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免疫学简答精华版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
名词解释免疫 (immunity) :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 (innate immune response) :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第一章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该学科的重点在于阐述该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和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免疫防御是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
若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缺失,会引起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疾病等。
免疫监视是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坏死或衰老细胞。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自身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这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如果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紊乱,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全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问答题:试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侵入抗原和体内突变、死亡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它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
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需要一定时间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能够产生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更快、更有效地清除它。
第二章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
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
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文档: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自稳】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以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还可以与其它抗原所诱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共同表位】不同抗原物质可能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抗原】含共同表位的不同抗原。
【佐剂】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的物质.作用机制: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抗体】抗体是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可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丝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丝裂原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故可将丝裂原视为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剂【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免疫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简答题-nokoslim1.免疫功能的生理病理表现:(1)免疫防御:异常增高-超敏反应,缺失-免疫缺陷或病原体高度易感。
(2)免疫监视:失调-引发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3)免疫自稳: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超敏反应。
2.TD-Ag和TI-Ag的区别:3.为什么说动物的免疫血清对人来说既是抗原又是抗体?其可作为抗体与相应的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具有防止疾病的作用;但其作为异种蛋白可能诱发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4.Ig各功能区的主要作用:(1)VH和VL中的HVR(CDR)是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区域;(2)CH和CL具有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3)IgG的CH2可介导其通过胎盘;(4)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C1q结合位点,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5)IgG的CH3和IgE的CH2/CH3能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6)恒定区C:激活补体系统、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屏障和粘膜。
(7)超变区V: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外毒素,阻断病原入侵。
5.简述5类Ig的特点:(1)IgG: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2)IgM:分子量最大,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初次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脐带IgM含量升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3)IgA:婴儿可以从母体获得SIgA,边防军;参与粘膜局部免疫。
(4)IgD:膜结合型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的标志。
(5)IgE:正常人血清含量最低的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6.比较3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差异7.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3)调理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8.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
免疫简答题考试题及答案
免疫简答题考试题及答案
1. 什么是免疫应答?请简述其基本过程。
答案: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反应。
基本过
程包括识别阶段,即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并呈递给T细胞;激活
阶段,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效应阶段,抗体与抗原结合,清除病原体;以及记忆阶段,形成记忆细胞,对再次入侵的相同病原体产
生快速反应。
2. 描述抗体的基本结构。
答案:抗体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基本
结构由两对轻链和重链组成,每条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
可变区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而恒定区则参与抗体的效应功能,如激
活补体系统或介导细胞吞噬。
3. 简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
答案:细胞免疫主要依赖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识别和攻击,包括细胞
毒性T细胞直接杀死被感染细胞和辅助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
体液免疫则主要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标记病原体以
便其他免疫细胞清除,不涉及细胞直接攻击。
4.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是
什么?
答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编码细胞表面分子的基因,这些分子能够将抗原肽段呈递给T细胞。
在免疫应答中,MHC分子将抗原肽段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
应答。
5. 描述免疫耐受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答案: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特定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状态。
在临床上,免疫耐受的概念被用于器官移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抑制受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以提高移植成功率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总结整理人:彭婉妮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IgE介导,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的组织损伤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变应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类抗体。
IgE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2、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启动脱颗粒反应,生成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产生以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为主的生物学效应代表疾病: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Ⅱ型超敏反应:由抗体(IgG或IgM)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免疫病理反应发生机制: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溶解细胞、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以及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代表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Ⅲ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等组织,激活补体,在血小板、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下,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水肿和损伤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膜,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产生C3a、C5a。
C3a、C5a为过敏毒素,可促使肥大细胞、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局部充血和水肿; C5a为趋化因子,可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释放大量的溶酶体酶,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局部组织损伤代表疾病:Arthus反应、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全身性红斑狼疮等IV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发生机制:当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迅速活化、增殖。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超级版)
问答题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和特异性。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作用。
4.简述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功能。
5.举例说明调理作用、ADCC效应。
6.补体有哪几条激活途径?其形成的末端效应如何?
7.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有何异同点?
8.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9.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作用。
10.简述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11.简述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2.简述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在提呈抗原中有何不同。
13.简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14.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如何?
15.简述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及其特点。
16.试比较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
17.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主要特点。
18.简述Ⅱ型超敏反应中导致靶细胞溶解的机制。
19.简述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常见疾病。
20.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外界影响因素。
21.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如何?
22.人工免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1、简述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过程答: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⑴识别阶段:抗原与抗体(IgM、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C1。
C1是由C1q、C1r、C1s组成的多聚体复合物。
当两个以上的C1q头部被抗体结合固定后,其构象发生改变,依次激活C1r、C1s,并裂解为大小片段。
⑵激活阶段: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C 复合物,即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酶解C3并形成C ,即C5转化酶。
⑶效应阶段:C5与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并被裂解成C5a和C5b,前者释放入液相,后者仍结合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与C6、C7、C8、C9结合,形成C5b-9,即MAC。
MAC可胞膜上形成小孔,使得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以及水分子可自由透过胞膜,但蛋白质之类的大分子却难以从胞浆中逸出,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简述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答: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超敏反应。
发病机制为: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可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其降解产物与组织蛋白的复合物可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4、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
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 、C4b、iC3b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免疫学最新前六章简答论述总结
免疫学最新前六章简答论述总结·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免疫功能多的“双刃剑”特点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正常表现抗感染性免疫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防止细胞癌变异常表现超敏反应、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前者有骨髓、胸腺、法氏囊;后者有淋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
(3) 免疫分子主要包括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
3.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1)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如果防御反应过分强烈可以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如果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3)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如果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肿瘤或者病毒持续性感染。
4.简述免疫学最明显的效应表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以特异性抗体为代表,后者以效应T淋巴细胞为代表。
5.简述免疫学最重要特色?①识别性;②特异性;③记忆性;④调节性;⑤膜表面分子的多样性,如CD抗原就是代表了细胞膜表面标志的一类分子家族,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受体等。
五、论述题1.试述免疫学最基本的一些独特性??????????????????????????????????????????????????????????????????????????????????????????????????????????????????????????????????????????????????????第二章抗原四、简答题1.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有那些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等;②宿主方面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等;③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免疫学 简答题
第一章免疫学简介1.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细胞和B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
一个T或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或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Ag分子,所以,T及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及B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
由于T及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2.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
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
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3.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
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
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思考题:你如何理解免疫系统的双重性功能(防御、致病)。
第二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1.简述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该学说认为: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的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的受体。
当受抗原刺激,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导致细胞进行克隆增殖,并产生后代细胞,合成大量相同的抗体。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整理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整理1、试述内、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
答: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外源性Ag被APC摄入(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外源性Ag在内体/溶酶体(低PH、各种酶及HLA-DM)中加工,产生13-18aa短肽(适合与MHCII类分子结合);第二,在内质网新合成的MHCII类与Ii链结合在一起,它在与多肽结合前由内质网转移到内体腔;第三,在腔内Ii被解离或降解后在HLA-DM参与下,MHC I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通过胞吐空泡的形式转运至APC表面递呈给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内源性Ag多肽的产生:内源性抗原通常来源于胞内蛋白,核蛋白,病毒蛋白、瘤Pr等。
它们泛生物素化及在蛋白酶体中降解,产生8-12aa短肽(适合与MHC I类分子结合)。
第二,多肽的转运:TAP将内源性Ag肽从蛋白酶体向内质网转运,内质网中MHC 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第三,内源性Ag递呈,复合物以胞吐空泡的形式至靶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
2. 试述免疫缺陷病特征:①反复发生不易控制的感染;②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③常并发自身免疫病。
●分类:原发性、继发性3. 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特点1.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2.比例性: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3.可逆性:可逆性指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
4.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一.何谓免疫?有何功能?免疫功能异常时有何表现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而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
过低或缺失——免疫缺陷病。
如果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引发超敏反应(2).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可引发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3).免疫自稳。
若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自身免疫病。
二.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各包括哪些?各有何功能?(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骨髓的功能: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育的场所; 是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
胸腺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与脾脏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滤过清除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其中淋巴结还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三..简述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抗原分为哪些种类?(1).异种抗原(2).同种异型抗原(3)自身抗原(4)异嗜性抗原四.何谓佐剂?试述佐剂的作用机制。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性免疫增强物质。
作用机制:(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或使可溶性抗原转变成颗粒性抗原,从而有助于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2)诱导产生炎症反应,吸引APC到达炎症部位并使之活化,从而更为有效地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3)诱导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和免疫应答的类型。
五.免疫球蛋白有几类?各有何作用。
IgG IgM IgD IgA IgE六.试述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1)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2)调理作用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激活补体(4)介导I型超敏反应(5)穿过胎盘屏障和黏膜七.补体的激活途径有哪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说明补体在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征。
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1) 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
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2.试述Ig的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CDR(HVR)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Ig与抗原结合,可产生中和效应,并激发体液免疫应答,还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 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IgG 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②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φ的Fc γR结合,直接杀伤靶细胞。
③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通过胎盘与黏膜:IgG 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
SIgA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5.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调理作用:C3b(或C4b、iC3b)一端附着于细菌或其他颗粒表面,另一端与吞噬细胞表面CR1(或CR3、CR4)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3)免疫粘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一端与IC结合,另一端与表达于数量巨大的红细胞、血小板表面的相应受体CR1结合(粘附),通过运输转移给肝脾,被其中巨噬细胞等吞噬而清除免疫复合物(IC),以维护内环境稳定。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简答+知识点
1. 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护机体自身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 免疫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 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 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5.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6.免疫器官按功能分类: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7.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8.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9.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10.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成熟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经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1.免疫系统是由__免疫器官__、__免疫细胞____、_免疫分子___组成。
2. 胸腺是_T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__B___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3.免疫应答可分为B 细胞介导的__体液_____免疫应答和T 细胞介导的___细胞____免疫应答两种类型。
4.可通过ADCC作用介导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__NK细胞_____。
5.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是__IgM_____和__IgD______。
6.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是___免疫原性_________和__免疫反应性____,同时具有两种特性的抗原属于__完全抗原__________。
7.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 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__TD-Ag__________和___TI-Ag_________。
8. 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是_IgG___________,分子量最大的是___IgM_________,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___sIgA_________。
9.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的两个相同的__Fab_______片段和一个___Fc______片段。
【最新编排】医学免疫学概括简答题(本科用)
1.什么叫免疫?免疫功能正常和异常时各产生何种效应?免疫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外界入侵地 " 非己 " 性抗原物质、自身突变和损伤地细胞,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地-种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表现出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抗肿瘤地生物学效应。
免疫功能异常可分为免疫应答过强、过弱或缺乏,表现为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导致感染或发生肿瘤等病理效应。
2.简述体表屏障地组成及其主要作用?(1)组成: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2)主要作用:①物理屏障作用:具有机械阻挡和排除病原体作用;②化学屏障作用:分泌多种化学物质可发挥杀菌、抑菌作用;③微生物屏障作用:正常菌群对某些病原菌地定居与生长有拮抗作用。
3.简述抗体地种类及其主要功能?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地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 IgM 、 IgD 、 IgE 。
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1) 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地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
IgG 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地吞噬功能(调理作用和 ADCC 效应),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
(2) IgA :分单体和双体两种。
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地重要因素。
(3) IgM :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地抗体,具有很强地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地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4) IgD :主要存在于成熟B 细胞表面,是 B 细胞识别抗原地受体。
(5) IgE :血清中含量最少地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地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 I 型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4.免疫球蛋白具有哪些重要地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可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在体外引起各种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 1-3、IgM与抗原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3)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发挥:①调理作用:IgG与抗原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地吞噬;②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地细胞毒途径:IgG与靶细胞结合,其Fc段可与NK细胞、MΦ、中性粒细胞表面地Fc受体结合,增强其对靶细胞地杀伤作用;③IgE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和黏膜:母体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sIgA可经初乳进入婴儿胃肠道,两者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免疫学部分简答题
1、腺微循环的组成及其作用?组成:胸腺基质细胞,局部活性物质,细胞外基质作用:在胸腺细胞分化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与胸腺细胞相互接触。
2、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免疫中的主要作用?免疫器官包括:①髓:1.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②腺: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3.形成对自身抗原耐受性4.屏障作用③氏囊:外周免疫器官:①淋巴结:过滤淋巴液,具有免疫活性的T、B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②脾脏:最大的淋巴器官,具造血、贮血和过滤作用,也是成熟T、B细胞移居和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③粘膜免疫系统:3、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①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②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APC接触机会;④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能使B、T细胞和记忆细胞很快的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
4、简述T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为什么必须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双阳性细胞表面的CD4和CD8分子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II类或MHC-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该细胞就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SP),而未能结合的双阳性细胞,则发生凋亡而被清除。
通过阳性选择,可使表型为TCR+、CD2+、CD3+、CD4+或TCR+、CD2+、CD3+、CD8+的单阳性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或I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这也是T 细胞作用受MHC限制的原因。
阴性选择:经阳性选择后存活的单阳性细胞与胸腺皮髓交界处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的MHC-II类或MHC-I类分子/自身抗原肽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时,即被诱导凋亡或失能,反之,才能继续分化发育成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T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1学功能。
:2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3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④体液免疫4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5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6挥作用。
7①、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参与宿8主抗感染、抗肿瘤;9②、调理作用。
C3b/C4b可作为非特10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11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12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13细胞清除;14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的过15敏毒素作用、C5a的趋化和激活作用、16C2a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17水肿;18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192、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20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21复合物,C1q识别②C3转化酶和C5转22化酶分别是C4b2a和C4b2a3b③其启23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24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25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26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27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C3②C3 28 转化酶和C5转化酶分别是C3bBb和29C3bBb3b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30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④31存在正反馈放大环32MBL(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非常33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 34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识别②35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36过程基本相同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37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38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39叉促进作用403、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41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42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内毒素、43酵母多糖、凝聚IgA/病原微生物、糖44类配体45参与成分:C1-C9/ C3、C5-C9、B、46D、P/ C2-C9、MBL、MASP47C3转化酶:C4b2a/ C3bBb/C4b2a 、48C3bBb49C5转化酶:C4b2a3b/ C3bBb3b/50C4b2a3b、 C3bBb3b51作用: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52特异性免疫534、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54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C1q与激活55物(IC)结合后,顺序活化C1r、C1s、56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b)57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58反应过程。
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59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605、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61反应62激肽样作用:C2a能增加血管通透63性,引起炎症性充血;64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 可65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66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67水肿;68趋化作用:C3a、C5a 能吸引中性粒69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70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716、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72的方式。
73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
通74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75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76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77产生的C3b 、C4b、 iC3b能促进吞噬78细胞的吞噬功能。
79第三,引起炎症反应。
补体激活过80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81断,其中,C3a 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82C3a C5a C567具有趋化作用8384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85 V区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结合抗原,从86而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C区在V 87区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补88体及与靶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89调理作用,ADCC效应,介导超敏反应90和穿越胎盘等作用,母体IgG可经胎91盘进入胎体,对sIgA可经母体初乳进92入新生儿体内,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93重要意义。
94简述各类Ig的生物学特性:95IgG:(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96(2)激活补体(3)调理和促吞噬97作用(4)ADCC(5)抗感染的主要抗98体99IgM: (1)产生早,个体发育过程100中最早合成和分泌。
抗体刺激后最早101产生(2)激活补体(3)调理作用(4)102天然血型抗体(5)B细胞抗原受体的103主要成分(60早起抗感染的主要抗体104IgA: (1)经初乳传递,给新生儿105胃肠道提供保护(2)粘膜局部抗感106染的主要抗体107IgD: B细胞膜表面的Ig ,B细胞108分化成熟的标志.109IgE: (1)亲细胞抗体(CH2、CH3),110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2)参与抗寄111生虫感染。
112以IgG为例,简述Ig的基本结构及功113能:114基本结构: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115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116组成的四肽结构。
多肽链N端重链的1171/4,轻链的1/2氨基酸序列多变,为118可变区,由HVR和FR构成;多肽链C 119端重链的3/4和轻链的1/2氨基酸序120列相对保守,为恒定区。
功能:(1)121Ig 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122原(2)Ig C区的功能: A、激活补123体 B、结合Fc段受体 a、调理作用124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25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C、穿过胎盘126和黏膜127抗原免疫原性由哪些因素决定的?128答:1.抗原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129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130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
2.宿主方131面;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132况。
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1336.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34答: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如135IFN、TNF等。
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136IL-2、IL-5、IFN等。
③刺激造血细胞137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
138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如:IL-1、139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140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1418.影响免疫耐受状态的因素由哪些?142答:1抗原因素:(1)抗原在体内持143续的时间、(2)抗原的性质、(3)抗144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抗原经静脉注射145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经腹腔较易,经146 皮下及肌肉较难。
、(4)抗原剂量。
2.147机体因素:一般而言,抗原在胚胎期148最易诱导免疫耐受,在新生期次之,149成年期较难1503、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15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152免疫分子。
153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154(B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T细胞155成熟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156结、脾等(成熟淋巴细胞寄居、产生157免疫应答的场所)。
158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159胞(杀伤清除病原体、参与和促进炎160症反应、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和病161毒感染的细胞、加工提呈抗原,启动162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树突状163细胞(加工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164疫应答、免疫调节)、NK细胞、粒细胞、165B1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细胞:B细胞166(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167免疫)。
168免疫分子: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69补体(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调理作170用、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炎症介质171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因172子(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173促进造血功能、刺激细胞活化、增殖174分化等)、CD分子等。
175.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过程及特176点?177答:一、B细胞对TD-Ag的识别,二、178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特异性抗179原识别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3)180细胞因子的作用,(4)T、B细胞相互181作用与B细胞免疫应答。
三、B细胞增182殖和分化,活化的B细胞表面细胞因183子受体可影响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184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1)185分化为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浆细胞,可186高效合成、分泌抗体。
(2)分化为长187寿命记忆B细胞,参与淋巴细胞再循188环。
特点:(1)应答需要特异性T细189胞的辅助,(2)产生的应答类型属于190体液免疫应答,(3)持续时间长。
191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192Th细胞,CTL细胞,调节性T细胞193CD4+辅助性T细胞(Th)194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195与Tc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有关,196因细胞可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97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198IL-10,它与B细胞增殖、成熟和促进199抗体生成有关,才可增强抗体介导的200免疫应答。
201能够活化Mφ、NK细胞,增强它们吞202噬或杀伤功能。
203CD8+杀伤性T细胞(CTL)204主要作用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205胞,且在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自身不206受损伤,可反复杀伤靶细胞。
其杀伤207 机制为:208机制:1)穿孔素的溶细胞作用:CTL 209释放穿孔素可在靶细胞膜上穿孔,导210致靶细胞在数分钟内迅速溶解死亡。
2112)颗粒酶引起的细胞凋亡:CTL释212放颗粒酶可活化靶细胞内核酸酶,破213坏靶细胞的DNA和可降解感染病毒在214靶细胞内的DNA。
引起细胞的凋亡和阻215止感染病毒的复制。
2163)FasL诱导的靶细胞凋亡: Tc活217化后可表达FasL,它可与靶细胞上的218受体Fas分子结合,促使靶细胞凋亡。
219调节性T细胞:通过抑制cd4+和220CD8+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达到免疫的221负调节作用222试述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功能和效应223机制。
224效应功能:抗感染(抗胞内寄生菌225及病毒感染)、抗肿瘤、参与Ⅳ型超敏226反应、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机制Th1 227释放IFN-r活化Mφ、Th1释放IL-3、228GM-CSF促进骨髓生成单核Mφ;Th1 229产生IFN-α、LT-α、MCP-1促进血管230由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及区划作用,231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导232致炎症反应。
Th1也活化B细胞促使产233生Ab,Th1分泌TNF-α活化中性粒细234胞,CTL释放穿孔素、颗粒酶,表达235FasL与靶细胞上Fas结合导致靶细胞236凋亡。
2374、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238(1)初次应答:当抗原初次进入机239体时,需首先刺激有限的特异性细胞240克隆繁殖才能达到足够的反应细胞241数,表现为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才能242在血液中检出抗体。
243(2)再次应答:当相同抗原再次进244入机体后,原有抗体与抗原结合,使245抗体效价迅速增加,并活化记忆B细246胞。
247初次应答特点:①潜伏期长②产生248的抗体浓度低③在体内持续时间短249④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低,以IgM为250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