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带宽的计算方法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宝利通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方案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方案2010-12-20目录第1章项目需求分析 (1)1.1项目背景 (1)1.2本次建设要求 (1)1.3建设达到目的 (1)1.4承载网络分析 (1)第2章视频会议行业背景 (3)2.1概述 (3)2.2 H.264成为主流编码标准 (4)2.2.1 H.261视频编码 (4)2.2.2 H.263视频编码 (5)2.2.3 H.264视频编码 (5)2.3宽带音频成为共同的追求 (5)2.3.1 G.711基本音频 (5)2.3.2 G.711 (5)2.3.3 G.722、G.722.1 (6)2.3.4 G.722.1 Annex C (6)2.3.5 G.719 (6)2.4高清图像成为划时代的标准 (7)2.4.1图像分辨率提升 (9)2.4.2 16:9,可视范围增加 (10)2.4.3逐行扫描,图像无闪烁 (10)2.5高清视频会议的优点 (10)第3章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 (12)3.1设计原则 (12)3.2规范、标准和设计依据 (14)3.2.1 ITU-T标准 (14)3.2.2 IETF标准 (16)3.2.3国内标准 (16)3.3设备选型原则 (16)第4章系统组网方案描述 (19)4.1网络现状分析 (19)4.2组网需求 (19)4.3工程需求分析 (20)4.3.1 IP网络的建设 (20)4.3.2高清的显示设备 (20)4.3.3高清会议组建的要求 (22)4.4视频会议系统品牌选型 (23)4.5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描述 (25)4.5.1组网设计图 (25)4.5.2中心会场 (27)4.5.3分会场 (27)第5章会议系统功能设计 (28)5.1终端点对点视频会议 (28)5.2多点视频会议 (28)5.3多分屏视频会议 (29)5.4双流数据协作会议 (30)5.5多点会议的召开方式 (31)5.6多点会议的控制方式 (31)5.6.1语音激励控制方式 (31)5.6.2导演控制方式 (31)5.6.3轮巡方式 (32)5.6.4演讲者控制方式 (32)5.6.5主席控制会议模式 (33)5.7高清软件桌面应用(选配) (33)5.8 AES加密会议 (34)5.9会议的存储和直播(选配) (34)5.10双显仿真的应用 (35)5.11打造最好的声音和图像会议效果 (36)5.12灵活、方便的使用和管理方式 (37)5.13系统管理的安全性 (38)第6章采购产品技术资料 (39)6.1 MCU (POLYCOM RMX 512C) (39)6.2高清终端(主会场POLYCOM HDX8000) (44)6.3 高清终端(分会场HDX6000) (50)6.4录制点播服务器(POLYCOM RSS4000 ) (55)第7章会场设置要求 (61)7.1 6.1会议电视系统会议室 (61)7.2 6.2会议室的总体要求 (61)7.2.1 6.2.1会议室的类型、大小与环境 (61)7.2.2 6.2.2会议室的布局与照度 (62)7.2.3 6.2.3 会议室声学要求 (64)7.2.4 6.2.4 会议室供电系统 (64)第1章项目需求分析1.1项目背景1.2建设要求1.3建设目的1.4承载网络分析XXX视频会议系统采用IP网络连接,既可实现多种应用网络共享,也可以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就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就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就是参考帧:可以认为就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与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就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与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就是MPEG-2的2倍以上,就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摘要】目前,电力系统建设规模逐步扩大,致使各地市局间培训、电网反事故演习、电网应急指挥等等需求与日俱增,对视频会议系统的音视频质量、安全稳定性、功能多样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满足汕头局业务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所需的带宽要求,结合汕头供电局实际应用,提出设计和建设一套安全可靠性高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方案。
【关键词】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比特每像素0 前言为了响应整个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升汕头供电局的信息化技能,为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期间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提供本局建设方案,拟建立一套基于H.264、H.323协议并可同时实现文档共享、文件传送、电子白板等功能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1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1.1 高清视频会议所需带宽分析视频会议系统本身要求的带宽范围为384K~2M,但若要观看到高清视频图像,所需的呼叫带宽至少要1Mbps以上。
下面通过计算对高清视频会议所需的带宽进行简单分析:1)720P(1280×720)单幅图像的数据量要计算视频的数据量,首先,要了解比特每像素这个概念。
一个像素所能表达的不同颜色数取决于比特每像素(BPP)。
这个最大数可以通过取二的色彩深度次幂来得到。
例如,常见的取值有:8bpp[28=256;(256色)];16bpp[216=65536;(65,536色,称为高彩色)];24bpp[224=16777216;(16,777,216色,称为真彩色)];48bpp[248=281474976710656;(281,474,976,710,656色)没有任何显示器可以显示48位色彩,所以这个深度通常用于特殊专业应用,例如胶片、扫描仪和打印机。
对于视频,一般我们每像素采用24位比特表示,则:720P单幅图像的原始数据量=1280×720×24/1024/1024=21.094Mbit。
网络带宽配置计算方法
网络带宽配置计算方法
介绍
本文档旨在介绍网络带宽配置的计算方法。
网络带宽是指网络
传输数据的能力,对确保网络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合理
配置网络带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网络性能。
计算方法
网络带宽的配置方法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用户需求
首先,需要确定用户在网络连接上的需求。
这包括用户的数量、使用网络的目的和传输数据的频率。
例如,在办公环境中,用户可
能需要同时进行视频会议、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
2. 带宽限制
接下来,需要考虑网络带宽的限制。
带宽限制是指网络连接的最大传输能力。
可以通过测量网络连接的速度来确定带宽限制。
通常以Mbps(兆比特每秒)为单位进行表示。
3. 流量计算
根据用户需求和带宽限制,可以计算出网络带宽的配置需求。
计算方法如下:
带宽配置需求 = 用户需求 ×单个用户所需带宽
其中,单个用户所需带宽是指每个用户在网络连接上所需的带宽。
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可以根据经验值或测试数据来确定单个用户所需带宽的大小。
4. 确定网络带宽方案
根据计算出的带宽配置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带宽方案。
如果计算出的需求大于带宽限制,可能需要考虑升级网络带宽或优化网络连接以保证速度和稳定性。
总结
通过合理计算网络带宽的配置需求,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网络性能。
考虑用户需求、带宽限制和流量计算可以帮助确定适当的网络带宽方案。
视频会议网络需求
第1章网络要求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是全球认同的多媒体会议标准,依托IP网络,IP包都有包头包尾的开销大约为20%,IP网是基于包交换的,采用TCP/IP的网络传输协议进行数据报文的双向传输。
视频会议对于带宽和质量有一定要求,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1Mbps以上带宽,即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会场实际带宽都要有大于1Mbps。
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个实时的应用系统,对现有的IP网络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下图说明了关键性的应用,如视频、语音应用如何收到其他业务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业务流的中断。
数据包的延迟不一致,将导致唇音的不同步,而数据流中的包丢失和包失序,将导致图像和语音的抖动。
当包的丢失率为1%时,图像可能会出现闪烁现象,因为声音的数据包较小,此时,声音的影响较小,当包的丢失率为2%时,图像就开始出现停顿现象,声音也开始出现停顿。
2%到3%的丢包率或网络抖动大于200ms可导致视频信号无法传输。
因此,在网络中保证音视频流的连续性、稳定性,是视频会议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1.1视频会议网络带宽的要求A、H.323对不同网络的带宽要求•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网络建议,以帮助确定H.323的传输网络所需的带宽: •全双工以太网=(呼叫速率+20%)*1•半双工以太网=(呼叫速率+20%)*2•广域网=(呼叫速率+20%)*1•ATM(LANE方式)=(呼叫速率+35%)*1B、点对点会议网络:F面的例子是以1Mbps的点对点呼叫为例。
需要指出的是,本系统所采用的视频终端可以进行更低或更高的视频会议呼叫。
呼叫带宽需求表:这个带宽是指召开视频会议所采用的带宽。
视频会议系统中带宽占用主要由4部分构成:图像、声音、数据和信令,数据、信令占用的带宽比较小,尤其是会议召开之后,可以忽略不计。
声音占用带宽也不大,64k就足够,声音带宽在整个会议中基本保持恒定不变。
而视频占用带宽最大,变化也最大。
造成整个视频会议的带宽在会议过程中是变化的,而且会因图像运动量的多少而变化,甚至会超过召开会议时所限定的带宽。
视频会议系统软件对网络的基本要求
视频会议系统软件对网络的基本要求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视频会议成为一种普遍的商务交流方式。
无论是企业会议、远程教育还是虚拟医疗等领域,视频会议系统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要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会议,需要满足一定的网络基本要求。
首先,视频会议对网络带宽有较高的要求。
带宽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速率。
视频会议需要传输大量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所以要求网络具备足够的带宽。
低带宽会导致视频画面模糊、音频延迟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议质量。
一般来说,要保证流畅的视频会议,需要至少2Mbps的带宽。
其次,视频会议对网络延迟有较高的要求。
延迟是指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视频会议需要实时传输音视频数据,因此要求网络延迟尽可能低。
高延迟会导致会议中的声音和图像不同步,影响交流效果。
一般来说,网络延迟在150ms以下可以满足视频会议的需求。
此外,视频会议对网络抖动和丢包也有一定的要求。
抖动是指网络传输数据时出现的不稳定情况,会导致视频画面和音频出现卡顿的现象。
丢包是指传输的数据在网络中丢失的情况,会导致视频画面和音频出现断续的问题。
为了保证良好的会议体验,网络应尽量减少抖动和丢包现象的发生。
此外,视频会议系统软件对网络稳定性也有要求。
网络稳定性指网络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视频会议是一种实时性强的交流方式,网络突然断开或频繁抖动会导致会议中断,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网络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确保视频会议的正常进行。
总的来说,视频会议系统软件对网络的基本要求包括带宽、延迟、抖动、丢包和稳定性。
满足这些要求可以确保视频会议的流畅进行,保证参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和听到对方的信息,实现高效的商务交流和合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视频会议的网络基本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适合视频会议的网络传输协议。
常见的传输协议有TCP和UDP,TCP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但可能引起较高的延迟;UDP传输速度快,但对网络抖动和丢包敏感。
视频会议网络要求
由于会议电视传输的是实时的图像和语音业务,对传输网络的要求较高。
为了能够保障会议的通讯质量,传输网络需能够提供足够带宽(一般要保证点对点的连接在384K以上),传输线路稳定,要能够保证没有拥塞和低误码率.一般说来,视频会议系统的承载网络最忌出现以下情况:1、传输网络不稳定,误码率高;2、端到端的时延大3、时延抖动大4、丟包率大5、地址设定没有统一的规范为了使建成后的视频会议系统具备良好的效果,承载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1、传输网络稳定,误码率〈10—7(需要电信运营商配合出示线路测试报告,必要时调整其接入设备)2、视频会议对网络的带宽需求为:视频带宽+IP包头开销常用的计算方法为:视频带宽×1.2为网络带宽的基本需求如:视频带宽384k,实际带宽448k如能满足视频带宽×1.4则能更好的从网络上保证视频效果3、端到端的时延要求。
视频会议的通用时延建议为小于200 ms,100ms内最佳4、时延抖动的要求。
由于音频/视频的传输为实时的交互,因此网络的时延抖动更为至关重要,我们的建议范围为小于50 ms内5、丟包率的要求。
网络上的丟包率不应该高于1%另外,除了具备符合上述要求的承载网络外,一般说来,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使用视频会议终端的各个局域网上使用局域网交换机代替集线器HUB,避免无优先机制对实时业务破坏,并建议视频终端所在网络和普通用户隔离。
2、接入到路由器的视频会议终端和普通数据用户采用不同的以太网端口,并设置到不同的网段并控制两者的相互访问。
3、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流量模型,保障视频需求的网络带宽。
4、在路由器上针对视频业务和普通的业务做QOS设置以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塞时确保视频数据包不被丢弃。
5、QOS的设计者引入了优先级概念,使得在资源预留后“尽力而为”服务的数据流的传输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目前有资源预留协议(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交换(MPLS)子网带宽管理等多种不同的QOS协议和算法。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
、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和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2700 KByte =9180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KByte/s = 123 Mbit/s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配置和优化指南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配置和优化指南随着远程工作和在线会议的普及,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确保视频会议的稳定性和顺畅性,正确的网络配置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配置和优化指南,帮助您最大程度地提升视频会议的质量与效果。
1. 网络带宽需求评估在进行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配置之前,首先需要评估网络的带宽需求。
带宽是指数据传输的速度,直接影响视频会议的图像质量和音频效果。
根据参与会议的人数和所需的图像分辨率,确定网络的最低带宽要求。
一般而言,高清视频会议需要至少5Mbps的带宽,可以支持720p的图像分辨率。
而如果需要更高的图像质量,如1080p或4K,带宽需求将相应增加。
确保网络带宽的稳定性和充足性,可以避免视频会议中出现卡顿、延迟或画质模糊的问题。
2. 网络设备优化正确配置和优化网络设备是保障视频会议顺畅运行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网络设备优化的建议:2.1 路由器和交换机设置:确保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固件是最新的,并根据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配置。
优先级设置可以保障视频会议所需的带宽和稳定性,避免其他设备抢占网络资源。
2.2 质量服务(QoS)设置:通过启用质量服务(QoS)功能,可以为视频会议保留足够的带宽。
将QoS优先级设置为最高,可以防止其他网络活动对视频会议的影响。
2.3 网络防火墙设置:如果您的网络中存在防火墙,确保防火墙不会阻止视频会议所需的流量。
对于特定的端口和协议,设置相应的例外规则,确保视频会议的数据可以正常通过。
3. Wi-Fi网络优化对于使用Wi-Fi网络进行视频会议的情况,以下是一些Wi-Fi网络优化的建议:3.1 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确保Wi-Fi路由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充足,并且信号强度稳定。
如果信号强度不够,可以考虑增加信号扩展器或改进Wi-Fi覆盖的布局。
3.2 频段选择与干扰排查:选择稳定的Wi-Fi频段,避免与其他设备的干扰。
可以使用Wi-Fi分析工具来检测并选择最佳的频段。
(完整)720P高清视频会议所需带宽分析
超高清视频会议所需带宽分析---1M带宽应用720P是否可能?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 2700 KByte×10%×24×+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论视频会议系统详细技术参数
论视频会议系统详细技术参数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利用音视频传输技术,实现远程交流与协作的系统。
它通过网络连接远程的参与者,通过音视频传输技术实现视觉和听觉的交流。
在实际应用中,视频会议系统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系统的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参数。
1.视频质量:视频质量是评估视频会议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取决于视频传输的分辨率、帧率和编解码算法。
分辨率指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常见的分辨率有720p、1080p等。
帧率指视频播放的平滑程度,常见的帧率有30fps、60fps等。
编解码算法决定了视频压缩和解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视频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带宽、改进编解码算法和优化网络传输等方式实现。
2.音频质量:音频质量是评估视频会议系统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取决于音频传输的采样率、位深和编解码算法。
采样率指音频信号每秒钟采样的次数,常见的采样率有8kHz、16kHz等。
位深指音频信号的每个样本使用的比特数,常见的位深有8位、16位等。
编解码算法决定了音频压缩和解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音频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带宽、改进编解码算法和优化网络传输等方式实现。
3.带宽需求: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较高,直接影响着视频质量和音频质量的保证。
视频会议系统的带宽需求主要包括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
上行带宽指本地用户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的带宽,下行带宽指服务器向本地用户发送数据的带宽。
带宽需求的大小由视频质量、音频质量和用户数等因素决定。
一般来说,视频会议系统的带宽需求在2Mbps到10Mbps之间。
4.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延迟要求较低,以确保实时性和流畅性。
网络延迟的大小取决于网络传输的速度和传输路径的拥堵程度。
一般来说,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延迟应控制在100ms到300ms之间。
5.兼容性:视频会议系统的兼容性指其能够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设备进行互操作的能力。
如何计算视频会议消耗的带宽?
对于较大的设置,将在一个独立的桥中进行桥接,然后桥接的流量只是简单的将每个呼 叫地址的流量相加。
如何计算视频会Leabharlann 消耗的带宽?视频会议可以为使用它的公司节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特别是减少旅行开支。同时它也 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增强距离遥远的成员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更好的交流,更快更准的 做出决断等等。
但是部署视频会议有两个巨大的开支:
1.围绕着购买视频会议设备、安装、调整、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等等的初始成本;
公司部署视频会议,要计算他们需要使用多少数据,来知道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网络连 接所需的最少开销。(公司怎样选择最合适的网络连接,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在 每个位置的可用性、与现有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安全问题等等)
我们在给定的数据速率下讨论运行 视频会议系统。即 256Kbps 或者 384Kbps 或者 512Kbps 或者 1 Mbps 等等。
在一个独立的视频会议系统中联合 3 个以上的地址的情况,叫做多点会议,将不同的呼 叫支路联接在一起的过程叫做桥接。
对于较小的设定,桥接的功能通常是建立一个用来接入的视频会议系统。
对于这样的流通桥接只是简单的将其他视频会议系统 /地址/终端合并到一个视频会议 系统中。即,(n-1)*每个地址的流量,在呼叫中 n 是系统/地址的总和。(假设所有的地址 用相同的数据速率连接)
2.把所有新的视频会议流量送入网络连接的花销。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方案(1)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中广高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10月11日目录第1 章项目概述 (5)1.1设计依据 (5)1.2设计原则 (6)1.3设计目标 (7)1.4承载网络建议 (8)第2 章会议室设计方案 (9)2.1方案概述 (9)2.2会议室布局 (9)2.3系统连接图 (11)2.3.1视频系统 (11)2.3.2音频系统 (11)2.3.3中控系统 (12)2.3.4系统总图 (12)2.4各个子系统介绍 (13)2.4.1视频显示系统 (13)2.4.1.1 系统概述 (13)2.4.1.2 系统功能 (13)2.4.2信号切换系统 (14)2.4.2.1 系统概述 (14)2.4.2.2 系统功能 (14)2.4.3会议发言系统 (14)2.4.3.1 系统概述 (14)2.4.3.2 系统功能 (15)2.4.4数字音频处理系统 (15)2.4.4.1 系统概述 (15)2.4.4.2 系统功能 (16)2.4.5扩声系统 (16)2.4.5.1 系统概述 (16)2.4.5.2 系统功能 (16)2.4.6智能控制系统 (17)2.4.6.1 系统概述 (17)2.4.6.2 系统功能 (17)第3 章产品资料 (18)3.1P1.56小间距全彩显示屏 (18)3.2插卡型高标清混合矩阵 (19)3.3发言系统 (20)3.3.1发言主机 (20)3.3.2发言单元 (22)3.3.3音频接口盒 (22)3.3.4数字音频处理器 (23)3.4扩声系统 (24)3.4.1双声道功率放大器CROWN T3 (24)3.4.2主扩音箱CBT-50LA-LS (25)3.5智能控制系统 (26)3.5.1控制主机 (26)3.5.2无线彩色触摸屏 (28)第4 章环境要求 (30)4.1灯光要求 (30)4.2布局要求 (30)4.3噪声要求 (30)4.4温度要求 (30)4.5湿度要求 (30)4.6混响时间要求 (30)4.7供电要求 (31)4.8接地要求 (31)第5 章售后服务 (32)5.1售后服务的目的 (32)5.2服务承诺 (32)5.3售后服务方案 (32)5.3.1服务响应时间 (32)5.3.2服务范围 (32)5.3.3网络、电话、邮件支持 (33)5.3.4设备维修 (33)5.3.5系统巡检服务 (33)第6 章项目人员分配 (35)6.1组织架构 (35)6.2项目职责分配 (36)第7 章项目实施计划 (37)7.1项目整体概况 (37)7.2项目进度安排 (37)7.3施工部署与管理 (38)7.3.1前期准备阶段 (38)7.3.2项目实施阶段 (38)7.3.2.1 管线施工 (38)7.3.2.2 设备安装 (39)7.3.2.3 配线及设备连接 (40)7.3.3项目收尾阶段 (40)第8 章系统使用培训 (42)8.1培训目的 (42)8.2培训计划 (42)8.3培训对象 (43)8.4培训内容 (43)8.5培训流程 (46)第9 章系统调试及验收 (48)9.1到货验收 (48)9.2系统初步验收 (48)9.3试运行 (50)9.4最终验收 (51)第 1 章项目概述1.1设计依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通讯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电话交流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视频会议的带宽压缩技术
视频会议的带宽压缩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视频会议应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通讯的首选方式。
在疫情期间,随着远程办公变得越来越普遍,视频会议甚至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但是,视频会议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很大,因此如何在保证高质量视频会议的前提下,实现对网络带宽的有效压缩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围绕着视频会议的带宽压缩技术展开讨论。
1. 背景在高质量视频会议的应用中,视频传输是网络中大量的带宽消耗点。
比如高清视频的时候每秒需要传输3-6M的数据,超高清时则达到了25-100M的数据传输量。
在使用视频会议时,如果网络状况不佳,网络传输的速度很难达到要求,就会导致较大的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图像模糊等情况的出现。
因此,如何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降低视频传输带宽,保证视频会议高效顺畅成为视频会议技术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人们提出很多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下面就分别介绍。
2. 基于质量的视频带宽压缩算法在视频带宽压缩技术的研究中,基于质量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技术。
基于质量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减少和预处理等手段来实现,同时能够保证视频的质量和清晰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普遍采用。
基于质量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视频帧、不同的编码方式,通过自适应码种、码率等方式来实现对不同视频信号的压缩,从而有效减少网络传输的带宽。
3. 基于数据分析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基于数据分析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
基于数据分析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一般是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来实现,从而实现视频信号数据量的压缩。
基于数据分析的视频带宽压缩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视频质量。
由于其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因此其可以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更好地针对不同的视频信号进行优化和压缩,从而达到更高的压缩比例和更好的数据传输效果。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引言概述: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视频会议系统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需求,还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要求和安全性。
一、硬件设备1.1 视频会议终端设备:视频会议终端设备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包括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和显示屏等。
摄像头能够实现高清视频传输,麦克风和扬声器能够实现清晰的语音交流,显示屏能够显示会议参与者的画面。
1.2 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是用于控制视频会议系统的操作,包括遥控器、键盘和鼠标等。
通过控制设备,用户可以方便地切换画面、调整音量和进行会议记录等操作。
1.3 网络设备:视频会议系统需要依赖稳定的网络连接,因此网络设备也是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它们能够提供高速、安全的网络环境,确保视频会议的顺利进行。
二、软件平台2.1 视频会议软件:视频会议软件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实现视频和音频的传输、会议管理和数据共享等功能。
常见的视频会议软件包括Zoom、Microsoft Teams和Cisco Webex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界面。
2.2 会议管理软件:会议管理软件能够帮助用户进行会议预约、参会人员管理和会议记录等工作。
通过会议管理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安排会议时间、邀请参会人员和查看会议记录,提高会议的效率和组织性。
2.3 数据共享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还需要支持数据共享功能,以便参会人员能够共享文档、图片和屏幕等信息。
数据共享软件能够实现文件传输、屏幕共享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提供更加便捷的协作环境。
三、网络要求3.1 带宽要求: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高清视频和音频传输需要更大的带宽支持。
一般来说,每个参会人员需要2Mbps的带宽才能保证流畅的视频会议体验。
3.2 网络稳定性: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避免出现视频卡顿、音频中断等问题。
视频会议系统带宽自适应分配方法
试验 表 明 , 该 方法在 带 宽状 况不稳 定 的条 件下 能够 自适 应改 变传 输 带宽 , 有 效控 制丢 包率 。
关键 词 : 视 频会议 ;带 宽 自适 应 ;网络传 榆 ;丢 包率 中图分 类号 : T N9 1 9 .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0 9 X( 2 0 1 3 ) 0 3 — 0 0 8 0 — 0 4
0 引
视 频 会 议 系统 的发展 主要 经 历 了模 拟 视 频 、 数 字 视 频 和 国际 统 一 标 准 数 字 视 频会 议 系 统 3个 阶 段。 2 O 世纪6 O年代 , 发达 国家 开始 了视 频会 议研 究 , 早 期视 频会 议 系统 以模拟 方式 传输 , 占用很 大带 宽 。
Ad a pt i v e Ba nd wi dt h Al l o e a t i o n Me t ho d f o r Vi d e o Co n f e r e nc e S y s t e m
Qi n Xu a n L i u Ch a o
( Th e 2 8 t h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h i n a El e c t r o n i c s Te c h n o l o g y G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Na n j i n g 2 1 0 0 0 7 ,Ch i n a )
{ I I 嗣
视 频 会 议 系统 带 宽 自适应 分 配 方 法
视频会议系统定义及组成ppt课件
远程呈现
3D视频会议
远程呈现:真人大小、听声辩位、眼神交互、图像融合 3D视频会议:三位立体效果、直观、交互性强
17
图像整合
可视指挥
可视会商
远程探视
远程提讯
远程医疗
远程教育
以用户为中心,视频会议向各类可视通讯的发展
从初始的会议需求到着陆各类行业应用,视频会议 正成为各行业必须的业务工具。
12
1.4视频会议系统发展趋势
13
模拟时代
60年代初, 模拟会议电 视系统逐渐 商用。
标清时代
数字时代 1990年CCITT
60年代末,由 发布了H.320
模拟系统转向 标准。
数字系统。 80年代初期, 非标2Mbit/s
1996年, ITU-T发布了
彩色数字会议 H.323的视讯
电视系统推出。标准。
23
2.2视频会议终端系统介绍
24
组成 视频终端、摄像机、麦克风、外设
视频终端主要功能 音视频采集 音视频压缩编码 信息复用传输 音视频接收解码还原
视频会议终端系统
电视机 摄像机
麦克风
视频会议终端
25
视频会议终端
硬件视频 会议终端
软件视频 会议终端
分体式终端
机顶盒式 一体化终端 硬件桌面 一体化终端
10
3~16方视频会议终端入会 需要占用MCU资源 需要通过会议控制软件召开会议 所有与会方看画面合成及混音后的音视频图像 适用召开小范围内讨论的会议
11
16方以上视频会议终端入会 需要占用MCU资源,可能需要MCU级联 需要通过会议控制软件召开会议,需专人操作控制 发言会场一般选看分会场图像,分会场图像看发言会场图像 适用召开大型行政类、远程培训类会议
视频会议 系统带宽的计算方法
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及客户端需要良好的带宽条件,才能保障视频会议的流畅。
实际占用的带宽大小取决于同时参加的会议人数、客户端接入带宽、视频窗口采集分辨率以及会议支持的视频窗口数等。
理论算法如下:客户端带宽:下行带宽=接受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上行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服务器带宽:下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音频带宽上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举例:假设20个点的会议,广播2路视频,1人发言。
(视频码流150K,音频带宽24K。
)计算如下:客户端(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2*150K+24K=324K客户端(上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服务器(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1*音频带宽=2*150K+1*24=324K服务器(上行)=(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19*2*150K+19*24K=6M上面是理论值,实际会高一点,还需考虑其带宽利用率和损耗。
相关小知识:文件大小的最小单位是byte字节,我们一般说文件都多少兆(字节)算带宽的时候是按位算的;流量最小单位是bit 位1Byte=8bit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换算关系为:1Byte=8bit1B=8b ---------- 1B/s=8b/s(或1Bps=8bps)1KB=1024B ---------- 1KB/s=1024B/s1MB=1024KB ---------- 1MB/s=1024KB/s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网络带宽单位是:位/每秒(即:bit/s),而内存等带宽单位却是:字节/每秒(即:byt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端带宽:
下行带宽=接受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上行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服务器带宽:
下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音频带宽
上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
举例:假设20个点的会议,广播2路视频,1人发言。
(视频码流150K,音频带宽24K。
)计算如下:
客户端(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2*150K+24K=324K
客户端(上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服务器(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1*音频带宽=2*150K+1*24=324K
服务器(上行)=(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19*2*150K+19*24K=6M
上面是理论值,实际会高一点,还需考虑其带宽利用率和损耗。
相关小知识:
文件大小的最小单位是byte字节,我们一般说文件都多少兆(字节)
算带宽的时候是按位算的;流量最小单位是bit 位
1Byte=8bit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1B=8b ----------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网络带宽单位是:位/每秒(即:bit/s),而内存等带宽单位却是:字节/每秒(即:byte/s)。
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