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判断鱼是否新鲜可以辨别鱼的鳃丝是否鲜红)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

的氧气而死亡。(辨认是否是鱼可看它是否用鳃呼吸)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

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6、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

用鳃在水中呼吸。

7、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镛鱼。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09中考)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3)兔:

体表:被毛(保温)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

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体温恒定。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6)小脑和神经系统发达。

(7)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2、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都生在胸部。

(3)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生蜕皮。

3、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

(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

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3)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4)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5)关节的结构图:如右图(09中考)

(6)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8、09中考)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细菌和真菌(第四章和第五章)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