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版本高中数学必修一:1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人A教版)课件:1.1 集合的概念
3.把集合{x|x2-4x+3=0}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3}
B.{x|x=1,x=3}
C.{x2-4x+3=0} D.{x=1,x=3}
解析:解方程 x2-4x+3=0 得 x=1 或 x=3,用列举法表示解集为 {1,3}.
答案:A
4.集合{3,x,x2-2x}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教材答疑]
1.教材 P2 思考 例(3)到例(6)都能组成集合 例(3)中的元素为“每一个正方形” 例(4)中的元素为“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点” 例(5)中的元素为“方程 x2-3x+2=0 的所有实数根” 例(6)中的元素为“地球上的四大洋”
2.教材 P3 思考 (1)能,大于等于 0 且小于等于 9 的 3 的倍数. (2)不能,不等式 x-7<3 的解集是{x|x<10},元素有无数个,列举 不完. 3.教材 P5 思考 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有各的特点,自然语 言只需表达出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不受形式的限制.列举法和描 述法是集合语言,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其中列举法非常明确地列出组 成集合的元素,适用于表示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但是不易看出元素 所具有的特征,且有些集合是不能用列举法表示的,如不等式 x-1>0 的解集;描述法清楚地表述了元素的共同特征,适用于表示无限集或 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但是不容易看出集合的具体元素.
(3)坐标平面内,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的集合; (4)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 (5)方程组xx-+yy==13 的解集; (6)二次函数 y=x2+2x-10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
解析:(1)列举法:由(x+1)x-322(x2-2)(x2+1)=0 得 x=-1∈Q,x=23∈Q,x=± 2∉Q,所以 A=-1,23. (2)描述法:{x|x=3k+1,k∈N}. (3)描述法:{(x,y)|xy≤0,x∈R,y∈R}. (4)列举法:{0,12,22,32,…},也可用描述法:{x|x=n2,x∈N}.
2020-2020学年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1章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解] (1)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所以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因为(x-1)2+(y-2)2=0⇒x=1 且 y=2⇒(x-1)(y-2)=0,而 (x-1)(y-2)=0 (x-1)2+(y-2)2=0,所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 件.
思考 2:(1)若 p 是 q 的充要条件,则命题 p 和 q 是两个相互等价 的命题,这种说法对吗?
(2)“p 是 q 的充要条件”与“p 的充要条件是 q”的区别在哪 里?
提示:(1)正确.若 p 是 q 的充要条件,则 p⇔q,即 p 等价于 q. (2)①p 是 q 的充要条件说明 p 是条件,q 是结论. ②p 的充要条件是 q 说明 q 是条件,p 是结论.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q 是 p 的必要条件时,p 是 q 的充分条件. (2)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时,“p q”成立. (3)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则 q 成立,p 也成立.
[答案] (1)√ (2)√ (3)×
() () ()
2.设 x,y∈R,则“x≥2 且 y≥2”是“x2+y2≥4”的(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 1.通过充要条件的
件、充要条件的意义.(重点、难点)
判断,提升逻辑推
2.会求(判断)某些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 理素养.
要条件、充要条件.(重点)
2.借助充要条件的
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 应用,培养数学运
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确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若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为充分条 件,否则就不是充分条件. 3尝试从结论推条件,若结论能推出条件,则条件为必要条 件,否则就不是必要条件.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 (1)A A A = (2)A ∅=∅ (3)A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B B ⊇BA补集UA {|,}x x U x A ∈∉且1()U A A =∅ 2()U A A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0)x a a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U 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yxo〖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2)存在0x I ∈,使得0()f x M=.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商务应用文写作》习题库:(共106题)一、 填空(5题)二、 名词解释(12题) 三、 单选(3题) 四、 多选(27题) 五、 分析(7题) 六、 问答(28题) 七、 翻译(9题) 八、 作文(15题)(说明:该课件CD 的习题无答案,答案为自己整理。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2024鲜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目录•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01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等。
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等,通过实例探究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函数的应用教材内容与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总结归纳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预习提前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中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记录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与建议02集合与函数概念0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0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0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集合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使得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三要素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03020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 2 3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数学建模等。
函数的应用通过函数可以研究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的性质和范围。
2023年新教材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8页)全文
新教材高一数学必修第—册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元素: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元素三大性质:互异性,确定性,无 ,,,c b a 序性.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C B A 3集合相等: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记作.B A ,B A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属于:;②不属于:.A a ∈A a ∉5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N +N N 或*Z Q R 6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全部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②描述法:把集合中全部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的方法; )(x P x })(|{x P A x ∈③图示法(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的方法.Venn 7集合间的根本关系:子集:对于两个集合,如果集合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元素,就B A ,A B 称集合为集合的子集,记作,读作包含于;真子集:如果,但存在元素,且A A A B B A ⊆B x ∈A x ∉,就称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记作,读作真包含于.A B A B A B 8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表示,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9集合的根本运算:并集;交集; },|{B x A x x B A ∈∈=或 },|{B x A x x B A ∈∈=且 补集(为全集,全集是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全部元素). },|{A x U x x A C U ∉∈=且U 运算性质:;;;;B A B B A ⊆⇔= B A A B A ⊆⇔= A A =∅ ∅=∅ A ,.∅==∅=U C U C A A C C U U U U ,,)()()()(),()()(B A C B C A C B A C B C A C U U U U U U ==10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假设p ,则q 〞为真命题,p 可以推出q ,记作,称p 是q 的q p ⇒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p 是q 的条件的四种类型:假设,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q q p ,⇒p 条件;假设,则p 是q 的必要充分不条件;假设,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p p q ,⇒q q p ⇔假设,,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q q p 11全称量词及全称量词命题:短语“全部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成为全称量词命题.12存在量词及存在量词命题: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成为存在量词命题.13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认:全称量词命题的否认是存在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的否认是全称量词命题.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 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可加性a b b a >⇔<,a b b c a c >>⇒>;④可乘性,;a b a c b c >⇒+>+,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⑤同向可加性;⑥同向可乘性; ,a b c d a c b d >>⇒+>+0,0a b c d ac bd >>>>⇒>⑦可乘方性;()0,1n n a b a b n n >>⇒>∈N >⑧可开方性.⑨可倒数性. )0,1a b n n >>⇒>∈N >ba b a 110<⇒>>2重要不等式:假设,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R b a ∈,ab b a 222≥+b a =3根本不等式:假设,,则,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0a >0b >a b +≥2a b+≥b a =4不等式链:假设,,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一正0a >0b >ba ab b a b a 1122222+≥≥+≥+b a =二定三相等.5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gao 次数是的不等式. 26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某种确定的B A ,A 对应关系,在集合中都有唯—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f B B A f →:A B 个函数,记作,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A x x f y ∈=),(A 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值域是集合的子集. }|)({A x x f ∈B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1)假设为整式,则其定义域是;()f x R (2)假设为分式,则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集合;()f x (3)假设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f x (4)假设,则其定义域是; ()0f x x =}{0x x ≠(5)假设,则其定义域是;()()0,1x f x a a a =>≠R (6)假设,则其定义域是; ()()log 0,1a f x x a a =>≠}{0x x >(7)假设,则其定义域是;x x f tan )(=},2|{Z k k x x ∈+≠ππ求函数值域的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单调性法等;求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凑法,方程组法等;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4分段函数:在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不同对应关系的函数. 6函数的单调性:(1)单调递增:设任意(,I 是的定义域),当时,有.特别的,当D x x ∈21,I D ⊆()f x 12x x <12()()f x f x <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该函数称为增函数;(2)单调递减:设任意(,I 是的定义域),当时,有.特别的,当D x x ∈21,I D ⊆()f x 12x x <12()()f x f x >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该函数称为减函数.7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在这一区间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就叫做函数的单调区间,单调区间分为单调增区间和单调减区间. 8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9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都有)(x f y =I M I x ∈∀;使得,那么称是函数的最大(小)值. ))(()(M x f M x f ≥≤I x ∈∃0M x f =)(0M10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都有,且,那么函)(x f y =I I x ∈∀I x ∈-)()(x f x f =-数叫做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偶函数满足;)(x f y =|)(|)()(x f x f x f ==-奇函数: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都有,且,那么)(x f y =I I x ∈∀I x ∈-)()(x f x f -=-函数叫做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假设奇函数的定义域中有零,则其函数图象必过原点,即)(x f y =.(0)0f =11幂函数: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常数. αx y =x α12幂函数的性质:()f x x α=①全部的幂函数在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0,+∞()1,1②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0α>[)0,+∞③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第—象限内,当从右边趋向于原点时,0α<()0,+∞x 图象在轴右方无限地逼近轴,当趋向于时,图象在轴上方无限地逼近轴; y y x +∞x x ④在直线的右侧,幂函数图象“指大图高〞; 1=x ⑤幂函数图象不出现于第四象限.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n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指数幂运算性质(1)假设,则;; n x a =))n x n=⎪⎩为奇数为偶数()()a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3);(4);na =*0,,,1)m na a m n N n =>∈>且(5);*0,,1)m naa m n N n -=>∈>,且(6)的正分数指数幂为,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000(7);()0,,r s r sa a a a r s R +⋅=>∈(8);()()0,,r s rsa a a r s R =>∈(9).()()0,0,,rrrab a b a b r s R =⋅>>∈2对数、对数运算性质(1);(2); ()log 0,1xa a N x N a a =⇔=>≠()log 100,1a a a =>≠(3);(4);;()log 10,1a a a a =>≠()log 0,1a Na N a a =>≠(5);()log 0,1m a a m a a =>≠(6);()log ()log log 0,1,0,0a a a MN M N a a =+>≠M >N >(7); ()log log log 0,1,0,0aa a MM N a a N=->≠M >N >(8);()log log 0,1,0n a a M n M a a =⋅>≠M >(9)换底公式; ()log log 0,1,0,0,1log c a c bb a a bc c a=>≠>>≠(10); ()log log 0,1,,*m na a nb b a a n m N m =>≠∈(11);()1log log 0,1,0,aa M a a M n R n=>≠>∈(12). ()log log log 10,1,0,1,0,1a b c b c a a a b b c c ⋅⋅=>≠>≠>≠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0(≠>=a a a y x 且①定义域为; ②值域为;③过定点;(),-∞+∞()0,+∞()0,1④单调性:当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1a >()f x R 01a <<()f x R ⑤在y 轴右侧,指数函数的图象“底大图高〞.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0(log ≠>=a a x y a 且①定义域为;②值域为;③过定点;()0,+∞(),-∞+∞()1,0④单调性:当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函数在上是减函1a >()f x ()0,+∞01a <<()f x ()0,+∞数;⑤在直线的右侧,对数函数的图象“底大图低〞.1=x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x a y =)1,0(log ≠>=a a x y a 且x y =6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线性函数模型的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不变;指数)0(>+=k b kx y 函数模型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呈“指数爆炸〞状)1(>=a a y x 态;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速度越来越慢,即增长)1(log >=a x y a 速度平缓;幂函数模型的增长速度介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0(>=n x y n 7函数的零点:在函数的定义域内,使得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x f y =0)(=x f x 8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有,()f x [],a b ()()0f a f b ⋅<那么函数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y f x =(),a b (),c a b ∈()0f c =c 的根.()0f x =9二分法:对于区间上图象连续不断且的函数,通过不断把它的零点所在],[b a ()()0f a f b ⋅<)(x f y =区间一分为二,使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渐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10给定准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ε)(x f y =0x ⑴确定零点的初始区间,验证; 0x [],a b ()()0f a f b ⋅<⑵求区间的中点;[],a b c ⑶计算,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 )(c f ①假设,则就是函数的零点;0)(=c f c ②假设(此时),则令; 0)()(<c f a f ),(0c a x ∈c b =③假设(此时),则令;0)()(<b f c f ),(0b c x ∈c a =⑷推断是否到达准确度:假设,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或);否则重复上面的⑵至⑷. εa b ε-<a b 第五章 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分类:按终边的旋转方向分: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为第αx α几象限角.第—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180360270,k k k αα⋅+<<⋅+∈Z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角的终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就称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α终边在轴非负半轴的角的集合; x },2|{Z k k ∈=παα终边在轴非正半轴的角的集合; x },2|{Z k k ∈+=ππαα终边在轴非负半轴的角的集合;y },22|{Z k k ∈+=ππαα终边在轴非正半轴的角的集合;y },22|{Z k k ∈+-=ππαα终边在轴的角的集合;x },|{Z k k ∈=παα终边在轴的角的集合;y },2|{Z k k ∈+=ππαα终边在坐标轴的角的集合; },2|{Z k k ∈=παα2终边相同的角: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α{}360,k k ββα=⋅+∈Z 3弧度制: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弧度.14角度与弧度互化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5扇形公式:半径为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假设扇形r αl αlrα=的圆心角为,半径为,弧长为,周长为,面积为,则,,()αα为弧度制r l C S 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6三角函数的概念: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αα(),x y离是,则,,. ()0r 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x xα=≠7三角函数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8记忆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α 15 30 45 60 75 90 120 135 150180 270 360 α 12π 6π 4π 3π 125π 2π 32π 43π 65π π 23ππ2 αsin 426- 21 22 23 426+ 1 23 22 210 1-0 αcos 426+ 23 22 21 426-0 21- 22- 23-1-01 αtan 32- 1 3 32+不存在 3- 1- 33-0 不存在9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2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 .()sin 2tan cos ααα=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10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5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1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 y x = cos y x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 函数性质12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2);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3);(4);()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5);()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6).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13二倍角公式:(1);(2);sin 2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3);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14半角公式:(1);(2);(3);(4)2cos 12sin αα-±=2cos 12cos 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αααααcos 1sin sin cos 12tan +=-=15辅助角公式:.的终边上在角点其中ϕϕϕ),(,tan ),sin(cos sin 22b a abx b a x b x a =±+=±16函数的图象与性质:b x A y ++=)sin(ϕω图象变换:先平移后伸缩:函数的图象上全部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全部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sin y x ϕ=+()sin y x ϕ=+1ω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全部点的纵坐标伸长(缩()sin y x ωϕ=+()sin y x ωϕ=+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 A ()sin y x ωϕ=A +先伸缩后平移:函数的图象上全部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sin y x =1ω最值当时,22x k ππ=+()k ∈Z ;当max1y =22x k ππ=-时,.()k ∈Z min 1y =-当时,()2x k k π=∈Z ;当max 1y =2x k ππ=+时,.()k ∈Z 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 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 2,222k k ππππ⎡⎤-+⎢⎥⎣⎦上是增函数;在()k ∈Z 32,222k k ππππ⎡⎤++⎢⎥⎣⎦上是减函数.()k ∈Z 在上是[]()2,2k k k πππ-∈Z 增函数;在[]2,2k k πππ+上是减函数.()k ∈Z 在,22k k ππππ⎛⎫-+ ⎪⎝⎭上是增函数.()k ∈Z 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 对称轴()2x k k ππ=+∈Z 对称中心 (),02k k ππ⎛⎫+∈Z ⎪⎝⎭对称轴()x k k π=∈Z 对称中心 (),02k k π⎛⎫∈Z⎪⎝⎭无对称轴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全部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ω=sin y x ω=ϕω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全部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sin y x ωϕ=+()sin y x ωϕ=+A 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 ()sin y x ωϕ=A +五点法画图函数的性质:()()sin 0,0y x ωϕω=A +A >>①定义域为R ;②值域为;③单调性:依据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A A -x y sin =④奇偶性:当时,函数是奇函数;当时,函数Z k k ∈=,πϕ()sin y x ωϕ=A +Z k k ∈+=,2ππϕ是偶函数;⑤周期:;⑥对称性:依据函数的对称性研究函数的对称()sin y x ωϕ=A +ωπ2=T x y sin =性12π17函数的应用B x A y ++=)sin(ϕω①振幅:A ;②周期:;③频率:;④相位:;⑤初相:.2πωT =12f ωπ==T x ωϕ+ϕ⑥最值:函数,当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B x A y ++=)sin(ϕω1x x =min y 2x x =maxy ,则,,.()max min 12y y A =-()max min 12y y B =+()21122x x x x T=-<。
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全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x^n=a,则x叫做a的n次根,求方根的过程叫做开方运算,正数a的正n次方根
理数指数幂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的法则
数函数的底判断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实际问题中函数
叫做真数,读作以a为
,自然常数e,叫做ln
性质:
1.值域是实数集R
2.在定义域内,当a>1时是增函数,当0<a小于1时是减
函数
3.图象都通过点(1,0)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因变量作为一个新的函数的自变量,而把这个函数的自变量作为新的函数的因变量,称之为反函数
反函数。
人教版】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电子教材目录
人教版】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电子教材目录2020年高中数学材必修一教材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
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属于集合用符号“∈”表示。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关系是指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用符号“⊇”表示。
相等关系是指两个集合互相包含,用符号“=”表示。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并、交、差、补四种。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补集是指在全集中除去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C”表示。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量词是指对于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命题都成立,用符号“∀”表示。
存在量词是指集合中存在一个元素使命题成立,用符号“∃”表示。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等式性质是指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不等式性质是指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式方向不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式方向改变。
2.2 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是指对于任意实数x和y,有2xy≤x²+y²成立。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二次函数是指函数f(x)=ax²+bx+c(a≠0)的图象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形如ax²+bx+c=0(a≠0)的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形如ax²+bx+c>0或ax²+bx+c≥0(a≠0)的不等式。
2020-2021年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习题答案
所以函数 f ( x) 2x4 3x2 为偶函数;
( 2)对于函数 f (x) x3 2 x ,其定义域为 ( , )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 x 都有 f ( x) ( x)3 2( x) ( x3 2x) f ( x) ,
所以函数 f (x) x3 2 x 为奇函数;
( 3)对于函数 f ( x)
即 f ( x) x(1 x) ,而由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得 f ( x) f (x) ,
得 f ( x) x(1 x) ,即 f ( x) x(1 x) ,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 f (x)
x(1 x), x 0
.
x(1 x), x 0
B组
1.解:( 1)二次函数 f (x) x2 2x 的对称轴为 x 1 ,
所以函数 f (x) x2 1 为偶函数 .
2.解: f (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 y 轴对称的;
g (x )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 1. 3(第 39 页) 1.解:( 1)
6
函数在 (
5
5
, ) 上递减;函数在 [ ,
2
2
(2)
) 上递增;
函数在 ( , 0)上
递增;函数在 [0, ) 上递减 .
x2 1 ,其定义域为 (
x
,0) (0,
) ,因为对定义域内
( x) 2 1 每一个 x 都有 f ( x)
x
x2 1 x
f (x),
所以函数 f ( x)
2
x1
为奇函数;
x
( 4)对于函数 f (x) x2 1 ,其定义域为 ( , )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 x 都有 f ( x) ( x)2 1 x2 1 f ( x)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习课
【例1】 (1)设集合A={1,2,4},集合B={x|x=a+b,a∈A,b∈A},则集合B中元
素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2)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5
D.9
解析 (1)∵a∈A,b∈A,x=a+b,所以x=2,3,4,5,6,8,∴B中有6个元素, 故选C. (2)当x=0,y=0时,x-y=0;当x=0,y=1时,x-y=-1;当x=0,y=2时,x-y =-2;当x=1,y=0时,x-y=1;当x=1,y=1时,x-y=0;当x=1,y=2时,x -y=-1;当x=2,y=0时,x-y=2;当x=2,y=1时,x-y=1;当x=2,y=2时, x-y=0.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B中元素有0,-1,-2,1,2,共5个. 答案 (1)C (2)C
【训练4】 (1)若p:x2+x-6=0是q:ax+1=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值为 ________. (2) 若 - a<x< - 1 成 立 的 一 个 充 分 不 必 要 条 件 是 - 2<x< - 1 , 则 a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________.
解析 (1)p:x2+x-6=0,即x=2或x=-3. q:ax+1=0,当 a=0 时,方程无解;当 a≠0 时,x=-1a. 由题意知p q,q p,故a=0舍去;
当 a≠0 时,应有-1a=2 或-1a=-3,解得 a=-12或 a=13. 综上可知,a=-12或 a=13. (2)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应有{x|-2<x<-1} {x|-a<x< -1},故有a>2. 答案 (1)-12或13 (2)a>2
2020新版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和b均垂直于 直线l,则a ∥ b。(真命题)
二、新课
1、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指由p可以推出q, 则记作p q(或q p),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 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指由条件p不能推出 结论q,则记作p q ,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
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练习1 用符号 与 填空。
(1) x2=y2
x=y;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整数a能被6整除
a的个位数字为偶数;
(4)ac=bc
a=b
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 q的充分条件? (1)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 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若x2 =1,则x=1 ; (5)若a=b,则ac=bc ; (6)若x ,y为无理数,则xy 为无理数
(1)若直线a∥b,则直线a和直线b无
公共点;
(√)
(2) 2 + 4 = 7;(×)
(3)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 平行;(√)
(4) 若 x2 = 1 , 则 x = 1 ;(×)
(5)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6) 3能被2整除.(×)
一、复习引入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 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 述句叫做命题.
(1) 若x=y,则x2=y2。 (2)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 若a>b,则ac>bc。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
【思路导引】(1)依据a∈A,则 1 ∈A(a≠1),求集合A中的元素,同时注
1 a
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转化为判断a= 1 是否有实数解.
1 a
【变式探究】
本例前提条件不变,求证以下两个问题:
(1)若3∈A,则A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若a∈A,则1- 1 ∈A.
a
角度2 与集合相等有关的问题 【典例】设a,b∈R,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a, b ,1,集合B中含有三个元
类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逻辑推理)
【题组训练】
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
①0∈N*.②
2
∉Z.③
3 2
∈Q.④π∈Q.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由形如x=3k+1,k∈Z的数组成集合A,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
A.-1∈A
B.-11∈A
C.15∈A
D.32∈A
2.设M是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则
()
A.3∈M
B.1∈M
C.2∈M
D.0∉M
【解析】选C.因为2是偶数,所以2是集合M中的元素,即2∈M.
3.英文短语“open the door to...”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的元素
个数是 ( )
A.7
B.8
C.9
D.10
【解析】选B.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open the door to...”中的
3.常见的数集及表示符号
数集
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 数集
整数集
有理 数集
实数集
符号
_N_
_N_*_或__N_+
Z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1全章节ppt课件幻灯片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A aA
2020/12/3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2)漂亮的花组成集合.( ) (3)本班所有的姓氏组成集合.( ) (4)由3个不同的元素进行排序可以构成6个不同的集合.( )
2020/12/3
符号
__N_
__N_*_或__N_+_ _Z_
_Q_
_R_
2020/12/3
思考:N与N+(或N*)有何区别? 提示:N+是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而N是由0和所有的正整 数组成的集合,所以N比N+(或N*)多一个元素0.
2020/12/3
【知识点拨】 1.对集合相关概念的理解 (1)集合的含义:集合是数学中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我们只 对它进行描述性说明,其本质是某些确定元素组成的总体. (2)元素:集合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 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所触摸到的、所能想到的各种各样 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符号等,都可以看作集合的元素.
2020/12/3
类型 二 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典型例题】 1.(2013·临沂高一检测)下列所给关系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π∈R;② 3 ∉Q;③0∈N*;④|-4|∉N*. A.1 B.2 C.3 D.4 2.设直线y=2x+3上的点集为P,点(2,7)与点集P的关系为 (2,7)_________P(填“∈”或“∉”).
2020/12/3
【变式训练】1.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B.爱好音乐的一些人 C.某班本学期视力较差的同学 D.某校某班某一天所有课程 【解析】选D.A,B,C的对象不确定,唯有D某校某班某一 天所有课程是确定的,故能形成集合的是D.
最新2020学年度高中数学 第一章 1.1 集合 1.1.3 第一课时 并集、交集练习 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一课时并集、交集【选题明细表】知识点、方法题号并集、交集的简单运算1,2,4,7 含参数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5,10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6,12并集、交集性质的应用3,8,9,11,131.设集合M={y|y=x2+1,x∈R},N={y|y=-x2+1,x∈R},则M∩N是( C )(A){0,1} (B){(0,1)}(C){1} (D)以上都不对解析:M∩N={y|y≥1}∩{y|y≤1}={1},选C.2.已知集合A={0,1,2,3,4,5},B={1,3,6,9},C={3,7,8},则(A∩B)∪C等于( C )(A){0,1,2,6,8} (B){3,7,8}(C){1,3,7,8} (D){1,3,6,7,8}解析:因为集合A={0,1,2,3,4,5},B={1,3,6,9},所以A∩B={1,3},因为C={3,7,8},所以(A∩B)∪C={1,3,7,8},故选C.3.满足{1,3}∪A={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 D )(A)1 (B)2 (C)3 (D)4解析:因为{1,3}∪A={1,3,5},所以1和3可能是集合A的元素,5一定是集合A的元素,则集合A可能是{5},{1,5},{3,5},{1,5,3}共4个.故选D.4.(2018·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设集合A={(x,y)|x+y=1},B={(x,y)|2x-y=-4},则A∩B等于( D )(A){x=-1,y=2} (B)(-1,2)(C){-1,2} (D){(-1,2)}解析:由得所以A∩B={(-1,2)},故选D.5.已知集合A={1,3,m2},B={1,m},A∪B=A,则m等于( B )(A)3 (B)0或3 (C)1或0 (D)1或3解析:因为B∪A=A,所以B⊆A,因为集合A={1,3,m2},B={1,m},所以m=3,或m2=m,所以m=3或m=0.故选B.6.设集合A={x|x2-(a+3)x+3a=0},B={x|x2-5x+4=0},集合A∪B中所有元素之和为8,则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 D )(A){0} (B){0,3}(C){1,3,4} (D){0,1,3,4}解析:解方程x2-5x+4=0得x=4或1,所以B={1,4},解方程x2-(a+3)x+3a=0得x=3或a,所以A={3}或{3,a},因为1+4+3=8,所以A={3}或{3,0}或{3,1}或{3,4}.所以a=0或1或3或4.故选D.7.(2018·桂林一中高一期中)若集合A={x|2x+1>0},B={x|2x-1<2},则A∩B= .解析:由A中不等式解得x>-,即A={x|x>-},由B中不等式解得x<,即B={x|x<},则A∩B={x|-<x<}.答案:{x|-<x<|8.已知集合A={x|1≤x≤2},B={x|x<a},若A∩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若A∩B=∅,则a的范围为.解析:根据题意,集合A={x|1≤x≤2},若A∩B=A,则有A⊆B,必有a>2,若A∩B=∅,必有a≤1.答案:{a|a>2} {a|a≤1}9.集合A,B各有两个元素,A∩B中有一个元素,若集合C同时满足:(1)C⊆(A∪B),(2)C⊇(A∩B),则满足条件C的个数为( D )(A)1 (B)2 (C)3 (D)4解析:设A={a,b},B={b,c},由(1)知C⊆{a,b,c},由(2)知{b}⊆C,所以C中必有元素b,则C的个数为22=4,故选D.10.设A={x|2x2-px+q=0},B={x|6x2+(p+2)x+5+q=0},若A∩B={},则A∪B等于( A )(A){,,-4} (B){,-4}(C){,} (D){}解析:由A∩B={}知,∈A,∈B,所以⇒所以A={x|2x2+7x-4=0}={-4,},B={x|6x2-5x+1=0}={,}.显然,A∪B={,,-4}.故选A.11.已知集合A={4,5,2},B={4,m},若A∪B=A,则m= .解析:因为A∪B=A,所以B⊆A.又A={4,5,2},B={4,m}.所以m=5或m=2.由m=2知m=0或m=4.当m=4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m=0或5.答案:0或512.已知集合A={x|2a+1≤x≤3a-5},B={x|x<-1,或x>16},若A⊆(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A⊆(A∩B),且(A∩B)⊆A,所以A∩B=A,即A⊆B.显然A=∅满足条件,此时a<6.若A≠∅,如图所示,则或由解得a∈∅;由解得a>.综上,满足条件A⊆(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6,或a>}.13.已知集合A={x|2m-1<x<3m+2},B={x|x≤-2或x≥5},是否存在实数m,使A∩B≠∅?若存在,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若A∩B=∅,分A=∅和A≠∅讨论:(1)若A=∅,则2m-1≥3m+2,解得m≤-3,此时A∩B=∅;(2)若A≠∅,要使A∩B=∅,则应有即所以-≤m≤1.综上,当A∩B=∅时,m≤-3或-≤m≤1,所以当m取值范围为{m|-3<m<-或m>1}时,A∩B≠∅.。
2020年秋【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0年秋【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新教材】人教【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没有数学,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衔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再加上函数与方程还是中学数学四大数学思想之一,是具体事例与抽象思想相结合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学法。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有熟悉到陌生,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函数与方程都有着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册的函数与方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教学指导思想一.教学指导思想这一学期,我将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严格遵守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研究职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将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高一年级的安排,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力争建设愉悦课堂,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高一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对中考成绩的分析,我对这两个班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认识,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有两极分化现象。
部分学生缺乏热情,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能听讲,但是课后不归纳总结,不做题,学习效率低。
另外,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意志不坚定,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1.教学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半角.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但不要求记忆.5会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画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或描述法来表示。
1.2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1.3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函数可以用函数式、图象、列表等形式表示。
1.4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单调性指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单调增加或减少;奇偶性指函数在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也取相反数;周期性指函数在自变量增加一定值后,函数值重复出现。
1.5 反函数反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互换后得到的新函数。
反函数与原函数互为逆运算,即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
1.6 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复合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得到一个新的函数。
复合函数的图象是原函数图象的变换。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 常数函数常数函数是指函数的值在整个定义域内保持不变。
常数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
2.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二次关系。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2.4 幂函数幂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幂次关系。
幂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曲线。
2.5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指数关系。
指数函数的图象是一条递增或递减的曲线。
2.6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对数关系。
2020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超全)
2020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超全)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集合的概念是指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 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M,或者a∉M,两者必居其一。
4) 集合的表示法包括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5) 集合的分类包括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 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下:名称记号意义子集 A⊆B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真子集 A⊂B A⊆B,且B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集合相等 A=B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7)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0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8) 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下:名称记号意义交集A∩B {x|x∈A,且x∈B}并集 A∪B {x|x∈A,或x∈B}补集 A' {x|x∈U,且x∉A}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x<a}。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形如 $ax+b$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ax+b|a(a>0)$ 型的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形如 $ax^2+bx+c$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计算其判别式 $\Delta=b^2-4ac$,然后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a>0)$ 的图像,分类讨论 $\Delta$ 的大小关系。
当 $\Delta>0$ 时,解集为 $\{x|xx_2\}$;当 $\Delta=0$ 时,解集为 $\{x|x=x_1\}$;当 $\Delta<0$ 时,无实数解。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必修1) 第1章 1.3.1 第1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函数的单调性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单调区间、单调性等概念.2.会划分函数的单调区间,判断单调性.3.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知识点一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1)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2)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思考(1)所有的函数在定义域上都具有单调性吗?(2)在增函数和减函数定义中,能否把“任意x1,x2∈D”改为“存在x1,x2∈D”?答案(1)不是.(2)不能.知识点二函数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特别提醒:(1)函数单调性关注的是整个区间上的性质,单独一点不存在单调性问题,所以单调区间的端点若属于定义域,则该点处区间可开可闭,若区间端点不属于定义域则只能开.(2)单调区间D⊆定义域I.(3)遵循最简原则,单调区间应尽可能大.1.如果f(x)在区间[a,b]和(b,c]上都是增函数,则f(x)在区间[a,c]上是增函数.(×)2.函数f(x)为R上的减函数,则f(-3)>f(3).(√)3.若函数y=f(x)在定义域上有f(1)<f(2),则函数y=f(x)是增函数.(×)4.若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则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题型一利用图象判断函数单调性例1(1)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x),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考点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点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解 y =f (x )的单调区间有[-5,-2),[-2,1),[1,3),[3,5],其中y =f (x )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 (2)函数y =1x -1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答案 (-∞,1),(1,+∞)解析 y =1x -1的图象可由y =1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如图,∴单调减区间是(-∞,1),(1,+∞).反思感悟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当函数出现两个以上单调区间时,单调区间之间可用“,”分开,不能用“∪”,可以用“和”来表示;在单调区间D 上函数要么是增函数,要么是减函数,不能二者兼有.跟踪训练1(1)函数y=f(x),x∈[-4,4]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的所有单调递减区间为()A.[-4,-2]B.[1,4]C.[-4,-2]和[1,4]D.[-4,-2]∪[1,4]答案 C(2)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写出它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单调性.考点求函数的单调区间题点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解y=|x2-2x-3|的单调区间有(-∞,-1],[-1,1],[1,3],[3,+∞),其中单调递减区间是(-∞,-1],[1,3];单调递增区间是[-1,1],[3,+∞).题型二函数单调性的证明例2求证:函数f(x)=x+1x在[1,+∞)上是增函数.考点 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 题点 定义法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证明 设x 1,x 2是[1,+∞)上的任意实数,且1≤x 1<x 2,则f (x 1)-f (x 2)=x 1+1x 1-⎝⎛⎭⎫x 2+1x 2 =(x 1-x 2)+⎝⎛⎭⎫1x 1-1x 2=(x 1-x 2)+x 2-x 1x 1x 2 =(x 1-x 2)⎝⎛⎭⎫1-1x 1x 2=(x 1-x 2)⎝⎛⎭⎫x 1x 2-1x 1x 2. ∵1≤x 1<x 2,∴x 1-x 2<0,1<x 1x 2, ∴x 1x 2-1x 1x 2>0,故(x 1-x 2)⎝⎛⎭⎫x 1x 2-1x 1x 2<0,即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x +1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反思感悟 定义法证明或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四个步骤跟踪训练2 利用定义判断f (x )=2xx +3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解 任取x 1,x 2∈(0,+∞)且x 1<x 2,则 f (x 2)-f (x 1)=2x 2x 2+3-2x 1x 1+3=2[x 2(x 1+3)-x 1(x 2+3)](x 1+3)(x 2+3)=6(x 2-x 1)(x 1+3)(x 2+3).因为x 1<x 2,且x 1,x 2∈(0,+∞), 所以x 2-x 1>0,x 1+3>0,x 2+3>0, 所以f (x 2)-f (x 1)>0,所以f (x )=2xx +3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题型三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例3 已知函数f (x )=x 2+2(a -1)x +2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f (x )=x 2+2(a -1)x +2的开口方向向上,对称轴为x =1-a , ∵f (x )=x 2+2(a -1)x +2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 ∴4≤1-a , ∴a ≤-3,∴a 的取值范围是(-∞,-3]. 延伸探究1.若f (x )=x 2+2(a -1)x +2的单调减区间为(-∞,4],则a 的值是什么? 解 ∵f (x )=x 2+2(a -1)x +2的单调减区间为(-∞,1-a ], ∴1-a =4, ∴a =-3.2.若f (x )=x 2+2(a -1)x +2在区间[2,4]上单调,则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解 ∵f (x )=x 2+2(a -1)x +2在区间[2,4]上单调,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x =1-a 一定不在区间(2,4)内, ∴1-a ≤2或1-a ≥4, 即a ≥-1或a ≤-3,∴a 的取值范围为(-∞,-3]∪[-1,+∞).3.若y =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减函数,且f (1-a )<f (2a -1),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f (1-a )<f (2a -1)等价于 ⎩⎪⎨⎪⎧-1<1-a <1,-1<2a -1<1,1-a >2a -1,解得0<a <23,即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a |0<a <23.反思感悟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1)函数单调性定义的“双向性”:利用定义可以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反过来,若已知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确定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2)若一个函数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的,则此函数在这一单调区间内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1.函数y =f (x )在区间[-2,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增区间是( )A.[-2,0]B.[0,1]C.[-2,1]D.[-1,1]考点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点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答案 C2.函数y =6x 的减区间是( )A.[0,+∞)B.(-∞,0]C.(-∞,0),(0,+∞)D.(-∞,0)∪(0,+∞)答案 C3.函数y=x2-6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A.(-∞,2]B.[2,+∞)C.[3,+∞)D.(-∞,3]答案 D解析y=x2-6x的开口方向向上,对称轴为x=3.所以其单调递减区间是(-∞,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定义在(a,b)上的函数f(x),若存在x1,x2∈(a,b),使得当x1<x2时有f(x1)<f(x2),则f(x)在(a,b)上为增函数B.定义在(a,b)上的函数f(x),若有无穷多对x1,x2∈(a,b),使得当x1<x2时有f(x1)<f(x2),则f(x)在(a,b)上为增函数C.若f(x)在区间A上为减函数,在区间B上也为减函数,则f(x)在A∪B上也为减函数D.若f(x)在区间I上为增函数且f(x1)<f(x2)(x1,x2∈I),则x1<x2答案 D5.若函数y=f(x)在R上单调递减,且f(2m)>f(1+m),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1)解析由2m<1+m得m<1.1.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时,易忽视x1,x2的任意性.(2)要证明f(x)在[a,b]上不是单调函数,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用定义法、直接法、图象法,而函数单调性的证明现在只能用定义证明.3.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时,要树立两种意识:一是等价转化意识:如f(x)在D上递增,则f(x1)<f(x2)⇔x1<x2.二是数形结合意识:如处理一(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中的含参数的范围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x),则下列关于函数f(x)的说法错误的是()A.函数在区间[-5,-3]上单调递增B.函数在区间[1,4]上单调递增C.函数在区间[-3,1]∪[4,5]上单调递减D.函数在区间[-5,5]上没有单调性答案 C解析单调区间不能用“∪”连接.2.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为增函数的是()A.y =3-xB.y =x 2+1C.y =1xD.y =-|x +1|答案 B解析 y =x 2+1在(0,2)上是增函数. 3.函数y =|x +2|在区间[-3,0]上( )A.递减B.递增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答案 C解析 因为y =|x +2|=⎩⎪⎨⎪⎧x +2,x ≥-2,-x -2,x <-2.作出y =|x +2|的图象, 如图所示,易知在[-3,-2)上为减函数,在[-2,0]上为增函数.4.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A (0,-1),B (3,1)是其图象上的两点,那么-1<f (x )<1的解集是( )A.(-3,0)B.(0,3)C.(-∞,-1]∪[3,+∞)D.(-∞,0]∪[1,+∞)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题点 利用单调性解抽象函数不等式答案 B解析 由已知f (0)=-1,f (3)=1,∴-1<f (x )<1,即f (0)<f (x )<f (3).又∵f (x )在R 上单调递增,∴0<x <3,∴-1<f (x )<1的解集为(0,3).5.函数f (x )=-x 2+2(a -3)x +1在区间[-2,+∞)上单调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B.(-∞,1]C.[-1,+∞)D.[1,+∞) 答案 B解析 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a -3,∴a -3≤-2,∴a ≤1.6.已知函数f (x )=⎩⎪⎨⎪⎧x 2+4x ,x ≥0,4x -x 2,x <0,若f (4-a )>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B.(2,+∞)C.(-∞,-2)D.(-2,+∞)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题点 利用单调性解抽象函数不等式答案 A解析 画出f (x )的图象(图略)可判断f (x )在R 上单调递增,故f (4-a )>f (a )⇔4-a >a ,解得a <2.7.已知四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在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的函数是( )考点 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题点 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答案 B解析 对于A ,存在x 1∈(0,1),f (x 1)>f (1),A 不对;对于C ,存在x 1>1,f (x 1)<f (1),C 不对;对于D ,存在x 1=-1,x 2=1,f (x 1)<f (x 2),D 不对;只有B 完全符合单调性定义.8.已知函数y =ax 和y =-b x在(0,+∞)上都是减函数,则函数f (x )=bx +a 在R 上是( )A.减函数且f (0)<0B.增函数且f (0)<0C.减函数且f (0)>0D.增函数且f (0)>0答案 A 解析 因为y =ax 和y =-b x在(0,+∞)上都是减函数, 所以a <0,b <0,f (x )=bx +a 为减函数且f (0)=a <0,故选A.二、填空题9.已知函数f (x )=⎩⎪⎨⎪⎧2x +1,x ≥1,5-x ,x <1,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 答案 (-∞,1)解析 当x ≥1时,f (x )是增函数,当x <1时,f (x )是减函数,所以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10.如果二次函数f (x )=x 2-(a -1)x +5在区间⎝⎛⎭⎫12,1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因为二次函数f (x )=x 2-(a -1)x +5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a -12,又函数f (x )在区间⎝⎛⎭⎫12,1上是增函数,所以a -12≤12,解得a ≤2. 11.已知f (x )是定义在区间[-1,1]上的增函数,且f (x -2)<f (1-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题点 利用单调性解抽象函数不等式答案 ⎣⎡⎭⎫1,32 解析 由题意,得⎩⎪⎨⎪⎧ -1≤x -2≤1,-1≤1-x ≤1,x -2<1-x ,解得1≤x <32, 故满足条件的x 的取值范围是⎣⎡⎭⎫1,32. 三、解答题12.求函数y =-x 2+2|x |+3的单调递增区间.考点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题点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解 ∵y =-x 2+2|x |+3=⎩⎪⎨⎪⎧-x 2+2x +3,x ≥0,-x 2-2x +3,x <0.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函数y =-x 2+2|x |+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和[0,1].13.证明:函数f (x )=x 2-1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证明 任取x 1,x 2∈(0,+∞),且x 1<x 2,则f (x 1)-f (x 2)=x 21-1x 1-x 22+1x 2=(x 1-x 2)·⎝⎛⎭⎫x 1+x 2+1x 1x 2. 因为0<x 1<x 2,所以x 1-x 2<0,x 1+x 2+1x 1x 2>0. 所以f (x 1)-f (x 2)<0,即f (x 1)<f (x 2).所以函数f (x )=x 2-1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14.若f (x )=-x 2+2ax 与g (x )=a x +1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题点 已知二次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答案 (0,1]解析 由f (x )=-x 2+2ax 在[1,2]上是减函数可得a ≤1.由g (x )=a x +1在[1,2]上是减函数可得a >0.∴0<a ≤1.15.设f (x )是定义在(0,+∞)上的函数,满足条件:(1)f (xy )=f (x )+f (y );(2)f (2)=1;(3)在(0,+∞)上是增函数.如果f (2)+f (x -3)≤2,求x 的取值范围.解 ∵f (xy )=f (x )+f (y ),∴令x =y =2,得f (4)=f (2)+f (2)=2f (2).又f (2)=1,∴f (4)=2.∵f (2)+f (x -3)=f (2(x -3))=f (2x -6),∴f (2x -6)≤2=f (4),即f (2x -6)≤f (4).∵f (x )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 x -3>0,2x -6≤4,解得3<x ≤5.故x 的取值范围为(3,5].。
2020新版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
反馈演练
1、下列命题:(1)空集没有子集;(2)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 子休;(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4)若 A,则A
.其中正确的有( B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 (1)集合A的元素-1,1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 (2)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3)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4)A中没有元素,而B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中“元素”
也是B中元素.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思考
两个实数有相等关系、大 小关系,如5=5,5<7,5> 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 两个集合之间是否也有类似 的关系呢?
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 系(共性)
(1)A={-1,1},B={-1,0,1,2}; (2)A为立德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同学组成的集合,B为 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A={x|x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 {x|x等腰三角形}; (4)A=Φ,B={0}
)打√,
2.真子集
如果 A B,并且 A B,这时集合 A 称为B的 真子集
proper set,记为 A B ,读作" A真包含于B" 或"B真包含A",如a a,b.
性质: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 A 若A≠Φ,则Φ A
【高中】2020年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1
【关键字】高中1.2 子集、全集、补集(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掌握子集的概念;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3.了解两个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能准确地判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教学重点:子集含义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子集关系的判定.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用列举法表示:A={x|x2≤0},B={ x|x=(-1)n+(-1)n+1,n Z};C={ x|x2-x-2=0},D={ x|-1≤x≤2,x Z}2.问题.集合A与B有什么关系?集合C与D有什么关系?2、学生活动1.列举出与C与D之间具有相类似关系的两个集合;2.总结出子集的定义;3.分析、概括两集合相等和真包含的关系的判定.三、数学建构1.子集的含义: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任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若a∈A则a∈B),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用数学符号表示为:若a∈A都有a∈B,则有A B或B A.(1)注意子集的符号与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的区别: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包含于.(2)注意关于子集的一个规定: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理解规定的合理性.(3)思考:AB和BA能否同时成立?(4)集合A与A之间是否有子集关系?2.真子集的定义:(1)A B包含两层含义:即A=B或A是B的真子集.(2)真子集的wenn图表示(3)A=B的判定(4)A是B的真子集的判定四、数学运用例1(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2)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1,3}{1,2,3},{3}{1,2,3},小结:对于一个有限集而言,写出它的子集时,每一个元素都有且只有两种可能:取到或没取到.故当集合的元素为n个时,子集的个数为2n.例2写出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例3设集合A={-1,1},集合B={x|x2-2ax+b=0},若B≠,B A,求a,b 的值.小结:集合中的分类讨论.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_{a};(2)d_{a,b,c};(3){a}_{a,b,c};(4){a,b}_{b,a};(5){3,5}_{1,3,5,7};(6){2,4,6,8}_{2,8};(7)_{1,2,3},(8){x|-1<x<4}__{x|x-5<0} 2.写出满足条件{a}M{a,b,c,d}的集合M.3.已知集合P = {x | x2+x-6=0},集合Q = {x | ax+1=0},满足Q P,求a所取的一切值.4.已知集合A={x|x=k+12,k∈Z},集合B={x|x=2k+1,k∈Z},集合C={x|x=12k+,k∈Z},试判断集合A、B、C的关系.五、回顾小结1.子集、真子集及对概念的理解;2.会用Venn图示及数轴来解决集合问题.六、作业教材P10习题1,2,5.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奇偶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下列各函数有什么共性?
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
通过讨论归纳:函数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抛物线;函数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折线;函数是定义域为非零实数的两支曲线,各函数之间的共性为图象关于轴对称.观察一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归纳:若点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
二、研探新知
【2020】最新版本高中数学必修一: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和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及“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探究一: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偶函数.(学生活动)依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