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壮医学发展现状

壮医学发展现状

壮医学发展现状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壮医学是壮族民间医药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壮医学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碰撞。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医学所取代。

现代医学注重科学性和实证性,对于某些传统医学的观念和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怀疑和质疑。

这使得壮医学在现代医学环境下面临一定的边缘化。

其次,传统医学文化的丧失。

传统医学通常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价值观的转变,传统医学文化逐渐丧失。

很多壮族年轻人不再对壮医学感兴趣,这导致传统医学知识传承受阻。

再次,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研究不足。

传统医学要想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和应用,需要进行科学性的研究以证明其疗效和机制。

然而,目前对于壮医学的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这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

另外,缺乏正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但目前壮医学缺乏正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虽然一些地方有壮医学的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但整体规模和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壮医学发展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壮医学的发展:首先,加强科学研究。

加大对壮医学的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投入,推动壮医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

建立完善的壮医学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一支专业的壮医学人才队伍,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再次,增强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意识。

通过开展壮医学文化的宣传和培养,增强壮族年轻人对壮医学的兴趣和认同,推动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

最后,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传统医学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现代医学也可以从传统医学中发现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推动壮医学的发展并促进现代医学的进步。

综上所述,壮医学目前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但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文化传承和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壮医学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和潜力,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壮族人的医学——壮医

壮族人的医学——壮医

壮医壮族作为祖国南疆一个人口众多的土著民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高山畜牧业也较为发达。

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的是,壮医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从柳州、桂林、南宁等处发掘的旧石器时代和薪石器时代的遗物中,壮族先民们所使用的工具先后有砍砸器。

刮削器、尖状器、石片、骨器、骨针以及陶器等,并有捕获生物及用火的遗迹。

这些原始工具中,就有可供医疗用的砭石、陶针、骨针。

原始时代穴居野处,由能取火进而制作陶器,渔猎熟食,有利于人体各器官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并减少了胃肠病的发生。

简介在生产活动中,由采集食物进而识别百药,并制造了简单的医疗工具。

随着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壮医药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有所发展。

壮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fu,故其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这是汉族中医经典著作关于针刺疗法来源的直接记载。

诚然,这里的“南方”不一定特指壮族地区,但应当包括壮族地区。

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说明,其针型与《内经》中的九针之首(chan)最为相似,二者又与砭石最为相近。

“九针”已是金属医疗工具,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于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曾有一段灿烂的陶器文化,陶针当是陶器时代的产物。

陶针的使用至少在战国之前就相当流行可知在汉族中医“九针”形成齐备之前,由于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民体质和地方病、多发病的防治需要,壮族先民已经知道在砭石的基础上,敲击陶片,使之比砭石更锋利,有目的地进行针刺治疗。

陶针在壮族地区的使用,至少在战国之前就相当流行。

壮族先民是最早创用针刺疗法的民族之一198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壮族聚居地区)西周末年古墓中,出土了两枚青铜浅刺针(其中一枚出土时已残断)。

针体通长2.7厘米,针柄长2.2厘米,宽0.6厘米,厚0.1厘米,呈扁的长方形。

我国壮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

我国壮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

我国壮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一、壮医药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医药是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是壮乡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在壮族聚居的广西尚有上万名民间壮医,使用着几十种简、便、廉、验的诊疗技法、上千种中草药(壮药)和数以万计的验方、秘方、单方。

通过对壮医药教育体系、发展环境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壮医药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和条件。

壮医药教育走进高等医学院校壮医药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一个民族医药学分支,自1984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以来,目前壮医药在古医籍的发掘整理、理论的探讨构建、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壮药的研究等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壮医药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壮医药教育也开始走进高等医学院校。

广西建立了一批壮医药或以壮医药为主的教学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一支壮医药的学术队伍。

1985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科委批准建立以壮医药和瑶医药为主攻方向和目标的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研究所、壮医门诊部,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百色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民办的靖西县壮医药学校等相继成立。

2002年8月,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增挂广西壮医医院的牌子,从而结束了壮医没有正规医院的历史。

2002年,广西中医学院经批准开设中医专业壮医方向的5年制本科班。

2004年11月,中央民族大学将壮医专业和藏医、蒙医、维吾尔医专业列为首批招生的专业,壮医教育已开始纳入国家正规教育体系。

近日,中国第一所壮医药学院在广西南宁市揭牌成立,标志着壮医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由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系更名而来的壮医药学院,是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研究所、壮医药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二级教学单位,现设有4个教研室、1个研究室、2个标本馆、1个资料室,教师4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六)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六)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六)第三节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壮族是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 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的时期 ,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前期 , 直到中原地区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 , 才由秦始皇统一 , 所以其经济与文化具有极强的个性 , 后来虽受汉族文化的强大影响 , 但仍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其个性 , 这与壮医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在壮族聚居地区己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有 100 多处 , 仅在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 4 个县境内的右江两岸的河流阶地上就发现了 75 处 , 并采集到各种类型的打制石器 1100 多件。

这就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 , 瓯骆先民们己会选择大小适中的砾石 , 直接用砾石进行捶击,制造出粗糙的、适用的刃部和尖端 , 以便在生产和生活中用于砍砸、挖掘。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砾石碰撞了人体某些部位可以使某些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失 , 以及在先民们劳动和与野兽搏斗中常被石块、碎石击伤 , 但在碰撞或流血之后 , 也可使某些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失 , 这种出于偶然的生活经验 , 经过若干年、若干人次类似经历不断重现时 , 引起人们重视 , 进而反复实践并总结流传下来 , 而成为现在的针刺疗法。

另外 , 在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有烧骨、烧石、烧炭的遗迹 , 说明壮族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使用了火。

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卫生保健非常重要。

一、火可以御寒、防兽;二、瓯骆地区雨水多而潮湿 , 由于居住条件恶劣 , 人易患与之有关的病症 , 如痹证 , 火的使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三、火的使用改变了壮族先民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 ,从生食过渡到熟食 , 缩短了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 同时火对食物起到灭菌杀虫的作用 , 减少胃肠疾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 ; 四、火的使用 , 为壮医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五、火的使用使食物范围扩大 , 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和身体健康。

广西壮医药后发优势探讨

广西壮医药后发优势探讨

广西壮医药后发优势探讨前言广西是中国南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壮族是该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该省的主体民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加速发展,广西壮医药产业逐渐崛起。

本文将探讨广西壮医药产业的后发优势。

广西壮医药产业的现状广西壮医药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在中国医药市场中位列前列。

当前,广西壮医药产业的主要领域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剂生产、化学药制剂、生物医药等。

其中,中药材种植是广西壮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同时,广西壮医药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广西壮医药产业依赖于农业,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限制了壮医药产业的发展。

同时,广西壮医药产业的科研力量不够强大,企业投入科研的经费也相对较少。

广西壮医药产业的后发优势1.人文资源丰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壮族重要的聚居区之一,壮族文化历史悠久、民俗丰富,这为广西壮医药产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资源。

2.生物多样性优势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性的优势,这为壮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3.具有地域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这对壮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后发优势明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之一,这意味着广西壮医药企业相对于北上广深等地区的企业来说是后发优势明显的。

这对于广西壮医药企业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广西壮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未来,广西壮医药产业应该面对如下几个方向:1.健全壮医药产业体系应该加强壮族特色中药材种植和壮药制剂生产的能力,打造壮族特色中药品牌,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同时,应该加强壮药产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规范壮医药市场要构建全省统一的壮医药市场监管机制,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标准,规范市场,防止假药和劣药的流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壮医学专业发展现状

壮医学专业发展现状

壮医学专业发展现状简介壮医学专业是指培养壮族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主要针对壮族民众的医疗需求。

本文将探讨壮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挑战。

壮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壮医学专业起源于中国壮族地区的传统医学实践。

几百年来,壮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壮族医学体系。

为了弘扬和传承壮族民族医学文化,壮医学专业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壮医学专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各级政府和高校纷纷设立壮医学专业,建立了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壮医学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同时,为了提高壮医学专业的技术水平,许多高校还与国内外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开展壮医学的创新与实践。

壮医学专业的教育体系壮医学专业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

本科阶段,学生将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同时也将学习壮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研究生阶段,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壮医学理论和技术,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为壮医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壮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壮医学专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首先,壮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高校对壮医学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了加强和培养,提升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其次,壮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完善,包括基础医学、壮医学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此外,壮医学专业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然而,壮医学专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专业人才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壮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壮族文化背景和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相对稀缺。

其次,壮医学专业的研究与应用还相对薄弱,需要加强相关的科研和实践工作。

最后,壮医学专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需要提高,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投身于该领域。

壮医学专业的未来展望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医学专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励和支持,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专业人才投身于该领域。

壮族医药历史文化发展简介

壮族医药历史文化发展简介

壮族医药历史文化发展简介壮族医药历史文化发展简介(一)对岭南及壮族地区常见和多发的瘴、毒、蛊、痧等病症,逐步有所认识。

《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土多瘴气”。

“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

可见岭南瘴气为害之烈。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不仅较为详细地记述了瘴疾的壮医治疗方法,而且指出了瘴的病因病机:“盖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元气不固,发为瘴疾”。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两江(按:指左、右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

土人以黄茅瘴为尤毒”。

两江流域是壮族聚居的地方。

这些记载虽然不是直接出自壮医之手,但作者是在广西为官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的人物,因而其内容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所称“土人”,当是指民间壮医。

可知这时的壮医,已经知道按发病季节对瘴疾进行分类,并从实践中得知,发作于8、9月的黄茅瘴,病情最重。

这和壮族地区民谚:“青草黄茅瘴,不死成和尚”的说法也是一致的。

对于蛊毒、痧症、瘿瘤等病症,民间壮医分类也甚详。

一些方志杂说有壮妇蓄蛊放蛊说,这当然是诬蔑之词,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反证了壮族民间对蛊毒的'病因和解毒治疗方法,有较多的认识。

(二)对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认识北宋庆历年间,在壮族聚居的广西宜州,曾经发生了一次壮族农民起义。

统治者以诱捕的方法,捕获了区希范、蒙干等义军首领56人,全部杀害,并命宜州推官吴简及一些医人,对尸体进行解剖,绘下《区希范五脏图》。

这是有记载的我国医史上第一张实绘的人体解剖图。

在解剖的过程中,还从医学角度进行了一些观察;如“蒙干多病嗽,则肺胆俱黑;区全少得目疾,肝有白点”等。

这次解剖事件,虽然是以镇压农民起义为背景,说明北宋王朝的极端残忍,但在我国医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它发生在壮族地区,除了说明统治阶级有意在少数民族地区肆施淫威、随意杀戳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壮族民间对于尸体解剖或多或少是能接受的。

百色市民族医发展现状报告

百色市民族医发展现状报告

百色市民族医发展现状报告一、百色市壮医药医疗事业现状(一)百色市壮医医疗历史及现状在解放前,百色各县除有少数几个西医外,广大农村全靠壮医药治病。

民间有不少名壮医师,如百色德保县已故著名壮医罗家安生于1901年,幼年即向当地民间医生学习有关壮医药知识,擅长壮医针挑疗法,绘制和编写了《痧症针方图解》一书,是广西发掘到最早的著名的壮医手抄本。

又如百色乐业县已故著名壮医岑利族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传人。

他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培养了许多民间壮医,为百色市人民的健康而努力。

据调查统计,在壮族聚居的百色地区,500多名民间壮医,每年的门诊量约为60万人次,相当于3个中等县医院门诊量的总和。

自1984年成立百色市(地区)民族医医院以来,百色才真正有了民族医医疗机2构,下辖4个诊室,分布于百色城内。

右江医学院成立民族医药门诊部和民族医药教研室。

那坡县、隆林县成立民族医院,靖西县成立壮医医院。

有了这些机构和人员,百色壮医药研究和服务百姓健康才有了组织保证。

伴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实施,百色市壮医药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2008年百色市中医医院成立,百色市11个县也都设立中医医院,在这些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壮医学科,右江民族医学院继续开设壮医门诊部,这些壮医医疗机构的建立,为壮医药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提供了平台,也为壮医药临床研究提供了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壮医医疗机构年服务病人近10万人次,如果再加上几百名民间壮医的服务人次,每年的门诊量将超过70万人次。

这些壮医医疗机构普遍在临床开展应用壮药内服,加上应用10余种壮医适宜技术外治相结合,彰显壮医药独特的临床疗效,广受民众欢迎。

(二)百色市壮医教学历史及现状历史上壮医大多只能口耳相传,书面记载极少,更谈不上系统正规的学习,这就限制了壮医药的发展应用。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百色市民族医药研究所首任所长杨顺发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大力培养民族医药人才,使民族医有了一批新生力量,现在他的许多学生继续在各地基层应用壮医药为民服务。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七)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七)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七)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七)第三章壮族医药的起源 (远古-先秦)医药卫生的起源,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疾病、创伤、饥饿作斗争的结果。

瓯骆先民在野兽横行、瘴气弥漫、山重水复的艰苦环境中生活疾病创伤是难以避免的。

例如,1980年在柳江县土博甘前洞出土的9 枚人牙化石(属晚期智人)即发现有龋齿洞,其他如各种感染性疾病、皮肤病、胃肠病乃至营养不良症等,想必在当时也是极常见的。

为此,人们要生存,除了不断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外,还必须不断地同各种疾病作斗争,千方百计地寻找一些防病治病的有效药方,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决定了医药卫生的产生和发展。

第-节壮医药的萌芽在氏族部落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渔猎是瓯骆先民的主要谋生手段,在采集野果、捕获猎物的活动中,被尖利的植物刺伤、岩石擦伤、戳伤、被物撞伤、咬伤等是常有的,在这些受伤的过程中有时偶然竟会使一些原有的病痛得到缓解,甚至痊愈,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某一工具在身体上刺、戳以治疗某种病痛,于是人们便认识到用石骨刺针可以治病,从而逐渐产生了壮医针刺疗法。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往往饥不择食,常会因误食某些野果、野菜发生呕吐、中毒,而有些吃了则能使病痛减轻。

经反复验证,瓯骆先民便逐渐意识到,有些植物对人体有毒,而有些则能治病,从而促成了原始医药的萌芽。

我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这不仅是中药(汉药)起源的论述,壮族古代医药的起源自然也是遵循这一规律发展起来的。

到了先秦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舞蹈导引、按矫治病方法外,对药物也已有所认识,并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如知道用紫苏煮螺蚌以解毒去腥,佩带某些草木母根以防病治病,某些草药内服可以减轻疲劳,某些植物有大毒不可内服,等等。

当时,壮族还未形成本民族的规范化文字,而壮医的用药经验仍能通过口耳相传及部分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说明这一时期壮医医疗卫生活动是活跃的。

壮族传统医药的研究与应用

壮族传统医药的研究与应用

壮族传统医药的研究与应用壮族传统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壮族传统医药在研究与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壮族传统医药的历史文化背景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传统医药学派别独特,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壮族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形成于壮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医疗实践中,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二、壮族传统医药的核心理念与理论体系壮族传统医药的核心理念是协调与平衡。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密切相连。

壮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血理论等。

三、壮族传统医药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对壮族传统医药的研究逐渐兴起。

学者们在对壮族传统医药文献的梳理和整理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通过实地调查和临床实践,研究人员对壮族传统医药的药材、药方、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壮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壮族传统医药的应用现状壮族传统医药在当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壮族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民众对传统医药的接受度较高,很多人在生病时仍然选择就诊于传统医师。

此外,壮族传统医药也在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壮族医药的药材被提取和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在现代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壮族传统医药的未来发展与其他传统医学一样,壮族传统医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时期。

在传承方面,通过加强壮族医药文献的挖掘和整理,建立壮族传统医药的数据库和档案,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壮族医药文化。

在创新方面,可以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趋势,对壮族传统医药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为其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结语壮族传统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对其研究与应用的推进,在传承中保护它的独特性和特色,在创新中赋予它新的活力和现代价值,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医药的繁荣。

壮医学发展现状

壮医学发展现状

壮医学发展现状目前,壮医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壮医学是中国壮族传统医学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经验。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壮医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壮医学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壮医学的发展中,研究壮族传统的医药材料和药物疗效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壮族特有的植物、动物及矿物等天然药材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壮医学可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壮医学强调中药疗法和针灸疗法的应用,这些传统疗法在壮族地区具有广泛运用的历史。

另外,壮医学在研究壮族传统医学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

现代医学技术的引入,使得壮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加科学化和准确化。

例如,壮医学结合了现代影像学技术,提高了壮医师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此外,壮医学还积极开展药理学和临床试验等科研活动,以提高壮族传统医学疗效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壮医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壮医学文化在传承中的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壮族人对壮医学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逐渐降低。

因此,壮医学需要在保护和传承壮族传统医学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其现代化和普及化。

另一个挑战是壮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位置和认可度。

目前,现代医学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壮族传统医学相对较为边缘化。

为了促进壮医学的发展,需要加强壮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种医学理论的有机融合,并为壮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总体而言,壮医学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在壮医学研究、传承和实践的支持下,相信壮医学在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壮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壮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壮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哎,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壮医文化。

说起这个,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嘿,其实壮医文化可是咱们中国瑰宝之一呢!你知道吗?壮医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风雨,像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大树,挺拔而坚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壮族人民。

壮医文化最牛的就是它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并不是,壮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就是说人跟自然是一个整体,身体也和外界环境息息相关。

你看看咱们壮族的朋友们,常常根据天气变化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可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支撑。

就拿他们的药材来说吧,许多都是来自大山深处,采集的时候可真是得小心翼翼,像是在找宝藏似的,既要懂得分辨,还得讲究时机。

真是让人佩服啊!再说说壮医的诊断方法,嘿,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它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观察,听、问、切三结合,像个侦探一样,分析病人的症状。

尤其是“切”,这可不是随便切的,得用手感知,摸摸脉搏、看皮肤变化,简直是个艺术活!这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方式,真让人觉得温暖,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祖辈的怀抱。

哦,对了,咱们不能忘了壮医的“方子”,这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壮医的药方,通常都是用本地的草药调配而成,里面的药材可是讲究得很。

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温和,有的辛辣,像调味品一样,让人的身体在“药膳”中找到平衡。

真的是要懂得和谐,才能健康长寿。

你想啊,壮族的朋友们常常把医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真是个妙招。

比如,在一些节日庆典上,壮医会为大家提供一些传统的健康咨询,既弘扬文化,又促进大家的健康,这样一来,壮医文化的传承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中了。

人们在享受美食、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壮医文化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壮医文化面临了一些挑战。

有人可能觉得壮医太古老了,跟不上时代。

这话说得不完全对。

壮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它的地位。

许多壮医开始学习现代医学,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医疗体系。

中国壮医学内容

中国壮医学内容

中国壮医学内容
中国壮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主要流传于中国云南省壮族地区。

它包括了中医、巫术、草药、按摩等多种疗法,强调身体与自然界的和谐,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壮医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在治疗疾病时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情况,强调病因与病机的综合分析,并将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壮医学的临床技术非常独特,如“针灸”、“火针”、“拔罐”、“刮痧”、“足疗”、“推拿”、“吹箫”等。

其中,针灸和火针是壮医最常用的手段,针灸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火针则是用火烧热针头来刺激穴位。

拔罐、刮痧和足疗则是通过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

此外,壮医还注重草药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壮医还有一些独特的疗法,如“摇病”、“扫病”、“吹箫祛邪”等。

摇病是指通过摇动患者的身体来调整气血,扫病则是用竹帚扫拂患者的身体来驱走疾病,吹箫祛邪则是用特制的箫吹出特定的音乐来清除邪气。

总之,中国壮医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它强调个体化治疗、环境与人的关系,注重预防和治愈,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最新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

最新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第六节关于壮医药无系统文字记载的问题和藏医、蒙医、维医、傣医、朝鲜医等少数民族医学一样, 壮医是客观存在的。

但有些人以壮医无系统的文献史料为由 , 否认壮医的存在 , 这是必须澄清的问题。

诚然 , 壮医没有中医的?黄帝内经?、藏医的?四部医典?那样的经典著作 , 但是历代古籍不乏关于壮医药的记载 , 而且文献不应单纯理解为文字记载, 正如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野外工作方面所强调的:"有关人种特点的记叙、说明、典型的话语、民俗工程以及巫术仪式的惯用语句 , 都应当作为描述土著居民精神状态的文献内容 , 作为文献整体而记载下来。

"据此 , 壮医药的民间口耳相传 , 亦应属文献范围 , 通过代代相传 , 壮医药得以传播。

曾见有一位善治乳痛的民间壮医 , 患者求治时先问清是左乳还是右乳 , 嘱送药上门时不能与医者说话 , 采好鲜草药后, 径往病家, 病在左乳者, 鲜药放在右边门石缝齐胸高处, 病在右乳者, 鲜药那么放在左边门石缝齐胸高处, 放药时屏气默想, 嘱任何人不能与医者说话, 医者不能索要病家的任何钱物, 放好药后即离去。

这张秘方带有神秘的色彩 , 或许这就是壮医的特色。

该壮医于 1985 年去世前将秘方传给儿子 , 儿子又传给孙子 , 至今仍在使用。

又如广西民族学院一位壮族教师祖传下一条治疗糖尿病伴发皮肤感染溃烂的验方, 由朝天椒、假烟叶、红薯叶各适量组成, 捣烂外敷, 确有奇效。

如病情严重, 上药参加由未开眼的仔鼠、童便、石灰混合浸泡的药液同捣 , 外敷 , 那么去腐生肌的作用更强。

诸如此类的验方在群众中流传得很广泛 , 如现已闻名中外的药线点灸疗法 , 就是根据壮族群众的流传而开掘整理成功的典型。

这就提示我们 , 民间调查是开掘、整理壮医的重要形式。

壮医药虽然元系统的文字记载 , 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 这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研究

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研究

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研究传统医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少数民族中具有丰富的疗效和独特的医疗体系。

而壮族传统医药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壮族人民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壮族传统医药逐渐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壮族传统医药的疗效,并使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1. 壮族传统医药的特点和疗效壮族传统医药是古老的中医药体系之一,它采用植物药物、动物药物、矿物药物等多种材料,通过药物的配伍和煎煮等特殊技术,以及特定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壮族传统医药在治疗各种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中有着独特的疗效,对于壮族人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挑战现代医学以其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而闻名,各种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的研发不断推动医学的进步。

然而,现代医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针对某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不同人群对于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寻求其他医学体系的互补和结合。

3. 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

一方面,壮族传统医药在保健和某些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经验和方法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使得壮族传统医药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估和科学化的研究。

4. 结合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将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研究,可以为壮族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通过对壮族传统医药的系统研究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其疗效和治疗机制,为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借助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对壮族传统医药进行科学评估和临床试验,为其在现代医学学科中的地位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5. 发展壮族传统医药的挑战与对策在将壮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广西壮族医药发展的回顾、现状与思路

广西壮族医药发展的回顾、现状与思路

成果 ,阐明 当今广西 医药 产业 中的畅销 品牌 及列 入 国家 中药保 护 的品种 ,主要来 源 于壮 、瑶 等 民族 民问单 方 、 验方加以现代研制而成 。提示进 一步推动和加快 广西 民族 医药学 及 医药产业 的发展 ,为人 类卫生 保健 服务 ,使
之成为振兴广西经济新 的增 长点和支柱产业 。 关键词 壮族 医药 回顾 现状 思路
早在 上世 纪 5 0年 代 毛 泽 东 主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 出 “ 中国 医药学 是一 个伟
大的 宝库 ,应 当努力 发 掘 ,加 以
手段 ,对壮 、 瑶等少数 民族医药
进行 发 掘 整 理 、研 究 和 提 高 ” 。
18 9 6年 区 卫 生 厅 根 据 国 务 院 关
广 西是 全 国少 数 民族 人 口最
维普资讯
广 西 壮 族 医药 发 展 的 回顾 、现 状 与 思 路
戴 斌 丘 翠嫦
南宁 500 ) 30 1 ( 广西 民族 医药研究 所 ,广西 摘 要
概述广西壮 医药 的历史及现状 。回顾 近 五十年来 ,发掘 整理及 开发利 用研 究壮 医药所取 得 的重大
多彩
1 发 展 民族 医 药 是 我 国 的既 定 国策 ,是 实 现 广 西 “ 教 兴 桂 ” 科
的战 略措 施之 一
展 。特 别 是 18 95年 5月 经 国家
科 委批 准 创建 了广 西 民族 医药 研
究 所 ,规定 其 主要 研究 方 向和 任
务是 : “ 用 传 统 和 现 代 的 方法 运
要 作用 ,要认 真挖 掘 、整 理 、总 结 、提 高 ,大 力 促 进 。 ”这 一 系
尚 ,这给 壮族 传统 医药 的发展 带

壮医-康复医学的源流及传承创新研究

壮医-康复医学的源流及传承创新研究

壮医-康复医学的源流及传承创新研究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目前,平台已经搭建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壮瑶医药宝库中的精髓、理论体系。

加快中医药和壮瑶医药的研究与创新,立足于国家战略和自治区实际需要,结合中医药、壮瑶医药等重大科学问题,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目前,我院有国家壮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壮医护理常规、壮医护理方案等十几个重点专科,并完善了壮瑶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壮医护理常规、壮医护理方案、壮医护理方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壮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本民族的健
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至今仍然是壮族人民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下面
本文对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壮医广西医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63-02
一、壮医的历史沿革
1.壮医的历史考究
壮族医学源远流长。

洪荒时代,壮族先民能取火进而烧制陶器,开始熟食,
有利卫生,后由采集植物进而识别百药。

考古遗址中的发现的一些尖状器、陶片、骨针则为壮医使用针贬卿、角疗、骨刮的起源。

例如从广西“柳江人”遗址(柳州)、“贝丘”遗址(南宁)、“甄皮岩人类”遗址(桂林)中所发现的褪石器、小状器、兽骨、
角针以及陶片等物品看,即是壮医后来常用的“贬针”、“陶针”、“角疗”、“骨刮弓”医疗工具的原型。

近年,考古学者从武鸣县战国墓中挖掘出土的两枚铜针,说明
壮医很早就探索和创造了“针术”和“角疗”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记载:“南方者,天地所长养……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
方来”。

这里的“南方”应当包括壮族地区在内,这是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说明。

2.壮医的历史成就
(1)成熟的毒论学说。

壮医毒论学说是蕴藏于壮医学中较为完整而具有典型
壮医特色的学说。

现存最早的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就记载了广西壮族土
著居民用吉利草治疗蛊毒的病例。

(2)壮医的发病机制理论。

壮医理论认为,
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
命生生不息。

“三道”、“两路”壅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

(3)系统的医药学。

我国历史上一些医学著作,如《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千金方》等方药书籍都收载了不少广西壮族用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
载了广西壮族地区出产和使用的药物近300种,保留了许多医家对岭南地区壮族
医药知识的言论,对研究壮族医药学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

二、壮医的现状分析
1.壮医研究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壮医在理论构建、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壮药的研究等不同领域中取
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机构和学术科研队伍,广西民族医药研
究所、广西中医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
内的上百项壮医药研究课题,发表了数百篇壮医药方面的学术论文。

最为重要的
突破是,2008年经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壮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逐渐
铺开,这意味着历史悠久的民间壮医终于拥有了“合法身份”,壮医药发展掀开了
崭新的一页。

2.壮医普查整理工作有序进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开始了对壮族医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大
量散落在民间的诊疗技法和验方、秘方被整理出来,《壮医针挑疗法》《壮医药
线点炙疗法》等一些关于壮医药药物学、临床经验等方面的著作先后公开出版发行。

同时,壮医药资源也得到有效开发,目前已基本摸清广西中药物种基源多达
4623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居全国第二位,壮药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2008年12月颁布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为壮医药的研发、生产、监管等环节提供了法定的质量技术依据。

3.壮药开始走向东盟
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广西口岸药品检验所挂牌成立,广西获准药品进口口岸进一步开放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开展药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特别为壮药开拓东盟市场创造条件。

三、壮医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1.草药缺乏和价格上涨。

广西壮药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随着草药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草药资源日益匮乏,加上近年来老百姓对中草药治疗信心的回归,增加了中草药的需求,壮药供应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战。

2.一些民间壮医的技艺仍面临失传
在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的过程中,虽然壮医队伍进一步规范化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在民间有名望、有专长,但是无文化的土生土长的壮医被淘汰出局,有些找不到传承人,技艺濒临灭绝。

3.产学研发体系存在不足
《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颁布后,民族药的地方标准被取消了,民族药企业及民族药新药的审批权全部收到国家主管部门,这对壮医药特别是壮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极为不利,阻碍了壮药新药的研制开发。

而且由于经费投入尚不足,科研能力仍是比较薄弱,实验检测硬件设施较差。

四、壮医的发展对策
1.加强壮医药资源的保护
建立壮医药资源综合保护区,对现有的草药资源进行保护,严禁过度开发,破坏生态资源。

对一些紧缺的药材可以建立药材生产基地,以人工培植的方法来补充满足草药资源的供给。

2.加强对民间壮医的培训交流和扶持
对于一些具有初级文化水平的民间壮医,相关机构例如广西壮医医院应继续开展有关壮医技术的培训会,组织民间的壮医前来学习,增加他们考取壮医执业资格的成功率。

对民间一些有一技之长但是无文化,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证的壮医要多联系,多登门,可采取登记入册的方式,记录他们各自的专长和传承情况。

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可因地制宜尝试采取特殊的政策,例如经过卫生局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开辟专门的诊室,选取一些名望较好、老百姓认可的老壮医前来医院坐诊,全力挖掘和抢救壮医药。

3.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发体系
加大经费完善产、学、研、发所需的硬件设施和实验器材,在已形成的产业化规模下,着重开展壮药的新药创新科研、壮药的验方筛选评价、壮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试验评价、壮药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广西要抓住机遇,继续深化与东盟各国在传统医药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壮医药的科研视野和学术交流范围。

参考文献
[1]覃文波.广西民族医药史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 (23):48
[2]黄汉儒,黄冬玲,容小翔.壮药源流初探——发掘整理中的壮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152
[3]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5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