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_后轮轮毂滚动轴承的调整

合集下载

汽车悬架系统之车架与车桥

汽车悬架系统之车架与车桥
≯0.040mm;>40mm,磨损≯0.050mm)、锁止螺 纹检查(≯2牙)、主销衬套更换( >0.15mm) • 2.前轴:
钢板弹簧座平面检查(平面>2mm, 定位孔>1mm,堆焊加工或更换)
主销承孔检查(轿车≯0.1mm,货车 ≯0.2mm,否则,可用镶套法或修理尺寸法或更 换)
二、前轮最大转向角的检查和调整
大,否则也会使轮胎产生偏磨损。
• D. 前轮前束
俯视车轮,汽车的两个前轮旋转平面并不完 全平行,而是稍微带一点角度,前端距离小于后 端距离,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A-B的差值为 前束值。如图
作用:
抵消由于前轮外倾
车轮向外滚动的趋势,
保证车轮沿直线方向
纯滚动。
前束值是靠人工调整的,通过检查A和B 的距离相减,对照不同车型的前束值,不 符应调整(通过横拉杆调整)。
立悬架相配 1.与非独立悬架匹配的转向桥 图9-12、9-13
汽车非独立悬架转向桥主要由前梁、转向节、 转向主销等几部分组成
• 转向节止推轴承的结构形式qc293-4-12
2.与独立悬架匹配的转向桥 图9-15
独立悬架采用的断开式转向桥,如 图为红旗CA7560型轿车的转向桥与前悬架: 减振器加速振动的衰减,提高行驶平顺性; 上摆臂和上球头销不可拆,靠弹簧自动调 整间隙;下摆臂和下球头销可拆,靠垫片 调整间隙;属于无主销式转向节。
• 但是,由于车辆在售出并行驶一段时间后, 这些定位角度会由于交通事故、道路坑洼不 平造成的剧烈的颠簸(特别是高速行驶时突 然遇到不平路面)、底盘零件磨损、更换底 盘零件、更换轮胎等原因而产生变化。一旦 定位角度由于任何一种原因产生变化,就可 能产生诸如轮胎异常磨损、车辆跑偏、安全 性下降、油耗增加、零件磨损加快、方向盘 发沉、车辆发飘等不适症状。有些症状使车

轮胎对调的正确方法

轮胎对调的正确方法

轮胎对调的正确方法轮胎对调是指将车辆的前后轮胎进行位置交换,目的是增加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操控稳定性和安全性。

正确的轮胎对调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对调间隔:轮胎对调的间隔通常为每行驶5000至10000公里对前后轮进行一次对调。

根据轮胎磨损情况和车辆使用习惯的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调的间隔。

2. 准备工具:进行轮胎对调需要准备好千斤顶、扳手、螺丝刀、轮胎十字扳手、扁平刀等工具,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操作。

3. 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在进行轮胎对调之前,需要先仔细检查每个轮胎的磨损情况。

主要观察胎面磨损程度以及轮胎侧壁是否存在刮擦、裂纹等情况。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建议尽早更换轮胎。

4. 提升车辆:使用千斤顶将车辆提升至适当高度,使轮胎离开地面。

在提升车辆之前,应该先松开轮胎上的螺丝。

5. 解除轮胎:使用十字扳手将轮胎上的螺丝逆时针松开,然后用扳手将螺丝完全取下。

注意在解除螺丝时,要避免受伤,可以将螺丝放入袜子等容器中,以免螺丝滚动造成伤害。

6. 对换轮胎:将当前前轮上的轮胎放到后轮位置上,将当前后轮上的轮胎放到前轮位置上。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确保轮胎的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以免造成操控不稳定或危险。

7. 固定轮胎:在完成对换之后,将轮胎放到对应位置上,并用手紧固轮胎上的螺丝。

然后使用扳手逐个拧紧所有的螺丝,确保轮胎固定在位置上。

8. 放下车辆:当轮胎固定好后,使用千斤顶将车辆慢慢放下。

在放下车辆之后,使用轮胎扳手或扳手按顺序将轮胎上的螺丝逆时针拧紧。

9. 检查轮胎压力:轮胎对调之后,应该检查每个轮胎的胎压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车辆制造商的建议,调整每个轮胎的胎压至适当水平。

胎压不正确会影响行驶稳定性和轮胎的磨损情况。

10. 做好记录:对轮胎对调的日期、里程数进行记录,方便下次对调时参考。

同时还可以记录下轮胎的型号、品牌和磨损程度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轮胎对调仅适用于对称式轮胎,即前后轮胎的规格完全相同。

滚动轴承间隙的调整和预紧

滚动轴承间隙的调整和预紧

滚动轴承的调整和预紧滚动轴承在较大的情况下工作时,会使载荷集中作用在处于加载方向的一,二个滚动体上,使该滚动体和内,滚道接触处产生很大的集中应力,从而使轴承磨损加快,寿命缩短,还降低刚度.当把轴承调整到不仅完全消除,而且产生一定的过盈量(或称负)时,这就是滚动轴承的预紧.预紧后滚动体和滚道接触处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接触面积加大承载区逐渐扩大各滚动体受力较均匀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大刚度增加,寿命延长由下可知,用1800N预紧力预紧后,再受外载荷作用时变形就小,即轴承刚度提高了一般在设计主轴组件时,应在结构上确保能对轴承进行预紧和调整.预加载荷过大,致使过盈量超过合理的预紧量,不但刚度增加不明显,而且使轴承磨损和发热量大为增加,寿命显著缩短,如曲线所示.NN3000K(3182100)系列轴承预紧方法通常用轴向移动轴承内圈来实现调整的图a结构最简单,但控制预紧量较困难,当预紧量过大时松卸轴承不方便.图b用右边螺母来控制预紧量,调整方便,但主轴前端要加工螺纹,工艺性差.图c是在轴端凸缘上做有螺孔,工艺简单,但用几只螺钉调整易将环1压偏,影响旋转精度.图d将环1做成两半,可取下修磨来控制调整量,故调整比较方便,半环由固定在主轴轴端的套抱住,工作时不致松脱.角接触球轴承的调整方法方法:使其内,产生相对位移来实现调整的.图a是将内圈或相靠的侧面磨去厚度,然后用螺母将内圈或拧紧.图b是在两个轴承的内,之间都装有隔套,并使内隔套厚度比外隔套短2△,装配时用螺母拧紧.缺点——重调时必须把轴承从主轴上拆下,很不方便.图示是用弹簧(沿圆周分布)来保持一个基本不变的预加载荷,轴承磨损后能自动补偿,且不受热膨胀影响.缺点——只能承受单方向轴向力,另一方向的轴向力作用在弹簧上,因而刚度较差,为了提高精度或结构上的需要,常通过调整预紧量用的螺母,隔垫,套筒,其他轴承或齿轮等传动件来推动轴承内圈.其工作面应与主轴旋转中心线相垂直,否则在预紧时会使轴承歪斜,从而影响主轴的旋转精度. 常见的防松方法图a用拧紧的两个螺母来防松图b用紧定螺钉来防松如果调整螺母的端面跳动对轴承内圈的精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图c和图d所示的较为简单的方法.。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内部的空隙,它是由于轴承内部的零件加工精度和安装误差等因素造成的。

如果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方法。

1. 调整轴承的安装位置
轴承的安装位置对轴承游隙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轴承安装位置不正确,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因此,在安装轴承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位置调整。

2. 调整轴承的预紧力
轴承的预紧力是指轴承在安装时施加的一定的压力,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轴承的游隙。

如果轴承的预紧力不足,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如果预紧力过大,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小。

因此,在调整轴承游隙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预紧力调整。

3. 调整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
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也会影响轴承的游隙。

如果内圈和外
圈的配合间隙过大,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如果配合间隙过小,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小。

因此,在调整轴承游隙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调整。

4. 调整轴承的加工精度
轴承的加工精度也会影响轴承的游隙。

如果轴承的加工精度不高,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因此,在制造轴承时,需要保证轴承的加工精度,以确保轴承的游隙符合要求。

轴承游隙调整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调整。

只有正确地调整轴承游隙,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

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

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所谓滚动轴承的游隙,是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

沿径向的最大活动量叫径向游隙,沿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叫轴向游隙。

一般来说,径向游隙越大,轴向游隙也越大,反之亦然。

按照轴承所处的状态,游隙可分为下列三种:原始游隙: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时的游隙。

原始游隙是由制造厂加工、装配所确定的。

安装游隙:也叫配合游隙,是轴承与轴及轴承座安装完毕而尚未工作时的游隙。

由于过盈安装,或使内圈增大,或使外圈缩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安装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工作游隙: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使轴承游隙减小;同时,由于负荷的作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游隙增大。

轴承工作游隙比安装游隙大还是小,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些滚动轴承不能调整游隙,更不能拆卸,这些轴承有六种型号,即000型至500型0;有些滚动轴承可以调整游隙,但不能拆卸,有600型0(角接触轴承)及内圈锥孔的100型0、200型0和300型0滚动轴承,这些类型滚动轴承的安装游隙,经调整后将比原始游隙更小;另外,有些轴承可以拆卸,更可以调整游隙,有700型0(圆锥滚子轴承)、800型0(推力球轴承)和900型0(推力滚子轴承)三种,这三种轴承不存在原始游隙;600型0和700型0滚动轴承,径向游隙被调小,轴向游隙也随之变小,反之亦然,而800型0和900型0滚动轴承,只有轴向游隙有实际意义。

合适的安装游隙有助于滚动轴承的正常工作。

游隙过小,滚动轴承温度升高,无法正常工作,以至滚动体卡死;游隙过大,设备振动大,滚动轴承噪声大。

1.径向游隙的选择轴承的径向游隙并非越小越好,不是所有的特工轴承都要求最小的工作游隙,必须根据条件选用合适的游隙。

国标GB4604-93中,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共分5组,游隙值依次由小到大,其中0组为标准游隙。

基本径向游隙组适合于一般的运转条件、常规温度及常用的过盈配合;在高温、高速、低噪声、低摩擦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轴承则宜选用较大的径向游隙;对精密主轴用轴承等宜选用较小的径向游隙;对于滚子轴承可保持较小的工作游隙。

轮毂轴承和轮毂单元的更换(上)

轮毂轴承和轮毂单元的更换(上)

轮毂轴承和轮毂单元的更换(上)最坏情况下,磨损或损坏的轮毂轴承或轴承单元会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造成伤害。

至少它会在行驶的路途中发生不合时宜且成本较高的失效。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在它们失效前将轮毂轴承或轮毂单元换掉,但又如何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失效呢?SKF从数以万次的更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中发现,大多数需要进行轴承更换的汽车行驶的里程在13万~19万km之间。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和可靠性,SKF建议在更换制动器时,不管车龄的长短都要检查轮毂轴承,并且时刻注意轴承磨损的早期预警信号,包括任何转动时的磨损噪声或悬挂组合轮在转弯时不正常的减速。

后轮驱动车辆当替换前轮轴承时,即使只坏了一个轴承,也要成对更换。

这是因为导致一个轴承失效的工作条件和作用于另一个轴承的工作条件相似。

大多数生产商建议后轮驱动的车辆在行驶38000km时应对前轮毂轴承进行注油润滑。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直到更换制动系统才对轴承进行注油润滑,这意味着,在润滑以前,轴承已经工作了两倍或比两倍更多的建议行驶里程数。

每当更换制动系统时,检查轴承并更换油封是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后轮驱动时,用的最多的前轮毂轴承是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圆锥轴承有两个可分离的部件:圆锥内圈和圆锥外圈。

里边的部分或内圈有一个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

外圈是经过硬化处理的钢材,给滚动体提供一个光滑的滚动表面。

在轮端应用中,圆锥滚子轴承通常成对使用。

在一些场合,后轮驱动车辆使用轮毂单元作为前轮轴承,使用轮毂单元的好处在于:大多数轮毂单元是密封的,且在整个寿命期内保持润滑。

虽然球体、锥体、滚柱轮毂轴承在老式的汽车后轮中广泛运用,但轮毂单元的使用量却在日益增长。

大多数后轮驱动车辆上的后轮毂轴承是密封的,且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都润滑的,或由差速器中的润滑油润滑。

因此,它们通常没有特定的保养间隔期。

只有当轮毂密封开始渗漏,且引起差速器的润滑油渗透到制动刹车片时,才需要进行维护。

汽车轮毂轴承紧度的检查与调整

汽车轮毂轴承紧度的检查与调整

轴 承 紧度 时 ,先 以 5 0 0牛 米 的力矩 拧 紧调 整 螺母 . 接着 将 螺母 拧松 1 / 4圈 ,之 后 又 以 1 0 0牛米 的力 矩 拧 紧 调整 螺 母 , 接着又松回 1 / 8圈 , 然 后 装上 锁 圈 , 并以 2 5牛米 的 力矩 拧 紧锁 圈 的紧 固螺 栓 。 当调 整 中、 后 轮 轮毂 轴 承 紧度 时 . 则先以 6 0 0牛 米 的力 矩 拧 紧调 整螺母 . 之 后再 松 回 1 / 6圈 , 然后 再 以 8 0 0牛 米 的力 矩将锁 紧螺 母拧 紧。 上 述 调整 轮 毂轴 承 紧度 的方法 虽有 一 些不 同 . 但不 论 采取 哪一 种方 法 , 都 必须 保证 轴 承 紧度 在 调
整 后 当 用 手转 动 车 轮 轮 毂 时 。 轮毂转动灵活 . 无 卡 当用 手沿 轴 向推 拉 轮毂 时 . 应 无 晃 动感 : 路 拉 动 轮毂转 动 时为 宜 。 若 为新轴 承 . 则拉 力应 为 7 O 一 滞现象; 若 用手 触摸 轮毂 时 , 应无 烫手 的感 觉 ; 行驶 中 。 9 0牛 。调整 转 向轮轮 毂轴 承 的紧度 时 , 须 先拧 紧调 试 中 , 整螺母 。 并用 2 0 0 ~ 3 0 0牛 的 拉 力 进 行试 验 , 当 刚 能 拉 动 轮毂转 动 时 , 停 止拧进 螺母 。 左 右转 动 轮毂 2 ~ 3 圈后 , 拧 松调 整 螺母 , 直到用 l 0 ~ 2 5牛 的力 能拉 动 轮毂转动时为止 ; 有 的制 造 厂 家 规 定 , 汽 车 在 以一 改 变偏 缸 方 向 , 这 主 要 由于连杆 因扭 曲而使 连 杆 小
而 且规 定 调整 螺 转 向 的灵 敏 性 与行 驶 的稳 定 性就 会 降低 。 因此 , 在 的力 矩拧 紧 调整 螺母 和锁 紧螺 母 , 汽 车维 护 中 , 应重视 轮 毂轴 承紧 度 的检 查 与调整 。 母 拧 紧 和拧 松各 2次 。 拧 紧 的力 矩和 拧松 的圈数 也 6 1 型汽车, 当调 整转 向轮轮 毂 轮毂 轴 承紧度 的一 般调 整 方法 是:将 轮 毂外 轴 各 不 相 同 。如红 岩 2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新)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新)

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 得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更加精 确和高效。
03
滚动轴承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算法,以提
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04
应用发展趋势
01
滚动轴承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机械行业向新能源、轨道交 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拓展。
02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滚动轴承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
公差与轴承性能关系
公差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旋转精度、 振动和温升等性能指标。公差越小, 轴承的旋转精度越高,振动和温升越 低,但同时也增加了制造难度和成本。
VS
合适的公差配合能够保证轴承在预期 的工作条件下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 良好的性能表现。因此,在选择和使 用轴承时,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条 件综合考虑公差配合的影响。
竞争力。
国内外市场的融合程度不断 提高,国内企业通过参与国 际市场竞争,不断提高自身 实力和水平。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 减排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趋 势,滚动轴承行业也不例外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
通过观察轴承的外观,检查是 否有磨损、裂纹、锈蚀等现象

声音检测
通过听轴承运转的声音,判断 是否存在异响或不规则的运转 声音。
振动检测
通过测量轴承运转时的振动速 度、加速度等参数,判断轴承 的运转状态。
温度检测
通过测量轴承运转时的温度, 判断是否存在过热现象。
调整方法
调整轴承间隙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 合(新)
目录
CONTENTS
• 滚动轴承的公差 • 滚动轴承的配合 •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的检测与调整 •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的发展趋势

车轮轴承螺丝紧固方法

车轮轴承螺丝紧固方法

车轮轴承螺丝紧固方法
车轮轴承螺丝紧固方法如下:
用三角木掩车(后轮),拆下轮毂轴头的装饰盖、防尘罩。

松开轮胎螺母,打千斤支车,注意不要碰伤轮胎螺栓的螺纹。

如果是盘式制动器,应拆下制动器,再用于钳拆下锁圈或锁销。

在轮毂腔内和轴头盖内涂抹薄薄一层润滑脂,使之起到防锈的作用。

注意轮毂腔内的润滑脂不要涂抹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散热和制动。

将轮毂及外轴承装回到轴颈上,用手将轴头调整螺母拧上,然后用轴头扳手按规定扭力拧紧调整螺母。

拧紧螺母后,应左右转动轮毂几圈,看看轴承安装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转动使轴承与座圈正确配合。

此时轴承紧度适当,车轮自由转动而感觉不出轴向间隙。

最后依次安装锁片、固定螺母、轮胎、防尘罩和装饰盖等零件。

轮毂轴承调整好后,行驶一段里程(10km左右),停车检查,用于拭摸轮毂的温度,如果发热,为轴承调整过紧所致,应重新调整,适当放松轴承紧度。

注意:紧固螺丝时应由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并分多次拧紧。

这样可以防止轴承倒转,避免螺纹咬死。

在拧紧后轮毂轴承螺栓时,应将车辆前后晃动,保证螺栓处于锁止位置。

在检查轮毂轴承紧度时,应使用转动灵活的感觉来描述。

如果发现轴承过紧或过松,应及时进行调整,确保行车安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维修手册或咨询专业维修人员。

汽车底盘的维护与节油

汽车底盘的维护与节油

OCCUPATION2011 894汽车底盘的维护与节油文/郑 人一般人认为,汽车是否节油,只要看发动机工作状况是否良好就行了。

其实不然,在发动机工作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汽车的动力性和是否节油主要取决于底盘。

如果底盘各转动件间的阻力增大或发热、发响,都会造成发动机功率的损耗,进而使油耗增加。

因此,搞好底盘的日常维护,使之内部阻力减小,是降低油耗的重要一环。

如何搞好底盘的日常维护呢?笔者以为,主要可从做好“四个调整”入手。

一、做好制动系的调整良好的制动性能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平均技术速度和运转效率。

要使制动系的制动性能保持在良好状态,必须做好制动系的调整,必须调整好制动系的间隙,使之恰到好处。

各类车型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制动系间隙的调整。

避免制动拖滞和间隙过小或过大。

若间隙过小,则车轮摩擦阻力增加,发动机必须开大油门才能运行,显然使耗油量增大;若间隙过大,则制动不灵,刹车困难,影响安全。

驾驶员为了安全,必须随时作制动准备,放慢行驶速度,也会使耗油量增大。

二、做好轮毂轴承的调整轮毂轴承的调整,主要是调整轴承间隙大小,使之达到最佳。

若间隙过小,会使滚动阻力增大;若间隙过大,车轮歪斜,行驶中易摇摆,不仅方向难掌握,而且使制动鼓歪斜失正与制动蹄片接触,增加车轮摩擦阻力,所以,轴承间隙过小、过大,都会使耗油量增大。

在调整轴承间隙的同时,轴承的润滑也不容忽视,要保持良好的润滑。

对轮毂轴承的润滑,有的人认为,只要把轴承填满润滑脂即可。

其实这种做法不一定科学。

合理的做法是将润滑脂加注到轴承空间的2/3为好。

填满空隙,会使轴承不易散热,同时也浪费了油脂。

三、做好前束的调整前束调整要适当。

若前束不正确,则会使车轮偏磨严重,阻力增加,使耗油量增加。

车速越高,前束调整越重要。

当车速超过40km/h以上时,前束不正确,使方向盘难操作。

特别是遇到不好的路面,只好降低车速,也使耗油量增加。

另外,当前束失衡时,汽车行驶时前轮会发生摇摆,滚动中带有滑移,使轮胎磨损不规则,油耗自然增加。

轴承间隙常用的调整方法

轴承间隙常用的调整方法

轴承间隙常用的调整方法
滚动轴承的间隙分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两类﹐轴向间隙就是当一个套圈固定时﹐另一套圈沿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径向间隙就是当一个套圈固定时﹐另一套圈沿径向的最大活动量。

滚动轴承应具有必要的间隙﹐如轴承间隙过大﹐将使用时承受负荷的滚动体减少﹐轴承寿命降低﹐轴承的旋转精度也随之降低﹐引起振动和噪声﹐在有冲击负荷时﹐这种影响尤为显著﹔如轴承间隙过小﹐工作中容易发热和磨损﹐同时会降低轴承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

轴承间隙常用的调整方法有两种:
<1>用垫片调整通过改变轴承盖处的垫片厚度﹐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

<2>用调整螺钉调整先拧紧调整螺钉﹐使轴承无间隙﹐然后根据所需要的轴向间隙﹐将螺钉拧到一定角度a
a=s/p*360度
其中S为轴承所要求的间隙 P为调整螺钉的螺距
调好后把调整螺钉锁紧即可。

滚动轴承的预紧
在装配角接触球轴和深沟球轴承时﹐如果给轴承内外圈以一定的轴向负荷﹐这时内外圈将发生相对位移﹐结果消除了内外圈与滚动体间的间隙﹐产生了初始的弹性变形。

这种方法称为轴承预紧。

预紧能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和使用寿命﹐减少机器在工作时的振动。

轴承预紧方法有三种﹕
<1>用轴承内外垫环厚度来实现预紧。

<2>摩擦成对使用的轴承内圈或外圈实现预紧﹐当夹紧内圈或外圈时即可实现预紧。

<3>调节轴承锥形孔内圈的轴向位置进行预紧。

JB/T 10238—2001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JB/T 10238—2001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轴承行业国家标准:JB/T 10238—2001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汽车轮毂轴承单元Automotive wheel bearing unit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双列角接触球轮毂轴承单元、双列圆锥滚子轮毂轴承单元的代号方法、外形尺寸及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轻型车用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啕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72—1993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GB/T307.2—1995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GB/T307.3—1996 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GB/T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5671—1995 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GB/T7811—1999 滚动轴承参数符号GB/T8597—1988滚动轴承包装GB/T18254—2000 高碳铬轴承钢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2974—1993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的补充规定JB/T3574—1997 滚动轴承产品标志JB/T6638—1993 滚动轴承保持架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6 技术条件JB/T6641—1993 滚动轴承残磁及其评定方法JB/T7048—1993 滚动轴承工程塑料保持架技术条件JB/T7050—1993 滚动轴承清洁度及评定方法JB/T7051—1993 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JB/T7361—1994 滚动轴承零件硬度试验方法JB/T8571—1997 滚动轴承密封深沟球轴承防尘、漏脂、温升性能试验规程JB/T8881—2001 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3 符号和缩略语4 代号方法4.1 类型代号4.2 尺寸代号4.3 后置代号4.4 示列5 外形尺寸5.1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单元5.2 外圈带凸缘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单元5.3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单元5.4 外圈带凸缘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单元外圈带凸缘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单元外形尺寸按表6的规定。

汽修中常见的四轮定位调整方法

汽修中常见的四轮定位调整方法

汽修中常见的四轮定位调整方法四轮定位调整是汽车维修中常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车辆保持正常的行驶性能和轮胎的磨损均衡。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轮定位调整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方法。

一、前期准备1. 首先,需要准备一台四轮定位仪和相应的配件,例如传感器和调节工具。

2. 确保车辆停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且轮胎压力符合要求。

3. 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悬挂系统和转向部件没有损坏或松动。

二、调整前轮的定位1. 先进行前轮的定位调整。

这是因为前轮对汽车的行驶方向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进行调整前,先对前轮进行测量,包括前轮间的距离以及各自与车身的距离。

3. 根据测量结果,使用四轮定位仪调整前轮的定位。

主要调整参数包括前轮的踝节角度、前轮的总倾角(车轮倾斜度)、前轮的托角(车轮内外倾斜度)等。

三、调整后轮的定位1. 在完成前轮的调整后,进行后轮的定位调整。

后轮的定位主要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和驾驶舒适性。

2. 测量后轮的距离和与车身的距离。

与前轮不同的是,后轮的距离可以有一定的调整范围。

3. 根据测量结果,使用四轮定位仪对后轮的定位进行调整。

主要调整参数包括后轮的踝节角度、后轮的总倾角、后轮的托角等。

四、调整轮胎的平衡状态1. 在完成轮胎定位调整后,还需要调整轮胎的平衡状态。

轮胎的平衡状态影响到行驶的平稳性和轮胎的磨损均衡。

2. 使用专用的平衡机对轮胎进行平衡检测。

平衡机会测量轮胎的重量分布情况,以及轮胎在转动过程中的不平衡表现。

3. 根据检测结果,使用配重钳在轮胎上粘贴或拆除配重块,以达到平衡状态。

五、测试和调整1. 在进行四轮定位调整后,进行测试,以确保调整后的轮胎和悬挂系统工作正常。

2. 测试时可以在平坦的道路上进行直线行驶,检查车辆是否有往左或往右偏离的情况。

3. 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可以重新回到前面的步骤进行相关的调整操作。

六、记录和报告1. 在完成四轮定位调整后,将调整前后的参数和数据进行记录。

可以使用纸质或电子表格进行记录。

滚动轴承间隙调整方法

滚动轴承间隙调整方法

滚动轴承间隙调整方法
1. 加大或减小轴承安装时的压力;
2. 调整轴承的内圈、外圈尺寸;
3. 更换合适的密封件;
4. 调整轴承的安装位置;
5. 更换轴承。

或者
1.压缩法调整间隙: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加工轴承座孔时,通过在安装轴承时压缩轴承内圈来达到调整轴承间隙的目的。

2.拉伸法调整间隙:这种方法与压缩法类似,只是将压缩转变为拉伸,即用螺母将外圈拉伸,使内外圈的间隙增加。

3.调整轴承安装位置:将轴承在轴上的安装位置调整一定距离,可以改变轴承内外圈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整间隙的目的。

4.调整轴承环节尺寸:通过对轴承零件尺寸进行微调,达到调整轴承间隙的目的。

例如,适当加厚轴承座垫片或缩短轴承外圈长度等方式。

轮毂滚动轴承的拆装和调整

轮毂滚动轴承的拆装和调整

轮毂滚动轴承的拆装。

一般应在专门的轴承拉器或压床上进行(拉出或压人)。

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轴垂直夹牢在台钳上,用低碳钢平冲(或专用打头)抵紧在轴承内圈上(不能直接敲打轴承,以免变形损坏),用手锤在对称位置依次交替均匀地打下,要防止歪斜,使轴承平稳地渐渐退下。

操作时要将冲子拿稳,防止滑到保持架上打坏变形或损坏轴颈。

拆装的作用力尽可能施于静配合座圈上。

不允许经过滚子或滚珠传递外力,应在配合较紧的座圈上加力(压入用的工具应直接顶在轴承内圈或外圈上),以避免滚动体和滚道工作表面上产生凹痕,甚至损坏轴承。

若轴承内圈与轴配合有过盈•最好将轴承放在温度为80~90"C的机油中加热,但轴承不能与槽底相接触,因为槽底温度超过油温,这样可能致使轴承过热。

不论从轴上或孔中取出轴承,都应以拉出或压出为好,以免损坏。

安装时,轴承端面应与轴肩或孔的支承面贴紧。

轴承调整检查必须在紧固轴承盖时进行,拧紧螺栓力矩应按工厂标准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因装配过盈量太大、轴承和轴咬死的现象,拆卸相当困难。

当确定此轴承已经损坏,不能继续使用,而又无法取出时,可在不伤害相关零件情轴承的装配调整及润滑要求。

在整车技术条件和汽车使用手册中均作了明确的规定,用120~150N•m的力矩拧紧锁止螺母,同时转动轮毂2~3圈,使轴承完全贴合,再用120~150N•m的力矩拧紧锁止螺母,使轴承处于正确位置。

再把锁止螺母旋回1/3圈,若开口销槽孔不能对齐时,可将转向节螺母再旋出少许直到对齐,装入开口销。

有的在汽车使用手册中给出调整以后的转动轮毂的阻力矩。

如EQll08G型汽车使用手册中规定调整轮毂轴承的转动力矩2•06~4•8N•In(车轮螺栓处的切向力为15~35N)。

总而言之,既要保证车轮能自由转动又无明显的轴向窜动和摆动。

有经验的驾驶员均会在新车行驶500km之内,手摸轮毂检查轴承调整是否得当,一旦发热烫手立即重新调整。

在装回前轮毂及车轮前,应在轴承内环和各滚锥之间的间隙中,填满润滑脂,再装回轮毂内,并装上油封;再将毂内腔上涂以薄薄一层润滑脂,然后将油封和转向节轴上涂一层薄润滑脂,将轮毂装回转向节(注意左右两边轮毂不可装错,一般车辆轮毂上的轮胎螺栓是左反右正),并装上外轴承和转向节螺母。

轿车前轮毂轴承试验方法研讨

轿车前轮毂轴承试验方法研讨

轿车前轮毂轴承试验方法研讨
袁明
【期刊名称】《汽车与配件》
【年(卷),期】2005(000)021
【摘要】滚动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零件,它依靠主要元件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承转动零件.因而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动容易等优点。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袁明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轮毂轴承耐久性试验方法若干问题的研究 [J], 尹迪江;卢波;游红武;翁泽宇
2.车辆轮毂轴承润滑脂漏失量试验方法的探讨 [J], 米红英;陈德友;郭小川;刘庆廉;吴宝杰
3.轿车轮毂轴承铆装工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J], 杨军;杨允松;李伟;肖耘亚;周志雄
4.轿车前轮毂轴承的失效原因研究 [J], 方晖
5.乘用车轮毂轴承性能试验方法综述 [J], 黄德杰;周旭;汪峰;郭权;刘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前、后轮轮毂滚动轴承的调整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镇农技服务中心 马绪珠 曹喜仁
在整车技术条件和汽车使用手册中均作了明确的规定,用120~150N・m的力矩拧紧锁止螺母,同时转动轮毂2~3圈,使轴承完全贴合,再用120~150N・m的力矩拧紧锁止螺母,使轴承处于正确位置。

再把锁止螺母旋回1/3圈,若开口销槽孔不能对齐时,可将转向节螺母再旋出少许直到对齐,装入开口销。

有的在汽车使用手册中给出调整以后的转动轮毂的阻力矩,如E Q1108G型汽车,使用手册中规定调整轮毂轴承的转动力矩为2106~418N・m(车轮螺栓处的切向力为15~35N)。

总而言之,既要保证车轮能自由转动,又无明显的轴向窜动和摆动。

有经验的驾驶员均会在新车行驶500km之内,手摸轮毂检查轴承调整是否得当,一旦发热烫手立即重新调整。

车轮应能灵活的在轮毂轴承上旋转而无卡滞,轴向松动量不能过大或过小。

过大,是由于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或转向节衬套磨损产生的;轴向松动量过小,使车轮旋转卡滞发热。

检查时,应先调整车轮轮毂轴承间隙。

用千斤顶将车轮顶起,拆去前轮毂盖,搬开锁片,拧下锁止螺母,取下锁片与锁止垫圈。

如东风E Q1090E型汽车用147~196N・m的力矩拧紧调整螺母,同时向前后两方向转动车轮,使轴承的圆锥形滚柱正确的落座于轴承圈的锥面上,然后反方向旋松调整螺母约1~2个锁紧垫片的孔位,使调整螺母上的止动销与销环上的邻近孔相重合,再装上锁紧垫圈与锁紧螺母。

按与拆装相反的顺序装复零件,拧紧并用锁片锁住螺母。

汽车行驶一段里程后,用手摸试前轮毂,如有过热现象,需要重新调整前轮轮毂轴承的松紧度。

后轮毂轴承调整的操作要点如下:先拧下半轴螺栓,拆下半轴,用千斤顶将车顶起;拧下锁紧螺母,取下锁止垫圈,取出轮毂外油封和油封外壳,以200~250N・m的力矩拧紧调整螺母(以东风E Q1090型汽车为例);退回调整螺母,并接着用手拧紧调整螺母,使轴承的轴向间隙接近为零。

再将调整螺母松退锁紧垫圈1个孔位的距离,轴承轴向可出现0111mm的间隙,最后将锁紧螺母拧紧。

按拆下的相
反顺序装复好其它零件。

调整前要将车辆顶起来,
其它车轮用三角木塞牢,以防车辆滑动发生危险。

调好后应注意检查车轮是否能自由转动,而又感觉
不出有轴向间隙。

达到这一要求即说明调整合适。

检查与调整轿车轮毂轴承预紧度时,将需检查
的车轮支起,并将车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

用磁力
座百分表测量轮毂轴承间隙。

具体方法是:用百分
表指针靠在轮胎下方的中部,用手扳动轮胎,读取轮
毂轴承间隙值;也可以把轮胎拆下,把百分表抵在制
动盘的侧面进行检查,若检查的间隙不符合规定的,
必须进行调整轴承的预紧度。

另外也可以用经验法
检查,即用手扳动轮胎,看是否有明显的松旷感,必
要时应进行调整。

经查轮毂轴承预紧度不符合规定的,必须进行
调整。

具体方法是:用扭力扳手把轮毂轴承的调整
螺母按规定的力矩拧紧,例如,桑塔纳轿车前轮的调
整螺母拧紧力矩为230N・m,然后用一字型旋具在手
指的压力下刚好能拨动止推垫圈即可,转动车轮应
能灵活转动,用手扳动车轮应无松旷感。

若经检调
后,轮毂的轴承预紧度不符合技术标准,这时必须拆
检轮毂轴承,若发现轴承磨损、烧蚀严重时,均应将
轴承整体更换,再重新按前述进行调整轮毂的轴承
预紧度。

在检测时必须首先使汽车处于直线行使位
置,且检测时注意人身安全。

螺母的拧紧力矩必须
符合规定。

(02) 08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2008年第1期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