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育下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生态美育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生态美育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生态美育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随着人们思想的提升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生态美育教育就成了教育的一部分,一些中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希望通过生态美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本文会列举一些实际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分析生态美育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为之后小学语文运用生态美育教学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生态美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美育教育生态美育旨在让年轻一代认识生态环境之美,提高审美能力,从大自然的角度学习生命、环境以及人之间的关系[1]。

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有更清楚地了解、更有利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许多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把生态美育放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达到美育教育的效果。

一、生态美育的入手点1.人与自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平等是生态美育的重要目标[2]。

只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类才能长期发展,才能与自然保持可持续的、长期平衡的状态。

针对中小学生,教师应把生态教育、审美教育和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2.人与人语文教学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它是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课程,学校可以看作是社会的缩影,因此人际关系的处理在学校是重要的,教师有义务向传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人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

三、生态美育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课程,还是人文课程。

通过对语文教学和生态美育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对自然环境有敬畏之心,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把课文的语言和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重视生命,重视自然。

(一)立足课本进行生态美育教育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描写自然的文章,各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师要把握机会,让学生们熟读课文,让他们带着情感生动的朗读,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教师也要带着学生进行对课文的赏析,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新的描述,这样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教育的探讨

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教育的探讨

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教育的探讨教育生生态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是“研究住所”的学问。

最初,美国学者沃勒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

美国教育家劳伦斯•A•克雷明才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

教育生态学开拓教育理论的新视野,给我们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有的学者提出:生态化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上升到一种文明观的教育。

……作为一种文明观,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性质。

”笔者认为,生态化作为一种方法论性质的工具,对语文美育大有裨益,它把语文教学放置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广泛关联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为学生营造诗意的心灵“栖居”。

一、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原则界定的探讨生态化是前苏联学者创用的概念,“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美育,用蔡元培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综上所言,笔者认为,生态化语文美育原则是以人的生命发展理念为指导,把生态美学和传统美学的生态性、和谐等基本理念运用到语文美育之中,建构学生和谐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准则。

二、关于语文美育定位的探讨1、语文美育的本质是学生的生命发展当前,现代人的身心承载着太多的控制与强迫,显出了越来越多的“无能感”,在精神上,现代人比以往病得更加厉害!人常常成了科技“座架”上的忙忙碌碌的小虫;人的心灵深处往往形成“精神污染”,造成关系紧张,精神颓废,心理生态严重失衡。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学生成了“知识容器”,心理生态损伤最为严重。

当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谢 艳/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领域的宣教已然成为了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生态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国民心中都有了较好的体现。

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的实践中不仅仅是民众生活中的日常,更需要在精神层面培育成崇尚生态文明、具有生态审美品味的人生态度。

语文作为熏陶学生生态意识、发现生态美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也是开展生态美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需要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生态人格美,在提升学生自身素养提高的同时,推进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实现社会发展。

基于此,本文以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为基础,探讨基于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为推动教育改革助力。

关键词:生态美育 中小学语文 教学探究中小学生处于人生教育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在生理和心理上还处于自然的状态,另一方面对于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发现大自然美可塑性较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生态美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对此的研究理论和所发挥作用的程度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上,对于生态美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教学方法、模式的探究与创新。

一、在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必要性(1)回归自然,生态美育本就是语文学科所要承担的职能任务。

语文的美一方面在于文字本身所承担的中华文化的美,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自然与人文,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学来实现;另一方面,是语文的意境美,特别是课堂之外大自然的意境美,比如小学阶段的《春晓》,很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场景,流露对照样明媚的喜爱;再比如课文《秋天到了》,可以从课文中的大雁来描述秋天的美好,天高云淡,偶尔几只大雁排云而上,飞向远方;到处洒满菊花的清香,果实累累,收获的笑容溢于言表,可以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这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想象和向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初中语文生态美育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生态美育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生态美育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初中语文生态美育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美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而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也需要与生态美育理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因此,初中语文生态美育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责任感。

2. 弘扬传统文化和生态美育理念。

借助经典名篇,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尚和纯朴态度,感受古人对生态保护的智慧和方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生态美育课堂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课堂设计内容1. 生态环境与自然之美的呈现。

通过展示自然美景的图片、视频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引导他们从自然中寻找生活的愉悦。

2. 文学名篇的选读与解析。

选择一些与生态环境和自然有关的文学名篇,如《草原》、《青年与自然》等进行阅读和研究。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妙,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课堂讨论和问题导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呢?”、“生态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创作与表演。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让他们用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生态环境,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朗诵等形式的表演,将生态美育的理念传递到更多的人中去。

三、课堂实施方法1.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一、注重跨学科融合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语课堂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语言学习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与语言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课文,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还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跨学科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语言表演或者创作生态环境主题的诗歌,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注重体验式教学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语课堂注重体验式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不同的语言氛围,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志愿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三、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语课堂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语言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情感认同和积极态度。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表达对环境的情感和态度,比如写一篇环保主题的作文、编写一首环保主题的歌曲等。

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比如观看环保题材的影视作品、参加一些环保主题的讨论和演讲等,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情感,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语课堂具有跨学科融合、体验式教学、情感态度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更多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体验。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态美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生态美育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美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保护自然环境、欣赏美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美育活动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小语课堂的教学也应当以生态美育为视域,将生态主题和美感融入语言教学过程之中。

本文将探讨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跨学科整合在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注重跨学科整合。

语言是一种载体,可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和传播价值观念。

而生态美育则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生态知识、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以生活为载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语课堂还应以生活为载体,将生态意识和美感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通过语言可以更好地诠释和表达美的意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观察、描绘身边的自然环境、美景和生态问题,在言语中感受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美育活动中去。

三、注重体验和情感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另一特征是注重体验和情感。

语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渗透。

在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通过语言去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对美的赞美之情、对环保行动的呼吁之情。

通过情感的呈现和表达,激发学生内心对美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珍惜,从而培养其积极参与环保和美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四、实践与体验并重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另一个特征是实践与体验并重。

语言教学应该是“知行合一”,不仅要在课堂上灌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切身感受自然之美。

小语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课外实地考察、户外写生、生态游学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通过语言去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审美能力。

生态美育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生态美育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龙源期刊网 生态美育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作者:满启民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0期摘; 要:新课改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步开展对于学生的生态美育,既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水平提高、发挥内在人文功能的必然要求,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拥抱素质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经之路。

生态美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社会观及自我意识,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与自然及、社会以及自我友好相处的能力。

关键词:生态美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生态美育主要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实现人与自我和谐三个方面。

结合生态美育的内涵及具体要求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改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语文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及行为习惯,促使学生以平等的观念与大自然相处、以友好的态度开展人际交往、以积极的心态观照自我。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美育的策略。

一、深挖课本,发现生态美育材料生态美育下,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生态审美能力,即以正确的自然观、社会观以及自我意识去发现美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形成生态审美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从生态美育的三个主要方面出发,挖掘语文课本中有利于开展生态美育的材料,并围绕这些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方案,从而真正实现生态美育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生态美育水平。

以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出发,可以选择其中的写景及状物文章作为生态美育材料,比如《三峡》《猫》《大自然的语言》等;从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出发,可以选择其中关于人与社会关系及人际交往关系的文章作为生态美育材料,比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敬业与乐业》等;从实现人与自我和谐出发,可以选择其中以修身养性为主题的文章作为生态美育材料,比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应当坚持正义》等。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者:方芳来源:《教育界·C》2020年第02期【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对美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也融入了生态美育元素,希望学生有感而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感悟能力。

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希望对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生态美育;中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一、引言生态美育是一种新的美育教育的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指利用生态环境的美来教育青年一代,提高他们的审美,让他们学会从生态和审美的角度对待生命和环境,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生态美育的视域下进行语文教学才能激发中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大意是讲了一只小熊和一只小松鼠这两只小动物因为一只纸船和一只风筝的关系成为好朋友,可是不久两只小动物就因为一点芝麻小事吵架了,虽然因为吵架它们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痕,但是最终还是借着纸船和风筝又将友谊之舟修补完好。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关注重点引到友谊上来,让他们好好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是好朋友的时候多么快乐,而友谊破裂时又是多么的伤心,以此来引导他们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一下自己和好朋友的友谊是如何建立的,跟好朋友之间有没有发生摩擦,有没有吵架,后来关系又如何了,自己可以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等问题,引导学生考虑到人和人之间相处的重要性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正确心态。

二、生态美育教学切入点1.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切入点就是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只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和谐,才会有人的长久发展,才能有自然的长久平衡。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将生态美育融合到语文教学当中,以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综合性能力,包括语 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在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中国现当代散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论
三、结论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 作。通过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对比教学、实践活动、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学 以及评价与反馈等手段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培 养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希望 本次演示的研究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初中现当 代散文教学策略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
1、尊重学生的前知: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散文的阅读和理解中。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
2、情境化的教学:教师应创设与散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散文的内 容与现实生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散文的内涵。
二、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
6、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 差异化教学。例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阅读更多的现当代 散文;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写作散文。
二、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
7、评价与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他们在互相学 习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口 江 苏省 扬 州 市 宝应 县 射 阳 湖镇 天 平 小 学 戴 海 霞
【 关键词 】 生态美育 小学语文 教学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I O A 一
的生 活 真 实 , 激 发 学 生 的本 真 感 受 , 实 现
积极理性 的精 神探索 。以《 海伦 ・ 凯勒》 为 例 ,文中主人公海伦 ・ 凯勒小 时候遭遇 了 失聪失 明的不幸 。教 师可通过反 复引读
带 领 学 生 进入 主人 公 生 活 的真 实 : 她再也 看 不 见 … …再 也 听 不 见 … … 她 不 能 亲 口
也不 能倾 述 ……面对 的只 能是 ……
引 发 学 生感 受 :小 海 伦 的 心 情 会 怎 样 呢 ?
如果是你 , 你会变成什么样 子呢?并提 出 问题 : 是 向命运低头 , 还是创造生命 奇迹 ?
进 而过 渡 到对 海 伦 的理 性 选 择 的 分 析 , 从
2 . 基 于人 与社 会 和谐 的教 学途 径
… …
生态 美育 最 初是 基 于人 与 自然 、 社 会、 自我的审美 关系调节 , 探讨 人类精 神 之路的美学分支。二十世纪中后期 , 生态 美育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关注 , 旨在促使语 文学科 的人文底蕴 与生态审美观相结合 , 用以培养青 少年与 自然 、 社会 、 自我 和谐 共生 的 自塑能力 ,从 而体 现语 文教 育的 均衡性 、 亲和性 以及完整性 。
世界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 , 学生学业才艺 、
悦感 受 的事 。课文教学应 集 中在 引导学

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摘要:生态美育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是教育领域顺应时代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尝试,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态审美素养。

而语文课堂作为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采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我和谐的教学策略开展生态美育,达到落实生态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美育;语文教学;生态审美素养;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也开始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主要是基于社会、人与自然、自我审美关系调节并探讨人类精神之路的美学分支。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广大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以生态美育为基础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在语文学习中要花费更多时间吃透教材,因此整体的学习进度比较慢。

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盲目赶教学进度,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整体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生态美学的学习兴趣。

为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美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生态美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美育的重要性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在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时,教师融入生态美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地分析各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基本字、词。

在此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能使每个学生都主动投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语文是一门需要师生互动的课程,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师讲课的过程转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就能构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课堂,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美育,也能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社会以及人文,使学生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思考课本知识,从而能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生态美育下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研究()

生态美育下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研究()

生态美育下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研究生态美育下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研究摘要:生态美育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学校美育的场所,存在以下实践困境:生态美育难以深入语文课程,学生对生态文本兴趣不高,教材缺乏生态美育视角。

应通过教师自觉实践生态美育,在体验中发展并确立生态审美理想,充分挖掘生态审美资源的路径落实生态美育。

关键词生态美育语文教学问题措施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将学校美育提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学校美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础工程,仍然在基础教育中属于弱势地位,同时伴随着认识不足,基础不够,落实不符等突出问题。

新时代下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再上新台阶?成为当前美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美育工作中[1],作为新理论视角的生态美育,为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供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生态美育的缘起与发展生态美育是以生态美学作为观念导向发展而来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生态美学已然成为我国美学界的热点,曾繁仁先生将生态美学定义为:生态美学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新的人类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

[2]龚丽娟认为:生态美育是从传统中的生态教育发展而来,既是对传统生态教育创新与发展,又注重人的生态审美价值观[3]。

因此,生态美育既包含生态教育的知识层面,又包含审美教育的美学体验,既具有一致性,又有本质区别。

从目标上来看,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都是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生态教育以生态知识的传输为主,作为一种科普性教育而存在[4],而生态美育则作为美育的一种,更深层次的体现了生态教育的人文延伸,赋予生态教育美的内涵。

生态美育作为传统美育与生态教育的融合理念,为新时代的学校美育工作展开提供了和谐发展的美学智慧方案。

浅议生态美育与语文课程改革

浅议生态美育与语文课程改革
像美 国的生态学者格伦 ・ 洛夫所说 的那 样 “ 对环境的文字上的关怀应该落实 到 我们 在现实世界所从事 的具体工作 中 ,
发展”的要求 ;而在 2 0 0 3 年颁布 的 《 普
通高 中语文课程 标准 ( 实验稿 )》中再
名的 《 贝尔格莱德宪 章 》,特别指 出环
境教育是 “ 进一步认识 和关心经济 、社 会 、政治和生态在城 乡地 区的相互依赖 性 ;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 获得保 护和促
程改革 ,尤其是和语文课 程改革中对语 文素养的要求完整地结 合起 来。更有学
者直接提 出,应该在语文课 中融人 自然 生态美育 ,而教师 ,尤其是 语文教师 ,
层 面反思 了 自工业革命 以来的现代性迷
误 ,指 m正是现代社会 的发展 与 自然 的
疏 远 与 背 离 ,人 类 对 自然 的傲 慢 造 成 了
情虽然小 ,但却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 在乎
恶化趋势 ,建设美丽 中国。要实现生态 文明建设 的 目标 ,就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 设 的宣传教 育 ,形成爱护生态环境 的 良 好风气 ,用生态 审美的观念教育广大人
是人类社会 自身 的社会伦理 、社会文化 出 了问题 。早在 2 0世 纪 中后 期 ,兴起 于西方 的生态运 动就 引发 了世界范 围内 的文化反思 ,特别是从 文化和价值观 的
教改 I
JI A0 G AI T ANL I l
浅 议 生 态 美 育 与 语 文 课程 改革
李 猛
( 遵义 师范学院人文 与传媒学院 ,贵州 遵义 5 6 3 0 0 0)

要 :生态审美教育 的最终 落实,需要 和课 程改革 ,尤其是和语文课程 改革 中对语 文素养的要 求完美结合 ,在语 文课 程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美育视域下小语课堂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生态美育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生态美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美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成为有情怀、有责任心的公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语课堂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场所,也需要在生态美育视域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从生态美育的基本理念出发,探讨小语课堂在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生态美育注重将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延伸到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小语课堂也需要将生活和自然融入语言教学中。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关自然的课文和话题,比如有关动植物的文章,有关大自然的描述和描写等等。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户外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比如走进校园植物园、林间小道,用语言描述周围的景物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自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生态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注重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生态美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小语课堂也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学策略,比如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辨别能力。

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语言创造和审美乐园,让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三、注重强化实践体验生态美育强调通过实践体验来教育学生,小语课堂也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体验性教学。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活动和任务,比如户外写景活动、自然题材的朗读比赛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活动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乐趣。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实践,比如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究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从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

只有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建立对语言的感性认知。

生态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

生态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

生态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生态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美育教育的日益重视,语文教育需要在这一视野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而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主要载体,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应当跟随这一趋势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因此,本文将聚焦于生态美育视野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材设计和内容设置来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审美能力。

一、生态美育的重要性当代社会,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以及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单纯的生态教育还不足以满足当代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生态环境,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因此,生态美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 引入生态美育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态美育的理念,教材应该首先引入生态美育的概念与内涵。

可以通过篇章的开篇或主题的设立来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美育的定义、目标和意义,唤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2. 选取自然题材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重点选择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相关的题材。

这些题材不仅包括有关山川河流、植物与动物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还包括有关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与生态问题相关的内容。

通过这些题材的选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与生态的恩赐和脆弱,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设计应该多样化,包括多种形式的作品和表达。

常见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表演艺术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开拓学生的审美眼界,并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1. 应用生态文学作品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元素,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将一些生态题材的作品引入到教材中。

例如,可以选取鲁迅的《呐喊》中的《野草》等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3年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3年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3年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随着世界上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生态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态环境,创设教育场景语文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中的文字,它应该与生活、自然、文化环境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得到深入构建。

营造生态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生态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

对学生来说,这里是语文教育和生态教育良好结合的生活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

因此,在构建语文教育场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其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营造一个天然的学习环境,并建立一个相应的语文教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传递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着重纸上谈兵,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摒弃这种不真实的教学形式,而是更多地去参照生态环境,并注重知识的互动与传递。

教师应该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感觉到的方式呈现出对植物、动物和自然环境等生态元素的体验与感悟,呈现教育场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文化要素的感悟,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感性认知深入了解这种文化;在阅读作文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扩展学生的生态文化视野,让他们体验到生活中的多元化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生态文化修养。

三、建立合作机制,促进语文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无缝对接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育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以实现语文教育与生态教育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细致、多样的教育体验。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校环保组织、社会团体、家长等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协作,共同实现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育目标。

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该邀请环保组织的专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无缝对接,从而推进生态教育的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生态美育教学研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生态美育教学研究

课程篇通过生态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植入,我们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变化在提升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我国学术界提出了生态美学的相关概念,并且创建出一些比较独特有效的生态理念和审美理念,对以往的审美意识带来了十分强烈的冲击。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生态美育资源生态审美意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事物,所谓生态审美意识,主要就是指在当代经济文化背景之下所产生的相关新型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存在观。

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审美意识可以体现在这几方面:(1)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当是对立的,而应当是平等相待、互帮互助的,因此,人类应当尽全力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首先应当体现出其社会性,只有作为社会人,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应当不断调整自身的情绪和状态,从而使自身能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自我和谐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一篇精美的文章《荷花》,本文语句优美,能够为学生展现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文章中,作者按照科学合理的思路来描述公园里的荷花,并且就欣赏荷花来发表自身的感受。

本文不过四百字,却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并且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精美辞藻,而且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特美丽,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又比如,在《搭石》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呈现出家乡中的搭石之美:“一行人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和有序;踏踏的声音,就像是轻快的音乐;给人画面一般的美感。

浅议生态美育与语文课程改革

浅议生态美育与语文课程改革

浅议生态美育与语文课程改革
近年来,生态美育和语文课程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此,下面对此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首先,生态美育是很重要的一个课程,它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和认
识周围的自然环境,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自然是一个美好的事。

同时,
生态美育还可以提高环境意识,让孩子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去发现
生活的美,领略生活的乐趣。

其次,语文课程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思
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语文课程改革
应该以培养实用性,鼓励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去开发眼界与技巧为
目的,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最后,在教育改革中,实施生态美育和语文课程改革,都能够让
学生们更加全面的接受教育,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因此,推进生态美育和语文课程改革,能够为学生们的成长和身心发
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而言之,重视生态美育和语文课程改革,对于促进学生们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改革,才能营造出良好
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正确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美育下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
研究
摘要:生态美育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学校美育的场所,存在以下实践困境:生态美育难以深入语文课程,学生对生态文本兴趣不高,教材缺乏生态美育视角。

应通过教师自觉实践生态美育,在体验中发展并确立生态审美理想,充分挖掘生态审美资源的路径落实生态美育。

关键词生态美育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将学校美育提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学校美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础工程,仍然在基础教育中属于弱势地位,同时伴随着认识不足,基础不够,落实不符等突出问题。

新时代下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再上新台阶?成为当前美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美育工作中[1],作为新理论视角的生态美育,为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供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生态美育的缘起与发展
生态美育是以生态美学作为观念导向发展而来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生态美学已然成为我国美学界的热点,曾繁仁先生将生态美学定义为:生态美学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新的人类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

[2]龚丽娟认为:生态美育是从传统中的生态教育发展而来,既是对传统生态教育创新与发展,又注重人的生态审美价值观[3]。

因此,生态美育既包含生态教育的知识层面,又包含审美教育的美学体验,既具有一致性,又有本质区别。

从目标上来看,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都是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生态教育以生态知识的传输为主,作为一种科普性教育而存在[4],而生态美育则作为美育的一种,更深层次的体现了生态教育的人文延伸,赋予生态教育美的内涵。

生态美育作为传统美育与生态教育的融合理念,为新时代的学校美育工作展开提供了和谐发展的美学智慧方案。

二、语文教育中生态美育的特征
(一)生态性
通过语文教学对生态规律的把握和传输,学习生态理论知识,以及认识人与世界的和谐性与可持续性[5],体现语文生态美育中的生态性。

教育者在实施途径上,要将传统的学校美育拓展到生活中,涵盖语文学习生活。

同时生态性,强调的是
一种可持续的,立体的美育实施环境。

因此,语文教育中的生态美育,不仅存在于语文教材中,同时需要立足于班级之外的教学环境。

(二)形象性
语文教材中有散文,诗词,歌赋等语文素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审美价值,与传统文化价值。

文字化的生态美育素材,需要转化为学习者的立体思维。

因此,生态美育的形象性需要通过直观的艺术手段进行教学,还原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还原语文教材中的生态美。

(三)情感性
生态美育的情感性体现为,以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将人类置于整个自然系统中,同时倡导和谐,平等,可持续的理念。

生态美育的情感性体现在语文文本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对文本中包含的生态素材学习体会到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进而学习和谐共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关系的尊重。

(四)实践性
语文生态美育最终要落实在实践中,主体通过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进行自我审视,以审美化的生存理念改造世界和美化世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

因此,语文生态美育不仅要有生态美育的认知,也要具备相应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学习者生态审美准则,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实践经验。

三、语文生态美育的实践困境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看,一方面是德智体美劳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思维训练,技术与科学教育等。

但是最终的教育结果是否都落实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审美价值观念,还有待商榷。

(一)生态美育难以深入语文课程
首先,传统语文课程是以分科课程作为存在形式,在课程性质上更偏重于语文的传统知识教学[6]。

分科课程的界限致使生态美育沦为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的存在。

其次,作为新发展的生态美育理念,由于很多教师对生态美育的本身不了解的原因,将生态美育的落实引向瓶颈,即使有部分教师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内的审美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落实不全的状况。

(二)学生对生态文本兴趣不高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本对于学生来说偏向抽象场景的想象,描述性的生态文本需要高度的想象思维,导致学生的兴趣度并不高[7]。

抽象场景的想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高度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辅助工具创设环境构建符合生态文本的教学环境。

生态审美教育是生态化环境与精神环境和谐统一,因此,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真实感知。

(三)教材缺乏生态美育视角
当下语文教材更多的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人看作是自然的创造者,人类的需要为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教材中对反映社会问题、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生活危机,社会危机体现较少。

[8]生态美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美育的特殊审美教育,生态美育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语文生态美育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实施生态美育
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态美育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教师首先更新自己的理念,依靠教师个人的自觉性与实践性,
进行生态美育的实施,同时以生态美育作为教学实施的理念导向,生态美育才能得到应有成效。

其次,语文学科中的“生态美育渗透”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缺失[9],改变传统美育中“训练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性的挖掘生态文本中的内在审美元素,深入社会与自然,主动体验,践行生态美。

再次,教师要以学科特性为基点,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自然”阶段,忽视对生态美育思想的培育。

(二)在体验中落实生态美育
真实的情景体验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手段,创设具有意象的教学情境[10],创设生态美与情境,要通过激发情感,引发想象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文本,领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环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提高生态美育效果。

另外,创设生态美育情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生态素材视频配合背景音效,营造教学氛围,突出生态美育的理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上升到生态美育价值理念的高度。

(三)教育系统中生态审美理想的确立
建立明确的生态理想,引导我们明确的追求生态审美达到生态审美的高级境界[11]。

生态审美理想的确立指导着学生的生态美育实践。

生态美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一部分,应当整体协调,和谐并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审美理想的实现提供力量源泉。

语文课标提出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明晰语文教材中的生态素材,语文课堂的生态实践。

生态意识是生态实践的前提,要实现生态审美理想,应当将生态美育理念融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四)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生态美育资源
语文教学与生态美与密不可分,当前语文教学多停留在生态美育的理念传授层面,忽视了对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教学需要运用语文教材脚本呈现语文生态美育课堂,以此来塑造学生的生态人文情怀,构建生态美育文化场。

[12]当下语文教育中缺少生态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开发,积极利用。

通过课堂教学整合课内外生态实践,不断开发教材中的育人功能,落实生态美育的“生长点”。

[13]同时依托教材,在社会文化实践中形成生态美育的行动和体验。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将教材内外含有生态美育资源进行放大融合,设计体验性的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