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合集下载

三分钟读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精华

三分钟读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精华

三分钟读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精华今年5月份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以下用一张图简单介绍住建部在智慧社区做的工作。

一、智慧社区发展路线2012年11月份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开展,智慧社区作为五十七个指标里面的一项,并没有强制要求对智慧社区进行建设,而只是占了五十七分之一。

2013年5月份建设部搞了第二批试点,仍然沿用了第一批指标,但是在省厅评审和部级专家评审的时候,智慧社区作为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指标进行评审。

在第一批、第二批里面一共有193个试点城市,实质上,有一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属于智慧社区,其中属于智慧社区的有96个。

在96个智慧社区的建设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的智慧社区是什么样?在实践过程中,各个用户、地方也出了一些标准,借鉴了一些国外的经验,但“智慧”的工具仍然没能解决了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没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没有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能回答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二、《指南》诞生历史:2月份,住建专家、企业、社区专委会、地方政府开始调研,经过多轮的修改形成意见;5月份,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7月份,国务院同意建立全国社区建设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正式把十几个部委集合到一起,共同来解决社区的问题;8月22号,建设部发布了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智慧社区作为一个必选项,试点城市申请试点,必须要建智慧社区;8月28日,八部委联合发文,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作为一个核心的要素被提上国策。

[本帐号回复“A26”即可收听本发文]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上面这张表可以读出,2012年提的智慧社区,我们更多指的是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2014年开始上升到是如何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我们做智慧社区的一个根本点。

为什么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从上面的统计表看出,相比智慧城市建设,社区更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我们对第一批试点、第二批试点193个城市报上来的项目进行了汇总,智慧社区的一共有96个,经过评估,它的产值146个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
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4.05.04
•【文号】建办科[2014]22号
•【施行日期】2014.05.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建办科[2014]2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交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为指导各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使用。

使用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意见请与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联系。

联系人:于晨龙、陈新
电话:************,133****60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4年5月4日附件: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单选题答案信息化的术语最早出现在()。

正确答案:C日本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B数字化生产力为了推进两化融合,我国于2008年组建了()部。

正确答案:D工业和信息化()的规划里面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正确答案:B十二五成都《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了城市的()大共享机遇。

正确答案:D十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未来社区()大场景。

正确答案:C 九()一直在发展城市大脑。

正确答案:C郑州《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主要围绕()个领域进行。

正确答案:B 10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

正确答案:A竞赛()的矛盾,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更加地突出。

正确答案:C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正确答案:B不相适应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态势。

正确答案:C平稳发展多国将人工智能技术上升为()。

正确答案:B国家战略()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

正确答案:B语音2016年10月,()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正确答案:D美国过去()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正确答案:C 5()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正确答案:D 操作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需要边缘计算与()感知能力。

正确答案:B 物联网智能电网的管理属于()类人工智能。

正确答案:C 能源()更多的是提供数据洞察能力。

正确答案:B 大数据()是指如何把大数据智能化的潜力挖掘出来。

正确答案:A 数据智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正确答案:B 天津()组织实施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我国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功能设计

我国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功能设计

总738期第四期2021年2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我国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功能设计张建鑫1,2杨柳2韩麟之1,2(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9;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1121)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及必然性,推动了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通过对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展开分析,笔者发现,智慧社区普遍包含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社区治理三个基本建设单元。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智慧社区建设逐渐以加强风险防控、推进绿色节能为重点。

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对智慧社区平台功能结构展开设计。

平台考虑了社区居民、企业、政府等相关者的应用需求,除了包含基础设施监测、智慧政务、社区各类服务之外,还融合了风险防控和绿色节能版块,功能更加完善和具体。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服务;节能减排;智慧防灾;功能设计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04-0050-03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nction Design of SmartCommunities in ChinaZHANG Jianxin1,2YANG Liu2HAN Linzhi1,2(1.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ongqing400039;2.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Smart Cit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ongqing401121)Abstract:The COVID-19has made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inevitability of smart community con⁃struction,and promoted the smar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to an accelerated landing stage.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mmunities at home and abroad,the author found that smart com⁃munities generally included three basic construction units:perfect infrastructure,community services,and communi⁃ty governanc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mmunities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had gradually focused on strengthen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romoting green energy conservation.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er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design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smart community platform.The platform considers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community residents,enterprises,governm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in addition to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smart government affairs,and community services,it also integrates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green energy-saving sections,with more complete and specific functions.Keywords:smart community;community service;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mart disaster prevention;functional design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单元和城市治理单元,是风险产生的第一场所,也是风险后果最直接的承担者[1]。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前言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的特征,智慧社区还能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和社会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普及和宣传增光添彩。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居民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倒逼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相关的技术基础较为扎实,面向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居家养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品及模式已基本成熟。

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11月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更好地引导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社区建设的含义智慧社区建设是指在街道、镇、村等地理区域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和感受度。

二、指导原则(一)需求导向,便民惠民。

智慧社区建设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社区。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市级层面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衔接工作,减少重复建设。

(三)创新模式,合作推进。

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和运维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三、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一)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化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的原则,开展智慧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对通信质量和服务的要求。

各区县、社区应制定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并依托通信运营商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光纤宽带网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到户、百兆接入,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为社区居民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

中国电信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流程无整合
沟通不畅
社区事务 杂乱繁琐
社区居民办事需要派出所、街道办 事处、居委会、卫生院等多个窗口 奔波,无法提供“一站式”服务。
10
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缺乏高效的社区管理体系
缺乏高效 的社区管 理体系
社区办事审批繁琐, 手工操作,流程冗长。
社区目前基本都缺乏一个数据统一的收口, 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数据没法共享。 仍采用陈旧、粗放、低效的人工管理方式。
• 流程未整合。 • 沟通渠道不畅。 • 资源未共享。
能力
• 打造智慧社区统一门户。 • 整合社区资源,通过一定手段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方案 成效
建设江苏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管理+服务应用、数据统一共享录入、多终端展现。 • 社会管理平台功能:移动社区+社区城管+社区办公+社区事务。 • 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公共信息+移动终端服务。
• 社区人员、流动人口进出智能识别,便于管理;失窃前后录像 可查,便于预防与破案,能够有效提高办事效率。 • 实现工作人员可监管、可调度。
• 建立智能安防系统,构建社区视频监控网络,24小时全方位对重 点区域实施实时监控。 • 社区信息发布系统,及时有效地处理事件。
• 盗抢案件发案率下降74%,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分别下降 7.6%极大地提升了区群众的安全感。 • 社区工作量化和透明化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加强社会建设创
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提出:
社会创新管理
2014年5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
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明确智慧社区建设 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的总体部署,指导各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

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11月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更好地引导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社区建设的含义智慧社区建设是指在街道、镇、村等地理区域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和感受度。

二、指导原则(一)需求导向,便民惠民。

智慧社区建设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社区。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市级层面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衔接工作,减少重复建设。

(三)创新模式,合作推进。

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和运维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三、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一)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化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的原则,开展智慧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对通信质量和服务的要求.各区县、社区应制定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并依托通信运营商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

光纤宽带网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到户、百兆接入,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为社区居民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

2。

无线局域网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重点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上网服务.3。

越秀区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越秀区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越秀区智慧社区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

智慧社区建设成为社区管理的重要趋势,越秀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多、人口密集,社区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智慧社区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社区资源智能化管理,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建设目标1.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社区管理过程智能化。

2. 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

3. 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建设内容1. 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建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现社区公共设施、环境、社区服务、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

包括:(1)智能公共设施管理:通过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对公共设施如照明、公共场所等进行集中管理,如能实现对路灯、垃圾箱、电梯等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安全。

(2)智能环境监测:通过传感器、监测控制器等技术实现对环境质量、噪音、气体等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同时实现对污染物源的管理和治理,提高社区环境质量。

(3)社区服务管理:将社区服务的信息化与管理智能化相结合,建立社区服务管控平台,实现对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活动、居民咨询投诉、社区公告等服务的分布式管理。

(4)社区安全监控:通过电子地图、视频监控等技术,结合实物布控和电子化报警技术,实现对社区的全面监控和警报处理。

同时,建立“110”警联保护机制,加强社区的便民警务服务。

2. 智慧社区服务(1)社区生活服务:通过智能化社区服务平台,提供居民购物、家政、快递等服务。

(2)健康社区建设:建立多功能健身广场、规范化健身房等系列措施,推广社会体育活动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社区氛围。

(3)社区文化服务:建设多语种信息管理平台,宣传社区文化,活跃文化氛围。

3. 智慧社区规划应用(1)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社区居民的居住需求进行调研,实现精细化规划。

(2)建立智慧出行平台,为居民提供公共交通信息和路线推荐服务,解决社区交通出行难题。

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体系及平台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体系及平台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体系及平台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笪陈立文,赵士雯(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眼摘要演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主体,影响范围广泛,因此多主体协调成为智慧社区持续发展中解决的重要任务。

文章通过梳理智慧社区的概念和开发模式,提出政府引导、地产开发商为主体的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体系。

通过对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和利益体系的分析,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建立精细化、高效化的智慧社区运营管理平台体系,并对综合决策平台、监测评价平台、服务管理平台、资源整合平台、监督受理平台和服务选择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智慧社区;运营体系;管理平台[中图分类号]F49;F2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8-0037-062018年8月第40卷第8期Aug.2018Vol.40No.8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DOI:10.13253/ki.ddjjgl.2018.08.007收稿日期:2017-10-10网络出版网址:/kcms/detail/13.1356.F.20180111.1324.01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209:57:5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60)。

作者简介:陈立文(1964-),男,吉林安图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技术经济与投资决策;赵士雯(199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引言自从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各国纷纷加入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当中。

目前,我国已公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计290个城市。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生活环境,目前也成为全国各地的重点建设内容。

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

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

附件: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一、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

二、制定《指导标准》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和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规范、指导、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使智慧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

三、远景目标。

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5A模式“智慧家园、幸福生活”,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能得到任何服务(Any service)”。

四、指导标准结构。

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共包括3个基本标准,1个保障标准和1个评估标准。

约束性指标31个,预期性指标13个。

五、指导标准内容。

基本标准反映智慧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智慧社区服务、智慧社区管理3个基本方面内容。

六、评估机制。

(一)评估主体。

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二)评估内容。

评估从协同度、便利度、安全度、感知度四个维度考评。

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类及参考答案-优质版

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类及参考答案-优质版

2016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B类)一、给定资料资料1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互联网+”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现身,也是第一次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表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正式向全国发出“互联网+”的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听完总理报告后向记者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对全社会、全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振奋。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互联网+”的提出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政府此前已经明确提出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更多的提法是“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近两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以及金融理财、打车等民生领域。

而PC互联网时代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相结合会有更多看点。

资料2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有人说,“互联网+”,不是要做简单的物理拼盘,而是要创造聚变效应和乘数效应。

这个“聚变效应”和“乘数效应”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用智慧和速度干出来的。

2015年3月初,南开大学“农梦成真”创业团队的“创客”们,来到吕梁山区帮临县枣农卖枣,就很好地诠释了“互联网+”的乘数效应。

2015年年底,“创客”们通过与枣农沟通,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等渠道发布销售信息,使枣农的供枣信息和顾客的需求信息实现互通······如今,12万份网络、微信订单购买的120万斤红枣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及建设内容精选全文完整版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及建设内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及建设内容第1章建设内容智慧社区主要包括四个平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审批平台、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展示平台。

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的管理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

1.1智慧社区管理平台1.1.1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1.1.1.1对象管理(1)人口管理以地名地址管理为基础,以人口和房屋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格管理为主要思路,以部门信息共享交换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社区各类人口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和维护,并通过对居民各类诉求的采集上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实时、敏捷、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社区“底数清、情况明”。

具体包括:1)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依托网格员主动采集和部门共享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良性的人口数据动态采集更新机制。

2)常住人口管理:包括对常住人口的户籍登记、暂住证/居住证办理、从业人员、人口和房屋信息核实等业务。

3)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员和安全隐患、流动人口案(事)件、违法活动线索、出租房屋内案(事)件等业务。

4)移动工作终端:将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数据维护工作扩展到移动终端上,方便网格巡查员走街入户、发现问题、上报工作、实时维护基础数据、执行任务。

(2)社会组织管理本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信息及社会组织相关各类事件的动态采集、更新、维护和监督,以此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作用。

具体包括:1)组织类型管理:主要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关单位、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类型。

2)经济组织管理:主要指未登记办照、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智慧社区自下而上推广主推

智慧社区自下而上推广主推

智慧社区自下而上推广主推
在信息化时代,智慧社区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切实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以此实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

社区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智薏社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原有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代技术,建设一个更安全、更便利、更和谐、更文明的智慧社区。

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发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指出,智慧社区是以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公共管理、服务等资源,促进公共服务智能化、便利化。

我们应创新地方政府、社会力量、社区居民等主体的合作方式,提升社区管理质量和水平,让社区居民生活更便捷、公共服务更贴心。

宝丰县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宝丰县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宝丰县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宝丰县智慧社区建设方案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逐渐成为多个城市发展方向之一。

为提高宝丰县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宝丰县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一、智慧社区建设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宝丰县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便利化,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二、建设内容及实现手段1.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光缆网络、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实现宝丰县社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的需求。

2.业务系统建设建设社区居民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社区新闻发布、便民服务、社区活动信息、公共设施开放时间等服务。

建设社区居民养老信息平台,提供居民养老服务咨询、家庭养老服务等服务。

建设社区公共安全信息平台,提供治安、火灾等应急服务信息的发布和应急处理功能。

3.物联网建设建设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社区公共设施的信息化管控,通过监控系统实现社区绿地、道路、交通等区域的监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提高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大数据管理将社区居民数据、设备数据等各类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优化社区建设,制定合理的社区发展规划,对应急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三、实现途径1.政府投资政府可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资金投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

2.社会资本支持鼓励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投入资金和技术,在社区信息化建设、物联网建设、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支持。

3.民间组织支持通过民间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组建志愿者团队,提高社区环境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健全社区自组织,形成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四、建设成果1.智慧社区的建设实现了社区居民和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信息沟通和互动。

2.智慧社区的建设以贴近社区居民的需求为核心,提供社区信息服务和便民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前言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的特征,智慧社区还能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和社会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普及和宣传增光添彩。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居民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倒逼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相关的技术基础较为扎实,面向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居家养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品及模式已基本成熟。

此外,广州市、深圳市、常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率先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在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因此在我国大规模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势在必行。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1章总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总体目标 (1)1.3 指导思想 (3)1.4 发展原则 (4)第2章评价指标体系 (5)2.1 目的和原则 (5)2.2 评价指标体系 (6)第3章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 (26)3.1 总体框架 (26)3.2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8)3.3 智慧社区基础数据 (34)第4章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 (37)4.1 信息基础设施 (37)4.2 智能绿色建筑 (38)4.3 智能家庭 (45)4.4 社区室内外环境 (46)第5章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 (48)5.1 对象管理与专门人群服务 (48)5.2 政务服务 (52)5.3 治安管控 (54)5.4 基本公共服务 (58)5.5 法律宣传 (62)第6章小区管理服务 (63)6.1 房屋管理 (63)6.2 物业管理 (64)第7章便民服务 (68)7.1 生活服务 (68)7.2 金融服务 (70)第8章主题社区 (72)8.1 共性支撑 (72)8.2 建设运行保障 (72)8.3 典型应用 (73)第9章建设运营模式 (77)第10章保障体系建设 (80)10.1 创新模式 (80)10.2 保障措施 (80)第1章总则1.1 适用范围本指南所指社区是由小区、家庭及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公共和商业服务公司等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区、新区)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

1.2 总体目标1.2.1 近期目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成100个左右的智慧社区示范点。

示范点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社区服务和治理水平、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便民利民服务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政策、组织、人才、资金等保障条件。

1)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按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要求,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试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改善社区宽带、无线、广播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市级或区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治理、公共管理与服务和商业服务提供统一接口;新建社区采用绿色建筑标准,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面积比例不小于25%;水、电、气、热等资源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节能管理;推进家居、家电和安防等智能家庭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

2)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在政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政策指引下,结合社区自治、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和政府基层治理需求,以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便民优势与窗口作用,实现3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在社区受理,社区治安管控成效明显,通过综合执法实现社区事件反应和处理能力显著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初步实现现代化。

3)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基础设施普查建库,房屋租赁和公共维修基金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业主委员会运作良好,社区自治能力有较大改观,以物业为主体的小区安防、便民快递、停车服务等服务实现智能化,修建管理、环境卫生等物业服务全覆盖,促进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4)完善公共服务能力。

遵循“需求推动,资源整合”原则,以居民需求为驱动,以开放体系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医疗、居家养老、住房保障和宣传教育等创新服务,为专门人群提供定制服务,积极推动市场参与,初步建立多元化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5)增强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水平。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提升家政服务、绿色出行、餐饮、一卡通服务、充值缴费等全方位生活消费服务获取的便捷度,建设商场、校园、医院、车站等主题社区,初步形成具有成熟商业模式、便捷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

6)推动保障条件建设。

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机制初步建立,多部门联动基础形成,涌现出一批建设运营企业,智慧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1.2.2 中长期目标总结“十二五”期间建设成果,通过分类总结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争取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覆盖,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高效、智能、协同,社区50%的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或为绿色建筑,智能家庭用户量显著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实现集约化、智能化建设。

2)形成成熟的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全面提升,社区安防和治安管控基本实现智慧化,社区治理基本实现现代化。

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社区居民方便快捷地享受社区各类公共服务,同时建成多元化、多层次、智能化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4)便民利民服务广泛应用。

便民利民服务覆盖社区所有居民,服务便利化、精准化,形成可广泛推广、可复制的商业服务模式。

5)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智慧社区建设环境。

建立权责明晰、集约高效的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机构,制定切实可行、引导到位的政策法规,建成一支多层次、高效的人才队伍,通过宣传推广提升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形成良性的智慧社区建设环境。

1.3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课题,以为民服务为根本,立足于社区实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增强和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围绕着基础设施智能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小区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务多元化等目标,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1.4 发展原则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需求导向。

把实现社区居民的利益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最迫切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标准,确保智慧社区建设不偏离服务于民的根本目标。

2)统筹规划,资源整合。

要充分结合社区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统一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便民服务等专项应用,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3)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社区发展模式。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把握智慧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避免脱离实际的“摊大饼式”建设。

第2章评价指标体系2.1 目的和原则制定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量化的科学评测体系,引导智慧社区规划、建设和运行,评价智慧社区建设的效果,发挥指引方向和量化评估作用。

指标体系编制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前瞻性,指标能代表智慧社区各领域的最新发展水平;二是操作性,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便利度;三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

2.2 评价指标体系智慧社区指标体系涉及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便民服务和主题社区等六个领域,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87个三级指标。

结合我国社区发展现状,将三级指标归纳为26个控制项、43个一般项和18个优选项,控制项是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完成的指标,一般项则是在此基础上扩展的指标,优选项是智慧社区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指标。

表1.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3章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3.1 总体框架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政策标准和制度安全两大保障体系为支撑,以设施层、网络层、感知层等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架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市场服务企业的智慧应用体系,涵盖包括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主题社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