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联合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2008年12月17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文化基础设施,则是熔铸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必要载体。
近几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文化先行,不断提高城市美誉度近几年,十堰市面向未来,按照“发展经济、文化先行”的思路,将构建公共文化阵地、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性工作,集中有限财力,超常规建成了一批设备先进、规格较高、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构建和谐1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全市人文素质、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为目标,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以“山水文化景观”和“汽车文化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新格局,为全市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文化环境。
我们按照长远规划、精心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分级负责、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方便群众的原则,建设南部山区以武当、神农文化为标志,汉江以北以远古文化为标志,城区以汽车文化为标志的文化长廊建设,形成一批风格鲜明、品位高雅的文化设施,成为展示十堰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集文化、旅游、娱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新亮点、旅游新景点、娱乐新热点。
在实施文化大市的战略实践中,我们以多元投入的模式,完善市图书馆、群艺馆、体育馆的功能,将市豫剧团改造成市艺术剧院,迁址市艺术学校,相继新建了博物馆、体育中心、美术馆、游泳馆、健身馆、羽毛球馆,新增建筑面积5万2多平方米。
同时,各县市区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重点向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馆倾斜。
武当山特区新建了文化广场、博物馆、武当大剧院,竹山县、郧西县分别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丹江口市博物馆和体育中心、房县西河文化乐园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也相继启动或落成。
第三届中国原点国际家居文化节盛大启幕暨西安第一家海宁皮革城盛大开业
第三届中国原点国际家居文化节盛大启幕暨西安第一家海宁皮革城盛大开业传承中国家居文化精髓,续写世界家居文化辉煌,融合国际最新家居理念,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境界,9月28日,以“家居,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原点国际家居文化节盛大启幕暨西安第一家海宁皮革城盛大开业。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宣布文化节盛大开幕。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陈建权、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致辞、咸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俊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明珠国际集团董事长李继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家居行业的精英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
陈建权、陈俊峰、戴征社、朱长岭、李继和等各位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众多嘉宾对中国原点国际家居文化节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文化节的举办对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文化产业、咸阳打造家居建材文化之都的战略定位,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特别是西安第一家海宁皮革城的同期开业,更让家居与皮革交相辉映,共创美好生活。
开幕式上,无论是《家居,让城市更美好》的诗歌朗诵,还是模特队展示的《时尚之美》,抑或是文化节开幕和皮革城开业的火红绸缎从天而降,都给在场的嘉宾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下面,我们为你一一揭晓开业当天的盛况:这是一场献给消费者的家居奥斯卡盛典!开幕式上,记者获悉,文化节将从9月28日一直持续至10月7日,历时10天12大精彩活动缤纷献映,民俗文化、模特表演、婚纱摄影、红酒品鉴、奢华家居、皮草狂欢,每一天不一样的活动,每一天不同样的精彩!无论您是购买家居还是购买皮草,无论是体验民俗还是感受艺术,9月28日至10月7日一年只有一度的家居文化节您都不容错过!活动期间,中国原点新城最大力度地整合厂家、经销商、代理商等各方资源,汇集全国各地一线上千家品牌家居建材企业,提供上万种时尚产品,以限价不限量的方式,以实实在在的让利点燃大西北千万消费者的购物激情,一口价直降50%的非常心动价、感恩回馈礼、满额买赠的震撼大礼、购物抽免单大奖的超级幸运奖,一次购物多重享受,为大西北消费者打造一个欢聚、快乐、品位、时尚的家居盛宴。
(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
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商务委《静安区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商务委《静安区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08•【字号】•【施行日期】2016.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商务委《静安区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区商务委《静安区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6年10月08日静安区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品牌是自主创新的结晶,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
为着力推进静安区各类品牌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本市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2〕93号)的精神,按照静安区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区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出发点,以推进国际静安建设、打造国际商务港、构建国际消费城市核心承载区为目标,以建立完善品牌的创造、运用、保护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发展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创造的创新环境、自主品牌运营的市场环境和自主品牌保护的法治环境,着力增强自主品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品牌能力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支持和鼓励多元投资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加快品牌的市场化运行,推动实现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10.14•【字号】昆政办〔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10月14日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促消费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云南省商务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云商市运〔2023〕16号)要求,加快将昆明建设成为规模大、能级高、品质优、市场聚集力影响力显著、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推动昆明城市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名片”,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提升城市知名度。
到2025年,入境游客接待量突破182.3万人次,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内重大展会、活动与赛事数量不低于50场,新增国际知名品牌首店10个。
(二)提升消费繁荣度。
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9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800亿元。
(三)提升商业活跃度。
到2025年,拥有4个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商圈、商业街区,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80%以上,拥有5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拥有4个以上退税商店(网点)。
深度融入主城都市区,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深度融入主城都市区,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庆市委对标对表发挥“三个作用”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入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部署,对重庆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推进主城都市区发展,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更好带动“两群”发展、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既给我们带来重大机遇,也赋予我们更大责任。
北碚区位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具备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自由贸易区“三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大有可为。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国家战略、全市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方位,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抢抓机遇、精准用力,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着力打造“四地一枢纽”,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
着力推进互联互通,打造南下东进、西拓北联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北碚地处重庆主城向北向西发展交汇的主战场、成渝“双核”相向发展的对接带,要抢抓主城都市区统筹建设“1小时通勤圈”等机遇,加快建设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增强引领辐射带动能力。
四向发力拓展大通道。
南向通过科学大道、蔡家大桥、水土大桥、渝武高速扩能改造、轨道7号线、轨道6号线支线等,构建多通道融汇格局;东向通过快速路一横线、快速路五联络线、三环高速、铁路枢纽东环线等,强化与两江悦来片区、渝北区无缝联接;西向通过渝遂高速扩能、合璧津高速连接道、成渝中线高铁等,联动渝西片区,畅达第二机场;北向通过渝西高铁、兰渝铁路、渝广高速等,密切与四川广安、南充等地的交通联系。
立足主城西北部门户优势,争取在东阳街道高起点规划建设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路网、客运站场、货物物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北碚工业基础较好,全市39个工业门类中,北碚有24个,近年来又集聚了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智慧政企”赋能新时代
“智慧政企”赋能新时代为国人创造更普惠便捷的智慧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移动“智慧政企”的数字化服务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本刊记者 王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技术变革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作出更卓越的贡献,是世界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必然使命。
作为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落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利用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明显优势,积极打造“智慧政企”工程。
“智慧政企”工程面向政务、金融、能源、工业、交通、商贸、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领域,提供“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与355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合作,与150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远程诊疗、在线教育、蓝天卫士、精准扶贫、远程抄表、共享单车等与百姓生活、企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解决方案……为国人创造更普惠便捷的智慧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移动“智慧政企”的数字化服务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携手“村医”成长今年48岁的韩贤海,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些。
作为一名从业33年的“老”村医,韩贤海自从用上了中国移动的“村医通”,好似重新焕发了青春。
家住山西省吕梁汾阳市杨家庄镇韩家垣村的韩贤海子承父业,对乡村医生的辛苦体会至深。
他天天风里来雨里去,有时甚至专门跑十几里山路去给病人看病。
韩贤海救治的患者数不清,受到周围十里八乡村民的认可。
但韩贤海最大的苦恼是,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先进的辅助工具,信息闭塞难有学习提升的途径,业务水平提高受限严重。
有时候看到病人病情限于自己的水平处理不了,向上级转诊又很困难,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往往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国家政策:(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1.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从早期有关部门试点探索重点领域智慧化建设,到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国家层面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
3.智慧城市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部署,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蓝图和根本遵循。
从建设内容上看,数字中国提出了“2522”的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智慧城市是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和数字安全是其核心内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是其典型特征。
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重点和方向与数字中国的要求高度重合。
智慧城市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城市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变。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依靠群众、专群结合”的“雪亮工程”,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从“人人参与、自觉维护”的数字城市管理,到“群众监督、人人有责”的生态环境整治,智慧城市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同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2.04•【字号】西政办〔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门:《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2月4日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海西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是有效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旅游文化名州”、助推海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结合我州实际,就促进海西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州委“2456”总体要求,按照“文化引领、旅游带动、产业融合”的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品牌带动、政策扶持等方式,建立和完善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人才体系、要素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核心产品,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产业素质,创新“文化联姻旅游做大、体育融入旅游做旺”的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凸显“旅游+”综合联动效应,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努力把海西旅游业培育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强烈文化吸引力的现代服务业。
二、主要目标以创建茶卡、昆仑山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统筹规划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全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深入挖掘昆仑文化、吐谷浑·吐蕃文化、德都蒙古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南丝绸之路文化、盐湖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产品,推动文艺演出、“非遗”项目、文创产品、体育活动进景区,打造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体育品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8.16•【字号】东府办〔2011〕98号•【施行日期】2011.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已失效)东府办〔2011〕9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方案为更好地促进东莞市会展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会展平台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有效拉动经济平稳增长,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务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
推动东莞市会展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会展通过促进产品、技术、资金的引进,改变资本和劳动力配置,促使各类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效刺激需求和调节供给,使产业内部要素得以集聚和整合,从而推动东莞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需要国务院、省政府明确要求把发展会展业作为当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措施。
通过会展活动,能够汇聚大量人气,吸引国内外专业采购商、行业组织、展商来莞参展参会,切实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需要会展业作为关联性极高的朝阳产业,对带动我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广告、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效应,对加快推进“商贸东莞”工程,加快东莞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城市形象提升的需要大力发展东莞会展业,举办各类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展会,打造品牌展会,将会成为我市一张靓丽名片,能够向各地的参展商、采购商和观众展示我市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城市风采和文明形象,有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
案例观察: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南京样本——以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为例
案例观察: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南京样本——以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为例胡丹丹;仲剑【摘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兼具国有企业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双重特征.作为—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南京市文投集团以体制改革焕发活力,以机制创新激发动力,以彰显“两个效益”为价值取向,着力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大力繁荣公共文化,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成功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前提基础、文化价值坚守、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动力选择、平台作用发挥、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略、根本途径、重要抓手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还面临着选择国企改革方向、健全董事会职权、建立文化体制改革理论指导、转换文化产业园经营模式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期刊名称】《江苏商论》【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77-81,85)【关键词】国企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南京文投集团【作者】胡丹丹;仲剑【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金陵学院,江苏南京210093;中共江苏省委政研室(改革办),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223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文投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
近年来,文投集团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运营主体、新兴文化业态投资主体和重大文化项目投资建设主体的作用,先后整合吸纳市属6家剧团、市电影剧场公司和市文物公司,以体制改革焕发活力,以机制创新激发动力,以彰显“两个效益”为价值取向,积极推动企业集约多元发展,短短五年便跃升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文化龙头企业。
截至2015年底,文投集团从2000万元注册资本金起步,已发展成为辖有25家全资、控股及参股企业,实际管理资产超百亿的文化体制改革典型企业。
文投集团起步于企业改制,发展于资产运营,成就于创新服务,其核心做法可归纳为改革“三项制度”,抓好“四个一批”,实施“五项推进”,打造“一个中心”。
《社区管理学》期末
第一章社区与社区治理一、社区: 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①地域要素、②生态要素、③人口要素、④文化心理要素、⑤结构要素。
三、地区类型与特征:1、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它是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设置形式。
①人口特征人口密度低、人口同质性强、人口流动性差②结构特征社会结构简单、经济结构单一、公共服务相对匮乏③文化特征民风淳朴,习俗相对固化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人际关系简单亲密2、城镇社区即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居民主要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
①人口要素它与城市社区较接近②组织和经济结构它要与农村社区的特征相类似③服务设施、物质条件和管理水平它又介于这两类社区之间3、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分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区①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异质性强②结构特征社会结构复杂、经济结构复杂、公共服务条件相对优越③文化特征文化差异大、生活方式多元化、人际关系相对松散四、社区的基本功能:1、政治功能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表现:①社区是联系社会的桥梁,社区居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通过其选举、监督行为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
②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是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的载体。
③社区对外代表社会民众,反映、落实群众呼声,对内维护受区团结,落实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的功能。
2、文化功能社区具有开展文化教育的物质设施也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
表现:心理凝聚、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和社会教化3、维系功能表现:心理维系、行为约束、社会控制4、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五、社区治理:是指凡有关社区的公共事务,由政府、社区自治组织、辖区单位、营利与非营利机构、社区居民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通过协商谈判、资源交换、协调互动等,以满足社区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优化社区秩序,进社区进步的过程和机制。
产业园运营的四合法则
产业园运营的四合法则近年来,“产业地产升温”的行业预期,使得产业地产发展愈发炙手可热,然而,如何成功开发和运营产业园,一直是运营商甩不开的难题。
产业园的开发和运营可谓一半是地狱,一半是天堂,只有深刻领会“聚合、融合、整合、联合”八个字,并切实执行到位,才能开辟产业地产发展的新方向。
产业聚合。
产业园的核心问题是产业,所以其运营开发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产业的聚合,必须坚持以产业链为纽带,聚合产业集群。
在园区开发之初,运营商务必做好园区的规划和定位,到底要聚合什么样的产业?这类产业是否适合集群规模化发展?其整合的广度和深度到底怎样?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后,才能确定产业园性质,产业园规模,最终实现产业园定位。
人气聚合。
不同产业,对人气聚合的要求不尽相同。
譬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轻纺产业,对人气的聚集要求就非常高,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
有了产业,没有人的聚合,入园企业因无工人而不能生产,结果将是致命的。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园区开发运营中,人的聚合也成为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甚至丰富的产业工人,直接能促成招商运营的成功。
因此,我们在开发运营轻纺产业园区时,就一定要注重选址,既要关注当地的产业基础,更要关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人气聚合。
资金聚合。
从资金运作角度来看,产业地产资金运作时间更久,资金回收较慢。
前期,在招大引强或企业抱团成势入驻的过程中,其利润微博,而且招商周期长。
因此,运营商应尽早厘清自己的盈利模式、创利模式及开发时序和开发周期;从而确定自己的资金聚合手段和方式。
通过多种投融资方式和平台,实现资金的聚合,既要解决园区自身建设开发运营的资金需求,又要解决入园企业的资金需求。
产城融合。
现在的产业园已进入“第四代产业综合体”时期,所谓的“产业综合体”就是产城一体化。
现代产业园运营开发必须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形成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产业链为核心,以产业配套为支撑,以生活配套为保障,通过产业聚集,产业发展,致富一方百姓,打造一座城市。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0.01•【字号】渝府办发〔2022〕109号•【施行日期】2022.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2〕10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59号)精神,统筹推进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内需潜力,扩能外贸动力,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促进我市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我市内外贸融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培育3个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10个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基地、100家内外贸一体化“排头兵”企业。
到2025年,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培育5个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20个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基地、200家以上内外贸一体化“排头兵”企业。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渝货精品”创标行动。
1.推进自主品牌“走出去”发展。
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动“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打造世界精品级“重庆手信”“重庆礼物”。
加快建设现代汽车、摩托车产业体系,打造全球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培育打造汽车、摩托车中高端品牌。
2024年结对共建共创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结对共建共创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结对共建共创是一种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结对共建共创工作,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我市计划在2024年制定结对共建共创实施方案,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结对共建共创实施方案,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城市间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打造高效、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 原则(1)合作共赢原则:实现城市间优势互补、互助共享,促进合作共赢;(2)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各城市资源,实现优化配置;(3)制度顶层设计原则: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结对城市共同发展。
三、重点工作1. 建立结对机制(1)确定结对城市:根据我市发展需要,筛选合适的结对城市;(2)签订合作协议:与结对城市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向、目标和任务;(3)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交流、信息共享、联络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合作项目推进(1)产业合作:优质产业项目互换,加强投资合作,促进产业互补发展;(2)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享研发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教育文化交流:开展学术研讨、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文化软实力;(4)环保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绿色发展。
3. 推进重大项目合作(1)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2)新型城镇化建设: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3)城市交通改善:加强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4)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
4. 人才交流合作(1)人才培养: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和交流计划,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2)人才流动: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互通有无;(3)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合作项目,共同培育和孵化高科技企业。
四、实施保障1. 资金保障(1)政府投资: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结对共建共创工作;(2)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结对共建共创项目投资。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跨国企业竞争的加剧,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已经成为了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升各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案。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
各地应当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的配套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法治环境的稳定和可靠性。
需要同时考虑当地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等特点和条件,为其量身定制相关制度与规章。
在制定过程中,应当秉持“便利民生、优化政企关系、支持发展、保证公平”的原则,使其服务于营商环境优化的基本目标。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法治意识,确保法规的执行和遵守,以避免制度的潜在漏洞和“灰色地带”的出现,从而提高各方信心和稳定环境。
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行政审批流程是影响营商环境的关键因素。
各地应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打破行政垄断,实行依法依规、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流程。
具体建议包括:1.筛选行政许可类别和范围,将大量行政审批归入事后监管、自行申报和行业准入等方式,实现“一次办完”和“全程公示”。
2.建立全面、真实、公开的信息系统,使之成为企业办事、政府服务的交互平台,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3.通过“联众委办”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商界需求和痛点,缩短审批周期,及时反馈审批情况,优化审批流程。
4.定期择优公开评审专家,采取专业、公正、英雄的评审方式和标准,避免人为干扰和偏颇现象。
三、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金融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另一个关键。
各地应当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服务方式,弥补企业治理、成长和创新方面的资金短缺难题。
具体建议包括:1.加强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以股权、质押、抵押、担保等方式推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协助其缓解资金压力。
2.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联合融资渠道和点对点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企业业务和成长之机。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1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xx县的强大引擎。
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了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通过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加强“一区两园”(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临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
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
2022年新闻宣传工作思路
2022年新闻宣传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学校宣传工作将以先教体局的宣传工作精神为指导,把握正确的宣传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唱响主旋律,及时反映宣传学校亮点,创造良好舆论环境,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目标任务1、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宣传各阶段重点工作、重要措施,广泛报道来自处室、部门、年级、班级的具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工作经验,宣传在课堂创新教育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随着绩效工资的实行,大力宣传精神文明,不断加强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
3、重点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新途径。
4、抓好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
计划全年发布教育新闻50条以上。
三、具体工作1、抓好校内宣传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各版快内容的上传,及时更新图片新闻和校园动态,使学校发生的重要新闻在校园网上得到反映。
2、加强对校外媒体宣传力度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时向社会、家庭宣传。
通过宣传,向社会展现学校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及其家长更加贴近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取得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加强与县教体新视窗等新闻宣传媒体的沟通,要求全校教师主动、及时报送教育信息,一学期每人上传信息1-2条,以教育信息网录用为准,积极争取媒体对学校宣传工作的支持、指导与配合。
四、工作要求2、各年级要指定专人做好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宣传年级管理的经验和成效。
要引导班主任重视班级宣传工作,积极报道班级新举措新风尚,宣传好人好事。
3、各教研组要制定专门人负责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工作,要大力宣传教研组开展的各项活动,撰写教研组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对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做好宣传报道。
4、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
健全通讯员队伍网络,明确分工,提高通讯员责任意识。
加强对通讯员的培训,提高通讯员的素质。
5、及时做好统计工作,注意保存发表的报刊原件。
学校宣传室建立定期新闻通报制度,挂在校园网上,两星期更新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玛依“水节”,保持了典型的“政府和企业共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克拉玛依特色。作为石油城市的重大节庆活动,“水节”由市委、市政府与驻市大型石油石化企业联合举办,承办部门包括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各区、各街道、社区及社会民办文化组织等几十家单位。每年水节活动框架结构、活动主体方案、安全预案由政企共同组成的组委会论证后实施,资金共同投入,活动共同组织、共同培育、共同参与。16年来,这种由政企联合打造、全民积极参与的“水节”庆典已经融入油城人民的骨血,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具影响力的百姓节庆活动和本地文化品牌,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市民更爱这座城市。
利用“水节”的品牌效应和人群聚集效应,加强经济交流,促进合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历届“水节”的主打戏。每年“水节”活动期间,都要举办经贸活动洽谈会,邀请新疆内外多家知名企业代表及克拉玛依市地方骨干企业参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逐年提高,成效十分显著。如今,“水节”文化活动已发展成为集文化、体育、旅游、经贸于一体,社会反响强烈、内涵丰富的克拉玛依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成为令人瞩目的城市文化品牌,不仅受到了油城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周边地区、四地五师(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以及兵团五师、七师、八师、九师、十师)的游客,“水节”期间,各大酒店、宾馆全部爆满,带来了可观的旅游业收入,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与新的活力,增强了旅游业中的文化内涵。
活跃文化,带动经济
经过16年的发展沉淀,“水节”庆典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同时,节日期间举办的各类社区文艺展演也为群众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极大推动了城市文化发展进步。在“水节”系列活动带动下,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活动在克拉玛依市广泛开展,极大地活跃并促进了克拉玛依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深植于市民中的文化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今“水节”庆典已被油城百姓广泛知晓并参与其中,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科学合理的三层框架结构、老百姓广泛参与的大型节日庆典。每年的上百项活动从来不需组织观众,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青少年、幼儿,这些油城水节“粉丝”举家参与,观展览、听音乐、看比赛、欣赏文艺演出,参与群众多达几十万人次,观众上百万人次。
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克拉玛依“水节”共举办大型系列活动220余项,受众人次达1600多万,参与人次630余万,创造经济价值约50多亿元。
政企共建,全民共享,新模式进入第16届庆典
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克拉玛依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在坚持“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力量参与具体项目的承办。
笔者从“水节”组委会了解到,在2015年克拉玛依“水节”26项系列活动中,由社会文化组织独立承办的活动达5项,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活动多达18项,占60%以上。其中,蓝图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大雅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0990街舞文化培训中心、享誉文化传媒公司都是首次独立承办“水节”活动,他们承办的“戈壁水韵”摄影展、“水润油城?翰墨寄情”中国画名家百幅书画展览、笔会、讲座系列活动、国际街舞大赛?中国西北赛区赛事、“追梦青春季”才艺争霸赛决赛等活动,给油城百姓带来更多的期待和兴奋。
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水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常锋英介绍,克拉玛依市“水节”的举办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特点。其经费保障措施以及由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面向最基层的广大群众,都充分体现了政府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责任。同时,“水节”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一些高端的艺术演出通过政府补贴,采取了低价商业运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在保障公益性为主的基础上,达到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目的。
水节魅力,闪耀油城
根据活动内容划分,“水节”可分为水上竞技、群众文艺、高雅晚会、精品展览、旅游文化和体育竞技六大版块,其中的群众文艺版块由于采取层级比赛、竞级入围的活动机制,其所带动的基层群众活动成倍增长。仅2012年,活动总场次达到1277场,总计观众人次128.9万,参与人次48.11万,市民参与率达12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水节”的全民参与程度,也充分证明“水节”这项克拉玛依建市60年来唯一的地方节日,已在油城市民心中生根开花。
政企联合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16年沉淀,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为纪念克拉玛依市引水工程完工,继承和发扬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2000年,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每年8月8日为克拉玛依“水节”庆祝日,从此,在克拉玛依这样一个干旱缺水的戈壁,诞生了因水而庆祝的节日。
克拉玛依“水节”已经举办了16年,每次持续时间10天左右,系列庆祝活动近30项,经典的龙舟大赛、“水水水”夺标大赛、社区文艺展演、“千名老人游油城”、魔鬼城狂欢夜、美食节、九歌音乐节已成为大家每年的期待,每逢“水节”,在两周的节日里,全市人民共襄盛举,油城成为“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