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汽车零部件洗涤系统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2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及主要政策法规 5
1、行业主管部门. 5
2、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5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6 (3)《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 年修订)》 6
(4)《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7
(5)《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7
二、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7
1、整车行业的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7
(1)全球整车行业的市场规模.. 7
(2)全球整车行业的市场格局.. 8
(3)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8
(4)我国整车行业的市场规模.. 9
(5)我国整车行业的市场格局10
(6)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10
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11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状况11
(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11
(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12
(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13
(5)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13
(6)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14
①零部件进口替代速度加快.. 14
②整车厂平台战略的推行进一步稳固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15
(7)行业进入壁垒.. 15
①严格认证壁垒15
②同步的产品开发能力. 16
③较高的资金门槛17
④管理技术壁垒17
(8)市场供求情况及变动原因18
①市场供应及其变动原因18
②市场需求及其变动原因18
3、摩托车整车及线束行业发展情况19
(1)摩托车整车行业基本情况19
(2)摩托车线束行业基本情况20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21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2
1、有利因素. 22
(1)我国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22
(2)国内产业扶持政策广泛推行.. 23
(3)进口替代和升级换代空间较大. 23
2、不利因素. 24
(1)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差距24 (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24
(3)我国交通拥堵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24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
五、行业经营模式特征.. 26
1、行业经营模式.. 26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26
六、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7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8
1、海拉胡克集团公司28
2、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28
3、湖北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28
4、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 30
5、浙江力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2
6、浙江兴达电子线缆有限公司.. 33
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及主要政策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我国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2009 年8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 年修订)》,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其中对于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

我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组织和制订,行业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收集和提供,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专业培训等。

2、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明确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务和六大保障措施。

该规划提出的目标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3)《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 年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指出,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

在关键汽车零部
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同时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4)《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我国将以坚持扩大内需、坚持结构调整、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产业升级作为基本原则,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5)《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 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

该意见同时提出,着力培育我国具有较强科
技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的跨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集团;零部件出口市场由以售后和维修市场为主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市场转变。

二、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1、整车行业的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市场规模
汽车工业现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已步入产业成熟期。

汽车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

2010 年以来,受益于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汽车工业逐渐企稳回暖。

2013年和2014 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8,759.60 万辆和8,973.42 万辆,同比增长3.99%和2.44%。

(2)全球整车行业的市场格局
汽车产业规模效益显著、前后向产业关联度强,寡头垄断的形成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全球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市场主要由大众、通用、丰田、现代、福特等数十家国际整车厂商主导。

(3)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向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

新兴市场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需求增长迅速,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2014 年,全球汽车销量前十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巴西、英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

(4)我国整车行业的市场规模
我国汽车工业把握住了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 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206.91 万辆,位列世界第八。

2009 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379.1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2011-2014 年,我国汽车产量分别为
1,841.89 万辆、1,927.18 万辆、2,211.68 万辆和2,372.29 万辆,同比增长0.84%、4.63%、14.76%和7.26%;销量分别为1,850.51 万辆、1,930.64 万辆、2,198.41万辆和2,349.19 万辆,同比增长2.45%、4.33%、13.87%和6.86%。

根据国际市场调查机构J.D.Power发布的全球汽车市场展望报告的预测,到2018 年,我国汽车销售达3,500 万辆,比2011 年销量几乎翻一番。

(5)我国整车行业的市场格局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汽车产业将逐步走向集中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汽车工业虽然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同时,国内企业的产业和资源整合也在逐步深化,行业内市场集中程度显著提升。

2014 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整车厂商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奇瑞和江淮,合计销售汽车2,107.66 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72%。

(6)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给全球和国内汽车产业产生较大冲击,但2009-2010年期间,我国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和消费鼓励措施为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2011-2012 年期间,随着购臵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消费鼓励措施的退出以及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措施的出台,国内整车产销增速明显放缓。

2013 年,受到经济景气度弱复苏、节能补贴范围维持高位、前期刺激政策退出效应消化的影响,国内汽车销量出现较快增长。

2014年,由于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汽车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购买力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面临交通堵、停车难的困境,汽车销量的均衡增速下降是大势所趋。

以私家车为主的狭义乘用车需求持续较快增长,换车需求和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SUV 和豪华车细分市场增长持续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状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逐步得到提升。

随着大众、通用、福特、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取而代之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

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庞大持续的市场需求。

(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
经过长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逐步显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经营特点,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仍主要由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力量仍显薄弱。

(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地化采购: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汽车需求量庞大,汽车的本地化生产需要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因此推动了零部件的本地化采购趋势。

多层级化的供应体系:为尽可能降低成本,汽车工业呈现出专业化分工趋势,整车制造企业(如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纷纷由传统的大而全的生产模式转为向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因此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多层级供应商配套供应的模式。

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制造企业供应产品,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制造企业供应产品,依此类推,并且一般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越多。

技术高新化:汽车自诞生就以机械技术为主,但目前仅依靠机械技术创造附加值的潜力已相对有限。

电子和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为其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新的空间。

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现已将汽车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从而使整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

随着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整车电子化零部件必将成为未来新的重点研究方向。

(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
过去十余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也实现了较快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从2003年的2,488.03 亿元增长到2014 年的29,073.94 亿元,十一年间增长了十多倍。

(5)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往往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周边配套体系。

我国目前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即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

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混合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生产格局。

这些企业的产值和市场占有率都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能力,具有多车型配套、多市场供给的能力,与整车厂、系统供应商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外商投资企业则主要由跨国整车厂商或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其往往与整车厂商建立有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且生产管理和技术开
发具有突出优势,市场竞争实力整体较强;民营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限制,多定位于汽车产业链的二、三级供应商,面向国内售后服务和海外出口市场,但近年来其凭借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突出的成本控制而获得快速发展,少数民营企业已展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6)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加之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上述因素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①零部件进口替代速度加快
进入WTO以后,国家对于汽车零部件的保护开始逐步减弱,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独自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国内合资品牌车企在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其本身大多拥有稳定的全球供货体系,零部件供应商大多从其原有海外合作方当中选择。

因此乘用车零部件市场基本由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主导。

但随着同步开发和自主研发的能力的提升,加之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优势,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部分汽车零部件领域开始进口替代。

②整车厂平台战略的推行进一步稳固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
近年来大众等德系品牌出色的产品战略驱动市场地位较快提升,通用、福特等品牌紧密跟进,除产能扩张、经销商网络建设等原因外,大众、通用等品牌的平台战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汽车平台是指一套共享的套件,包括了一般设计、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及主要零部件。

不同车型、不同系列甚至不同品牌的汽车都可以基于相同的平台生产,只是在外形上有区别。

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汽车平台以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而汽车企业同时也可以依托少数产品平台生产出多种不同的型号以满足市场需求,缩短开发周期,发挥规模效应。

零部件供应商单一类型的零部件数量提高和种类减少有助于缩短产品研发设计周期,减少模具费用,发挥规模效应。

汽车平台战略有助于零部件厂商扩大单一类型零部件的数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

(7)行业进入壁垒
①严格认证壁垒
全球整车厂在选择上游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过程中,往往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供应商认证标准。

通常情况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首先要通过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组织建立的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比如TS16949第三方认证证书。

其次,要与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必须要接受质量、开发、物流、管理、成本、财务状况、安全环保等各方面的严格考核评价,合作关系的建立一般需要1-3 年;最后,需要进行产品认证,至少需要经历前期考核、产品工艺设计、样件试制、样件检测及台架、整车试验、整车厂批准、小批量供货、大批量供货、年度评审等步骤,周期长、投入大。

正是因为考核认证相当严格,一旦建立配套关系,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因此,整车厂对配套企业的严格体系认证,对新进入者形成相当高的市场准入壁垒。

②同步的产品开发能力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演变,每一新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正呈现出缩短的趋势,这对整车厂商新车型的设计研发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为应对消费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基于整体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步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同步开发作为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共同进行产品试验的合作模式,在国外已相对成熟。

由于受到开发实力及技术经验的局限,国内具备与整车厂商同步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仅有少数。

但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而言,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整车开发环节,否则将可能逐渐远离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③较高的资金门槛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

一方面,由于整车厂商对上游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供应的及时性、生产的规模性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购建厂房、采购生产及检测设备、维持必要的库存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过程中均存在较高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国内外整车厂商往往占据一定的谈判优势,其信用期限相对较长,这也对零部件供应商造成一定的流动资金压力。

④管理技术壁垒
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市场需求更加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原料采购、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管理环节逐步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以应对存货及经营风险。

只有具备全面出色的系统化管理能力,零部件供应商才能够保证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向下游供货的持续性。

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革新,行业新进入者通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8)市场供求情况及变动原因
①市场供应及其变动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稳步发展,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自主发展、投资多元化等措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品、技术及管理均有较大提高,现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乘用车部分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需求;一批民营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某些零部件生产领域内逐步形成领先的市场地位,并开始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实力提
升,市场产品升级以及行业经验累积,再结合国内零部件行业所具有的天然区位优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市场需求及其变动原因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市场需求来自于整车配套市场(OEM)和售后服务市场(AM)。

在全球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以及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显著增长。

A. 国内整车配套市场
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民财富水平的积累和居民消费习惯的升级,再结合广大二三线地区汽车保有率显著偏低的发展现状,我国未来首次购车消费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与此同时,国内现有的庞大存量汽车将在一定周期以后转化为新车臵换需求,而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扩张,其未来将创造出循环持续的新车购臵需求。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整车行业的稳步发展,并有力地带动上游零部件行业的同步扩张。

B. 国外零部件出口市场
汽车零部件出口一直以来作为我国汽车类产品出口的主力军,虽然受到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及美国汽车巨头大幅减产等因素的影响,但2009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和市场消费的信心恢复,推动了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回暖。

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和产业转移的持续深化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需求。

C. 售后服务市场
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扩张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创造出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汽车销量规模持续提升,我国及全球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增加,这将为汽车零部件的售后服务市场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3、摩托车整车及线束行业发展情况
(1)摩托车整车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摩托车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产销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9 年以前,我国的摩托车销量一直处于稳步攀升的趋势,尤
其2009 年国家摩托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刺激了农村地区对摩托车的需求,销量增速得以从2008 年的低谷中恢复。

然而,2010 年7 月摩托车行业实施国III 标准,对摩托车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摩托车行业销量出现5%左右的下滑。

进入2011 年,全行业依然处于国II 转国III 的缓慢恢复期,加上燃油助力车等替代品带来的冲击,国内市场表现低迷,需求持续下降。

在国内不景气的情况下,各企业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全年摩托车出口超过1,000 万辆,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行业的生产规模。

2011 年,全行业摩托车产量2,700.52 万辆,同比增长1.21%,但国内摩托车销量仅1,600 余万量,同比降幅超过10%。

尽管产量有一定程度的稳定,但随着钢材、燃料动力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影响,全行业经营成本增长依然高于收入增长,行业利润明显下降。

随着摩托车下乡政策的结束,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等替代品对市场的挤压,以及大中城市“禁限摩”政策对需求的抑制,国内摩托车市场的需求依然面临不断萎缩的形势。

目前,我国摩托车的需求主要是来自于乡镇及农村地区的低收入群体,价格敏感度较高,然而在成本压力下,摩托车整车的价格却呈现上升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