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技法提分点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二 散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二散文阅读高考专题复习·语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技法提分点8 Word版含答案
技法提分点8 瞻前顾后,检索信息,体会词句内涵六看法分析词句含意读文支招第一步:看标题,揣文意从标题可以推测,本文可能围绕裁缝店,讲述与之有关的人、事,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第二步:把脉络,理思路①段引出在城市里我们的裁缝店。
②~④段交代了裁缝店的情况。
⑤~⑮段写店内顾客们的小故事。
写男人进店的羞涩表现,女人们攒钱做裙子,将男女顾客对比,突出在裁缝店里,男牧民们固执、害羞,女牧民们则兴奋、热忱;写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用鸡换裙子的故事,这媳妇可爱、淳朴、热忱、聪慧、爱美、孝顺长辈,这婆婆可敬可爱,她疼爱儿媳的爱美之心,支持儿媳的抢购行动;写一个小姑娘和她的花衬衣的故事,小姑娘着实惹人怜爱,虽然家境贫寒,但她从脸上到内心都阳光灿烂;虽还未穿上那件漂亮衬衣,但她早已被衬衣的美深深吸引,这份天真无邪,纯净得让人心痛。
这一层次在写顾客故事的同时,也兼及店主。
他们体贴库尔马罕家婆媳,要了那三只鸡;他们顾惜小姑娘的爱美之心,也心疼小花衬衣徒自挂着,未得其所,就让小姑娘把它拿走了——淳朴善良,心怀仁惠。
在辛勤谋生的同时,他们也为当地牧民创造美好,向人们心中播撒阳光。
在品格的质朴和内心的纯净上,在对待他人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上“我们”一家与当地牧民,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相融性。
⑯~○21段从裁缝店主的角度,写干裁缝这一行的体验,并把它升华为对人生劳作的哲理思考。
典题文本(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 II 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 II 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适用地区: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doc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19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技法提分点4概括形象特征,赏析塑造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节小说阅读【考情预览】要把备考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上,讲究审题与答题的规范,要与生活、思考结合起来,注重感悟。
技法提分点4 概括形象特征,赏析塑造手法鉴赏小说形象五抓手读文支招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材料关注英雄烈士——赵一曼,在当下中国时常出现不尊重历史、侮辱丑化英烈等不良风气的背景下,很有现实的引导意义,有助于青少年良好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快速阅读,可知小说《赵一曼女士》通过讲述赵一曼女士被捕受审的过程,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爱祖国的精神。
文本在写作过程中把叙述赵一曼女士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基于“历史”“现实”两个维度,不是单纯地在讲主人公的故事,也包含有关叙述人的内容。
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文章将赵一曼女士的人物形象特征定位为“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文中多处写赵一曼女士伤势的严重,只能在病床上听和回忆。
住了半年之久的医院,在出逃的紧急关头,依旧需要别人“抬”“扶”,从这里的白描手法就能看出,赵一曼的伤的确严重。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屈服,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
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可见她的坚强不屈,从容淡定。
文中用大的篇幅写赵一曼策反两位年轻人帮她出逃,她对两位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对年轻的警士董宪勋她先“发现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试一试”,她先和蔼地问话,笑着聊天,“她用通俗的、饶有趣味的小说体裁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药纸上”,专门写给董警士看,最终促使董警士思想转变。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可见她的智慧过人。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小说通过展示赵一曼女士生前若干事迹,塑造了一个坚韧不屈、智勇双全,既有“文人气质”、又有“军人的冷峻”的抗日民族英雄形象,表达了对她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 年一般高等学校全国一致考试(新课标II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够不使我们思虑: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可是是历史的有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流行供应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进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但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雅看法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同样;可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因此可知;青花瓷流行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旺盛在推进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进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切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由于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流行。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此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场面。
一种外国流行的时髦由此成为中国当地的时髦;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后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髦。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髦兴旺则是社会迅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因此引人凝视;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朝有了新的思虑和认识。
若是说过去人们所认识的明初是一其中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色是回归传统;明初经常被以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能够令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技法提分点8含答案
技法提分点8 瞻前顾后,检索信息,体会词句内涵六看法分析词句含意读文支招第一步:看标题,揣文意从标题可以推测,本文可能围绕裁缝店,讲述与之有关的人、事,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第二步:把脉络,理思路①段引出在城市里我们的裁缝店。
②~④段交代了裁缝店的情况。
⑤~⑮段写店内顾客们的小故事。
写男人进店的羞涩表现,女人们攒钱做裙子,将男女顾客对比,突出在裁缝店里,男牧民们固执、害羞,女牧民们则兴奋、热忱;写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用鸡换裙子的故事,这媳妇可爱、淳朴、热忱、聪慧、爱美、孝顺长辈,这婆婆可敬可爱,她疼爱儿媳的爱美之心,支持儿媳的抢购行动;写一个小姑娘和她的花衬衣的故事,小姑娘着实惹人怜爱,虽然家境贫寒,但她从脸上到内心都阳光灿烂;虽还未穿上那件漂亮衬衣,但她早已被衬衣的美深深吸引,这份天真无邪,纯净得让人心痛。
这一层次在写顾客故事的同时,也兼及店主。
他们体贴库尔马罕家婆媳,要了那三只鸡;他们顾惜小姑娘的爱美之心,也心疼小花衬衣徒自挂着,未得其所,就让小姑娘把它拿走了——淳朴善良,心怀仁惠。
在辛勤谋生的同时,他们也为当地牧民创造美好,向人们心中播撒阳光。
在品格的质朴和内心的纯净上,在对待他人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上“我们”一家与当地牧民,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相融性。
⑯~○21段从裁缝店主的角度,写干裁缝这一行的体验,并把它升华为对人生劳作的哲理思考。
典题文本(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强烈推荐】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语文
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语文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语文试题如下: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甲必考题(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时间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瓷器传播时间的巧合,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智慧?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传播路途上还有不断前行的航迹。
郑和船队将中国瓷器带往海外,最早到达的是今东南亚地区。
随着航路的开拓,航线先后延长至亚非其他地区,把先进的中华文明带到海外,同时也带回了东南亚的香料与非洲的玛瑙等物资。
开拓和不断延伸的航路,还使得青花瓷以波斯(今伊朗)为中心向西传播,经由中亚、西亚,最终到达非洲东海岸。
向东则跨过海禁初开时的明丽海岸线,过太平洋,抵北美硬木进口的盛产区北卡罗来纳。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还在于其造型、画工中蕴涵的民族性和人文精神。
伊斯兰文化精神根本上是沙漠游牧精神,需大量生活用品尤其是瓷器来体现日常生活中不便携带的流动性审美诉求。
其典型审美趣味是静穆单纯而又端庄素雅。
青花瓷正是以其内敛、不炫耀的特性符合了阿拉伯民族的宗教感观和审美诉求。
青花瓷传入欧洲后,因融注了阿拉伯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欧洲王室喜爱,后被称为“白色金子”。
青花瓷传入欧洲只数百年后,在欧洲便有“永乐”“宣德”款识的青花瓷拍卖成交的纪录。
不同的文化交流方式充实和提升着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度。
历史证明,国之盛在于文化盛。
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只有继续书写好海上丝路的新篇章,讲述好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新故事,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发出更加和谐的声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与郑和下西洋时间重合,表明古代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开始走向成熟。
高考专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2019年高考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1-2-4 Word版含解析
1-2-4[品味小说的语言技巧]一、(2017·四川成都九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节小说阅读【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4 概括形象特征,赏析塑造手法鉴赏小说形象五抓手读文支招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材料关注英雄烈士——赵一曼,在当下中国时常出现不尊重历史、侮辱丑化英烈等不良风气的背景下,很有现实的引导意义,有助于青少年良好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快速阅读,可知小说《赵一曼女士》通过讲述赵一曼女士被捕受审的过程,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爱祖国的精神。
文本在写作过程中把叙述赵一曼女士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基于“历史”“现实”两个维度,不是单纯地在讲主人公的故事,也包含有关叙述人的内容。
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文章将赵一曼女士的人物形象特征定位为“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文中多处写赵一曼女士伤势的严重,只能在病床上听和回忆。
住了半年之久的医院,在出逃的紧急关头,依旧需要别人“抬”“扶”,从这里的白描手法就能看出,赵一曼的伤的确严重。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屈服,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
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可见她的坚强不屈,从容淡定。
文中用大的篇幅写赵一曼策反两位年轻人帮她出逃,她对两位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对年轻的警士董宪勋她先“发现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试一试”,她先和蔼地问话,笑着聊天,“她用通俗的、饶有趣味的小说体裁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药纸上”,专门写给董警士看,最终促使董警士思想转变。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可见她的智慧过人。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小说通过展示赵一曼女士生前若干事迹,塑造了一个坚韧不屈、智勇双全,既有“文人气质”、又有“军人的冷峻”的抗日民族英雄形象,表达了对她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
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
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
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
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
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
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
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 对点解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解析题干已经将赵一曼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定位为“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首先我们要调用平常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常识,理解这两个特点的内涵。
“拔俗的文人气质”指主人公心思细腻、生活浪漫等特点,“职业军人的冷峻”指主人公意志坚定、从容淡定等特点。
答题时要从文中赵一曼与此特点有关的言行入手概括这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①从作者的评价入手。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带着这些信息,通读全文,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其次要分析与概括相结合,抓住“文人气质”和“军人的冷峻”两个答题方向。
②从人物经历入手。
从“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可以看出她文雅浪漫。
从“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可以看出她意志坚定。
③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从赵一曼女士写给女儿的遗书中,可以看出她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④从人物教养方面入手。
从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可以看出她情趣不俗。
丁香花高雅,香气袭人,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
⑤从人物塑造方法入手。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
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赵一曼女士用民族大义和真情感化青年警士董宪勋,这是文人语言的力量;赵一曼女士用深情的、甜蜜的语调向女护士韩勇义讲述战斗生活中有趣的、欢乐的生活,深情和甜蜜的想象是属于文人的情怀;从赵一曼逃走途中又被逮捕时“淡淡地笑了”可以看出她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
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解析B项,“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不正确。
原文第六段明确写道“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另外,从常理上看,文章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的英雄烈士赵一曼的形象,如果能够“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则说明赵一曼已向敌人透露信息,与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不符。
答案 B2.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解析内容方面,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来组织材料,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结构方面,这种安排使得文章结构富有变化,曲折有致;主题方面,将历史上主人公的英雄事迹和现实中“我”的所见所感融于一体,既表现出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的精神在当下的时代意义,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阅读效果方面,历史与现实的穿插产生时空交织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使其产生共鸣。
作答时应全面思考。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