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壮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本民族的健
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至今仍然是壮族人民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下面
本文对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壮医广西医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63-02
一、壮医的历史沿革
1.壮医的历史考究
壮族医学源远流长。
洪荒时代,壮族先民能取火进而烧制陶器,开始熟食,
有利卫生,后由采集植物进而识别百药。
考古遗址中的发现的一些尖状器、陶片、骨针则为壮医使用针贬卿、角疗、骨刮的起源。
例如从广西“柳江人”遗址(柳州)、“贝丘”遗址(南宁)、“甄皮岩人类”遗址(桂林)中所发现的褪石器、小状器、兽骨、
角针以及陶片等物品看,即是壮医后来常用的“贬针”、“陶针”、“角疗”、“骨刮弓”医疗工具的原型。
近年,考古学者从武鸣县战国墓中挖掘出土的两枚铜针,说明
壮医很早就探索和创造了“针术”和“角疗”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记载:“南方者,天地所长养……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
方来”。
这里的“南方”应当包括壮族地区在内,这是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说明。
2.壮医的历史成就
(1)成熟的毒论学说。
壮医毒论学说是蕴藏于壮医学中较为完整而具有典型
壮医特色的学说。
现存最早的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就记载了广西壮族土
著居民用吉利草治疗蛊毒的病例。
(2)壮医的发病机制理论。
壮医理论认为,
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
命生生不息。
“三道”、“两路”壅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
(3)系统的医药学。
我国历史上一些医学著作,如《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千金方》等方药书籍都收载了不少广西壮族用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
载了广西壮族地区出产和使用的药物近300种,保留了许多医家对岭南地区壮族
医药知识的言论,对研究壮族医药学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
二、壮医的现状分析
1.壮医研究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壮医在理论构建、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壮药的研究等不同领域中取
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机构和学术科研队伍,广西民族医药研
究所、广西中医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
内的上百项壮医药研究课题,发表了数百篇壮医药方面的学术论文。
最为重要的
突破是,2008年经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壮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逐渐
铺开,这意味着历史悠久的民间壮医终于拥有了“合法身份”,壮医药发展掀开了
崭新的一页。
2.壮医普查整理工作有序进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开始了对壮族医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大
量散落在民间的诊疗技法和验方、秘方被整理出来,《壮医针挑疗法》《壮医药
线点炙疗法》等一些关于壮医药药物学、临床经验等方面的著作先后公开出版发行。
同时,壮医药资源也得到有效开发,目前已基本摸清广西中药物种基源多达
4623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居全国第二位,壮药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2008年12月颁布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为壮医药的研发、生产、监管等环节提供了法定的质量技术依据。
3.壮药开始走向东盟
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广西口岸药品检验所挂牌成立,广西获准药品进口口岸进一步开放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开展药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特别为壮药开拓东盟市场创造条件。
三、壮医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1.草药缺乏和价格上涨。
广西壮药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随着草药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草药资源日益匮乏,加上近年来老百姓对中草药治疗信心的回归,增加了中草药的需求,壮药供应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战。
2.一些民间壮医的技艺仍面临失传
在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的过程中,虽然壮医队伍进一步规范化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在民间有名望、有专长,但是无文化的土生土长的壮医被淘汰出局,有些找不到传承人,技艺濒临灭绝。
3.产学研发体系存在不足
《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颁布后,民族药的地方标准被取消了,民族药企业及民族药新药的审批权全部收到国家主管部门,这对壮医药特别是壮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极为不利,阻碍了壮药新药的研制开发。
而且由于经费投入尚不足,科研能力仍是比较薄弱,实验检测硬件设施较差。
四、壮医的发展对策
1.加强壮医药资源的保护
建立壮医药资源综合保护区,对现有的草药资源进行保护,严禁过度开发,破坏生态资源。
对一些紧缺的药材可以建立药材生产基地,以人工培植的方法来补充满足草药资源的供给。
2.加强对民间壮医的培训交流和扶持
对于一些具有初级文化水平的民间壮医,相关机构例如广西壮医医院应继续开展有关壮医技术的培训会,组织民间的壮医前来学习,增加他们考取壮医执业资格的成功率。
对民间一些有一技之长但是无文化,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证的壮医要多联系,多登门,可采取登记入册的方式,记录他们各自的专长和传承情况。
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可因地制宜尝试采取特殊的政策,例如经过卫生局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开辟专门的诊室,选取一些名望较好、老百姓认可的老壮医前来医院坐诊,全力挖掘和抢救壮医药。
3.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发体系
加大经费完善产、学、研、发所需的硬件设施和实验器材,在已形成的产业化规模下,着重开展壮药的新药创新科研、壮药的验方筛选评价、壮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试验评价、壮药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广西要抓住机遇,继续深化与东盟各国在传统医药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壮医药的科研视野和学术交流范围。
参考文献
[1]覃文波.广西民族医药史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 (23):48
[2]黄汉儒,黄冬玲,容小翔.壮药源流初探——发掘整理中的壮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152
[3]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