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辨证论治.共21页
中医妇科辨证论治:盆腔炎
【概述】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经不调等。
妇科检查可们及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
本病多发⽣于⽣育年龄的妇⼥,也有少数发⽣于未婚者。
盆腔炎在中医⽂献中⽆此病名记载,现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似乎与经⾏发热、带下病、疤瘕等有关。
【病因病理】 1.湿毒壅盛经期脏腑虚弱,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侵,客⼲下焦盆腔,久⽽蕴毒发病。
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流产或妇科⼿术等消毒不严,致病菌侵⼊内⽣殖器⽽致病。
2.⽓滞⾎瘀湿毒阻滞,⽓滞⾎瘀,瘀热成疤。
或忧郁忿怒,⽓机紊乱,⽓滞⾎瘀成疤。
3.脏腑失调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汽⾎失和,滞⽽成疤。
【诊断要点】 1.症状发热,下腹部疼痛,带多⾊黄,腰骶疼痛或酸痛。
2.妇检阴道分泌物多、呈脓性,宫颈有举痛,充⾎,宫体⽔肿感、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或有炎性包块。
3.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细胞升⾼,中性细胞增多。
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能找到致病菌。
4.B超提⽰附件⽔肿,或有界线不清的包块,提⽰炎症包块。
以上是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如治疗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迁延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下腹部隐痛,带多、⾊⽩或黄,腰痛,附件处增厚或压痛,或有包块。
【辩证分型】 1.湿毒蕴盛经⾏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黄或臭,⼩便黄⾚,⼤便不调。
苔黄腻,⾆红,脉滑数。
2.⽓滞⾎瘀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经失调,盆腔有包块。
⾆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
3.脏腑失调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眩,纳少便溏。
苔腻,⾆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分型治疗】 1.湿毒蕴盛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痛。
⽅药: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银花9克连翘10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丹⽪9克⼭栀9克⾚芍10克桃仁9克薏苡仁10克延胡索15克⽊⾹9克炙⽢草3克加减:⾼热形寒⽆汗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 盆腔有炎块者,加莪术10克、三棱9克;带多如脓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ppt
中医方面
1、概念: 传统中医理论中没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这一病名,
根据其临床特点,当属中医“带下病”、“癥瘕”、 “月经不调”及“不孕症”等范畴。中医药治疗盆腔炎 性疾后遗症经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积累一些经验,相 对于西医学有优势。 2、分型: 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
我院中医治疗
临床表现
前后加剧。文献报道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 盆腔痛。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后 的4-8周。
4、盆腔炎反复发作:由于盆腔炎性疾病造成的输卵管 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防御功能减退,若患者仍有相同 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生。
(1)湿热瘀结型 症状:下腹部疼痛,或灼热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
色黄质稠,味臭秽,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 大便溏薄,里急后重,或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略红或 黯,边有瘀点,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加味四妙散(我院莫子华经验方)
我院中医治疗
茵陈20g ,赤芍15g ,苍术12g, 薏苡仁50g, 扁豆 30g, 黄柏10g, 元胡15g, 拳参20g ,皂角刺15g, 红藤20g ,败酱草20g ,车前子15g, 川楝子15g
反复迁延。
谢谢!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2.若患者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 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二、病因病机
正气已虚,余邪未尽,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 滞胞脉、包络,冲任功能失调 湿热瘀结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气虚血瘀
三、诊断要点
1.病史:急性盆腔炎史、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痛、坠胀痛,劳累、经期、性生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枳壳、甘草、丹皮、香附、乌药、延胡索、五灵脂)
3.寒湿凝滞证
主症:小腹冷痛或坠胀,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 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量少,色暗,带下淋漓,神 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 苔白腻,脉沉迟
2.症状: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坠胀感)
次症:
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 尿频、尿急、尿痛 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3.检查:
妇检:
阴道: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 宫颈:举痛,或充血 宫体:压痛明显 附件:压痛,或扪及包块
实验室:
血常规:
血WBC ↑ 血沉↑ C反应蛋白↑
特异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超、MRI 提示为输卵管炎
五、鉴别诊断
宫外孕 流产 卵巢囊肿蒂扭转 黄体破裂 急性阑尾炎
六、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证
主症: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咽干口苦,带下量多, 色黄或赤白如脓血,质粘稠,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 不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白带常规+培养 B超:盆腔积液,肿块
后穹窿穿刺:脓液
四、PID的诊断标准 (2002年美国CDC诊断标准)
盆腔炎 ppt课件
辨证论治
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 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
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
分型论治
1. 炽热毒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 带下量多、色黄,或脓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 方 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脓。 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2.湿毒壅盛证
主要症候:下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难忍,发 热恶寒,或高热不退,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臭 秽,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淋沥不尽,口苦口腻, 大便溏泄,小便短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 法: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方 药:银翘红酱解毒汤(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后穹窿穿刺
抽出黄色渗液或脓液
抽出不凝血
鉴别诊断
与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
急性盆腔炎 相同点 不 同 卵巢囊肿蒂扭转 下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明显 有
卵囊病史 无
腹痛情况 全腹痛,胀痛或绞痛
附件区压痛明显,可 扪及不成形包块 WBC升高明显
因体位改变疼痛加剧
可扪及张力较大的肿 块 WBC升高不太明显
点 妇检
急性 盆腔炎
2、湿毒壅盛
湿热毒邪 与气血相搏
经行产后
邪正 交争
湿热毒邪内 结
房事不禁
血室正开
湿热毒邪 急性 盆腔炎
3、湿热蕴结
湿热与余血 相搏
经期
瘀结 不畅
瘀血与湿热 内结
产后
流产后
余血未净
湿热内侵 急性 盆腔炎
手术损伤
病史
李伟莉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
李伟莉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刘明敏;余欣慧【摘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不孕、宫外孕等。
李伟莉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内阻,复感外邪内侵,合而为病,病久多虚、多瘀、多郁。
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或自拟验方或化裁古方,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灵活加减运用,并结合中药外治法,同时按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分期治疗,疗效满意。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李伟莉【作者】刘明敏;余欣慧【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后遗症是PID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盆腔充血,广泛粘连增生,形成瘢痕而引起的一系列后遗症,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后遗症2种[1]。
临床常见有盆腔炎性肿块、月经不调、性交痛等近期后遗症,远期后遗症包括不孕症、异位妊娠、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及生殖健康,加重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李伟莉系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带头人,从医30余载,学验颇丰。
现将李伟莉治疗PID后遗症的经验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1.1 湿热为患,内外合病李伟莉认为PID后遗症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总以湿热为患,或内生湿热,或外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内侵胞宫,余邪未清,正气未复,湿热滞留胞宫血脉,致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加之素体本虚,或气虚,或阳虚,或久病耗损正气致虚,或房劳多产而致脾肾亏虚,机体防御功能减退,外邪乘虚而入与湿热搏结,瘀滞盆腔,致虚邪难清,正气久久不复,使病情反复难愈;气血相搏,伤及冲、任、带脉,带脉不约而为带下,冲任失养,不荣则痛,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为主要表现。
2013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资料: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概述 PID的后遗症过去称为盆腔慢性炎症。
一般分为近期与远期后遗症两种。
近期肝周围炎,输卵管、卵巢脓肿。
远期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PID反复发作主要病理改变: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导致:1) 输卵管阻塞、输卵管增粗2) 输卵管卵巢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3)输卵管积水、积脓或输卵管卵巢囊肿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临床表现】1) 不孕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不孕。
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2) 异位妊娠 PID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发生率12-50%。
3)慢性盆腔痛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盆腔充血-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25%将再次发作。
PID造成输卵管组织结构破坏局部防御机能减退,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妇科检查】:输卵管病变时双合诊扪及附件一侧或两侧呈条索样增粗、囊性肿块。
盆腔结缔组织病变,子宫呈后倾后屈、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
【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1) 不孕需辅助生育2)慢性盆腔痛对症处理,中药、理疗等综合治疗(1)药物治疗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或糜蛋白酶5mg肌内注射。
封闭疗法:阻断恶性刺激,改善组织营养如骶前封闭或阴道侧穹窿封闭(2)物理疗法•激光治疗:消炎、止痛,以利促进组织的修复•超短波疗法:下腹腰骶对置法•微波治疗:高频电磁波•中波直流电离子透入法•紫外线疗法 •石蜡疗法 •热水坐浴★物理疗法禁忌症:①月经期及孕期②生殖器官有恶性肿瘤③伴出血④内科并发症如心、肝、肾功能不全⑤活动性结核⑥高热⑦过敏性体质3) PID反复发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手术治疗(1)全子宫切除术及病灶切除术年龄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2)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如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均不通,根据情况行输卵管复通术(3) 输卵管积水、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行单纯输卵管切除术、卵巢脓肿造口术(4)腹腔镜探查盆腔粘连松解术。
盆腔炎中医诊治【21页】
3.中药离子导入
推荐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 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 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 仪进行治疗。
4.中药熏蒸治疗
推荐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 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 随证加减。
(三)灸法
(1)中药封包外敷:推荐方药:败酱草、大血藤、 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 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2)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3)中药研粉调敷:推荐方药:败酱草、大血藤、 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 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4)中药穴位敷贴:推荐方药:三七、血竭、蒲黄、 白芷、沉香、羌活。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 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 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 略》。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 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 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橘核、荔枝核、 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 乌药。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 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 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 命集》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 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1.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 伤、宫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 盆腔结缔组织等 2.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 阴道后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 管内膜至卵巢及盆腔发生感染 3.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 4.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
二、发病率
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 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三、病原体
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 需氧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消化链球菌 脆弱类杆菌 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
厌氧菌:
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四、传染途径
二、病因病机
正气已虚,余邪未尽,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 滞胞脉、包络,冲任功能失调 湿热瘀结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气虚血瘀
三、诊断要点
1.病史:急性盆腔炎史、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痛、坠胀痛,劳累、经期、性生活 后加剧,低热,月经失调,不孕,白带增多
3.检查:
七、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
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 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 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手术治疗 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
具体:
时间:2周
手术:腹腔镜引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一、概述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女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和盆腔周围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的疾病。
盆腔炎常见的致病菌有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链球菌等。
盆腔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不孕、慢性盆腔疼痛、月经紊乱等严重后果。
对于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和综合疗法十分重要。
一、辨证施治1. 辩证分类盆腔炎的辨证施治,首先要进行辩证分类。
根据中医辨证的理论,盆腔炎可以分为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肾虚湿盛型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盆腔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2. 辩证要点湿热蕴结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闷胀、白带增多且色黄、少腹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气滞血瘀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乳头乳腺胀痛、情绪烦躁等症状;肾虚湿盛型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冷痛、尿频尿急、性欲减退等症状。
辨证要点就是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来进行辩证论治。
3. 辩证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可采用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湿盛型盆腔炎可采用温补肾阳、祛湿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二、综合疗法除了辨证施治外,综合疗法也是盆腔炎治疗的重要部分。
综合疗法包括中医药疗法、西医药疗法、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1. 中医药疗法中医药疗法是盆腔炎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等治疗手段。
中药内服以清热利湿、祛瘀化痰为主,根据具体的辨证进行调配。
中药外用可以采用熏洗、药浴、膏药等方法。
针灸和艾灸可以调理气血、活络通经,促进炎症吸收。
2. 西医药疗法西医药疗法以抗生素为主,主要针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药物过量导致药物耐药的产生。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手法推拿、理疗等方法。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手法推拿和理疗可以舒经活络,缓解盆腔疼痛。
许子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研究
许子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研究焦蓓蓓; 许振; 许晓哲; 方玲弟; 郑琳【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3)009【总页数】4页(P993-996)【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许子春; 中医药疗法; 辨证分型; 用药特点; 临床研究【作者】焦蓓蓓; 许振; 许晓哲; 方玲弟; 郑琳【作者单位】桐庐县中医院浙江桐庐 311500; 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入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月经不调”“癥瘕”“痛经”及“不孕症”等范畴,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寒”[1],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许子春名老中医为许氏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年,在长期临诊实践中,对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治有深切体会,具有丰富的用药经验,并已形成独到的辨证论治体系。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许老辨治本病的处方用药,对本病的几个主要证型和许老辨治本病的常用方药、加减变化等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许子春名老中医门诊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平均(26.2±5.6)岁。
1.2 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参照丰有吉等[2]主编的《妇产科学》制订,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制订。
湿热交阻型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合并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弦濡小数。
寒湿蕴结型主症:小腹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热熨痛减,经行延后,量少色紫;合并带多清稀,神疲乏力,腰骶隐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瘀结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
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气滞血瘀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3、寒湿瘀滞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4、肾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5、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净水不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评估与月经有无关系,是否伴随腰酸、发热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放松,缓慢呼吸。
3、注意腹部保暖。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腰骶痛时选用上髎、关元俞,5、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神门、脾;配穴:内分泌和肝。
,8、遵医嘱给予物理疗法:微波或红外线治疗。
9、遵医嘱热敏灸治疗,带脉、肾俞等。
(二)带下过多1、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色、质、味及外阴、阴道情况。
2、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
4、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三)发热1、指导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的饮食。
内外并治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总之,本病主要症状为少腹部疼痛, 日久不愈。其主要病机是正气亏虚,邪气 内侵,蕴结下焦,气滞血瘀。
2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方 法
2.1 内治法
2.1.1 气滞血淤 临床的表现主要是腹痛且伴有刺痛,
尤其是在行经期间腹部疼痛剧烈,并且经 血多以块状形式出现,在经前乳房肿胀异 常,且在经前神情倦怠并且容易抑郁,出 现暴躁和胸闷不舒的情况。经血暗红,舌 质暗,苔薄白或黄,或有瘀点、瘀斑。针 对上述症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活血 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酌用丹皮、乌药、当归、红花等药,其中 选用当归的原因是能够补血活血,进而起 到止痛的功效,乌药和玄胡能够行气止痛, 通气理血,并且疏通气血,使血脉通畅, 大剂量甘草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祛瘀 而不伤正。 2.1.2 湿瘀互阻
(通讯作者:樊敏)
参考文献 [1] 汪剑 , 方志 , 许润三名老中医治疗盆
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数据挖掘结果分 析 [J].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36):1112.
作者简介 宋华平(1980-), 男,河南省淇县人。中 医临床基础硕士,讲师,甘肃医学院中医 基础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基础教学研究。 樊敏(1981-),男,陕西省渭南市人。生 药学硕士,讲师,甘肃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主任,从事天然药物资源与质量研究。 童亚芳(1979-),女,陕西省扶风县人。 中医临床基础硕士,讲师,从事中医基础 教学研究。 蒋文生,男,大学本科学历。平凉市人民 医院主任医师。 窦斌娟,女,大学专科学历。助教,从事 中医基础教学研究。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治】1.急性期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高热阶段属实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热减或热退,则以消瘕散结化湿为法;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出现阳衰阴竭之证,则以急救为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热毒壅盛[证候] 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若热毒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汗出,口渴欲饮,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等气营同病之证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
方用清营汤加减。
神昏谵语者,可以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芳香开窍。
(2)湿热瘀结[证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治疗除内服药外,还应结合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
(1)湿热瘀结[证候] 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B.急性附件炎:
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急性炎症。由于输卵管和 卵巢很接近,当发生炎症时,临床上不区别,故 统称为附件炎。急性输卵管炎多为双侧性,细菌 经由淋巴系统和附近的炎性周围炎,因炎性渗出 可与周围器管发生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进一步侵 犯肌层,可形成间质性输卵管炎,使输卵管壁增 厚,整个输卵管纡曲肿大;若细菌沿子宫内膜 表面上行,侵犯输卵管粘膜,可使粘膜发生充血 性水肿,炎性渗出,渗出液可由浆液性变成脓性, 继之可进一步发展而累及肌层和浆膜层,当输卵 管两端粘连闭锁时,脓液积聚在管腔内,可形成 输卵管积脓,如与子宫卵巢粘连而贯通时,可形 成输卵管卵巢脓肿。
施治要点(续):
攻邪勿忘扶正。慢性盆腔炎多为本虚标实, 本虚者,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标实者,即瘀、 热、湿三者蓄积于胞中,使气血运行不畅,胞 络受阻。所以在活血、清热、解毒、利湿等攻 邪的同时,也应调理肝、肾之本。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要多法综合运用。补 气与活血相结合,理气与化瘀相结合,温经与 除湿相结合,清热解毒与滋阴扶正相结合,利 湿与健脾相结合,软坚散结与益气补血相结合, 才不致于下不伤阴,攻而不伤气
中医古籍对本病病因病理的认识(续)
《傅青主女科•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妇 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而脐下作疼,状如刀刺 者;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人莫不以为 血热之极,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之故乎!夫寒 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冲 为血海,任主胞胎,为血室,均喜正气相通, 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 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气 日衰。寒气生浊,而下如豆汁之黑者,见北方 寒水之象也。”
诊断时应注意的事项(续):
分辨急性、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 发病时,多有发热症状,以及急性感染病 史,或手术史,经期感染等情况。慢性盆 腔炎一般有急性感染病史,经常以腰部酸 胀疼痛症状为主。月经比较紊乱,白带多 为唯一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