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化常识训练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题训练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题训练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中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C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A.四B.五C.六D.七(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A.神话故事B.地理著作C.人物传记D.文人随笔(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A.彦和B.子建C.元亮D.德施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用了比喻的修辞。
C.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不同)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D.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2023届专题微练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含解析)
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共19题)一、选择题(共19题)1.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讲孝道,男子外出而归,要拜见父母。
鲁肃拜见吕蒙母亲,像对待自己母亲一般行礼问候,这样与吕蒙结交朋友,表示敬重之意。
B.在古代,“郭”指内城,“城”指外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年老体衰,不方便到外城,所以在内城门口迎接木兰归来。
C.《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其中“丝竹”泛指音乐。
“丝”指管乐器,如笛子、笙、箫等;“竹”指弦乐器,如古筝、琵琶等。
D.《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除此之外,古代文体还有“记、书、铭、表”。
2.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字善长。
B.《三峡》选自《水经注校正》。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C.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水经注》中记北方河流,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记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如以“尊君”称对方父亲,以“家君”称自己父亲。
B.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C.“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D.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少年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但小说中两个少年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小伙计对孔乙已漠不关心,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则充满了同情。
B.《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中最重要的职位是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的,“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
选择性必修上中课内文化常识及答案
教材文化常识汇总训练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
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
也泛指读书人。
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礼记》中记载:“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她,曰嫔。
”故称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
B.古人对年龄的称呼,很多与头发有关,如垂髫,总角、束发,及笄等,其中“总角”指少年时代,“束发”为男孩成童之年。
C.古代计时的方式有很多,汉代采用十二时辰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
其中“夜半”指子时,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凌晨1点,“黄昏”指17点至19点。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猪,没有牛。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2023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及训练ppt
•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 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 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 后发布正、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举 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察举及选举,是一种 推选人才的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训练
• 1、 “封”字 在金文中写作 ,从字形 上来看,意思是植树为帜、划定疆界。这 说明封姓源于( )
• A. 划分地域 B. 植树的过程 C. 战争 D. 祭祀
•A
• 2、“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 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 用。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那 么使药()
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设置,秦朝以后多为
三公
虚职。据说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 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
太傅、太保为三公。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 大将军 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
• 3、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 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 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 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在 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
• A. 婚姻美满 B. 合家团圆 C.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
•C
• 4、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 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节之 臣。”
8、《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9、《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新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 《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有误,“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B项有误,正确应是: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C项有误,“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应该为《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答案】 A【解析】【分析】A.《鱼我所欲也》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宋濂是元末明初散文集,不是宋代的。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还考查主动句和被动句。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高中语文-课内文化常识
10.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春秋战国,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 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 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11.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职官为“有 司”。
12.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苏武传》) 驸马:官名。驸马都尉的简称。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 驸马都尉,掌副车。魏晋时期多用作宗室、外戚功臣子等加官。魏 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被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 宣帝之女高陆公主,王济娶司马炎(武帝)之女常山公主,杜王二人都 被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 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7. 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 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 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18. 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太学: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其名始于西周,汉武帝 时设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太学建立之始。隋初置国子寺, 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 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19.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孝廉: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 思。后来,“孝廉”变成对明朝、清朝举人的雅称。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文化常识试题1. 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是由哪位明代作家创作的?2. 以下哪一项是日本的国花?3.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4. 以下哪位画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5. 黄土高原上出土的陶俑,被称为我国古代()的标志之一。
6. 下面哪座城市是法国的首都?7. 以下哪位音乐家被誉为“钢琴之王”?8.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是?9.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指()。
二、文化常识答案1. 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是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
2. 日本的国花是樱花。
3.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的陕西省。
4.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画家。
5. 黄土高原上出土的陶俑被称为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标志之一。
6. 法国的首都是巴黎。
7. 被誉为“钢琴之王”的音乐家是莫扎特。
8.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
9.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指造纸术。
三、文化常识的重要性文化常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欣赏和传承文化。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信息爆炸,人们对于文化常识的认知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信息时代,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个人修养,还能够增加我们的社交话题,拓宽我们的人际交往圈子。
四、文化常识的培养方法1. 多读书:阅读是获取文化常识最直接的途径。
可以选择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文化传世经典等,从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2. 关注新闻:多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发展动态。
通过阅读新闻报道,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传统和特点。
3. 参观展览:可以参观博物馆、艺术展和文化展览,欣赏艺术品和文化遗产。
通过亲身接触和观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瑰宝和背后的故事。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
(1)请根据诗意填写上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________。
B.年年________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C.爱________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D.忆对________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2)请写出一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俗。
【答案】(1)清明;端午;元宵;中秋(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俗: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俗: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填写传统节日的能力。
A句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句应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B句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诗句应为“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C句出自元代的《折桂令·元宵》,诗句应为“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D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诗句应为“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据此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涉及的风俗是登高插茱萸。
故答案为:(1)清明;端午;元宵;中秋。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俗: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俗: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点评】(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文化常识练习答案 (2)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上元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和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元宵节还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重要的情人节,情人之间相互送礼物以表达爱意和祝福。
绘画作品讲究构图、色彩、线条和意境等方面,通过笔墨的变化和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绘画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岩画、壁画到卷轴画等多种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
绘画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文化传承和教化功能,常用于装饰、教化和传承文化等目的。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又一重要代表,它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
03
04
05
近现代历史人物
茅盾
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闻名。
总结词
文化名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著称。
齐白石
中国著名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浪漫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欣赏到五光十色的花灯和各式各样的灯谜游戏。同时,品尝一碗热腾腾、香甜可口的汤圆也是元宵节的必备节目。此外,放烟花也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和图案,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祝福。
元宵节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 “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
”这句话没有语病。
D.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答案】D【解析】【分析】D 项有误,“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条件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
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
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答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1.诗经2.屈原3.司马迁史记4.刘勰文心雕龙5.王羲之兰亭序6.山海关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7.司马相如8.陆机9.王献之10.李白杜甫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13.凌濛初14.三国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孔雀东南飞》课文文化常识挖空练习附答案
《孔雀东南飞》课文文化常识挖空练习附答案一、重点实词回顾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吧)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 )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解析详解]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专题08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答案版)
专题08 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1.D【详解】A.“黄河以东”错误,“西河”指黄河以西地区。
B.“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西地区”错误,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东地区。
C.“古文中常泛指两广一带”错误,古文中常泛指南方沿海地区。
故选D。
2.A【详解】A.“耍龙灯”错误,耍龙灯是元宵节的习俗。
故选A。
3.A【详解】A.“变羽”错误,应为“变徵”。
故选A。
4.B【详解】B.“在两汉诸子散文中”错误,应是先秦诸子散文。
故选B。
5.D【分析】【详解】A.“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说法错误,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B.“体全为‘牺’,色纯为‘牲’”说法错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设网一面,留三面不设”说法错误,应该是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
故选D。
6.B【详解】B.“是说七月天气正炎热,好像下了火一样”错误,“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故选B。
7.D【详解】A.“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汉阴指汉水的北面”错误,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汉阴指汉水的南面。
B.“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错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C.“北岳衡山,南岳恒山”错误,应为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故选D。
8.A【详解】①“又称伶官”错。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错。
用羊、猪各一头称“少牢”。
④“五经”中没有《乐》,《乐》失传,应改为《春秋》。
⑦文章出处解释错误。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南腔北调集》。
①③④⑦不正确。
故选A。
9.C【详解】C.“其中表提升官职的词有……左迁……等”错误,“左迁”是贬官。
故选C。
10.B【详解】①“只有开国的皇帝才能称‘祖’”错误,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
后继者称“宗”。
文化基础知识试题
文化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中国的四大发明?A. 火药、印刷术、纸张、指南针B. 纸张、印刷术、指南针、丝绸C.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丝绸D. 纸张、火药、丝绸、指南针2.以下哪个是中国的三绝?A. 中国画、中国结、中国茶B. 中国画、中国剪纸、中国茶C. 中国画、中国剪纸、中国衣饰D. 中国画、中国结、中国衣饰3.以下哪一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A. 印度B. 美国C. 中国D. 日本4.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A. 西施B. 貂蝉C. 王昭君D. 杨贵妃5.以下哪个是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A. 清明节B. 圣诞节C. 愚人节D. 情人节二、填空题1.中国的传统戏曲有四大剧种,分别是京剧、________、________和川剧。
2.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________,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3.中国古代的三纪律八项注意是指军队行军作战的纪律要求,它们是严整、待遇平等、________。
4.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5.以下哪个是中国传统的瓷器种类?三、判断题1.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利用自然的草药等进行治疗,它的疗效已被现代医学所承认。
A. 对B. 错2.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其中最大的民族。
A. 对B. 错3.中国的楷书是书法艺术中最常见的字体。
A. 对B. 错4.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之一,以茶艺表现的茶道出自中国。
A. 对B. 错5.中国的端午节是纪念诗人杜甫的节日。
A. 对B. 错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介绍中国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3.解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音”和“八音”概念。
4.谈谈中国的丝绸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简述中国传统医学的原理和常见的疗法方法。
五、论述题中国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请简要论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实际考试中题目会有所改变。
二轮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
二轮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7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唐朝,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B.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
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C.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又称“春闱”,会试又称“秋闱”。
D.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7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重视祭祀,在祭祀时常常用宰杀牲畜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在祭祀时,猪和羊各一头称作“少牢”,猪、羊和牛各一头称作“太牢”。
B.“敲扑”为古代刑具,用来惩罚犯人,“敲”为长木杖,“扑”为短木杖。
也可以指敲打鞭笞。
C.苏武牧羊中提到持节牧羊,古代的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7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74.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而得名,也叫落第、下第。
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
②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也有年号干支兼用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年号干支兼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化常识训练(课内)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晋侯、秦伯中的侯和伯是一种爵位,春秋时期,除了“侯”和“伯”之外,还有公、子、男三种爵位,他们的位次依次为公、伯、侯、子、男。
B、寡人,秦朝之前是大王们的自称,是一个谦辞,意为寡德之人,而朕在秦朝之前也是大王们的自称,到了秦始皇时规定是皇帝的专用称呼。
C、“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今河南灵宝东北,今陕西一带。
D、“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西地区。
2、选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两匹马拉的车。
古人乘车“尚左”,即以左方为尊。
乘车时尊者在左,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称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C、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宫廷乐歌。
D、总角,古代童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童年时代。
在此之前还有垂髫、豆蔻两个时段。
3、选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
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西汉刘向辑录。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B、禊,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望日,是每个月的农历十六日。
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仅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选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
A、设九宾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
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B、三辅,唐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
C、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
D、“视事”是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5、选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
A、朝菌不知晦朔中,晦,是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B、御六气之变。
句中“六气”为阴、阳、风、雨、雪、晦
C、外武期功强近之亲中的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六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
D、归宁,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归,旧指女子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