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案·3课时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羽之死》的全文;(2)能够分析并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项羽之死》的主题思想;(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及其影响;(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坚持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文学价值及其历史背景;2. 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 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项羽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对命运的把控;2. 文言文的翻译及理解;3. 修辞手法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 比较法:分析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5. 拓展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翻译并理解文意;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5. 比较分析:对比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背诵全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
项羽之死教案《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老师可以通过项羽之死的教案让学生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为了加深您对于项羽之死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6篇《项羽之死》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项羽之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较,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较,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较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较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较怜儿女较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较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较后一次道别,较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浏览,讨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羽之死的教案范本
项羽之死的教案范本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项羽之死》,使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掌握项羽一生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敬意。
1.2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掌握《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章:项羽生平简介2.1 项羽的时代背景介绍项羽生活的时代背景,包括秦朝的暴政、六国的覆灭以及民众对和平的渴望。
2.2 项羽的个人经历讲述项羽的家族背景、军事才能、政治理想以及与刘邦的恩怨情仇。
2.3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如英勇善战、刚愎自用、悲情英雄等。
第三章:《项羽之死》故事情节解析3.1 垓下之战描述垓下之战的背景、过程以及项羽在战争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感受项羽的英勇与无奈。
3.2 项羽的溃败分析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心理变化,以及他面对失败的无奈和悲凉。
3.3 项羽之死的意义探讨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项羽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第四章:项羽性格特点分析4.1 英勇善战通过讲述项羽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引导学生学习项羽勇敢无畏的精神。
4.2 刚愎自用分析项羽在政治决策上的失误,如不听劝谏、独断专行等,使学生认识到缺陷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4.3 悲情英雄讨论项羽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同情与敬意。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5.2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项羽命运的认识和启示。
5.3 推荐阅读推荐与项羽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如《史记》、《楚汉传奇》等,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羽和历史背景。
第六章: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6.1 秦朝的暴政详细介绍秦朝末年的暴政,包括繁重的徭役、严酷的法律和腐败的官吏,以此激发学生对秦朝统治的不满。
6.2 民众对和平的渴望讲述六国覆灭后,民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项羽之死》教学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项羽之死》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悉《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内涵。
2)理解诗歌的运用技巧。
3)分析诗歌的意义,尝试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2)《项羽之死》的文学特征3)诗歌的运用技巧4)诗歌的意义及感悟三、教学步骤:1)导入首先,教师让学生认识《项羽之死》。
并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项羽的内容,调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并让他们简单地描述出中国古代的几个主要文化思维模式。
最后,以诗歌开始,大声地读《项羽之死》。
2)制作课件和教学手册教师制作课件和教学手册,包括《项羽之死》教学大纲、课堂讨论题、诗歌分析技巧。
3)理解《项羽之死》在师生的共同阅读《项羽之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做出具体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师生共同分析《项羽之死》的文学特征,包括比喻、抒情、细节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一些特征。
4)模仿创作根据自己的感悟,学生可以模仿《项羽之死》的写作技巧,自行创作一首诗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如在语言和意义上进行指导,也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一部分内容。
5)分享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同时对每一首诗歌进行提高。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将自己的诗歌技能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等,从而为后续教学服务。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加深探究、深化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同时还能依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进行诗歌的创作和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课堂氛围,而且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次教学通过探讨古代诗歌《项羽之死》的文学特征和模仿创作,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项羽之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之死》;(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形象;(2)体会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背诵并默写《项羽之死》。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2)诗人情感的把握;(3)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典故和意象;(2)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3)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项羽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形象;(2)体会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6.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诗歌;(2)检查学生默写情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羽之死》;2. 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赏析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之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3. 学生背诵和默写的情况;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诗中描绘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羽之死》,使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羽之死》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项羽英勇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项羽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项羽之死》中的文学手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之死》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项羽之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项羽的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3. 分析:分析《项羽之死》中的文学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就《项羽之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项羽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及其英勇事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谈谈对项羽这个人物的看法。
2. 请学生总结《项羽之死》中的文学手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推荐学生阅读与项羽相关的历史文献,加深对项羽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项羽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项羽之死》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项羽及其时代背景2.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深入地认识项羽。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3)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运用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历史人物;(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1)介绍《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历史背景:(1)让学生了解秦末民变和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2)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历史地位和主要事迹。
3. 文化内涵:(1)讲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点,如“乌江”、“虞姬”等;(2)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的战术和武器装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项羽之死》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命运;(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讲解:(1)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2)讲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项羽之死的看法。
6.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
了解项羽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项羽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期。
探讨项羽为何成为楚汉争霸的关键人物。
1.3 教学活动:播放与项羽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是谁?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二章:项羽的崛起2.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及其领导才能。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优势和劣势。
2.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的崛起过程,包括他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的经历。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楚汉争霸3.1 教学目标: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战况。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3.2 教学内容:讲述楚汉争霸的背景和主要战役。
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决策。
3.3 教学活动:播放楚汉争霸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第四章:项羽之死4.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他在乌江自刎的情景。
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及其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和国家的历史教训。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项羽形象6.1 教学目标:分析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和塑造。
探讨不同文学作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介绍《史记》、《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
(语文教案)《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根底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习课时】: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准备工作]:1、学生参考学习辅助案,预习文本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提出问题。
问题可针对以下对象加以拟写:(1)向“〞提问;(2)向同学提问;(3)向老师提问3、教师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
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
整理、挑选原那么如下:(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且易于加工的一、课题导入(一)由学过的课文鸿门宴导入(略)(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知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展示学习目标(略)展示时,教师略加说明。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与刘邦的斗争。
2. 故事情节讲解: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过程和他的心情。
3.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英勇善战、固执己见、自尊心强。
4. 探讨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 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
2. 对项羽之死的深入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
3.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
二、讲解故事背景(10分钟)教师讲解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项羽与刘邦的斗争。
三、讲解故事情节(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过程和他的心情,引导学生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
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如英勇善战、固执己见、自尊心强等。
五、探讨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项羽之死》的文言文版本,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九、课后拓展(5分钟)教师推荐与项羽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十、教学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方面的进步。
2024年《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2024年《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梗概,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项羽之死》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难点: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将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项羽的相关历史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课营造良好的氛围。
简短介绍项羽的生平事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项羽之死》全文,标记出不懂的词句。
教师解释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学生再次阅读,梳理故事情节,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项羽失败的原因,每组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角色扮演学生自愿组合,分别扮演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
根据《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进行情景再现,重现历史场景。
表演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表演者的表现,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全文,强调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项羽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相联系,进行拓展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短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项羽之死》的阅读理解题和词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读后感,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023最新-《项羽之死》精品教案优秀9篇
《项羽之死》精品教案优秀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9篇《项羽之死》精品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项羽之死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把握项羽的形象3、体会司马迁简练生动的史家笔法。
【教学难点】同重点【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理解文意,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一、读检查预习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大家正音。
教师提醒个别句子的断句,例“地方千里”应断在“地”之后。
要求学生大声诵读课文至少 2 遍。
二、通1、因本文不难理解,故逐段由学生提出不解处,师生讨论解决。
2 、教师勾画重点实词、虚词。
注:本课虚词重点复习“之”和“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把握项羽的形象,形成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二、概括情节,分析人物1、师生共同梳理出三点情节,学生用“从情节中我看出项羽是一个的人”概括项羽的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示例:情节人物垓下之围慷慨悲歌、儿女情长东城快战勇猛无敌、自负逞强自刎乌江知耻重义(沽名钓誉)(学生只要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联系《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进一步感受项羽的傲慢、自负和缺少心机。
3、纵深拓展。
教师给出《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的生平大事,并与刘邦作对比,以期使学生对项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资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项羽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三年,杀宋义,夺上将军位。
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主要内容。
(2)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
(2)对项羽英勇与悲壮的分析。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项羽的小论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通用5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电脑显示:项羽图片(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能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其对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项羽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阅读与理解;(2)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3)项羽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
2. 教学难点:(1)项羽性格特点的深入剖析;(2)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2)引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2)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5. 案例分析:(1)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项羽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项羽之死》,整理笔记;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项羽之死的教案范本
项羽之死的教案范本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之死的描述,让学生深入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从中领悟到成败得失的深刻道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项羽生平及其历史背景;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事业的影响;探讨项羽之死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第二章:项羽生平简介2.1 项羽的家族背景介绍项羽的出生地、家族背景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2.2 项羽的英勇事迹回顾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巨鹿之战、鸿门宴等。
2.3 项羽的性格特点分析项羽英勇、果断、刚愎自用、残暴等性格特点。
第三章:项羽与刘邦的争霸3.1 楚汉争霸的背景介绍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3.2 项羽与刘邦的斗争分析项羽与刘邦在争霸过程中的斗争策略及其优缺点。
3.3 项羽的性格对其争霸事业的影响探讨项羽的性格特点对其争霸事业的影响。
第四章:项羽之死4.1 乌江自刎的背景讲述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背景和心情。
4.2 项羽乌江自刎的过程详细描述项羽乌江自刎的过程及其英勇表现。
4.3 项羽之死的原因分析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如刚愎自用、残暴统治、缺乏政治远见等。
第五章:项羽之死的启示5.1 成败得失的反思引导学生从项羽的失败中反思成败得失的道理。
5.2 性格对事业的影响探讨个人性格对事业成功与否的影响。
5.3 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白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第六章:项羽的英勇与悲剧6.1 项羽的英勇事迹回顾通过《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描述,回顾项羽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彭城之战、巨鹿之战等,强调其英勇善战的一面。
6.2 项羽的悲剧命运分析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心理变化,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6.3 英勇与悲剧的评价引导学生对项羽的英勇与悲剧命运进行评价,理解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项羽与楚汉争霸7.1 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介绍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包括各路反秦势力的兴起等。
2023最新-《项羽之死》教案优秀3篇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3篇《《项羽之死》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学过一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项羽,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成语概括)骁勇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
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司马迁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二、根据故事情节,将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围。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东城快战。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乌江自刎。
三、了解多维透视法多维透视法,即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四、运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现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
同美人、宝马的诀别,显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曾号令天下,现如今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
人生的境遇变化之快,让他始料未及。
此时最能表现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项羽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感。
2023最新-《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优秀9篇)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__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二)、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取而代之:公元前2__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破釜沉舟:公元前2__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三)、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二、学习过程(一)、给黑体字注音骏马名骓() 美人和()之麾()绐()]刈()旗辟( )易(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3)常幸从(4)以故汉追及之(5)所当者破(6)然今卒困于此(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8)直夜溃围南出(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11)项王自度不得脱(12)身七十余战(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14)田父绐曰“左”(15)今日固决死(16)愿为诸君快战(1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1)籍独不愧于心乎(22)项王身亦被十创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今义:(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乃①项王乃大惊曰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③平明,汉军乃觉之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⑤乃陷大泽中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以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以故汉追及之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④汉军至,无以渡⑤不忍杀之,以赐公(3)之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我何面目见之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马之千里者(四)、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五)、文言句式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六)、固定结构1、骓不逝兮可奈何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六、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三、赏析课文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动作描写:性格特点: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行动描写:性格特点: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语言描写:性格性格: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3、请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四、片段写作训练要求:1、100字左右;2、引用一句名言;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4、点评事例;5、联系现实a、做人必须要有尊严b、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项羽之死》精品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二)、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取而代之:公元前2XX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破釜沉舟:公元前2XX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三)、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二、学习过程(一)、给黑体字注音骏马名骓()美人和()之麾()绐()]刈()旗辟()易(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3)常幸从(4)以故汉追及之(5)所当者破(6)然今卒困于此(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8)直夜溃围南出(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11)项王自度不得脱(12)身七十余战(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14)田父绐曰“左”(15)今日固决死(16)愿为诸君快战(1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1)籍独不愧于心乎(22)项王身亦被十创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今义:(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乃①项王乃大惊曰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③平明,汉军乃觉之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⑤乃陷大泽中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以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以故汉追及之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④汉军至,无以渡⑤不忍杀之,以赐公(3)之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我何面目见之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马之千里者(四)、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五)、文言句式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六)、固定结构1、骓不逝兮可奈何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六、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三、赏析课文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动作描写:性格特点: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行动描写:性格特点: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语言描写:性格性格: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3、请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四、片段写作训练要求:1、100字左右;2、引用一句名言;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4、点评事例;5、联系现实a、做人必须要有尊严b、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示例评析示例一:(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示例二:(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示例三:(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项羽之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预习学案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赏析学案: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行动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点:勇猛、自负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3、请学生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明确: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1《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项羽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属于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
该事件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生了解这个事件并对其进行阅读、分析甚至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掌握“项羽之死”这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经过和影响,分析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3. 掌握相关阅读和分析技巧,通过阅读与分析文章深化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时期秦始皇帝的重大政策和建设,导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许多革命斗争什么0。
2. 阅读“项羽之死”相关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与“项羽之死”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输入、理解、加工等过程了解有关“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并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于该历史事件的看法、观点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影响,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4. 信息查询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信息查询和分析,了解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特别是让学生探讨和分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知识的输出依据对于事件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对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增强课堂的互动与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年秦始皇到会稽巡视的时候,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一起去观看。
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那个人我可取而代之)。
”而刘邦当年到咸阳服徭役时,也看到了秦始皇,他非常感慨地叹息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大丈夫应当像这个人一样)。
”十几年后,刘邦黄袍加身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只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那么西楚霸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一个大英雄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项羽之死》的继续学习来对此作详细的了解。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复述课文内容。
2.梳理情节。
提问: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垓下之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用三个短语来概括
这三个场景,可以怎样概括?
板书: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一)垓下之围(师生对话,教师解读点拨)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这段文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项羽的慷慨悲歌,展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
(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
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
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
3.我们想象一下,曾让所有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盖世英雄,现在却唱着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平添几分感伤?但也有人据此说项羽此时所心痛的只女人和宝马,你们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项羽作为一名曾经号令天下的霸王,现在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他所心痛的绝不只是女人和宝马,更有自己的英名、霸业还有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江东子弟。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沉重复杂的。
)4.此时最能表现项羽这种复杂心境的一个动词是什么?最能烘托当时悲凉气氛的动词是哪一个?
(“泣”,极其传神地表现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随从将士的“泣”,写尽了他们心中的不忍,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
5.这首《垓下歌》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再现项羽当时的心境和处境呢?
6.生读《垓下歌》,师点拨,生再读。
(二)东城快战(学生用点评法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1.生自由朗读二、三两段。
2.这个片段又着重展现了项羽哪个侧面的形象?请大家仔细品味这两段文字,在最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旁边作一些点评。
如学生点评不到位则补充提问:
①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请生翻译,判断句式),你们能体会此时项羽的心理吗?
(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虽知失败已是定局但仍然自负勇力。
他到此刻仍不明白失败的真正原因,认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认输不服气。
)
②项羽说“为诸君快战”,快是什么意思?(痛快、畅快,《琵琶行》中即有“快弹数曲”的用法。
)为什么说“快战”而不是“决战”?
(项羽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是落幕前最后的演出。
决战则带有鱼死网破最后的挣扎的味道,项羽的快意自负荡然无存。
)
③你们认为项羽的这场快战有价值吗?为什么?
(有价值,一场必败的战斗有什么价值呢?可以展现项羽的神威,以及项羽一向自负神勇,“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迷信个人能力的性格特点。
没有价值,那么司马迁为何要浓墨重彩地写这一笔呢?可以充分展现项羽勇猛无敌的形象和印证“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说法,显示项羽迷信个人能力,不能自省失败的原因。
)
3.生齐读“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非战之罪”。
师备资料
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情节:阴陵迷道,绐陷大泽(揭示末路英雄丧失民心,写他不惯骗人,也从不相信有人敢欺骗他的直率、粗犷)语言: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死,并不可怕,承认失败,那才可怕。
)
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汉将。
(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遂”字写项羽轻取敌人的神威,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语言:何如?(写得意、写自负,活活画出项羽的豪迈性格)
此场景主要写项羽东城快战中的三次行动,以及快战之前的豪言,表现了项羽豪迈自负的性格特点和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布置作业; 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三)乌江自刎(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题,把握人物形象)
1.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2.学生对人物神态、语言进行赏析。
(分组合作探究)
①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临死反而笑了,不是强自矜持的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
镇定安详的笑,这一笑足以表明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将成败生死置之度外才
能笑得出来!)
②“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
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无颜见江东父老,面临一线生机,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
表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
③“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表现项
羽的什么性格?
(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赠给亭长,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
④“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刻画了项羽怎样的
形象?
(慷慨赠头,出人意表。
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
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
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相对比,何等鲜明!用吕马童的逐利反衬项羽的重
义。
)
3.齐读“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籍独无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以赐公”、“若非
吾故人乎?……吾为若德”。
四、总结评价人物形象
1.小结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多情善感的性格和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通过描写项羽东城快战中的三次行动,以及快战之前的豪言,表现了项羽豪迈自负的性格特点和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项羽临死前据渡、赐马、赠头一连串情节中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2.经过刚才的一番探讨,我们对项羽的形象应该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请大家再来说说自己心中的项羽。
项羽是一个的人,因为,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
3.你们喜不喜欢、欣不欣赏项羽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后人对其评价
褒贬不一的人物呢?谈谈你的看法。
4.师总结
五、尾声
齐背《垓下歌》,祭奠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
六、课后探究(作业)
英雄谢幕了,然而后人的评论却永不落幕。
尤其是对于项羽该不该拒渡江东选择自刎而死这个问题更是争论不休。
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
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认为项羽不该拒渡自刎,而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你们认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呢?
第三课时
完成课后作业及练习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