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材资源。

正确了解中药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的定义、分类以及制剂等方面介绍中药的基础知识。

一、中药的定义中药,又称为中药材,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一定的采集、加工、制备等工艺制得的药品。

中药以其药性平和、疗效确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二、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和矿物性中药三大类。

1. 植物性中药植物性中药是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位为药材,经过晒、炙、炮、煮、浸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加工制成。

常见的植物性中药有黄芪、当归、枸杞、生姜等。

根据药材的性味和功效,植物性中药可以分为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等不同的药性。

2. 动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是以动物的骨骼、内脏、皮毛等部位为药材,多经过炖煮、晒干、蒸制等加工处理制成。

常见的动物性中药有麝香、牛黄、龟板、鹿茸等。

动物性中药具有温补、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功效。

3. 矿物性中药矿物性中药是以矿石、矿物质为药材,经过研磨、提取等加工制备而成。

常见的矿物性中药有雄黄、石膏、磁石、硫磺等。

矿物性中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治疗。

三、中药的制剂中药的制剂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和制备后得到的药品形式,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1. 汤剂汤剂是将中药材加工后煎煮成液体,常见的形式有煎剂、脑脊液、煎膏等。

汤剂服用时,需要将其以一定比例稀释后饮用。

2.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材加工成丸状或小球状的制剂形式,常见的有水蜜丸、浓缩丸、糖丸等。

丸剂具有服用方便、储存稳定的特点。

3.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材经过研磨后形成细粉末的制剂形式,常用的散剂有细末、研末和研磨后再进行浓缩成粉等。

散剂使用时,可以直接口服或者调配成汤剂使用。

4.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胶状或膏状的制剂形式,常见的有软膏、糊剂等。

中药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药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药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什么是中药学? A. 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科学 B. 指中医
药的学科范畴 C. 研究中药药效和用药规律的科学 D. 上述都不对
答案:C
2.以下哪项不属于中草药的性味归经之一? A. 寒 B. 热 C. 涩 D. 花
答案:D
3.以下哪个是中药中的“药引”? A. 分枝黄芩 B. 生大黄 C. 刺芒毛地黄 D.
山楂
答案:C
二、简答题
1.简要描述中药中的“四气五味”概念。

答案:中药中的“四气五味”分别是寒、热、凉、燥、辛、甘、苦、酸、咸,指
不同中药的性质特点,根据这些气味特点可以辨别药性、解释药效。

2.中药经过哪些加工过程后才能用于药用?
答案:中药经过采集、晒干、浸泡、炮制等一系列加工过程后才能用于药用,
加工过程可以改善中药的药效和药性。

三、论述题
中药炮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烘烤、炒制、蒸煮等加工过程,使中药地性味特征发生变化,增加药材的药效,减少毒性,提高药用品质,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制剂性、通用性和安全性,保证中药的药效不受破坏,并且可以让药品更容易储存并方便患者服用。

因此,中药炮制是中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的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基础知识的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您加深对中药学的理解。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为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学的知识点众多,而这里将对一些必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中药的基础知识1.中药的定义:指的是用于预防、诊治疾病的中草药、植物药。

2.中药的性味: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五种,寒凉属阴性、平温热属阳性。

3.中药的归经:中药按照其归属经络的不同进行归经分类。

4.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如经络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二、中药材的分类与选配1.中草药分类: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能等进行分类,如寒热药、解表药等。

2.中草药的选配原则:中草药的选配需要根据药性相反、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药物配伍禁忌:在中药的选配中,需要避免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三、中药的药效与应用1.中药的功效:中药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中药的应用范围: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等。

3.中药的剂型: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应用,如汤剂、丸剂、颗粒剂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指标、活性成分等方面的指标。

2.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过程对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晒干、蒸制、炒制等步骤。

3.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中药的炮制需要根据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五、中药的药用价值1.中药的药物活性: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2.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单药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

3.中药的研发与创新: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和药用价值,如提取纯化有效成分、研发新的剂型等。

综上所述,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掌握其中的必记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中药的性质、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药材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药材基础必学知识点1. 中药材的分类和命名:中药材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按照性能可以分为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等方面的分类。

2. 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中药材的采集时机、采集方法和采集部位很重要,通常要在药用部位丰满而质量最佳时采集。

采集后需要进行晒干、炒制、熏制等加工方法来保持其药性和防止霉变。

3.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可以从外观、气味、质地、色泽、含水量、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评估,一般要符合药典的规定。

4. 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药效:中药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活性和药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研究,例如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等。

5. 中药材的药用禁忌和副作用: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了解中药材的禁忌和副作用是使用中药的重要考虑因素。

6. 中药材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7. 中药材的药用配伍:中药材的药用配伍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8. 中药材的现代研究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中药材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现代研究趋势包括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药效机制的研究、药物制剂的开发等。

9. 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中药煎剂、中药颗粒、中药注射剂等。

对中药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

10. 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中药发展的重要议题,包括合理利用药材资源、保护药材生态环境等方面。

中医中药知识大全

中医中药知识大全

中医中药知识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医中药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药材分类以及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等。

1.中医中药的基本概念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体系,包括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方面。

中医学是通过辨证施治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主要依靠四诊法和望闻问切等方法。

中药学是通过研究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以及配伍规律来制定治疗方案的学科。

2.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人体也是如此。

五行学说将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并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脏腑理论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通过脏腑之间的协调作用来维持人体的健康。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能量传导通路。

3.药材分类中药材按照性味、归经、功能等方面进行分类。

性味指的是中药的性质特点,如寒、凉、温、热、苦、甘、酸、辛等。

归经是指中药对应的经络系统,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将药材划分到不同的经络中。

功能是指中药的主要作用,如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

4.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汤剂等。

药物治疗是通过中药的功效来调理人体疾病,常见的有中药颗粒、中药丸剂、中药汤剂等。

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入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

中药汤剂是将多种中药煮煎而成的汤剂,通过饮用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5.中医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中医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的天然成分和药效使其在改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缓解疼痛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并且中医中药注重调理人体整体的平衡,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不谋而合。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姓名: 部门: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中成药来源于中医方剂,具有独特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常用的分类方法按分类与分类。

2、中药的正品就是指法定的及其特定的。

3、购入的中药材,每件包装上应有明显标签,注明、、数量、、采收(初加工)时间等信息,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中药材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

4、代用品就是指、、与被代用的相似的药品。

但配方时,须征得医生同意方可。

5、中药饮片的质量与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炮制工艺严格控制;在炮制、贮存与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变质,避免、、 ;6、中药鉴定采用、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与纯度检查。

7、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有眼观、手摸、、口尝、、等。

8、负责中药材采购及验收的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9、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应存放;毒性中药材与饮片等有特殊要求的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应当存放,并有相应的及设施。

10、仓库内应当配备适当的设施,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进行监控,保证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按照规定条件贮存;贮存、鲜活中药材应当有适当的设施(如专库、冷藏设施)。

11、中药材的等级标准以品质最好的为一等品,较好的为等品,以此类推,最次(符合药用标准的)为等品。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中药:2、中药材:3、中药饮片:4、伪品:三、简答题(共20分)1、中药材与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文件应包含哪些内容?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一、1、剂型、功能 2、品种、部位 3、品名、规格、产地 4、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药材 5、中药材质量、交叉污染、混淆、差错 6、显微、理化 7、鼻闻、水试、火试 8、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 9、分库、设置专库、防盗、监控 10、温度、湿度、易串味 11、二、末二、名词解释1、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与医疗保健的药物。

2、中药材:就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活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药与矿物药等三类。

中药材基础知识

中药材基础知识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用于中药制剂和草药治疗的原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中药材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 1. **定义与分类**:- **中药材定义**: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制剂的药材,主要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

它包括药用植物、动物性药材和矿物等多个类别。

- **分类**:- **药用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如人参、黄芩、枸杞等。

- **动物性药材**:主要来源于动物的各个部位,如鹿茸、牛黄、蛤蚧等。

- **矿物**:如硫磺、雄黄等。

### 2. **药材质量标准**:- **外观特征**:药材的色泽、形态、气味等。

- **理化性质**:包括含水量、灰分、挥发性成分等。

-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 **农药残留**:检测是否有农药残留。

- **重金属含量**:检测是否含有过量的重金属。

### 3. **采收和贮藏**:- **采收时间**:药材的采收时间关系到其药效成分的含量,通常在植物的生长旺季采集。

- **采收方法**:应采用科学的方法,保持药材的完整性,避免损伤。

- **贮藏条件**: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通风干燥的环境最为适宜。

### 4. **常用中药材**:- **人参(Panax ginseng)**: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

-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炎症等。

- **枸杞(Lycium barbarum)**:滋补肝肾,明目益气。

- **当归(Angelica sinensis)**: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5. **加工与炮制**:- **炮制方法**:对一些中药材进行炮制,如炙、炒、熬等,以增强其药性或改变性质。

- **加工手段**:包括炒、曝、晒、醋制等,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进行选择。

### 6. **药材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复方制剂**:中药材常用于制作复方制剂,以增强疗效或减轻药物的毒性。

中药采购员必备知识

中药采购员必备知识

中药采购员必备知识一、中药材基础知识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学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资源。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中药材可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类: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如人参、甘草、黄芪等。

2.动物类:包括动物全体或部分,如鹿茸、虫草等。

3.矿物类:包括矿物质和化石等,如石膏、滑石等。

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疗效,因此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药材鉴别方法与技巧鉴别中药材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等,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品质鉴别:评估药材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等,以判断其质量和药用价值。

3.药用成分鉴别: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以判断其药用价值和疗效。

三、药材存储与保养中药材的存储与保养对保证药材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仓库环境:保持仓库干燥、通风、阴凉、清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2.设备选择:采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如药柜、药架等,以便于药材的存放和取用。

3.库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药材的验收、分类、储存、养护等。

四、客户需求与采购策略作为中药采购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

以下是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1.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沟通,了解其对药材的需求和要求,如品种、规格、质量等。

2.制定采购策略: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等。

3.谈判价格:根据采购策略和市场行情,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争取合理的采购价格。

4.控制成本:在保证药材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

五、供应链管理与优化中药材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生产商、流通商和消费者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几个方面:1.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药材质量和稳定供应。

2.物流配送: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确保药材按时、按量送达客户手中,降低运输成本。

基础中医学:中药的基本知识

基础中医学:中药的基本知识
花 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菊花
金银花
植物药材的采收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都在成熟后或
将成熟时采收。
枸杞
瓜蒌
根和根茎类:一般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
天 麻
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 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似,应于秋后苗枯,
或早春萌发前采集。
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 炒炭:武火炒至药物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 缓和药物的烈性、毒性,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1、炒 清炒和拌固体辅料炒 固体辅料炒:如土、麸、米等 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
2、炙
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 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 用。
(二)炮制的方法
1、 修治法 ①纯净处理
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②粉碎处理
牡蛎、龙骨捣碎易于煎煮,川贝母捣碎易于吞服
③切制处理
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炮制、干燥、贮 藏以及调剂称量
❖ 2、水制法 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除去杂质、
降低毒性、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 常用的方法: 漂洗、焖润、浸泡、喷洒、水飞。
通常采用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 物熏杀等方法处理贮存。
一般的药物与剧毒药物必须分别贮存。“剧毒 药”,必须标明并由专人保管。
二、中 药 的 炮 制
炮制的概念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 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 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 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黄柏
杜仲
动物类药材:应在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目录
• 中药材基础知识 •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 •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 •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 •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产业发展
01
中药材基础知识
中药材的种类与分布
总结词: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中药材种类繁多,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资源,分布广泛, 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道地药材。
谢谢观看
材及中药饮片走向世界。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监管加强
政府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确保产品的安 全、有效、质量可控。
行业自律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行业协会在政策宣传、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总结词:科学严谨
详细描述:采收中药材需遵循适时、就地、干燥等原则,加工则涉及清洁、干燥、切片、炮制等环节 ,以确保药材质量。
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
总结词:细致周到
详细描述:中药材储存需注意防潮、防虫、防鼠、防晒等措施,定期检查药材的品质,及时处理变质药材,确保药材安全有 效。
02
05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产 业发展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产业现状分析
产业规模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及中 药饮片的需求增加,产业规模不
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
产业分布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主要分布在 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中四川省、 云南省、贵州省等省份的产业发展 较为突出。
产业特点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具有资源优 势、绿色环保、市场潜力大等特点, 符合当前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 求。

中药材基础知识

中药材基础知识
• 【功能主治】:大补 元气,复脉固脱,补 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 脉微,脾虚食少,肺 虚喘咳,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久病虚羸, 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心力衰竭,心原性休 克。
• 【药名】:三七
• 【来源】:为五茄科 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 【功效】:止血,散 瘀,消肿,定痛。
• 【主治】:治吐血, 咳血,衄血,便血, 血痢,崩漏,癥瘕, 产后血晕,恶露不下, 跌扑瘀血,外伤出血, 痈肿疼痛。
• 【药名】:紫花地 丁
• 【来源】:为堇菜 科植物紫花地丁的 全草。
• 【功效】:清热解 毒;凉血消肿。
• 【主治】:主用于 疔疮肿毒;痈疽发 背;丹毒;毒蛇咬 伤
• 【药名】:金钱草
• 【来源】:为唇形科 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或 带根全草。
• 【功效主治】:清热, 利尿,镇咳,消肿, 解毒。治黄疸,水肿, 膀胱结石,疟疾,肺 痈,咳嗽,吐血,淋 浊,带下,风湿痹痛, 小儿疳积,惊痫,痈 肿,疮癣,湿疹。
• 【功效】:镇心安 神;清热解毒;明 目。
• 【主治】:。主癫 狂;惊悸;心烦; 失眠症;眩晕;目 昏;肿毒;疮疡
• 【药名】:赭石
• 【来源】:】本品为 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 赤铁矿,主含三氧化 二铁
• 【功效】:平肝潜阳, 降逆,止血。
• 【主治】:用于眩晕 耳鸣,呕吐,噫气, 呃逆,喘息,吐血, 衄血,崩漏下血。
• 【功效】:清势止痉; 平肝熄风;通经活络; 平喘利尿。
• 【主治】:主热病发 热狂燥;惊痫抽搐; 肝阳头痛;中风偏瘫; 风湿痹痛;肺热喘咳; 小便不通
• 【药名】:水蛭
• 【来源】:为医 蛭科动物日本医 蛭和宽体金线蛭 等的全体。
• 【功效】:破血 逐瘀;通经消症。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煎煮火候
先武火后文火,即先用大火将水煮沸,再 改用小火慢煎,以使中药有效成分充分溶 解。
中药的服用方法
01
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服药时 间,如滋补药宜空腹服用,健胃
药宜饭后服用。
03
温服与冷服
一般中药汤剂宜温服,部分药物 可冷服或热服,如解表药宜热服
,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02
服药剂量
根据医生处方和药物性质确定服 药剂量,一般汤剂每日1剂,分
确定主题和目标
在研发中药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标 和主题,以便为后续的研发工作提供 指导。
01
02
文献调研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 不足之处,为研发提供参考。
03
实验研究
进行药理、毒理、药效等实验,探究 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总结评估
根据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对中药的 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撰写研究报 告,申请新药证书。
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不宜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
02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解表作用
总结词
解表作用是中药通过发汗、解 肌等作用,解除表征,如感冒
、咳嗽等症状。
详细描述
解表作用的中药多具有辛味, 如桂枝、麻黄、荆芥等,能够 发散外邪,缓解感冒、咳嗽等 症状。
总结词
中药的分类
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其中植物药是最为常见的 一类。
中药的性味与归经
中药的性味
中药的性味是指中药的性质和味道, 是中药的基本特征之一。
归经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 的选择性作用,即中药对不同病变的 针对性。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临床应用的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

它们具有独特的药理效应和治疗作用,对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应用中药材,了解和掌握中药材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药材的分类、特点以及选购与贮存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指导。

一、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按照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其中,植物药材是最常见的,如何通过外观、气味和质地等特征进行正确识别是学习中药材基础知识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了解各类中药材的功效作用和治疗范围。

二、中药材的特点中药材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与西药不同,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常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中药材的整体效应,并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配。

三、中药材的选购与贮存选购优质的中药材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选购时可以通过观察外观、闻取气味、摸取质地等方式进行判断。

同时,应注意中药材的保存方法和贮存环境。

一般来说,中药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四、中药材的炮制与制剂中药材的炮制是提高其药效和降低毒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炒、炙、焙、研磨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药材达到最佳的应用状态。

此外,中药材还可以根据炮制的不同制成各种制剂,如冲剂、丸剂、膏剂等,以方便患者的使用。

五、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尽管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和禁忌。

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应用范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特别谨慎使用中药材。

六、中药材的应用与发展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包括感冒发热、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应用于中药材的研究与开发,如药物代谢与药效学研究、质谱分析技术等,这些将进一步促进中药材的应用与发展。

中药材基础知识

中药材基础知识

根及根茎类人参为珍贵药材之一。

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的功能。

为驰名国内外的滋补珍品。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现大量为人工栽培。

山参随时可采,一般以果实成熟后(月份)采收最佳。

挖出后将山参用青苔和树皮裹好后置湿润环境储存,称为“鲜山参”或“野参水子”。

现在鲜山参一般均晒干或冷冻干燥,称“生晒山参”或“活性山参”。

园参栽种5~6年后,于秋天白露至秋分季节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为“鲜人参”或“园参水子”。

鲜人参进行加工,其加工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生晒参类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鲜参不除去支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

(2)红参类将刷洗干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艼)和支根,蒸 3h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

大黄为常用中药。

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能。

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9~11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未发芽前采挖。

千年健为少常用中药,主产于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等地区。

主含挥发油。

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习称“年健一包针”。

三七为著名珍贵药材之一。

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

用于吐血、咳血,胸腹刺痛、崩漏,跌扑肿痛,外伤出血等症。

是一种销用较广的中药材。

主产云南。

剪下较粗的枝根称“筋条”,细根及残次品为“剪口三七”,最细的为“绒根”。

规格等级通常分春三七和冬三七2 种规格,各13个等级。

三棱为较常用中药。

具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的功能。

春秋两季采挖。

山药为常用中药。

具有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

主产河南。

“怀山药”。

秋、冬季挖取块茎,除去须根泥土,切去芦头(留种用),洗净,水浸2~3小时,取出,用竹刀刮去外皮,反复用硫黄熏后,晒或微火炕干,即为毛山药。

选用顺直较粗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透心,闷透,再用硫黄熏后,用木板反复搓成圆柱形,切成长20~25cm的段,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丹参为常用中药。

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

秋季采收。

中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三、中药性能
(五)有毒无毒
2.中毒原因
(1) (2) (3) (4) (5) (6) (7)
剂量过大 服用太久 炮制不当 配伍失误 制剂不妥 外用失控 误食误用
三、中药性能
(五)有毒无毒
3.预防措施 (1)应掌握有毒中药的 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 (2)根据病人体质强弱 和病情,严格控制使用剂 量和服药时间。 (3)严密观察可能出现 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早 诊断、早处理。
四、中药用法
(一)配伍
•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 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 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 一起应用叫配伍。
四、中药用法
1.配伍七情
(一)配伍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 强 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 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 叫相杀。 (6)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 减 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恶。 (7)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即谓之相反。
2、特殊要求:
(四)中药煎服法
1)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如龟板、鳖甲、代 赭石、石决明、牡蛎等应打碎先煎半小时以上; 附子、川乌、草乌等药宜先煎1小时以上。 2)后下:薄荷、荆芥、木香、砂仁、沉香、豆 蔻等久煮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大黄、钩藤等久 煎有效成分破坏,故此两类药物均宜后下。 3)包煎:对于蛤粉、滑石、旋复花、车前子、 灶心土等宜先用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4)另煎:人参、羚羊角、鹿角等贵重药,往往 单煎2~3小时,以便能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 5)熔化:阿胶、龟胶、鹿角胶、鳖甲胶等入煎 粘锅,宜加热后熔化兑服。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 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
7
➢ 五味 五味一般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
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 称五味。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 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 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
-
1
■ 中药的概念 ■ 中药的炮制 ■ 中药的性能 ■ 中药的配伍 ■ 中药的用药禁忌 ■ 中药的煎服方法
-
2
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 的称呼,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 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药(如蛇胆, 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 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 (如西洋参)。
-
10
中药的归经
➢ 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 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 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 证为依据来确立的。
➢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 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 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 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 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基础知识人参为名贵药材之一。

具有大年夜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的功能。

为有名国表里的滋补珍品。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现大年夜量为人工栽培。

山参随时可采,一样以果实成熟后(月份)采收最佳。

挖出后将山参用青苔和树皮裹好后置潮湿情形储存,称为“鲜山参”或“野参水子”。

现在鲜山参一样均晒干或冷冻干燥,称“生晒山参”或“活性山参”。

园参栽种5~6年后,于秋天白露至秋分季候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为“鲜人参”或“园参水子”。

鲜人参进行加工,其加工品重要有以下几类。

(1)生晒参类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鲜参不除去支根晒干,称“全老生晒参”。

(2)红参类将刷洗洁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艼)和支根,蒸 3h阁下,掏出晒干或烘干。

大年夜黄为常用中药。

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能。

平日选择进展3年以上的植物,于9~11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未抽芽前采挖。

千年健为少常用中药,主产于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等地区。

主含挥发油。

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习称“年健一包针”。

三七为有名名贵药材之一。

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能。

用于吐血、咳血,胸腹刺痛、崩漏,跌扑肿痛,外伤出血等症。

是一种销用较广的中药材。

主产云南。

剪下较粗的枝根称“筋条”,细根及残次品为“剪口三七”,最细的为“绒根”。

规格等级平日分春三七和冬三七2 种规格,各13个等级。

三棱为较常用中药。

具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的功能。

春秋两季采挖。

山药为常用中药。

具有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

主产河南。

“怀山药”。

秋、冬季挖取块茎,除去须根泥土,切去芦头(留种用),洗净,水浸2~3小时,掏出,用竹刀刮去外皮,反复用硫黄熏后,晒或微火炕干,即为毛山药。

选用顺直较粗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透心,闷透,再用硫黄熏后,用木板反复搓成圆柱形,切成长20~25cm的段,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丹参为常用中药。

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

秋季采收。

挖取根部,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即得。

怀牛膝。

河南产者为道地药材,是有名的四大年夜怀药之一。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生津、降火润燥、消肿排脓的功能。

主产河南、山东。

天麻为宝贵中药材之一。

原名“赤箭”,具有祛风定惊之效。

主产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及东北各省。

白术常用别号云术,台白术,冬术,蛙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以浙江于潜产者质量最佳,称为道地药材,习称“于术”。

白芍别号东白芍(浙江)、亳白芍(安徽)、金芍药。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进展3~4年植物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甘草为常用中药。

为豆科植物甘草及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茎和根。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

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玄参为常用中药,别号元参、浙玄参、黑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主产于浙江省。

玉竹为常用中药。

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

7~8月采收。

挖取根茎,洗净泥土,摊晒3~4天,使之质软而折赓续时,搓去毛须,再晒1~2天,约六成干时,再进行搓揉1~2次,搓至开端出糖汁沾手时,且色变黄白通亮时为度。

再晒干或炕干即得。

以湖南、河南产量大年夜,销全国并出口。

当归为常用中药。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

多在霜降后采收。

规格等级一样分全归和归头2种规格,分别以每1000g支数和根梢直径划。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奇或干燥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为“鲜地黄”。

将鲜地黄慢慢烘焙至约八成干,搓成团块,为“生地黄”。

熟地黄为不规矩的块片、碎块,大年夜小、厚薄不一;别处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年夜;质柔嫩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生地黄常分1~5等,其他多为统货。

何首乌为常用中药。

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能。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多自产自销。

春、秋二季或全年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年夜的切成块,干燥。

取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称“何首乌片”。

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合适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表里均呈棕褐色,晒至半干,切片,干燥,称为“制何首乌”。

商品一样为统货。

麦冬为常用中药。

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

全国广为分布,并有栽培。

羌活为常用中药。

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能。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和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因为性状不合,亦可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疙瘩头、大年夜头羌等。

出口品常分蚕羌、羌王、副羌等规格。

虎杖为常用中药,别号活血莲。

品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区。

一样自产自销。

虎杖采收期叶均枯萎脱落,仅剩残基,与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残基类似,均为中空似竹,极易误采或混收,导致虎杖商品中混有博落回根。

博落回有毒,应留意区分。

郁金为较常用中药。

黄丝郁金、绿丝郁金(为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温郁金、桂郁金、白丝郁金。

冬末春初采挖。

挖取块根,除去细根及根茎,洗净泥土,放于沸水中煮至粉质略为熟透为度,掏出晒干。

规格等级一样为统货。

独活为常用中药。

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能。

春初或秋末采挖。

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 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规格等级一样为统货。

喷鼻附为常用中药。

原名莎草。

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能。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本品于秋季挖采,割去茎叶,用火燎去须根后,直截了当晒干,或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再晒干,为“光喷鼻附”;不经火燎,直截了当晒干者,称“毛喷鼻附”。

取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碎或切薄片,为“喷鼻附粒(片)”。

取喷鼻附粒(片),参加米醋拌匀,闷润透,文火加热,炒干,掏出放凉,为“醋喷鼻附”。

商品一样为统货。

柴胡为常用中药。

具有分散退热、疏肝、升阳的功能。

北柴胡别名硬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红柴胡别名软柴胡、南柴胡。

浆汁饱满者质量最佳。

莪术为较常用中药。

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能。

商品一样为统货。

黄芪为常用中药,用药量极大年夜。

全国各地以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 ( 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萆薢为少常用中药。

具有祛风利湿、除痹去浊的功能。

分绵萆薢、粉萆薢两个品种规格,均为统装。

粉萆薢别名黄萆薢、黄姜。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

秋、冬季采收。

挖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切薄片晒干。

伪品及易混品:白萆薢,为同科植物纤细薯蓣的根茎。

山萆薢为同科植物山萆薢的根茎。

果实种子类女贞子为较常用中药。

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能。

为桂花科植物女贞的果实。

秋、冬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梗叶,稍蒸一下,晒干即得。

商品一样按外形分为猪腰女贞(瘦型女贞)和豆豉女贞(胖型女贞)两种规格,一样不分等级。

山茱萸为常用中药。

具有补肝肾、涩精止汗的功能。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

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省。

10~11月间采收,经霜者质佳。

采后,置竹笼内,用炭火烘焙,捏去种核,将果肉晒干或烘干。

商品一样为统货。

山楂为常用中药。

具有消食化积、去痞散瘀的功能。

分北山楂、南山楂。

均为统装。

北山楂:又叫山里红、大年夜山楂。

主产山东、河北、河南等省。

以山东临朐、沂水及河北安国等地产品德优,行销全国并出口。

木瓜为常用中药。

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能。

商品规格按皱皮、光皮分别成装,均为统装。

均以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枸杞子别号杞子。

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分布在宁夏、内蒙古,个中以宁夏的中宁、中卫、灵武等地的枸杞子质量最佳。

砂仁为宝贵中药材之一,原名缩砂密。

具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安胎止呕的功能。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仁、缩砂密(绿壳砂)、和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剪下果穗,用微火烘至半干,趁热喷冷水一次,使之突然紧缩,易使种子团与果皮慎密结合。

或于果实快干时上覆盖樟叶,继用微火烘干,果实喷鼻气更为浓烈。

桃仁为较常用中药。

具有活血去瘀、润肠通便的功能。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规格等级一样均为统货。

全草类肉苁蓉为少常用中药。

具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功能。

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

主产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地区。

商品分为甜苁蓉和咸苁蓉2种规格。

一样均为统货。

茵陈为常用中药。

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能。

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称“茵陈蒿”。

为菊科植物滨蒿(北茵陈)或茵陈蒿的幼苗。

主产陕西、山西、河北等省。

全国广有分布。

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甚佳。

商品分西茵陈、绵茵陈等规格,一样均为统货。

花类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以宁波产品德佳,奉为道地药材。

凌霄花为少常用中药。

原名紫葳。

具有凉血去瘀、祛风行血的功能。

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花朵。

主产江苏、姑苏、镇江等地。

商品规格统装。

皮类地枫皮为罕用中药。

具有祛风湿。

行气止痛的功能。

别名南宁地枫皮。

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的树皮。

产于广西都安、马山、德保、巴马等地。

秋季采收。

选择10上老树,剥取树皮,阴干即可。

商品规格统装。

地骨皮为较常用中药。

原名枸杞根皮,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

具有凉血、清肺热、除骨蒸的功能。

春、秋两季采挖。

挖取地下根部,堆放几天,使水分紧缩(使皮骨易于离开),洗净泥土,晾干水分,捶或剥取根皮,晒干即成。

商品常分为4等级。

四等为破裂者。

杜仲为常用中药。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每年4~6月剥取树皮,刮去粗皮,堆放“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商品分4等。

藻、菌及地衣类昆布为少常用品种。

具有消痰、软坚、散结、行水的功能。

海带:为海带科植物海带的叶状体。

昆布:别名鹅掌菜。

为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

海带主产山东、辽宁、浙江;昆布主产浙江、福建。

5~9月间采割,由海中捞出后晒干。

海藻为少常用中药。

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能。

海蒿子:别名大年夜海藻。

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的全草。

羊栖菜:别名小海藻。

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的全草。

海蒿子主产辽宁、山东等地;羊栖菜主产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动物类土鳖虫别号土元,土鳖,地鳖虫。

为节肢动物门虫豸纲鳖蠊科虫豸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地鳖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冀地鳖主产于河北、北京、山东、浙江等地。

商品规格统装。

分清水货、盐水货两种。

五灵脂为少常用中药。

原名寒号虫。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