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滤过压减少
生理学网上作业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生理学(专升本)网上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强度越小,说明组织兴奋性越高 B.阈强度越小,说明组织兴奋性越低 C.阈强度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越高 D.阈强度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越低 E. 刺激强度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越低2.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为开环系统B. 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方式C. 负反馈的作用使原有效应迅速达到到最大D. 正反馈的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E. 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存在双向联系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其共同的表现是()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 E. 反馈调节4.在刺激与反应的实验中,下列哪项为阈值()A.出现收缩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B.最初出现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C. 达到到稳定收缩时的刺激强度 D.还没有出现收缩反应时的刺激强度E. 出现最大收缩反应时最小的刺激强度5.关于稳态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稳态一旦破坏,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E.机体所处的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稳态仍能维持6.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等三种物质转运共同点()A. 物质都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通过细胞膜 B.物质都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 C. 均为耗能过程 D.均为不耗能过程 E. 都依靠载体转运7.Na+ 从细胞内的低浓度向细胞外高浓度转运过程属于()A. 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被动转运 E. 出胞作用8.细胞膜内外Na+ 和K+ 浓度差的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K+ 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Na+ 通透性增加C.Na+ 和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9.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 A.膜电位 B.阈电位 C.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 E.后电位10.细胞发生兴奋传导时产生的电荷流动称为()A.局部电流 B.局部反应 C.局部刺激 D.局部兴奋 E. 局部电位11. 快反应自律细胞是()A. 心房肌细胞B. 窦房结细胞C. 心室肌细胞D. 浦肯野氏细胞E. 房室结细胞12. 下列关于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最大复极电位约为-70mVB. 阈电位约为-4OmVC. 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D. 4期除极时程比浦肯野细胞短得多E. 属于慢反应电位13.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 收缩期开始B. 收缩期中间C. 舒张早期D. 舒张中期E. 舒张晚期14. 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其原因是()A. 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B. 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C. 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D. 刺激阈值大于正常E. 此时,钠通道处于备用状态,且距离阈电位较近15. 关于心肌生理特性的说明,错误的是()A.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B. 房室交界传导最慢C.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D. 心房肌和心室肌引起同步收缩E. 心室内浦肯野细胞传导最快16.肺通气的动力是()A. 肺本身的舒缩活动B. 气体的分压差C.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D. 肺内压的变化E. 胸内压的变化17.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A. 吸气初B. 吸气末C. 呼气初D. 呼气末E. 吸气初和呼气初18.有关胸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胸内压为负压 B.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形成C.吸气时负压值减小 D.胸内负压可使肺维持在扩张状态E.胸内负压有利静脉血和淋巴回流19.有关肺通气阻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肺通气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包括肺的和胸廓的弹性阻力C. 平静呼吸时,非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约占总阻力的70%D.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回位的倾向,称为弹性阻力E. 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20.下列关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B. 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C. 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D. 降低肺的顺应性E. 降低肺的弹性阻21.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 错误的是()A. 兴奋性较高B. 有自动节律性C. 有一定紧张性D. 能适应实际需要作较大伸展E.对牵拉、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22.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起源于()A. 环形肌层B. 纵行肌层C. 粘液层D. 斜形肌层E. 粘膜层2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主要是()A. Na+ 内流B. K+ 外流C. Ca2+ 内流D. Na+ 与K+ 内流E. 以上都是24. 关于胃的蠕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空腹时基本不发生B. 起始于胃的中部C. 进食后约每分钟3次D. 蠕动波可向胃底和幽门两个方向传播E. 研磨胃内食团,充分与胃液混合25.关于胃排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胃的蠕动是胃排空的动力 B.混合性食物在进餐后4~6小时完全排空C.液体食物排空速度快于固体食物 D.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最慢E.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排空26. 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A. 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 正常数值一般为37℃C. 发热时其调定点数值不改变D. 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无障碍E. 存在温度敏感神经元27. 下列哪项与能量代谢的间接测算结果无关()A. 非蛋白呼吸商B. 食物的卡价C. 食物的氧热价D. 体表面积E. 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28. 不符合基础代谢的测定条件是()A.清晨、清醒 B.进食后1小时 C.静卧 D.情绪稳定E.环境温度为25℃29. 能使有效滤过压降低的因素是( )A.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30. 对物质进行重吸收量最多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B. 髓袢升支粗段C. 髓袢降支细段D. 远端小管E. 集合管31.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 释放肾素B. 分泌醛周酮C. 尿的浓缩和稀释D. 尿生成E. 释放抗利尿激素32.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 )A. 球旁细胞B. 致密斑C. 间质细胞D. 肾小球细胞E. 肾小管的上皮细胞33.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主要适应于( )A. 肾小球耗氧量较大B. 肾小球滤过作用C. 肾脏代谢需要D. 球管平衡的需要E. 肾脏供血的需要34.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主要适应于( )A. 肾小球滤过作用B. 肾小管周围组织耗氧量低C. 肾小管分泌功能D.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E. 肾小管排泄功能35. 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内层的上皮细胞三层组成B. 基膜是滤过膜的通透性起主要作用C. 对物质分子的大小有选择性D. 带负电的分子相对更容易通过E. 正常人血浆蛋白不能滤过36. 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具有换能作用 B.具有适宜刺激特点 C.对刺激产生适应现象D.具有编码作用 E.受刺激时可直接产生动作电位37. 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虽然在持续,其传入冲动的频率逐步减少现象,称为()A. 疲劳B. 抑制C. 适应D. 衰减传导E. 延迟3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系统 B.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D.神经元的功能只能起传导兴奋作用 E.神经系统是机体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39. 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A. 对Na+ 、K+ ,尤其是对K+ 的通透性B. 对Ca2+、K+,尤其是对Ca2+ 的通透性C. 对Na+ 、K+ ,尤其是对Na+ 的通透性D. 对K+ 、Cl- ,尤其是对Cl- 的通透性E. 对Na+ 、Ca2+ ,尤其是对Ca2+ 的通透性40. 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A. 突触前抑制B. 突触后抑制C. 外周性抑制D. 去极化抑制E. 超极化抑制41.中枢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效应器的敏感性C.通过中枢突触的数量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刺激的强弱和性42.丘脑()A. 几乎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部位B. 是感觉的最高级中枢C. 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系统D. 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部位E. 髓板内核群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部位43.痛感受器一般是指()A. 肌梭B. 游离神经末梢C. 皮肤D. 内脏感受器E. 肌腱44.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其主要原因是()A. 失去了高位神经元对脊髓的营养作用B. 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C. 肌肉受到病毒的损害D. 肌肉供血减少E. 肌肉不活动45.下列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B. 在抗重力肌的牵张反射表现较为明显C. 感受器是肌梭D.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消失E. 梭内肌的活动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46."神经激素"是指()A. 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B. 具有酶功能的神经递质C. 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D. 具有神经功能的激素E. 由神经支配的内分泌细胞活动47.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表现为()A. 具有生物放大效应B. 仅仅起到细胞间传递调节信息的作用C. 对靶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针对性调节D. 激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E.以上都是48.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A. 生长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糖皮质激素E. 催乳素49. 下列激素哪一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A.生长素B. 催产素C. 黄体生成素D. 促卵泡激素E. 促黑激素50.甲状腺激素作用加强,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是()A. 促进糖原的合成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C. 使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加D. 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E. 抑制脂肪的动员1。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
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
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8-2)。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
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幔有小球小茁到囊腔中。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 f)(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K f×P UF,P UF表示有效滤过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
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
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
温医专升本生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举例说明何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答: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主动转运。
如:当细胞内Na离子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离子浓度降低时,Na泵被激活,α亚单位上结合的ATP分解为ADP,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将3个Na转运到细胞外,2K离子转到细胞内。
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由ATP分解供给,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差或电化学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如:小肠上皮细胞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心肌细胞的Na——Ca交换。
2.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有何变化,为什么?答:静息电位变小,动作电位幅度变小,钠泵工作时排除三个钠进入二个钾,总共产生一个负电荷,抑制时则增加一个正电荷,故静息变小,钠内流驱动力变小,动作电位变小3.试比较神经纤维生物电的类型、产生的机制、特点及其生理学意义?答:无髓神经纤维与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无髓神经纤维上依次传导,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跳跃式传导,兴奋的郎飞结与相邻的安静梁飞结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只发生在郎飞结,不仅提高了传导速度,而且减少了能量消耗。
4.细胞外K或Na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单根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各有何影响?答: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离子外流有关,K离子外流的动力为膜两侧K离子的浓度差,阻力为膜两侧的电位差。
如果膜外Na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差降低,K离子外流阻力降低,K平衡电位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动作电与Na离子内流有关,膜外Na离子降低,内流动力降低,动作电位的降低。
细胞外Na 离子浓度升高:静息电位值降低,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降低:静息电位值升高,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eGFR(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eGFR(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GFR=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临床常用的公式有:1. eGFR=(140-年龄)×体重(KG)×1.23(女性乘以1.03)➗血肌酐(mg/L);2. eGFR=体重(kg)×(140-年龄)/72×血肌酐(mg/L)。
一、1. eGFR怎么计算?1、GFR=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肾小球有效率过压,其与肾小球滤过系数也密切相关,滤过系数代表肾小球的通透能力,与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有关。
2、临床常用的公式:eGFR=(140-年龄)×体重(KG)×1.23(女性乘以1.03)➗血肌酐;eGFR=体重(kg)×(140-年龄)/72×血肌酐(mg/L)。
从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要获得的指标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血肌酐。
血肌酐常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正常值为44~133mol/L,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可见血肌酐升高。
血清肌酐的降低可见于进行性肌萎缩、皮肌炎、肌营养不良等疾病。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1、肾血流量: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脏可通过自我调节使肾血流量和GFR保持相对恒定。
然而,当休克、心力衰竭等。
引起动脉压降至80mmHg以下或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可明显减少,GFR也会相应下降。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当因大量失血和严重脱水导致全身动脉压下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相应下降;当尿路梗阻、肾小管梗阻、间质性水肿压迫肾小管时,肾小球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不大,因为它的降低会引起组织液产生量的增加和循环血量的减少,进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肾小球输入小动脉收缩,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有效滤过压名词解释生理学

有效滤过压名词解释生理学
有效滤过压是指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后,从毛细血管外侧到肾小球腔内的有效压力差。
有效滤过压是决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由血压和肾小球腔内的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如果有效滤过压过高,会导致GFR增加,从而促进尿量增加,可能会引起脱水;而如果有效滤过压过低,则会降低GFR,引起低尿量和血液尿素氮(BUN)及肌酐水平升高等肾功能异常。
因此,了解和维持适宜的有效滤过压是维护人体水平衡和肾脏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之一。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8.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9.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Ⅹa、Ⅴa、Ca2+和PF3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1.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1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14.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生理学简答题

1.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破坏, 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导致疾病的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 参与酸碱平衡, 水平衡, 电解质平衡等。
肺脏:通过呼吸, 维持机体的氧平衡和二氧化碳平衡。
血液: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等。
2.举例说明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 精确而短暂。
如瞳孔对光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 持久而弥散。
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 范围小。
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解。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方式: 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有: O2.CO2等气体和水分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物质有: Na+、K+、Ca++等。
经载体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等。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 Na+泵、钙泵、质子泵等。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 葡萄糖分子, 氨基酸分子等。
4.红细胞生成必须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 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哪些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氨基酸。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 是合成DBA所需的重要辅酶。
缺铁时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些主要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有何作用?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血小板主要通过发挥以下生理特性来参与生理止血: (1)黏附: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 血小板即可黏附内皮下组织。
(2)聚集: 血小板聚集成团, 参与止血栓的形成。
杭州师范大学生理学 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的科学。
2.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适应性和兴奋。
4.生理学的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是:器官与系统水平的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和整体的研究。
5.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6.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肌肉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7.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自身调节。
第二章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液态镶嵌模型2.参与易化扩散的蛋白质包括通道和载体。
3.可兴奋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体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5.静息电位负值增加的细胞膜状态称为超极化6.构成动作电位除极过程的主要电流是Na十内流或Na十电流。
7.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动作电位。
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转运。
9.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的转运方式属于易化扩散。
10.脂溶性小分子(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单纯扩散。
11.阈电位是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的膜电位数值。
12.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大所造成的,故接近_K+的平衡电位。
13.降低神经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幅值增加,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14.降低神经细胞外液Na+浓度,静息电位幅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降低15.Na+泵_钠-钾依赖式ATP酶,它分解1分子A TP可以从胞外泵入2个K+,从胞内泵3个Na+。
16.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
17.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8.当肌纤维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内的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此时肌肉若作等长收缩,它产生的张力(P0)最大,若作无负荷收缩,它的收缩速度(Vmax)最大。
第三章血液1.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白蛋白;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球蛋白2.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3.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增加其可塑性将下降4.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正常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成分。
生理学答案

1.排尿过程属于负反馈过程。
×2.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动是一种耗能过程。
√3.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4.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一种富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5.家兔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尿量增多。
√6.老花眼只在看近物时需凸球镜片调节,看远物时不需调节。
√7.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底。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
√9.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10.甲状旁腺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生成三个步骤。
2.心室舒张与充盈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四个时期。
3.胃液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4.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胆碱能受体也可分为两型,它们是毒蕈碱型受体受体和烟碱型受体受体。
6.根据中枢抑制产生机制的不同,其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
7.牵张反射有肌紧张、腱反射两种类型。
8.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血糖升高,血胆固醇降低。
9.应急反应主要是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的,而应激反应则主要是由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的。
10.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了分泌期、增殖期与月经期三个时期的变化。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3.体温: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
4.渗透性利尿:是指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5.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球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下降,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当大量失血、脱水等原因引起血容量减少或/ 和全身平均动脉压下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随之下降,因而可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而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相对舒缩状态,直接影响到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血压,也会引起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
肾小球囊内压一般比较恒定,但在尿路梗阻、肾小管阻塞及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时,肾小球囊内压升高,从而降低有效滤过压,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一般对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影响并不明显,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使有效循环血626量下降,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但在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使血液稀释,在循环血量增多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则会引起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高,出现利尿效应。
①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后

①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
机制: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加之肾小球血浆流量也增加,滤过率增加,尿液生成增加。
②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尿量减少。
机制: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此外,抗利尿激素也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从而增加髓质组织间液的溶质浓度,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有利于尿液浓缩。
③静脉注射速尿,尿量增加。
机制:速尿可与髓袢升支粗段的Na+-2CL—K+同向转运体结合,;由于氯化钠的重吸收被抑制,降低了肾髓质的高渗梯度,从而使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导致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产生利尿效果。
④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尿量减少。
机制: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小,尿的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⑤静脉注射葡萄糖,尿量增加。
机制: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称为肾糖阈(160~180mg/ml)。
实验中葡萄糖的注射量已经超过肾小管的吸收极限,小管液中就会有葡萄糖,进而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增加,妨碍了肾小管特别是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Na+浓度被稀释而降低,故Na+的重吸收也减少,氯化钠及水的排出均增加,尿量增加。
⑥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尿量减少。
机制:乙酰胆碱能使动脉血压降低,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小,尿的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用两个电极置于正常的神经干表面,产生兴奋波先后通过这两个电极处,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简单来说就是,动作电位之神经干表面传导,通过两个电极间时,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反向,表现为两个方向波形!! 因为不方便贴图,所以近似描述,图像就像一个周期的正弦图像!!!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生理大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1 .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 .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反应。
3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
4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有效的刺激,细胞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向远端传播的电位波动。
5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某一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称为牵涉痛。
不同内脏有特定的牵涉痛区。
6 .通气/血流的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 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的比值,简写为V A/Q。
7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
8 .靶细胞:激素特异性作用的效应器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9 .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产生收缩反射活动。
10 .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收到应急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以ACTH和GC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增强机体抵抗力的非特异性反应。
二、简答&论述1.ABo血型的输血原则?在输血过程中不能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所以要求同型血相输,但在紧急情况下,0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的人,AB型血的人可接收其他血型的血,但必须限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②凝血酶的激活。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 .每搏量①前负荷增大时,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量或每搏量增加。
②心肌收缩性和心脏搏出量或每搏功成正比关系。
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时,搏出量和搏功增加。
③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心室肌的后负荷取决于动脉血压的高低,动脉血压的变化将影响心肌的收缩过程,从而影响每搏量。
家兔尿生成的调节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 实验十二 实验类型 实验时间 2018 年 12 月 13 日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实验十二家兔尿生成的调节一、实验目的1. 学习输尿管、膀胱插管技术和尿液收集的方法。
2. 了解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调节。
二、实验原理1.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2.尿量=滤过-重吸收+排泄分泌,任何影响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尿的生成。
3.影响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2)有效滤过压(3)肾小球血浆流量4.影响水分重吸收的因素:(1)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水和Na+重吸收↓高血糖、甘露醇(渗透性利尿)(2)抗利尿激素:提高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动脉血压、情绪变化可影响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水利尿:大量饮水→血浆晶体渗透压↓→抗利尿激素↓→水重吸收↓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家兔。
2.实验器械: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止血钳、玻璃分针、棉线、棉签、塑料绳、动脉夹、PowerLab信号采集系统、Y型气管插管、30ml与2ml注射器、受滴棒、输尿管插管、接尿器皿。
3.实验试剂:生理盐水、2%戊巴比妥钠、尼可刹米、肝素溶液(200U/ml) 、20%葡萄糖溶液、10%Na2SO4溶液、肾上腺素(1:10000)、20%甘露醇。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家兔麻醉(1)称重。
(2)25%乌拉坦,6ml/kg体重,腹腔注射(现时)。
2.固定:仰卧位固定;剪毛(颈部,平贴皮肤逆着毛发朝向)剪毛范围应稍大于切口长度。
3.气管插管术(1)颈部正中线纵向切开颈部皮肤5-7cm。
(2)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暴露气管,穿线。
(3)喉头下方2-3cm处软骨环上做一“ T ”形切口,长度不超过气管直径1/2,用棉签将气管中的血块除去。
动物生理学 考研农学联考 第八章 泌 尿系统

第八章泌尿一、单项选择题1.肾的功能不包括:A.排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营养物质B.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C.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D.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2.不属于肾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原3.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说明,以下错误的是:A.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B.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比C.原尿成分与无蛋白质的血浆相似D.带负电荷的溶质不易滤过4.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A.肾球囊内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的容量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尿量6.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尿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因ADH分泌增多B.减少,因醛固酮分泌增多C.减少,因有效滤过压降低D.增多,因有效滤过压升高7.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A.HCO3-的重吸收B.Na+的重吸收C.C1-的重吸收D.K+ 的重吸收8.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B.水、尿素、HCO3-均为被动重吸收C.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对尿量影响最大D.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均为主动重吸收9.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H2O、Na+、Cl-、K+C.尿素、尿酸D.肌酐10.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说明,错误的是:A.肾小球滤液和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相等B.葡萄糖在肾小管各段被重吸收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钠泵参与D.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限度11.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H+ 有利于Na 和HCO3- 重吸收B.分泌K+ 有利于留Na+ C.分泌NH3排H+有利于留Na+ D.分泌K+有利于排H+1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Na+交换的下述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个Na+ B.H+的分泌伴随Na+、HCO3-的重吸收C.H+—Na+交换增强时可使血K+ 降低D.有排酸保碱维持内环境pH稳态作用13.心房钠尿肽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排K+ 保Na+,增加血容量B.排Na+保K+,增加血容量C.排H2O排Na+,增加血容量D.排Na+排H2O,降低血容量14.肾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改变: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B.肾小球滤过率C.近球小管重吸收量D.髓袢重吸收量15.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可导致:A.血钠↑、血钾↓、血容量↑B.血钠↓、血钾↑、血容量↓B. 血钠↑、血钾↑、血容量↑D.血钠↓、血钾↓、血容量↓16.下列因素对肾素分泌无明显影响的是:A.动脉血压变化 B. 到达致密斑的Na+ 量的变化C.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肾小球滤过量的变化17.肾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的特点是:A.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B. 低于血浆渗透压C.愈朝向内髓深部,渗透压愈高 D. 肾乳头部位渗透压较低18.对排尿反射的说明错误的是:A.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B.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C. 具有正反馈调节机制D.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出现尿潴留19.肾的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 B.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浓缩和稀释尿液 D. 调节血中ADH的浓度20.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在:A.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C.远球小管 D. 集合管21.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而被全部重吸收,其部位为:A.集合管B.远曲小管C.近球小管D.髓袢22.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A.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B.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C.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D.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23.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A.血压轻度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24.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使终尿排出的A.K+增加 B. Na+增加C.尿素减少 D. 尿素增加25.产生渗透性利尿时,终尿:A.Na+ 增加B.渗透压降低C.渗透压升高D.渗透压变化小26.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A.与动脉血压呈线性正相关B.髓质大于皮质C.受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D.与肾组织代谢活动明显相关27.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超过近球小管B.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C.为影响终尿渗透压的关键部位D.受肾髓质高渗的影响,与小管液溶质浓度无关28.醛固酮:A.由肾小球旁器的部分细胞分泌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C. 可使血K+ 浓度升高D.促进水的排出29.下列因素中,_____可抑制肾素的分泌:A.肾交感神经兴奋 B. 循环血量增加C. 血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0.流出近球小管远端的小管液:A. 被酸化,pH值明显降低B. 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相同C. 与血浆等渗D. 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31.用家兔所做的下列实验中,哪项不出现尿量增多:A.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B.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D.静脉注射高浓度甘露醇32.肾素是由肾脏的__________细胞所分泌。
重点问题

第八章重点问题1.人一次大量饮用清水(1000~1500ml,10min内)后尿量有何变化?其产生机制是什么?答案要点:人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显著增多,称为水利尿。
因为大量饮用清水后:※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抗利尿激素(ADH)减少,以致于神经垂体释放ADH减少,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量减少,故尿量增多。
⑵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⑶大量的水进入血管,使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尿液滤过分数降低,管周压升高,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两种因素皆造成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钠、水回漏增多,故尿量增多;同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增多,也促使尿量增多。
⑷血容量增多,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使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⑸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增强,通过神经上传使ADH分泌和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2.给家兔一次静脉注入大量生理盐水(20ml,1min内)或人一次大量饮用生理盐水(1000~1500ml,10min内)后,尿量如何改变?机理是什么?答案要点:给家兔一次静脉注入大量生理盐水(20ml,1min内)后,使家兔的血容量增加了10%,会引起下列情况:※⑴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⑵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管,使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尿液滤过分数降低,管周压升高,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两种因素皆造成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钠、水回漏增多,故尿量增多;同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增多,也促使尿量增多。
⑶血容量增多,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西医综合-生理学-15

西医综合-生理学-1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50)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解析:[解析] 当环境温度低于机体表层温度时,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三种方式散热,其中,辐射散热是安静状态下最主要的散热方式(约占60%)。
环境温度高于机体表层温度时,蒸发散热便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B.老年人体温略低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D.运动时体温升高解析:[解析] 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
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
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
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3.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主要决定于(分数:2.50)A.皮肤温度B.环境温度C.皮肤和环境的温度差√D.风速解析:[解析] 常温下环境温度低于机体表层温度,机体主要通过:①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热量散发到外界。
此种方式散发的热量,在机体安静状态下约占散热量的60%左右,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
②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直接接触的较冷的物体,主要取决于皮温与接触物体的温差及物体的导热性能。
③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主要取决于风速。
4.昼夜体温变动的特点是(分数:2.50)A.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B.午后4~6时体温最低C.上午8~10时体温最高D.昼夜间波动的幅度超过1℃解析:[解析] 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这种周期性变化与人体的昼夜周期活动规律有关,主要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控制。
实验六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实验六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学习膀胱插管技术和尿液的收集方法。
2.观察刺激迷走神经和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量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
【实验原理】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因此,尿液生成的调节也是通过影响这些环节来实现的,包括对肾小球功能的调节和肾小管、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当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低分子溶质、包括许多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凭借有效滤过压经具有通透性的滤过膜而滤入肾小囊的囊腔内形成超滤液,即原尿,该过程称肾小球滤过。
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率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而有效滤过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当动脉血压为10.7~24.0kPa(80~180mmHg)时,由于肾血流的自身调节作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相对稳定,但当动脉血压高于24.0kPa(180mmHg)或低于10.7kPa(80mmHg)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就会发生改变,肾小球滤过率也就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不会有明显变化。
但如快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溶液使血浆蛋白浓度稀释,则可使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增加GFR。
去甲肾上腺素可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平滑肌中α受体结合并使之收缩,入球小动脉收缩程度大于出球小动脉,这样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流量降低,尿量减少。
高渗葡萄糖可以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近曲小管对滤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无法完全重吸收,而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引起渗透性利尿作用,因而使尿量增加。
刺激迷走神经后,其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少,尿液生成减少。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程度和有效滤过面积是保持稳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但在病理条件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动。
当肾小球发炎时,滤过膜会增厚,孔隙变小,机械屏障作用增大,同时引起毛细血管堵塞或管腔变小,有效滤过面积缩小,从而导致滤过率下降。
但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带负电荷糖蛋白减少,电学屏障作用减弱,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能通过,随尿排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2.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由于肾血流量具有自身调节机制,动脉血压变动于10.7〜24kPa (80〜180mmHg)范围内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但当动脉血压降到10.7kPa (80mmHg)以下时(如大量失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将相应下降,于是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少。
当动脉血压降到5.3〜6.7kPa (40〜50mm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将降到0,因而无尿。
在髙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由于硬化而缩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明显降低,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
全身血压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也降低,并且全身性的低血压还能反射性地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肾血管收缩,肾的血流量减少,因此,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小,终尿量也减少。
(2)肾小囊囊内压肾小囊囊内压是对抗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囊内压是比较稳定的。
当尿液的流出通路发生阻塞,如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阻塞时,肾盂内压升髙,逆向引起肾小囊囊内压增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反之,则尿量增加。
(3)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机体处于正常情况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有很大的变动。
但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滤出量增多,尿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生理结业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3.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环境中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4.阈强度:也称阈值,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5.局部电位:指阈下刺激引起的膜局部去极化反应时的电位值(未达到与阈电位的膜电位)。
6.静息电位:指细胞在静息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7.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快速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8.心输出量:又称每分输出量,指每分钟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9.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下健康人约为55%~65%。
10.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1.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出入肺的气体总量12.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13.血氧饱和度:通常把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叫做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是指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
14.慢波电位及其生理意义:慢波电位为一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因其频率较慢而称为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
生理意义:慢波电位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它使膜电位接近于或达到阈电位,后者可产生动作电位。
也就是说慢波电位是动作电位的基础。
1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是由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
作用是能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弥散,其中的HCO3-可中和反渗入粘液凝胶层中的H+,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还使胃蛋白酶丧失了分解蛋白质的作用,保护了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在临床上抢救休克病人,使用大计量的去甲肾 上腺素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尿量的变化。
•葡萄糖3ml注入后,可见尿量立即大量增加,因
为加入后肾中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的肾糖阈,经肾 小球滤出的大量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重 吸收,致使小管液中出现较多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 中的渗透压增加,防碍水的重吸收,于是水随葡萄糖 一起排出,尿量增加。此称为渗透性利尿。 此时尿液作生化实验,可检测出尿糖。
一次快速注射20ml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了15%, 会引起下列情况:(1)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 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 率增加,尿量增加。(2)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 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增多,也促使尿液增加。(3) 血容量增加,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
冲动沿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使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 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
实验装置连接
动脉插管已连在血压力换能器
膀胱插管与记滴器相连,使膀胱内 引流出的尿液 滴在记滴器的两个电极 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通路,4道记 录通道会记录下来一次尿滴。 尿液生成因素\新建 Flash 影片.fla
观察项目
观察血压及尿量的变化
一:正常血压及尿量,收集尿液2ml。 二:耳缘静脉注射37℃生理盐水20ml,1min内 三:耳缘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ml 四:耳缘静脉注射葡萄糖3ml,收集尿液2ml。 六:耳缘静脉注射速尿1ml,收集尿液2ml。 七:耳缘静脉注射ADH(血管升压素)1ml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记录仪器
软件上有4道记录通道,本实验用 3,4两道同步记录, 3道记录血压, 4道记录尿量, 5道是刺激通道,用来进行刺激。
步骤与方法:
1) 称重,麻醉,固定。20%乌拉坦5ml/kg。
2) 颈部剪毛,正中剪口,暴露气管
3)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打开电脑,进入肾脏实 验,把3道记录仪调零后,动脉插管(动脉上端穿 线结扎,下端夹动脉夹,小剪刀剪一小口,插管 插入,打开肝素夹,推入肝素,看到血液在插管 内的搏动。)
静注大计量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上升(使与外周 小动脉平滑肌中的α受体相结合,使之收缩)。尿 量减少
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低既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又受肾小
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口径比例(也就是血管平滑肌舒缩程度) 的影响,而后一种因素比前一种因素更为重要。可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 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流量降低,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ADH
ADH有使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使血压 升高,ADH与远曲后段,集合管上皮上的受 体结合后,可以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高,也 就是“水通道开放”,使得重吸收水增多, 尿量减少。ADH有使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可使血压升高,ADH与远曲后段,集合管上 皮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以使其对水的通透性 增高,也就是“水通道开放”,使得重吸收 水增多,尿量减少。
近 曲 小 管
刺激迷走神经,尿量大大减少,甚至可出现暂时无 尿。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 向结合,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心肌动作电位, 使心脏活动受抑制,出现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效应,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肾小球毛细血 管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少,尿液滤过减少,尿生 成减少。当毛细血管压接近或等于血浆胶体渗透压 与囊内压之和时,可使有效滤过压为0,暂时无尿。 血压下降还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 入球小动脉收缩,使尿量进一步减少。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目的:
1.常见的影响尿量的体液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血压与尿量之间的关系 3.收集尿液,作生化分析
你知道尿生成学说吗?
原 理: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比较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从 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迷走兴奋
心输出量减少
尿 量 减 少
速尿作用机理:它与髓袢升支粗段管腔膜载体上 的CL的结合位点发生竞争性的结合,阻碍CL与 载体结合,从而控制NACL的重吸收,使肾髓质 高渗梯度降低,而肾小管液中渗透压增高,使得
尿液浓缩作用减弱,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大大减 少,利尿。生化检验尿中的NACL含量明显增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步骤与方法:
4) 分 离 右 侧 迷 走 神 经 , 穿 一 线 备 用 。 用 浸 有 38℃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创面。
5) 膀胱插管(腹部剪毛,耻骨联合上方正中剪 口3-5cm,沿腹白线剪开腹壁,将膀胱向尾侧移至 体外,辨认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针筒抽取 尿液6ml,装入两只试管。在膀胱顶部剪一丛行小 口,插入膀胱插管,穿线结扎固定,(注意:结扎 线不要堵住插管的两个入口,插管最好正对着输尿 管在膀胱的入口处,不要紧贴膀胱后壁,以免堵塞 输尿管。)用浸有38℃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