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演变及启示
新加坡的组屋对我国公租房设计的启发
新加坡的组屋对我国公租房设计的启发摘要:本文从分析新加坡组屋的规划指导方针以及新加坡公屋的建筑设计特点,总结对我国公租房建筑设计有借鉴的经验,旨在推动我国公租房设计的稳步发展,提高住房弱势群体的入住品质。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ingapore hdb planning guidelines and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apore public hous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public housing design in china,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rental housing desig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using vulnerable groups.关键词:新加坡组屋;公租房;建筑设计key words: singapore hdb flats;public rental housing;building design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20-020 引言住房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现在政府部门逐年增大保障性住房政策力度,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并以租赁的形式出现,各地纷纷制定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并已开展大量建设,在建设中有必要从其他国家吸取一些经验,以防走弯路。
笔者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曾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公共住房,发现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在规划及单体建设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 新加坡组屋的发展背景新加坡在二战后人口也急剧增长,住房问题亦日趋严重。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问题 . 政 府 直 接 投 资 建 造 或 由政 府 以 一 定 方 式 对 建 由
房 机 构 提 供 补 助 . 建 房 机 构 建 设 , 以 较 低 价 格 或 由 并 租 金 向 中低 收 人 家 庭 进 行 出售 或 出 租 的 住 房 。我 国 Nhomakorabea 一
地 ,又 可 代 表 政 府 征 用 私 人 土 地 。新 加 坡 是 一 个 土 地 资 源 十 分 贫 乏 的 国家 , 了有 效 控 制 土 地 使 用 , 加 为 新
、
新 加 坡 的 公 共 住 房 政 策
新 加 坡 在 解 决 住 房 问 题 方 面 成 绩 显 著 , 为 亚 洲 成 各 国解 决 住 房 问 题 的典 范 。新 加 坡 公 共 住 房 政 策 最 重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7期
公 共 行 政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对我 国的启示
。 李娟 霞
公 共 住 房 是 为 了 解 决 中低 收 入 阶层 居 民 的 居 住
在 编 制 住 宅 小 区 和 新 镇 的 总 体 规 划 时 , 屋 发 展 房 局 是 以 “ 加 坡 全 岛 总 规 划 ” 依 据 , 有 很 强 的 未 来 新 为 具 意 识 和 全 局 意 识 . 仅 力 求 组 屋 小 区 在 全 岛公 布 均 匀 不 合 理 . 够 充 分 利 用 所 在 地 区 的公 共 服务 设 施 , 与住 能 并 宅 小 区建 设 与 城 市 环 境 景 观 建 设 相 结 合 , 的 是 一 条 走 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住房建设 计划一 经政府批 准 , 房
经 济 适 用 住 房 与 新 加 坡 的 “ 屋 ” 似 , 性 质 上 都 属 组 相 在 于 公 共 住 房 。 因此 , 习 和 借 鉴 其 公 共 住 房 政 策 的 成 学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秦淮区住建局蔡鹏程新加坡国土资源严重不足,然而得益于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有限的土地获最优化利用,土地的使用以及环境的需求得到了合理平衡,支撑经济增长和提供优质社会环境两方面取得了均衡发展。
他山之石,可资借鉴。
一、土地的开发利用新加坡土地的开发利用基本上由政府控制,土地发展方式有三种,一是根据规划划拨给相关部门,二是出售给相关法定机构如建屋局、裕隆等,三是每年两次通过招标方式卖地。
土地利用系统强调实用主义,尽可能减少用地成本、优化用地效率,集约节约土地――往空中、地下发展;土地利用策略是将较高密度项目设于地铁附近,相配项目集中发展,并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
新加坡土地规划的一大亮点是白色用地,主要是给予用地在功能上更有弹性的发展空间,也给未来不可预测的功能留有发展空间。
除污染性用地外,白色用地可容许多种土地类别。
它被设于重要节点如地铁附近、滨海湾等。
在组屋区附近,宁可建高密度而将周边空出做预留地,而不是将整个地块一次性开发完成。
我国大量土地以行政划拨和协议方式出让,造成土地的不集约利用,导致地区之间产业用地配置扭曲。
据报道,我国现有城市土地面积有约6万~10万ha处于闲置状态,另有约80万ha的土地属于低效利用。
我们的土地规划留白欠缺,这并非是我们眼光长远而是意识不够。
反而由于我们在规划的执行上缺乏严格的控制机制,规划经常屈服于长官意志或利益集团而出现调整或执行不到位,可是我们又很少在规划上留白,很容易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制造障碍。
我们不仅要因预见能力不足留白,还要为能准确预见的用地需求留白,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秦淮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土地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空间建设强度较低。
由于受老城历史文化保护、原有红花机场周边地区控制的影响,进行建设限高控制,地区空间形态呈现低矮、用地强度不高的特征。
二是土地资源短缺。
区域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47m2;基础设施缺乏,道路用地仅占建设用地的7.4%,内部交通以及与外部的联系不畅;人口密度为23543人/km2,远高于新加坡,过度密集的人口,影响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2015年6月28日至7月9日,本人参加省外专局组织赴新加坡的“双百工程”城市服务与管理学习班。
通过课程培训、座谈交流、在地勘察等途径,对新加坡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城市面貌、独特超前的规划管理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A 新加坡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1.概念规划。
主要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中起示意性作用,用以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城市发展。
概念规划每隔10年修编一次,以确保有足够的城市用地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
概念规划至今已历经几轮检讨和修订,但定位和整体空间结构一脉相承。
—1—2.总体规划。
主要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
其目的在于将战略规划的成果编译为未来10~15年服务的实施性发展计划,是开发建设活动控制的法定依据。
3.开发指导规划(DGP)。
DGP将新加坡划为5个规划区域和55个规划分区,分别制定用途区划、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旧区改造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政府通过该细则和土地征用计划对城市开发进行控制管理。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机构设置。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地40%;建设公共住宅区项目,新建地高层建筑物只能占地35%;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地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地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地楼房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地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地开放空间;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应留下15M以上宽度地空地种树、栽花、种草.新加坡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至今,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有相应地目标.21世纪后,新加坡实施了前12年绿色规划,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强化公园与自然地带地可达性,强调生物多样性地保护与建设.新加坡地绿地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新加坡大多数公共绿地设计一般比较简单,除了少数精品园区以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地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经整形地绿篱和灌木.城区内部接近居民活动场所地绿地多采用简洁地乔木与草坪结合地模式,高大地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满足了热带地区必要地绿化需求;耐粗放管理地开阔草坪则有利于城市卫生,提供一定地户外活动场所.而距离城市居民活动较远地地带则尽量保持自然地群落配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地人为干扰,大大减少因过度修剪养护造成地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约3000公顷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新加坡尊重自然地思想.3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地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代写毕业论文能地空间, 它由相互作用地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地各类绿地组成, 具有重要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 , 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地基础设施, 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2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 但总地来说, 其基本内容是一致地, 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地所有绿地[ 3, 4 ].根据2002 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 5 类[ 5 ].1. 2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地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具有如下特征[ 6, 7 ]: (1> 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扰较强地生态系统, 也是城市地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 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地基本地域特征.(2> 多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地各种绿地.(3> 多功能.城市绿地功能随时代地变迁各有侧重, 但总地来说, 始终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4> 动态性.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 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5> 空间尺度性.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地不同(主要指城区、市区及区域> , 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6> 多因素协同调控性.绿地系统地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地交织特征, 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1. 3发展历程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 经历了自然萌生、人工创意、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系统阶段[ 1 ].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指以狩猎围牧为目地地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地地宫苑、寺院, 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 世纪中下半叶, 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促使城市进入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第一次高潮, 即“公园运动”。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2)
新加坡城市绿地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
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1 城市规划特点1.1 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
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
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
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 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1.2 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
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
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1.3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
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借鉴意义
表 1 一 新加坡城市与深圳 市对 比分析表
积 金局 。并 且法律 规定 ,不得 将公积 金 挪作 它
用 ,如 不得 用于偿 还私 人债 务 ,不 得用作 抵押 等 ,以保 障 雇员 权益 。口 积 金 主要注 人 以下三
种 账 户 :1 ) 普通 账 户 :基金 可 用 于 购房 、保 险 公积 金 、投 资 及教 育支 出 ;2 )特 别账 户 :
款 用于保 障房 建设 ,开发 商在建 造保 障房 时 ,
政 府计 划 推 出 6 0 0 0套 保 障房 ,不 到商 品房 的
1 门O,大约 为 7 % 多一点 。
பைடு நூலகம்
4 . 3深圳市保 障房制 度存在 问题 政府 出 台保 障房政 策的初 衷是 解决 中低收 入 阶层 的住房 问题 ,但在 实施 过程 中却 出现 了
首先 , 政 府建造保 障房要不 以盈利 为 目的 ,
账 户 :用于 支出住 院费及 医疗 保险 。 3 . 3法律法规体 系
新 加坡 是一个 典型 的法制 国 家 ,以立 法严
明严密 和执 法严 实严正 闻名 于世 。 ’ 为保 障低 收 人家庭 的合 法居 住权 益 ,规 定不 同的收 人群 体 适应 不同 的住房 政策 。对弄 虚做假 骗取 组屋 者 一旦 被 查 实 ,将 处 以 5 0 0 0新 元 的罚 款和 六 个 月的 监禁 。组屋 的 申请 、分 配及转 售都 有严 格 的限 制条件 和相 应的规 章制 度 ,避 免开 发商 投机 取巧及 炒 房事件 的发 生。新 加坡 对外 资购 买房 是有严 格 限制 的 ,没 有政府 批准 ,外 国人 是不允 许 自由购买住 房的 。【 4 新 加坡 的规划 法规体 系包 括三个 部分 ,规 划法 由议会 颁布 , 是城 市规划 法规体 系的核心 ,
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发展及启示
Ab s t r a c t :S i n c e 1 9 6 0 ,S i n g a p o r e h a s l a u n c h e d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p u b l i c h o u s i n g p r o g r a m o f o n e mi l l i o n h o u s i n g u n i t s f o r mo r e t h a n 5 mi l l i o n p e o p l e , a n d b e c o me o n e o f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c o u n t r y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d we l l i n g h o u s e s . T a k i n g t h e t i me a s a c l u e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s p a t i a l l a y o u t a n d s p a t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or f HDB f l a t s i n S i n g a p o r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 S o me
刘晨宇 罗萌
L I U Ch e n y u L UO Me n g
摘要: 新加坡在 1 9 6 0年至今的 5 O余年时间里,使全国 5 0 0余万人口拥有 1 0 0多万个居住单位,成 为国际认可的拥有最全面公共住屋计戈 I J 的国家之一。论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新加坡组屋建设中 的供给体系、空间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i  ̄ , P a房的建设、规划和设计提 出了 自己的观点,以期 为我国新一轮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组屋 ; 住房保障 ; 住址空间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类型及启示
摘要:公共空间是建设宜居城市及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小区建造过程中重要的设计规划元素。
文章通过对新加坡组屋不同发展时期和地理位置的公共空间类型的详尽梳理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宜人的公共空间所具备的四点要素,包括通用设计、连通性、用途混合性和硬件设施。
文章在结尾处总结了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优缺点,并对中国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提出了3点启示:(1)提高通达性和包容性;(2)优化用途混合性;(3)构建公共空间系统。
随着中国城镇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也进入转型阶段,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无论老旧小区的改造还是新小区的建设,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以及促进社区凝聚力都十分重要[1-2]。
公共空间,包括公共设施、公园和街道等,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载体和居民社会生活的舞台,也是构建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条件[3]。
Gehl[4]发现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会增加非必要性活动,进而增加人们的社交活动。
Whyte[5]和Mehta [6]也发现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更受使用者欢迎,并吸引使用者停留更Abstract: Public spac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a livable city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design and planning element in renovating old and constructing new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Through a detailed review and case studies of the typology of public spaces in Singapore ′spublic housing new towns and estates that are develop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geographic locations, the article lists four basic elements of a pleasant public space, including universal design, connectivity, mixed us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Finall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ublic spaces in Singapore′s public housing and puts forward three insights on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publicspaces in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in China: (1)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and inclusiveness; (2) optimizing mixed-use development; (3) developing public space systems.The Evolution, Categories, and Lessons of Public Spaces in Singapore’s Public Housing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类型及启示关键词:公共空间;高密度住宅区;公共住宅;城市设计;新加坡Keywords: public space; high-density neighborhood; public housing; urban design; Singapore长时间。
“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4、保住房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充分说明了政 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为居民 提供适当的住房补贴,以减轻他们在住房上的负担。
2、市场调节的重要性: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不仅依靠政府的投入,还需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提高住房 供应的效率。
当提起新加坡,这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人们往往会想到其美 丽的城市风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在这些城市风光背后,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 素正在默默发挥着作用——那就是新加坡独具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和城市规划水平在亚洲 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然而,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住房问题一直是政府密切的重要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政府逐步建立 起一套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为居民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住房条件。
2、公寓计划:新加坡政府推出公寓计划,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价格适中的 住房。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公寓。
3、申请流程:申请者需要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填写家庭成员、收入和资 产等信息。政府会根据申请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和安排。
感谢观看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政府主导: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来确保居民的住房权益。政府还直接参与住房建设和维护,提供大量的 公共住房。
2、保障范围广泛: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涵盖了各个收入层次的居民,无 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中高收入家庭,都能在新加坡找到适合自己的住房。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加坡规划系统对保障公共住房供应的启示
、
引富
日本列 岛位于世界 的东方 ,地 处亚欧大陆板块 与太平洋 板块 交界处的环太平洋地 震火 山带上 。这样的地理位置 造成 了日本列 岛的地质构造极其 不稳定 , 地壳活动 非常频繁 , 是地
震 、 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活 动 和 海 啸 的 频 发 地 带 。 恶 劣 的 环 境 加 上 其 较 台 火
一
个 概 念 规 划 着 重 于 指 导 解 决 1 7 — 9 1 房 、 业 、 通 以 9 1 19 住 就 交
及 中心 区 的发 展 问题 ,还 是 最 近 的 2 0 年 完成 的战 略 规 划 中 01 提 出要 在 未 来 的 4 ~ 0年 中将 在 成 熟 的 地 区 建 设 新 组 屋 , 05 并 赋 予高 楼 城 市 生 活 良好 的视 觉 体 验 、 供 更 多 的休 闲选 择 。 提
其一 , 从规划立 法上 , 中国 尚无立法 来保 障公共住 房的供 应 。一直有专家和学者 呼吁我 国亟 需一部 “ 房法 ” 住 来从 国家 层 面保障人 民的住 房需求 。通过 系统的规划法律保 证住房保 障政策从 上之下的切 实贯彻 。 其二 ,城 镇土地 国有与农村 土地 集体所有 的土地制度 , 最 终 促成 了土地 实质 上被地方政 府所 控制 。同时土地 使用权 的 转让所得被列入地 方政府 的财政 收入 , 因此 , 些地方政府热 一
这 一 国 家 政策 的 有 效 实施 。
2 %左右 。[ 0 T J 资源极其 有限 , 土地 因此 16 9 7年新加坡 颁布 了
《 土地 征 用 法 》 ,保 障 了政 府 对 于 土 地 分 配 的 权 力— — 凡 为 公
共 目的所需的土地 , 政府有权强制性征用 。当然为了防止滥用 土地征用权力 , 政府详细规定 了征地程序 、 操作 流程和土地补 偿标准 ,并在发展过 程 中为平衡 私人权益不 断的调整其补 充
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去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真的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个城市奥秘的大门。
刚走进展览馆,就看到各种大型的模型和蓝图。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整个新加坡的城市模型,特别大,细节做得相当精致。
看到这里我感觉就像在俯瞰着一个缩小版的新加坡,高楼大厦、公园绿地、道路桥梁,每一个部分都被精巧地呈现出来。
我当时就想到,这肯定是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才打造出这样一个完整的模型。
每个街区的布局、建筑的分布,都有它的规律和考虑。
我努力地在这个模型里找寻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像滨海湾附近,看到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在模型中栩栩如生,那种熟悉感和陌生感交织特别奇妙。
在观看一些规划理念介绍的时候,我发现新加坡对于土地的利用非常多样化。
有一个板块讲述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足够的居住空间,同时还要兼顾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这里面展示了很多组屋的形成过程和设计理念。
新加坡的组屋不但外观整洁漂亮,而且周围通常配套完善的商业设施和休闲设施。
那个场景让我联想到国内的一些小区,有些地方往往只注重房屋的建设,周边设施反而后续跟不上。
而新加坡在规划一开始就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了,感觉真的非常有前瞻性。
还有关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方面的展示也让我大开眼界。
新加坡尽管城市建设密度很高,但绿地一点也不少。
看到那些展示城市绿地规划的图表和图文介绍,我明白了新加坡的绿意盎然是精心规划的成果。
像新加坡可能街角、高架桥下面等很多在别的城市会被忽视的地方,在这里都被巧妙地种上了植物。
展馆里有个虚拟现实的体验区,展示如果新加坡不注重绿化会是什么样子,那种对比就特别触目惊心。
看完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理解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不是随随便便就发展起来的,而是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
它涉及到居住、交通、环境、经济各个方面的平衡。
对比自己生活的城市,我就在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比如交通流的疏导,更合理的商业区和居民区的布局等。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文 /苏多永
( )住 房 供给 体 系 一
新加坡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是住房建设与分配 不是通过市场来实现 .而是 由政府主导公共住宅的开发 、
建设 与分配 。16 0年新加坡成立 了直属于国家发展部的 9
建屋发展局 ,其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政府机构 ,财政
发展公共住房 的方针 、目标。同时还颁布 了 《 建屋局法 》 和 《 特别物产法》等 ,从而逐步完善 了住房法律体系 。不
l O 5. O
仅解决了建房问题 ,而且有效地解决 了公共住房的转售转
刚独立的新加坡政府面临严重 的 屋荒 ” ,全国人均
住房面积仅有 3 3 平方米 .大多数 民众生活在用木板和铁 皮搭建 的棚屋之 中,居住 条件极其恶 劣。在这种情况下
按照家庭收入情况来确定享受住房保障补贴的级别 其首
付款 、还款额以及还款方式都有所不同 体现 出高收入者 住房福利少 、低收入者住房福利多的补贴方案。
预算纳入国家计划。政府赋予建屋发展局在公共住房方面 的广泛合法权 力 其既代表政府行使权力 ,负责制定组屋
发展规划及房屋管理 ,实现 “ 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 目 标 又作为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负责组屋建设、组 屋 出售和 出租 。因此 ,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公共住房的组
织者 、建设者和管理者 ,在整个住房保障体系中起到了主
新 加坡政 府推 出了庞大 的 居者 有其 屋 计 划 ,16— 1 9 19 5年通过 7 “ 9 个 五年计 划 ” ,新 加坡 累计建成 超过 8 0
万套的组屋 ( 图 2 , 见 )使得公共住宅 占比一度超过 9% 。 0
铤
20 00 .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蒋玉尚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赴新加坡参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期间,我们在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收获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市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决策及其内涵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最具有借鉴意义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一流规划引领新加坡走向世界宜居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一是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
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
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2001年的概念总蓝图费时4年,提出了在熟悉的地方建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区域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注重认同感等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如土地使用、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开发等。
可以说,概念总蓝图是新加坡人的梦想,而总体规划图则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二是以严厉的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法令》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明确“当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不按规划而被滥用,有关当局可对物主或使用者采取强制执法措施”,违法者将被处3000新币罚款域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者二者兼施。
三是阳光透明社会广泛参与。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老旧小区改造的国际经验——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
新加坡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国家,2020年的人口为569万,目前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
怎样才能在这种高密度的城市化地区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是这些年来新加坡一直在致力探索的一个重要目标。
新加坡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公共住宅区(组屋),至2016年,组屋区约101万户居民中800个居住组团(约40万~80万户居民)受惠于“住宅区更新策略”。
可见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改造是一个量大面广、经历数十年的历程,研究其实践路径和经验,希望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借鉴。
1 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的更新背景1.1 1960年代—1980年代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的更新从1960年代开始,按照其城镇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60年代—1980年代,新加坡处于一个“发展型国家”阶段,以清除居住条件差的贫民窟、大规模新建住宅区来解决当时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当时的目标是以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投入资金模式,为国民提供可负担的、数量足够的公共住宅。
1.2 1990年代——2000年代初在第二个阶段,新加坡走向“新型的发展型国家”,目标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国家。
为此,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1960年代—1980年代建造的公共住宅区的更新改造计划,主要是对住宅区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改造。
1.3 2000年代初——至今在最近这一阶段,新加坡进入“后发展型国家”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人口面临老龄化,新移民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经济转型挑战。
民众对于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营造,以及参与到这个营造过程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人本主义、社区赋权、空间正义、生态智慧等理念注入公共住宅区的改造计划中。
这个阶段的更新改造策略更多强调整体化和社区参与的特色,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区综合性复兴,并从原来重点关注住宅建筑单体扩展到整个新镇范围。
过去几十年间,针对不同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新加坡陆续出台了很多各有侧重的更新改造计划。
总的特点有四个:一是逐步有序地将不同年代的组屋纳入各更新项目;二是应对社会转型的理念和任务再界定;三是与时俱进的改造内容与不断拓展的空间尺度;四是社区参与范围和程度不断提升(表1)。
新加坡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实行公建为主、 二) 鼓励私建的住房政策。 新加坡国民的住房主要
一是政府组屋。二是公寓。 这两类都是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建设 等多个 不同层面 的内容 , 李光耀 曾经指出 : 解决住房 问题 是为 了经济 、 有三类: 公寓的条件要高于组屋。 三是洋房, 属于私人房产。目前, 新加坡有 社会、 政治和安全的理由。 一个完善的住房政策将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的, 8%的人居住政府组屋,1 9 l%的人住公寓和洋房。公建为主表现在政府 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诗人杜甫日: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这些住宅以出租形式分配给无房职工, 颜” 。我国改革开放 3 年来, O 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现在城乡居 大量投资于住宅建设。在初期, 当日 要营造 1 拄 间一套或2间一套的简易楼房。 但是, 随着国家经济的 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 2m, 0 :但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 问题也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大多数新加坡人都追求更高的住房 接踵而至, 如住房分布不均、 房价上涨较快等诸多问题。 如何实现“ 居者 持续发展,
我 国 的 启 示
口文 / 任 越
用于兴建供出租的公共住房; 另一种是利息为6 %的 1 O年贷款, 用 提要 自2世纪六十年代以 新加坡就开始着手解决住房问 款, 0 来,
题, 提出了“ 居者有其屋” 的思想, 至今已形成了一套以组屋政策为核心 于兴建供出售的住房。建屋发展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房租、维修保养 利息、 代理收费等, 其支出费用主要是偿还贷款利息及向政府缴纳 的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树立了住房政策的典范, 对我国具有重要 费、
一
套单元住房政府不仅没有补贴,而且还有 5 %的利润; 问一套住房 5 ( 实行 中央公积金制度。 四) 新加坡从 15 年开始实行中央公积金 95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
一、新加坡组屋制度的由来与主要内容新加坡的组屋是住房建设局造的房子。
新加坡面积现在是701平方公里,人口505万,中间拿新加坡护照和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是360万,华人74%,马来14%,印度9%,其它3%,是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的一个国家。
平均每户人数3.6人,人均GDP(2009年)51119新元,平均受雇人数月收入3690新元,2万人民币不到。
居住政府组屋人口(2010)为82%,其中:自有80%,租住2%,新加坡的政策跟其它国家有很大不同。
组屋制度最初来自于李光耀的基本理念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80%新加坡居民租住政府造的房子?最初来自于新加坡第一代领袖的基本理念,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60年代就有一个很明确的想法:要建造一个居者有其屋的社会。
我自己很荣幸在1992年到新加坡后,我的老板是新加坡的副总理,我跟他做了两年,听他进过很多新加坡的早期故事以及早期政策怎么形成。
一开始已经说了,60年代新加坡是非常贫困的地方,新加坡不像香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批大陆去的公民在那里打下了工业基础,新加坡在60年代没有任何工业基础。
新加坡主要的就业机构为两个:一是英国殖民地政府,二是英国的太平洋基地。
新加坡立国为1965年,新加坡的立国跟所有国家不一样,是被立国。
新加坡于1965年在马来西亚联邦两会上,被要求离开马来西亚联邦,当时的李光耀向老百姓宣布这个消息时,是流着泪的,政治家一时不知道怎么才能领导这个国家生存下去,就业困难、住房困难,怎么走?他们定了非常重要的政策——打开大门,引进外资,建立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由外资提供条件。
在当时反潮流的历史中(50年代、60年代经济学界流行的思想是南美洲左派经济学家的不平等贸易理论),发达国家拿着昂贵的工业品去交换中等国家、落后国家非常便宜的产品。
新加坡形成的经济政策思路是自己发展民族经济,发展进口替代产品,中国叫自力更生,在这种大趋势下,新加坡被逼走出来,打开门,让外国资本家进来。
180921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制度启示录(上)
180921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制度启示录(上)首席房地产研究员:夏磊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联系人:王菁菁实习生周梦雅有贡献导读房地产是周期之母,事关国计民生。
住房制度则是一国之重器。
有因必有果,有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结果,住房制度是深植于一国房地产市场的基因密码。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基本住房制度有关,而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则根本上取决于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我们经过近半年的研究策划,试图采用广泛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历史资料、扎实的数据逻辑,系统客观分析代表性经济体的住房制度和运行逻辑,包括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中国大陆等。
我们在上期解码了租赁市场全球典范的德国住房制度(全面解码德国房价长期稳定之谜——德国住房制度启示录(上)(下)),本期以创造高住房自有率奇迹的新加坡为例,探究“居者有其屋”的成功之路。
新加坡是“居者有其屋”的成功践行者,不仅解决了自治初期的“房荒”问题,还形成了“廉租房—廉价组屋—改善型组屋—私人住宅” 的阶梯式供应体系,住房自有率更高达90.9%,成为世界上拥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短短半个世纪,新加坡如何从“贫民窟”华丽转身为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全球典范”?新加坡又能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提供怎样的借鉴经验?摘要新加坡的高住房自有率奇迹建国后短短30年,新加坡成功从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更以其高住房自有率成为全球典范,被公认为全世界解决住房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
人均住房面积从自治之初的不足6平提高至2015年的27.6平;套户比在1985年达到1后一直稳定在1以上;住房自有率在2001年达到历史高点93.1%,此后一直维持在90%左右。
新加坡还形成以组屋为主、私宅为辅的住房供给结构。
82%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仅有不到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国人住在开发商建设的私人住宅。
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
【 e w rs】 ig p r; t eaat n; o s r ld elr; ln iga dd— K y od Sn aoe sa p r t me th me l w l spann n e o f a e
sg in
建 屋 发 展 局 ( O Sn n e eO — H U iq a d D v IP
■ 王丹娜 Wa gD n a胡振宇 H Z e y n a n u h nu
【 摘 要 】自 1 6 0年代 以来 ,新加坡 就 实施 了 “ 9 居者有 其屋” 的住房政 策 , 组屋规划建设成就 斐然。文章介绍 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 了 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 以及更新 、改造等特点 ,由此得 出新加坡组屋规划 建 设 经验 对 我 国 未 来 住 宅 建 设 的 启 示 。 【 键 词 】新 加 坡 ; 组屋 ;居 者 有 其 屋 ;规 划 设 计 关 【 b t c 】Sn e h 9 0, i a oe d pe eh uigp l yo “ me o A sr t ic e1 6 sSn p r o tdt o s oi f Ho s r a t g a h n c f
学建 筑 与城 市规 划 学 院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
1 8
住宅科技 /0 O0 2 O 9年 底 ,新 加 坡 约 有 9 % 的 居 民搬 进 了 政 府 提 供 的组 屋 , 组 3 屋 居 民 人 均 居 住 面 积 达 到 3 ,居 住 O m 条件和 环境在 全世 界都 享有盛誉 。 为 避免 开 发 商 在 房 价 上 恶 意 炒 作 , 使
展 , 住 宅 建 设 由 近 及 远 地 向 城 市 外 围 延 伸 。 当市 区 人 口 减 少 到 一 定 程 度 , 新 区 住 宅 逐 步 充 足 后 ,政 府 再 集 中 力 量 改 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l t n f r o sn h ra et n ri r v n o sn u l y d rn ep s 0 y a s By a ay i g ou i u i gs o tg o e f o o h o o mp o ig h u ig q a i u ig t a t e r . n l zn t h 5
等用地 需求 .同时需满足 国家层面 的 军事 、蓄 水、港 口等用地 需求 。但是 .
宅的发展提供 了有益 启示。
新加坡通 过大 力发展组屋 . 好地 解 较
h u i g r sd n i l u l p c o s ; e ie t b i s a e n ap c
引言
目前 ,新 加 坡 超过 8 % 的居 民住 在 0
组 屋 中 , 拥 屋 率 达 9 % ,人 均 居 住 O J 面积 远 超 过 东 京 、 香 港 汉 城 等 城 市 并 且 实 现 由 花 园城 市 ” 向 花 园 中 的城 市 的 转 变 , 实 现 居 住 需 求 和 宜 居 环 境 的 和 谐 互 动 这 为 我 国 城 市 住
陆圆圆
李朝 阳
廖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Yu n u n L Ch o a g L o U a -y a I a -y n e w Ki m Gu n a
摘要: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职能.住宅建设水平直接体现着城市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加坡组
屋以居者有其屋著称 .5 年来,已从单纯解决房荒 问题演变为提高住宅品质问题 ,并提升为 O 国家精神内涵的载体。通过解析组屋规划 、 设计、建设的发展过程 . 针对我国城市住宅的发展
土地与房地产
L NDAND RE L E T T A A S A E
文章编 号:0 9 6 0 (020 - 0 4 0 10 - 0 021)3 0 8— 9 中图分类号 :U 8 T 94 文献标识码 : B
作者简介: 陆圆圆,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朝 阳. 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 上 廖金源 , 新加坡 邦城规划顾 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总裁和首席规划 师。
e p cal c rt o sn h n . s e il s u i h u i gi C i a y e y n
Ke r s y wo d :Ho sn n v lp n adHDB lt i igpoe rsd n ildsrcs e uiy uiga d De eo me tBo r( )Fas n Sn a r; eie ta itit;sc rt
p a n n e in i s m m a ie c o d n o t e d v lp e tsau fct o sn n h r n s o l n i g d sg s u rz d a c r i g t h e eo m n t t so iy h u i g a d t e te d f r s e t’ e a d h n , ihw i rv d f rn ef r h e r u d d v lp e t f r a o sn , e i n s d m n s n c ia wh c l p o i er ee c o en w n e eo m n u b nh u i g d i l e t o o
现状和居民需求的发展趋势 从社会人文 .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的有益启示 .以期为我国城市住房 ,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
新加坡组屋 : 住宅小区 ; 保障性住房 j 住宅公共空间
Abs r c : i i g i t eb sc u b n f n to . e i e ta o s r c i n 1 v 1d r c l e l c st e t a t AS l n S h a i r a u c i n r sd n i l n t u to e e i e t r fe t h v c y d v l p e t e e o i ’ s ce y e o o y a d c l r . i g p r e eo m n v l fact S o it, c n m n u t e S n a o e HDB f t h v v le r m u e l y u as a ee ov d fo a p r i
新 加 坡 地 少 人 多 国 土 面 积 仅
71 4k 2 m
,
却 容 纳 5 76 0 7万 人 ,人 口
密度高达 7 2 16人 / m 川 k 。作 为一个城
市国 家 .新加坡 土地资源 稀缺 .不 仅
需 满 足 城 市 层 面 的 住 宅 、 商 业 、工 业
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演变及启 示
Pa n g D s n o o s g a d D v lp n B a (D )F t l i e i fH u i n e eo me t o r H B l s nn g n d a
i n a o e: E o u in a d n h e me t n Sig p r v lto n E l t n n i g
ted v lp e t f h e eo m n o HDB a sp a n n e i n a d c n tu t n t ee l h e m e t n r s e t l itit’ i f t’ ln ig d s n o sr ci ,h n i t n n e i n i srcs g o g o d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