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精选.)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为了保证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和质控标准,以确保医学影像的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的规范以及质控标准。
一、医学影像诊断规范1. 影像设备影像设备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其性能和质量决定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医院和影像科室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并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影像采集参数影像采集参数包括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等。
医学影像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设置参数,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获取更全面的病变信息。
3.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质量评估是判断影像的可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影像医师需要对每个影像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图像清晰度、噪声、伪影等方面。
如果影像质量不达标,应及时重新采集或修复。
4. 影像诊断报告影像诊断报告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终结果,对于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影像医师应准确、详细地描述影像所见,包括异常所在位置、大小、形态等,结合临床资料给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和建议。
二、医学影像质控标准1. 质量控制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精确度和准确性,因此需要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影像采集的质量控制、影像质量评估的质量控制等,确保影像的质量符合标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2. 标准化操作影像医师在进行影像采集和诊断过程中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个体差异对影像诊断结果的影响。
同时,医院和影像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对操作流程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位医师都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3. 定期质量评估医院和影像科室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影像设备性能的评估、影像采集参数的评估、影像质量的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医院和科室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四护士至少3人.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四、房屋和设施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5%,房屋应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二根据国标GBZ130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单管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平方米,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4米.双管球X射线机房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CT机房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MRI机房不小于80平方米.以上每个机房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所有机房建造前必需通过环境检测,X射线和CT机房符合辐射安全要求.三每台超声诊断设备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四心电图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五候诊区大于150平方米,包括受检者等候区、更衣室处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处设在检查室内,做好受检者隐私保护.五、分区布局一影像诊断功能区.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登记及候诊区、检查区包括X射线摄影室、CT检查室、磁共振成像检查室以及超声、心电图室,CT室或MRI室附近设放射科专用注射室和观察室等检查辅助用房、试剂和耗品保存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包括诊断报告室、读片室、影像专家门诊室、远程会诊中心以及医生值班、办公、更衣和盥洗等用房等基本功能区域.二辅助功能区.医疗费用结算,以及药剂和消毒供应室等.三管理区.病案、信息、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部门.六、设备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二急救设备.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 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三信息化设备.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生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七、规章制度建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影像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各项影像检查的操作规范、放射科危急病报告制度、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远程会诊中心规章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以及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受检者紧急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抢救预案.机构人员必须参加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并有记录.八、其他一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5公里范围内必须有具备急诊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并签订救治急危重病患的医疗服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保障随时转诊.五长期承担其他医疗机构影像诊断任务的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所开展的各个项目应接受省级以上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组织的质量评价,保证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六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检验的影像诊断中心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保障相应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及时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
国 家 卫 生计 生 委 医 政 医 管 局
罗庆
断 中 心 间 检査 结 果 互认
医 疗 资源 纵 向 流 动
,
鼓励利 用 信 息 化手段促进
华
、
胡瑞荣
、
王毅
-
由 医 学 影 像诊 断 中 心 向 基 层 医电
。
话
:
0
1
0
6 87 9
1
885
、
68 7 9
1
程影 像诊断 等 服务
《
健全落 实 社 会治 安 综 各 省
(
区
、
牵头 部 门 要 及 时 收 集汇 总 本 地 区
、
合 治理领 导 责任 制 规定 》
能 正确履 行相 关 职责 的
,
对违反有 关规定 或者未 专 项 行 动 工 作 进 展
、
先 进 典 型及 经验
,
、
主 要 成效
、
依法依 规进 行 责 任督 导和 重 大 案 件
1
6
-
国 家 卫 生计 生 委 公 报
20
1
6 ? 0 7
量 控制和医 疗 服务 监 管 确 保 医 疗 质 量 与 医 疗 安 全
,
。
验
,
及 时 将工 作 进 展 情 况报 送我 委
:
。
在质 控 的 基础 上
,
逐 步 推 进 医 疗机 构 与 医学 影 像 诊 联 系 人
分 管 负 责 同 志 要范性文 件
。
。
有针对性地制 定 相 关 规
,
主 要负 责 同 志 要 亲 自 抓
,
国家鼓励开办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必备设备一览
继制定《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对县医院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方面,均予以详细规范之后,国家卫计委也要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这一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标准、规范化管理了。
日前,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这两大文件均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而由国家卫计委组织制定的。
文件明确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政治地位”: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由于对分级诊疗作用重大,文件要求,各地卫计委逐渐推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县级以上医院应与其建立协作关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其提供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鼓励其走向连锁化、集团化。
在设备配置上,文件明确,一家符合基本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至少配备:(一)基本设备。
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
(二)急救设备。
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三)信息化设备。
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生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附件: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三、专业用房面积及标准(35分)
? 技师办公室一间(兼)。
( 5分 )
? X线摄影检查室(不含控制室) 36平方米以上,
有通风设施。
(5分)
? 控制室一间。
(5分)
? 工作站一间(兼)。
(5分)
? 登录室一间。
(5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三、专业用房面积及标准
? 激光打印室一间,有通风设施。( 5分 )
? 技师夜班室一间(兼)。
( 5分)
青岛市二级医院影像技术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四、技术操作(20分)
? 检查设备性能完好,资料齐全。
2分
? 检查资料登录详细,申请单有检查者签字。 3分
? 技术操作规范、配合默契,摄影位置、期像全而
? 专家组职责: 负责对本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技术指导, 对本专业的室间、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指导评 价并监督实行。
前言
? 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遵照“质控中心”对于质控规定项目中的专业管 理、工作任务、技术项目、质量指标与重点质控 项目、科研教学五项原则要求;技术设置规定项 目中的基本设置、工作人员标准、专业用房标准、 技术操作、基本设备标准等又五项原则要求,综 合本专业特点,重点调整了专业管理与重点质控 指标所占比分,借此提高专业影响力。二、三级 医院侧重点有所区别。
青岛市医学影像技术质控基本标 准与设置基本标准 (试行)
青岛医学影像质控中心X线技术专家组 青岛医学会影像技术专科分会 2004年8月制定
前言
? 医学影像质控中心X线技术专家组的产生:
青岛市卫生局于 2004年2月发出 [2004]22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医学影像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中心基本标准医学影像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影像检查、诊断和治疗指导等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医学影像中心的正常运转和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标准,以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首先,医学影像中心的基本标准包括设备标准。
影像设备是医学影像中心的核心工具,必须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准确性高。
医学影像中心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学影像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其次,医学影像中心的基本标准还包括人员标准。
医学影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医学影像学、放射学、医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医学影像中心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另外,医学影像中心的基本标准还包括工作流程标准。
医学影像工作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工作流程必须严格规范,确保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学影像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登记、影像检查、影像诊断、报告发布等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医学影像中心的基本标准还包括质量控制标准。
医学影像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必须严格控制影像质量。
医学影像中心应当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影像质量评价、异常影像的复核和质量事故的处理等,确保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医学影像中心的基本标准还包括信息安全标准。
医学影像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医学影像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等环节,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总之,医学影像中心的基本标准涉及到设备、人员、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和信息安全等方方面面,是医学影像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医学影像中心必须严格遵守基本标准,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规范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支持。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 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xx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医疗机构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目录一、诊疗科目 (2)二、科室设置 (2)(一)必设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科、设备信息科及辅助科室。
(2)(二)可选设科室主要与中心开展业务相关,如核医学科等。
(2)三、设备要求 (3)四、人员要求 (4)五、基本布局要求 (5)(一)放射科 (5)(二)超声科 (6)(三)核医学科 (6)1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依法独立设立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急诊医学科或内科或外科。
其中医学影像科的二级学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科室设置分为必设科室和可选设科室。
(一)必设科室主要包括放射科、超声科、设备信息科及辅助科室。
1.放射科:开展X线、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
2.超声科:开展USG诊断。
3.设备信息科:配备PACS/RIS系统,并实施维护保养及负责其他各种设备的维护管理。
4.其他:包括药品保管和供应、物品消毒和供应以及登记、收费等部门。
(二)可选设科室主要与中心开展业务相关,如核医学科等。
21.核医学科:开展SPECT、PETCT或PETMRI诊断。
2.其他医学影像诊断:如乳腺X线摄影、胃肠造影检查、口腔全景摄影等。
三、设备要求(一)影像设备:至少配备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或以上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
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配置SPECT、PET-CT、PET-MRI,开展核医学检查诊断。
(二)防护和急救设备: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每间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 名技师、每台CT 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浙江医学影像中心标准
浙江医学影像中心标准浙江医学影像中心是浙江省内一家专业的医疗机构,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服务。
为了确保医学影像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浙江医学影像中心的标准内容:一、设备标准。
1. 医学影像中心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2. 医学影像中心应配备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二、医学影像质量标准。
1. 医学影像中心的影像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准确性。
2. 医学影像中心应定期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像质量问题。
三、医学影像诊断标准。
1. 医学影像中心的医学影像诊断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师进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医学影像中心应建立和完善医学影像诊断质控制度,对医学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四、医学影像安全标准。
1. 医学影像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医学影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医学影像中心应对医学影像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标准。
1. 医学影像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学影像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医学影像中心应对医学影像信息进行定期备份和存档,确保医学影像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查询性。
六、医学影像服务标准。
1. 医学影像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医学影像服务流程,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2. 医学影像中心应提供优质的医学影像服务,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以上就是浙江医学影像中心的标准内容,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标准和规范进行医学影像工作,以确保医学影像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广大患者和合作伙伴能够放心选择我们的医学影像服务,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服务。
医院影像科影像标准
医院影像科影像标准一.甲级片影像标准1.密度:最大密度2.4~3.0,最小密度<0.25,诊断区密度0.25—2.0,灰雾度<0.252、层次:(1)四肢:骨小梁锐利,与皮质界跟分明,能分辩骨骼、肌肉、脂肪、及关节囊(2)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隔、胸壁及软组织(3)腹部:能分辨肾脏外形、腰大肌、腹壁脂肪线(.4)脊柱:能分辨颈椎与软组织、胸椎与肺野、腰椎与腰大肌、尾椎与臀部软组织。
椎体边界锐利,能分辨骨小梁。
(5)头颅:能分辩颅板与颅腔、颅腔与岩部、蝶鞍,颅骨与窦腔的层次。
2.摄影体位正确:观察部位的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无非观察的组织阴影重叠,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含邻近关节,肋骨应含1或12,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而无失真。
3.无技术操作缺陷:左右标志明确。
分格界限清楚,无体外阴影。
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4.甲级片>40%。
二.乙级片影像标准:甲级片中某一项不足,但对整体影响不大为乙级。
三.丙级片影像标准:甲级片中二项不足,而影响整体影像质量,但尚能诊断。
四.废片影像标准:不能作出诊断为废片;废片率<2%以下。
影像科投照质量控制规定1、核对检查申请单,明确摄影目的,照片标示完整、正确。
2、投照方法及部位应符相关标准。
3、应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投照,当遇到疑问时应与临床相关医师取得联系。
4、照片质量应满足诊断要求,质量评价应达到乙级片以上标准(甲级片评定标准参看相关规定)。
5、普通照片甲级片率大或等于40%,CR照片甲级片率大或等于60%。
6、每周技术组读片日组织技术人员对照片进行评定,找出存在问题,以提高日常工作质量。
影像科质量安全管理重点与指标1、管理重点:(1)登记内容准确、完整。
(2)摄影部位与检查申请单要求一致。
(3)图像上标示准确、规范。
(4)诊断报告及时、描述规范、结论正确。
(5)发片及发报告时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及影像号。
县域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中心建设配置要求
功能技术要求
基本诊断超声仪
1.应配有腹部凸阵探头、浅表线阵探头、心脏相控阵探头;
2.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
3.具二维自然谐波技术;
4.心脏探头具二维、M型、脉冲多普勒(PD)与彩色多普勒(CD)
中等功能超声仪
1.应配有腹部凸阵探头、浅表与外周血管线阵探头、心脏相控阵探头;
7.可配置术中超声探头
高等功能超声诊断仪
1.应配有腹部凸阵探头、浅表线阵探头、心脏相控阵探头;
2.具全数化多波束形成技术;
3.具自然二次组织谐波技术,及产前诊断功能与测量技术;
4.具超声造影技术;
5.具剪功波弹性成像或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6.可配置腔内超声:经阴道与经直肠或双用探头,并具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脉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功能;
县域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中心建设配置要求
1.住院床位300~500张、门诊检查量200~500人次/日,应配置超声诊断仪8~10台。
2.住院床位600~900张,应配置超声诊断仪9~12台。
3.超声诊断仪器中,至少有1台为高等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至少有50%为中等功能超声仪。
不同等பைடு நூலகம்功能超声诊断仪应能满意以下要求:
7.可配置10~14MHz浅表线阵探头,具二维、彩色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技术,并具超声造影软件;
8.可配置不同频率心脏相控阵探头,具二维、M型(多方位)、脉冲多普勒(PD)、彩色多普勒(CD)、组织多普勒(TDI),并具各种心功能测量软件技术。
备注:开放床位未达到300张的县医院,按照300床设置相应设备设施.
2.具自然组织谐波技术,及一般产前胎儿检查技术与功能;
3.具超声造影功能;
医学影像质控基本标准PPT资料32页
2分
重大抢救任务30分钟内到岗
2分
复杂、疑难或复诊检查项目有上级技师参与指导
并有记录
3分
疑难、复诊检查有会诊记录
3分
床边摄影检查有上级技师把关
3分
青岛市二级甲等医院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试行 )
三、技术项目(15分)
各系统、部位的常规数字X线摄影、造影检查及
CT检查等。
2分
前言
X线技术专家组成员组成: 组长:高守乐 副主任技师 青医附院 组员:孙其勤 副主任技师 人民医院 王瑞亮 主管技师 市立医院 秘书:陈 涛 主管技师 青医附院
专家组职责: 负责对本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技术指导, 对本专业的室间、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指导评 价并监督实行。
前言
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遵照“质控中心”对于质控规定项目中的专业管 理、工作任务、技术项目、质量指标与重点质控 项目、科研教学五项原则要求;技术设置规定项 目中的基本设置、工作人员标准、专业用房标准、 技术操作、基本设备标准等又五项原则要求,综 合本专业特点,重点调整了专业管理与重点质控 指标所占比分,借此提高专业影响力。二、三级 医院侧重点有所区别。
CR、DR后处理岗位技师必须具备国家承认的中 专(含)以上学历、技士(含)以上职称,熟知 所用设备的各项操作与检查项目。 ( 5分 )
技士(含)以上工作人员需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 或取得放射技士(兼)以上职称,熟知所用设备 的各项操作与检查项目。未达到上述要求者,需 经质控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 5分 )
专业人员比例:至少有一名主管技师(含)以上
职称指导及发展专业,职称比例与设备、人员配
比合理。
(5分)
医学影像中心基本标准
超声诊断仪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脏专用超声
腔内超声
内窥镜系统
如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等,用于观察消化道内部结构和诊断消化道疾病。
核医学成像设备
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用于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功能代谢成像。
介入放射学设备
辐射安全与防护
清洁卫生
医学影像中心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诊疗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医护人员应遵守手卫生规范,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以降低感染传播风险。
防护用品
医学影像中心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感染控制与防护
医学影像中心应对使用的化学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化学物品清单,明确存放和使用要求。同时,应定期对化学物品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无过期、无污染。
放射治疗室还应具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辐射防护设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放射治疗室是医学影像中心中用于进行放射治疗的区域。
放射治疗室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是医学影像中心中用于存储、传输和管理医学影像的信息化系统。
PACS系统应具备大容量存储和高效率传输的能力,能够实现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远程传输。
检查室是医学影像中心的重要部分,用于进行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如X光、CT、MRI等。
检查室内应配备先进的影像设备,如高清晰度X光机、多排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
检查室还应具备符合安全标准的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检查室
放射治疗室内应配备高精度的放射治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伽马刀等。
PACS系统还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传输系统(PACS)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标准[详]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6.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7.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健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实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和影像诊断项目相关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持续改进医学影像诊断质量。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详]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医院放射科基本布局标准要求
医院放射科基本布局标准要求一、放射科诊断部门基本布局要求(一)二级医院1.设有候诊区,候诊区包括患者等候区、更衣室(处),若有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设在投照室内,以做好患者隐私保护。
候诊区应宽敞舒适,配有候诊椅,检查通道应保持通畅。
候诊区内或毗邻诊区应有厕所,以方便患者尤其是满足肠道 X线造影患者的需要。
2.诊疗区主要包括登记室,透视室、X线摄影室、胃肠造影室(可兼透视室)、CT 检查室及其配套的辅助用房。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磁共振成像检查室。
3.机房面积:单管头200mAX线机机房最小的有效使用面积为20m²,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3.5m;双管头X线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30m²,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4.5m;CT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30m²,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4.5m;乳腺X线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10m²,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2.5m;牙科X线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5m²,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2m。
各机房应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
4.有独立的诊断报告室、独立的读片室或兼用读片室。
5.有合适的值班、办公、更衣和盥洗用房。
6.有条件的在CT 室附近应设放射科专用注射室和观察室,为行CT或 MRI增强检查患者预留留置针及检查完成后予以观察提供场所。
(二)三级医院1.设磁共振成像检查室。
2.有独立的读片室。
3.其他要求同二级医院。
有条件的医院放射科应分别设有候诊区、患者通道和放射科工作人员通道。
二、放射科导管室基本布局要求1.设有候诊区,候诊区应宽敞舒适,配有候诊椅,检查通道应保持通畅。
2.导管室:应为相对独立分隔的区域,主要用房包括 DSA 室(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控制室及其辅助设备用房、更衣室、洗手消毒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导管存放室或导管存放柜和污物临时存放处。
3.导管室空间布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放射防护要求,工作流程要合理,污物出口与无菌区域无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
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
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
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
有2名执业医师)。
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
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
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5%,房屋应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
(二)根据国标GBZ130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单管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平方米,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4米。
双管球X射线机房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CT机房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
MRI机房不小于80平方米。
以上每个机房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所有机房建造前必需通过环境检测,X射线和CT机房符合辐射安全要求。
(三)每台超声诊断设备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四)心电图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五)候诊区大于150平方米,包括受检者等候区、更衣室(处)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处)设在检查室内,做好受检者隐私保护。
五、分区布局
(一)影像诊断功能区。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登记及候诊区、检查区(包括X射线摄影室、CT检查室、磁共振成像检查室以及超声、心电图室,CT室或MRI室附近设放射科专用注射室和观察室等
检查辅助用房)、试剂和耗品保存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包括诊断报告室、读片室、影像专家门诊室、远程会诊中心以及医生值班、办公、更衣和盥洗等用房)等基本功能区域。
(二)辅助功能区。
医疗费用结算,以及药剂和消毒供应室等。
(三)管理区。
病案、信息、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部门。
六、设备
(一)基本设备。
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
(二)急救设备。
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 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三)信息化设备。
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生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七、规章制度
建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影像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各项影像检查的操作规范、放射科危急病报告制度、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远程会诊中心规章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以及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受检者紧急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抢救预案。
机构人员必须参加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并有记录。
八、其他
(一)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
(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5公里范围内必须有具备急诊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并签订救治急危重病患的医疗服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保障随时转诊。
(五)长期承担其他医疗机构影像诊断任务的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所开展的各个项目应接受
省级以上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组织的质量评价,保证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六)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检验的影像诊断中心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保障相应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及时性。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