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 教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进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和新的研究进展;3说明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进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类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进程。
前预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类观点教学进程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现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湛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但是只有咱们湛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如何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那个问题,咱们的先人曾经有如此的传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窗为大伙儿说明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专门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可能是太劳累了,就用绳索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咱们的同窗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观点呢?(依照事前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咱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份内容。
依照“宇宙大爆炸”的理论,1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而且缓慢地收缩,慢慢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映,释放出庞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教案、教学设计
4.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进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针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正误,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一.问答题:提出一些与生物进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选做题:
(1)查阅资料,了解生物进化领域的一个最新研究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观看一部关于生物进化的纪录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悟。
3.小组合作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生物进化知识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主题为:“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要求观察、记录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分布和适应性特点,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2.能够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适应性等现象。
3.掌握比较法、观察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并应用于生物进化过程的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进化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
4.掌握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2.纸板、彩笔、剪刀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有化石!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洁到冗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消失有肯定的挨次: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洁、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冗杂。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根本观点。
重点难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索: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改变而转变?保护色:1、生物进化的缘由: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可遗传的变异外因:环境的改变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假设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假设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依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
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
《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讨论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剧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达尔文觉察,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量,都有按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假设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展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到达1 900万头。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镇海中学陈志海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进化》教学设计
兰兰教育中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内容及分析内容:包括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生命起源的根本——进化论;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
分析:地球上生命是怎样来的?我们不可能亲自观察到,也没有直接的证据。
只有通过科学的推测,寻找出最合理的解释。
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分析: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几种生命起源论的了解情况,进而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化学起源论,进一步理解化学起源学说的过程——生命起源的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三、教学问题分析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补充→共同总结(得出统一的观点)→生命起源过程。
(二)教学过程:问题1、请说出你所知道了解的生命起源观点或论断有哪些?现在普遍接受的是什么观点?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此问题只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解释或说明。
问题2、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设计意图:想象原始地表,学会推测。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设计意图:加强学生想象,形成逻辑思维。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解释或说明。
问题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设计意图:加强对宇生说的理解。
兰兰教育中心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5、请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设计意图:形成普遍的观点——化学起源论,并能叙述整个过程。
八年级生物的进化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的进化教案5篇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生物的进化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的进化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进化》教学设计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内容及分析内容:包括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生命起源的根本——进化论;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
分析:地球上生命是怎样来的?我们不可能亲自观察到,也没有直接的证据。
只有通过科学的推测,寻找出最合理的解释。
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分析: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几种生命起源论的了解情况,进而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化学起源论,进一步理解化学起源学说的过程——生命起源的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三、教学问题分析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补充→共同总结(得出统一的观点)→生命起源过程。
(二)教学过程:问题1、请说出你所知道了解的生命起源观点或论断有哪些?现在普遍接受的是什么观点?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此问题只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解释或说明。
问题2、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设计意图:想象原始地表,学会推测。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设计意图:加强学生想象,形成逻辑思维。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解释或说明。
问题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设计意图:加强对宇生说的理解。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5、请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设计意图:形成普遍的观点——化学起源论,并能叙述整个过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了解达尔文及他的进化思想;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通过对达尔文的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模拟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模拟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一、复旧迎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出示问题: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完善、补充,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二、新课导入1.出示“恐龙灭绝”“各品种鸡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树”三组图片。
2.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三、新课学习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62 页桦尺蛾的工业黑化事例。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1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6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6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1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不甚清楚。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可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点拨指导组织学生看书(生物进化树)组织学生技能训练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关于进化历程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顺序记起来,有些学生有难度。
另外课本中进化树与原来静的进化过程不相符,例如软体动物在环节动物之前,爬行动物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后,这是什么原因,需要查资料解决。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2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设计: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五、教学准备:教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③教师准备好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学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②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六、课时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八、板书设计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宇生学说热泉生态系统自然发生说 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化学进化学说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简单的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九、教学反思:。
生物的进化-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的进化-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描述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进化过程中基因和物种的演变。
2.认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
3.掌握常见进化过程的理解和解释,例如突变、基因漂变、基因流和隔离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进化论基本概念:进化论的历史与基本观点,进化论的证据。
2.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适应性进化和随机演化的区别,适者生存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进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大量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漂变、基因流与自然选择。
4.物种形成:种概念、物种分化的途径,生态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意义。
5.进化的意义与应用:基因组学和物种保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学并做好笔记。
2.实验与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提出问题。
3.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与交流形式进行。
4.视觉辅助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传达相关信息。
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教学时长进化论基本概念1. 进化论的历史与基本观点;2. 进化论的证据。
1课时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1. 自然选择的原理;2. 适应性进化与随机演化的区别;3.适者生存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课时进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1. 大量变异的来源;2. 突变;3. 基因漂变;4. 基因流与自然选择。
2课时物种形成 1. 种概念;2. 物种分化的途径;3. 生态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意义。
2课时进化的意义与应用1. 基因组学;2. 物种保护。
1课时五、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笔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态。
2.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设置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在学期结束时,设置检查考试以测试学生是否合格。
六、教学反思生物的进化是一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也是高中生物学的基础。
由于生物的进化大而复杂,因此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选择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八年级生物下册6.3生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教案新版冀教版
第3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复习目标1.通过学习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3.能概述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讨论,知道科学研究及假设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化石进行比较,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4.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知道生物适应环境,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培养环保意识。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通过学习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知道生物适应环境,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氨、氢和水蒸气2.生命起源阶段: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有机小分子(原始大气中)→有机大分子(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原始海洋中)3.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成分,在一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氨基酸,请回答:(1)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2)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3)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4)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是;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5)米勒在实验中收集的证据是;产生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6)A内为模拟原始大气中发生闪电现象。
(7)B、C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8)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证据:化石—直接证据4.生物进化历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地。
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古代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自然选择学说: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5.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阶段:森林古猿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精品教案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㈠.化石与地层
㈡.始祖鸟复原图
㈢.生物细胞色素C的比较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㈠.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由简单到复杂
2.由低等到高等
3.由水生到陆生
学生认知目标
学生:结合教材资料,分组讨论
学生:表达交流、互相补充
明确:化石的概念、
并依据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鱼类出现的最早,接着是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教学重点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改进
导入
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科学家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生物进化的。这些美丽的生物又是由原始生命怎样进化而来的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目标展示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㈠化石与地层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进化树的根是一个完整体,而逐渐产生了动植物的分支?
2.你们在拼图时的根据是什么?
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科学家往往根据一些已有的证据提出某些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比较法;理解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总体趋势。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由此推出: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也越多。反之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也越多。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合理解释
明确:始祖鸟是爬行类与鸟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也说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9篇生物进化的历程 1第一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能力目标:通过对化石及化石挂图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的事例及其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三、教学难点:化石所证明的四个结论。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1.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1:学生阅读课本53页资料分析1。
学生讨论分析: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生物化石能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师归纳总结:说明生物是在不断地进化的,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3.案例分析2学生观察分析始祖鸟的一些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始祖鸟具羽毛、有翅、有牙齿、翅尖有趾爪、具有脊椎骨的长尾这些特点。
讨论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鸟的特点?哪些不是?是哪一类生物的特点?象分析马的变化一样来分析归纳出始祖鸟是处在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度类型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祖先。
说明现代生物间有亲缘关系。
4.案例分析3出示若干恐龙化石挂图。
(1) 介绍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和恐龙蛋的化石。
指出恐龙属于古代的爬行动物,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研究得出恐龙生活在大约1亿至2亿年前,遍布海、陆、空,陆地上有的恐龙体形巨大。
(2) 教师放事先录好的恐龙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自我介绍磁带。
(3) 学生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
接下去教师放恐龙灭绝原因的磁带(恐龙的自我介绍)。
5.案例分析4:比较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6.讨论:(1) 上述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2) 上述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3)根据上述资料,你能队生物进化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一种生物进化的事例,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然选择在该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是什么?
2.生物分类的原则有哪些?它们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哪些新进展?这些进展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和收获。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理。
2.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进化的奥秘。
3.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重视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首先阐述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解释进化是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异和适者生存等四个方面。
为了让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形象,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视频,阐述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同时,结合生物分类原则,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设计
提升
虽然我们看不到生物进化的历程,但通过科学的探究可以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历程,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那么请问上面的探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比较法有多少种?还有别的探究方法吗?表格比较、胚胎比较。化石比较、器官比较等。
探究方法很多,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涉及多学科知识;胚胎学、地质学、遗传学、分类学等。所以要进行科学探究,必须认真学习各门学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课堂
练习
设计
1、研究化石采用什么方法?
在资料1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的方法。在资料2中,采用了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在资料3中,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
现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怎样进化而来的?我们能看到生物进化的过程吗?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重
难
点
突
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一
请各小组把你们收集到的图片、化石标本或文字资料取出来,按生物生活地质年代进行分类。
教师给以客观地评价
引导学生收集各小组小表,汇总成总表
引导用别的方法验证?
(显示始祖鸟化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这种动物的身体结构像哪种动物?
能说出哪点像鸟,哪点像爬行动物吗?
各小组对本组资料进行分类,并按地质年代设计表格,把各化石名称填入表格,选代表展示表格、交流归纳,其他小组注意观看
通过比较总表中的生物,根据地质时间前后顺序发现,越早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而越晚地层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从而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教案教学内容:生物的进化及其机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进化的主要机制;3. 理解物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和主要机制;难点:理解大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等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视频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生物进化知识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生物进化吗?2. 列举几个生物的例子,询问他们是否经历过进化过程。
二、讲授生物的进化(15分钟)1. 介绍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2. 着重讲解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等;3. 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2. 提醒学生要注意物种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享一些生物进化的案例,例如鸟类的颜色变异、细菌的耐药性等;2.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所涉及的进化机制。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并思考它们可能经历的进化过程。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笔记或作业,检查他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2. 结合下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指导。
教学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
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
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
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
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 和RNA的组成成分。
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
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
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
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
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
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
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
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
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
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
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
在信息依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
”(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9~12年级)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2.纸板、彩笔、剪刀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有化石!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教师: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也为证明生物的进化做出了贡献。
比如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
(展示图片)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负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它不会也不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请阅读课本54页资料,和黑板上提供的数据表,你能判断出在进化的历程中,谁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吗?学生:黑猩猩与人关系进,向日葵和螺旋菌与人的关系比较远。
教师: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都使用了同一种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
还有很多研究中都使用了比较的方法,有时还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这门比较解剖学。
(展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解剖图)你能看出它们的关系吗?学生:他们的骨头顺序其实都是相同的。
教师:对。
这些证据都说明了生物是存在进化现象的。
那么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又上什么样的呢?很多同学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下节可我们用拼图比赛来测验一下。
教学反思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
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
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
于是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
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
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
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本节课的“同源器官比较”、艾滋病教学中的“不回的艾滋病的人”等内容),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难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1.彩色气球、彩色衬纸2.视频、图片材料课时一教师: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录像认识了勇敢的总鳍鱼祖先是如何从水生生活艰难地登陆的。
1938年人们在南非又捕获了这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鱼类。
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对这种鱼的研究,重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吗?学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