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习题(导论)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内容提要(一)、理性行为和相对稀缺性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整个经济学体系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
1、理性行为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
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对理性行为理解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
经济学所研究的理性行为,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它一般不研究选择、确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
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2、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二)、假设与模型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模型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假设、模型与检验是经济分析问题的“三部曲”。
经济模型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简单概括或理论抽象,可用文字的、代数的、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
在建立模型时要运用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和变量,以建立起与所研究的现象有关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1、循环图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与市场系统,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图1-1描述了市场经济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单选题1. 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
A.行为主义B.认知派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2. 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一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行为主义B.认知派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3. 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4. 在实验研究中,由实验组操纵的变量叫()。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5. 在实验研究中,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反应叫()。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6. ()就是在实验者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考察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7. 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8. 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9.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公元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10.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判断题1. 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2.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4. 意志和情绪一样,都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
()5. 科学心理学研究有严密、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数据的程序,所以科学心理学与常识不同,与心理玄学也不一样。
()填空题1. 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 的心理现象。
武大水力学习题第1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1、体积模量K 值越大,液体越容易压缩。
( )2、液体的内摩擦力与液体的速度成正比。
( )3、水流在边壁处的流速为零,因此该处的流速梯度为零。
( )4、影响水的运动粘度的主要因素为 ( )(1)水的温度; (2)水的容重;(3)当地气压; (4)水的流速。
5、理想液体是()(1)没有切应力又不变形的液体;(2)没有切应力但可变形的一种假想液体;(3)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率成直线关系的液体; (4)有切应力而不变形的液体。
6、A、B为相邻两液层,A层流速大于B层流速。
则A层对B层的切应力τ1_____________ B层对A 层的切应力τ2 。
其中τ1 的方向与流向__________,τ2 的方向与流向______________。
7、单位质量力的量纲为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粘度的量纲为 _______________;动力粘度的量纲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8、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_______________,在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消除变形的性质,称为_______。
9、已知二元明渠断面的流速分布为抛物线,如图示,则其切应力分布τ~y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切应力最大值在 _________________处。
10、水力学中最基本的、贯穿始终的假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
11、图为管道过水断面水流流速分布图,从其对应部位取出水体A,则水体顶面切应力的方向与流向 , 底面切应力的方向与流向。
12、平板面积为 40×45cm2,厚度为 1.0cm,质量 m=5kg,沿着涂有厚度δ=1.0mm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其速度u=1.0m/s,带动油层的运动速度呈直线分布,则油的粘度μ=______________,ν=__________________ (油的密度ρ=950 kg/m3)。
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的主要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A、厂商与政府B、厂商与外贸C、家庭与政府D、家庭与厂商2、决定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均衡的是商品或要素的()。
A、需求量B、供给量C、价格D、以上三项3、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获利C、何时做出选择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4、资源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B、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C、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5、经济学的四个问题可以归纳为()。
A、什么、为谁、何时、为什么B、什么、为谁、何时、哪里C、如何、什么、何时、哪里D、什么、多少、如何、为谁6、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杰出代表流派是()。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古典经济学D、庸俗经济学7、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B、李嘉图C、亚当·斯密D、马尔萨斯8 、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A、《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B、《国富论》C、《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D、《政治经济学新原理》9、被经济学界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著作是()。
A、《国富论》B、《赋税论》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0、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个学科的时间是()。
A、19世纪中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中11、被经济学界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著作是()。
A、《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B、《经济学原理》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经济学》12、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
A、边际分析法B、最优分析法C、规范分析法D、实证分析法13、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A、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12亿6千万B、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C、每年的出口量D、某一时期的变量14、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第一章导论答案

《中国税制》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2、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5、起征点:起征点是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6、免征额: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
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9、税制体系: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1、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2、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4、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
15、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税法的渊源有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和税收条约等。
2、按照税收缴纳形式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力役税)。
11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练习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内部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外部功能上说,它是。
2、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和。
3、“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4、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
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5、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以为,以为,以为。
6、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7、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8、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
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2、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和几部分构成。
13、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
根据研究对象的区别,可以先分为两类:、。
14、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和两个部分,它们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15、谱系分类法是以为依据对世界诸语言加以分类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2、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A、文言文B、官话C、白话D、近代汉语3、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国际法练习题及答案1

5,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相关实践,对于国际条约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凡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在国内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
B.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我国为当事国的条约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C.我国作为当事国的任何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在国内法院都直接并优先适用这些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根据属人管辖权,甲国可以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袁某归案
答案:AC
【解析】因为属地管辖权具有优越权,那么甲国和乙国都不能根据属人管辖权原则或普遍管辖权原则直接到丁国对袁某实施逮捕,可以通过引渡对袁某进行管辖.丁国根据属地管辖权可以直接对袁某进行审判.故AC是正确的.
14,甲国政府与乙国"绿宝"公司在乙国订立了一项环保开发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绿宝"公司以甲国政府没有及时按照合同支付有关款项为由诉至乙国法院,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阐述了甲国一贯坚持的绝对豁免主义立场.如果乙国是采取相对豁免主义的国家,根据目前的国际法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03年多选,卷一57题)
2,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它的强制力是通过()来实现的.
A.国家单独采取强制措施
B.国家集体采取强制措施
C.国际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D.国际警察采取强制措施
答案:AB
【解析】国际法的法律性.国际法的强制力是通过国家采取单独或者集体措施来保障的.
D.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在国际上所有已生效的民商事方面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如与我国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都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D.增加;增加
三、计算题
1.某消费者每月收入2000元,全部支出于X、Y两种产品。已知X产品的价格为200元/件,Y产品的价格为100元/件。请写出该消费者的预算线方程,并在图中画出该预算线。
2.假设某消费者一月内把其收入全部用于消费X、Y两种产品,X、Y的消费量分别是50件和30件,已知两种商品的价格PX=3元/件,PY=4元/千克。该消费者每月的收入是多少?
3.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实现均衡时,可以( )。
A.获得垄断利润
B.利润为0
C.蒙受最小亏损
D.以上可能全都存在
4.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厂商( )。
A.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B.可能存在经济亏损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5.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 )。
A.上升阶段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既可能小于、又可能大于
4.给定某消费者的一条预算线,如果所消费的两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变,而收入增加,那么,预算线会
A.向右移动,但不是平移
B.向左平移
C.向右平移
D.不变
5.当正常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会引起需求量( ),替代效应会引起需求量(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3.效用表示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4.在基数效用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必须满的条件是,最后得到的各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相等。
5.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
6.替代效应可分为价格效应与收入效应。
7.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实际支付的价格总是低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西方经济学习题汇总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
E.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D.利润决定。
E.A、B、C、D.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E.国际收支。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经济模型。
B.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D.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E.A、B、C、D.(二)名词解释1.稀缺性 2.选择 3.实证经济学 4.规范经济学(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2。
为什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四)论述题1.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又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第二章供求论(一)单项选择1。
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 均衡价格B. 市场价格 C。
需求价格 D. 最低价格2.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 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B.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 商品自身的价格3。
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A. 需求量 B。
需求 C。
价格 D。
均衡价格4.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
A。
供给量增加 B。
供给量减少 C. 供给增加 D。
供给减少5。
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 )。
A。
缺乏弹性的 B. 富有弹性的C. 无弹性的 D。
与弹性无关6。
管理学作业

《管理学》习题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C)等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协调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A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B计划、决策、领导、激励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控制2、效率是指(A )。
A产出与投入之比 B销售总额C目标的达成度 D管理水平3、张总是一家大型企业新上任的总经理,经过调查研究后,他发出了四道指令:一是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二是调整部门结构;三是采取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四是要加强对工作绩效的考核。
这四道指令分别对应于企业管理的(B)职能。
A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 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C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 D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4、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A )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5、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 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6、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D )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7、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
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求他处购货。
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 A )A.重效率、轻效果 B.轻效率性、重有效性C.重效果、轻效率 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8、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__C____。
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9、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___C___。
管理学习题第一章导论

管理学习题第⼀章导论第⼀章管理学导论⼀、判断题:1.管理是⼀门艺术,⽽不是⼀门科学。
(×)2.管理者做任何活动都必须先明确⽬标。
(√)3.管理的⼆重性是指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具有艺术性。
(×)4.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但是,管理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本⾝⽆法完全量化,故⽽只是⼀种不精确的科学。
(√ )5.管理学是⼀门科学,不是⼀种艺术。
(×)6.鉴于管理⼯作的复杂性,所以说,迄今为⽌管理仍然是⼀门不精确的科学(√)7.管理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
前者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
应当说,前者是第⼀位的,后者是第⼆位的。
(√)8.效率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效果是使组织资源的利⽤成本达到最⼩化,⽽效率则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的和⽬标。
(×)9.有⼈调查合资企业发现这样⼀种现象,同样是先进的⽣产设备,在中国所取得的⽣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却⽆法达到国外的⽔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的⽣产⼯⼈素质差。
(× )10.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
(√ )11.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作的⼈员都是管理者。
(√ )12.⼀个组织正常的运转需要有两类活动,即管理活动与计划活动。
(×)13.管理的⾃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与⾃然的关系,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与⼈之间的关系。
(√ )⼆、单项选择:1.___B 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
A.决策 B.信息 c.控制 D.创新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使的是_A__的⾓⾊。
A.代表⼈ B.联络者 c.发⾔⼈ D.谈判者2.___C 被称为“⼈事管理之⽗。
A.亚当·斯密 B.泰罗B.罗伯特·欧⽂ D.亨利·法约尔3.___D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C.亨利·法约尔 D.泰罗4.___C 对于⾼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二、三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下述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个阶段。
( B )A、单项事务处理阶段B、系统处理阶段C、支持决策阶段D、综合集成阶段2、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出现在下述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 )A、单项事务处理阶段B、系统处理阶段C、支持决策阶段D、综合集成阶段3、决策支持系统出现在下述信息系统发展的哪个阶段。
( C )A、单项事务处理阶段B、系统处理阶段C、支持决策阶段D、综合集成阶段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时最久的阶段是( D )。
A、系统设计B、系统分析C、系统实施D、系统的运行与维护5、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 C )。
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6、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7、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A )。
A、系统开发周期长B、缺乏标准、规范C、用户参与程度低D、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8、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自顶向下原则B、自底向上原则C、分步实施原则D、重点突破原则9、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A )。
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B、系统分析工作C、系统设计工作D、系统实施工作10、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 C )。
A、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B、系统开发时间短C、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不能做出迅速响应D、适合大型复杂系统11、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
A、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B、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C、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D、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12、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 D )。
A、系统规划B、系统设计C、系统分析D、系统开发和运行全过程13、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A )。
第一章导论习题

第一章(注:红字选项为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减少D、商品相对于人们的购买力不足3、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A、企业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B、信息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C、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D、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4、()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C、一家计算机厂商的产量水平D、谷物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5、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1、小王大学毕业后,有三份工作可以选择且只能选择其一,其月工资水平分别为:1000、1200、1500,请问若小王选择月工资为1200的工作,下面不是其机会成本的是()A、1500B、1000C、1200D、12502、下面有关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正确的是()。
A、解决的问题相同B、研究的目的不同C、研究对象不同D、核心理论不同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号,错误的打“×”号)()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7、经济人的假设是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8、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四. 名词解释需求量,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国内生产总值GDP,GNP,通货膨胀,市场均衡,恩格尔系数,正常利润,价格歧视,结构性失业,无差异曲线,市场失灵。
第1章《导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分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三种。
这里的数据属于:A)类型数据B)顺序型数据C)数值型数据2.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3.设某地区有12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A)每个企业的产品B)每一件产品C)所有12家企业D)每一个企业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设备台数C)学生体重D)工业企业数5.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指:A)可变的不可统一度量的量B)可变的可以统一度量的量C)不变的量,常数量D)不变的可以统一度量的量6.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通常是:A)抽样调查B)普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7.为了了解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要抽查足够多的职工来调查,这个方法在统计中称为:A)平均指标法B)抽样法C)分组法D)大量观察法二、多项选择题8.要究研某管理局所属30个企业所有职工的工资水平,则A)总体是管理局所属的30个企业B)总体是3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C)总体是3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工资D)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企业E)总体单位是每个职工9.推断统计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如何科学地确定总体B)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C)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D)怎样控制总体对样本的代表性误差E)由所抽取的样本去推断总体特征10.定比尺度的特点是A)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B)它没有绝对零点C)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性D)它所计量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E)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1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口是统计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质量指标D)“职业”是每个人的品质标志,“职业”是质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教师”是品质标志表现三、判断改错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选题: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民法总论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第一部分作业题一、判断题1、民法一词系由罗马法的市民法延续而来。
2、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在我国,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我国既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又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5、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全部体现出了等价有偿的基本要求。
6、民法调整的全部人身关系均无直接的财产内容。
7、由于身份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因此不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
8、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就是身份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
A.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B.由民法专家编写的著作C.最高司法机关关于民法的解释性文件D.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百科2、民法一词由罗马法的( )延续而来。
A.万民法B.市民法C.公法D.私法3、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
A.都是有偿的B.都是无偿的C.一般是有偿的D.一般是无偿的三、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 )。
A、国家向企业征税B.国家机关购买办公楼C.国家授予公民甲以“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D.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离婚2、甲住在乙的楼上。
甲经常在深夜以很大的声音放音乐,严重影响了乙的休息。
乙要求甲关掉录音机,甲以“我有权利在我的房子里放音乐”为由,拒绝了乙的要求。
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原则。
A.公平B.自愿C.等价有偿D.禁止权利滥用第二部分讨论题1、如何理解民法的含义及其作用?2、我国《民法通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中国民法的本位是什么?4、如何理解诚实信用原则?第三部分思考题1、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的特点有何不同?2、民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哪些?3、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部分作业题一、判断题1、国家参加民事法律关系时,它与其他民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2、民事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财产关系。
3、民事责任最主要的特征是补偿性。
4、继承法律关系属于人身法律关系。
5、民事侵权法律关系是绝对法律关系。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A.商品及劳务;B.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C.消费者行为;D.企业经营管理2. 构成市场的物质基础是()A.购买力;B.购买愿望;C.人口;D.商品及劳务3. 把整个市场分为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依据的标准是()A.经营的对象和用途;B.购买者的身份;C.商品销售的区域;D.市场营销的途径4. 市场营销的目的()A.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B.利润最大化;C.获得产品价值;D.同他人交换5.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美国,时间是()A.19 世纪初;B.19 世纪末;C .20世纪初;D.20 世纪末6.1912 年,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市场营销学》,该书被认为是市场营销学产生的标志。
该书的作者是()A.菲利普•科特勒;B.安德森;C.赫杰特齐;D.泰勒7. 天气冷了,小张上街买了一件棉袄,他的行为应归属于()A.消费者市场;B.生产者市场;C.中间商市场;D.政府市场8. 下列选项中,市场营销学侧重研究()A.卖方;B.买方;C.买卖双方;D.竞争者9. 中国市场由卖方市场全面过渡到买方市场是在()A.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20世纪80年代末期;C.20世纪90年代中期;D.21 世纪初10. 对营销管理做出突出贡献,被称为“现代营销管理之父” 的人物是()A.菲利普•科特勒;B.彼得•杜拉克;C.赫杰特齐;D.泰勒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1. 根据经营的对象和用途分类,可以将整个市场分为()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资金市场;D.信息市场;E.服务市场2. 根据商品销售的区域分类,可以将整个市场划分为()A.国际市场;B.国内市场;C.信息市场;D.服务市场;E.技术市场3.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A.初级阶段;B.应用阶段;C.发展阶段;D.成长阶段;E.成熟阶段4. 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A.市场调研及目标市场选择;B.新产品开发;C.定价;D.促销;E.售后服务5. 所谓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A.人口;B.购买力;C.购买愿望;D.商品;E.劳务三、判断题1. 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赚钱。
2. 消费者购买产品不是为了得到产品本身,而是为了得到该产品的价值,产品只是一个价值载体。
3. 市场营销就是推销。
4. 市场营销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终点是售后服务。
5. 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学是卖方市场的产物,是竞争的产物。
6. 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推销只是营销的一小部分。
7. 市场营销活动产生于20 世纪初。
8. 市场营销学对指导大学生创业有重要意义。
9. 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10.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四、名词解释题1. 市场2. 市场营销3. 市场营销学4. 消费者市场5. 生产者市场6. 中间商市场7. 政府市场五、简答题1. 怎样从营销的角度理解市场?2. 简述市场营销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3. 为什么说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六、论述题1、结合实际,说说市场营销学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ABAC 6~10. CABC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B3. ABCE4. ABCDE5. ABC三、判断题1. (X)2.(V)3.(X)4.(X)5.(X)6. (V)7. (X)8. (V)9. (V) 10. (V)四、名词解释题1.市场 : 市场是某项商品或劳务的所有现实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2. 市场营销: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3. 市场营销学:它是一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4.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5. 生产者市场: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其他产品需求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市场6. 中间商市场:是指购进商品后再转卖或出租给别人的所有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市场。
7. 政府市场:是指为了满足自己办公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所有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所组成的市场。
五、简答题1.怎样从营销的角度理解市场?答:(1)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市场是某项商品或劳务的所有现实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2)企业的产品有不有市场,实质上是有不有需求,有不有购买者。
(3)市场包含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三个要素。
2. 简述市场营销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1)发现和了解消费者需求;(2)支持企业决策;(3)开拓市场;(4)满足消费者需求。
3. 为什么说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答:(1)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市场营销就是推销,那么,企业就会把主要精力花在推销上而忽视其它方面,这样的“营销”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实际上,推销只是营销的一部分。
(2)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市场调研、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研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产品促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六、论述题1、结合实际,说说市场营销学的重要作用答:1)面对21 世纪的营销挑战我们正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及其严峻挑战。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带来比以往更为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更为剧烈的全球竞争。
无论在国家(地区)综合国力的发展层面,还是在微观企业经营与发展层面,新世纪的挑战都是崭新的、全面的。
经济全球化、高技术特别是信息科技产业的崛起、金融危机和全球企业并购之风的兴起,预示着未来的营销从观念、规划到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学者将这些变化方向归纳为“学习”型营销:善于学习、创新和运用新知识的组织将是最大的赢家。
可见,学习、研究市场营销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迎接新世纪挑战、适应环境变化的必需。
(2)促进经济成长经济成长决定于多方要素。
其中,市场营销占据重要地位。
战后许多国家的经济成长经验表明,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和贯彻,是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济成长过程,我们也不难看到市场营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市场营销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总量的增长取决于能满足人民日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有效供给,亦即能为市场接受的价值生产的总增长。
市场营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强调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不断向新的价值生产领域拓展和产品价值实现的手段,有效地促进经济成长。
第二,市场营销通过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指导新产品开发经营,降低市场风险,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成长中的作用。
第三,市场营销的发展,在扩大内需和进军国际市场,以及吸引外资,解决经济成长中的供求矛盾和资金、技术等方面问题,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第四,市场营销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专业性市场营销调研、咨询机构的发展,企业营销机构的充实,市场营销支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直接、间接地创造价值,促进第三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第五,市场营销强调经营与环境的系统协调,倡导保护环境,绿色营销,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在上述方面,市场营销已经和正在作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研究市场营销学,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3)促进企业成长市场营销学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解决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上。
价值交换(实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作为社会分工单位的企业,必须按社会的某种需要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并通过交换过程实现其价值。
市场营销学以满足需要为宗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不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关键问题。
市场营销学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战略管理原则,引导企业不断了解变化的环境,预测其趋势,不断创新其产品及营销策略,避免营销短视风险。
市场营销学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一整套竞争策略,指引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学为企业成长提供了系统的策略方案。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决策和系统实施,来达到其成长目标。
市场营销学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组织管理和营销计划执行与控制方法。
总之,研究市场营销学,我们将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完成企业最基本的功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