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气象观测在标准上差异较大,但证明沙尘暴现在比过去多得多,是没有问题的。
• 根据对中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 宁夏交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 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 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严峻的事实。
治理
• 围栏封育。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在草原地区由于牲畜压力过大、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漠化。因此,沙漠化的治理 通常采用“围栏封育”的措施,即把草场划分成若干小区,建设“草库仑”,实
行轮牧,使围起来的草地因牲畜压力的减轻或消逝而自然恢复。沙漠化过程的自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治理
• 退耕还林
植被对防治土壤风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风洞模拟等大 量的实验观测数据表明,当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时, 土壤风蚀就基本消失。因此,非常自然地把种树、种草 与沙漠化的治理结合起来。退耕还植治理沙漠化的措施, 就是基于控制土壤风蚀的原理提出的。各地沙漠化治理
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在沙漠化发生发展比较严重的农
土地荒漠化
更需 好要 的我 明们 天的 努 力
金属152 第2小组
1 2
介绍
成因
CONTENTS
3
当前状况
4
5
治理
结语
介绍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 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 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 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 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 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现状
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 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 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 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 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 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 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 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 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
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土地沙漠化就是指
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原因
人为因素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
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 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气候因素
•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 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
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
现状
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 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据统计,世界上有21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居住在沙漠或者干旱地区之中,因为沙漠和旱地也有它的经济价值,世界上 50%的牲畜生长在沙漠和干旱地区的牧场中,44%的可耕地为旱地,而且干旱地固存了全球46%的碳。 荒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每年消失的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的粮食,威胁着大约100个 国家的10亿多人的生活;每年由于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为争夺不断减少的旱地资源还会引发地区冲突和更广泛的紧张局势,上百万人被迫迁徙会造成被 遗弃地区的社会崩溃,并给日益拥挤的城镇带来不稳定的危险。
耕地区,基本上都是采取把部分已经沙漠化的耕地退还 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达到沙漠化土地恢复的目的。 但这种做法并没有使区域内的一部分土地退耕还植,与 本区域内另一部分土地的承载能力大幅度跃升协调起来, 或者仅考虑到种树、种草,而未在建设基本农田、大幅 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上下功夫,从而导致退耕还 植与减轻和消除沙漠化土地本已过重的人口压力之间未 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所以,利用退耕还植的模式来治理 沙漠化,从整体来看效果不明显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国现状
•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 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 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 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 公里。 • 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因此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黑风”。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
框图文 架片稿 结收 构集 设 计 ::: 秦陆张 旭展光 、、远 戴韦、 卓庆朱 平源驰 、、 许柴 浩思 、宁 张、 鑫杨 磊学 良
讲解人:???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
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 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我逆转能力决定了在沙漠化发展进程中,如果消除人类活动的外界干扰,沙漠化 过程就具有了逐渐终止的特性。沙漠化过程的自我逆转能力取决于沙漠化过程发 展程度和沙漠化过程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研究表明,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沙漠化过程的恢复能力将不断下降。在沙漠 化程度相似的情况下,自然条件,特别是年均降水量对自我恢复能力有直接的影 响。例如,科尔沁草原沙区东南部、鄂尔多斯草原毛乌素沙区的东南部等地,年 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属易恢复的地区,由流沙恢复到植被盖度超过60%的阶段, 恢复时间约3-5年;乌兰察布草原南部,察哈尔草原及坝上高原等地,年降水量在 300-400毫米之间,地表有斑点状流沙的灌丛沙堆,沙漠化土地自我恢复时间为57年;降水量200-300毫米的流沙区,需10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围栏封育,建设“草库仑”,实行轮牧的做法,本身并没有把区域内的人畜 压力释放出去。这就必然会造成围起来的地方沙漠化有所逆转,而没围起来的地 方,由于人畜压力的加大而使植被破坏更加严重,势必造成沙漠化的继续恶化。
Biblioteka Baidu
且强度大,范围广。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
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东发生了一场席卷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 陕西、内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月16日飘浮在高空的尘土在京津和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其中北京、济南等地因浮尘与 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从天而降。宁夏银川因连续下沙子,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 中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到1949年间,共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而建国以来近50年中已发生71次。虽然历史记载与现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自然因素
•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 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 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 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 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 的主要自然因素.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
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
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 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