面是这么算的:去评判一个市场的值与不值,并不是去看它的用户黏性,而是去看企业在几年之后形成的规模;瓜子认为,如果三四年后,企业的利润有三四十亿的规模,那么这十亿的广告投入就是合理的;而如果五年之后,整个销售额才十亿人民币,利润一亿人民币,那么这十亿的广告就永远算不过来账。
杨浩涌之所以能这么腰杆直挺地提出投放目标,和对手直接硬碰硬,是因为他深知企业的生存机会就在竞争上。
传统来说,企业是如何看待竞争关系?大多数人有这样的理解:要么,跟自己的团队说,“我们不要去关注竞争对手,主要关注自己”;要么,就是跟投资人、同行说,“市场其实大得很,每个人都会有机会,我们和竞争对手都可以做的很好”。
而杨浩涌自己的看法,正如他的出手一样,快且雷厉。
因此,在杨浩涌的构想里,企业追逐竞争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他将之称之为“势能”,即时刻把竞争考虑在内,从而建立自己的势能。
第一次,在2012年,赶集网团队高速成长,员工一下子从100人到了2500人,同时开始多种业务,例如蚂蚁短租、团购。
当时,赶集网的主营业务在并没有获得盈利和稳固优势的时候选择冒进,从而导致2012年公司亏了很多钱,员工锐减到900人。
第二次,在2013年,在和58同城抗衡的过程中,赶集网处于下风。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我把竞争对手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列出来,后来发现所有的优点全部在竞争对手那,所有的缺点都在我们那,只有一个机会,就是发现竞争对手不重视我们,这是我们唯一的优势。
”当58同城和赶集网同时在hao123投放广告时,前者收获了170万流量,而后者只有90万。
杨浩涌赶紧召集同事进行用户调研,最后发现用户选择58同城的原因竟然是:“58同城用惯了”、“周围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这件事给杨浩涌极大的刺激,他知道所有的创业势能都已经向对手倾斜,而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再犯第三次错误。
“我是个非常幸运的创业者,在后面两年时间抓住竞争对手放松的机会,最后做到合并,”杨浩涌这样说。
如何建立创业势能作为一名不断遇到挫折但始终很幸运的创业者,杨浩涌对于“企业如何获得势能”有着自己深刻体会,他把这种经验还应用在了瓜子二手车上。
去年11月,当瓜子二手车正式完成分拆后,天使轮资金归位后,杨浩涌便马不停蹄开始了A轮融资。
尽管遭遇资本寒冬,瓜子二手车的A轮融资还是在2016年3月底正式敲定,赶集的“老资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2.05亿美金,其手笔大方可见。
“不管是资本寒冬还是资本火热,企业不断拿钱就是一建特别有效建立势能的事情,有机会的话,企业要不断拿大钱、不停拿钱,这样才能给团队信心、给对手压力、给资本市场信号。
此外,只有通过建立品牌势能,企业才能占领用户心智、第一提及、媒体认可和品牌影响力。
“另外,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尤其是A轮之前的公司,他们一般很难请到大牛员工,这时候就要动用资本的能力,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技术、市场等问题,把企业带到下个接单。
杨浩涌说,“不要在融资估值上太纠结,拿到一个知名机构的钱,拿到比上一轮融资高四五倍的钱,用这个钱解决你当下解决不了的事情。
”瓜子二手车成立尽半年时间,却成为国内专做C2C(个人对个人)模式的二手车交易企业。
杨浩涌在回应模式之争时,表示,“我们只想做最简单、有效的商业模式。
”在杨浩涌看来,个人对个人的买卖二手车能为双方带来价格上的实惠和交易周期的效率提升。
在瓜子平台上,传统2到3个月的交易周期被大大压缩了,平均一周时间就可以完成交易撮合。
而在价格方面,由于跳过了大量中间环节、黄牛、经销商,卖方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最多幅度达20%,而买方则更加实惠。
杨浩涌一直在强调,介于双方消费者之间的瓜子二手车并不是“大B”。
“我们不背库存、不收差价。
”理解瓜子在做的事情正如理解Uber、Airbnb一样,它本身并不买车和卖车,它只做信息撮合,只做车辆检测和定价。
外界一直有报道,瓜子并非纯粹的C2C平台,而是有C2B的交易内容。
对此,杨浩涌说,“我们从未回避过C2B的存在,只不过那是非常少的份额,大概只占据1成左右。
”创业邦了解到,在瓜子二手车上交易的车源必须在6年以内,所有部分超出规格的车源也想在瓜子平台上卖,怎么办?瓜子的解决方法是帮他们导流到B端车商手里。
因此来说,瓜子二手车应该算是一个帮C端用户卖车的帮卖平台。
2016年年初,瓜子二手车提出的目标是:1.年底覆盖100个城市,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员工人数达8000人;3.打通二手车交易后服务链条;“把这些东西算好了以后需要把这个拳头非常快的打出去,而且非常有力的打出去,在BMI指数做好前做任何推广都是非常伤害公司的。
“35厘米长大馒头卖1元,8年不涨价,每年卖2000万元只卖1元,8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馒头的营销学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1元钱的美心馒头。
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
个头饱满的美心馒头,长得像擀面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馒头”,每一个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馒头的4倍。
在游人如织的洋人街,总会看见排着的长长队伍,提着一大包馒头的人们。
“跟重庆小面、陈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样,美心馒头也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
”在黄昕看来,看见自己的馒头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
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
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24小时加工。
”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早在2006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
黄昕说,“大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
于是从2008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
“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
”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
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
”黄昕回答。
依靠“1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的馒头很快出现亏损。
“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
”摆在黄昕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馒头涨价,要么分量减少。
为了此事,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专门组织开了一场会议,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美心馒头打死也不涨价,不减量!”同时,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
“打死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发生通货膨胀,老板能顶得住吗?”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意识到,没有商业化的逻辑,馒头根本不能持续地走下去。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黄昕不担心馒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馒头卖断货最让她头疼。
“美心1元馒头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钱馒头断货了,只卖两元钱的面包,顾客会怀疑1元馒头只是噱头,我们是欺骗顾客。
”馒头卖得好,市场上也纷纷出现山寨品。
有商家模仿美心馒头,外形上如出一辙,价格上也打出“只卖1元”,但是根本上没有洋人街美心馒头的生态模式,单一的产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续的亏损,只好把分量减小一点。
“减少了分量就明显不是美心馒头,还不如去洋人街卖。
”销量小了,产品积压,造成口感很不新鲜,最后这些“山寨店”基本都关门了。
没有组合拳的产品和规模化的生态,美心馒头的特殊商业模式很难复制,这已经形成洋人街独有的馒头经济现象。
馒头的工匠学最早的时候,美心馒头的生产线只有一条,还是在一个破旧的茅草房,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增加至三条生产线。
站在重新装潢的店面外,通过透明的橱窗玻璃,可以看见整个馒头的加工过程。
从一把面粉到最后的成品,为了做好一个馒头,八年如一日,对于这份工作,黄昕和她的团队从未间断,也从不埋怨。
在不同的季节,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面粉在醒发的时候也会有差异。
“有一次,供应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有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的时候,本来看起很饱满的馒头瞬间就缩紧了。
”对于这种不合格的产品,黄昕表示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
“洋人街有鱼塘,这种产品会做成喂鱼的饲料,馒头做不好是技术问题,缺斤少两是人品问题。
”因为馒头的特殊性,保质期不会很长,追求新鲜度的美心馒头,更不会委曲求全的添加防腐剂,甚至做成半成品,物流运输半径和范围的缩小,让它的电商化之路根本走不通。
“有时候你会看见开豪车来购买的人,也会看见很多社会底层只为填饱肚子的人,美心馒头在他们面前没有贫富之分。
”这种善的商业逻辑和价值,也成就了一项民生工程。
在进驻洋人街之前,美心馒头在海峡路有过一个老店。
提起这件往事,黄昕至今还很感慨:“经常可以看见一对做环卫工作的老夫妻,当时我们有两块钱免费劵的活动,你可以看见他们每天都来排队领受,一个馒头加一杯玉米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美心馒头除了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之外,对于抑制洋人街的物价也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