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合集下载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

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

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8-2)。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

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幔有小球小茁到囊腔中。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 f)(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K f×P UF,P UF表示有效滤过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

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

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

生理学——肾脏功能(一)2024

生理学——肾脏功能(一)2024

生理学——肾脏功能(一)引言概述: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扮演着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关键角色。

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滤过血液、排泄废物、调节血压和电解负荷等。

本文将以生理学的角度,详细介绍肾脏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正文:一、肾脏滤过功能1. 肾小球的结构与组成2. 肾小球滤过的过程3. 肾小管对滤过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4. 肾单位的滤过率的调节机制5. 肾脏的自动调节机制对滤过功能的影响二、肾脏排泄功能1. 尿液的生成和排泄2. 肾单位的重吸收和分泌对尿液成分的调节3. 酸碱平衡的调节4. 水盐平衡的调节5. 毒物和药物的排泄机制三、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机制2. 血浆渗透压和容量调节的相关机制3. 抗利尿激素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4. 副交感神经及其他因素对血压的调节5. 肾脏循环自动调节对血压的影响四、肾脏调节电解负荷的功能1. 钠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浓度的调节2. 肾单位对钠的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3. 钾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浓度的调节4. 钙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浓度的调节5. 溶质与水的平衡及渗透调节对电解负荷的影响五、肾脏的其他功能1. 肾脏参与红细胞生成的机制2. 肾脏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3. 肾脏释放激素和酶的功能4. 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影响5. 神经调节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总结:肾脏作为重要的排泄器官,具有滤过、排泄、调节血压和电解负荷等多方面的功能。

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过程、肾单位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肾脏的自动调节等机制,肾脏能够有效地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脏功能的调节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新指标——血清胱抑素C

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新指标——血清胱抑素C

本实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 Ccr呈显著的负相关(r=-0.7482),与Scr呈显 著的正相关(r=0.8676) 血清Cystatin C的 水平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密切相关。
实验分组一、二的统计学分析表明Scr在
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度降低时可无明显变化, 而血清Cystatin C在肾功能的不同阶段均 有明显变化 。 实验分组三表明Cystatin C对检测老年人 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有价值。
谢!
Scr 32/49(65%) 40/43(93%) 63/63(100%) 135/155(87%)


Urea 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
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由于肾脏代偿功 能强,在肾小球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可 无变化,当高于正常时,表明有效肾单 位的 60 %~ 70 %已受到损害。因此尿素 受蛋白质摄入量、体内蛋白质分解水平 ( 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出血,烧伤,大 手术后等使其升高 ) 、肾血流量的影响较 大 。
诊断敏感性实验表明,血清Cystatin
C是比 Scr更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特别是在肾功能损害的早期。
综上所述
由于血清Cystatin
C在体内的代谢特点,表明
它是一项可靠、敏感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的指标,且测定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具有
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来自谢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之间
进行相关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 时计算敏感性。


分组一

按Ccr值将所有对象分为4组: A组:Ccr≥80ml/min,共73例; B组:50ml/min≤Ccr<80ml/min,共49例; C组:25ml/min≤Ccr<50ml/min,共43例;

肾小球的功能

肾小球的功能

肾小球的功能肾小球是肾脏中最小的单位结构,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膜、毛细血管和肾小球周围的集合管组成。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滤过和排泄。

下面将详细介绍肾小球的功能。

1. 滤过:肾小球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行滤过作用。

滤过膜由三个层面组成,分别是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足细胞层。

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容量选择性的筛子,可以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保留住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糖和氨基酸等。

2. 排泄:通过滤过作用,肾小球能够排泄身体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素等。

当废物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内,会形成初尿。

初尿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被进一步处理,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3. 保持体液平衡:肾小球能够通过调节滤过液的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体液的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小球会增加尿液的生成,以排除多余的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小球会减少尿量,以保留体内的水分。

4. 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肾小球能够调节体内的电解质浓度,如钠、氯、钙等。

通过对滤过液中电解质的选择性再吸收和排泄,肾小球可以调节体内电解质的浓度,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5. 调节酸碱平衡:肾小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中发挥作用。

当体内pH值过高时,肾小球会从尿液中排泄大量的碱性物质,以调节酸碱平衡;反之,当体内pH值过低时,肾小球会从尿液中排泄酸性物质,以维持酸碱平衡的稳定。

综上所述,肾小球作为肾脏的基本单位之一,具有滤过、排泄、保持体液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它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任何对肾小球的损伤都会对身体的正常运作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和维护肾小球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谢谢
据测定肾血浆流量约为 660 ml/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三)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示意图
(三)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 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GFR约为125ml/min
➢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即被 肾小球滤过的肾血浆流量的部分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filtration coefficient,Kf)
肾小球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和滤过面积
(二)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全身动脉血压在70~180mmHg波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相对稳定,GFR变动不大 ➢ 超出这一范围的变化,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GFR↑;动脉血压降低,肾小 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GFR↓,动脉血压降至 40~50 mmHg 以下,GFR会降至零,将导致无尿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二)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入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GFR减少 ➢ 出球小动脉中度收缩时,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GFR轻度增加
2. 肾小囊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功能范文

肾小球滤过功能范文

肾小球滤过功能范文首先是滤过过程。

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膜,将血浆中的水、电解质、有机物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排除到肾小球腔内形成滤液,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大蛋白等则被滤过膜所阻隔,不进入滤液。

滤过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滤过率约为120ml/min。

接着是重吸收过程。

滤液进入肾小管系统后,通过肾小管壁上的微绒毛状上皮细胞进行重吸收。

这些上皮细胞上有丰富的微绒毛状结构,称为肾小管上皮的绒毛状突起,它们增加了上皮细胞表面积,便于重吸收。

重吸收作用发生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主要是对滤液中的水、电解质和有机物进行选择性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等。

重吸收过程能够保留体内所需的物质,避免大量的水和溶质丢失。

最后是分泌过程。

肾小管上皮细胞对一些物质进行分泌,将它们从血浆中转运至滤液中。

分泌过程主要发生于近曲小管和隐球下的连接部位,如对药物、代谢产物和血液中剩余物质的排泄起到重要作用。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主要由肾小球及其毗邻的肾血管及神经体液平衡、激素等多因素共同调控。

当体内处于失衡状态时,肾小球通过调节滤过率来保证体内稳定和恢复平衡。

例如,当人体缺水时,滤过率减小,减少尿量,以保证体内水分的平衡。

总结起来,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脏对血液进行过滤和清除废物的能力。

滤过过程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液排除到肾小球腔内,重吸收过程保留体内所需物质,分泌过程将血浆中的一些物质转运至滤液中。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多由肾小球及其毗邻的肾血管及神经体液平衡、激素等多因素共同调控。

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排除废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肾小球滤过功能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功能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功能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功能是指肾小球对血液中的物质进行筛选和过滤的能力。

肾小球是肾脏的一个重要结构,由毛细血管丛和被称为Bowman囊的袋状结构组成。

在肾小球内,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将血液中的水、电解质、代谢产物等分子通过筛选和过滤作用排出体外。

具体来说,肾小球滤过功能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分子量较小、电荷中性或正电荷的物质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Bowman囊。

而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则被阻挡在毛细血管壁之外。

这种筛选和过滤作用不仅可以清除体内废物,还可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肾小球滤过功能通常用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内经过肾小球的总体积与时间之比。

正常成人GFR约为每分钟125毫升左右。

当GFR降低时,就会导致尿量减少、血液中废物和毒素积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总之,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脏的一项重要功能,它通过筛选和过滤作用对血液中的物质进行清除和调节,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肾小球滤过率的参考范围

肾小球滤过率的参考范围

肾小球滤过率的参考范围1.引言1.1 概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是一种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肾小球在单位时间内对血液中废物和溶质的清除能力。

简单来说,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脏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血液中特定物质的清除率,可以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使用内源性物质(如肌酐、尿素等)或外源性物质(如荧光素、锚定剂等)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

这些物质被注射到体内后,通过测量其在单位时间内从血液中清除的量,可以推算出肾小球滤过率的数值。

肾小球滤过率的参考范围是指正常人群中肾小球滤过率的平均水平。

根据多项研究结果,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通常在90-12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mL/min/1.73m²)之间。

然而,这个参考范围并非完全固定,因为肾小球滤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

肾小球滤过率的参考范围对于判断个体的肾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或疾病存在。

另一方面,超过正常参考范围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意味着一些疾病或生理状态的存在,例如糖尿病或妊娠等。

总的来说,了解肾小球滤过率的参考范围对于评估个体的肾脏功能、诊断疾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和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可以及早发现肾功能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和整体健康。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和安排的框架,它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部分,作者将介绍肾小球滤过率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

引言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肾小球对于血浆的过滤量,通常使用毫升/分钟作为计量单位,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肾小球的滤过是指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液体过滤,包括水、电解质、代谢产物等,进入肾小管,排出体外,而不包括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滤过液经过肾小管的吸收和分泌后,最终形成尿液。

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范围约为每分钟100-130毫升,受到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过低可能表明肾功能不良,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等疾病,而肾小球滤过率过高则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理状态有关。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速率法(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method)或其他血肌酐清除率法等进行,其中肾小球滤过速率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血液中肌酐、肌酸和尿素等物质的清除量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这种方法简便、准确、无创且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

肾脏基本功能

肾脏基本功能
物质经过小管上皮细胞旳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溶质逆电化学梯度经过肾小管上皮 细胞旳过程。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根据主动 转运过程中能量起源旳不同,分为原发性主动转 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肾小管与集合管旳转运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旳转运功能
近端小管中物质旳转 运
Na+、CI-和水旳重吸收
HCO3-重吸收与H+旳分泌 K+旳重吸收
这种溶质趋于均一旳弥散现象旳 运动定律,遵照物理学上旳Fick定律: Ji=DiA×(△Ci/△x)△x-0=DiAdCi/dx Fick定律描述了在某距离(dx)内,溶质i 旳弥散通量Ji与弥散面积A及浓度 Ci 成 正比;Ji 旳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即溶质旳传递方向由高浓度方向向低 浓度方向迁移。
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旳某些物质如青霉 素、酚红,大部分旳利尿药等,因为与血浆中蛋 白结合而不能经过肾小球滤过,它们均在近球小 管被主动分泌到小管液中而排出体外。
肾小管与集合管旳转运功能
髓袢中旳物质转运
近球小管液流经髓袢过程中 ,约20%旳Na+、CI-、和K+等物质 被进一步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旳NaCl重吸收 在尿液稀释和浓缩机制中具有主 要意义。
肾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 荷旳糖蛋白降低或消失,就会造成带负 电荷旳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 长,从而出现蛋白尿。
肾小球旳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作用旳动力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旳滤过功能
肾 小 球
= 有
效 滤 过 压
+
肾囊 小内 球液 毛胶 细体 血渗 管透 压压

-浆 肾
+ 胶 小
体囊 渗内 透压 压
葡萄糖重吸收 其他物质旳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上升的 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度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位置近出球A端 →GFR↑;反之则GFR↓。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四)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⑴通透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Cap.血压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 → GFR → 尿量
一、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 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重吸收作 用
3.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 抽取液体分析发现, 除蛋白质外,所含的 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 基本一致,而且渗透 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 似。
原尿 = 血 浆的 超滤液。
(一)滤过屏障——滤过膜
1.组成
水分子
外层
阳离子
中层
内层
葡萄糖
小分子阴 离子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肾脏功能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对于我们理解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脏滤过功能肾脏的滤过功能是指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过滤出来,形成尿液。

1.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是肾脏中重要的过滤单位,由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组成。

血液通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草酸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肾小球囊,形成初尿。

2. 肾小管重吸收:初尿进入肾小管后,在肾小管管壁上的小血管和间质中再次吸收正常生理状态下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回到血液中。

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管重吸收。

二、肾脏排泄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是指通过尿液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以及调节水盐平衡。

1. 水分的排泄:肾脏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根据体内的需求来排泄多余的水分。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量,以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给身体。

2. 氮代谢产物的排泄:肾脏将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基氮转化为尿素,通过尿液排泄出去,以维持氮代谢的平衡。

同时,肾脏还通过尿液排除其他废物物质,如尿酸、草酸等。

3. 离子的排泄:肾脏通过尿液排泄体内过多的离子,如钠、钾、磷等。

对于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肾脏的滤过功能通过肾小球将废物过滤成初尿,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将有用物质回收到体内。

而肾脏的排泄功能则是将废物和多余物质通过尿液排除出体外,保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通过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肾脏的健康状态,通过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有助于维护肾脏功能正常,促进身体的健康。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是指肾小球对体液进行滤过,将血浆中的水、电解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分离出来,形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

首先,肾小球滤过功能可以排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

肾小球滤过时,将血浆中的废物和毒素,如尿素、尿酸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含有这些物质的原尿。

这些废物和毒素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起到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作用,保持正常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肾小球滤过功能可以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

肾小球滤过时,通过选择性地滤过,将体液中的钠、钾、氯、碳酸氢根等电解质分离出来,并对其浓度和排泄进行调节。

此外,肾小球还可以通过滤过和分泌机制,调节体液中的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的浓度,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最后,肾小球滤过功能可以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血容量。

肾小球滤过时,能够选择性地将体液中的水分和溶质滤过出来,形成原尿。

肾小管随后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将水分和溶质重新吸收回体液,达到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血容量的目的。

根据体液中的水分和溶质含量的变化,肾小球滤过功能能够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保持体液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肾小球滤过功能对体液中的水、电解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进行分离和调节,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以及调节体液的水分和血容量。

这些功能都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稳态非常重要。

肾小球的作用

肾小球的作用

肾小球的作用肾小球是肾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初步的滤过,将血液中的废物和过滤液分离,保留有益物质并进一步进行调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

肾小球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也是肾脏进行滤过的主要场所。

它由肾小球团和被其包裹的肾脏小管构成。

肾小球团含有许多被称为肾小球的血管球团,而肾脏小管则负责收集初步滤液和进一步调节。

肾小球主要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足细胞。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壁,具有负责维持滤过屏障的功能。

而足细胞则覆盖在内皮细胞上,它们呈现出似足的形状,可以扩展或收缩,这有助于调节滤过的速率。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足细胞间的滤过屏障实现的。

滤过屏障中的粗大分子和负电荷的分子无法通过,而水、电解质、代谢产物等小分子则可以被滤过。

这种选择性滤过作用帮助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滤液,以确保有益物质得以保留。

肾小球还能调节滤过液的体积和成分。

当身体需要调节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或酸碱平衡时,肾小球中的足细胞可以收缩或扩张,从而调整滤过液的体积和成分。

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体内物质的平衡。

此外,肾小球还能通过分泌一些物质,如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来调节滤过液的排泄和重吸收,进一步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和血压。

肾小球的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特别是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通过调节滤过屏障的通透性和调整滤过液的体积和成分,肾小球确保了身体所需的有益物质得以保留,同时排除了废物和过滤液。

总之,肾小球是肾脏滤过的主要场所,通过滤过屏障的作用分离血液和过滤液,保留有益物质并进一步进行调节。

它是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排除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球过滤率 标准值

肾小球过滤率 标准值

肾小球过滤率标准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小球过滤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来评价肾脏的滤过功能。

通过测定GFR,可以了解肾小球在一定时间内过滤掉的血浆量,从而反映肾脏对废物和毒素的排泄能力。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过滤率的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一旦超出了标准值范围,就可能表明肾脏出现了功能异常。

在临床上,通常采用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来估算GFR的数值。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肾脏病协会(ISN)的标准,成年人的正常的GFR范围在90-120 mL/min/1.73m²之间。

这个数值反映了健康人群的肾小球过滤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正常的GFR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临床上,当GFR低于正常范围时,通常会被认为已经出现了肾功能损伤。

如果GFR持续低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肾脏疾病,甚至发展为肾衰竭。

及时监测和评估GFR的数值,对于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至关重要。

除了正常范围内的GFR数值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影响GFR数值变化的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肌肉量、肾功能状态等都可能对GFR的数值产生影响。

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GFR的结果,如肾毒性药物、抗生素等。

在测定GFR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了解肾小球过滤率的标准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肾脏疾病,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监测GFR的数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及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了解肾小球过滤率的标准值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肾小球过滤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单位在单位时间内从血液中滤出的物质量。

肾小球过滤率的标准值是指在一定年龄和性别范围内,正常健康人群的平均肾小球过滤率值。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主要负责肾脏中的滤过功能。

它由一个位于肾小球内的血管球体(糖球)和一个围绕血管球体的肾小管组成。

这个复杂的结构使得肾小球能够高效地过滤血液,去除水分和废物,并保留和再吸收需要的物质。

肾小球的滤过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它是肾脏排出废物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滤过的物质从血液中进入肾小球的内腔,形成初尿,然后经过肾小管的吸收和分泌作用进行进一步处理。

滤过过程首先依赖于肾小球的结构特点。

肾小球的血管球体由许多细微的血管丛组成,每个细微的血管丛都被称为肾小球单位。

每个肾小球单位都有一个紧密的血管丛,称为毛细血管球体,以及血管丛的外围一个小管,称为肾小管。

这种结构使得肾小球单位能够进行高效的滤过。

滤过过程的关键是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体。

这些毛细血管球体有非常细小的血管壁,壁上有许多微小的孔洞,称为滤过膜,这些孔洞大小恰好能让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如水、盐类、葡萄糖等,但较大的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则不能通过。

滤过过程的驱动力是血压。

在肾小球单位内,毛细血管球体的压力比附近的血管低,这是因为毛细血管球体的出口小于入口,造成了一个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迫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的内腔,形成滤液。

滤液经过肾小管的吸收和分泌作用,再加工成为最终尿液。

在肾小管中,水分、电解质、葡萄糖等有用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而废物和余下的水则会进一步浓缩,并形成尿液。

这个过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蛋白和离子通道驱动的。

综上所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通过血液在毛细血管球体和肾小管之间的交换,将废物和水分从血液中去除,并保留和再吸收有用物质的过程。

这个功能的高效运作对于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排除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

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

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8-2)。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

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幔有小球小茁到囊腔中。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f)(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Kf×PUF,PUF表示有效滤过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

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

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 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 别代表不同肾小球血浆流 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 压(COP)上升的斜率。 曲线A: RPF↓→ COP↑ 速快 曲线C: RPF↑→ COP↑ 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位置近出球A端→GFR↑; 反之则GFR↓。
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
2.致密斑 ●入球A与远曲小管联接处,细胞呈 立柱样变、斑状突起; 3.间质细胞 ●对远曲小管中的[Na+]、[Cl-]敏感, 并将信息经间质细胞传递至近球细胞,调节肾素 的释放。
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1.肾的血液循环特征
⑴血液分布不匀: 皮质∶外髓∶内髓 = 1.00∶0.25∶0.06
⑵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利于重吸收。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特点:②正常时,出球段 除血浆流量快时外,一般 无滤出,故为滤过的贮备 段。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⑴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GFR=两肾原尿量 ml/min/1.73m2
=125ml/min/1.73m2 = 180L/d/1.73m2
⑶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流量≈心输出量1/4~1/5; 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
自身调节机制:① ②肌管源-球学反说馈
2.肾血流量及调节方式
⑴自身调节: ①肌源学说:当A压↑→A
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 持稳定;
②管-球反馈:
⑵N-体液调节: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密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①机械屏障决定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
<1.8nm能自由通过
Ⅰ半径 1.8~3.6nm能部分通过
>3.6nm完全不能通过 (白蛋白)
Ⅱ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
如 : Hb 的 分 子 量 为 64000本可通过,但在血浆 中与球蛋白结合成复合物 时则不能通过,∴正常无Hb尿;但当大量溶血时,游 离的Hb↑→ Hb尿。
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Cl-]↑→致密斑将此信息 反馈至肾小球→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①应NE、E、VP、A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
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 收作用
袢升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A口径
袢长度
出球小A 后的毛细
血管 肾素含量
皮质肾单位
多(85-90%) 较小
近髓肾单位 少(10-15%) 较大
A入∶ A出= 2∶1 A入≤ A出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还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三)球旁器
1.近球细胞: ●入球A膜内的肌细胞呈上皮样变,内含分泌颗粒= 肾素; ●对牵张刺激敏感≈感受器; ●肾交感N支配。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解剖功能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转运功能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 尿 生 成 的 调 节 第六节 清 除 率 第七节 尿 的 排 放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
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Cap.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Cap.血压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3.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3.肾小球血浆流量
●由图可见:沿着 毛细血管全长,随着 水和溶质的滤出,胶 体渗透压渐↑→有效 滤过压渐↓(=0时称滤 过平衡)→滤过平衡的 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 滤过的长度。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⑴通透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也是影响滤过的因 素,∴构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响 GFR。
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肾 小 管
髓袢细段
近曲小管 袢降粗段
袢降细段 袢升细段
3.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分泌 作用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 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
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 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 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 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
⑵测定方法:用测定菊糖的血浆清除率代表GFR。 (见本章第六节)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G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 125÷660 × 100% = 19%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 (2.67+1.33) =2.0kPa(15mmHg)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特点:①正常时,毛细血 管压和囊内压基本不变, 胶体渗透压易变(胶体物 质滤不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