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之《玩转大气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之《玩转大气压》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价值观认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PPT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创设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生活情境,如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实验器材,现场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系统地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2.结合实验和观察,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如大气层的存在、分子的运动等。
3.通过实例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气象、水利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之《玩转大气压》优秀教学案例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华南碧桂园学校牛荣彬教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能够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3)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自己动手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大气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②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并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学资源:酒精灯、易拉罐、玻璃瓶、鸡蛋、饮料瓶、烧杯、卡纸、乒乓球、水柱实验(录像)、托里拆里实验(录像)、大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录像)教学过程:引入:一、大气压强是谁压扁了塑料瓶?难道空气也能产生压强??分析:大气压强大于了玻璃管里水柱的压强同学们请伸出右手,现在相当于2个人站在了你的手掌上,你有受压的感觉吗?为什么啦?三、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四、大气压强的利用板书:9.3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1、方向:各个方向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760 mmHg标准大气压 P=1.013×105Pa三、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海拔高度四、大气压强的应用吸盘、拔火罐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一. 教材分析《大气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存在。

2.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水槽、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液体压强、固体压强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如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被大气压压入口中。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呈现大气压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器材,简要介绍气压计的结构和原理。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通过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6.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
1.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开始讲授新知。首先,教师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然后,教师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帕斯卡(Pa)、毫巴(mbar)等。接下来,教师详细讲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像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大气压强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
2.实验观察: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完成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以及大气压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惑。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3.(2018安徽合肥五十中期中)如图9-3-3所示是小明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
拆利实验及其数据,此时测得的大气压值为
Pa(ρ水银=13.6×103 kg/
m3)。
图9-3-3
答案 98 627.2 解析 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4 cm,因 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此时的大气压值为p =ρ水银gh=13.6×103 kg/m3×9.8 N/kg×74×10-2 m=98 627.2 Pa。
图9-3-2 大气压强:p大气=p水银=ρ水银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p0),粗略计算时,p0可以取 为1×105 Pa。
2.气压计
3.大气压的变化
相关因素 海拔
天气、季节
具体描述
说明
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在海拔3 0 大气压是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
D.鸡蛋受重力作用而掉入瓶中
答案 C 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时,使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跑到瓶外,用鸡 蛋封住瓶口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此时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 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
1.(2018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实验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图甲,将加有砝码的小桌放在海绵上,小桌腿陷入海绵中 B.图乙,将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试管口,倒置后水不会流出 C.图丙,将连通器中装入水,当水不流动时,两边的液面相平 D.图丁,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
知识点三 大气压的应用 1.大气压变化对沸点的影响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 低。 高山上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 ℃,所以在高山上做 饭不易熟,为了能在高山上让水的沸点升高,我们可利用高压锅做饭。

河口区一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

河口区一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节大气压强导入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鸡蛋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是什么将水吸住了吗?【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导入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德国学者奥托·冯·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各用七匹马拉也不见分开,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得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个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觉到犹如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感觉大气压的存在.[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导入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辅以铺垫.导入四:中医医生在给病人做治疗时,常会使用火罐,在以前都是用小瓷罐或小玻璃罐,在罐里放一个小棉花团,点燃后稍等一会儿,立即把罐扣在疼痛处,罐子就会紧密地吸在那里,拔过火罐的人都会感觉到:在罐口处有一股力量把皮肤往外拔出,拔火罐就是利用这种力量来治疗病痛的.你知道拔火罐的道理吗?一、大气压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思路一教师演示下列实验:(1)拿一空矿泉水瓶,放入少许热水,摇晃几下后将水倒出,盖上瓶盖.观察矿泉水瓶的形状是否有变化.(2)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再将装置倒转过来,观察现象.(3)把气球吹起用线扎好,然后把点燃的小纸片放入小塑料瓶中,火熄灭后迅速压在气球上,观察现象.学生先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再自己动手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1)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利用两个塑料挂衣钩进行模拟.(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最底端,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口,倒转过来,在活塞上挂上钩码等重物.探究归纳:空气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过渡语]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是很大的,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如何测量出大气压的值呢?活动1: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教材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活动2:师生分析实验.(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那么,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活动3:师生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完成实验的?(2)学生汇报完后,教师说明.活动4: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识拓展](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一些现象,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1654年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一个杯子中装满水,在杯口放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将杯子倒过来,杯口朝下,纸片也不会掉下来.(2)我们生活的空间处处存在大气压,而我们都没有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就像开口的铁皮罐,内、外大气相通,各部位内外所受大气压力相同,内外平衡,只有气压不平衡时才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让我们体会到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变化.[设计意图]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二、怎样测量大气压?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外面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2.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思考(投影):(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汞gh=1 atm=13.6×103kg/m3×9.8N/kg×0.76 m≈1.013×105 Pa.看了托里拆利实验,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实验用的是水银,而我们身边最多的液体是水,那为什么这个实验用水银而不用水呢?下面就请大家计算一下如果把水银换成水,那么1标准大气压可以托起多高的水柱?(结果保留到整数)计算过程如下:由p大气=p水=ρgh得h==≈10 m.[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改进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学生阅读气压计部分内容,并了解其作用.3.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来估测大气压?(讨论后,逐一投影)(1) 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 原理:p=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2) 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原理:p=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以上两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路总结出来,进行实验.(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知识拓展]托里拆利实验的注意事项:(1)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混有气泡.(2)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所以实验过程中,只要测量正确,玻璃管的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3)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而与管的粗细、长短都无关.(4)玻璃管管口在水银槽内的深度不影响实验结果,稍稍向上提或向下按玻璃管,只能改变管内水银柱上方真空部分的体积,而水银柱的高度不变.[过渡语]我们生活在厚厚的大气层中,那么大气压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学生自学与教师演示:(配合投影)(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了解高压锅与宇航服的相关知识.(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知识拓展]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抽水机又叫水泵,分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两类.活塞式抽水机又叫做吸取式抽水机,如图所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形成内外气压差,从而使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来工作的.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示意图工作过程:(1)手向下压抽水机的手柄,活塞向上运动,阀门A关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2)手向上提抽水机的手柄,活塞向下运动,阀门B受水压作用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进入活塞上方;(3)手再向下压抽水机的手柄,这时阀门A闭合,活塞向上运动排出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如此循环可实现抽水的目的.离心式抽水机:水泵在启动前,先往泵壳内灌满水,排出泵壳内的空气,使泵内中心部分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当启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大气压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着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再次被叶轮甩入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设计意图]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1.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A.气压大沸点高B.气压大沸点低C.气压小沸点高D.气压小沸点低解析:本题考查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山顶上的大气压较小,在山顶上烧饭时,水的沸点低,所以不易把米煮成饭.故选D.2.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解析:由题图知,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观察水和纸片的情况,这说明探究的假设是: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正确;由题图中器材无法完成A,C,D中的探究,故A,C,D均错.故选B.3.下列四幅图对应的与气体压强有关的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解析:A.高压锅密封好,能增大锅内气压,使沸点升高,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吸盘内气压低于吸盘外大气压,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在墙面上,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A.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D.牛奶压力的作用解析:晓明先用力吸走吸管中的气体,使吸管中的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塑料管中的牛奶上表面受到吸管中气体向下的压强,下表面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由于大气压强大于吸管中的压强,所以把牛奶压到嘴里.故选C.5.文文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准确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50 mm,此时的大气压值为Pa,(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强值的计算.根据p=ρgh=13.6×103 kg/m3×9.8N/kg×0.75m=9.996×104 Pa.一个标准大气压是760 mm高水银柱,所以当时的气压略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答案】9.996×104低于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2.各个方向都存在.二、大气压的大小1.测量工具: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2.单位:Pa(帕斯卡),简称帕3.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4,5题.【选做题】教材第4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3题.第3节机械效率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有用功和额外功1.用水桶从井里提水,人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

教案:9.3《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托里拆利实验。

3. 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 能够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以及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托里拆利实验器材、PPT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覆杯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不流出,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如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 实验演示:进行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解释实验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强与水银柱高度的关系。

5. 知识拓展:探讨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气压强:1. 概念: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大气压强。

2. 测量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3. 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温度。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解释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3. 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案:1. 大气压强是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的压强。

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通过测量水银柱高度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课程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我认为,课程设计应该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大气压强》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旨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幼儿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的存在。

2. 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水杯、吸管、海绵、塑料袋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一个故事,让幼儿了解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实验一:用气球和水杯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用吸管、海绵和塑料袋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应用,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的存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大气压强》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大气压强》课程教学设计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3)、会解释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2)、通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体验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观察感知如何利用大气压强,体会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和生活现象的解释。

【教学用具】塑料杯、硬铁皮、水槽、注射器、小吸盘、烧杯、滴管、马德堡半球模型、试管【教学流程图】1.引入大气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证明大气压存在演示实验物理学史讲解自主体验让两个学生通过吸管饮料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得出大气压存在,学生自主验证大气压存在。

3.测量大气压原理讲解观看视频4.大气压应用例子讲解学以致用5.拓展、小结,巩固练习讲解大气压支撑水的原理,引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和测量结果。

讲解利用大气压的方法,让同学们大气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提问式小结,说出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达到课堂小结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教师的教学行为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两个吸让两个学生吸两观察、好奇吸引学生的两个瓶子的饮料,引出大气压的学习个瓶子的饮料,对出现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兴趣,活跃课堂后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证明大气压的杯子不装水时、杯观看、思考、回答通过对比试存在1.覆杯实验2.马德堡半球实验子装水但杯子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时、杯子装水且与外界的空气隔绝时分别用硬纸板托住杯口讲解马德堡半球进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历史以及实验,体验大气压的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大气操作方法大小压强是很大的3.学生自主验证实验:利用小吸盘、针筒、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摸索体验滴管、水自主展示大开展实验气压存在的现象验证大气压的客观存在三、测量大气压原理讲解,观看视频解释:水柱没有继续下降,是因为大演示大气支撑水柱实气支撑着水柱,计观察、思考、回答验,解释利用水测量算出水柱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原理,学便能知道大气压生观看大气压支撑水强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大气压基本概念:1.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例题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船闸B.用吸管喝饮料C.吸盘挂物钩吸在墙上D.覆杯实验【变式练习1】下列情景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用剪刀剪树枝B.用吸盘挂物品C.用吸管吸饮料D.活塞式抽水机二、测量大气压的实验:1.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2.实验操作要点:(1)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即混入了空气),则测量结果偏小;(2)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3)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将玻璃管倾斜、玻璃管粗细、槽内水银的多少等因素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3.标准大气压:支持760mm(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013×105Pa;(1)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2)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4.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例题2】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的B.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C.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变式练习2】某同学测量大气压强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水银槽液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B.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长度不变C.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托里拆利实验D.如果在管的侧壁A点开一个小孔,会有水银从孔流出【例题3】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B.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变式练习3】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教室内大气压强的大小,将直径为D的橡胶吸盘吸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下方,在吸盘下方挂上钩码当吸盘快要松动时,向小桶内加入细沙进行微调,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亲手操作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并学会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例,如抽水机、吸管吸饮料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结合课堂所学,解释生活中至少三个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实践操作与应用:
-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气压计,测量不同海拔高度或气温下的大气压强,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
3.深度思考与探究:
-阅读拓展资料,了解伯努利原理在航空、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共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
2.教学内容归纳
-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其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伯努利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飞机场等地,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2)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入探究大气压强相关的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 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 教案(1)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所用方法是通过实验、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以利用液体压强替代大气压强”,随后分组讨论如何用液体压强来替代大气压强,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然后再播放托里拆利实验的录像,讨论实验问题,进一步认识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情景Ⅱ视频2
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录像
活动ⅦPPT展示
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视频,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活动Ⅷ应用巩固2
六、教学流程:
七、作业布置帮助和总结
说明:1、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
4.了解气体的压强跟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内容领域。
八、交流与合作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从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3.除本节的探究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以外,你能否再设计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活动Ⅱ演示实验2
教材用吸尘器或抽气机抽桶中空气实验,本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大油桶在短时间内就会瘪。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说课稿

《大气压强》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地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地概念、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地特点和公式之后,学习地又一压强方面地知识,为下一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地关系”地学习做准备。

2、教学内容: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地存在,理解掌握测量大气压强地方法,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地现象。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难点:理解大气压强地存在。

重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地原理;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地现象。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大气压强产生地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地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地现象。

掌握托里拆利实验。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地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找寻事物内在联系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勤于思考地科学精神和严谨务实地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地热爱。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现在对物理有了简单地了解,有一定地兴趣,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物理知识本质地理解和对事物内在联系地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需要保护他们地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四、教法与学法教师始终定位于学生学习地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主要教学设计本节课将覆杯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自制气压计和点滴瓶串成一条主线,使学生理解压强地相对性,并能利用压强地相对性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将大气压强地应用紧接在大气压强地存在后面讲,易于学生趁热打铁,通过对比联想理解应用实例。

(1)以烧瓶“吞”蛋地演示实验导入。

该实验简单却新奇,易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安排此实验导入,除了激发学习兴趣,我还有四个目地:①引出“压强地相对性”这一科学思考方法,为下一步地学生实验指明方向,否则,刚接触大气压强地学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做出验证大气压存在地实验,即使做出了也解释不清楚。

②为了去掉鹌鹑蛋重力地影响,我将烧瓶口朝下,让蛋上升到瓶中,大气压地威力一目了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3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3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Array设计一、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之后来学习的,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分析已有一定基础,而对大气压强的研究则是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此内容是压强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研究流体压强的基础,虽然课标要求较低,但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这是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2.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小3.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知大气压的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4.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让学生通过对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测量方法难点: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1.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2.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五、板书设计三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二、大气压的测量三、大气压的应用1.产生的原因: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1.托里拆利实验抽水机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2.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六、教学过程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玻璃管从甲位置倾斜到乙位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1)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瓶吸乒乓球[学生活动1]: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2、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引导学生设计粗测大气压的方案(实验改进创新)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我们来一下估测大气压强值。

首先复习计算压强的公式:P= F/S,P=ρgh方法一:如果选用P=F/S,怎样设计实验?学生活动:学生得出数据后进行交流,会发现他们的测量结果不同,而且可能差别很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用什么方法更准确一些呢?方法二:问题的引出:我们做过“覆杯”实验,不用纸板,你还有办法不让杯中的水流出来吗?引导学生用液体压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思想。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活动:播放《科学向未来》栏目中用水来测量大气压的视频原理:P大气=P水银=ρ水银gh学生活动:让学生估算一下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多少个中学生压在一平方米的桌面上所产生的压强。

1、播放学生自制气压计并进行实验的作业视频,让学生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3分钟)(1)举例学生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夏天雷雨天气的闷热,老人的呼吸困难,腿关节痛;水中鱼儿跃出水面呼吸氧气(冬高夏低,晴天高阴天低)(2)回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高压锅学生: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1.解释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2我们教室屋顶的面积大约是70m2 ,屋顶上表面收到的大气压力是多大呢?为什么没把屋顶压塌?3小刚一家人要外出两个星期,他担心家里的盆景因水蒸发而干掉,你能想办法为他设计一个自动浇水装置吗?4科学小作文:《假如没有了大气压》这次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去完成实验,如让学生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9.3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认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由。

认识丈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认识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说一些简单现象。

学情剖析:学生拥有激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的思想方式正在由形象思想向逻辑思想过渡,已经具备了必定的察看能力和剖析问题能力。

学生经过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压强以及液体压强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基本达成了教课纲领的要求。

只管大气压比较抽象,但在教课中经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靠,学生能够达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课要点要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由。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讲解法。

学法:阅读自学法;为突出要点,破解难点,本节课在气压计、大气夺的变化环节需要节俭时间,以学生阅读自学法为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注射器、热水、去壳熟鸡蛋、带有挂钩的吸盘、针、胶头滴管、烧杯。

学生:玻璃杯、硬片、红墨水、空薄壁塑料矿泉水瓶、变瘪的乒乓球。

教课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图片,表演一个“魔术”。

出示一个瓶子和去壳的熟鸡蛋,鸡蛋放在集气瓶口,没法进入到瓶中。

点燃废纸条放进集气瓶,而后将鸡蛋放在瓶口处,发现鸡蛋被瓶子吞了进去。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认识此中的奇妙吗?今日这节课学习的大气压强的知识,将帮你解开这个谜团。

(板书:大气压强)二、互动新授(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液体的压强,我们生活在大气中,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对我们有压强吗?为何?教师启迪:类比一下,液体为何会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学生猜想:(1)因为空气有重力,所以对浸在此中的物体有压强。

2)因为空气拥有流动性,也像液体同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研究物理不可以不过猜想,要经过实验加以考证。

指导学生达成几个实验:将两个塑料挂钩的吸盘对在一同,挤夺出里面的空气,两个吸盘便牢牢地吸在一同,用很大的力也不易拉开;假如用针把吸盘戳个小孔,空气经过小孔进入吸盘之间,两个吸盘就会很简单分开。

9.3[教学设计]大气压强-八年级物理下册

9.3[教学设计]大气压强-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新课讲授
1.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事例。

学生:观察事例,思考原因,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教师: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介绍实
验内容并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实验,得到启发: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还很大。

教师:顺势给出大气压强的准确定义: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
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
压。

学生:归纳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
性。

师生:动手实验感受大气压的神奇,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从生活中的事
例入手,直观地
感受大气压强
的存在
动手实验,提高
学生课堂参与
感,体现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
理念。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一: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2批注⑴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验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⑵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⑶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篇二: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9.3《大气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

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

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

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9.3大气压强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 2.2.8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有压强及其测量方法;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数量级)和单位;3、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科学推理,进而猜想大气压强的存在;2、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实验、视频),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3、通过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知道利用转换法来计算大气压强;4、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教学
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
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媒体来源
托里
拆利
实验
知识技能视频F C帮助理解3min教材光盘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
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液体因为有流动性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气体是否也存在向各方
向的压强呢?由类比,科学推理出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介绍类比和科学推理
抛出问题,引
入课题。

渗透科学方

大气压强的存在一、实验1:(演示实验)
覆杯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后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再进行引
导分析。

二、实验2:(演示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结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教师完成实验主体,多生上台拉,教师提出问题,其余学生观察并思
考回答
练习:
激发兴趣,学
生在家也能动
手验证
经典实验
精确测量大气压强1、由覆杯实验推理,得到测量的方法是转化法。

2、介绍托里拆利及其实验
3、并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观察:如果玻璃管倾斜,会影响结果吗?
为什么?水银柱的长度、高度怎么变化?
结论: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这个实验测得水银
柱的高度为760mm,我们把这个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关键方法
水银有毒,不
能演示,采用
视频演示效果
更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回答
4、计算1个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其支撑的水柱高度
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两生板演后他生更正,教师点评5、思考:大气压能不能用p0=气gh来计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判断讲解
练习:巩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感知其大小
发散思维培养
大气压强的应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5min)(范围:P41—42,至科学世界结束)
1、气压计分为哪两种类型?请指出最常见的一种(哪里?提示:教
学楼内就有)。

气压计:测定气压的仪器,分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
压计等
2、在课本上将大气压的变化规律以及大气压对水的沸点影响标记出
来。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 000 m
以内,每上升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天气晴朗气压高,阴
雨天气气压低,夏天气压低,冬天气压高。

3、活塞式抽水机依靠什么将水提起来?它提升水的最大高度是多
少?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引导
气压与大气压的区别
教师引导讲解,学生听讲
自学,培养阅
读能力
小结1、大气压强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的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强的应用:
4、视频(物理大师)
作业优化设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