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1 评价 指标 . 3 对住 院天数 、 总住 院费 、 位 费 、 床 检
医临床路径之后 , 医院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之一随即 开 展 了此项 工作 。其 中盆腔 炎 的中医路径病 历 已达 上百余例 , 现我们从 中抽取部分病历 , 与近期未行 路径管理 的病历作对 比, 进而来探讨 中医临床路径 管 理 在 本 院盆 腔 炎 治疗 中 的应 用 效果 。结 果 报 道
孙 红 , 蒋殿 虎
( 鲁木齐 市 中 医医院 , 新疆 乌鲁木 齐 乌

800 ) 300
要: 目的: 探讨 国家 中管局试行 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在本院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 选取 6 8例已实施临床路
径管理的盆腔炎 患者 ( 路径组 ) 6 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盆腔炎患者( 和 8 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 、 , 各种住院费 用 以及患者的满 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 比较分析 。结果: 路径组住院天数 比对照组缩短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 )住院 P .5 , 总费用 两组 比较路径组降低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O0 ) 在住院总费用的构成费用 中, . . , P 5 路径组药费下 降 , 但治疗 费增 加 。两组间的药费和治疗费 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 ) 患者满意度路径组和对照组 比较 ,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5 , 差
径 但 因变异 退 出路径 者 。
12 . 方 法
进行 分析处理 ,计量 资料 采用 两样本 的 检验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进 行 , 计 P< 00 , 5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2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 院费用比较 . 1
l 斗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125(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使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4)妇科检查(5)阴道分泌物检查(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盆腔炎诊治流程图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妇科检查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无包块破裂、中毒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必要 药物治疗(疗中药治疗: 服、灌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盆腔炎的临床路径

盆腔炎的临床路径
□5、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清洗会阴,勤换经垫及内裤,在月经期前后三天禁房事、盆浴、游泳等。
□6、指导复诊,一般出院一周后门诊复查,如有腹痛剧烈等随时就诊。
其余同前
出院当天
治疗
□遵医嘱告知出院随诊计划。
药物
□按医嘱继续服药,不能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肉等。忌食湿、热、毒的水果:如芒果、菠萝等
□3、遵医嘱为病人微波治疗下腹部,qd.经皮脉冲治疗下腹部痛点,qd。
检查
□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送病人完成胸片、心电图、妇科B超等检查。
药物
□1、遵医嘱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2、遵医嘱中药直肠给药。
活动
□根据病人的情况,建议其参加盆腔操学习。
饮食
□指导病人,及时合理安排饮食。向病人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2、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阴道出血期间禁止坐浴、盆浴。
□3、饮食宣清淡、易消化,忌食湿、热、毒的水果:如芒果、菠萝等,发热期宜多饮水。
其余同前
第3天
护理
□1、做好晨间护理了解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睡眠情况。
□2、检查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再次向病人做好饮食宣教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满足病人所需。
护理
□向病人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给于适当的指引,指导病人正确饮食及卫生预防。
健康教育
□主管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大夫,呼叫仪的使用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
第2天
检查
□遵医嘱正确抽血,指导病人留取大小便并及时送检。
饮食
□根据疾病的中医分型,给予合适的饮食指导。
药物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盆腔炎诊治流程图(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7版2002年)。

(2) 社,2007年1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临床路径模板(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路径模板(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按妇科常规 护理…
二级护理…
长嘱,Ⅰ级护
长嘱,Ⅰ级护
理,持续性
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护 理,持续性
二级护理…
长嘱,Ⅱ级护 理,持续性Leabharlann 长嘱,Ⅲ级护长嘱,Ⅲ级护
理,持续性
理,持续性
二级护理…
通知出院
长嘱,按妇 科护理常规, 持续性
长嘱,Ⅰ级 护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 护理,持续性 长嘱,Ⅲ级 护理,持续性
次",一次性
临嘱,尿常规+尿沉渣 定量,共1"次",一次性
放血…
临嘱,粪便常规+OB,
共1"次",一次性
套 +临免嘱疫,四放项血,疗
法,每次3"穴
",共3"穴",一 次性 临嘱,火针,
气滞血瘀证 …
每次5"穴",共
5"穴",一次性
气虚血瘀证 …
临嘱,康妇 炎胶囊 (0.4g*48s), 每次1.6"g", 共1"盒",每天
长嘱,注射用
100"ml",每天
头孢哌酮钠舒巴
二次
坦钠(1g
长嘱,注射用
(限)),每次
头孢哌酮钠舒巴
2"g",每天二次
坦钠(1g
长嘱,替硝 唑氯化钠注射 液(替硝唑0.4g 与氯化钠 0.9g*100ml), 每次.4"g",每 天二次 长嘱,0.9% 氯化钠注射液 (立软) (100ml),每次 100"ml",每天 二次 长嘱,注射 用头孢呋辛钠 (0.75g),每次 1.5"g",每天 二次 长嘱,0.9% 氯化钠注射液 (立软) (100ml),每次 100"ml",每天 二次 长嘱,注射 用头孢曲松钠 (1.0g),每次 2"g",每天二 次 长嘱,0.9% 氯化钠注射液 (立软) (100ml),每次 100"ml",每天 二次 长嘱,注射 用头孢哌酮钠

最新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最终版

最新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最终版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编码 BFZ001)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TCD-10编码: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急性期:感染邪毒证慢性期: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7)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8)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9)血糖(10)快速表抗+输血前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A125、免疫学检查、电解质等。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治疗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由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

【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根据《中医妇科学》: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二.西医诊断根据《妇产科学》: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中医治疗】本病属中医妇科学“妇人腹痛”范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下注,瘀阻胞络,或寒湿侵袭,气滞血瘀,或脾肾不足,下元亏损所为,当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脾肾为治。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中医辩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湿热瘀结型:主要表现为盆腔炎,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2019年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案

2019年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十版(谈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⑤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⑥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3)(4)(5)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

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38度或持续低热。

心率增快,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4(1)(2)(3)(4)1.异位妊娠其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异位妊娠者,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卵巢囊肿蒂扭转其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升高。

盆腔炎

盆腔炎

盆腔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的护理观察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的护理观察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的护理观察
张菊香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方法:随机将96例确认为盆腔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8例。

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熏洗局部、艾灸神厥、中药保留灌肠。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抗生素药物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率为62.50%,显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率16.67%,显效率50.00%。

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及护理确有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966-967)
【作者】张菊香
【作者单位】广西钟山县中医医院 54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恒频磁共振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观察 [J], 谭意萍
2.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观察 [J], 黄黧;黄黛
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观察 [J], 王延玲
4.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观察 [J], 廖利霞
5.中药保留灌肠并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观察 [J], 白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的护理观察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的护理观察

盆腔炎是指女性 的 内生 殖器 及其周 围 的结缔 组织 和盆 腔腹膜的炎症 , 是 当前最 常见 的一种妇科 疾病_ 1 ] 。如果盆 腔
炎不进行 及时 、 彻底 的治疗 , 可 能会导致 不孕 、 慢性 盆腔痛 、
1 . 2 方法
对治疗组 给予 中药熏 洗局部 、 艾灸神 厥 、 中药保
高 于对 照组 ( P <O . 0 5 ) 。因 此 整 体 护 理 有 助 于促 进 行 胸 腔 闭
[ 3 ] 成丽娅 , 赵冬雨 , 王烈梅. 肋骨骨折 合并血气 胸胸腔闭式引流术
的优质护理 [ J ] . 贵 阳医学院学报 ,2 0 1 3 ,3 8 ( 6 ) : 6 8 5 — 6 8 7 .
[ 1 ] 邬笔 玉, 张海儿. 多 根多处肋 骨骨折患 者行 胸腔 闭式 引流 的整
体护理 [ J ]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 0 1 2 , 2 8 ( 2 1 ) : 3 8 — 3 9 . [ 2 ] 顾群英. 多根 多处 肋 骨骨折 的 围手术期 护 理C J ] . 中外 医学研
和对照组均为 4 8例 。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熏洗局部 、 艾灸 神厥 、 中药保 留灌肠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 的抗 生素药物 治疗 。结果 : 治疗组患者进行 1 个疗程治疗后 , 痊愈 率为 6 2 . 5 O , 显 效率 9 3 . 7 5 , 对 照组痊愈率 1 6 . 6 7 , 显效率
表 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 焦虑程度、 护 理 满 意 骨 骨 折 患 者 恢 复 , 应 在 临床 中 推 广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断端肋骨 锐利 , 易刺破胸 膜从 而 应用 。 致 使胸膜腔内进人气 体 、 血液 , 引 起气 胸 、 血胸 , 甚至气 胸 合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入院标准:1.最低标准:子宫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1)体温超过38.3摄氏度;(2)子宫颈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或脆性增加;(3)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血C-反应蛋白升高;(6)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2)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符合最低标准伴附加标准或特异标准任何一项均可入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急性女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急性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 2019版:A09.02.07.0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女性盆腔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其他特指的/女性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0,N73.003,N73.800,N7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见《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0版,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①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②临床表现:不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老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③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

盆腔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④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行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编码:BNP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ICD-10编码:N7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

2.盆腔炎慢性期,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若盆腔炎性包块(盆腔包裹性积液,又称盆腔炎性包裹性囊肿)>10cm,或
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需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白带常规、BV检查,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免疫十项、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可选择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
、免疫学检测等。

敏、C-反应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中成药
丹黄祛瘀胶囊
3.中药特色疗法
(1)针刺加TDP神灯:
湿热瘀阻证:子宫、水道、归来、中极、阴陵泉穴;
寒湿瘀阻证: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
气滞血瘀证:气海、血海、中极、内关、三阴交穴;
气虚血瘀证:合谷、足三里、八髎、神阙穴。

(2)红藤煎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鸭跖草30g,桃仁10g,公英 30g,地丁30g,三棱10g,莪术10g)。

(3)推拿法(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等手法):关元、中极、归来、肾俞、血海、膈俞、三阴交、阴陵泉、八髎等穴位。

(4)刺络拔罐法:关元、气海、血海、膈俞等穴位,先刺络,后拔罐。

4.西医疗法:多用于急性发作期
静滴抗生素:宜联适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5.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盆腔疼痛(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3.超声检查盆腔炎性包块消失或缩小。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抗生素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

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原因,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TCD编码:BNP090 ICD-10编码:N73.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