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C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解析汉初由于经济衰退,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

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答案D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解析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惩诫,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项。

答案D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D5.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D是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D.①②③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3、(20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4、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5、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7、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8、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君权神授思想 D.阴阳五行思想10、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最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题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题解析典例导析【例1】(2004年某某)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点拨:董仲舒的回答实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例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点拨: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

西汉初期,儒家思想逐渐复苏;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取得独尊的地位。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秦始皇的“坑儒”,还是汉武帝的“尊儒”,都是为了满足专制统治的需要而采取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

由此可知,D项是正确的答案。

④具有相当大的干扰性,实际上,汉武帝以后,儒家以外的各学派诸如道家、法家等都有一定发展,并非“消亡”。

答案:D【例3】经历战国、秦、汉初三个阶段,儒家思想到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B.它与其他各家思想糅合渗透在一起C.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D.它主X“仁政”“德政”“民贵君轻”点拨:本题考查通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本题易错选D项。

儒家思想经过战国、秦、汉,汲取各家精华,顺应时代发展,已经形成“外儒内法”的完整体系,符合专制制度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答案:C思维启示【例1】1.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时代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当注意基层工作阅历【答案】D【解析】【详解】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 15% 4% 17.2% 24.5% 46.1%表中比例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3.《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对同一案件,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说明白原心定罪、以礼入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德主刑辅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应免罪,体现了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缘由是A.它主见“仁政”B.它主见“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高中历史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训练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解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把儒家思想神秘化,带有了某些神圣的宗教特征,为皇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赢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A、C、D三项不能体现这一特征。

答案:B2.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政权,保证了国家统一,这是其进步之处。

答案:C3.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局面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解析: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是因为当时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

但西汉的“罢黜百家”并不是消灭各家,由此排除④。

答案:D4.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解析:依据“西汉开国”“东汉中兴”等信息,可知经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C项。

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5.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解析: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达标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的再认再现,熟知课本知识即可明确C项正确。

答案:C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繁露》,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答案:A3. “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C.“仁政”思想 D.“三纲五常”思想解析:关键词为“统一”,体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只有A项吻合。

B、D两项是董仲舒思想,但与“大一统”无关;C项则是孟子的主张。

答案:A4.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 D.提倡“百家争鸣”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B 项正确。

答案:B5.下图所示《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其“讲学”内容应是( )A.儒家“五经” B.《道德经》C.《四书章句集注》 D.《墨经》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经典“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

答案:A6.(2014·广东四校期末联考)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3).do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3).do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2.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室馔际牵?nbsp;)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着《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6.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着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7•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A.长安、太学B.洛阳、书院C.南京、国了监D.曲阜、孔庙&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由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B2.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

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提高C.中央集权的强化D.政治中心的转移【解析】丞相的来源变化从功臣到齐鲁地区,并为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转折点“汉武帝”,结合题目中从“功臣或功臣子弟"到“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得出儒学地位的提升,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央集权的强化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题目中反映的是中央内部丞相的来源,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并未出现政治中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B3.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

由此可见太学()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解析】材料体现了太学兴办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A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长安创办太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故C项正确;该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C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解析】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项错误。

最新精编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过关习题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过关习题及解析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A.王国威胁B.边境不宁.土地兼并D.儒正统地位动摇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由“无为”到“有为”的背景。

当时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可见A、B、三项都是当时西汉面临的社会问题。

儒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逐步确立的,故当时不存在其地位动摇的问题,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2·北京业水平检测)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荀况.董仲舒D老子解析:本题考查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答案: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B.正统的孔孟说.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说的儒家D.儒家说与权术解析:本题考查生识记、解能力。

儒术是经过改造之后的儒家思想。

它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故选。

答案:4《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中的糟粕解析: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中的糟粕。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传统文中的“孝道”。

答案:B5.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术思想从分到合③中国传统文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 1 单元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分析)一、选择题(共10 个小题) 1.儒学上涨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哪一期间 1.( )A、战国B、秦代C、汉高祖D、汉武帝2.《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表达:“汉代儒学的成功其实不排挤其余思想派别。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2. ()A、汉代儒学排挤异派获得独尊地位B、汉代儒学交融了佛教、道教思想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从于中央。

汉武帝为教育、指引刘非,委任董仲舒为江都相。

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指引刘非的学说)主假如 3.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柬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公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公理灭”4.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4.()A、主张君权神授,公众应绝对听从B、叹息人性本恶,呼喊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数而教化人民5.“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独特以惶恐之;惶恐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以致”。

引文的出处应为 5.()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6.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数认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示,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意图在于 6. ()A、夸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C、宣扬君权神授D、报恩天地之恩7. 董仲舒的“天人感觉”学说继承了儒家的“德政”思想,这主要表此刻7. ( )A、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专题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

专题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版)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评论秦的统治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答案】B【解析】材料“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认为,事情越弄得麻烦天下反而越不安定,法律越颁布的多反而做坏事的越多,打仗的军队越多反而敌人越多;这就要求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体现。

点睛:对材料“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西汉初期,陆贾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其天人学说中;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A.发展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学说C.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D.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陆贾把阴阳家,贾谊把道家,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思想与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以后,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儒学主要是吸收了阴阳家和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3.西汉某著作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雷电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A.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有利于规范约束君主的行为,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不是独尊儒学的思想,不会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是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辩证意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

高二历史必修3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必修3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内容略。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解题关键: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是他要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思路引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社会背景。

答案提示: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解题关键:西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的思想、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思路引领: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需要,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的具体措施。

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二、学习延伸材料略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解题关键:了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要点提示: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

[学习延伸]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开放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认同。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B项是这一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2.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答案:D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汉代儒学汲取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了新儒学。

由此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C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X的影响()A.“大一统”的主X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C.“天人感应”学说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大一统”的主X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学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三纲五常”学说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堂达标】
1.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 )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2.《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
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
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
C.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
解析:选D。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主要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选D。

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

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着名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请问答: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围绕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答。

答案:(1)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 )
A.“春秋大一统”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
解析:选B。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2.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中按律应处死罪的人,最后被董仲舒无罪释放,释放的理由是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这说明法律的执行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3.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赞颂的人物可能是( )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老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圣言饱充腹”“百家始消伏”可知,其与百家思想进行统一的主张有关,而首先提出这一主张的是董仲舒,因此选C。

4.“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
解析:选B。

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B项。

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

5.下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师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
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 )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

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

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主张
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一统”去理解独尊儒术的建议。

7.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
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
解析:选C。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

日食的发生,使汉宣帝认为是天降灾祸,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

8.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
解析:选C。

从材料内容分析,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扬君权神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

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3:“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

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2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围绕董仲舒新儒学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忠孝”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

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3)董仲舒。

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

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