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辞过

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经典诵读

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兼论东鲁与西鲁的关系 刘蔚华墨子是哪里人氏?历来有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鲁国人。《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和《慎大》两篇,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这里说的“鲁人”,据孙诒让在《墨子传略》中考证,一是指鲁国人。二是宋国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墨瞿宋之大夫”。墨子在宋国的活动较多,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见于多种古籍,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墨子是宋国人。三是鲁阳人。毕沅在《墨子注》中,根据《墨子·公输》篇的记事,认为墨子是鲁阳人。因为鲁阳当时属楚,所以墨子也就是楚国人。可是从一些反映墨子与楚国关系的记事,以及鲁阳文君向楚惠王介绍“墨子北方贤圣人”来看,似乎墨子既非楚人,亦非鲁阳人。四是怀疑墨子并非中国人,而是印度人。解放前卫聚贤持此说,除了因为墨子“色黑”(见《墨子·贵义》,下引《墨子》只注篇名)以外,没有任何根据。抛开这一说,前三说,从现在的地域区划来看,实际上只是两说,即墨子是山东人,或河南人,因为宋与鲁阳都在今河南境内。可是这两个省在列举古代文化名人时,往往都不提墨子,这样一来,墨子便真的变成“外国人”了。如何确定一个思想家的籍贯,对理解他的思想内容有一定的影响,应当根据历史资料,尽可能把它搞清楚。 目前,学界多数人接受孙诒让的看法,权且认为墨子是鲁国人。但是也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孙诒让否定毕沅之说,主要的理由是: “《贵义》篇云:‘墨子自鲁即齐。’又《鲁问》篇云:‘越王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篇云:‘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见荆王曰,‘臣北方之卑人也。’《淮南子·修务训》亦云:‘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至郢。’并墨子为鲁人之确证。”“考古书无言墨子为楚人者,《渚宫旧事》载鲁阳文君说楚惠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则非楚人明矣,毕武说殊谬。” 这说明,考定墨子籍贯的关键,是搞清楚墨子和鲁国、鲁阳的关系,其中还要搞清楚山东之鲁(东鲁)与河南之鲁(西鲁)的关系。 孙诒让的考证比毕沅的考证,无疑是前进了一步,更加细密了。但是仅此还不能推翻毕沅的结论,即墨子是鲁阳人。其一,墨子是以天下为怀、游走四方的学者,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墨派“钜子”,经常往来于宋国、鲁国、齐国、魏国、楚国等许多地方,“独自苦而为义”(《贵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 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宗教。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苏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

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且所做的这些事从道德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如果出于非道德的原由,虽然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行为,而属于利的行为。义与利是相对立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辩”在道德学说中是极其重要的。(三)忠、恕之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那么实行仁的方法,即“仁之方”是什么呢?在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中庸》所举的例证,“己所欲,亦施于人”,孔子称之为“忠”,强调的是忠恕之道肯定方面;另一是《大学》所举例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称之为“恕”,强调的是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这正反两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也就是

关于墨子的故事

关于墨子的故事 墨子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还是一个由许多诸侯国组成的国家。其中楚国是一个大国,宋国是一个小国。 【关于长征的故事:飞夺泸定桥】 古战场安顺场的战役结束了,红军主力却不能靠三条小船渡过大渡河,所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一致决定,拿下泸定桥,从那里渡过大渡河。 居明堂之左的“印台山”独居于盆地之中,下方上圆,山中央又突起一座方如印的小山包,远眺望去,犹如一枚方印放在印台上。在当地人们叫它“印台山”。 对于有出国打算的学生来说,能够申请到外国大学的奖学金是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申请到美国本科全额奖学金呢?美国本科奖学金容易申请到的大学有哪些呢?下面是86留学网的详细介绍。 当时,一个着名的工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称为云梯的新式兵器,这种武器又高又大,用于攻打敌国的墙门,在当时可以说是战略性武器。云梯造成后,楚国就准备攻打宋国了,以便检验这种新式武器的效用。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拜见了公输般,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战争。墨子见到公输般后说:“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杀死他”.公输般不知是计,听了很不高兴,也没有任何表示。墨子接着说:“我可以给你很多钱,作为你杀人的报

酬。”公输般回答说:“我讲道义,不会因为报酬去杀人。”墨子说:“楚国是大国,人口不多而土地辽阔,可是它却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 这是非正义战争,你口头上说不杀人,可是一旦发生战争,有多少无辜 的平民会因为你的新式武器而死去,这跟你亲手杀人有什么区别呢?” 成化三年(1467),户部尚书马昂等清理京营,礼部尚书奏称必得内 臣共事,始可铲除宿弊,并力荐怀恩担当此任,得到允准。四年(1468),讨满四时,又与太监黄赐,兵部尚书白圭等参与商议军事。 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推诿说攻打宋国的计划是楚王的决定,于 是墨子和公输般去见楚国国王。见了楚国国王,墨子并没有先说战争。 他对国王说:“我想请教大王一个问题。”楚王问他是什么问题。墨子说:“现在有人放着自己漂亮的车子不要,却想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 己的漂亮华贵衣服不要,却想偷邻居的旧衣服,这是怎样一种人啊?” 楚王不知是计,马上说:“这人有偷窃的毛病。”墨子抓子时机,马上说:“楚国有广阔的土地,而宋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这就如同一辆 漂亮的车与一辆破车的对比;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物产贫乏,这如同 漂亮衣服和旧衣服的对比,所以我认为楚国攻打宋国,跟那个犯了偷窃 病的人正是一类人。” 楚王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蛮横地说:“你说得好,但是公输 般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一定要攻打宋国的。”墨子不慌不忙地说:“云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厉害,不信我可以与公输般模拟作战。”楚王 于是为他们准备了道具,包括城墙,守城的器械,云梯及其它攻城的兵器。公输般模拟攻打宋国的城墙,结果任由他多次改变攻城的战术,都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张光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张光阳 发表时间:2012-06-01T14:48:59.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6月总第58期供稿作者:张光阳[导读]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张光阳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 27750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这对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思想家墨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也有说他为鲁阳人或滕国人,他是宋国目夷的后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原是殷商的王室,后因故降为了平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小时候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接受了文化教育,曾学习儒学,但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不予认同。墨子最后舍弃儒学,而另外创立了“墨学”,提出了“非攻”、“兼爱”、“尚贤”等管线,四处讲学,广收门徒,很快有了大批的追随着,形成了一个团体称“墨家”。 在墨子晚年的时候,墨学已与儒学齐名,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儒墨显学可谓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后墨子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与语录,写成了《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

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的“非乐”思想《墨子;非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墨子从穷苦百姓出发,认为上位者不应该天天歌舞升平,而不顾穷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乐》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乐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则在宋朝前期就已经失传。非乐,顾名思义,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出身农民,之后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墨子 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09统计二班刘伟2009710072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后来说墨子乃是滕东木石处的本地人,后来在市里火车站广场上竖起了墨子铜像,又在龙泉广场西侧的龙泉塔下建了墨子纪念馆,我也没有多注意。直到单位领导研究墨学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签名著作,空闲中有时翻阅消遣,虽不大专心多是囫囵吞枣也毕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谓是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儿科技成果,而且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东西,很容易普及推广,而且效果极佳,墨守成规就可见他在科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张也颇得百姓拥护,哲学方面同样有才,为了实现其理念,还自己组织了非政府的军事武装,其军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为其自组武装行侠仗义说他是侠义的首倡者还是“黑社会”鼻祖,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学说遭到了统治者得打压,但墨家其平民观念和侠义思想在当时确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今日也有些参考价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该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劝谏国君要重用贤良,约束自己,还要注意别折腾,注意治国的诸多问题,还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问题,等等,可以说前头用名利来引诱,再辅以不然则“后果很严重”来吓唬,只求国君能当个他心目中的明君,给百姓一个和谐。然后接着是一大堆的专业性治国治民主张建议等等,尽可放心采用,该是很有疗效。墨子的一些观点在当时该是很有用的,对百姓也是很有好处的,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一些思想还熠熠生辉,让人叹服。当然,人都逃不脱历史的局限,我们学习墨子当然也该辩证,不能全拿来当做经典,毕竟时代变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间看出的当时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经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柴胡店中学、洪绪中学【最新】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柴胡店中学、洪绪中学【最新】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结构上来看,这朵花属于完全花 B.⑤能发育成种子 C.②能产生花粉,花粉中含有卵细胞 D.这朵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2.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 A.单性花自花传粉B.单性花异花传粉 C.两性花自花传粉D.两性花异花传粉 3.黄瓜和南瓜的花多数都不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结果的花中没有雄蕊和雌蕊 B.不结果的花与生殖无关 C.黄瓜和南瓜的花在自然环境中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D.黄瓜和南瓜的花为雌雄同株,分为雄花和雌花,雄花是不会结果的 4.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一般情况下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①经历了传粉②经历了自花传粉③长有雌蕊④经历了受精⑤长有雌蕊和雄蕊A.⑤①④B.③①④C.⑤②④D.③②④ 5.下列关于菜豆种子的萌发知识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菜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B.具有完整的种皮是菜豆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之一 C.菜豆种子萌发时先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增强

D.土壤的肥沃程度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 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A.嫁接B.分根C.扦插D.杂交 7.种植番茄时,常摘除枝条的顶芽,原因是() A.防止生长过快B.促进多生侧枝 C.促进棉花主干生长D.促进叶的生长 8.要让一棵普通的毛桃树上同时结出青州蜜桃、安丘蜜桃、上海蜜桃,应采用的最佳技术是 A.植物组织培养B.优良品种的杂交育种 C.嫁接D.基因工程培育 9.为了提高移栽绿化树的成活率,园丁们常给一些较大的新移栽绿化树“挂吊瓶”,细细观察“挂吊瓶”的针头是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的树干(木质部)。分析园丁们挂的吊瓶中的液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A.水和无机盐B.水和葡萄糖 C.葡萄糖和无机盐D.葡萄糖和氨基酸 10.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落地生根的叶长成新的植株 B.玉米用种子繁殖后代 C.甘薯用根繁殖 D.马铃薯的块茎长出新的植株 11.下列动物中发育为完全变态的有() ①蜜蜂②蟋蟀③蚊④蝇⑤蜻蜓 A.①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⑤12.“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下列有关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蝉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蝉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D.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是一种繁殖行为 13.“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蛙水陆两栖,在陆上用肺和皮肤呼吸,在水中用鳃呼吸

墨子的哲学观与律师的执业观

墨子的哲学观与律师的执业观 先秦之前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光芒四射泽被后世,影响人类之深之远永无止境,法律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被统治阶级精心雕琢了二千多年,法律的实质内核哲理性、真理性和逻辑性却传承至今成为当代最为璀璨的上层建筑明星。翻开中国哲学史历数经典思想家儒家孔子、道家老子两大流派,他们对人类的思想影响应该说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深触灵魂的,对全国十五万律师从自身职业定位角度和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力来谈,寻求思想根祖是每一位执业律师必须要思索的课题。在三千年的中国文明中,儒家、墨家虽统属显学,两者境遇却悬差惊人,一个被世人尊为“人圣”,受人类敬仰千秋万代,一位鲜有那代帝王推崇颂扬,甚至也没有那个社会阶层崇尚墨家文化。对于中国法律民主日趋完善、科学的今天出身工匠的墨子,同律师匠有着诸多同源成分,墨子的生平、学识和思想对律师执业很有借鉴意义。 中国这么多哲学大家,为什么律师界独爱墨子,原因是墨家倡导大爱无疆,提倡爱国、爱家、爱民,这是律师深至骨子里的理念。律师每日思维的常态和工作模式运用的是墨子学派创建的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本文从律师执业观谈起,论述同墨子的哲学思想同根同源的密切关系。 一、墨子生平与主要哲学观点 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模仿上空飞翔的飞鸟,制成能在天上飞三天的木鸢,发明了攀高云梯等,受山野雨水浸泡果壳流出的色的启发明了染布技术,并把流

程编写成《所染》篇。墨子非常注重学习,善于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对照,把知识转化成实践中的术略、技巧、技术和技能。墨子最早发现小孔成像原理,系统提出微分学原理,比西方早的多,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墨家提倡社会和谐,见于墨子所言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另外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主张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具有启蒙和平主义和博爱的倾向,兼爱的对儒家思想的冲击在于损害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及淡化了父权。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学说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本可以对中国思想文化有积极贡献的思想流派就此消失。《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流传至今,仍有着现实进步意义。 在墨子时代,他广招贤达之士传授思想理论和实践技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中总结提高理论水平。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促进了新型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些都标志着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说明了墨子的全面才能。墨子“明哲维天”,“临君下土”,表意尚同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抨击奢侈浪费,提倡清廉俭朴的生活。主要贡献于认识论方面,强调运用亲身直接感觉为认识的唯一来源,这些判断事物有与无,是与非对律师工作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柴胡店中学、洪绪中学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墨子中学--柴胡店中学--洪绪中学教学共同体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九年级英语试题 一 、完形填空(共10分) Food is very important. Everyone needs to 1 well if he or she wants to have a strong body. Our minds also need a kind of food. This kind of food is 2 .We begin to get knowledge even when we are very young. Small children are 3 in everything around them. They learn 4 while they are watching and listening. When they are getting older, they begin to 5 story books, science books...,anything they like. When they find something new, they love to ask questions and 6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What is the best 7 to get knowledge? If we learn 8 ourselves, we will get the most knowledge. If we are 9 getting answers from others and do not ask why, we will never learn well. When we study in the right way, we will learn more and understand 10 . ( )1.A.sleep B. read C. drink D. eat ( )2.A.sport B. exercise C. knowledge D. meat ( )3.A.interested B. interesting C. weak D. better ( )4.A.everything B. something C. nothing D. anything ( )5.A.lend B. read C. learn D. write ( )6.A.try B. have C. think D. wait ( )7.A.place B. school C. way D. road ( )8.A.on B. with C. to D. by ( )9.A.often B. always C. usually D. sometimes ( )10.A.harder B. much C. better D. well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 A 阅读短文,选出最佳答案。 Parents can be very important teachers in our lives. However, they are not always the best teachers. Parents may be too close to their children emotionally (感情上). Sometimes they can only see their children through the eyes of a protector. For example, a teacher might see a trip to a big city as a valuable 学 班级 姓 准考证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墨子哲学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墨子哲学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张银娜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摘 要] 先秦诸子争鸣,儒墨均为显学,其观点同中有异,异中存同。本文以墨家哲学思想为基点,着重从礼乐观、仁爱观、天命观三方面阐述儒墨两家哲学思想不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造成两种学说差异的原因,并论述墨家哲学思想日渐衰微的原因。 [关键词] 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学式微 [中图分类号] B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738(2006)04 0064 03 * 先秦时代,思想极为活跃,各种学派著书立说,展开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与墨家。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1](P132)从时间上看,墨家产生于儒家之后,墨子大约活动于公元前486~388年间,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2](P379)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后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立一派。可以说,墨家学说乃是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对儒墨两家思想进行比较。 一、礼乐观 儒家十分重视礼乐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认为一个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对周礼情有独钟,他认为周礼借鉴了夏礼和殷礼,并做了应有的损益,在文化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说: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周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过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生活,为为政者找到一种长治久安之道。尤其是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天下失序,在孔子看来恢复和弘扬周礼显得尤为重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颜渊第十二 )又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论语 雍也第六 )而墨子主张 非乐 ,在他看来 礼乐 是等级森严的封建领主阶级进行统治的具体表现和武器。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在平民看来,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故此,出身贫贱、平民阶级中的一员的墨子猛烈抨击儒者所主张的 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 的观点。墨子在 非儒 中说: 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 以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瞻其乐。繁饰淫术,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 不可以欺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以此讥讽儒教宗师孔子个人之矫揉造作也。这确实击中了儒家的要害。儒家荀卿指责墨子主张节约, 慢无差等 ,不容君臣有隔,有悖伦理,大骂墨子是 役夫 。 至于 乐 ,墨子更是反对,他认为在当时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里,王公大臣还整日歌舞升平,是在剥夺民衣食之财,故他在 非乐 篇中指出: 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K 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楼榭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这是墨子 非乐 的根本原因,其真实动机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一种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将儒墨两家的理论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儒家是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而墨家是站在庶民阶级的立场的。冯友兰指出: 墨翟虽然没有明确地从根本上批判周礼,但上面所说的 墨子这些主张的实际意义,就是反对和批判周礼 。 [3](P65) 二、仁爱观 仁爱 和 兼爱 分别是儒墨两家的代表性理论和核心范畴。从总体意义上来看,儒家的 仁爱 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充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其中 亲亲 之爱最真实, 最浓厚,即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而墨家的兼爱则是一种无差等的爱,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用墨子的话说就是: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64 2006年8月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Aug.,2006 第19卷第4期 Jour nal of Shiy an Technical Institute Vol.19N o.4 * [收稿日期] 2006 05 27 [作者简介] 张银娜(1983-),女,兰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生物课程简报第十期

主编:刘恩山张可柱 编委:杨守菊王运贵刘光尧李常月边清杰 密守军刘为利殷庆明谢念东 卷首语心的呼唤 刘恩山老师在线研讨实录

朱正威老师在线研讨实录 如何有效开发生物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地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 你怎么看待生物课程目标落实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心的呼唤 ——第二次在线研讨 象孩子期盼过年的新衣 象幼儿期盼生日的礼物 象禾苗期盼雨露的润泽 象蜜蜂期盼花开的时节 盼望着, 盼望着, 下一次研讨的到来 又一次网络的相约

再次走近熟悉的网络再次挥洒依旧的火热指尖飞舞的更加轻捷思维飞扬的更加雀跃少了忙乱多了从容少了浮躁多了理性少了抱怨多了商榷少了冲动多了情结倾诉真实的心愿 厘清弥久的纷乱 分享质朴的经验 探寻破冰的高见 经历最激烈的争辩感悟最多元的见解体验最中肯的评判共享最鲜明的观点问题愈加尖端 思考愈加深刻 向教学深处挺进 向教育深处探寻 思想再一次碰撞

智慧又一次闪光 撞击后的燧石潜能绽放 催化过的酶系活性倍长 聆听成长拔节的脆响 沉醉凤凰重生的辉煌 鼓动起风帆重新远航 前行的征程洒满阳光 带上激情与梦想 携着自信与坚强 一路高歌一路芬芳 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省生物课程团队杨守菊) 刘恩山老师在线研讨实录 刘恩山教授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与大家一同进行在线研讨!我会就我所知,来与大家探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彼此的教学体会与经验。预祝今天的研讨圆满成功! [Q1] 回复房间1 #2251宋家教管会李兵[16:25] 请刘教授谈一谈生物优质课的标准? 【刘恩山教授回应】我认为一节优秀的生物课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包括以下要素:(1)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暴露他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想法、认识或经验;(2)注意到学生已有的错误概

论墨子_以尚贤使能为政_的政治哲学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魏义霞( — ),女,安徽濉溪人,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第 期总第 期 齐鲁学刊QILU J OURNA L No. General No. 论墨子“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哲学 魏义霞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 摘 要:“以尚贤使能为政”是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墨子把“尚贤使能”视为为政之本,并且具体阐释了其必要性和具体办法。墨子的“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其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并与“天志”、“尚同”、“贵义”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以尚贤使能为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圣贤情结和人治理念。 关键词:墨子;政治哲学;尚贤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X ( ) 与孔子代表的儒家一样,墨子也主张“尚贤”,“以尚贤使能为政”便是这一主张的集中体现。作为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以尚贤使能为政”不仅具有浓郁的墨学特色,而且凸显了墨子政治思想的精髓。因此,诠释“以尚贤使能为政”不仅是了解墨子政治哲学的必由之路,而且对先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研究都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 墨子是下层民众的思想代表和热心公共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体恤民情、深谙时事。于是,墨子一 针见血地指出:“贫且乱政之本。”[ ](《非儒下》)“贫且乱政之本”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贫、乱、寡和不相爱是为政的难点和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才能使天下得到治理。崇尚务实精神的墨子把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纳入政治哲学的视野,视国家和老百姓的贫穷为治国的第一要务。墨子从社会底层走来,对老百姓贫困、饥寒的生活境遇充满同情。他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 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 非乐上》)在墨子所讲的民之巨患之中,如果说贫和饥属于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话,那么,乱则含纳了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内容。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乱更显得迫 切和突出。同时,贫和乱最终又导致了人口少(寡):一方面,贫和乱的社会环境及其恶劣的生存条件导 致人丁不旺;另一方面,国与国、家与家的相攻相伐导致人口锐减和远者不来。总之,贫、乱和寡是国家治理的瓶颈,改变这种局面是治理国家的天字号的头等大事。 其二,为政的目标是与贫、乱、寡相对的富、治、众,其中既有大利———天、鬼、百姓之利无所不利,又有天下太平、国家百姓富足和人丁兴旺。弄清为政的难点和障碍、确定为政的目标,是治理国家的第一步。墨子强调,正如医生治病必须知道“疾之所自起”一样,治理国家始于“知乱之所自起”。进而言之,古代的王公大人都想把国家治理好,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是故国家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 于众贤而已”[ ](《 尚贤上》)。在他看来,王公大人满怀着得富、得众、得治的美好愿望治理国家,结果却适得其反。导致这种动机与效果相差悬殊的原因是没有任用贤能之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按着墨子的说法,贤良之士与国家之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循着这个逻辑,由于贤良之士的匮乏和欠缺,尽管王公大人愿望良好,也会出现“不得富 7 2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下面是有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欢迎参阅。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墨子人物简介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

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与墨家之学 《墨子》一书中多称“子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小邾国(曾先后为宋、邾、鲁、齐等国附庸)人。墨子有一大串挺吓人的头衔: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这位集五个“家”、一个创始人于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氏(目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的后裔,孤竹君之后,与宋国国君同宗,但是到了墨子一代,其身份已由贵族降为平民。墨子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他自称是“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诸宫旧事》,和今天的粗话意思不同)。从墨子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他还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跟周官史角的传人学习周礼,“修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发表时间:2012-06-01T16:18:51.1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6月总第58期供稿作者:张晓伟[导读]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张晓伟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277500 一、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毛主席讲:“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说的是承上启下,复习前次的哪些概念呢?应该是那些最基本的对后次的学习起作用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的复习或再学习,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例如:在讲无理方程的解法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提问: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你都学过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步骤是什么?3.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解哪一种方程时必须验根?为什么要进行验根?这组问题,实际上为理解新课作了必要的准备,使得新知识--无理方程和它的解法——成为整个“方程”这段知识整体结构的一个自然发展,使得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最近发展区”。这样,解无理方程的关键步骤——去根号,可以由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分母进行联想,由去分母可能产生增根,联想到去根号可能产生增根等。 所谓导情引思,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如讲“勾股定理”,利用多媒体制作,画面1:漆黑的宇宙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老师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外星人呢?茫茫的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该如何与他们联系呢?此时出现画面2:科学家从地球上向宇宙不断地发射信号:如A、B、C等语言,高山流水等音乐,以及各种图形,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张“勾三股四弦五”的图形上。追问:这张图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呢?立即把学生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 二、充实饱满的中坚 充实饱满的中坚,关键是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下面仅谈谈排除难点的问题。大家知道,难点是由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既有教学内容的原因,也有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难点的对策。 1.因素: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困难 对策:抽象理论具体化。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抽象的难点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由此让学生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亲切自然,水到渠成。 2.因素:知识所及的过程复杂,学生不好把握 对策:理出线索,类比联想。例如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完全可以类比着用量角器去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一条射线,第二步,量角器的中心与已知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已知角的一边重合,就是用圆规以已知角的顶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为弧,第三步是在量角器上读出已知角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用圆规在已知角上量取这段弧,第四步是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射线的端点,零刻度线对准射线,就是用圆规以射线端点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第五步在量角器已知刻度的地方画一点,相同地用圆规量取在等弧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过端点和这个点画一条射线,这样我们通过类比,理出线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 三、留有余味的结局 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总结式结局 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的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这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同类项"一节小结如下:①今天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两项技能:(1)能迅速准确地找出同类项;(2)会合并同类项。②初学合并同类项时,四步缺一不可;③合并同类项的四步中,要特别注意第二步:带着符号。 2.呼应式结局 以解答开局时所提问题的方式结束全课。比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开局时提出一组题目,主体部分讲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步骤,结局时由同学们解答上述题目,再如“全等三角形判定(三)”,开局时提出在窗架的一角钉上一根小木条,有何用处?主体部分讲全等三角形判定三:边边边公理及其初步运用,结局时由同学们用边边边公理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 3.探究式结局 留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比如讲完勾股定理后,出示我国着名的斜拉式大桥--南浦大桥的图案,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设计求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长度的方法。再如,讲完全等三角形第三个判定公理后,给出问题:判断三角形全等需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那么假如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条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些问题,不必要求学生立即明确对否,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探究。 4.开放式结局 比如说讲完“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后,我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①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②你觉得数学有趣吗?③你感受到数学美吗?这样将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上述三个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