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在:(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

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

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

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

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

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

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引言小学生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道德观念淡薄、行为规范不明确等。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现状分析1. 道德观念淡薄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

这主要是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更加注重学业成绩和物质追求。

而社会环境中,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也给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带来了冲击。

2. 行为规范不明确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不明确是另一个存在的问题。

在校园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一些学生存在着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不端等问题。

同时,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认识,容易出现道德行为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3. 品德教育内容单一目前,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大多局限在道德规范的宣传和道德案例的讲解上,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品德教育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发展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基础,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家长应该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2. 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明确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准则,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课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3. 引入多元化的品德教育内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和实践性。

学校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礼仪、公民道德等,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1、一般而言,中小学德育教育滞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
断提高,以往以注重学习成果为主的中小学教育模式正在出现重大的变革,但德育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的地位。

与书本知识教育模式相比,德育教育更
少的注重注重学生的道德建设,国家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程序的学习,从而
导致学生缺乏法治意识。

2、中小学德育教育缺乏活动性。

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和内容多以比
较抽象的形式存在,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
握知识,更多的接受理论性的教学,缺少能够让学生推进知识融合,让学
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导致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在一些方面
缺乏活动性。

3、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学校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
没有有效地确保学生行为、改进学生行为等有效的管理,以及维持校园秩
序和道德氛围的完善机制,学校管理机构缺乏严格的教育政策,学生的行
为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这导致了德育工作的滞后。

二、改善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机制建设。

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学生品德修养,更关乎学生终身发展。

然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找出合适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学生道德观念淡薄。

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道德引导,导致道德观念淡薄,容易出现不良行为。

2.因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缺乏德育教育资源。

有的学校可能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科课程上,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德育教育资源匮乏。

3.教师德育水平不高。

有些小学教师自身缺乏德育素养,无法给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影响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

二、对策建议1.强化德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德育课程时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加强德育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让教师成为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引领者。

3.建立德育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道德问题,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道德发展道路。

4.提倡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加深学生对道德的认识。

5.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演讲比赛、德育主题演出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体验,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解决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不断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希望各方能够尊重道德、培养德行,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的建设。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随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发展,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态环境问题小学生铺天盖地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让孩子们逃避压力,许多家长会购买各种电子设备,导致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手机等虚拟世界。

这样的生活环境势必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因此,要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重视小学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1、家长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孩子参加红色夏令营、亲子活动、户外游戏等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2、学校要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为小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3、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提高小学生科学知识,提高使用设备的文化素养。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小学孩子的德育教育在学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过于抽象、空洞,难以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消化。

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兴趣,往往表现为不学习、不问问题、不思考等,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中引入丰富的教学创意和互动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将小学德育教育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有效理解并践行德育知识和观念,提高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小学德育与家庭教育缺乏配合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同,甚至存在矛盾。

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接受教育,影响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成果。

1、建立家校互联的沟通机制,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共享,家长和学校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调节孩子的学习情况。

2、加强德育教育的家庭家教,学校老师应向家长传授有关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合适的家庭教育计划,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小学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素质和社会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问题一: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解决对策:为教师提供德育教育的培训机会,包括参加相关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其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和交流,培养更多专业的德育教育师资力量。

问题二: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和机械化。

解决对策: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三: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割裂。

解决对策: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科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问题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脱节。

解决对策: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访活动等,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德育情况,共同制定和实施家庭德育计划。

问题五:评价体系单一,重视成绩而忽视品德。

解决对策:改革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品德纳入评价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奖励。

学校可以设立德育奖励制度,逐渐改变学生和家长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引导他们注重品德的培养。

问题六:学生德育教育的参与度不高。

解决对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开展富有情感和互动的德育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讲座、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

问题七:缺乏有效的德育教材和资源。

解决对策:加强德育教材和资源的研发和开发,提供多样化、富有启发性的德育教育内容。

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德育教育的资源渠道,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

要解决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

问题一:教育资源短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但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德育工作存在短缺情况。

有些学校德育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有些学校设备不足,无法开展富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德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

同时,学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覆盖面和效果。

问题二: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科目上,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冷淡的态度。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加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鼓励并赞赏学生的道德行为。

问题三:家庭教育责任缺失随着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推进,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缺失,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鼓励家长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德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德育辅导。

问题四: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评价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道德和品德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认同感。

同时,德育评价的标准也不够明确,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道德素养。

对策:学校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评价,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小学生德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小学是学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 德育目标单一化、机械化现在的小学德育目标普遍偏向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学生的规范行为,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德育目标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德育工作过于“灌输式”在德育过程中,有些学校过分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3. 师生矛盾冲突一些学校的师生关系存在紧张和矛盾,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的冲突。

这种矛盾冲突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德育效果。

4. 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信息、诱惑性环境不断冲击着小学生,对他们的德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1. 完善德育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小学德育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推进多元德育内容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方位的开发学生的才艺,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3.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凝聚师生情感,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互信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4. 建立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机制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提供与学校合作的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5.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助人为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伦理的认识,培养学生勤劳、守纪、自强和自立的品质。

6. 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机制和管理规定,规范学生行为纪律,培养学生的行为自律能力、学习自觉性,健全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 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课程的教学效果。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 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树立良好 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榜样,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不协调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03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环节
德育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contents
目录
• 中小学德育现状 • 中小学德育问题分析 •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 中小学德育实践案例分享 • 中小学德育未来展望
01 中小学德育现状
德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德育课程设置
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 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教育需求脱节的情况。
德育教育方式个性化
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社会协同发展
1 2 3
学校与家庭协同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制定德 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校与社会协同
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德 育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问题一:德育工作粗放化当前,一些中小学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粗放化的问题。

学校只注重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重视宣传口号和标语,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对策一: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结合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能力。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实践道德规范。

对策二: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只注重学生成绩和知识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行为。

问题二:德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德育资源不足,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学校面临缺乏专业教师、教材以及相关设备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

通过招聘、培训、评价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德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对策二: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的建设,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编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德育教材,开发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和教具,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问题三:家庭教育缺失当前,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德育培养和引导。

家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不高、不严格,甚至存在溺爱和纵容等现象。

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德育培养。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在实践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 德育课程内容单一:目前的小学德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明礼仪、尊重师长、友善相处等方面,缺乏对当代社会现实和学生心理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2. 德育教育方法单一: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主要是老师口头讲解,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

3. 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实际:一些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产生怀疑。

对策:1. 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应该将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国情、历史、文化和国际事务等纳入德育课程内容之中,增加学生的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现实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在德育教育中引入游戏、实践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的乐趣和亲身感受,提高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德育教育。

3. 注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德育工作方案,综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开展情感教育、生活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结语: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不断地完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积极的品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接班人。

希望各个学校能够重视小学德育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共同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其现状和对策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1 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情况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忽视了有关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对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缺乏个性化的教育。

1.2 德育教育注重形式,忽视内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往往更加强调形式化的道德教育,让学生背诵、朗诵一些道德故事以及道德规范,重视形式,忽视深层的内涵。

这种教育方式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形成一种虚假的教育。

1.3 家校联动不够完善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家校联动不够完善的问题。

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而家庭的德育教育也没有与学校进行有效的对接。

1.4 德育教师培养不足小学德育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到位,德育教育教师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成长阶段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式的制定,更加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教育措施,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形式化的道德教育,更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内涵。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形成自觉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家校共育的机制。

学校要加强家长教育,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在家庭中延续相关教育措施。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的错误导向,导致办学宗旨严重偏离,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

抓升学率能看得见,立竿见影,而德育很难用具体的标杆来衡量,成绩看不见。

此外,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德育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嘴上说说而已,可有可无。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2、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个别学校没有专职德育干部,班主任素质也比较差。

能够做到“全员育人”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组织、政政处、班主任去做。

其他学科教师、后勤人员,认为德育与自己无关,即使在德育岗位上,也不完全尽职尽责。

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德育干部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无暇参加上级培训,校本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多数教师只凭经验干工作,工作方法也是极其简单。

甚至少数教师,师德败坏,不能行为示范,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3、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认识中,学校往往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将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境界,远离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学生只能停留在“月亮走,我也走”的水平,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一味地唱高调,难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结果在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

没有落实“低重心、低起点”,没有从“小一点,实一点,近一点”活动入手,没有从“有形”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去推进德育工作。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师资力量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数来自当地的村民,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德育培训。

这导致了一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影响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对策:1. 加强师资培训。

通过定期组织德育培训班,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能力,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德育理念和方法。

2. 落实以案例教学。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教师们更加具体地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缺乏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对德育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2. 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特色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三、学校德育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德育资源相对匮乏,德育课程、教育活动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面临着不足的情况,难以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

对策:1. 利用网络资源。

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合适的德育教学资源,如德育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合理安排德育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和社会资源,开展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德育教育成绩评价不规范一些农村中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只注重学生成绩、升学率等硬指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导致德育教育的成绩评价不规范。

对策:1. 完善评价指标。

除学习成绩外,学校应合理设置一些德育评价指标,如学生的品德评定、参与社会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00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学校德育教育也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以中小学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并提出对策。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1.德育教育理念不清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存在德育教育理念不清晰的问题。

德育教育不仅要传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还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往往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缺乏深度和内涵。

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2.德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教学计划。

但是,在现实中,德育教育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课程设置也比较片面。

德育课程重视规则传授,缺乏对道德问题和道德选择的探讨,学生对其反应不大。

3. 德育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德育教育关键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育人者。

然而,在现实中,德育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

这也导致了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策措施1.明确德育教育的初心和方向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明确德育教育的初心和方向。

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风险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学设置德育教育课程德育教育课程应该多角度进行教学,探讨道德问题,提高学生对道德问题和道德选择的意识。

同时,德育教育课程也需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营造出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教育。

3.提高德育教育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对德育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对道德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手段,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实施和监督。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精选3篇)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篇1一、我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取得成绩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保证了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课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2、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我校围绕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二、我校法制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法制教育专题课的内容设置上,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

法制教育内容以《学法路上与你同行》课程为主,校本法制教育课程虽结合主题月活动开展,多以讲座为多,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

2、由于经费的不足、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法制教育多数是局限在课堂内,有举行法制演讲、手抄报、讲故事等多种比赛形式,但此类比赛,大部分较出色学生参加,而广大的小学生面对的是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诱惑无不影响着他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这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在校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网吧和游戏机室等营业服务场所的诱惑,部分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等,给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三、新形势下提高发展教育效益的措施1、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理念,强化法制教育队伍素质。

组织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综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等多部门力量,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班主任为中坚,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法制教育者,全面开展法制教育。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规范行为、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对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主要问题1. 社会多元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如今,社会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小学生所接触到的价值观念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这些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将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社会环境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物质文明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高,诸如手机、电脑、游戏等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

这些新的事物,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丧失了应有的学习和社交能力,这对小学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较为不均,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不足、教学条件差,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了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1.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在当前的多元社会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家庭的有力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召开家长会、发放家长手册等方式,增强家长对德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形成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家校合作的一致行动,可以让学生在家和学校之间形成一种一致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学校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并愿意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塑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德育教学内容抽象、知识性强,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如何将德育教学生活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1. 德育教学内容单一、抽象目前,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培养、法律法规学习等,这些内容属于抽象知识范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直接联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德育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缺乏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和实践性的体验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德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现有的德育教学往往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的联系,难以激发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尊重。

三、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对策研究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和实践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感受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性,使道德观念和规范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升华。

2. 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德育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理解道德规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道德教育的力量,并由此产生对规范的自觉遵守。

3. 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讲解和灌输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模式,如情境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 教师的角色转变德育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辅导、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能力,而非简单的传授知识。

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5. 树立积极健康的德育氛围学校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德育氛围,通过校风、师德、家风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健康的德育氛围中成长,增强规范意识。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小学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多数是以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的,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难以形成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

2. 德育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主要注重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教育,缺乏现代化的、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德育需求。

3. 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小学德育教育方式大多数是以传统的讲授和灌输为主,缺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采取的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建立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确定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规范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评价体系等,使德育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需要,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现代德育素养,使德育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3. 多元化德育教育方式: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包括游戏体验、实践活动、情景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系统性、内容不够丰富、方式单一等,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建立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多元化德育教育方式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信随着这些对策的不断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将迎来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

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

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级评比就倒数。

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

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三、德育的功能,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

如果我们还沿用过时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累?工作怎么会有成效呢?作为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埋怨时代前进的步伐太快,没有理由指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而应该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以新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工作。

德育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学生来到我们身边,他需要获得知识,需要获得感情体验,也需要获得精神的充实和升华,需要个性的发展和张扬。

当你把德育当做人的发展的需要来对待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更多地理解学生。

所以,我们的德育应该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需要,这就是德育的功能。

学校是心灵接触和交汇的地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德育就具备了成功教育的情感基础。

而和谐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要爱学生,要信任学生。

四、德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德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它必须建设有效的载体,要有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在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学生。

不要一说到德育工作就是开会,一说到德育活动就是军训和春游。

德育要在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们就要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用精品的德育活动来升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春游,同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农村;我们可以在升旗仪式上侃侃而谈,我们同样也可以到现场亲身感受;我们可以在礼堂里举行入团仪式,同样也可以在革命胜地进行成人宣誓;我们可以……任何事情做到精品的程度,它的教育性就显示出来了。

精心设计德育活动,精心组织德育活动,重实践轻说教,以青春的节奏来安排校园生活,以一颗童心来拥抱校园生活,我们的德育焉有不成功之理?有生命力的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教育,是让学生体验求知和劳动快乐的教育,是让学生自觉、让学生不断提高和升华自我的教育。

五、影响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因素。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道德教育的诸多困惑,出现了一种“去道德化”的倾向,特别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依托的知识全球化趋势使教育对象的学习或多或少地从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中游离出来,而学生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其个性特点和成长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度。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变化万千,五花八门。

除了学校课本知识外,各种媒体互联网站,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这些信息远远超出了在学校获取的数量,数量之大内容之广,健康的不健康的等等,具有很强的不可控制性,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不足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

2、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

他们已懂得运用法律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教育已形成了冲突。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家长、社会、教师等对此缺乏理解,以及相关的法制和舆论不健全,致使在各方面的教育当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3、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学生对学校课堂中空洞乏味的教学和说教式的教育尤为反感,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激发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密切的信息与知识倒是十分地感兴趣,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4、国外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将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毒品、色情、暴力、反社会的情绪也都侵害到学生当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的深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大。

5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

与社会、网络的联系加大,特别是学生群体的认同也在慢慢加大。

六、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有这样一份调查可以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是以个人为中心。

有69%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2%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13%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

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道德问题,而有42%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为此没有什么大错。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在讲究人与人的对等关系时,有些学生则更多地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

15%的初中学生和19%的高中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滓;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

七、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1、理论上空谈、操作上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行为机械练习。

这个应该是我们一贯的通病:重理论而轻实践。

2、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足,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

国外一些学者曾经作过统计调查,认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而从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影响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

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过多地强调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教育是成效不大的。

3、德育过多地成人化,学生的主体被忽视。

德育被过多地以成人的观念、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合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非常的空。

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出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成了等待加工的产品。

4、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途径方法单一呆板。

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还有家庭、社会、同学群体等,也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辅助方面。

5、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其实只是在教授和推广社会伦理,还不能说是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需要。

它远离了生活真实,与生活严重脱节,它不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只能称是为了社会目的进行的伦理教育。

八、德育工作急需转变针对以上现行德育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应当倡导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从认知性德育转向人性化德育。

人性化的德育呼唤以人为本,以对人的心灵关照为基础重视人的心灵化教育,人性化的德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融合,要教会学生分享、多赢、理解、共处等等。

回归人的道德智慧本性,从而彰显人的向善之心,锤炼人的美好情感。

第二、从封闭型德育转向开放型德育。

封闭型德育割裂了与其他各育的有机联系,无法完成对完整人的教养。

封闭式德育是一种静态的、凝固的、单向灌输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这种封闭式的德育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人们已经认识到道德教育不再是一种封闭孤立的教育,而是一种向生活、生命、家长教师、社会开放的、生成的、渗透的系统教育工程。

第三、从说教式德育转向互动式德育。

说教式的德育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式,它把人作为物或容器来对待,是一种无人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互动式德育是一种开放的、生成的,创造性的道德教育方式。

在互动式德育中,教师是学生精神发展的引领者。

教师的德高示范尤为重要。

第四、从理论德育转向生活德育。

理论德育重视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的教育,忽视道德实践和真实的道德生活,割裂了德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

生活德育基于生活和德育的内在关系,重视发掘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意义,建构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德育。

第五、向德育实现方式的多样灵活化转变。

传统的德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实际上德育教育不仅仅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还可以通过家庭社会甚至网络,作为教师要运用好这些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

尽可能多地将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和手段发掘出来运用到实际的德育工作中。

九、树立正确的少年儿童的人生目标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性格放任,因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

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

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

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