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专科阅读与写作关于鉴赏和分析文章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1)》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1)》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1c74d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f.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1)》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盗传必究阅读与分析题1.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泮、镐、零、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钻觎潭西小丘记》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2分,共10分)贵:日:陋:贾:以:2)翻译划线句子。
(5分)3)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5分)答: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每词2分,共10分)贵:以……为贵日:每日陋:看不起贾:价以:用来2)翻译划线句子。
(5分)把它写在石上,是用此来祝贺这个小丘的遭遇。
3)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5分)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之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和冷落伤怀,这是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2.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么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靖蜒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一一《想北平》1)这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2)作者爱北平,却为什么说不出对北平的爱?(8分)答:1)这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抒情。
2)作者爱北平,却为什么说不出对北平的爱?(8分)因为作者对北平的爱是一种整体的感觉,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与心灵相粘合的。
”这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之深,是爱在心里,是最诚挚的爱,是一种心情和感情。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977bc6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6.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盗传必究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1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原文]腊八粥冰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阅读与写作》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阅读与写作》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大作业)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cc191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7.png)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阅读与写作》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大作业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6月;适用于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任务1 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18分)1.社会学阅读: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发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2 .律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侄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 .小说的文体特征?答: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事要意义.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4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答:论文的创造性是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其有着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调补某个领域的空白.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的灵魂,核心和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评价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文献性国旨一些学术论文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这种论文往往具有长期使用、参考的价值.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5 .运用诗歌的鉴常方法,解读李臼的诗《将进酒》.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节奏和音韵美,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李白的《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从节奏和音韵的角度看,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强烈而冷于变化的节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茗成雪”等长句节奏舒缓,而“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等短句又使节奏变得急促有力.用韵上同中有变.全诗主要用Ui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0aa320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9.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盗传必究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原文]丑娘李兆权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
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
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
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
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第四套)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第四套)](https://img.taocdn.com/s3/m/6dcff8c752ea551811a6879e.png)
203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盗传必究一、论述题(任选1题.40分)1.鉴赏长篇小说要抓住哪些最基本的方面?你阅读长篇小说在文体方面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答:鉴赏长篇小说要抓住以下基本方面:把握复杂的故事情节,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和命运轨迹;(5分)了解人物生活环境,理解人物命运的必然性;(5分)分析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加深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5分)综合分析人物完整形象,领悟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
(5分)个人体会。
(20分)2.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答:人文精神是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
(10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
(10分)一般来说,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
(10分)它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民族性。
(10分)二、阅读题(任选1题,60分)3.阅读法布尔的科学小品《蝉》,并回答问题。
蝉法布尔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子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竦,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蝶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98d488a0b1c59eef9c7b48f.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盗传必究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1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史铁生与《墙下短记》(节选)《墙》与史铁生的其它许多作品一样,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作家在文中以极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
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也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作家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
大家知道: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初中毕业后去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在某街道工厂做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休养。
对于史铁生来说,有两种刻骨铭心的经验,一种是成长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国青年普遍体验的“知青”的“走过青春,理想失落”的群体,另一种则是非普遍性的不能自给自足的生存困境的个别体验,尤其是后一种,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有他独自来完成。
在知青生涯成为永远的过去后,在他无数次摇着轮椅走向地坛,这样一个分离的我令他感到与世界的分离,开始思考从群体中分离出来的个体命运。
在这篇散文中,作家的沉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也是文章的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从开——“探秘的欲望终于要探到意义的墙下。
文章开篇,以议论入手,从总写有关往事与记忆的人生感悟出发,引出墙。
而写墙,作者也是先写记忆中的墙,而与墙有关的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是有一些无奈和悲悼的,“墙很长,很长且荒凉”“不可能是那么长的墙,只可能是记忆作怪。
”“记忆在这儿又出了差误……”因为是回忆,作家记忆中的景物,因其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相关,业已打上了感情懂得烙印。
所以,这里,墙,既是实景,更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展露。
墙,作为一种建筑,本无所谓荒凉,作者在这里把它与人生经历作了牵连,一段并不愉快的往事,使作家感到友谊的脆弱和不可把握以及人与人的隔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https://img.taocdn.com/s3/m/912e54e2b0717fd5370cdc11.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一、论述题(任选一题.40分)
1.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答: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要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
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
揭示作品的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或者言之成理的方法。
强调教学实际和理论阐述并重。
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2.谈谈阅读过程中的吸收、借鉴和重构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答: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吸收属于信息的获取,对文本的借鉴属于信息的处理和筛选,对文本内容的重组则属于信息的创造。
(20分)吸收是借鉴的基础,吸收和借鉴又是重组的前提。
也可以说重组是吸收和借鉴的结果。
(20分)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60分)
3.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边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注:青荇xing[去声],绿色的水草)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8e1f9cc7931b764ce15df.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盗传必究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 1 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名篇鉴赏篇赏析(一)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苏轼的生平与创作(1)《前赤壁赋》中,苏轼在文中是如何通过水月之喻,以旷达掩蔽无奈的?苏轼的身上,既有儒家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广泛吸收了佛、禅、道、玄诸家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境界的人生哲学,二者构成了苏东坡洒脱无拘,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巧妙的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等的矛盾并在文学作品中充分表现。
文中的最后一段,也即文章的中心段,苏轼以水月之喻,借助庄子的相对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
“逝者如斯,(写水的变)而未尝往也;(写水的不变)盈虚者如彼。
(写月的变)而卒莫消长也。
(写月的不变)所以,从变化的角度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从不变的角度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这一段实际上反映了苏轼的思想,文章中既有人生短暂若蜉蝣的消极思想,又有万物无尽,遗世独立的达观思想,这一段也可看出苏轼所受老庄佛禅的影响,常常透过无限的宇宙空间来体验人生,观照自然。
本赋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水月之喻,正是作者以旷达(与客共享清风明月)掩蔽无奈的特定心情写照。
(2)试比较前、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写重游赤壁,既能照顾前篇,而又别开一路。
前:写万顷之水 ----------------------------后:写千尺之崖与客泛舟-------------------------------------独自攀岩秋色------------------------------------- 冬景枕籍舟中--------------------------------------独睡屋内气氛幽雅宁静----------------------------惊险恐怖消极中带旷达,旷达中不失自信,终则快乐安逸--------------------由乐到悲,终至飘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1b0c0c1915f804d2a16c159.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1 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原文] 年龄韦俊年龄是一项权利,“我都……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个藉口,“我还不到……岁,我不能……”,我已经……岁了,我不能再……”年龄是一道谜语,“你猜猜看?”年龄是一个秘密,“对不起,这是我的秘密。
”年龄是一种炫耀,“年轻,是我最大的不足。
”年龄是一声叹息,“我这一辈子。
”分析与鉴赏年龄:时空的人生坐标——读韦俊《年龄》短信散文韦俊的《年龄》,获首届全球通短信文学大赛散文一等奖。
获奖评语:以浅显的比喻解读年龄的多义,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经验的细致体察和深入思考,通透练达,亦庄亦谐。
密集并置和高度压缩的时间断面,有利于加强寓意的力量。
这篇散文篇幅虽然如此之短,但解读空间却极为宽广。
此作品需要文化的心理意识层面来对其深层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经历、情感、性格等条件下,对自己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在每一个年龄点上,每一种特定环境下,人对年龄的感受和评价会具有不同的色彩和格调。
“年龄是一种盼望,‘什么时候我才能……’”这种话语总是体现出对自己年龄和条件所划定的生存时空进行向前超越的欲望。
这种心态是为了尽快掠过现实经历,常常会忽视当下珍贵的人生体验。
比如学龄前儿童希望自己早早背着书包去上学;被过年美食吸引的孩子盼望早早过年;被异性美貌和柔情动心的年轻人想早早恋爱和结婚;被世界各地风景所吸引的旅游爱好者奢望周游世界;被单位工作所累的职员梦想早日退休享受清闲生活,等等。
“年龄是一个藉口,‘我还不到……岁,我不能……’,‘我已经……岁了,我不能再……’”这是对自己年龄段活动空间的固守。
这种固守有可能是一种保守的心态,即人不想超越自己年龄的界限去做某种超前的工作。
也有可能是对自己时空活动的一种规范和制约,即人不能去做超越自己年龄空间之外的某些活动,这可能是一种自我的修炼,一种保护性的约束。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期末阅读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期末阅读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6)](https://img.taocdn.com/s3/m/f16fe8aab9d528ea81c77957.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期末阅读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6)阅读题1.请根据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诗经·硕鼠》。
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问题:(1)《硕鼠》是哪种类型的古诗?诗中“硕鼠”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0分)(2)结合该诗,谈谈《诗经》中的民歌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0分)(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10分)(4)《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具体说说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10分)答:(1)属于《诗经》中的“风”,是一种比体诗。
诗中“硕鼠”用来象征剥削人民、贪得无厌的奴隶主。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源头。
它通过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剥削者贪婪、残忍、寄生的本质,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意识,以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这对以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3)是为了表达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间大同的社会理想。
(4)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2.阅读法布尔的科学小品《蝉》,并回答问题。
蝉法布尔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子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49fe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7.png)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于期末考试结束前,在教学平台完成并提交作文。
大作文具体要求为:(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 1 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3)文章字数不低于3000 字。
参考答案:《前赤壁赋》鉴赏《前赤壁赋》一般指《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电大专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电大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7cc7bde40b4c2e3f562763af.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电大专科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86)一、论述题(任选一题.40分)1.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答: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要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
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
揭示作品的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或者言之成理的方法。
强调教学实际和理论阐述并重。
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2.谈谈阅读过程中的吸收、借鉴和重构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答: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吸收属于信息的获取,对文本的借鉴属于信息的处理和筛选,对文本内容的重组则属于信息的创造。
(20分)吸收是借鉴的基础,吸收和借鉴又是重组的前提。
也可以说重组是吸收和借鉴的结果。
(20分)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60分)3.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注:青荇xing[去声],绿色的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一片云彩。
问题:(1)《再别康桥》中,作者写了康桥哪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母校怎样的感情? (30分)答:景物有:第二节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夕阳、金柳、倒影,表现着对母校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写出了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四节写“榆荫下的一潭”,借物抒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含蓄深刻。
不要求面面俱到回答。
电大阅读与写作文章分析
![电大阅读与写作文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c0095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9.png)
电大阅读与写作文章分析1. 怎样阅读和赏析一篇文章一、重视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中心。
整体阅读,是通读全文后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的通盘认识。
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
整体阅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把握记叙文的类型特点(人、事、物、景),根据其特点,整体感知中心内容。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
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其次,阅读记叙文,要把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认识清楚,注意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方法有: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答:历史故事具有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等特征。
我们鉴赏历史故事,一是要依据史实,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理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二是要以史为鉴,在发掘了故事的历史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其现实意义,即探究故事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比如我们读《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有“廉蔺交欢”的故事,写的是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件事情中为赵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以后,频频升官,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深感不满,扬言要当众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处处避让,甚至有时连上朝都托病推辞,使得他的门客大惑不解。
蔺相如耐心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怕他,主要是考虑到秦国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赵国有他和廉颇两个人。
如果他们将相不和,就会给秦国以机会。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廉颇得悉以后,深为蔺相如为了国家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后廉蔺交欢,将相和睦。
读这个历史故事,我们首先要根据廉蔺二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做出客观的评判。
蔺相如在受到人身攻击时能以大局为重,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非凡风度和宽广胸怀;廉颇起初为名利所惑,显出他嫉妒的小心眼,但他后来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也确实难能可贵。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联系实际对着两位言行举止做更深的思考,我们在国家和个人、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需要蔺相如那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呢?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是否也需要廉颇那种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呢?毫无疑问,这两位历史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样鉴赏历史故事才会有意义,不然“以史为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鉴赏故事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故事的艺术魅力和作者超凡的艺术表现才能。
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答:《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世研究者认为是带有作家自传性质的一篇童话作品,安徒生坎坷的一生在童话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
首先,这篇童话构思精巧,情节离奇,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色彩。
作者这样叙述故事: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丑(按照鸭们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又先后历经了沼泽地遇险、农家小屋里的虐待以及种种艰难坎坷,在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冬天的磨难后,慢慢地,它的翅膀变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它向往着它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会弄死它,它也不怕。
它随着那群大鸟飞进了一座盛开着紫丁香花的美丽的大花园,沿着弯弯曲曲的溪流它游向了那些美丽的大鸟,“请你们弄死我吧!”它低着头等死,在清澈的、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这样的故事生动曲折,对儿童充满了诱惑力。
其次,通话语言华美、剪裁精当、对话生动形象,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一个美丽、曲折、感人的故事之中,不能不令人叹服。
例如开头那段景物描写:“乡下真是非常美丽。
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
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为童话中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下一个多么美丽广阔的场景,极富田园诗意!再如写那个农家小屋的残破:“它是那么残破,它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哪一边倒才好——因此它也就没有倒。
”语言是多么的幽默!描写那个老太婆的市侩气,作者写道:“这真是少有的运气,”她说,“现在我可以有鸭蛋了。
我只希望他不是一只公鸭才好!我得弄个清楚!”描写老太婆家猫儿和母鸡的骄傲自大和见识短浅:“那只猫儿是这家的绅士,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个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当丑小鸭向那个母鸡谈起它的理想时,作者为骄傲愚蠢而又蛮横俗气的母鸡设计的语言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请看:“你简直是在发疯,你去问问猫儿吧——在我所认识的一切朋友当中,他是最聪明的——你去问问他喜欢不喜欢在水里游泳,或者钻进水里去,我先不讲我自己……我们不了解你,那么请问谁了解你?你绝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我先不提我自己。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从丑小鸭坎坷悲惨的遭遇中,暗示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了一番艰难坎坷的磨难,增长了丑小鸭的才干,锻炼了它的意志和魄力,也促成了它从鸭向天鹅的转化和升华,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正如《孟子》中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篇童话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关注,对与不幸命运苦苦抗争的灵魂的关照和讴歌,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当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时,它感叹道:“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于是作者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来点题“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
”,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悠长!一颗孤独的、顽强不屈的、默默奋斗的心灵总算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啊!具体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寓言是一种含有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故事为载体,往往采用借喻的手法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鉴赏寓言就要凭借喻体,深刻理解本体;通过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考哲理。
例如《孟子》中记载学弈的故事: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二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的话是听;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在想有鸿鹄将要到,想着拿带引绳的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另一人同学一起学习,却是不如他。
这则寓言是想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真正要想学到一点东西,学得好一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现在就读书而言,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想为孩子挑一所好的学校,挑一位好的老师。
但这些都是外因,孩子好学是内因。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家长也不过只能尽人事: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至于孩子是不是学得好,主要还要看内因。
正所谓,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
而所谓乐学,外因是寓教于乐;内因是孩子对所学有兴趣。
只有这样鉴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寓言,运用寓言。
自选一种体裁的文章进行文章分析:着重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分析。
我选周锐的童话《白鸽子和红气球》这篇文章来进行作品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笔较为细腻,故事生动形象,很符合孩子们的胃口。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先写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无数的气球和无数的鸽子被放上天空。
一只白鸽子追上了一个红气球,对它说:“我们一起飞好吗?”当时,红气球满不在乎地晃动了一下。
文章在这里写出了白鸽子有意向红气球示好,而当时红气球没有把白鸽子的话放在心上。
白鸽子又说:“咱们做朋友吧。
咱俩在一起,我可以变得更白,你可以显得更红。
”红气球把身子一扭:“你这么想,我可没有这么想。
”这里红气球有可能认为白鸽子是巴结他,还是不在意。
它俩越飞越高。
白鸽子终于忍不住了:“不行,咱们再不能往上飞了,跟我回家吧。
”红气球不肯,但鸽子用嘴衔住了系着气球的那根绳儿——它实在显不得和红气球分手。
从这儿看,白鸽子倒是真心想和红气球交朋友。
故事接着写白鸽子见红气球不愿意跟自己回去,于是强行把白鸽子拖回家,拴在自己的屋檐下。
红气球对白鸽子声明道:“我是气球,我要飞。
”于是白鸽子每天带着红气球在鸽舍上空一圈圈地盘旋。
红气球对白鸽子的表现非常生气。
它说:“不,我要自由地飞!我是气球!”后来白鸽子为难地想了想,还是松开了红气球的绳子,它想让红气球自由自在地飞翔一会儿后,再把它拖回来。
这时候红气球被一只灰鸽子抢跑了,白鸽子又把它抢回来,并告诉红气球说它想保护它。
可是红气球还是不领情,干脆不说话了。
后来红气球变得奄奄一息,说自己快要没气了。
白鸽子说:只要红气球愿意和他做朋友,它会帮助红气球恢复体力,帮它打气。
可红气球还是不领情,不愿和白鸽子交朋友。
白鸽子还是固执地帮助红气球打足了气。
它见红气球宁愿死亡也不愿意和它交朋友,和它呆在一起,于是恋恋不舍地放开了红气球,并把它送回了空中。
这时候故事接近尾声,红气球飞得老高老高,见白鸽子没有在追上来拖它回去。
这时候红气球才深深地知道白鸽子是真心想和它做朋友的,于是在心里把白鸽子当成了朋友。
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可我的心情还是不平静。
我认为:白鸽子对红气球的情谊是真诚的、深厚的,它真心实意想和红气球交朋友,它时时处处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爱护、帮助红气球,但是它却不懂得如何尊重红气球自身的愿望和情感,它的感情已经超越了理性的界限,变得专制和自私,使红气球不但没有认可它的一番情意,反而很反感它的控制,甚至在“奄奄一息”之际仍然拒绝和它交朋友。
最后白鸽子的“爱”差点害了红气球。
正是差一丁点儿酿成的悲剧使得白鸽子幡然醒悟,它放飞了红气球,不在控制它。
而红气球在脱离白鸽子自由自在向广阔的天空飞翔的时候,反而认同了白鸽子这位朋友。
这篇童话故事中白鸽子和红气球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这也是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它故事内容浅显,可立意很深。
具有很深的思想教育意义。
它给我们启迪:朋友之间以至亲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应寄托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除了顾及自己的一些感受外,我们更要尊重别人的意愿或愿望,给别人更多的自由的空间。
只有这样,你的朋友才会更多,你与亲人才会更亲,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多理解,才会避免一些“错爱”而导致的悲剧发生!请记住:欲速则不达,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