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七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3-2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探究教学课件(人教版)
假设你是本次投资代表,请你找出图中投资产业最合适的位置。
矿产资源的宝库
矿产 资源
· 种类多,储量丰富
·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居世 界首位 ·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 储量大
· 资源丰富
· 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 产地
生物 资源
原材料仓库
南非淘金者
约翰内斯堡——黄金之城 南非最大的城市和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四周绵延240千米的地带内有 几十个金矿。
多样化的经济—花卉业
肯尼亚——花卉产业
肯尼亚目前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 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其中奈瓦沙湖畔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玫瑰农 场鳞次栉比,全部采用温棚种植,并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 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 新鲜的肯尼亚玫瑰从采摘到空运,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仅20小时,中国已经成为肯尼 亚玫瑰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
易 区
黑种人的故乡
快
落后
速 发
展
土著部落
殖民
能歌善舞
结构经济转型
非洲经济 一体化
粮食安全
工业化
农业发展
非盟希望到2035年,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能够使3000万 非洲人摆脱极端贫困,使7000万非洲人摆脱中等贫困。
01 考察选址
富饶的大陆
任务一 小组合作
2021年1-7月,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0.7亿美元,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近年来,随 着非洲国家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企业赴非投资热情不断上升,中非投资合作取得飞速发展。
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特征、影响及对策。
02 通过实例和图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道本区的人种与文化习俗;了解本区的气候、资源、经济特点及成因。
2、通过地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文化习俗;通过合作学习归纳民居与气候的关系,了解资源、经济特点及成因。
3、培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价值观;提升合作学习能力与意识。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本区的主要人种教学难点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及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一组“非洲自然景观和黑种人照片”[提问]这些自然景观是哪个地区?[学生]非洲。
[教师]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学生活动二:1.非洲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本区的地形特征。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补充:本区素有“高原大陆”的美称。
(补充“大地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赤道上的雪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三:在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等。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因此又有“热带大陆”之称。
那么,这块“热带大陆”上,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呢?课件五非洲气候分布图学生活动四:1.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2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教师总结: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撒哈拉以南非洲只能出口原料和粗加工产品,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的工业品价格贵。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一旦价格下跌,则国家外汇收入减少,外债负担加重。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单一商品经济的不利之处
教师:一个国家靠出口原料赚取外汇,用外汇进口工业品,对出口国有利还是不利?
学生:不利
教师:单一商品经济不利之处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工业原料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
课堂学生活动:模拟计算体验差价
学生知道原材料比工业制成品间价格高,但对价格差异的程度体会不深。为加强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销售价格,使学生通过比较某一类产品的生产原材料与工业制成品间单价的差异来体验原材料与工业制成品间价格的差异。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生产)
1.初级产品
教师:什么是初级产品(原材料是初级产品)
教师:哪些物品是原料哪些物品是工业制造品?
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回答下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造品(可可豆、咖啡、原油、木材、金刚石和铜是原料,巧克力糖、钻石戒指、汽车是工业制造品)
三组商品的所有单价汇总后,学生讨论:商品间差价产生的原因,例如为什么牛革皮比生牛皮价格高得多?为什么铜管的价格高于铜棒为什么石油沥青价格低,而润滑油脂的价格高。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人口、粮食、环境
读书本65到66页,探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过度放牧会造成什么后果?
2.环境问题产生后,又将对粮食问题、人口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3.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展示图片及文字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第三站:
发展之路
思考探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未来发展之路。
1.归纳总结目前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障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崛起?
小组思考讨论,。组长汇报结果讲解
展示文字部分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构建体系
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
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
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
1.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位于 ( )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会导致( )
①粮食不足 ②过度开垦、环境恶化 ③经济发展迅速 ④劳动力充足
学习重点、难点
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
设计理念
针对课本中知识点较多而且比较分散的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不讲、学生讨论能够明白的内容不讲、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针对出现的现象能够通过地理视角去分析,明白因果关系,明白地之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3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非洲大陆的南部,北邻撒哈拉沙漠,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2. 课程平台:班级学习群、学校教学平台。
3. 信息化资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教材、相关视频资料、网络图片、在线地图。
4. 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点,掌握地理分析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第3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质教案(2)
《8.3撒哈拉以南地非洲》同步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地文化习俗。
2.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地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地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地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地地区。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地关系。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及有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地文化习俗。
2.通过图表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地影响。
3.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地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地原因和解决地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地了解,培养学生种族平等地观念和学会尊重文化地多样性。
2.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地认识,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地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地关系。
2.通过相关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地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图片和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产生地原因和解决地途径。
2.运用图表说出当地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地影响。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撒哈拉以南非洲空白图,非洲气候图【学生准备】收集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地相关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在2010年地上海世博会园区中,非洲联合馆因其富有强烈地域特征地外墙面而分外惹眼。
在这里,43个来自非洲地参展方通过各自地方式向世人展现了非洲大陆地神奇,让观众能看到非洲、听到非洲、触摸非洲、感受非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联合馆,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神奇。
多媒体展示非洲联合馆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景观、文化风俗地图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原因及后果和解决途径。
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等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俄罗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滞后)那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有何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来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二)快速发展的经济1.发展的条件(1)矿产资源的宝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2)丰富的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拓展延伸:丰富的动物资源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活着狮子、鸵鸟、羚羊、长颈鹿、大象、斑马等动物。
拓展延伸:视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动物迁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丰富的自然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2.经济特点及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
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3.后果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低,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打破了“八股式”的写法,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
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
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
大量的图表、资料、图片,既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
涉及到了非洲的自然风貌,如草原、沙漠、河流、瀑布、森林和几乎全部的野生动物等;情节也紧紧围绕着对野生动物肆意狩猎的土着居民与外国游客之间的冲突、斗争,深刻地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特别是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
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1.读图片和资料,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资源分布,通过课堂活动,理解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2.根据统计图和实例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说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以及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教法设想
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设
情
境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主
学
习பைடு நூலகம்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一 黑种人的故乡
二 气候与经济
三 人口,粮食,与环境
教
学
札
记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首先,我们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回看一下,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交流。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黑人小朋友照片奖给回答问题好的小组,最后我们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黑人小朋友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五、人口、粮食与环境
1.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七年级地理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文化特点的把握:学生可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语言、宗教、传统节日、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难以掌握,需要通过文化案例、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
-非洲经济发展报告,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挑战和机遇。
-非洲教育现状调研,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参观非洲主题的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非洲的文化与艺术。
-邀请非洲问题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取专业人士的分析与见解。
-引导学生进行非洲国家的研究项目,深入探索某个非洲国家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
-气候类型的识别:学生可能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及分布混淆,需要通过气候图、实例分析等方式加深理解。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学生可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和利用方式不清晰,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讲解。
-人口与经济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及主要产业难以理解,需要通过数据统计、图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讲解。
-在线地图服务,如Google地图、地图等,用于查看城市和交通网络。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理问题。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
-地图绘制,让学生动手标注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地理概念。
-互动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7.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探究活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学习,树立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教学重点】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以及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热带草原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关的知识,教师制作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非洲热带草原动物视频。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广袤的草原,强壮的大象、凶猛的狮子,成群的斑马……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非洲大草原,去那片充满生机的大地看看。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充满生机的大地活动一:不一样的土地教师: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非洲是什么样的?学生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处热带,这里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学生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点缀着高大的金合欢树和波巴布树。
拓展延伸:波巴布树波巴布树又叫猴面包树,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
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
主要分布于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及澳洲北部,木质多孔,对着树干开一枪,子弹能穿透而过。
学生三:这里有成群的羚羊和斑马在狂奔。
学生四:长颈鹿在悠闲地吃着树梢上的嫩枝绿叶,大象在嬉水。
学生五:鸵鸟在散步,偶尔还能看到凶猛的狮子和猎豹。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二课时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了解本区丰富的资源,及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3、通过实例认识独立自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才是非洲各国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区大量的各类地图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并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案例探究进行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二)教学难点: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人口、粮食与环境”,以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基础,侧重人文地理。
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
首先,利用复习导入,通过一幅幅图片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并激起新知的兴趣。
第二,在各环节的串联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体验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第三,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三项“自主学习”与两项“合作探究”完成,充分利用影视素材、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图表,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新人教版 (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并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这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羚羊在奔跑,鸵鸟在散步,大象在戏水,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吃树上的嫩叶,还有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子。
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A.热带沙漠地区B.热带草原地区C.温带荒漠地区D.温带草原地区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全力销售外国工业产品C.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D.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3.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C.肉类缺乏的问题D.土地沙漠化的问题4.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矿产B.畜产C.林木D.汽车5.下列物品中,属于工业制造品的是:()A.稻米B.可可豆C.木材D.汽车6.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位于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经常受到威胁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寒潮C.洪涝D.干旱7.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8.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A.撒哈拉以北的非洲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欧洲西部D.北美洲的美国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A.平原为主B.高原为主C.山地为主D.丘陵为主10.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的北部是黑种人的故乡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C.本区有黑非洲之称D.本区民族较为单一11.本地区的经济特点是:()A.以农业为主B.以采矿业为主C.殖民地色彩的单一经济D.多种经营的民族经济12.非洲的最高峰是:()A.乞力马扎罗山B.斯堪的纳维亚山C.阿尔卑斯山D.富土山二、填充题1.位置: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南,穿过中部,西临洋,东临,大部分地区位于带。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目标:1.知道黑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教学难点: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教学方法:启发式、投影仪辅助教学等。
教学设备:非洲景观图片;非洲地形与降水图;非洲农作物分布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非洲小朋友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与我们相比他的外貌有什么不同,你知道黑人小朋友的故乡在哪里吗?(非洲)。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神奇、充满生机,又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风俗习惯的土地,开始我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
二、新授:(一)黑种人的故乡1.地理位置:请同学们对照图8.24,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特点。
(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
)2.地形:对照图8.26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能说出本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高原大陆,东部、南部高,北部、西部、中部低3.重要地理事物:要学生在图8.26投影片上找出并记住: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4.黑非洲:[问题] 提起非洲,同学们都熟悉非洲人是什么人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黑种人。
本区6亿多人,90%是黑人,所以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
同学们在书上划“黑非洲”的概念。
这人种的差别也是本区与北非的重大差别之一,所以本区跟北非属于不同地理分区。
[问题] 北非是什么人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白种人。
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白人,跟前面已学习的中东地区人种是一样的,而且他们也有同样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称他们是阿拉伯世界。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两课时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3撒哈拉以南非洲设计说明通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学习,建立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联系之后,逐步帮助学生理解区域与区域之间、局地和全球之间的联系,在发展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同时,形成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举例说出热带草原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本区以黑种人为主,认识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理解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5.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点。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非洲的视频资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区图等。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黑种人的故乡一、学习情境这里有热情奔放的鼓声,也有大片的茅草屋,同样有奔跑在草原上的狮子,这里是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块神秘而古老的土地。
二、预习检查布置预习作业,搜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种、语言、艺术、绘画、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等多方面素材,充分展示。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地势等因素影响到地理环境的特征,直接影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们生活的独特性。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适应自然。
七、作业布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快速发展的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一、学习情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也有很多瘦骨嶙峋的儿童,为何会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探究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七级地理下册 8-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黑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
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教学难点:
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教学方法:
启发式、投影仪辅助教学等。
教学设备:
非洲景观图片;非洲地形与降水图;非洲农作物分布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非洲小朋友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与我们相比他的外貌有什么不同,你知道黑人小朋友的故乡在哪里吗?(非洲)。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神奇、充满生机,又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风俗习惯的土地,开始我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
二、新授: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对照图8.24,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特点。
(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
)
2.地形:
对照图8.26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能说出本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高原大陆,东部、南部高,北部、西部、中部低
3.重要地理事物:
要学生在图8.26投影片上找出并记住:
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
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4.黑非洲:
[问题] 提起非洲,同学们都熟悉非洲人是什么人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黑种人。
本区6亿多人,90%是黑人,所以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
同学们在书上划“黑非洲”的概念。
这人种的差别也是本区与北非的重大差别之一,所以本区跟北非属于不同地理分区。
[问题] 北非是什么人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白种人。
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白人,跟前面已学习的中东地区人种是一样的,而且他们也有同样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称他们是阿拉伯世界。
[问题] 现在黑人出现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黑人较多,他们是怎么去这些地方的?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奴隶贸易,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抓黑人卖到美洲,大洋洲等当奴隶。
[问题] 本区90%人口为黑人,那另外10%的人为什么人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另外10%是移民,主要为白种人。
其中欧洲人为主,其次为阿拉伯人。
也有人,这片地区华人华侨人数不多,为几万。
合作探究:
[问题]为什么非洲有那么多的外来移民?
外来移民首先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这些外来殖民主义者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教师出示非洲的主要物产分布图8.30,请同学们说出非洲比较丰富的物产有哪些。
(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2.教师出示图8.31。
(1)本区的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这种经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以出口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
(2)教师出示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种经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本区国家靠出口原料等初级产品,进口汽车、机械等工业制造品,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造品价格昂贵,差价十分大,所以本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家经济收入低,国家贫穷。
3.解决途径:
材料一: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
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以上。
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
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乏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
这才是真正的“非洲的成功的经验”。
结合材料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①科特迪瓦经济曾经是单一的商品经济,这种经济有什么弊端?
②科特迪瓦创造“经济奇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由材料知道,单一的商品经济受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收入很不稳定。
只有大力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致力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才是本国经济的真正出路。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对照图8.33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与其他大洲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教师出示非洲一家图,使同学们对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2)本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它有什么气候特征?
投影图《非洲的气候》给学生分析思考,老师总结:
面积最大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是全年气温高,干湿季非常明显。
若有的年份气候异常,干季延长,就会出现严重旱灾。
(3)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图8.34说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易发生什么灾害?
(4)教师出示非洲饥饿的难民图,通过出示具体的数据,让同学们认识到非洲存在的严重问题——粮食短缺。
并学会分析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5)出示非洲退化的草原和荒漠图,引导学生答出非洲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荒漠化严重。
荒漠化十分严重,是本区又一大环境问题,除了气候的连续异常之外,如连续几年干旱,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原因。
2.合作探究:
材料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目前生活在全球33个国家的6000万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缺粮和饥饿问题。
其中非洲国家有16个,它们是:安哥拉、坦桑尼亚、布隆迪、利比里亚、塞拉里昂、肯尼亚、几内亚、刚果(金)、卢旺达、刚果(布)、乌干达、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厄立特里亚、苏丹、埃塞俄比亚。
而这16个国家全部是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材料二:非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为2.4%,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大大超过世界人口1.6%的平均增长水平。
人口的急剧增长给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使非洲的贫困相对地加剧,反过来,这又会导入“贫困会产生人口”的恶性循环之中。
非洲人口增长率超过了粮食增长率(人口为3%,粮食为1.9%),食品供应越来越短缺。
材料三:近40年来,非洲多次发生旱灾。
1968—1973年间,在西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旱灾。
此间该地区各国的年降水量布道正常年份的一半。
乍得湖由于水位降低而分割成若干小湖,大片耕地龟裂,庄稼失收,牧草大面积枯死,人畜大量死亡。
据统计,此次旱灾约有20万人丧生。
结合上面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①本区是最贫穷的大陆,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这两个问题之间有没有联系?
②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本区粮食供应不足?
③本区旱灾严重,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人口急剧增长使非洲贫困加剧。
反过来,贫困产生人口,形成恶性循环。
粮食供应不足,除了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以外,本区旱灾十分严重,粮食产量非常不稳定。
本区旱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
通过上面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所以该如何解决本区严重的粮食问题,使非洲摆脱贫穷?下面有些促进非洲发展的建议,把下面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中,并说说理由。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事物短缺问题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图表
四、课后作业:
1.收集、查找更多有关黑非洲的图片。
2.给非洲领导人的一封信:各组同学帮助本国领导人分析经济利弊,寻求经济腾飞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